期刊文献+
共找到7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雨洪过程模拟与海绵体建设适宜性评价的城市适应性规划方法——以长汀县汀江上游流域为例 被引量:1
1
作者 吴军 徐建刚 +3 位作者 尹海伟 沈舟 明昊霖 曾俊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7051-7062,共12页
统筹考虑流域海绵体的空间布局及其与雨洪过程的功能耦合关系是解决城市雨洪灾害问题的重要途径。以长汀县汀江上游流域为例,分别使用SWAT和SCS模型模拟雨洪径流和淹没过程,利用InVSET模型评价海绵体建设适宜性,进而对二者的相互关系进... 统筹考虑流域海绵体的空间布局及其与雨洪过程的功能耦合关系是解决城市雨洪灾害问题的重要途径。以长汀县汀江上游流域为例,分别使用SWAT和SCS模型模拟雨洪径流和淹没过程,利用InVSET模型评价海绵体建设适宜性,进而对二者的相互关系进行深入研究,提出基于雨洪过程模拟和海绵体建设适宜性评价的城市适应性规划方法。结果表明:(1)构建的汀江上游流域SWAT和SCS模型可以准确识别出研究区的雨洪产流区、汇流廊道、汇流节点和淹没区域,并反映其空间分布特征;基于InVEST模型结合雨洪调蓄、水源涵养、土壤保持和水质净化等指标实现了定量刻画海绵体建设适宜性的目标,集成雨洪过程模拟与海绵体建设适宜性评价为重构流域海绵系统空间格局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2)长汀县中心城区低雨洪安全格局面积占其安全格局总面积的37.51%,呈现出沿河道集中分布的特点,使中心城区面临较大的雨洪风险;海绵体建设适宜区域呈现出不均匀分布的特征,高适宜区域占流域总面积的7.91%,集中分布在中心城区北面的大片农田中。通过优化研究区海绵空间格局,并依据地块使用性质设定差异化的管控目标,实现减缓研究区雨洪风险的目标,为海绵城市规划实践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雨洪过程模拟 海绵体建设适宜性 海绵系统空间格局 适应性规划方法
下载PDF
基于空间相关性的高原山区村庄分类与布局优化
2
作者 冯怡翔 陈国平 +2 位作者 赵俊三 林伊琳 王荣耀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28-740,共13页
村庄分类是编制村庄规划和制定发展策略的重要基础。本研究以典型高原山区——云南省玉龙县为研究对象,首先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三评价”(生态敏感性评价、发展潜力评价、建设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其次对“三评价”进行空间相关性分析... 村庄分类是编制村庄规划和制定发展策略的重要基础。本研究以典型高原山区——云南省玉龙县为研究对象,首先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三评价”(生态敏感性评价、发展潜力评价、建设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其次对“三评价”进行空间相关性分析,得到初始村庄分类结果;最后运用状态空间法计算村庄承载力,对初始村庄分类进行修正,得到最终的村庄分类。结果表明:研究区村庄具有显著的高原山区空间分布异质性,其“三评价”空间自相关系数分别为0.343、0.253、0.110;60%以上村庄处于可承载状态,承载力较高区域集中于研究区的东南、西北和中部地区;经综合承载力测算修正后,特色保护类占23%,城郊融合类占4%,搬迁撤并类占15%,集聚提升类占40%,暂不明确类占18%。针对不同类型的村庄,结合承载力的计算结果,提出布局优化策略。研究结果可为乡(镇)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和“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实施提供方法参考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庄分类 生态敏感性 发展潜力 建设适宜性 空间相关性 承载力 布局优化
下载PDF
科技创新与乡村建设的时空耦合及驱动因素研究--以宁夏回族自治区为例
3
作者 李苏 邵明珠 +1 位作者 郭远通 陈莉菲 《天津商业大学学报》 2024年第3期36-43,共8页
科技乡村融合发展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本文采用2013—2021年宁夏13个县(市)的面板数据,运用耦合协调模型分析科技创新与乡村建设的耦合协调发展时空格局,继而构建空间杜宾模型探究二者耦合协调的空间驱动机制。研究表明:... 科技乡村融合发展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本文采用2013—2021年宁夏13个县(市)的面板数据,运用耦合协调模型分析科技创新与乡村建设的耦合协调发展时空格局,继而构建空间杜宾模型探究二者耦合协调的空间驱动机制。研究表明:观测期内二者的耦合协调度总体呈上升状态;在空间上,二者的耦合协调度呈现出显著的“北高南低”层级递减特征。各县(市)耦合协调具有显著的空间集聚特征,主要表现为“高—高”和“低—低”两种集聚模式。进一步研究发现,城乡消费均衡、研发经费支出、技术合同项数等因素对耦合协调呈显著正向影响。因此,在宁夏科技乡村融合过程中需要明晰地区间各因素的发展状况,完善科技乡村耦合机制,着力解决好区域间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创新 乡村建设 耦合协调模型 空间杜宾模型
下载PDF
新型城镇化与建筑业协调发展测度及影响因素研究——以云南省为例
4
作者 徐坚 钱宇佳 +1 位作者 何冰玥 张蓝天 《小城镇建设》 2024年第3期60-68,共9页
文章采用熵值法及耦合协调模型测算2012—2020年云南省各州市新型城镇化与建筑业之间的发展水平及其时空格局特征,并通过GeoDa软件和灰色关联度模型探究二者的空间自相关性及其影响因素,得出以下结论:1)从时序发展来看,新型城镇化与建... 文章采用熵值法及耦合协调模型测算2012—2020年云南省各州市新型城镇化与建筑业之间的发展水平及其时空格局特征,并通过GeoDa软件和灰色关联度模型探究二者的空间自相关性及其影响因素,得出以下结论:1)从时序发展来看,新型城镇化与建筑业协调度呈现逐步增长的趋势,协同发展效应均有大幅度增强,区域差异正逐渐缩小,呈现均衡发展趋势;2)从空间格局来看,新型城镇化与建筑业中度协调关系不断向滇中和滇西部深入,主要表现为“中部高,西南低”的分布格局;3)从空间自相关来看,新型城镇化与建筑业协调度具有显著的集聚特征,主要表现为高高集聚和低低集聚,空间关联性明显;4)从影响因素来看,经济驱动因素>环境导向因素>产业结构因素>政府调控因素,不同影响因素对新型城镇化与建筑业协调发展的作用程度呈现明显的区域差异。据此,加强二者互动效应以维稳协调发展,优化资源配置以确保区域合理发展,缩小区域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建筑业 耦合协调模型 时空格局特征 灰色关联度 云南省
下载PDF
大凉山下的瓦板山房——昭觉县沐恩邸社区中心
5
作者 张勇 《城市建筑》 2024年第5期215-217,共3页
经过八年接续奋斗,我国脱贫攻坚战已经取得全面胜利,文章结合昭觉县沐恩邸社区中心的创作体会,对于在当代新型城镇化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如何延续与发展独特的地域文化进行了探究与总结,以期为类似项目建筑设计提供借鉴和参考价值。
关键词 在地设计 场所记忆 空间记忆 在地建构 适宜技术
下载PDF
京津冀建筑业三维系统耦合协调的时空特征分析
6
作者 张雅楠 《商业观察》 2024年第15期79-83,共5页
结合京津冀地区建筑业实际情况,基于计划、实施、目标三维系统构建评价体系。为探讨建筑业内部三维系统之间的互动关系,探究系统之间协调发展的程度,是高质量发展过程中需要关注的问题。结合建筑业高质量发展与耦合协调模型,定量测算201... 结合京津冀地区建筑业实际情况,基于计划、实施、目标三维系统构建评价体系。为探讨建筑业内部三维系统之间的互动关系,探究系统之间协调发展的程度,是高质量发展过程中需要关注的问题。结合建筑业高质量发展与耦合协调模型,定量测算2017—2021年京津冀地区13个市的建筑业三维系统之间耦合度与耦合协调度进行空间对比与时序分析。结果表明耦合度呈现磨合、基本协调耦合、发展协调耦合、巩固协调耦合、高度协调耦合五种类型;耦合协调度呈现中度失调、轻度失调、基本协调、中度协调、高度协调五种类型;建筑业三维系统的时空格局差异显著,空间上呈现出围绕中心城市的格局特征,时间上体现由巩固与高度协调耦合向基本与发展协调耦合发展的衰退演变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耦合协调 时空特征 京津冀 建筑业
下载PDF
郴州市“三生”空间适宜性评价及其特征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韦志飞 黄辉 《国土资源导刊》 2023年第3期61-68,共8页
“生产—生活—生态”空间(“三生”空间)适宜性评价是国土空间规划和管理的基础,对于协调国土空间开发与保护、平衡区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湖南省郴州市为研究对象,首先基于空间适宜性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开展“三生”空间适宜性评价,... “生产—生活—生态”空间(“三生”空间)适宜性评价是国土空间规划和管理的基础,对于协调国土空间开发与保护、平衡区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湖南省郴州市为研究对象,首先基于空间适宜性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开展“三生”空间适宜性评价,定量划分“三生”空间;然后依据适宜性评价结果,对“三生”空间的空间分布特征、“三生”空间适宜性耦合协调特征及其空间自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生产空间和生活空间适宜性具有相似的空间分布特征,生态空间适宜性分布格局则呈相反空间分布特征;(2)生产空间、生活空间和生态空间总体呈现显著的空间异质性分布格局,分别占国土面积的21.91%、5.97%和72.12%;(3)“三生”空间耦合协调度等级及其冷热点空间分布与“三生”空间分布格局具有较强的一致性,高、较高、中等、较低、低度协调区域面积分别占国土面积的10.33%、20.89%、23.73%、20.15%、24.9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生”空间 适宜性评价 耦合协调度 空间自相关 郴州市
下载PDF
新基建对区域“创新-生态-经济”耦合协调发展的影响——基于空间溢出效应和传导机制的检验 被引量:7
8
作者 张淑惠 孙燕芳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87-198,共12页
科技创新、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三系统耦合协调是新发展阶段中国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以数字技术为核心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简称“新基建”)为中国高质量协调发展提供了新动能。该研究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基于系统论与协同论构建“... 科技创新、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三系统耦合协调是新发展阶段中国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以数字技术为核心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简称“新基建”)为中国高质量协调发展提供了新动能。该研究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基于系统论与协同论构建“创新-生态-经济”耦合协调体系,采用2011—2020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借助空间杜宾模型并结合中介效应检验方法,实证检验了新基建对区域“创新-生态-经济”耦合协调发展的影响及其传导机制。研究表明:①在地理距离矩阵和经济距离矩阵下,新基建投资均有助于提高区域“创新-生态-经济”耦合协调水平,并产生较强的正向空间溢出。②不同类型的新基建投资赋能区域“创新-生态-经济”耦合协调发展具有显著的异质性,其中创新基建和融合基建驱动作用显著,而信息基建的赋能效果不明显。③新基建投资还可以通过创新要素集聚、能源效率提升和数字金融助推三种传导机制对区域“创新-生态-经济”耦合协调发展产生正向影响。据此提出,中国各省份可通过加大新基建投资力度、促进形成新基建赋能联动机制以及打通新基建传导路径等途径增强新基建对本地区“创新-生态-经济”耦合协调发展的赋能效应,从而进一步实现区域高质量发展与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基建 创新-生态-经济 耦合协调发展 空间面板杜宾模型 传导机制
下载PDF
新基建投入与科技创新能力耦合协调发展水平测度及时空演进 被引量:12
9
作者 谷斌 廖丽芳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60-70,共11页
基于新基建投入水平与科技创新能力的耦合机理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耦合协调评价模型、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与标准差椭圆模型,测算2013-2020年中国内地31个省市新基建投入与科技创新能力的耦合协调发展水平,分析其空... 基于新基建投入水平与科技创新能力的耦合机理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耦合协调评价模型、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与标准差椭圆模型,测算2013-2020年中国内地31个省市新基建投入与科技创新能力的耦合协调发展水平,分析其空间集聚水平与时空演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①新基建投入水平与科技创新能力综合指数逐年提升,呈现由东至西梯度递减分布格局;②各省市新基建投入水平与科技创新能力的耦合协调度渐增,但超过1/2的省市属于耦合失调型,尚未形成良好的耦合发展态势;③新基建投入水平与科技创新能力的耦合协调度呈显著空间正相关性,表现为东部高值集聚区与西部低值集聚区;④耦合协调度空间分布不均衡。最后,结合全国四大区域新基建投入水平与科技创新能力耦合协调度的区位分布及演变历程,因时因地提出相应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基建 科技创新 耦合协调度 标准差椭圆 时空演化
下载PDF
高山峡谷地区城镇建设适宜性评价方法探索——以西藏索县为例
10
作者 刘喜娟 李康康 杨东峰 《城市建筑》 2023年第3期148-152,共5页
针对高山峡谷地区城镇建设适宜性评价过程中,数据整合困难、阈值确定模糊、模型构建复杂等技术难点,文章以索县为例,基于地形位置指数(TPI)和“双评价”指南开展了城镇建设适宜性评价方法探索,比较了两种方法在土地资源判定和适宜性分... 针对高山峡谷地区城镇建设适宜性评价过程中,数据整合困难、阈值确定模糊、模型构建复杂等技术难点,文章以索县为例,基于地形位置指数(TPI)和“双评价”指南开展了城镇建设适宜性评价方法探索,比较了两种方法在土地资源判定和适宜性分级结果方面存在的差异,探索了各方法的适用性,为地势条件复杂、数据资料缺乏地区的城镇建设适宜性评价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土空间规划 城镇建设适宜性评价 地形位置指数 双评价 高山峡谷地区
下载PDF
中国省域生态文明建设与绿色生产耦合协调发展的时空格局及影响因素
11
作者 李宜斌 《中国商论》 2023年第20期151-155,共5页
生态文明建设(ECC)和绿色生产(GP)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实践。因此,探求生态文明建设与绿色生产之间的耦合机制,并建立耦合状态评估体系,以深入探讨两者的关系对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至关重要。本文针对中国31个省份,分别建立... 生态文明建设(ECC)和绿色生产(GP)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实践。因此,探求生态文明建设与绿色生产之间的耦合机制,并建立耦合状态评估体系,以深入探讨两者的关系对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至关重要。本文针对中国31个省份,分别建立了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生产的评价体系。随后,采用熵权法和耦合理论构建了耦合协调度(CCD)模型,并运用随机森林方法研究了CCD的内部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2012—2020年,中国各省份的生态文明建设与绿色生产的耦合协调度逐渐上升,空间差异逐渐减小。科技投入与产值、水污染排放效应和收入消费水平等因素是影响系统耦合协调度的主要驱动力,对于实现理想的耦合协调水平具有重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建设 绿色生产 耦合协调状态 时空格局 生态环境
下载PDF
溪村营造——场域的连接
12
作者 唐勇 《建筑技艺》 2023年第7期75-79,共5页
通过对光泽县“溪村”区域村落形态和当地文脉的调研,分析和总结当代乡村建设问题。设计围绕廊桥遗产区域,以本地自然材料建构复合空间类型,进一步理解与探索当代乡村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地方建造 因材适用 空间复合 类型重构
下载PDF
基于空间开发适宜性分区的城镇建设用地配置——以海安县为例 被引量:25
13
作者 陈诚 陈雯 吕卫国 《地理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775-781,共7页
依据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区域差别,进行建设用地配置,是区域空间引导和控制的重要内容。借助GIS空间分析方法,基于资源、环境、经济和社会等各方面要素进行空间开发适宜性分区分析,综合考虑城镇建设用地扩展的经济社... 依据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区域差别,进行建设用地配置,是区域空间引导和控制的重要内容。借助GIS空间分析方法,基于资源、环境、经济和社会等各方面要素进行空间开发适宜性分区分析,综合考虑城镇建设用地扩展的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资源环境承载力及其用地发展潜力,讨论了城镇建设用地数量和空间配置的方法。基于该方法,以海安县为案例区进行验证,分析表明:2020年该区城镇建设用地集中分布在县域中部和东南部资源环境约束较小、发展潜力较大的地区,有助于发挥不同地区的主体功能,实现区域人口、经济和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开发适宜性分区 城镇建设用地适宜指数 城镇建设用地空间配置 海安县
下载PDF
浙江省苍南县生态廊道布局与构建 被引量:5
14
作者 李静 蒋文伟 +1 位作者 刘鹤 唐吕君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877-884,共8页
根据景观生态学相关理论,应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研究浙江省苍南县生态廊道空间布局与构建。在对研究区进行生态适宜性分析的基础上,通过提取生态源地,运用累积耗费距离模型构建了苍南县潜在的生态廊道,并与现存生态廊道进行比较研... 根据景观生态学相关理论,应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研究浙江省苍南县生态廊道空间布局与构建。在对研究区进行生态适宜性分析的基础上,通过提取生态源地,运用累积耗费距离模型构建了苍南县潜在的生态廊道,并与现存生态廊道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苍南县东北部平原地区,生态斑块数量和面积均较小,斑块之间连接度较低,景观破碎化程度较高;道路和河流是境内主要的生态廊道,廊道连通性较低,其规模和服务范围均较小,没有形成良好的生态网络。在西部、南部和西北部山区,生境良好,生态斑块面积较大,但是分布不均。尤其是在中部和西部地区,生态斑块数量较少,斑块之间连接度低,廊道连通性差。通过分析现存生态廊道诸多问题,从道路廊道、河流廊道、绿带廊道出发,优化和构建了研究区生态廊道,实现生态廊道功能最大化的建设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生态学 生态廊道 适宜性分析 累积耗费距离模型 空间构建 苍南县
下载PDF
基于生态风险评价的非建设性用地空间管制研究——以吉林长白县龙岗重点片区为例 被引量:15
15
作者 王敏 王云才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60-66,共7页
快速城市化阶段,城镇剧烈的空间增长态势和紧张的建设用地形势使得非建设性用地面临日益严峻的保护与利用的现实压力。以吉林长白县龙岗重点生态片区规划实践为例,通过生态要素识别、生态干扰分析以及生态适宜性评价,研究融合生态本底... 快速城市化阶段,城镇剧烈的空间增长态势和紧张的建设用地形势使得非建设性用地面临日益严峻的保护与利用的现实压力。以吉林长白县龙岗重点生态片区规划实践为例,通过生态要素识别、生态干扰分析以及生态适宜性评价,研究融合生态本底、生态过程、生态后果的非建设性用地生态风险评价与空间管制决策模型,阐述以空间管制策略为核心、以生态格局构建为目标、以生态风险评价作为准入机制的非建设性用地保护与利用规划的技术路线与基本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非建设性用地 生态风险评价(ERA) 生态干扰 生态适宜性 空间管制
下载PDF
基于旋转平面激光扫描测角的新型坐标测量系统 被引量:4
16
作者 劳达宝 杨学友 +1 位作者 邾继贵 叶声华 《传感器与微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99-101,104,共4页
为了满足现代制造业中超大尺寸测量高效高精度的要求,以空间角度交汇测量原理为基础,提出了一种新的三维坐标测量系统。介绍了该系统的测量原理,分析了系统的几何模型。结合测量原理和结构对系统精度的影响,对系统的重要部件进行了结构... 为了满足现代制造业中超大尺寸测量高效高精度的要求,以空间角度交汇测量原理为基础,提出了一种新的三维坐标测量系统。介绍了该系统的测量原理,分析了系统的几何模型。结合测量原理和结构对系统精度的影响,对系统的重要部件进行了结构设计分析,完成整个系统的设计。最后通过实验数据验证该系统的可行性,该系统在6m的测量距离精度可达±0.15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作空间测量定位系统 空间角度测量 三维坐标测量 结构设计
下载PDF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区域适宜性评价与空间布局规划研究——以成都龙泉驿区为例 被引量:13
17
作者 任平 兰亭超 周介铭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72-275,282,共5页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制度是一项具有创新性的制度设计与安排,但是在最近几年试点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其中很多涉及到拆旧区和集中居住区的空间选择与布局规划。为规避拆旧区和集中居住区选择的随意性和风险性,为“增减挂钩”规范化运...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制度是一项具有创新性的制度设计与安排,但是在最近几年试点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其中很多涉及到拆旧区和集中居住区的空间选择与布局规划。为规避拆旧区和集中居住区选择的随意性和风险性,为“增减挂钩”规范化运行提供决策参考和技术支撑,以成都市龙泉驿区为例,通过构建增减挂钩拆旧区与集中居住区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多因素综合评价法等对该区域进行适宜性定量评价。结果表明:(1)拆旧适宜性评价总分值介于0.26~O.64的区域为拆旧适宜区,集中居住区适宜性评价总分值介于0.64~0.79之间的区域为集中居住适宜区。(2)拆旧适宜区主要集中于中心城区边缘的城乡结合部和近郊区范围;集中居住适宜区主要布局于城镇建成区或规划区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减挂钩 适宜性评价 层次分析法 空间规划
下载PDF
增减挂钩视角下城乡建设用地空间优化配置研究——以徐州市黄河故道流域为例 被引量:3
18
作者 李鑫 马晓冬 孟召宜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5年第1期26-31,2,共6页
我国城乡建设用地利用存在城镇拓展空间紧缺、农村建设用地却低效利用的现象.为了提高社会经济发展的土地资源保障能力,亟需对城乡建设用地进行空间优化配置以释放空间效应,增加经济供给.首先,阐述了优化配置与适宜度评价间的关系;其次... 我国城乡建设用地利用存在城镇拓展空间紧缺、农村建设用地却低效利用的现象.为了提高社会经济发展的土地资源保障能力,亟需对城乡建设用地进行空间优化配置以释放空间效应,增加经济供给.首先,阐述了优化配置与适宜度评价间的关系;其次,以栅格为空间单元对城镇土地及农村居民点用地的空间适宜度进行评价,并考虑城镇土地扩张的连续性与居民点整理的可操作性,分别划定了新增区与拆旧区;最后,综合分析了研究区城乡建设用地空间优化配置前后的数量及布局变化.结果表明:空间优化配置后,城乡建设用地平均适宜度由61.67提高至64.26,效益有一定提高;优化配置后城镇土地与农村居民点用地分别为495.81km2,344.49km2,空间分布更加集聚有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建设用地 空间 优化配置 适宜度 徐州黄河故道
下载PDF
基于空间管制下的地质环境要素在矿地融合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9
作者 高立 陈火根 +3 位作者 杨露梅 瞿晶晶 陆燕 许书刚 《地质学刊》 CAS 2019年第2期334-340,共7页
当前,国土空间规划对地质环境因素研究不够,导致不合理的规划问题频现,如土地规划中时常出现新划入的基本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高,建设用地存在地面塌陷、滑坡崩塌、地面沉降、地裂缝等安全隐患,影响城市安全、资源节约、生态文明建设... 当前,国土空间规划对地质环境因素研究不够,导致不合理的规划问题频现,如土地规划中时常出现新划入的基本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高,建设用地存在地面塌陷、滑坡崩塌、地面沉降、地裂缝等安全隐患,影响城市安全、资源节约、生态文明建设,制约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以苏州城市规划区为典型区域,以城市地质调查成果为基础,依据国家及行业标准,结合苏州实际地质条件,开展耕地适宜性及建设用地限制性评价,将评价成果作为空间管制依据,服务于国土规划及“三线”划定,引导地质环境与土地开发利用协调发展,为探索矿地融合的机制提供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环境要素 空间管制 耕地适宜性 建设用地限制性 矿地融合 苏州城市规划区
下载PDF
基于GIS的宾川县城乡建设用地布局优化研究 被引量:12
20
作者 孙晓莉 赵俊三 《贵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年第1期135-140,共6页
随着城乡建设用地需求与土地资源有限性之间的矛盾愈来愈突出,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布局优化研究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宾川县为例,运用GIS空间分析技术和AHP方法对宾川县城乡建设用地适宜性进行评价、城乡建设用地现状合理性进行分析,并在... 随着城乡建设用地需求与土地资源有限性之间的矛盾愈来愈突出,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布局优化研究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宾川县为例,运用GIS空间分析技术和AHP方法对宾川县城乡建设用地适宜性进行评价、城乡建设用地现状合理性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宾川县城乡建设用地布局优化进行了定量分析和研究,为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新增城乡建设用地安排合理空间,对指导城乡建设用地合理布局、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S 城乡建设用地 布局优化 空间分析 适宜性评价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