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型地下洞室群施工通风的三维数值模拟 被引量:10
1
作者 叶敏敏 李艳玲 +1 位作者 莫政宇 杨兴国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94-97,共4页
大型地下洞室群的施工通风问题是保证安全、加快施工进度的关键。传统的施工通风设计无法掌控真实通风效果,导致资源浪费。基于流体力学理论的地下洞室群施工通风三维数值模拟,能定量分析大型洞室、关键节点或通风洞(井)等的通风效果,... 大型地下洞室群的施工通风问题是保证安全、加快施工进度的关键。传统的施工通风设计无法掌控真实通风效果,导致资源浪费。基于流体力学理论的地下洞室群施工通风三维数值模拟,能定量分析大型洞室、关键节点或通风洞(井)等的通风效果,为通风方案的设计和优化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洞室群 施工通风 流体力学 数值模拟 通风流场
下载PDF
考虑热交换的引水隧洞施工通风两相流模拟 被引量:10
2
作者 王晓玲 刘震 +1 位作者 杨安林 张爱丽 《天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22-327,共6页
针对深埋引水隧洞的储热作用所导致的施工通风散烟困难问题,建立综合考虑气固热交换、尘粒间相互耦合作用的三维非稳态欧拉-拉格朗日两相流紊流模型.尘粒间相互耦合作用力包括相间曳力、浮力、热泳力、升力和虚拟质量力等.结合某大型水... 针对深埋引水隧洞的储热作用所导致的施工通风散烟困难问题,建立综合考虑气固热交换、尘粒间相互耦合作用的三维非稳态欧拉-拉格朗日两相流紊流模型.尘粒间相互耦合作用力包括相间曳力、浮力、热泳力、升力和虚拟质量力等.结合某大型水电站深埋长距离引水隧洞施工通风,探讨隧洞内含尘气流的对流热交换规律,研究隧洞内风流微观运动机理以及粉尘运移规律.模拟结果表明:风流在风管出口下侧形成涡流区,1号和2号引水隧洞风流分布基本一致;工作面附近通风降温效果明显,隧洞壁面的表面平均换热系数沿工作面到风管出口处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表面平均换热系数模拟值与经验公式计算结果基本吻合;施工通风1,350,s左右时,粉尘浓度满足规范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水隧洞 施工通风两相流 气固热交换 风流运动 粉尘运移
下载PDF
复杂长竖井引水隧洞施工通风两相流模拟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刘震 王晓玲 +2 位作者 刘长欣 禹旺 洪坤 《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139-1146,共8页
复杂长竖井引水隧洞纵横交错的洞室布置和上下平洞间的大高差导致其通风散烟困难,然而施工通风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工程施工进度和施工安全.现有引水隧洞施工通风两相流数值模拟研究多是针对单一隧洞或同平面的交叉隧洞,并且其网格独立... 复杂长竖井引水隧洞纵横交错的洞室布置和上下平洞间的大高差导致其通风散烟困难,然而施工通风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工程施工进度和施工安全.现有引水隧洞施工通风两相流数值模拟研究多是针对单一隧洞或同平面的交叉隧洞,并且其网格独立性分析局限于通过单一经验公式验证.本研究首先提出综合考虑气固两相相互作用力和上下平洞大高差导致的压差作用影响的复杂长竖井引水隧洞施工通风三维非稳态欧拉两相流数学模型,并且通过与现场实验数据对比,验证了数学模型的可靠性;其次,采用偏斜度指标、速度变化百分比以及经验公式对网格独立性进行分析,得出合理的网格划分方案;最后,结合实际工程,模拟得出复杂长竖井引水隧洞施工通风过程中的风流结构分布和污染物(粉尘、CO)迁移变化规律,并基于模拟结果得出合理的通风散烟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长竖井引水隧洞 施工通风 欧拉两相流模型 风流场分布 污染物迁移
下载PDF
金家庄特长螺旋隧道施工通风方案优化分析 被引量:15
4
作者 罗燕平 韩景科 +2 位作者 文展 骆阳 刘甫 《隧道建设(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19年第A01期385-391,共7页
为加快长大隧道施工进度,多采用开挖斜井增加工作面,而多工作面同时施工时,通风成为影响掘进速度的重要因素。以金家庄螺旋隧道斜井工区工程为依托,针对左线现有压入式通风方案工作面风量较小、通风效果较差的问题,提出风仓式通风方案... 为加快长大隧道施工进度,多采用开挖斜井增加工作面,而多工作面同时施工时,通风成为影响掘进速度的重要因素。以金家庄螺旋隧道斜井工区工程为依托,针对左线现有压入式通风方案工作面风量较小、通风效果较差的问题,提出风仓式通风方案。采用三维数值模型对2种方案的"风机-风管-隧道"系统进行计算分析,并将数值计算所得测点风速与现测数据进行校验。计算结果表明:1)现有压入式通风,风管供风量和洞内风速均不能满足隧道施工通风要求;2)采用风仓式通风方案后,能较好地控制工作面风管出口风量,使各工作面风量满足要求;3)风仓式通风具有灵活性,可随着隧道开挖进尺的增加,调节风仓内风机,控制工作面风量;4)风仓式通风能减少风管长度和转角,从而减少漏风量和风压损失,较好地为工作面提供风量。本文研究成果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具有实际工程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 施工通风 风仓方案 数值计算 风管风量
下载PDF
长大隧道施工风仓式通风方式探讨 被引量:19
5
作者 陈海锋 杨其新 《公路交通技术》 2011年第5期124-128,共5页
隧道施工通风是影响长大隧道快速掘进的重要因素。对长洪岭隧道现有斜井通风方案进行优化分析,提出风仓式通风。对不同工况下风仓内部流场进行三维数值模拟,通过计算分析,确定风仓及轴流风机布置的最佳形式,其有利于提高轴流风机效率,... 隧道施工通风是影响长大隧道快速掘进的重要因素。对长洪岭隧道现有斜井通风方案进行优化分析,提出风仓式通风。对不同工况下风仓内部流场进行三维数值模拟,通过计算分析,确定风仓及轴流风机布置的最佳形式,其有利于提高轴流风机效率,改善隧道内施工环境,分析结果可供其他长大隧道斜井通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工通风 风仓 数值模拟 轴流风机效率
下载PDF
母线洞对地下洞室群施工期风流行为的影响研究
6
作者 张社荣 魏辰 庞博慧 《水利水电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80-84,共5页
基于CFD技术,采用标准k-ε湍流模型,分别建立地下洞室群风流场单相流模型和CO扩散混合模型。对施工期通风风流行为进行三维数值模拟,分析了母线洞贯通前后主厂房的风流场分布和厂房内不同位置CO浓度分布随时间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母... 基于CFD技术,采用标准k-ε湍流模型,分别建立地下洞室群风流场单相流模型和CO扩散混合模型。对施工期通风风流行为进行三维数值模拟,分析了母线洞贯通前后主厂房的风流场分布和厂房内不同位置CO浓度分布随时间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母线洞贯通后使得主厂房内低速涡旋区增大,造成厂房底部施工工作面附近风流场紊乱,在工作面附近区域形成污染物滞留区。这易导致主厂房和主变室之间形成污风循环,对安全施工造成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洞室群 母线洞 施工通风 风流场
下载PDF
兴隆坪隧道施工通风流场及天然气瓦斯分布规律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丁浩江 《四川建材》 2022年第4期180-183,185,共5页
以成都至贵阳高铁兴隆坪天然气高瓦斯隧道压入式通风设计为案例,运用离散化的数学方法模拟、分析流体流动和热交换理论,对隧道开挖进行了通风数值模拟,研究通风状态下瓦斯的分布及运动规律,并对比研究压入式通风不同时间段洞内不同位置... 以成都至贵阳高铁兴隆坪天然气高瓦斯隧道压入式通风设计为案例,运用离散化的数学方法模拟、分析流体流动和热交换理论,对隧道开挖进行了通风数值模拟,研究通风状态下瓦斯的分布及运动规律,并对比研究压入式通风不同时间段洞内不同位置的天然气瓦斯浓度、压力、逸散速度的变化情况,数值模拟分析表明:在压入式通风条件下,隧道内还存在部分区域瓦斯浓度值偏高的情况。为防止瓦斯积聚并为使整个隧道瓦斯浓度值保持在允许范围内,在施工过程中需增设通风竖井并配合局扇作为补充措施,以确保施工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施工 通风流场 天然气瓦斯 分布规律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双向掘进隧道游离SiO2粉尘扩散规律模拟与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乔力伟 蒋葛夫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043-1051,共9页
为研究双掘进面施工隧道内游离SiO2粉尘浓度演化特征与扩散规律,获取通风系统的合理设计参数,以斗篷山隧道为研究背景,利用Ansys-CFD有限元计算流体力学软件离散项模型对双向掘进隧道安装除尘设备前、后粉尘扩散轨迹及不同时间周期内粉... 为研究双掘进面施工隧道内游离SiO2粉尘浓度演化特征与扩散规律,获取通风系统的合理设计参数,以斗篷山隧道为研究背景,利用Ansys-CFD有限元计算流体力学软件离散项模型对双向掘进隧道安装除尘设备前、后粉尘扩散轨迹及不同时间周期内粉尘浓度分布特点进行数值模拟,并对模拟结果与现场实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衬砌台车对粉尘的扩散具有明显的阻碍效应,台车两侧游离SiO2粉尘浓度值出现了明显的分界.(2)单纯压入式通风条件下,部分高浓度游离SiO2粉尘在非爆破端循环停留时间较长,通风一段时间后少量高浓度的游离SiO2粉尘穿过台车在非爆破端循环停留形成簇团效应,未进入斜井进行排放.(3)压入式通风设备和除尘系统联合作业后,非爆破端游离SiO2粉尘浓度趋于0,联合作业900 s后,隧道正洞与斜井内游离SiO2粉尘浓度基本降至8 mg/m^3以下,达到规范要求.研究显示,采用离散项模型对双工作面施工隧道内游离SiO2粉尘浓度演化特征与扩散规律的模拟是可行的.压入式通风设备与除尘系统联合作业条件下游离SiO2粉尘快速进入斜井进行排放,隧道施工作业区内游离SiO2粉尘浓度在短时间内大幅下降,通风过程中粉尘运行轨迹几乎不涉及隧道非爆破端,减少了对非爆破端的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工隧道 双向掘进 隧道通风 游离SiO2粉尘浓度 气固两相流
下载PDF
无风门射流通风在方斗山隧道施工中的应用 被引量:1
9
作者 温泉 雷刚 李勇 《公路交通技术》 2008年第4期104-107,共4页
利用射流风机产生的射流在隧道中形成纵向气流,满足通风设计要求,是当前发展很快的一种隧道通风技术。在方斗山隧道施工中采用无风门射流通风技术,通过计算设计了通风方案,经测试达到良好的通风效果,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 公路隧道 无风门射流通风 施工
下载PDF
长大公路隧道巷道式施工通风流场分布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彭佩 曾昌 范建国 《四川建材》 2015年第3期122-123,125,共3页
为研究长大公路隧道巷道式施工通风的流场分布,利用流体力学研究软件Fluent建立隧道三维模型并进行了数值仿真计算。通过分别对隧道内部、主洞与横通道连接处流场特点的研究,分析了隧道内部流场分布的特点。模拟结果表明:巷道式施工通... 为研究长大公路隧道巷道式施工通风的流场分布,利用流体力学研究软件Fluent建立隧道三维模型并进行了数值仿真计算。通过分别对隧道内部、主洞与横通道连接处流场特点的研究,分析了隧道内部流场分布的特点。模拟结果表明:巷道式施工通风隧道整体流场分布复杂,存在多个涡流区;横通道与主洞气流汇合向洞口方向流动约85 m后流速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路隧道 巷道式通风 数值模拟 流场分布
下载PDF
建筑户型对自然通风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7
11
作者 董成杰 刘鹏 《山西建筑》 2010年第22期209-210,共2页
从自然通风的基本原理入手,采用计算流体力学方法对典型户型的自然通风效果进行了研究,模拟发现不同户型对自然通风的效果影响很大,提出了改进自然通风效果的建议,对今后的建筑设计给出了很好的参考和改进依据。
关键词 建筑户型 自然通风 计算流体力学 气流组织
下载PDF
平行导坑超前多作业面平行施工通风节能技术研究 被引量:10
12
作者 赵军喜 《隧道建设》 2013年第4期272-276,共5页
隧道多作业面平行施工时,其通风难度一般都比较大。以三都隧道进口工区为依托,分别对射流巷道式通风方案、主扇式通风方案及压入式通风方案从技术、经济2方面进行对比,分析通风方案的经济合理性;从理论上论述通风机的自动控制变频节能... 隧道多作业面平行施工时,其通风难度一般都比较大。以三都隧道进口工区为依托,分别对射流巷道式通风方案、主扇式通风方案及压入式通风方案从技术、经济2方面进行对比,分析通风方案的经济合理性;从理论上论述通风机的自动控制变频节能原理与节能效果,并经过工程实践及现场通风效果测试,达到了整个通风系统高效节能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行导坑 多作业面 平行施工 通风 节能 射流巷道式通风 主扇式通风 自动控制系统
下载PDF
某特长隧道火灾工况网络通风计算 被引量:1
13
作者 陈寿堂 罗欣宇 +3 位作者 姚劲松 魏然 马中刚 宛良朋 《消防科学与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234-1236,1240,共4页
以乌东德水电站右岸对外交通老鹰窝特长隧道为例,研究射流风机联动方式、施工支洞作为逃生通道对火灾工况下延期流动的影响。采用火灾网络通风的计算方法研究4个防火分区分别发生火灾时隧道洞内空气流动规律及对交通、防火等的影响,得... 以乌东德水电站右岸对外交通老鹰窝特长隧道为例,研究射流风机联动方式、施工支洞作为逃生通道对火灾工况下延期流动的影响。采用火灾网络通风的计算方法研究4个防火分区分别发生火灾时隧道洞内空气流动规律及对交通、防火等的影响,得出各工况下防止烟气逆流的通风排烟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长隧道 火灾 施工支洞 射流风机 网络通风计算 烟气逆流
下载PDF
板桃隧道射流巷道式通风技术 被引量:1
14
作者 温德智 孟庆明 《铁道建筑技术》 2004年第1期40-42,共3页
介绍射流巷道式通风技术在板桃隧道施工中的应用 ,这一新技术与传统的巷道式通风相比有新的突破。
关键词 铁路隧道 板桃隧道 射流巷道式通风技术 通风系统布局 风机选择 风管选择 效益分析
下载PDF
用数值模拟仿真法计算电机内部流场分布 被引量:5
15
作者 刘清 王滔 《电机技术》 2015年第6期10-12,共3页
运用流体仿真软件FLUENT6.0,对电机的流体数值进行模拟仿真,计算了多种通风结构方案下的风量风压、风量配比和流速等参数,模拟出了电机内流场的分布状态。通过与样机温升实验结果的对比,验证了电机通风结构设计的可靠性。
关键词 电机通风结构 流体 仿真分析
下载PDF
Design Optimization of an Oil-Air Catch Can Separation System
16
作者 Anuar Abilgaziyev Nurbol Nogerbek Luis Rojas-Solórzano 《Journal of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2015年第4期247-262,共16页
The Positive Crankcase Ventilation (PCV) system in a car engine is designed to lower the pressure in the crankcase, which otherwise could lead to oil leaks and seal damage. The rotation of crankshaft in the crankcase ... The Positive Crankcase Ventilation (PCV) system in a car engine is designed to lower the pressure in the crankcase, which otherwise could lead to oil leaks and seal damage. The rotation of crankshaft in the crankcase causes the churn up of oil which conducts to occurrence of oil droplets which in turn may end in the PCV exhaust air intended to be re-injected in the engine admission. The oil catch can (OCC) is a device designed to trap these oil droplets, allowing the air to escape from the crankcase with the lowest content of oil as possible and thus, reducing the generation and emission of extra pollutants during the combustion of the air-fuel mixture. The main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optimize the design of a typical OCC used in many commercial cars by varying the length of its inner tube and the relative position of the outlet from radial to tangential fitting to the can body. For this purpose, CFD parametric analysis is performed to compute a one-way coupled Lagrangian-Eulerian two-phase flow simulation of the engine oil droplets driven by the air flow stream running through the device. The study was performed using the finite volume method with second-order spatial discretization scheme on governing equations in the Solid Works-EFD CFD platform. The turbulence was modelled using the k-? model with wall functions. Numerical results have proved that maximum efficiency is obtained for the longest inner tube and the tangential position of the outlet;however, it is recommended further investigation to assess the potential erosion on the bottom of the can under such a design configur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FD OIL CATCH CAN Positive CRANKCASE ventilation Motor OIL Droplets Mesh REFINEMENT two-phase flow Lagrangian-Eulerian
下载PDF
超大直径泥水盾构隧道施工通风设计方案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胡威东 《现代隧道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86-194,共9页
以某大直径泥水盾构隧道施工通风方案设计为例,采用ANSYS Fluent计算流体力学软件仿真分析隧道施工通风效果,通过实地测量验证了数值仿真模型计算结果的准确性,总结了通风状态下流场分布及风流运动规律,并对比研究风管出口风速、风管直... 以某大直径泥水盾构隧道施工通风方案设计为例,采用ANSYS Fluent计算流体力学软件仿真分析隧道施工通风效果,通过实地测量验证了数值仿真模型计算结果的准确性,总结了通风状态下流场分布及风流运动规律,并对比研究风管出口风速、风管直径、风管出口位置3种通风参数对隧道通风的影响,提出了通风参数的优化方案。结果表明:隧道通风流场的风速分布呈现回风侧风速整体大于进风侧风速、隧道上部风速整体低于下部风速的特点;增大风管出口风速对改善隧道施工通风效果最为显著;采用优化方案后的隧道中心平均风速可提高约59.3%,各工作区域空气流速均达到0.15 m/s以上的施工通风标准,可经济高效地改善隧道盾构段工作区域通风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水盾构 施工通风 数值模拟 通风流场 运动规律
下载PDF
施工隧道通风位置与污染物浓度场演化特征关系分析 被引量:8
18
作者 乔力伟 蒋葛夫 《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74-80,共7页
以东木岭三级水电站新建III号引水隧道为研究背景,在通风管出风口不同位置,采用相关监测仪器对施工作业区内风速风向、粉尘、CH_4、CO、SO_2及H_2S气体浓度值进行采集,并对气固两相污染物浓度场的演化特征进行分析。研究表明:通风管出... 以东木岭三级水电站新建III号引水隧道为研究背景,在通风管出风口不同位置,采用相关监测仪器对施工作业区内风速风向、粉尘、CH_4、CO、SO_2及H_2S气体浓度值进行采集,并对气固两相污染物浓度场的演化特征进行分析。研究表明:通风管出口位于隧道壁面一侧时,施工作业区内气流流场紊乱,通风2 400 s后粉尘浓度峰值降低至20.59 mg/m^3;通风管出口位于隧道拱顶中央时,施工作业区内气流流场相对稳定,通风2 400 s后粉尘浓度峰值降低至9.97 mg/m^3;台车上部高浓度CO、SO_2分布较集中,台车对有害气体的阻碍效应小于粉尘;相同通风时段内,通风管出口位于隧道拱顶中央时粉尘和气体浓度值降低速率较高,尤其在通风1 800~2 400 s时段内,浓度值降低速率十分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工隧道 独头压入式通风 气流流场 粉尘浓度 气体浓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