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7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Exploration to the Historical Origin of Differences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Areas in China
1
作者 ZHU Hong-liang ZHANG Rui-qing 《As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 2011年第1期118-121,126,共5页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historical origins of encircling the cities from the rural areas implemented by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and the current dual structures of urban and rural development, urban-rural diffe...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historical origins of encircling the cities from the rural areas implemented by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and the current dual structures of urban and rural development, urban-rural differences are analyzed from the four aspects of production mode, management mode, culture and social division of labor. Industrial development in modern times has promoted the modernization of urban production in China. But the rural areas still maintain their traditional self-sufficient natural economy. After the Opium War, the process of modernization of city politics is promoted by more economic elements of capitalism and the formation of Chinese bourgeoisie. During the management of urban modernization, rural areas still adopt the traditional self-management mode. In the aspect of culture, city is the center of development, having large population, developed traffic, and prosperous culture. But the village is lack of information and its culture is relatively backward. In modern times, affected by the foreign capitalist, urban area has become the center of modern productivity. After separating from agriculture, handicraft industry has transferred into urban areas and the social division of labor in both urban and rural areas has shown great changes. Thus, a new pattern of "Urban Industry, Rural Agriculture" has form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rban and rural areas RELATION difference HISTORY China
下载PDF
A 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extracurricularreading environment of urban and rural children in Chongqing Reservoir Area
2
作者 Xiaozhao DENG Haiyan YAO Shubei ZHU 《Chinese Journal of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2014年第3期1-17,共17页
Purpose: So far, there have been few studies that discussed children’s reading environment in China’s poverty-stricken areas, this study aims to explore differences existed in extracurricular reading environment bet... Purpose: So far, there have been few studies that discussed children’s reading environment in China’s poverty-stricken areas, this study aims to explore differences existed in extracurricular reading environment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children in Chongqing Reservoir Area with empirical evidence.Design/methodology/approach: Using a questionnaire survey, empirical data was collected from 105 participants. Then proposed hypotheses and the reliability of the observation variables were respectively examined with ANOVA and factor analysis. The statistical analysis software SPSS19.0 was used to analyze the data.Findings: Our results showed that 1) differences did exist in school and social reading environment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children in Chongqing Reservoir Area; 2) differences in family reading environment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children in Chongqing Reservoir Area were not obviously observed.Research limitations: The empirical data were collected from only one county of Chongqing Reservoir Area, which may have partially affected the generalization of our conclusions. In addition, the response rate of questionnaires was comparatively low due to a relatively limited research period. Practical implications: This study would provide some reference for governments, libraries, schools and families to consider how to jointly narrow the gap in the extracurricular reading circumstance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children in Chongqing Reservoir Area.Originality value: This is one of the first studies to explor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in extracurricular reading environment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children in Chinese povertystricken areas, which will help research communities to gain a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children’s reading environment in Chinese Reservoir Are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ading environment Extracurricular reading rural-urban difference Children CHONGQING Reservoir Area
下载PDF
Urban-rural Income Gap Needs Urgent Reduction
3
作者 曾国安 胡晶晶 《China Economist》 2008年第5期116-124,共9页
Since the late 1970s, with the rapid growth of China’s economy, the income levels of both urban and rural residents have risen significantly, and their standard of living has fundamentally improved. However, a dispar... Since the late 1970s, with the rapid growth of China’s economy, the income levels of both urban and rural residents have risen significantly, and their standard of living has fundamentally improved. However, a disparity in income growth between the two exists, and the disparities in relative and absolute income have experienced a period of long-term expansion, which has led to the long-time widening of the consumption gap. There are several indicators of these disparities: the proportion of urban and rural consumption compared to the national level, the changes measured by the Engel’s coefficient, residents’ possession of consumer durables in the countryside, etc. The expanding disparity in consumption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residents is neither conducive to meeting aggregate domestic demand, nor to upgrading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In this regard, measures must be taken to curb the expanding urban and rural income gap, so as to help rural incomes grow more quickly and further promote China’s economic growth and social stabil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rban and rural areas INCOME GAP consumption GAP
下载PDF
The Analysis of Limitation of Engel's Coefficient——A Case Study of Rural Areas in Hebei Province
4
作者 HAO Jun1,LIU Jie2 1.Shijiazhuang Postal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Shijiazhuang 050021,China 2.Business School,Hebei Normal University,Shijiazhuang 050024,China 《As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 2011年第4期24-29,共6页
On the basis of introducing relevant theories of Engel's coefficient,this paper analyzes the limitation of these theories in practical application currently in China,for example,continuing to use original theory,n... On the basis of introducing relevant theories of Engel's coefficient,this paper analyzes the limitation of these theories in practical application currently in China,for example,continuing to use original theory,not in line with reality of China;comparison invalidity in length and breadth,is not conducive to relevant analysis;culling out the special factors easily causes distortion of conclusion.Taking rural areas in Hebei Province as an example,this paper analyzes the limitation of Engel's coefficient in analyzing the gap of rural economy:in terms of region horizontally,Engel's coefficient neglects the difference of consumption structure among regions,and difference of economic stages among regions;in terms of time vertically,Engel's coefficient neglects the periodic change of consumption structure and the ratio change of different families in different periods.According to the reality of China's rural areas,the correction model of Engel's coefficient is established as follows.Firstly,Engel's coefficient=Percentage of expenditure variation(food+ education+ medical service) /Percentage of total expenditure variation;Engel's coefficient=Percentage of expenditure variation(food+ education+ medical service) /Percentage of income variation.Secondly,Engel's coefficient=Percentage of expenditure variation of food/Percentage of variation of(total expenditure educational expenditure-medical expenditure.Thirdly,Engel's coefficient=Percentage of expenditure variation of food/Percentage of total expenditure vari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ngel’s COEFFICIENT difference of consumption stru
下载PDF
我国乡村老龄化现状及其对粮食生产的影响与应对 被引量:5
5
作者 黄祖辉 李懿芸 毛晓红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5-42,共8页
根据2020年最新人口普查数据,我国乡村老龄化率为17.72%,先于城市步入中度老龄化社会。我国乡村老龄化整体呈现出老年抚养比增速快、低龄老人务农比例高等特征,与国际主要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乡村老龄人口就业占比相对较高。分区域看,粮食... 根据2020年最新人口普查数据,我国乡村老龄化率为17.72%,先于城市步入中度老龄化社会。我国乡村老龄化整体呈现出老年抚养比增速快、低龄老人务农比例高等特征,与国际主要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乡村老龄人口就业占比相对较高。分区域看,粮食主产区乡村老龄化增幅更多、老年抚养比更重、老龄就业比重更高;全国乡村老年抚养比28.13%,但粮食主产省份达31.28%。通过定性梳理乡村老龄化对农户参与粮食种植及其粮食生产行为效率等的影响,提出积极应对乡村老龄化、保障粮食安全的思路与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老龄化 老年抚养比 粮食安全 粮食主产区 区域及城乡差异
下载PDF
数字乡村建设能否弥合县域城乡就业差距?——基于“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政策的准自然实验研究
6
作者 张润君 王少凡 《甘肃理论学刊》 2024年第6期99-109,F0002,共12页
数字乡村建设作为乡村振兴新的引擎,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和农村地区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深刻重塑农村发展轨迹与城乡就业结构。基于2010—2021年我国2721个县级行政区的面板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模型实证研究了数字乡村建设对县域城乡... 数字乡村建设作为乡村振兴新的引擎,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和农村地区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深刻重塑农村发展轨迹与城乡就业结构。基于2010—2021年我国2721个县级行政区的面板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模型实证研究了数字乡村建设对县域城乡就业差距的影响。结果表明:数字乡村建设能够缩小县域城乡就业差距。对初始城镇化水平较高的县域,综合示范县的设立能够起到“先强带动后强”的积极示范作用,对城乡就业差距的抑制作用更加明显。产业结构高级化、产业就业结构合理化能够强化数字乡村建设对缩小城乡就业差距的影响,而对外开放水平达到较高程度时会削弱这种影响。基于此,本文提出展望:一是强化数字基建,铺就城乡就业联通之路;二是深化数字产业融合,拓宽城乡就业发展空间;三是加强数字化人才培育,促进城乡人才合理流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乡村 城乡就业差距 电商进村示范县 双重差分模型
下载PDF
旅游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的非线性影响——基于湖南省革命老区的实证检验
7
作者 许春晓 张蒙蒙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42-51,共10页
基于互联网OTA平台景区销售数据综合测算县域旅游发展水平,采用面板门槛回归模型探究2019—2021年湖南省革命老区县域旅游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及区域异质性。结果表明:旅游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呈现“扩大-缩小-扩大”的“N型... 基于互联网OTA平台景区销售数据综合测算县域旅游发展水平,采用面板门槛回归模型探究2019—2021年湖南省革命老区县域旅游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及区域异质性。结果表明:旅游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呈现“扩大-缩小-扩大”的“N型”趋势双重门槛效应;在同一发展时期,旅游发展对农村居民的增收效应要略高于城镇居民;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直接作用于旅游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经济发达县旅游发展更利于缓解城乡收入差距;县域旅游发展水平差异导致其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也具有差异性,旅游发达县旅游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的抑制作用更明显。据此,地方政府应因地制宜制定旅游发展规划,积极探索多元化产业振兴机制并培育壮大特色产业,发挥旅游联动效应,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发展水平 城乡收入差距 门槛回归模型 区域异质性 湖南省 革命老区
下载PDF
财政政策对城乡不平等的影响——基于涉农贷款增量奖励政策的视角 被引量:1
8
作者 唐乐 强微 孙世玉 《产业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0-142,共13页
城乡不平等是我国实现共同富裕面临的主要挑战。2009年,财政部发布了《财政县域金融机构涉农贷款增量奖励资金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涉农贷款增量奖励政策),建立了以财政资金为杠杆的激励机制,引导和激励县域金融机构加大涉农信贷投入... 城乡不平等是我国实现共同富裕面临的主要挑战。2009年,财政部发布了《财政县域金融机构涉农贷款增量奖励资金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涉农贷款增量奖励政策),建立了以财政资金为杠杆的激励机制,引导和激励县域金融机构加大涉农信贷投入,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利用2004—2018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和国泰安数据,借助交错型双重差分法估算了涉农贷款增量奖励政策对我国城乡不平等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涉农贷款增量奖励政策的实施使得城乡收入不平等程度显著下降(泰尔指数下降0.012~0.014,城乡收入比下降11.5%~14.1%),且该效应在欠发达地区更为显著。(2)考虑到政策的动态效应,涉农贷款增量奖励政策实施时间越长,收入差距的缩小幅度越大。(3)涉农贷款增量奖励政策通过提高金融服务可及性、农户固定资产投资水平以及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水平进而缓解城乡收入不平等。(4)涉农贷款增量奖励政策能有效缓解城乡消费不平等。通过实证分析,证实了涉农贷款增量奖励政策有助于缓解城乡收入不平等以及消费不平等,具有一定的政策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涉农贷款增量奖励政策 城乡收入不平等 城乡消费不平等 交错型双重差分法 共同富裕
下载PDF
空巢老人失能状况及影响因素的城乡差异——基于2018 CLHLS数据的实证分析
9
作者 李娟 王欣宇 +1 位作者 傅利平 唐雨婷 《卫生软科学》 2024年第8期35-40,共6页
[目的]分析我国空巢老人失能状况及影响因素的城乡差异,为预防老年人失能及完善老龄社会政策提供参考。[方法]基于2018年中国老年健康调查数据(CLHLS),选取≥65岁的空巢老人为研究对象,利用Katz指数量表及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对4488... [目的]分析我国空巢老人失能状况及影响因素的城乡差异,为预防老年人失能及完善老龄社会政策提供参考。[方法]基于2018年中国老年健康调查数据(CLHLS),选取≥65岁的空巢老人为研究对象,利用Katz指数量表及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对4488名空巢老人失能状况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空巢老人总体失能率为13.4%,城市空巢老人失能率(14.6%)高于农村空巢老人(12.2%),轻度失能者占比最高(9.9%),洗澡困难是失能老人最易遇到的自理难题。高龄、自评健康差、患多种慢性病、参与社交活动频率低是城乡空巢老人失能的共同危险因素(P<0.05)。吸烟、过去从事体力劳动、未每年体检是农村空巢老人失能特有危险因素,受教育水平高则是其失能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与一般老年群体相比,我国空巢老人失能率较高,且失能状况存在显著城乡差异。应制定针对性预防和社会救助措施,完善老年照护服务支持体系,协同保障空巢老年人身心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巢老人 城乡差异 失能 影响因素分析
下载PDF
代际支持对老年人康养旅游消费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程意栋 《科技和产业》 2024年第4期68-73,共6页
借鉴家庭代际支持与积极心理学理论,探讨代际支持对老年人康养旅游消费行为的影响,并分析心理资本与城乡差异的作用机制。通过问卷回收湘西州183份老年人旅游消费行为数据。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家庭代际支持正向影响老年人康养旅游消费行... 借鉴家庭代际支持与积极心理学理论,探讨代际支持对老年人康养旅游消费行为的影响,并分析心理资本与城乡差异的作用机制。通过问卷回收湘西州183份老年人旅游消费行为数据。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家庭代际支持正向影响老年人康养旅游消费行为,心理资本在代际支持对康养旅游消费行为的影响中发挥部分中介作用,城乡差异在其中发挥负向调节作用。研究结论对于老年人康养旅游市场开发与营销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际支持 心理资本 康养旅游消费行为 城乡差异 有调节的中介效应
下载PDF
城市舒适性对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的影响效应研究
11
作者 龚明远 宋姗姗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6-51,共16页
利用2003—2019年的城市数据,通过构建城乡两部门模型和城市舒适性评价指标体系,从理论和实证角度研究城市舒适性对城乡消费差距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城市舒适性的提升对城乡消费差距有着显著的缩小作用,且这一结果在调整指标... 利用2003—2019年的城市数据,通过构建城乡两部门模型和城市舒适性评价指标体系,从理论和实证角度研究城市舒适性对城乡消费差距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城市舒适性的提升对城乡消费差距有着显著的缩小作用,且这一结果在调整指标赋权方法、城市消费差距计算方法以及控制内生性问题后依然稳健。在作用机制方面,城市舒适性主要通过提升农村居民消费水平来实现城乡消费差距的缩小,且城市舒适性对房价、居民收入水平和集聚均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在不同类型的城市舒适性对城乡消费差距的影响方面,出行舒适性可能是缩小城乡消费差距的最主要推动力,且出行舒适性同样通过提升农村居民消费水平来缩小城乡消费差距。上述结论为地方政府在进行公共支出中重视对城市舒适性的提升,进而推动居民生活质量的提升和城乡融合发展提供了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舒适性 城乡消费差距 城乡融合发展 集聚
下载PDF
基于城乡差异视角的收入差距对消费差距影响研究
12
作者 邢震 《江苏商论》 2024年第11期13-16,共4页
本文测算近几年来各省的城乡消费差距,发现城乡收入差距与消费差距之间的正向作用关系,说明随着城乡收入差距的下降将有利于减小城乡消费差距。同时,发现不同消费结构对发展型和享受型城乡消费差距的作用程度更大。
关键词 城乡 收入差距 消费差距
下载PDF
供需耦合视角下城乡公共体育服务满意度差异机制研究
13
作者 徐若西 陈上党 《当代体育科技》 2024年第10期71-74,共4页
公共体育服务作为连接城乡居民与健康生活的重要桥梁,其满意度直接反映了服务的质量与效果。由于居民性别、年龄、学历、收入及居住区域等多方面的不同,公共体育服务需求与满意度呈现出多元化和差异化的特点,但无论如何,服务的核心始终... 公共体育服务作为连接城乡居民与健康生活的重要桥梁,其满意度直接反映了服务的质量与效果。由于居民性别、年龄、学历、收入及居住区域等多方面的不同,公共体育服务需求与满意度呈现出多元化和差异化的特点,但无论如何,服务的核心始终是满足民众不断增长的体育健身需求。基于此,本文系统分析了我国城乡居民的实际需求与满意度,并进行了合理分类,同时针对当前公共体育服务的现状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旨在为政府制定更加精准的公共体育服务政策提供有力依据,为解决服务中存在的问题提供切实可行的参考,以期能够进一步提升我国公共体育服务的整体质量,让每一位居民都能享受到更加优质的体育健身服务,从而提高全国人民的幸福感和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供需耦合 城乡 公共体育服务 满意度差异
下载PDF
共同富裕背景下城乡数字鸿沟消弭途径
14
作者 郑菲 黄玉琴 卫子月 《智慧农业导刊》 2024年第16期96-99,104,共5页
全球化、市场化、数字化的浪潮下,数字网络迅速发展,并逐渐融入人们的生活。在过去改革开放的东风下,大中城市迅速发展,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来城乡差距,这种差距在数字时代中逐渐体现为数字鸿沟的增大。随着我国共同富裕的不断推进... 全球化、市场化、数字化的浪潮下,数字网络迅速发展,并逐渐融入人们的生活。在过去改革开放的东风下,大中城市迅速发展,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来城乡差距,这种差距在数字时代中逐渐体现为数字鸿沟的增大。随着我国共同富裕的不断推进,城乡居民对缩小城乡数字鸿沟提出强烈诉求,这就要求采取一定的政策措施消弭城乡数字鸿沟,促进城乡协同发展,助力共同富裕的实现,从而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同富裕 城乡差异 城乡协同发展 数字鸿沟 消弭途径
下载PDF
中国城镇与乡村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的差异分析 被引量:34
15
作者 张彦峰 江崇民 +2 位作者 蔡睿 邹金辉 武东明 《中国体育科技》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9,共7页
对2007年中国城乡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现状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分析中国城镇与乡村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的差异特征。研究认为,中国城镇居民体育锻炼的参与程度高于乡村,城乡居民在参加体育锻炼的"传统"项目上存在趋同性、在"时... 对2007年中国城乡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现状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分析中国城镇与乡村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的差异特征。研究认为,中国城镇居民体育锻炼的参与程度高于乡村,城乡居民在参加体育锻炼的"传统"项目上存在趋同性、在"时尚、现代项目"上存在差异性,中国城镇居民在正规体育场所锻炼的人数比例高于乡村,城镇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的实物性、观赏性消费高于乡村;在体育锻炼的意识形态领域,中国城乡居民在参加体育锻炼动机上具有人本化特征,在体育锻炼中断年龄上具有年轻化特征、中断理由呈趋同化;在体育锻炼的参与方式、兴趣形成的社会化程度上,城镇高于乡村;中国乡村居民对"群体活动组织、引导,科学健身方法"等需求高于城镇。经济发展的非平衡性是造成城乡体育锻炼水平差异的根本原因;社会设施、科技资源的非均衡性是影响城乡居民体育锻炼水平差异的关键因素;城乡居民思想意识、价值观不同是造成城乡体育锻炼水平差异的直接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 乡村 居民 体育锻炼 差异 中国
下载PDF
中国城乡居民食品消费碳排放对比分析 被引量:137
16
作者 智静 高吉喜 《地理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29-434,共6页
可持续的家庭消费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食品消费是家庭消费的重要内容,本研究1978-2006年国家统计数据,通过对中国城乡居民食品消费结构差异以及食品消费周期中能源、化学品等物质投入进行分析,从直接和间接两个方面研究城乡居民食... 可持续的家庭消费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食品消费是家庭消费的重要内容,本研究1978-2006年国家统计数据,通过对中国城乡居民食品消费结构差异以及食品消费周期中能源、化学品等物质投入进行分析,从直接和间接两个方面研究城乡居民食品消费对碳排放产生的影响。主要结论包括:①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中国居民食品消费结构的改变,对碳排放的影响逐渐增强,因为消费相同重量的肉蛋奶等制品所产生的碳排放量高于粮食消费;②城镇居民在食品消费碳排放总量上高于农村居民,其中,直接碳排放量农村居民高于城镇居民;间接碳排放量城镇居民高于农村居民。城镇居民的饮食消费习惯不利于减少食品消费碳排放量,农村人口进入城市将增加居民食品消费对碳排放的影响。③提高食品消费相关行业的能源利用效率可以有效地降低食品消费间接能源消费碳排放量。研究结论为研究食品消费对环境的影响以及引导可持续的家庭消费模式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消费 城乡差异 碳排放 城市化 中国
下载PDF
学前一年幼儿入学语言准备的城乡比较研究 被引量:32
17
作者 刘焱 秦金亮 +1 位作者 潘月娟 石晓波 《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90-97,共8页
入学语言准备是预测后续学业成绩的有力指标之一,提高儿童的入学语言准备水平有助于缩小儿童发展的阶层差距和城乡差距,促进实现教育公平。对浙江、江西和四川三省108所幼儿园中的1 359名学前一年幼儿进行了入学语言准备状况测查并比较... 入学语言准备是预测后续学业成绩的有力指标之一,提高儿童的入学语言准备水平有助于缩小儿童发展的阶层差距和城乡差距,促进实现教育公平。对浙江、江西和四川三省108所幼儿园中的1 359名学前一年幼儿进行了入学语言准备状况测查并比较了城乡差异发现,城乡学前一年幼儿语言发展普遍存在不同步、不均衡现象。无论是城市还是县城、乡镇、农村的幼儿,在听—动转换、细微差异识别、汉字结构意识、前阅读技能等维度上的发展水平都优于其他维度,阅读理解和口语表达能力发展水平最差;城乡学前一年幼儿入学语言准备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而且差异体现在入学语言准备的各个维度上。城市和县城幼儿入学语言准备水平显著高于乡镇和农村幼儿。应尽快普及学前一年教育,优先在乡镇和农村地区有质量地普及学前一年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前一年 入学语言准备 城乡差异
下载PDF
我国西南地区城乡中学生体育价值观认知差异性研究 被引量:11
18
作者 梁建平 么广会 +3 位作者 常金栋 任贞玲 苏涛 周维臻 《中国体育科技》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99-111,120,共14页
采用文献资料调研、问卷调查、实地调查及数理分析等方法,对我国西南地区城乡中学生的体育价值观认知差异性进行研究,并运用统计学软件SPSS 17.0和AMOS 7.0对所测数据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我国西南地区城乡中学生体育价值观内涵是... 采用文献资料调研、问卷调查、实地调查及数理分析等方法,对我国西南地区城乡中学生的体育价值观认知差异性进行研究,并运用统计学软件SPSS 17.0和AMOS 7.0对所测数据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我国西南地区城乡中学生体育价值观内涵是由生理健康价值观、体育娱乐价值观、个性及信念价值观、民族及社会价值观4个层面构成。2)根据结构方程原理,发现城乡中学生体育价值观结构中4个层面对体育价值观形成的影响效应大小分别为生理健康价值观(0.89)、体育娱乐价值观(0.74)、个性及信念价值观(0.83)、民族及社会价值观(0.62),其中,生理健康价值观对城乡中学生体育价值观形成的直接效应最大。3)运用t检验得到,西南地区城乡中学生体育价值观认知总体上存在显著性差异,从中学生体育价值观及各维度得分的均值看,城市地区中学生体育价值观认知水平要高于乡镇地区中学生体育价值观认知水平。4)单因素方差分析得到不同性别、文化程度、健康状况、体育态度等特征下,城乡中学生体育价值认知存在显著性差异,中学生体育价值观形成的个人因素、社会因素、家庭因素及学校因素是城乡中学生体育价值观认知差异性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 乡村 中学生 体育价值观 认知结构 差异性
下载PDF
重庆市城市农村儿童肥胖发病率及相关因素的分析 被引量:14
19
作者 秦怡玲 熊丰 +8 位作者 赵勇 朱岷 罗雁红 王付丽 曾燕 吴利平 马勤香 杨彬 张亚妮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827-832,共6页
目的:了解重庆地区儿童肥胖发病率及肥胖相关因素的城乡差异。方法:按照整群抽样方法,抽取重庆市86所城乡中小学校共77 411名学龄儿童,测量身高、体质量,并计算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按照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再从中抽取2所城市... 目的:了解重庆地区儿童肥胖发病率及肥胖相关因素的城乡差异。方法:按照整群抽样方法,抽取重庆市86所城乡中小学校共77 411名学龄儿童,测量身高、体质量,并计算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按照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再从中抽取2所城市学校和3所农村学校共4 400名儿童行肥胖影响因素问卷调查,按照BMI法判定肥胖,将肥胖儿童和正常儿童设为肥胖组和对照组,对儿童肥胖相关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并比较肥胖危险因素城乡差异。结果:(1)重庆地区学龄儿童总体肥胖率8.23%,城市9.70%,农村5.32%,城市高于农村(P<0.000 1)。(2)肥胖相关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共13个因素与城市儿童肥胖相关,其中出生体质量,肉食、油炸食品、饮料、零食摄入频率,母亲吸烟及肥胖家族史是危险因素,母乳喂养、蔬菜摄入频率及补充维生素是保护因素;共8个因素与农村儿童肥胖相关,其中出生体质量、油炸食品、奶制品、零食摄入频率,父母BMI是危险因素,母乳喂养是保护因素。(3)城市儿童肉食、油炸食品、奶制品摄入频率高于农村,母亲吸烟比例高于农村,家族肥胖史比例高于农村,母乳喂养率低于农村(P<0.05)。结论:重庆地区儿童肥胖率城市高于农村,引起差异的主要因素为母亲吸烟、母孕期营养、6月龄前喂养方式、儿童青少年生活方式及肥胖家族史。控制儿童肥胖城市重点应倡导母孕期戒烟,加强母乳喂养,控制儿童肉食、油炸食品、含糖饮料、零食摄入;农村儿童肥胖率虽低于城市,但增速大于城市,应改善儿童饮食方式,控制油炸食品、奶制品、零食摄入,预防儿童肥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肥胖率 影响因素 城乡差异
下载PDF
中国食品源氮消费环境排放及其城乡差异 被引量:4
20
作者 赵宇 吝涛 +5 位作者 葛汝冰 施亚岚 张国钦 叶红 李新虎 孙彩歌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3期4573-4586,共14页
食品源氮消费是人居环境养分流动的重要环节,中国食品源氮消费产生的环境排放受城乡二元结构影响在时空变化上呈现显著分异。基于物质流分析方法,从中国城乡食品消费后产物不同处理过程及其对氮代谢的影响出发,模拟氮物质代谢过程,构建... 食品源氮消费是人居环境养分流动的重要环节,中国食品源氮消费产生的环境排放受城乡二元结构影响在时空变化上呈现显著分异。基于物质流分析方法,从中国城乡食品消费后产物不同处理过程及其对氮代谢的影响出发,模拟氮物质代谢过程,构建了一套氮素环境排放计算模型,借以研究中国近20年来城乡食品源氮消费环境排放趋势变化及其差异。研究结果发现1993—2012年间,我国城乡居民人均食品源氮排变化轨迹迥异。同时,城乡食品源氮消费在其所造成的水体、土壤、大气环境负荷中扮演的角色各不相同:在水体环境负荷中,农村水体氮排占据主导地位,但城乡间差异正逐步缩小;在土壤环境负荷中,城市土壤氮排主导优势明显;2010年以前全国食品源氮消费大气环境负荷主要受农村气体氮排的影响,而2010年以后,城市大气氮排成为影响全国大气氮负荷的主导因素。引入社会经济因素分析后发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对城镇居民人均食品源氮排起显著促进作用;而农村食品价格指数对农村居民人均食品源环境氮排呈显著抑制作用。通过情景预测分析发现: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未来全国居民人均食品源氮排将以更快速度继续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化 城乡差异 食品消费 氮素流动 环境负荷 中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