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6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ffects of Lateral Motion on the Creep Forces in Wheel/Rail Rolling Contact 被引量:2
1
作者 Jin Xuesong Zhang Weihua Hu Liujia National Traction Power Laboratory, Southwest Jiaotong University, Chengdu 610031, China 《Journal of Modern Transportation》 1997年第1期45-55,共11页
The influences of the lateral motion of a single wheelset running on a tangent railway on the creepages and creep forces between wheel and rail are investigated with numerical methods. ... The influences of the lateral motion of a single wheelset running on a tangent railway on the creepages and creep forces between wheel and rail are investigated with numerical methods. The effect of the yaw motion of wheelset is neglected in the analysis, and Kalker’s theory of three dimensional elastic bodies in rolling contact is employed to analyze the creep forces in the wheel/rail rolling contact with Non Hertzian for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teral motion wheel/rail rolling contact creepage creep force
下载PDF
Mechanism of Spine Motion About Contact Time in Quadruped Running
2
作者 Qi Liu Yannian Bao +3 位作者 Wei Yu Jianming Zhang Chao Li Xinru Xie 《Chinese Journa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19年第2期53-60,共8页
The current research of quadruped robot focuses on the quadruped robot with spine motion. Contact time is a very important part of system performance. However, the mechanism of spine motion about contact time has not ... The current research of quadruped robot focuses on the quadruped robot with spine motion. Contact time is a very important part of system performance. However, the mechanism of spine motion about contact time has not been clearly elucidated. In this paper, the e ect of spine motion on contact time is studied deeply from dynamic view.Firstly, a simplified model of the quadruped robot with spine joint is set up, its dynamic equations are derivated, and a method that can generate passive periodic locomotion is proposed. Secondly, according to the vertical spring oscillator model, the two-dimension planar locomotion of the simplified model is regarded as a special vibration in the vertical direction, and the approximate formula of calculating contact time is obtained. Finally, the approximate formula of calculating contact time is verified by the simulation results of passive periodic locomotion, and the e ect of spine motion on contact time is deeply discussed based on the approximate formula of calculating contact time. The discussion proves that spine motion indeed has little e ect on contact time, but spine motion can slightly reduce body pith movement and regulate the leg sti ness in leg contact phase. This research proposes an e ective research method which can be used to study the motion mechanism of the quadruped robot with spine motion,and the mechanism of spine motion about contact time is clearly elucidated which is helpful to set the parameters of mechanical structure and study control algorithm about the quadruped robot with spine mo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UADRUPED robot SPINE motion PASSIVE locomotion contact time LEG STI ness
下载PDF
利用InSAR形变反演滑坡滑面运动特征——以汶川县布瓦村滑坡为例 被引量:4
3
作者 李林 杨莹辉 +3 位作者 许强 黎浩良 陈强 胡植庆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6-158,共13页
当前滑坡滑面运动特征获取多采用接触式手段,费时费力、成本高昂,且仅能获取稀疏点位滑面运动状态。因此,本文提出一种非接触式滑坡滑面运动特征获取方法,其基本思路是:基于位错理论建立滑坡表面形变与滑面运动间的关系模型,同时引入滑... 当前滑坡滑面运动特征获取多采用接触式手段,费时费力、成本高昂,且仅能获取稀疏点位滑面运动状态。因此,本文提出一种非接触式滑坡滑面运动特征获取方法,其基本思路是:基于位错理论建立滑坡表面形变与滑面运动间的关系模型,同时引入滑面运动平滑约束条件,最终以InSAR等技术获取的地表形变为约束,反演获得滑面运动特征。本文选择四川省汶川县布瓦村滑坡作为研究对象,以时序InSAR技术获取的滑坡坡面升降轨形变数据为约束,基于发展的理论方法反演获得布瓦村滑坡滑面几何与运动学参数,并结合野外勘查、Lidar观测以及模型残差较好地验证了反演结果的可靠性,其中反演升降轨模型残差仅3.1 mm·a^(-1)和3.4 mm·a^(-1)。反演结果显示,布瓦村滑坡滑面位于坡表以下平均~15.0 m深度处,滑面整体以沿坡向运动为主,最大运动量级达~80 mm·a^(-1),同时在坡体西侧中下部发现微量的垂直坡向运动。本文提出方法可方便、快速的获取空间连续的滑坡滑面运动特征,为滑坡灾害预警和失稳风险评估提供更为直接可靠的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接触式滑面运动探测 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 位错理论 滑面运动参数反演
下载PDF
近断层地震动引起的公路桥梁车桥分离现象的统计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徐艳 林国才 崔存玉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6-55,共10页
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均汽车保有量的增加,国内交通密度增大,交通拥堵加剧,再加上重卡超载现象越来越严重,机动车辆荷载对中小跨径桥梁的影响显著增大,也提高了地震发生时桥上有车的概率;另一方面,近断层地震动具有显著的竖向效应,已有震... 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均汽车保有量的增加,国内交通密度增大,交通拥堵加剧,再加上重卡超载现象越来越严重,机动车辆荷载对中小跨径桥梁的影响显著增大,也提高了地震发生时桥上有车的概率;另一方面,近断层地震动具有显著的竖向效应,已有震害表明车辆与桥梁在较强的竖向地震动作用下容易产生车桥分离或碰撞的现象。因此,考虑近断层地震动作用下车辆对桥梁动力响应的影响将有助于准确评估桥梁的抗震性能。文章以一座典型的3跨连续梁桥为工程背景,采用考虑车辆与桥面动态接触或分离的模型对实际近断层地震动作用下的车桥耦合系统的动力响应进行统计分析,研究车辆对桥梁的动力放大作用、车桥分离现象及其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车桥不分离的情况下,考虑车辆影响在80%的工况下会减小桥梁的竖向位移响应,但随着竖向PGA的增大,车辆对桥梁的动力作用逐渐趋于不利;其次,车桥之间的动力相互作用可能导致不止一次的车桥分离,最大接触力在大多数情况下发生在首次分离与二次分离之间,最大可能达到车辆重量的7.9倍,会对桥面局部受力产生极其不利的影响,且车桥分离的时间随着车辆竖向频率的增大而增加,但这种现象与地震动的竖向PGA没有直接关系,对桥梁的竖向位移响应影响也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断层地震动 公路桥梁 地震响应 动态接触 车桥分离
下载PDF
考虑动态接触电阻的电磁能推进装置运动和温度特性研究
5
作者 闫荣格 王学谦 +1 位作者 赵浩凯 赵文月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4749-4759,共11页
在电磁能推进装置工作过程中,电枢与轨道间的接触电阻动态变化对系统性能有着重要影响。针对现有研究多依赖于Holm接触电阻理论并以电枢静止状态为基础的局限性,采用有限元和控制变量法研究实际推进情况下枢轨动态接触电阻对电磁能推进... 在电磁能推进装置工作过程中,电枢与轨道间的接触电阻动态变化对系统性能有着重要影响。针对现有研究多依赖于Holm接触电阻理论并以电枢静止状态为基础的局限性,采用有限元和控制变量法研究实际推进情况下枢轨动态接触电阻对电磁能推进装置运动和温度特性的影响。首先,通过实验获取膛口电压、电流、电枢速度和位移等关键参数。其次,利用改进的完全自适应噪声集合经验模态分解(improved complete ensemble 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 with adaptive noise, ICEEMDAN)-小波阈值组合算法对所获得信号进行降噪处理,计算实际工况下的动态变化接触电阻。分别建立考虑枢轨动态接触电阻与不考虑接触电阻情况下的电磁热力耦合有限元模型,通过对比计算结果得到动态接触电阻对电枢运动和温度特性的影响。最后与实验结果进行对比,发现动态接触电阻是影响推进装置性能的重要因素,随着电枢位移的增加,接触电阻对运动特性的影响逐渐增加。另外,动态接触电阻的存在还会使电枢表面的温度迅速升高,电枢尾翼容易发生烧蚀,进而影响电枢的加速性能。该研究为进一步分析极端条件下动态接触电阻对电磁能推进装置的性能影响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能推进装置 动态接触电阻 电磁热力耦合 运动特性 温度特性
下载PDF
基于DRL和自由步态的六足机器人运动规划研究
6
作者 王鑫鹏 傅汇乔 +3 位作者 邓归洲 唐开强 陈春林 留沧海 《系统仿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73-384,共12页
为提高六足机器人在非结构环境下的通过率和运动性能,提出一种基于DRL和自由步态规划器的多接触运动规划算法。自由步态规划器获取目标状态下可达落足点从而输出最优步态序列;利用DRL训练得到六足机器人在随机生成的梅花桩环境中的质心... 为提高六足机器人在非结构环境下的通过率和运动性能,提出一种基于DRL和自由步态规划器的多接触运动规划算法。自由步态规划器获取目标状态下可达落足点从而输出最优步态序列;利用DRL训练得到六足机器人在随机生成的梅花桩环境中的质心运动策略。为了保证机器人在运动过程中相邻状态之间的可达性,利用状态转移可行性模型对状态转移可行性进行判定,实现六足机器人在不同宽度沟壑梅花桩环境下的落脚点规划。仿真与样机实验表明:多接触运动规划算法能够让机器人快速平稳地从起点到达目标区域,并自动调整步态模式以应对不同环境下随机分布的梅花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足机器人 自由步态 深度强化学习 多接触运动规划 非结构环境
下载PDF
欧拉-拉格朗日迭代固-液相变算法
7
作者 朱子良 王爽 +2 位作者 姜宇昂 林梅 王秋旺 《化工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763-2776,共14页
在固-液相变过程中,外力可导致固体相变材料在液体相变材料中产生相对运动并严重影响相变流动传热。提出一种欧拉-拉格朗日迭代固-液相变算法,创新地将预测固体相对运动的拉格朗日迭代外置耦合于预测相变流动传热的欧拉迭代,能够稳定准... 在固-液相变过程中,外力可导致固体相变材料在液体相变材料中产生相对运动并严重影响相变流动传热。提出一种欧拉-拉格朗日迭代固-液相变算法,创新地将预测固体相对运动的拉格朗日迭代外置耦合于预测相变流动传热的欧拉迭代,能够稳定准确地耦合计算固-液相变的流动传热和固体相变材料的相对运动。采用本算法研究了方腔内的接触熔化过程,探讨不同糊状区系数和重力加速度对本算法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本算法预测液相体积分数的平均误差为4.93%,固体相对运动预测数值振荡降低51.42%。对于石蜡材料,推荐使用的糊状区系数为1010。增大重力加速度会提高熔化速率并加快相对运动,但对整体趋势影响较小。研究结果可作为相变储能装置的设计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变 传热 算法 数值模拟 接触熔化 相对运动 内外迭代
下载PDF
基于滚动接触的单模块多自由度柔性连续体机械臂设计
8
作者 周亮 温涛 +1 位作者 胡俊峰 周浩 《工程设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73-482,共10页
为实现连续体机械臂的多模态运动,解决现有机械臂只能实现单一弯曲或旋转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滚动接触的单模块多自由度柔性连续体机械臂。将滚动接触模块作为连续体机械臂弯曲模块的骨架结构,并在弯曲模块内安装旋转模块,以形成具备... 为实现连续体机械臂的多模态运动,解决现有机械臂只能实现单一弯曲或旋转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滚动接触的单模块多自由度柔性连续体机械臂。将滚动接触模块作为连续体机械臂弯曲模块的骨架结构,并在弯曲模块内安装旋转模块,以形成具备独立弯曲和旋转运动的多自由度机械臂。采用分段常曲率法建立连续体机械臂的运动学模型,对其刚度性能、弯曲性能和旋转性能进行了分析。制备了连续体机械臂样机,并开展机械臂拧松瓶盖、开启风扇以及在三维空间内避开障碍物抓取目标物体等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利用连续体机械臂的弯曲与旋转组合运动可完成复杂空间环境下的不同任务,体现了复合运动模式的优势。所设计的连续体机械臂具备多模态运动,可为多自由度连续体机械臂的设计提供新思路,拓展了连续体机械臂的应用场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连续体机械臂 单模块 滚动接触 多模态运动
下载PDF
耦合磁吹和触头运动的直流接触器电弧特性研究
9
作者 武稼祥 于丽琴 +4 位作者 常东旭 张艺博 朱博 秦聪 葛国伟 《高压电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12-220,共9页
磁吹结构和运动机构特性是影响直流接触器电弧开断性能的重要因素。文中引入灭弧室中非均匀磁场分布与动触头运动特性的耦合影响,构建了电、磁、气流、温度等多场耦合的二维电弧磁流体动力学仿真模型,分析了不同磁吹结构、反力弹簧刚度... 磁吹结构和运动机构特性是影响直流接触器电弧开断性能的重要因素。文中引入灭弧室中非均匀磁场分布与动触头运动特性的耦合影响,构建了电、磁、气流、温度等多场耦合的二维电弧磁流体动力学仿真模型,分析了不同磁吹结构、反力弹簧刚度系数、触头超程等参数对直流电弧特性的影响。搭建了直流接触器电弧特性实验平台,开展了对比实验验证仿真结果。研究表明:提出在静触头之间增加中间永磁体的两种新型磁吹结构,较原结构燃弧时间分别缩短20.2%与14.7%,在电极下方磁吹结构增加中间永磁体的提升效果更好;反力弹簧刚度系数的最优选择为1.0 N/mm,最佳触头超程为1.5 mm,实验与仿真结果相符,为提升陶瓷密封直流接触器分断能力的优化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流接触器 磁流体动力学 磁场 触头运动 电弧特性
下载PDF
水平振动式滚磨光整加工残余应力离散元有限元耦合仿真与实验研究
10
作者 田涛 李文辉 +2 位作者 温学杰 李秀红 杨胜强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667-1676,共10页
为探究水平振动式滚磨光整加工对零件表面残余应力的影响,提出一种适用于动态零件的离散元有限元(DEM-FEM)耦合仿真方法。分析了振动周期内颗粒运动状态以及颗粒间平均接触力的变化,构建了颗粒与零件间的随机接触模型,开展了不同振动参... 为探究水平振动式滚磨光整加工对零件表面残余应力的影响,提出一种适用于动态零件的离散元有限元(DEM-FEM)耦合仿真方法。分析了振动周期内颗粒运动状态以及颗粒间平均接触力的变化,构建了颗粒与零件间的随机接触模型,开展了不同振动参数下的残余应力仿真,并进行了实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振动强度的增大,容器内颗粒运动更加剧烈,颗粒与零件间有效法向接触力发生概率及均值增大,导致零件表面残余压应力呈增大趋势。残余应力仿真值与实验值对振动参数的响应趋势一致,误差在3.6%~11.3%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散元有限元 水平振动式滚磨光整加工 残余应力 颗粒运动 随机接触模型
下载PDF
一种塑壳断路器操作机构关键参数的设计
11
作者 李鹏 《电器与能效管理技术》 2024年第3期47-52,共6页
在简述塑壳式断路器操作机构的动作原理基础上,以某型号双断点塑壳断路器为设计研究对象,运用ADAMS分析软件计算得出触头三要素、触头分合闸速度、机构分合闸力、分合闸行程、分合闸时间等操作机构的重要参数。仿真得到的参数与样机的... 在简述塑壳式断路器操作机构的动作原理基础上,以某型号双断点塑壳断路器为设计研究对象,运用ADAMS分析软件计算得出触头三要素、触头分合闸速度、机构分合闸力、分合闸行程、分合闸时间等操作机构的重要参数。仿真得到的参数与样机的实测参数误差极小,进而为塑壳断路器操作机构关键参数的设计提供了一种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塑壳断路器 操作机构 触头三要素 运动仿真
下载PDF
管道机器人过T型管垂直爬坡动态性能分析
12
作者 汪洋 焦彪彪 +1 位作者 陆青松 杨晋 《中国工程机械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9-184,共6页
为进一步了解复杂管道的内部环境,设计一种全驱动轮式管道机器人。通过坐标旋转法,分析管道机器人通过T型管垂直爬坡时的姿态调整过程与运动状态变化,运用ADAMS动力学分析软件,分析管道机器人通过T型管时各驱动轮的受力情况和驱动轮质... 为进一步了解复杂管道的内部环境,设计一种全驱动轮式管道机器人。通过坐标旋转法,分析管道机器人通过T型管垂直爬坡时的姿态调整过程与运动状态变化,运用ADAMS动力学分析软件,分析管道机器人通过T型管时各驱动轮的受力情况和驱动轮质心运动速度变化。研究发现管道机器人通过T型管时,其各驱动轮先后经历悬空状态并失去管壁支撑,4个驱动轮与管壁的接触力总的变化趋势均是先减小到0 N,然后随着驱动轮与管壁发生接触碰撞,接触力迅速增大,幅值超过其稳态值;前后2个驱动模块的驱动轮质心运动速度不同,前驱动模块驱动轮质心运动速度变化规律为类似正弦变化,后驱动模块由于接触碰撞,上部驱动轮与管壁发生打滑,驱动轮运动速度先轻微增大后迅速减小。研究结果为管道机器人的结构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道机器人 T型管 姿态调整 接触力 运动速度
下载PDF
面向车门锁电动吸合开启优先功能的凸轮摆杆柔顺连杆组合机构
13
作者 殷传硕 杭鲁滨 +5 位作者 钟传磊 曲志洋 张佳乐 黄晓波 刘哲 陈勇 《机械传动》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8-147,共10页
针对高端汽车门锁电动吸合及开启优先功能需求,提出了凸轮摆杆柔顺连杆组合机构,构造了双凸轮单摆杆和含弹簧构件四杆机构的组合机构,结合限位块、接触状态、凸轮间歇运动、型面突变等构件特征,可实现柔顺自适应滚滑、刚性拨动、避让释... 针对高端汽车门锁电动吸合及开启优先功能需求,提出了凸轮摆杆柔顺连杆组合机构,构造了双凸轮单摆杆和含弹簧构件四杆机构的组合机构,结合限位块、接触状态、凸轮间歇运动、型面突变等构件特征,可实现柔顺自适应滚滑、刚性拨动、避让释放3种运动模式及各模式间切换;嵌入锁内棘轮棘爪锁紧机构,将组合机构转化为电动吸合与开启支链;对应汽车门锁电动吸合、手/电动开启及复位、吸合复位3种工况,以相应驱动方式和运动边界条件,研究分析了吸合运动与锁内现有支链的运动兼容功能、开启优先功能、吸合卡止情况半锁开启功能。将机构及驱动嵌入车门锁进行仿真,研究了全工况开启凸轮与摆杆、摆杆与棘轮、棘轮与棘爪的接触力;机构仿真实现各功能动作的时间与车门锁设计要求匹配,其由半锁到全锁的吸合过程时间为420.97 ms,复位时间为29.03 ms,手动开启时间为622 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侧门锁 凸轮摆杆柔顺连杆组合机构 多运动模式 棘轮棘爪 接触力
下载PDF
摇摆运动下低流率蒸汽冷凝换热特性和气泡受力数值模拟
14
作者 罗正航 李敬宇 +2 位作者 陈伟雄 种道彤 严俊杰 《化工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800-2811,共12页
蒸汽直接接触冷凝具有高效的传热传质性能,广泛应用于核能安全等领域。低质量流率蒸汽直接接触冷凝具有低频压力振荡,易引发设备共振。相比陆地稳定工况,海洋条件下摇摆运动可能加剧气液界面振荡,进一步影响设备的安全运行。为此,通过... 蒸汽直接接触冷凝具有高效的传热传质性能,广泛应用于核能安全等领域。低质量流率蒸汽直接接触冷凝具有低频压力振荡,易引发设备共振。相比陆地稳定工况,海洋条件下摇摆运动可能加剧气液界面振荡,进一步影响设备的安全运行。为此,通过数值模拟对摇摆条件下低流率蒸汽凝结过程进行研究,分析了摇摆条件下压力、换热特性和气泡受力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压力和传热系数剧烈波动主要集中于气泡颈缩和脱离阶段,此时气泡受力也达到最大值,气泡主要受惯性力和凝结力作用。此外,对比静止工况和摇摆工况,发现摇摆条件下由气泡速度变化导致的惯性力部分增大,摇摆运动带来的附加摇摆速度强化了气液界面的换热性能,平均传热系数远高于静止工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汽直接接触冷凝 气泡受力 气液两相流 计算流体力学 传递过程 摇摆运动
下载PDF
触头运动特性对直流接触器开断性能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静 袁志曹 +2 位作者 曹云东 刘树鑫 于龙滨 《电机与控制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79-89,共11页
为研究触头运动特性对直流接触器开断性能的影响,建立直流空气接触器电磁操动机构与灭弧系统联合仿真模型,对接触器操动机构进行运动—结构—电磁耦合仿真,得到操动机构动作过程中触头位移—行程曲线,并与电弧磁流体模型相耦合,仿真得... 为研究触头运动特性对直流接触器开断性能的影响,建立直流空气接触器电磁操动机构与灭弧系统联合仿真模型,对接触器操动机构进行运动—结构—电磁耦合仿真,得到操动机构动作过程中触头位移—行程曲线,并与电弧磁流体模型相耦合,仿真得到了直流空气接触器从机构运动到触头打开电弧形成、弧根运动直至熄灭的全过程。讨论了接触器操动机构参数变化对开断性能的影响,并通过电弧现象背后的物理场变化分析了开断过程中重击穿现象产生的原因。结果表明:操动机构驱动动触头进而带动电弧完成了电弧拉伸、弧根转移以及被栅片切割等重要电弧演变过程;反力弹簧和触头弹簧预压力增大有利于提高触头的分断速度,加速电弧熄灭,但分断速度过高有可能导致电弧重击穿现象发生,其根本原因是栅片入口处产生的顺时针气流漩涡;通过控制触头的分断速度和灭弧室栅片区磁场分布,实现了对重击穿现象的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流接触器 操动机构 触头运动特性 电弧演变 重击穿现象
下载PDF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THE FLOW WITH CONTACT LINES
16
作者 卢作伟 崔桂香 张兆顺 《Acta Mechanica Sinica》 SCIE EI CAS CSCD 1997年第3期210-217,共8页
The paper proposes a physical model for the motion of the contact line and the gas-liquid interface. The local motion of the contact line at the solid wall is assumed and the interface between gas and liquid is traced... The paper proposes a physical model for the motion of the contact line and the gas-liquid interface. The local motion of the contact line at the solid wall is assumed and the interface between gas and liquid is traced by a level function. The finite volume method and staggered grids are used to solve the governing equation numerically. The motion of the water column in a vertical pipe is computed and the results are in good agreement with experimental dat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umerical simulation motion of contact line interface tracking
下载PDF
基于Leap Motion的人机交互研究及实践 被引量:7
17
作者 高润泽 陈庆澳 +1 位作者 陈含笑 高娃 《家具》 2020年第5期67-70,89,共5页
随着交互设计及其技术的不断发展,体感交互已成为人机交互的重要方向之一。Leap Motion作为新型体感控制器,因其高精确度、灵活度等优势在人机交互研究中被广泛关注。本研究对Leap Motion的基本概况、特点、研究现状等进行阐述,并通过... 随着交互设计及其技术的不断发展,体感交互已成为人机交互的重要方向之一。Leap Motion作为新型体感控制器,因其高精确度、灵活度等优势在人机交互研究中被广泛关注。本研究对Leap Motion的基本概况、特点、研究现状等进行阐述,并通过手势跟踪机械臂案例详述基于Leap Motion和Arduino开发平台的机械臂非接触式人机交互实现流程,使读者可以初步掌握通过Leap Motion体感控制器实现人机交互的基本能力,为交互设计师进行体感交互设计方案开发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eap motion 人机交互 非接触交互 机械臂
下载PDF
Analysis on effect of surface fault to site ground motion using finite element method
18
作者 曹炳政 罗奇峰 《Acta Seism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CSCD 2003年第1期107-112,共6页
Dynamic contact theory is applied to simulate the sliding of surface fault. Finite element method is used to analyze the effect of surface fault to site ground motions. Calculated results indicate that amplification e... Dynamic contact theory is applied to simulate the sliding of surface fault. Finite element method is used to analyze the effect of surface fault to site ground motions. Calculated results indicate that amplification effect is obvious in the area near surface fault, especially on the site that is in the downside fault.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effect of surface fault should be considered when important structure is constructed in the site with surface faul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AULT ground motion dynamic contact finite element method
下载PDF
磨齿五轴运动多项式系数敏感性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孙小敏 洪荣晶 +1 位作者 张虎 林晓川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69-173,共5页
成形磨齿时,优化五轴(X,Y,Z,C,A)附加运动的高次多项式系数可以修正齿面误差,但迭代计算量大,优化结果不稳定,很难应用于实际加工。为简化附加运动模型,并为后续设计高效高精度的齿面误差修正策略提供理论依据,对磨齿五轴运动多项式系... 成形磨齿时,优化五轴(X,Y,Z,C,A)附加运动的高次多项式系数可以修正齿面误差,但迭代计算量大,优化结果不稳定,很难应用于实际加工。为简化附加运动模型,并为后续设计高效高精度的齿面误差修正策略提供理论依据,对磨齿五轴运动多项式系数进行了敏感性分析。首先,建立了五轴磨齿系统的数学模型;将各轴运动表示为6次多项式曲线,并推导出五轴磨削运动时砂轮与工件的动态接触条件;其次,根据砂轮基本信息与动态接触条件,得出实际加工包络面,进而获得齿面偏差信息,并给出齿面精度评价方法;最后,采用SOBOL全局敏感性分析法进行了五轴运动多项式各项系数对齿面误差影响的敏感性分析。实例中绘制了一阶敏感性系数S i和总体敏感性系数S Ti的柱状图,并根据各系数对各精度指标的影响大小进行了排序。结果表明,对齿面误差影响的主要系数为二次及以下项系数;对于齿形倾斜误差fhα和齿向倾斜误差fhβ,各系数的影响相互独立,利于修正;修正fhα和fhβ的关键运动轴分别为Y、C、X轴和Y、C、Z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磨齿 包络运动 接触分析 齿面误差 敏感性分析
下载PDF
The Motion of a Sphere with Weak Nutation on a Rough Horizontal Plane
20
作者 杨霁英 《Applied Mathematics and Mechanics(English Edition)》 SCIE EI 1994年第6期537-544,共8页
For the motion of a sphere on a rough horizontal plane, in the previous paper[1]the author aimed at providing approximate analytical solutions while the nutation is neglected,In this paper ,the control equations for t... For the motion of a sphere on a rough horizontal plane, in the previous paper[1]the author aimed at providing approximate analytical solutions while the nutation is neglected,In this paper ,the control equations for the sphere with nutation have beendeduced on the basis of paper [1]. Through the medium of solving these equations,the conclusion for the velocity of contact point in paper [1]is still proved true for the case with nutation.What is more ,some interesting results are gained ,for example the ve-locity of centre and contact point is relative to the angular velocity of spin and nuta-tion the direction of velocity of centre and contact point is constant.Under the condi-tion which is supposed to be weak nutation,the approximate analytical solutions are obtained,so that the results of paper [1]is proved to be tru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utation. motion of a sphere.rough plane. contact point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