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NTACT MATERIALS FOR GaSb AND InSb: A PHASE DIAGRAM APPROACH
1
作者 K. W. Richter and H. Ipser Institut für anorganische Chemie, Universit?t Wien W?hringerstrasse 42, A-1090 Vienna, Austria 《Acta Metallurgica Sinica(English Letters)》 SCIE EI CAS CSCD 2002年第2期143-148,共6页
The development of well defined and thermally stable ohmic contacts for Ⅲ- Ⅴ semi-conductors like InSb and GaSb is still a challenging problem in semiconductor devicetechnology. As device processing usually includes... The development of well defined and thermally stable ohmic contacts for Ⅲ- Ⅴ semi-conductors like InSb and GaSb is still a challenging problem in semiconductor devicetechnology. As device processing usually includes the exposure to elevated tempera-tures, interface reactions often occur during metallization and further heat treatment.It is thus important to understand the respective phase equilibria of the involved el-ements. From the thermodynamic point of view, binary and ternary compounds inequilibrium with the respective compound semiconductor would be the best choice forcontact materials as these contacts will be stable even after long exposure to elevatedtemperatures. These possible candidates for contact materials may be directly obtainedfrom the phase diagrams.During the last years we investigated several phase diagrams of transition metals withGaSb and InSb. Experimental results in the systems Ga-Ni-Sb, Ga-Pd-Sb, Ga-Pt-Sb,In-Ni-Sb and In-Pd-Sb are summarized and are discussed in the context of contactchemist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ntact material phase diagram GASB INSB
下载PDF
基于颗粒流程序的沥青混合料颗粒接触模拟 被引量:7
2
作者 唐娴 戴经梁 《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11-114,共4页
沥青混合料级配设计时,通常先初拟级配再进行性能试验确定最优级配的做法,缺乏科学理论依据.因此,采用颗粒流的基本理论模拟混合料颗粒的运动规律,应用颗粒流程序的线性接触模型,赋予颗粒微观特性参数及模型尺寸,对CA0.2、CA0.4、CA0.6... 沥青混合料级配设计时,通常先初拟级配再进行性能试验确定最优级配的做法,缺乏科学理论依据.因此,采用颗粒流的基本理论模拟混合料颗粒的运动规律,应用颗粒流程序的线性接触模型,赋予颗粒微观特性参数及模型尺寸,对CA0.2、CA0.4、CA0.6和CA0.8级配进行接触模拟,绘制颗粒接触力网络图,模拟结果表明,CA0.4与CA0.6的颗粒接触力比较均匀,该混合料有良好的接触力,在施工过程中具有良好的稳定性,不易发生滚动,而级配CA0.2与CA0.8的情况则相反.为沥青混合料级配设计提供一定的室内模拟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 沥青混合料 颗粒接触 颗粒流 接触力网络图
下载PDF
共振条件下的裂纹梁振动与裂纹扩展耦合分析 被引量:6
3
作者 崔韦 王建军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404-1411,共8页
为了对裂纹静子叶片在共振激励下的损伤容限寿命潜力进行初步探索,采用接触有限元法研究了共振状态下裂纹梁的振动与疲劳裂纹扩展的耦合问题。裂纹梁采用二维平面应力单元离散,接触模型模拟呼吸裂纹开合过程中的弯曲刚度变化。振动分析... 为了对裂纹静子叶片在共振激励下的损伤容限寿命潜力进行初步探索,采用接触有限元法研究了共振状态下裂纹梁的振动与疲劳裂纹扩展的耦合问题。裂纹梁采用二维平面应力单元离散,接触模型模拟呼吸裂纹开合过程中的弯曲刚度变化。振动分析中,分别使用解析法预估和瞬态响应扫频计算得到系统一阶共振频率。断裂力学参量在有限元法中使用线弹性断裂力学方法进行求解。耦合分析中,模拟了耦合现象中的两个典型问题——裂纹止裂和失稳扩展,通过在共振激励下扫描裂纹长度计算应力强度因子曲线,通过该曲线与断裂韧度、裂纹扩展门槛值对比判断裂纹扩展的稳定性、计算裂纹扩展寿命。最后使用耦合分析结论基于Campbell图对假设静子叶片进行了定性的共振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裂纹 耦合分析 共振响应 接触有限元 裂纹扩展 Campbell图
下载PDF
舰船水下爆炸新的损伤评估体系探索 被引量:3
4
作者 姚熊亮 李克杰 +1 位作者 张阿漫 曹宇 《中国造船》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3-54,共12页
应用数值方法对多艘舰船进行水下非接触爆炸的数值试验,通过对各种工况下的计算可得水面舰船在我国现行的损伤评估体系下的破坏半径、临界半径和安全半径,据此可知水下爆炸对舰船破坏的一些特征。从更安全角度考虑对各评估体系的损伤等... 应用数值方法对多艘舰船进行水下非接触爆炸的数值试验,通过对各种工况下的计算可得水面舰船在我国现行的损伤评估体系下的破坏半径、临界半径和安全半径,据此可知水下爆炸对舰船破坏的一些特征。从更安全角度考虑对各评估体系的损伤等级定义提出了局部修正,并形成协调标准,绘制出舰船在该标准下的等损伤面包络图。依据算得不同舰船的安全半径,拟合出水面舰船安全半径的计算公式。计算公式预测值与实船试验数据吻合较好,可为舰船生命力的评估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船舶 舰船工程 水下非接触爆炸 损伤等级 评估体系 安全半径 等损伤面包络图
下载PDF
高效切削钛合金Ti-6Al-4V硬质合金刀具扩散磨损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李慧玲 郝兆朋 +2 位作者 范依航 王东 姬芳芳 《制造技术与机床》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0-23,28,共5页
钛合金化学活性高,在切削过程中与硬质合金刀亲和性大,导致刀具易于发生扩散磨损。在使用硬质合金刀具切削钛合金Ti-6Al-4V试验及切削仿真分析基础上,采用SEM的EDAX研究刀具的扩散磨损,通过研究切削温度及刀-屑/工件接触区压力对扩散磨... 钛合金化学活性高,在切削过程中与硬质合金刀亲和性大,导致刀具易于发生扩散磨损。在使用硬质合金刀具切削钛合金Ti-6Al-4V试验及切削仿真分析基础上,采用SEM的EDAX研究刀具的扩散磨损,通过研究切削温度及刀-屑/工件接触区压力对扩散磨损的影响,并借助相图分析刀-工件之间的元素亲和力,进而研究扩散磨损的形成机理。结果表明:钛合金切削温度高,并且随着切削速度的增加,切削温度上升;在刀-屑以及刀-工件接触区,最高温度处于刀尖部位靠前刀面的位置。钛合金的加工回弹,造成刀-工件接触面摩擦加剧,使得整个接触区域的最高压力位置位于刀尖附近靠近后刀面的位置。在接触区的高温高压下,硬质合金刀具前、后刀面均发生元素扩散,且前刀面扩散现象比后刀面较为严重;随着切削速度的增加,加剧了扩散现象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合金 硬质合金刀具 扩散磨损 切削温度 接触压力 相图
下载PDF
双列角接触球轴承的载荷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程超 汪久根 《机械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829-833,共5页
基于弹性接触理论,建立了双列角接触球轴承弹性接触模型,利用Neton-Raphson法计算了轴承钢球和滚道的接触载荷,分析了径向载荷、轴向载荷与力矩载荷作用下的接触载荷分布和接触角的变化。结果表明:受纯径向力时,两列轴承的承载情况相同... 基于弹性接触理论,建立了双列角接触球轴承弹性接触模型,利用Neton-Raphson法计算了轴承钢球和滚道的接触载荷,分析了径向载荷、轴向载荷与力矩载荷作用下的接触载荷分布和接触角的变化。结果表明:受纯径向力时,两列轴承的承载情况相同;受纯中心轴向力时,仅单列轴承受载;当外载荷考虑力矩时,两列轴承同时受载,且载荷主要作用在一列轴承上;钢球与内滚道的接触载荷会随着外载荷的增大而增大,但接触角变化情况与它们的接触载荷大小并不直接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列角接触球轴承 接触模型 载荷分布 接触角
下载PDF
弧齿锥齿轮数字化齿面啮合仿真分析与试验 被引量:7
7
作者 苏进展 方宗德 蔡香伟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65-569,共5页
为了实现航空弧齿锥齿轮的数字化滚动检验,进行了数字化齿面啮合仿真分析与试验。采用NURBS对由齿面坐标测量或理论齿面坐标计算获得的离散点数据进行初步拟合,进一步考虑离散点法矢,优化控制顶点,实现数字化齿面的几何特征修改;建立数... 为了实现航空弧齿锥齿轮的数字化滚动检验,进行了数字化齿面啮合仿真分析与试验。采用NURBS对由齿面坐标测量或理论齿面坐标计算获得的离散点数据进行初步拟合,进一步考虑离散点法矢,优化控制顶点,实现数字化齿面的几何特征修改;建立数字化齿面啮合仿真分析模型并进行印痕滚检试验。算例结果表明:考虑法矢拟合得到的传动误差曲线的幅值误差小于0.46%,齿面印痕的大小、方向、位置都与理论齿面非常接近。因此,在一些应用上采用考虑法矢的NTCA可以代替滚动检验,获得实际的齿面印痕和传动误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锥齿轮 计算 计算机仿真 误差 试验 数学模型 优化 原理图 接触印痕 数字齿面 滚检 弧齿锥齿轮 传动误差
下载PDF
克林根贝格制准双曲面齿轮边缘承载接触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杜进辅 方宗德 +1 位作者 徐敏 赵兴龙 《机械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002-1005,共4页
以克林根贝格Cyclo-palloid制准双曲面齿轮为研究对象,提出了其边缘接触的几何分析方法,确定了边缘接触点,并采用数值方法进行搜索,确定了边缘接触位置接触椭圆长轴的方向和长度,即该位置两齿面间的相对主曲率方向和所有可能接触点。建... 以克林根贝格Cyclo-palloid制准双曲面齿轮为研究对象,提出了其边缘接触的几何分析方法,确定了边缘接触点,并采用数值方法进行搜索,确定了边缘接触位置接触椭圆长轴的方向和长度,即该位置两齿面间的相对主曲率方向和所有可能接触点。建立了包括边缘接触的承载接触分析数学模型,采用基于有限元柔度矩阵的非线性规划法精确求解了边缘承载接触问题,通过与已有算例的对比分析,验证了本方法的可行性,并给出了仿真示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林根贝格 准双曲面齿轮 边缘接触 承载接触分析 接触椭圆
下载PDF
点接触润滑状态图及其应用 被引量:1
9
作者 鲍培德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1992年第3期53-59,共7页
根据改进的线接触润滑状态图,提出了点接触(椭圆接触)的新的润滑状态图。读图使弹性流体动力润滑方程运用方便,能直观反映膜厚参数的变化情况和工作条件对润滑状态的影响,特别适于研究一特定设备中工作负荷和运行速度对润滑膜厚的影响。
关键词 点接触 弹性流体动压润滑 润滑 状态图 油膜 厚度
下载PDF
考虑安装误差的拓扑修形斜齿轮承载接触分析 被引量:13
10
作者 王会良 邓效忠 +2 位作者 徐恺 杨建军 苏建新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781-786,共6页
为提高齿轮副承载能力和降低对安装误差的敏感性,提出一种拓扑修形的齿面结构。根据齿廓分段修形和齿向分段修形原理推导出拓扑修形齿面方程,构建含安装误差的修形齿轮副的接触分析(TCA)模型。并对轮齿接触分析和有限元分析,仿真出传动... 为提高齿轮副承载能力和降低对安装误差的敏感性,提出一种拓扑修形的齿面结构。根据齿廓分段修形和齿向分段修形原理推导出拓扑修形齿面方程,构建含安装误差的修形齿轮副的接触分析(TCA)模型。并对轮齿接触分析和有限元分析,仿真出传动误差和齿面接触应力与剪切力在不同安装误差情况下的分布特征。根据应力分布曲线分析,齿轮副啮入与啮出点的应力幅值相比均值有所下降,为减振降噪创造了良好条件。滚检实验与仿真结果表明,基于成形法磨削的拓扑修形对改善齿面接触印痕,避免边缘接触和降低对安装误差的敏感性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拓扑修形 斜齿轮 成形法磨齿 安装误差 承载接触分析
下载PDF
高速电主轴非接触加载动态电磁力分析与计算 被引量:2
11
作者 邱荣华 刘宏昭 周训通 《机械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762-1766,共5页
高速电主轴可靠性实验中非接触电磁加载装置需按实际载荷控制径向电磁力。为实现径向加载的闭环控制,建立了高转速加载时的动态电磁场解析模型,该模型综合考虑了实心加载盘高速旋转时产生的涡流磁场及对磁极原磁场的影响。对磁场解析模... 高速电主轴可靠性实验中非接触电磁加载装置需按实际载荷控制径向电磁力。为实现径向加载的闭环控制,建立了高转速加载时的动态电磁场解析模型,该模型综合考虑了实心加载盘高速旋转时产生的涡流磁场及对磁极原磁场的影响。对磁场解析模型的分析、求解得到了径向加载电磁力的解析表达式。解析计算结果表明磁极原磁场及加载盘转速是影响径向加载电磁力的主要因素。为验证解析计算的有效性,采用有限元法(FEM)建立了动态电磁场的三维仿真模型,得到了较为精确的仿真计算结果。为进一步验证径向电磁力分析的准确性,实测了加载盘在不同转速下的径向电磁力,结果表明计算值与实测值较吻合,证明动态电磁力分析与计算方法正确,研究结果可建立径向加载的控制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电主轴 非接触加载 径向电磁力 动态电磁场 解析模型 有限元
下载PDF
李善兰《九容图表》校正与解读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兆华 《自然科学史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44-63,共20页
《九容图表》是李善兰在同文馆任教期间完成的一篇短文。主要内容包括一图两表。因无必要的文字说明,图中的方边、半径、中垂线的作用不明,两表之中又有文字脱误与不当省略,故该文内容尚无准确的解释。根据有关文献,就该文的图和表予以... 《九容图表》是李善兰在同文馆任教期间完成的一篇短文。主要内容包括一图两表。因无必要的文字说明,图中的方边、半径、中垂线的作用不明,两表之中又有文字脱误与不当省略,故该文内容尚无准确的解释。根据有关文献,就该文的图和表予以补正,阐述其内容与应用,从而说明该文对于勾股测圆术内容系统化与公式化的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九容图表 校正 勾股测圆术 公式化
下载PDF
SHPB中借助气动同步装置实现材料高温高应变率测试的可靠性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杨光 郭伟国 +2 位作者 刘开业 李力 谭学明 《机械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455-1460,共6页
对于不同环境试验温度,针对冷杆与高温试样接触时间问题,采用ABAQUS商用软件系统的模拟了在不同接触时间内高温试样、加载杆的热传导与分布,然后对SHPB中高温高应变率气动同步机构试验方法,利用激光测速技术测试了高温试样与冷加载杆在... 对于不同环境试验温度,针对冷杆与高温试样接触时间问题,采用ABAQUS商用软件系统的模拟了在不同接触时间内高温试样、加载杆的热传导与分布,然后对SHPB中高温高应变率气动同步机构试验方法,利用激光测速技术测试了高温试样与冷加载杆在加载前和过程中可实现的接触时间,对气动同步机构的可靠性和试验测试的有效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当接触时间超过约200 ms,高温试样的温度会下降超过约10%;在1 200℃时,接触时间超过500 ms,加载杆端中心温度超过金属杆允许温度约250℃;通过精细调整,本文介绍的高温高应变率SHPB试验气动同步机构可实现10 ms量级的冷杆与高温试样的接触时间,试验验证高温高应变率测试方法具有可信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高应变率 SHPB 接触时间 气动同步机构
下载PDF
鼠笼型电动机定子串电阻降压起动 被引量:2
14
作者 周景雷 王丽娜 《可编程控制器与工厂自动化(PLC FA)》 2012年第6期76-77,共2页
在概括研讨鼠笼型电动机定子串电阻降压起动的主电路形式和控制电路形式的基础上,给出了一种无接点竞争的控制电路,最后还论述了这种控制电路的PLC梯形图。
关键词 鼠笼型电动机 串电阻 降压起动 接点竞争 PLC梯形图
下载PDF
周向接触弧长对闸片温度场分布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夏德茂 奚鹰 +1 位作者 黎萍 左建勇 《机械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914-1918,共5页
提出了热流分配系数受摩擦副周向接触弧长影响的观点;使用分段二次插值法确定了摩擦副周向接触弧长和热流分配系数随径向位置的变化关系;基于能量守恒法,计算和比较了2种不同热载荷下闸片的温度及其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周向接触弧长随... 提出了热流分配系数受摩擦副周向接触弧长影响的观点;使用分段二次插值法确定了摩擦副周向接触弧长和热流分配系数随径向位置的变化关系;基于能量守恒法,计算和比较了2种不同热载荷下闸片的温度及其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周向接触弧长随径向位置呈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规律,而热流分配系数的变化趋势正好与其相反;由2种不同热载荷计算得到的温度峰值发生时刻虽接近,但差值较大;温度在径向和轴向方向上的分布规律也不相同。因此,在摩擦副的热分析过程中必须考虑闸片结构带来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向接触弧长 热流分配系数 温度分布 闸片
下载PDF
颗粒接触概率在划分矿物共生组合中的应用——以冀东太平寨紫苏花岗岩为例
16
作者 赵国春 贺同兴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1992年第2期184-188,T001,共6页
颗粒接触概率研究的基本方法是在一个岩石薄片切面上,沿着某一条线统计一个晶体或矿物种与另一个晶体或矿物种的接触顺序,然后把每一类型的接触数目用“接触概率矩阵”表示,并与“随机接触概率矩阵”加以比较,从而验证一个矿物的位置是... 颗粒接触概率研究的基本方法是在一个岩石薄片切面上,沿着某一条线统计一个晶体或矿物种与另一个晶体或矿物种的接触顺序,然后把每一类型的接触数目用“接触概率矩阵”表示,并与“随机接触概率矩阵”加以比较,从而验证一个矿物的位置是否或在多大程度上依赖于另一个矿物的位置。一般说来,同种矿物或同世代矿物有相互接触的趋势,因而颗粒接触概率的研究能够用来划分矿物共生组合。冀东太平寨地区紫苏花岗岩的颗粒接触概率研究结果表明,其主要矿物相是由两个不同世代矿物所组成。该研究结果与镜下岩相研究结论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 矿物 共生组合 紫苏花岗岩
下载PDF
浅析PLC教学中停止按钮与输入软元件使用的误区
17
作者 刘东海 黄永杰 《职业技术》 2015年第10期93-95,共3页
文章以PLC教学中常见的电机启停控制实例为例,指出了PLC教学中关于停止按钮与输入软元件的使用存在与实际工程安全要求不相符的教学误区,此误区可能导致实际应用上的安全隐患。并从工程实际出发,给出了工程上的正确做法及消除安全隐患... 文章以PLC教学中常见的电机启停控制实例为例,指出了PLC教学中关于停止按钮与输入软元件的使用存在与实际工程安全要求不相符的教学误区,此误区可能导致实际应用上的安全隐患。并从工程实际出发,给出了工程上的正确做法及消除安全隐患的详细分析。希望引起初涉PLC课程教学的同行对类似情况的重视,使PLC教学更贴近工程实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LC 常开触点 常闭触点 梯形图
下载PDF
考虑接触的汽车玻璃升降器导向轮蠕变变形分析
18
作者 刘志恩 张焰 +2 位作者 胡雅倩 徐瑾 颜伏伍 《机械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924-928,共5页
对汽车玻璃升降器中塑料导向轮的蠕变变形进行研究,基于材料的蠕变拉伸试验曲线,采用修正的时间硬化蠕变方程,并考虑绳轮接触影响,建立导向轮的蠕变有限元分析模型。计算获得了导向轮关键位置的应变、位移时间历程曲线及其变化规律,对... 对汽车玻璃升降器中塑料导向轮的蠕变变形进行研究,基于材料的蠕变拉伸试验曲线,采用修正的时间硬化蠕变方程,并考虑绳轮接触影响,建立导向轮的蠕变有限元分析模型。计算获得了导向轮关键位置的应变、位移时间历程曲线及其变化规律,对比试验结果,吻合良好。分析接触情况对蠕变的影响,并与不考虑接触情况下的蠕变过程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考虑接触的蠕变分析计算结果精度相对较高,能够反映出导向轮的形变和应力变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塑料导向轮 绳轮接触 蠕变变形 汽车玻璃升降器
下载PDF
基于FPGA的三工位曲线仪
19
作者 陈小宇 贺江山 刘佐牙 《信息技术》 2018年第1期53-59,共7页
设计了一款适用于按键质量检测的荷重-位移、电阻-位移曲线仪,以CycloneⅢ系列FPGA为控制核心,对按键的荷重、接触电阻以及按键按压、弹起过程中的位移进行采集,分别绘制荷重-位移曲线和接触电阻-位移曲线。3路压力传感器和按键输入至... 设计了一款适用于按键质量检测的荷重-位移、电阻-位移曲线仪,以CycloneⅢ系列FPGA为控制核心,对按键的荷重、接触电阻以及按键按压、弹起过程中的位移进行采集,分别绘制荷重-位移曲线和接触电阻-位移曲线。3路压力传感器和按键输入至前端信号调理电路,经调理电路滤波放大后送入ADC模块进行模拟数字转换。FPGA读取AD转换的数据并通过USB实时上传至上位机进行曲线拟合并显示。测试结果表明该曲线仪实时性好,运行稳定可靠,检测精度高,成本低,可同时对三个按键进行检测,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和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按键质量检测 荷重-位移曲线 接触电阻-位移曲线
下载PDF
润滑状态下球-盘点接触摩擦副的低速轻载滑滚特性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段俊杰 张德坤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31-436,共6页
选用镀Cr膜的玻璃盘和GCr15球作为摩擦副,在NGY-6纳米润滑膜测量仪上开展球一盘点接触摩擦副在润滑状态下的低速轻载滑滚特性试验,研究不同接触应力、钢球转速、滑滚比等参数对摩擦副的摩擦系数及对应油膜厚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 选用镀Cr膜的玻璃盘和GCr15球作为摩擦副,在NGY-6纳米润滑膜测量仪上开展球一盘点接触摩擦副在润滑状态下的低速轻载滑滚特性试验,研究不同接触应力、钢球转速、滑滚比等参数对摩擦副的摩擦系数及对应油膜厚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当接触应力和钢球转速一定时,摩擦系数随滑滚比的增大逐渐增加后达到稳定状态,当滑滚比较大时,滑滚比的变化对油膜厚度几乎没有影响;当滑滚比一定时,摩擦系数随接触应力的增大逐渐增大,随钢球转速的增大逐渐减小,油膜厚度随接触应力的增大逐渐减小,随钢球转速的增大逐渐增大.摩擦副在弹流润滑状态下,摩擦系数的增加幅度随接触应力的变化较小,而在薄膜润滑状态下,其增加幅度变大.摩擦副在薄膜润滑状态下,当滑滚比在0.10~0.50变化时,摩擦系数和油膜厚度基本处于稳定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点接触 滑滚比 薄膜厚度 摩擦系数 润滑状态图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