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1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游离氨冲击抑制联合污泥停留时间控制实现高效短程硝化
1
作者 张艳 王雪峰 +1 位作者 王佳伟 邵明月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454-1459,1466,共7页
维持活性污泥系统中氨氧化菌(AOB)活性的同时抑制亚硝酸盐氧化菌(NOB)活性是实现短程硝化的关键,为此提出了一种游离氨(FA)冲击抑制联合污泥停留时间(SRT)控制实现高效持久短程硝化的方法。虽然FA冲击抑制仅1 d就能实现短程硝化快速启动... 维持活性污泥系统中氨氧化菌(AOB)活性的同时抑制亚硝酸盐氧化菌(NOB)活性是实现短程硝化的关键,为此提出了一种游离氨(FA)冲击抑制联合污泥停留时间(SRT)控制实现高效持久短程硝化的方法。虽然FA冲击抑制仅1 d就能实现短程硝化快速启动,但是仍然无法长期维持短程硝化。进一步控制SRT分别为10、20 d进行实验发现,SRT为20 d效果更佳,能够实现高效持久的短程硝化。高通量测序结果反映出FA冲击抑制联合SRT控制后,亚硝化单胞菌属(Nitrosomonas)始终占优势是高氨氧化效能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程硝化 游离氨 污泥停留时间 氨氧化菌 亚硝酸盐氧化菌
下载PDF
基于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草海沉积物中氨氧化古菌和细菌的空间分布特征
2
作者 徐霞 李怡 张晓芳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3期121-126,共6页
【目的】探明贵州草海表层沉积物中氮循环微生物的丰度、群落结构及其分布规律,为研究湖泊沉积物氮循环机理和开展湖泊生态修复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测定不同季节草海表层沉积物中氨氧化古菌(AOA)与氨氧化细菌... 【目的】探明贵州草海表层沉积物中氮循环微生物的丰度、群落结构及其分布规律,为研究湖泊沉积物氮循环机理和开展湖泊生态修复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测定不同季节草海表层沉积物中氨氧化古菌(AOA)与氨氧化细菌(AOB)的丰度,同时测定沉积物、间隙水及上覆水体理化因子,分析各环境因子对AOA amoA和AOB amoA的分布影响。【结果】AOA amoA和AOB amoA基因丰度分别为7.81×103~4.11×106 copies/g和3.50×10^(2)~8.11×10^(4) copies/g,amoA拷贝数在各采样区域差异显著,具有空间分布特征,湖岸带AOA amoA与AOB amoA基因丰度较低。草海沉积物中AOA/AOB为2.3~181.4。草海沉积物整体有机质含量为65.57~436.30 g/kg,总磷为3.870~5.640 g/kg,全氮为0.585~1.252 g/kg;间隙水氨氮和硝酸盐氮浓度分别为0.283~2.082 mg/L和0.007~0.060 mg/L。【结论】AOA在草海氨氧化过程发挥主要作用。AOA amoA基因丰度受有机质和总氮影响,AOB amoA基因丰度受溶解氧和总磷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海 沉积物 氨氧化细菌 氨氧化古菌 实时荧光定量 丰度
下载PDF
生物法处理金矿含氰废水同步收金技术研究与应用
3
作者 韩永群 田立国 +2 位作者 张耀军 潘祖鸿 毛世宇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40-147,共8页
开展生物法处理金矿含氰废水同步收金技术研究,通过改良缺氧^(-)好氧生物处理工艺,成功驯化增殖了以硫杆菌、特吕珀菌、假单胞菌为主的CN^(-)、SCN^(-)高效降解菌群。在工业应用上,生物法对SCN^(-)、COD、CN^(-)、NH_(3)-N的平均去除率... 开展生物法处理金矿含氰废水同步收金技术研究,通过改良缺氧^(-)好氧生物处理工艺,成功驯化增殖了以硫杆菌、特吕珀菌、假单胞菌为主的CN^(-)、SCN^(-)高效降解菌群。在工业应用上,生物法对SCN^(-)、COD、CN^(-)、NH_(3)-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9.99%、97.54%、93.92%和98.92%,处理后的出水各项污染物指标远低于《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一级标准。微生物在降解废水污染物的同时,通过自身的氧化、吸附、絮凝沉降等作用,对起始浓度低的混合含金废水进行金回收,金的回收率可达到91%,富集金品位300~400 g t,不仅深度处理了废水中各项污染物,同时回收了有价金属,是一种环境友好且无公害的含氰废水处理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氰废水 SCN- 微生物 氨氮 生物接触氧化 活性污泥
下载PDF
改性沸石+生物接触氧化处理氨氮实验研究
4
作者 贾玉岩 彭娟 《炼油与化工》 CAS 2024年第5期28-31,共4页
改性沸石吸附与生物接触氧化组合工艺在处理微污染水中氨氮方面,虽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对于组合工艺在不同类型微污染水体中的应用效果缺乏系统的研究。文中通过实验室规模的吸附和生物接触氧化实验,分析了不同操作条件下的... 改性沸石吸附与生物接触氧化组合工艺在处理微污染水中氨氮方面,虽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对于组合工艺在不同类型微污染水体中的应用效果缺乏系统的研究。文中通过实验室规模的吸附和生物接触氧化实验,分析了不同操作条件下的氨氮去除效果,发现改性沸石可以有效提升氨氮的去除率,其中有机改性沸石表现最优,氨氮去除率高达98.5%,同时,生物接触氧化工艺中,曝气量和HRT的增加均能提高氨氮去除率,生物膜的成熟度也对去除效果有正面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性沸石吸附 生物接触 氧化 工艺处理 微污染 氨氮
下载PDF
生物接触氧化耦合生物活性炭工艺处理高盐污水实验总结
5
作者 杨菊 胡建东 +1 位作者 王刚 高会杰 《炼油技术与工程》 CAS 2024年第1期46-50,共5页
针对炼化企业废水盐含量高、稳定达标处理难、能耗高等问题,提出了生物接触氧化-生物活性炭工艺。通过梯度提高进水盐含量的方法成功驯化出耐盐菌,启动了生物接触氧化单元,池中生物挂膜良好,脱氮除碳效果显著,出水COD(化学需氧量)可稳... 针对炼化企业废水盐含量高、稳定达标处理难、能耗高等问题,提出了生物接触氧化-生物活性炭工艺。通过梯度提高进水盐含量的方法成功驯化出耐盐菌,启动了生物接触氧化单元,池中生物挂膜良好,脱氮除碳效果显著,出水COD(化学需氧量)可稳定控制在90 mg/L以下,总氮在15 mg/L以下。菌群分析结果表明,在高盐含量(高盐)废水环境中,接触氧化单元生物膜中菌群数量和多样性较接种污泥发生明显改变,主要功能菌为Thiovirga、Thauera、Flavobacterium、Gemmobacter、Hydrogenophaga等。在生物活性炭单元,通过耐盐高效菌剂与活性炭的有机结合,提高了该单元对进水COD波动的抗冲击能力,活性炭表面形成生物膜,系统运行稳定,可控制出水COD基本在60 mg/L以下,氨氮质量浓度在2 mg/L以下,总氮在15 mg/L以下。全流程以生物降解为核心,工艺流程短、运行成本低,为高盐污水的稳定达标处理提供了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接触氧化 生物活性炭 炼化高盐污水 菌群结构 COD 氨氮 总氮 填料挂膜
下载PDF
电化学氧化法处理氨氮废水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桑建伟 黄家榜 +2 位作者 刘畅 周锐 朱守诚 《环境科学导刊》 2023年第5期42-44,91,共4页
针对城市污水处理厂出水氨氮偏高和不达标问题,本研究采用电化学氧化法对低浓度模拟氨氮废水进行试验,分别考察了电流大小、初始pH值、初始Cl-浓度对氨氮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模拟水初始pH值为7.41、3‰NaCl浓度、电解电流为8 A时... 针对城市污水处理厂出水氨氮偏高和不达标问题,本研究采用电化学氧化法对低浓度模拟氨氮废水进行试验,分别考察了电流大小、初始pH值、初始Cl-浓度对氨氮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模拟水初始pH值为7.41、3‰NaCl浓度、电解电流为8 A时,电解1.5~2 h氨氮可完全去除,而且此时所需能耗也较低。该方法可用于低浓度废水的深度脱氮处理,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氧化法 氨氮 电流大小 电解时间
下载PDF
改性沸石吸附+生物接触氧化组合工艺处理微污染水中氨氮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刘颖诗 董浩韬 李俊义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 2023年第12期243-245,共3页
珠江水系上游河段的微污染水源水存在氨氮浓度突发性增高的情况,而传统的饮用水处理技术不能有效去除氨氮。本研究采用改性沸石吸附+生物接触氧化组合工艺,建立一套污水处理能力1 m^(3)/h的中试装置,对存在氨氮浓度突发性增高的微污染... 珠江水系上游河段的微污染水源水存在氨氮浓度突发性增高的情况,而传统的饮用水处理技术不能有效去除氨氮。本研究采用改性沸石吸附+生物接触氧化组合工艺,建立一套污水处理能力1 m^(3)/h的中试装置,对存在氨氮浓度突发性增高的微污染水进行处理。结果表明,氨氮浓度突发性增高时,改性沸石吸附对氨氮的去除率为44.51%,改性沸石吸附+生物接触氧化组合工艺的氨氮去除率可达94.17%,出水氨氮浓度低于0.5 mg/L。相比常规工艺,改性沸石吸附+生物接触氧化组合工艺可以减少运行费用约0.066元/m^(3),减少率为14.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污染水 氨氮 浓度 突发性增高 改性沸石吸附 生物接触氧化
下载PDF
Abundance and diversity of ammonia-oxidizing archaea in response to various habitats in Pearl River Delta of China, a subtropical maritime zone 被引量:3
8
作者 Zhixin Li Wenbiao Jin +2 位作者 Zhaoyun Liang Yangyang Yue Junhong Lv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13年第6期1195-1205,共11页
Ammonia-oxidizing archaea (AOA) are widely considered key to ammonia oxidation in various environments. However, little work has been conducted to simultaneously investigate the abundance and diversity of AOA as wel... Ammonia-oxidizing archaea (AOA) are widely considered key to ammonia oxidation in various environments. However, little work has been conducted to simultaneously investigate the abundance and diversity of AOA as well as correlations between archaeal amoA genotypes and environmental parameters of different ecosystems at one district. To understand the abundance, diversity, and distribution of AOA in Pearl River Delta of China in response to various habitats, the archaeal amoA genes in soil, marine, river, lake, hot spring and wastewater treatment plant (WWTP) samples were investigated using real-time fluorescent quantitative PCR and clone libraries. Our analyses indicated that the diversity of AOA in various habitats was different and could be clustered into five major clades, i.e., estuary sediment, marine water/sediment, soil, hot spring and Cluster 1. Phylogenetic analyses revealed that the structure of AOA communities in similar ecological habitats exhibited strong relation. The canonical correspondence method indicated that the AOA community structure was strongly correlated to temperature, pH, total organic carbon, total nitrogen and dissolved oxygen variables. Assessing AOA amoA gene copy numbers, ranging from 6.84× 10^6 to 9.45 × 10^7 copies/g in dry soil/sediment, and 6.06× 10^6 to 2.41 ×10^7 copies/L in water samples, were higher than ammonia-oxidizing bacteria (AOB) by 1-2 orders of magnitude. However, AOA amoA copy numbers were much lower than AOB in WWTP activated sludge samples. Overall, these studies suggested that AOA may be a major contributor to ammonia oxidation in natural habitats but play a minor role in highly aerated activated sludge. The result also showed the ratio of AOA to AOB amoA gene abundance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emperature and less correlated with other environmental parameters. New data from our study provide increasing evidence for the relative abundance and diversity of ammonia-oxidizing archaea in the global nitrogen cyc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mmonia-oxidizing archaea ABUNDANCE community structure 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 clone library Pearl River Delta
原文传递
Applicability of the Arrhenius model for Ammonia Oxidizing Bacteria subjected to temperature time gradients 被引量:2
9
作者 Alberto MANNUCCI Giulio MUNZ +2 位作者 Gualtiero MORI Claudio LUBELLO Jan A. OLESZKIEWICZ 《Frontiers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6期988-994,共7页
The aim of this work is to identify the range of applicability of Arrhenius type temperature dependence for Ammonia Oxidizing Bacteria (AOB) subjected to tem- perature time gradients through continuous titrimetric t... The aim of this work is to identify the range of applicability of Arrhenius type temperature dependence for Ammonia Oxidizing Bacteria (AOB) subjected to tem- perature time gradients through continuous titrimetric tests. An innovative online differential titrimetric technique was used to continuously monitor the maximum biologic ammonia oxidation rate of the biomass selected in a pilot scale membrane bioreactor, as a function of temperature time gradients. The monitoring technique is based on the measurement of alkalinity and hydrogen peroxide con- sumption rates in two parallel reactors operated in non- limiting substrate conditions for AOB; both reactors were continuously fed with mixed liquor and in one of them AOB were inhibited with allylthiourea. The effects of temperature decrease rates in the range 1 to 4℃h^-1 were evaluated by controlling the titrimetric reactor in the temperature range 10℃-20℃. The dependence of growth kinetics on temperature time gradients and the range of applicability of Arrhenius model for temperature depen- dency of AOB growth kinetics were assessed. The Arrhenius model was found to be accurate only with temperature gradients lower than 2℃·h^-1. The estimated Arrhenius coefficients (θ) were shown to increase from 1.07 to 1.6 when the temperature decrease rate reached 4℃.h^-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trification rate temperature effect contin-uous tilrimetric tests time-gradient temperature variations ammonia oxidizing Bacteria (AOB)
原文传递
臭氧对二沉池出水的氧化特性研究 被引量:16
10
作者 焦阳 李军 +3 位作者 董文艺 毛世春 张帅 陈旭娈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24-126,130,共4页
采用臭氧处理北京市高碑店污水处理厂二沉池出水,就臭氧对二沉池出水的氧化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臭氧对二沉池出水中的COD、色度、UV254均有较好的去除效果,但对TOC的去除效果较差。试验条件下,臭氧的最佳投加量为10 mg/L、最佳接... 采用臭氧处理北京市高碑店污水处理厂二沉池出水,就臭氧对二沉池出水的氧化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臭氧对二沉池出水中的COD、色度、UV254均有较好的去除效果,但对TOC的去除效果较差。试验条件下,臭氧的最佳投加量为10 mg/L、最佳接触时间为15 min,此时对COD的去除率为19.12%,去除单位COD的臭氧投加量为1.79 mg;对色度的去除率为58.59%,去除单位色度的臭氧投加量为1.46 mg;对UV254的去除率为39.57%,去除0.001 cm-1吸光度的臭氧投加量为2.82 mg;TOC/UV254提高到140.29,可生化性提高了1.59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沉池出水 臭氧 氧化特性 接触时间 可生化性
下载PDF
荧光定量PCR监测五氯酚对好氧颗粒污泥和活性污泥中氨氧化细菌数量的影响 被引量:20
11
作者 李光伟 刘和 +4 位作者 张峰 堵国成 陈坚 唐德友 李秀芬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36-140,共5页
通过特异引物扩增环境中氨氧化细菌16S rDNA V2保守区域,将该片段克隆到T-easy载体上,PCR产物经测序和定量PCR扩增体系鉴定,证实PCR扩增产物为氨氧化细菌16S rDNA保守序列,以含该序列的重组质粒作为定量PCR监测氨氧化细菌数量的DNA... 通过特异引物扩增环境中氨氧化细菌16S rDNA V2保守区域,将该片段克隆到T-easy载体上,PCR产物经测序和定量PCR扩增体系鉴定,证实PCR扩增产物为氨氧化细菌16S rDNA保守序列,以含该序列的重组质粒作为定量PCR监测氨氧化细菌数量的DNA标准品。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比较了五氯酚(PCP)对好氧颗粒污泥和活性污泥中氨氧化细菌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加PCP的反应器中,好氧颗粒污泥和活性污泥中氨氧化细菌的数量分别为4.28×10^7±5.44×10^6cells/(g干污泥)和2.51×10^9±8.61×10^8cells/(g干污泥)。随着PCP浓度的增加(0—50mg/L),PcP对氨氧化细菌数量的影响不大(P〉0.05),而且,污泥中氨氧化细菌的数量与氨氮的去除率无直接的正相关关系(P〉0.05),PCP主要是抑制氨氧化细菌的代谢活性导致污泥氨氮去除效率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定量PCR 好氧颗粒污泥 活性污泥 氨氧化细菌 五氯酚
下载PDF
两级常温厌氧—好氧—固定化微生物组合工艺处理酿酒废水 被引量:7
12
作者 叶笑风 迟莉娜 +3 位作者 张振家 何松贵 黄广宇 戴永康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827-830,共4页
酿酒废水是一种典型的高氨氮浓度的有机废水。采用两级常温厌氧-好氧-固定化微生物组合工艺对酿酒废水进行中试研究,重点考察了各级工艺对有机物和氨氮的去除效果,并且对影响系统稳定运行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稳定运行... 酿酒废水是一种典型的高氨氮浓度的有机废水。采用两级常温厌氧-好氧-固定化微生物组合工艺对酿酒废水进行中试研究,重点考察了各级工艺对有机物和氨氮的去除效果,并且对影响系统稳定运行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稳定运行状态下,一级厌氧膨胀颗粒污泥床(EGSB)反应器对有机物去除率可达到70%~90%,处理效果受环境温度影响较大;二级EGSB反应器可以同时去除有机物和氮氧化物;三级好氧接触氧化反应器对有机物的去除率可达到70%,氨氮去除率维持在50%;包埋硝化菌流化床反应器最终能有效地去除水中的氨氮,出水氨氮质量浓度低于15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D 氨氮 EGSB 好氧接触氧化 包埋硝化菌
下载PDF
一株高适应性Nitrosomonas eutropha CZ-4的脱氨特性 被引量:10
13
作者 熊英 向斯 程凯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3365-3372,共8页
从垃圾渗滤液中分离得到了一株亚硝化单胞菌Nitrosomonas eutropha CZ-4,其16S rDNA序列与N.eutropha C91的相似性达99%.研究了pH值、温度、游离亚硝酸浓度、盐度等对其生长的影响,并测试了其在垃圾渗滤液、黑臭水和富营养化湖水中的脱... 从垃圾渗滤液中分离得到了一株亚硝化单胞菌Nitrosomonas eutropha CZ-4,其16S rDNA序列与N.eutropha C91的相似性达99%.研究了pH值、温度、游离亚硝酸浓度、盐度等对其生长的影响,并测试了其在垃圾渗滤液、黑臭水和富营养化湖水中的脱氨效果.结果表明,该菌的最适生长pH值为7.3~8.7,最适生长温度为30.9℃,游离亚硝酸和盐度对该菌的半数抑制浓度分别约为0.11mg/L与2%.在最佳发酵条件下,该菌的最大氨氮去除速率为58mg/(L?h),最短倍增时间为8.2h;在不同类型的污水/地表水(初始氨氮浓度为0.66~603mg/L)中,该菌的最大氨氮去除速率为11.4mg/(L?h),最短倍增时间为10.9h,最低残余氨氮浓度为0.11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养氨氧化菌 垃圾渗滤液 亚硝化单胞菌 氨氮去除速率 倍增时间
下载PDF
施肥对设施菜地氨氧化细菌群落和丰度的影响 被引量:18
14
作者 王亚男 曾希柏 +4 位作者 俄胜哲 白玲玉 李莲芳 苏世鸣 沈灵凤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2425-2432,共8页
以甘肃武威设施菜地为对象,采用amoA基因末端限制性片段多态性分析(PCR-TRFLP)技术与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施肥处理下土壤中氨氧化细菌群落组成和丰度的变化。结果表明:设施菜地中氨氧化细菌的... 以甘肃武威设施菜地为对象,采用amoA基因末端限制性片段多态性分析(PCR-TRFLP)技术与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施肥处理下土壤中氨氧化细菌群落组成和丰度的变化。结果表明:设施菜地中氨氧化细菌的优势种群均为Nitrosospira cluster 3属,亦含有少量Nitrosomanas cluster 7属。定量PCR分析发现在当地农民习惯施肥用量一半的处理下(1/2MNPK),0~20cm和20~40cm土层中氨氧化细菌的丰度最大值分别为每克干土9.95×107、6.65×107拷贝数,比不施肥处理增加了105.0%和315.3%。施肥类型、土壤层次均是导致氨氧化细菌群落结构和丰度变化的重要因素。研究结果对进一步探讨设施栽培条件下氨氧化细菌的功能、环境适应机理及其在土壤氮素循环中的作用等,均具有较大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氧化细菌 施肥 群落结构 T-RFLP 实时荧光定量PCR
下载PDF
水稻生育期内红壤稻田氨氧化微生物数量和硝化势的变化 被引量:9
15
作者 宋亚娜 陈在杰 林智敏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954-958,共5页
利用荧光定量PCR(Real-timePCR)技术,通过特异引物检测amoA基因拷贝数分析了水稻不同生育期红壤稻田土壤中氨氧化细菌(Ammonia oxidizing bacteria,AOB)和氨氧化古菌(Ammonia oxidizing archaea,AOA)的数量变化,并测定了土壤潜在硝化势... 利用荧光定量PCR(Real-timePCR)技术,通过特异引物检测amoA基因拷贝数分析了水稻不同生育期红壤稻田土壤中氨氧化细菌(Ammonia oxidizing bacteria,AOB)和氨氧化古菌(Ammonia oxidizing archaea,AOA)的数量变化,并测定了土壤潜在硝化势。结果显示:红壤稻田土壤中AOA数量显著高于AOB,二者比例在1.6~120.7之间;红壤稻田根层土中AOA数量显著高于表土,随水稻生长根层和表土中AOA数量均逐渐增加,且根层土中增加幅度更大;在水稻生长前期表土中AOB数量较多,孕穗期后根层土中AOB数量显著增加且高于表土。水稻生长期内土壤潜在硝化势也具有逐渐增加趋势,且根层土潜在硝化势增加幅度更大。根层土中潜在硝化势与AOB和AOA数量均呈显著正相关,而表土中潜在硝化势只与AOA数量存在显著正相关。研究表明,红壤稻田土壤中AOA数量更为丰富,且与硝化作用的关联程度更为密切,证实了氨氧化微生物在红壤稻田土壤微生物组成及其生态系统功能中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壤 稻田土壤 水稻 氨氧化细菌 氨氧化古菌 潜在硝化势 荧光定量PCR
下载PDF
高矿化度油田污水的微生物处理中间试验 被引量:7
16
作者 张忠智 管仁军 +2 位作者 卢晓艳 赵云山 戴安俊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EI CAS 2006年第4期19-22,26,共5页
根据八面河油田现场高矿化度采油污水的特征,利用高效可降解石油的高耐盐微生物,采用厌氧酸化水解-好氧接触氧化工艺进行了较为系统地研究。结果表明,八面河油田采油污水虽然矿化度很高,但完全可以应用耐盐微生物对其进行处理,实... 根据八面河油田现场高矿化度采油污水的特征,利用高效可降解石油的高耐盐微生物,采用厌氧酸化水解-好氧接触氧化工艺进行了较为系统地研究。结果表明,八面河油田采油污水虽然矿化度很高,但完全可以应用耐盐微生物对其进行处理,实现采油污水的达标排放。隔油池厌氧酸化水解池在八面河油田高矿化度采油污水COD去除中起主要作用,平均COD去除率在50.2%。系统去除氨氮的最佳气水体积比在14~16.单一接触氧化工艺与酸化水解-接触氧化工艺相比,去除CDD效果都能满足国家污水二级排放标准,前者去除氨氮效果稍好,平均氨氮去除率约高4.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田污水 高矿化度 氨氮 石油烃降解菌 酸化水解-好氧接触氧化工艺
下载PDF
雷竹林土壤氨氧化微生物对不同肥料的响应 被引量:5
17
作者 郭帅 徐秋芳 +3 位作者 沈振明 李松昊 秦华 李永春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43-351,共9页
雷竹Phyllostachys violascens林冬季地表覆盖施肥为核心的集约经营技术被广泛推广应用,冬季覆盖以及施肥处理必将对土壤氨氧化微生物群落结构产生影响。为揭示雷竹林覆盖和施肥等集约经营措施对土壤氨氧化微生物的影响,进行了田间试验... 雷竹Phyllostachys violascens林冬季地表覆盖施肥为核心的集约经营技术被广泛推广应用,冬季覆盖以及施肥处理必将对土壤氨氧化微生物群落结构产生影响。为揭示雷竹林覆盖和施肥等集约经营措施对土壤氨氧化微生物的影响,进行了田间试验。设计如下2个试验:试验1为施用等量硝态氮复合肥:m(氮)∶m(五氧化二磷)∶m(氧化钾)=16∶16∶16的对照1(不覆盖)和处理1(覆盖);试验2为覆盖的4个不同肥料处理,分别为对照2(不施肥),处理1,处理2(尿素),处理3(尿素+氯化钾),各处理以含氮量360 kg·hm-2为标准折算成相应的肥料用量,氯化钾与复合肥等钾量折算。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CR-DGGE)技术和定量PCR技术分析土壤氨氧化细菌(AOB)和氨氧化古菌(AOA)群落结构多样性和功能基因丰富度。结果表明:不同处理土壤氨氧化细菌和氨氧化古菌有较高比例的共性种类,群落结构尚未发生显著改变;前期未覆盖的对照1与其他前期曾覆盖的所有处理的氨氧化细菌群落结构差异相对较明显,同为前期覆盖的处理3与其他处理又稍有不同;土壤氨氧化细菌多样性为处理1明显高于(P<0.05)处理3;处理3氨氧化细菌和氨氧化古菌的基因的丰度均较高(P<0.05)。综合比较不同处理氨氧化细菌和氨氧化古菌的DGGE条带的多样性以及定量分析得出结论,处理3的氨氧化微生物多样性和功能基因最丰富,处理2最差。建议生产上采用尿素与氯化钾搭配施用,有利于土壤氨氧化微生物的活动和氮素循环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土壤学 雷竹林 冬季覆盖 施肥 氨氧化古菌 氨氧化细菌 聚合酶链式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 实时荧光定量PCR
下载PDF
官厅水库入库水生物接触A/O工艺低温试验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何星海 武江津 +2 位作者 常丽春 魏树军 柯建明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99-102,共4页
试验表明 ,生物接触A/O工艺可以在低温下稳定运行 ,对官厅水库入库水中NH+ 4 N有较好的去除效果 ,对COD、TN均有一定的去除效果 .当温度大幅下降时 ,在温度下降初期NH+ 4 N去除率明显下降 ,但经过一段时间后 ,NH+ 4 N去除率逐渐回升 ... 试验表明 ,生物接触A/O工艺可以在低温下稳定运行 ,对官厅水库入库水中NH+ 4 N有较好的去除效果 ,对COD、TN均有一定的去除效果 .当温度大幅下降时 ,在温度下降初期NH+ 4 N去除率明显下降 ,但经过一段时间后 ,NH+ 4 N去除率逐渐回升 ,并稳定在较高的去除率水平 .在本试验条件下 ,0~ 5℃时 ,进水NH+ 4 N为 10mg/L左右 ,NH+ 4 N去除率最终稳定在 95 %以上 ,出水NH+ 4 N稳定 <0 5mg/L .另外 ,温度变化对COD去除效果的影响不明显 .镜检结果表明 ,在 0~ 5℃条件下生物膜中的微生物仍具有较好的活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官厅水库 生物接触A/O工艺 低温 氨氮
下载PDF
沟渠式生物接触氧化法对有机物和氨氮的去除研究 被引量:9
19
作者 周婷 袁世斌 +2 位作者 张小平 董微 陈智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41-44,共4页
生物接触氧化工艺是目前较为成熟的水质净化技术,国内外在河流水质净化、水体修复中都有较多的研究和应用。在实验室采用沟渠式生物接触氧化组合系统处理模拟村庄面源污水,较好地去除了有机物并实现氨氮转化。结果表明,当进水COD为130~... 生物接触氧化工艺是目前较为成熟的水质净化技术,国内外在河流水质净化、水体修复中都有较多的研究和应用。在实验室采用沟渠式生物接触氧化组合系统处理模拟村庄面源污水,较好地去除了有机物并实现氨氮转化。结果表明,当进水COD为130~290mg/L、氨氮为30~40mg/L、水力负荷为0.19~0.24m3/(m2·d)的条件下,该系统稳定运行11周,COD和氨氮的平均去除率分别达85%和7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沟渠式生物接触氧化工艺 村庄面源污水 COD氨氮 面源污染
下载PDF
水源水生物处理工艺中亚硝酸盐氮的去除 被引量:13
20
作者 梅翔 高廷耀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3-7,共5页
通过中试规模试验系统 ,分析了不同运行条件下微污染水源水生物接触氧化处理工艺中亚硝酸盐氮的去除状况 ,探讨了亚硝酸盐氮积累量与氨氮去除率之间的关系。指出处理系统中硝酸盐细菌对亚硝酸盐细菌生化过程的依赖作用是亚硝酸盐氮积累... 通过中试规模试验系统 ,分析了不同运行条件下微污染水源水生物接触氧化处理工艺中亚硝酸盐氮的去除状况 ,探讨了亚硝酸盐氮积累量与氨氮去除率之间的关系。指出处理系统中硝酸盐细菌对亚硝酸盐细菌生化过程的依赖作用是亚硝酸盐氮积累的内因 ,而工艺参数等运行条件的变化是亚硝酸盐氮积累的外因 ,提高氨氮去除率是去除亚硝酸盐氮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硝酸盐氮 水源性 生物接触氧化 氨氮硝化 给水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