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冶铁矿深部找矿方向探讨 被引量:1
1
作者 林建华 袁怀雨 +1 位作者 陈伟 徐九华 《矿冶》 CAS 2008年第4期100-104,108,共6页
大冶铁矿是国家大型矿山之一,目前处于资源危机阶段。通过对大冶铁矿的接触带形态、Fe、Cu品位变化以及高精度磁法测量的研究,认为在接触带转折部位,与磁法测量成果的解释吻合较好的地段是成矿有利地段,而且根据铜铁品位等直线图可以得... 大冶铁矿是国家大型矿山之一,目前处于资源危机阶段。通过对大冶铁矿的接触带形态、Fe、Cu品位变化以及高精度磁法测量的研究,认为在接触带转折部位,与磁法测量成果的解释吻合较好的地段是成矿有利地段,而且根据铜铁品位等直线图可以得出沿接触带由磁铁矿向东逐渐过渡为硫化矿的结论,并且在生产实践中得到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冶铁矿 矿化特征 接触带形态 高精度磁法
下载PDF
内蒙古库伦旗卧力吐花岗岩下接触带铅锌矿地质特征及找矿启示 被引量:1
2
作者 姜玲 吴昌志 +2 位作者 王宣青 徐春华 顾连兴 《地质学刊》 CAS 2016年第2期331-340,共10页
内蒙古自治区库伦旗卧力吐矿床属矽卡岩型矿床,铅锌资源量合计已接近大型矿床规模。矿区内与成矿有关的海西期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可以分为相连的2个部分:一是东部的岩株,二是从岩株向西伸出的舌状岩体。主矿体主要产在舌状岩体下盘接触带... 内蒙古自治区库伦旗卧力吐矿床属矽卡岩型矿床,铅锌资源量合计已接近大型矿床规模。矿区内与成矿有关的海西期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可以分为相连的2个部分:一是东部的岩株,二是从岩株向西伸出的舌状岩体。主矿体主要产在舌状岩体下盘接触带的晚石炭世蚀变灰岩和大理岩中。主矿体的矿石矿物成分、围岩蚀变矿物和铜/铅锌比值等的变化规律以及舌状岩体产状特征表明,成矿流体总体上由南东向北西、由下往上流动。成矿流体和金属元素主要来自其东侧岩株的深部岩浆体。当深部流体上升到已固结的舌状岩体下方时,舌状岩体的隔挡作用使其下盘形成了工业矿体。矿区内未被钻孔控制的舌状岩体下盘还有较大的成矿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岩 下接触带 舌状岩体 卧力吐铅锌矿 内蒙古库伦旗
下载PDF
大导程滚珠螺母内滚道接触区磨削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胡臣 姚博世 +4 位作者 邓顺贤 李军 姚斌 郑奇 聂坤 《工具技术》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51-55,共5页
针对成形磨削大导程滚珠螺母滚道时磨杆与螺母干涉碰撞的技术问题,基于螺旋面加工原理对砂轮计算截形坏点及滚道廓形误差进行详细分析。在调整安装参数无法满足滚道完整包络成形的前提下,提出了以滚道接触区廓形最大化为目标的精密磨削... 针对成形磨削大导程滚珠螺母滚道时磨杆与螺母干涉碰撞的技术问题,基于螺旋面加工原理对砂轮计算截形坏点及滚道廓形误差进行详细分析。在调整安装参数无法满足滚道完整包络成形的前提下,提出了以滚道接触区廓形最大化为目标的精密磨削工艺及相应的砂轮选型与安装参数优化方法。以4040型号大导程滚珠螺母磨削试验为例,验证了该方法可满足大导程滚珠螺母内滚道的加工精度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导程滚珠螺母 接触区 磨削分析 砂轮形状
下载PDF
高筋薄板构件多自由度摆动辗压成形规律与工艺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陈仲宝 韩星会 +2 位作者 庄武豪 胡亚雄 陈铭章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64-474,共11页
高筋薄板构件多自由度摆动辗压成形过程中金属流动十分复杂,导致高筋薄板构件筋高分布十分不均匀。根据双偏心套型摆动辗压机运动原理,探究摆动模做圆轨迹和螺旋线轨迹运动时摆动模与坯料的接触模式演化规律,提出了接触区形状数学计算... 高筋薄板构件多自由度摆动辗压成形过程中金属流动十分复杂,导致高筋薄板构件筋高分布十分不均匀。根据双偏心套型摆动辗压机运动原理,探究摆动模做圆轨迹和螺旋线轨迹运动时摆动模与坯料的接触模式演化规律,提出了接触区形状数学计算方法。采用有限元模拟仿真技术揭示摆动模做圆轨迹和螺旋线轨迹运动时高筋薄板构件摆动辗压成形金属流动规律以及高筋生长规律,阐明摆动模运动、接触区变化、金属流动和高筋生长之间的关联关系。在此基础上,开展高筋薄板构件摆动辗压成形工艺试验,实现高筋薄板构件摆动辗压成形。研究结果表明,相比圆轨迹运动,摆动模做螺旋线轨迹运动能够减弱金属径向和切向流动,增强金属轴向流动能力,从而有效提高高筋薄板构件摆动碾压成形过程中金属轴向流动的均匀性,获得筋高分布均匀的高筋薄板构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摆动辗压成形 高筋薄板构件 接触区形状 金属流动规律
下载PDF
堆石料颗粒破碎强度的尺寸和形状效应隐式离散元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胡沈江 郭宁 +1 位作者 杨仲轩 赵吉东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33-440,共8页
采用隐式离散元法(DEM),亦称非光滑接触动力学(NSCD)法,模拟了堆石料单颗粒的一维压缩破碎过程。采用多面体颗粒近似真实堆石料颗粒的不规则棱角状形状,并通过Voronoi空间划分将母颗粒离散成若干多面体子颗粒,子颗粒间通过接触面上的内... 采用隐式离散元法(DEM),亦称非光滑接触动力学(NSCD)法,模拟了堆石料单颗粒的一维压缩破碎过程。采用多面体颗粒近似真实堆石料颗粒的不规则棱角状形状,并通过Voronoi空间划分将母颗粒离散成若干多面体子颗粒,子颗粒间通过接触面上的内聚力模型(CZM)胶结发生相互作用,胶结断裂则可反映颗粒的破碎过程,可避免传统DEM中常用的碎片替代法和胶结小球法的缺点。首先使用巴西劈裂试验获得CZM参数,其后开展了不同粒径颗粒的一维压缩试验,结果表明颗粒破碎强度服从Weibull分布,且破碎强度大小和变异性均随着颗粒尺寸的增大而减小。还进一步模拟了不同形状颗粒的压缩试验,发现颗粒形状与加载方向均对颗粒破碎强度有显著影响。长轴方向加载破碎强度通常最低,且在相同等效粒径下,球状、椭球状、扁平状颗粒的平均破碎特征强度依次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破碎 非光滑接触动力学 内聚力模型 尺寸效应 颗粒形状 WEIBULL分布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