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旋合扣数下钢拉杆螺纹联接强度试验及有限元应力分析 被引量:10
1
作者 段巍 温新林 +2 位作者 唐贵基 祁海珅 王永正 《机械强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823-828,共6页
钢拉杆是大跨度建筑物中重要的受力构件,通过螺纹联接成为一体,共同抵抗外力。其承载力的大小决定于拉杆本身的强度及螺纹联接的强度,因此对钢拉杆螺纹联接进行强度分析及确定合理的旋合扣数是设计的关键。文中通过理论分析和试验验证,... 钢拉杆是大跨度建筑物中重要的受力构件,通过螺纹联接成为一体,共同抵抗外力。其承载力的大小决定于拉杆本身的强度及螺纹联接的强度,因此对钢拉杆螺纹联接进行强度分析及确定合理的旋合扣数是设计的关键。文中通过理论分析和试验验证,确定不同旋合扣数下钢拉杆的破断载荷及在保证联接接头不破坏情况下所需的最少旋合扣数;通过对螺纹联接进行有限元建模和计算,分析并比较不同载荷及不同旋合扣数下螺纹牙的应力状态、应力分布、轴向弹塑性变形及各螺纹牙接触面间的压力和滑移变形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拉杆 螺纹联接 旋合扣数 有限元分析 应力分布 接触压力
下载PDF
强夯法研究现状分析 被引量:17
2
作者 赵华新 凌敏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606-1611,共6页
在对强夯法简要介绍的基础上,文章从有效加固深度、振动环境分析、数值模拟、强夯时夯锤跟土体之间的接触应力和土中的应力分布、强夯前后土体的性状变化等方面对强夯法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总结,首次对强夯的冲击特性、强夯时被加固土... 在对强夯法简要介绍的基础上,文章从有效加固深度、振动环境分析、数值模拟、强夯时夯锤跟土体之间的接触应力和土中的应力分布、强夯前后土体的性状变化等方面对强夯法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总结,首次对强夯的冲击特性、强夯时被加固土体的性状、夯锤跟土体的作用时间、土体服从的本构模型以及波动能量等方面进行了总结,最后讨论了强夯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夯 有效加固深度 数值模拟 接触应力 冲击荷载 本构模型
下载PDF
圆锥滚子圆柱分度凸轮机构优化设计 被引量:3
3
作者 尹建伟 董金祥 李广安 《机械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9期22-24,共3页
本文以接触应力为最小优化目标,讨论了圆锥滚子圆柱分度凸轮设计的影响因素,建立了圆锥滚子圆柱分度凸轮优化设计的模型,选择了优化方法,并给出了一个优化实例。
关键词 圆柱分度凸轮 接触应力 优化设计 凸轮
下载PDF
滚珠直旋副滚道弹性接触分析 被引量:13
4
作者 杜平安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280-285,共6页
滚珠直旋副是一种将直线运动转换为旋转运动的滚珠丝杠传动,其特点是具有较大的螺旋升角。本文就这类传动钢球与丝杠及螺母的弹性接触问题进行理论分析,建立弹性接触变形及额定负荷表达式,并就接触强度和接触刚度的有关影响因素进行... 滚珠直旋副是一种将直线运动转换为旋转运动的滚珠丝杠传动,其特点是具有较大的螺旋升角。本文就这类传动钢球与丝杠及螺母的弹性接触问题进行理论分析,建立弹性接触变形及额定负荷表达式,并就接触强度和接触刚度的有关影响因素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触变形 接触应力 滚珠丝杠 滚道
下载PDF
基于Pro/E和LS-DYNA的齿轮线外啮合冲击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佟操 孙志礼 +1 位作者 冯真 贾宁 《机械与电子》 2014年第6期10-14,共5页
首先基于Pro/E二次开发建立带有基节偏差的齿轮参数化模型,给出生成误差模型的方法和思路,从而保障了连续体齿轮动力学仿真顺利进行;采用ANSYS前处理功能,基于APDL命令流语言,对齿轮进行划分网格,给出划分网格的控制方法和划分思路,以... 首先基于Pro/E二次开发建立带有基节偏差的齿轮参数化模型,给出生成误差模型的方法和思路,从而保障了连续体齿轮动力学仿真顺利进行;采用ANSYS前处理功能,基于APDL命令流语言,对齿轮进行划分网格,给出划分网格的控制方法和划分思路,以保证求解计算精度高且计算时间快;采用显式动力学软件LS-DYNA对其进行动力学计算,从而实现精确求解齿轮连续体在啮合冲击过程中齿轮的动态弯曲应力和接触应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齿轮 基节偏差 线外啮合冲击 Pro E LS—DYNA 接触应力 弯曲应力
下载PDF
挠性压圈在被动式热分析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许尧 黄一帆 常军 《中国激光》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342-349,共8页
为了实现红外光学系统的被动式无热化,设计了挠性压圈,建立了有限元分析模型,对透镜表面的接触应力和挠性压圈结构参数的灵敏度进行了研究。首先,根据光机结构的无热化要求介绍了挠性压圈,对两种常用的挠性压圈进行了热变形分析;然后,... 为了实现红外光学系统的被动式无热化,设计了挠性压圈,建立了有限元分析模型,对透镜表面的接触应力和挠性压圈结构参数的灵敏度进行了研究。首先,根据光机结构的无热化要求介绍了挠性压圈,对两种常用的挠性压圈进行了热变形分析;然后,在分析挠性压圈的灵敏度系数的基础之上,对单透镜组件设计了相应的挠性结构,说明了挠性构件在被动式无热化中能够减小透镜表面的接触应力以及增加对镜座材料的选择;最后,将挠性压圈应用在三片式透镜的光学系统当中。通过分析计算,当调制传递函数(MTF)的空间频率为10 lp/mm时,挠性压圈作用下的三片式光学系统的MTF能够达到0.5以上;普通压圈在60℃和-20℃的像面离焦量分别为4.765 mm和-6.312 mm,而相同温度下挠性压圈的像面离焦量分别为1.261 mm和-1.563 mm。基本满足了红外光学系统的被动式无热化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设计 光机结构 被动式无热化 挠性压圈 接触应力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