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美国“印太战略”对尼泊尔地缘格局的影响及中国的应对策略 被引量:3
1
作者 李涛 崔佳宇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34-145,共12页
2022年拜登政府发布的最新《印太战略文件》重新规划了未来美国的“印太战略”,美印联手在南亚遏制中国,以千禧年挑战计划为抓手将尼泊尔纳入美印阵营,借尼泊尔2022大选年,竭力扶持德乌帕打造“亲美政府”,改变周边地缘政治格局,以此压... 2022年拜登政府发布的最新《印太战略文件》重新规划了未来美国的“印太战略”,美印联手在南亚遏制中国,以千禧年挑战计划为抓手将尼泊尔纳入美印阵营,借尼泊尔2022大选年,竭力扶持德乌帕打造“亲美政府”,改变周边地缘政治格局,以此压缩中国与周边国家的经贸合作空间,同时以尼泊尔为支点,借“西藏问题”破坏中国西部边疆安全。不过印度寻求战略自主及其在俄乌冲突的立场致使美印合作存在裂痕,难以形成完全军事同盟。尼泊尔历来坚持“中立政策”,游走在各方以谋求最大经济利益,政府更迭频繁,政策难以持续,加之中尼长期友好合作基础短期难以逆转。但我方仍应重视对尼外交,尽快落实和推动“一带一路”在尼实施,以西藏为门户,打造“南亚大通道”以抵消“印太战略”对华遏制与围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太战略” 尼美关系 遏华政策
下载PDF
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培养及成骨诱导 被引量:10
2
作者 庾佳佳 汪新柱 +5 位作者 赵琳 孙瑞 闫雪萍 张苍宇 任广铁 拓振合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6期974-979,共6页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多向分化潜能,且可大量体外扩增培养,是重要的组织工程种子细胞。但尚无统一的体外培养及定向诱导方法。目的:探讨体外定向诱导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成骨细胞的可行性。方法:应用密度梯度离心法从兔四肢...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多向分化潜能,且可大量体外扩增培养,是重要的组织工程种子细胞。但尚无统一的体外培养及定向诱导方法。目的:探讨体外定向诱导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成骨细胞的可行性。方法:应用密度梯度离心法从兔四肢骨中分离纯化间充质干细胞,应用密度为1.073g/mL的Percoll分离液,3000r/min×30min离心,区别于相关报道的Ficoll分离液,2000-2500r/min×(20-30)min离心以及全骨髓培养法体外扩增至第3代,分别在普通培养基(对照组)和成骨诱导培养基(实验组)中培养。结果与结论:成功获得大量高纯度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经成骨诱导后,实验组骨钙素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碱性磷酸酶和钙结节染色阳性,对照组均阴性。结果表明使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可成功建立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培养体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定向诱导为成骨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细胞 骨髓干细胞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密度梯度离心法 分离培养 成骨诱导 骨组织工程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干细胞图片文章
下载PDF
大鼠腹腔脂肪干细胞的分离培养及诱导成骨 被引量:7
3
作者 李玲慧 丁道芳 +4 位作者 龚浩 杜国庆 宋奕 邓真 詹红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23期4232-4239,共8页
背景:脂肪干细胞取材方便、增殖旺盛、具有多向分化潜能,有望取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而成为新一代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然而,脂肪干细胞的分离培养仍存在诸多困难与不足。目的:优化脂肪干细胞的分离培养方法,并鉴定其成骨分化潜能。方法:... 背景:脂肪干细胞取材方便、增殖旺盛、具有多向分化潜能,有望取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而成为新一代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然而,脂肪干细胞的分离培养仍存在诸多困难与不足。目的:优化脂肪干细胞的分离培养方法,并鉴定其成骨分化潜能。方法:选取200g成年雌性大鼠1只,无菌环境下切取大鼠肾脏、子宫周围及腹后外侧白色脂肪组织,多次胶原酶消化法分离消化,低糖培养基培养脂肪干细胞,倒置显微镜下观察脂肪干细胞的形态变化及增殖能力。采用成骨诱导培养液对第3代细胞进行成骨诱导,并采用碱性磷酸酶、茜素红染色方法进行鉴定。结果与结论:脂肪干细胞形态以长梭形为主,增殖活跃呈旋涡状生长。经成骨诱导10d后,碱性磷酸酶染色为阳性;成骨诱导28d后,茜素红染色阳性。提示采用多次酶消化法得到的大鼠腹腔源性脂肪干细胞在体外易于分离培养,可以稳定传代。在一定条件诱导下,可以向成骨细胞分化。采用以上方法进行脂肪干细胞的分离培养可以为组织工程提供大量、优质的种子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细胞 脂肪干细胞 种子细胞 分离培养 成骨分化 诱导 腹腔 矿化结节 碱性磷酸酶 矫形外 组织工程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干细胞图片文章
下载PDF
论约翰逊政府时期美国对华贸易禁运政策的微调 被引量:4
4
作者 宫旭平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64-70,共7页
20世纪60年代是美中关系处于激烈对抗的时期,美国一方面通过越南战争来遏制共产主义、遏制中国,另一方面又努力避免与中国直接交战。为了解决对华政策的矛盾性,约翰逊政府提出了"遏制但不孤立"的对华政策,试图通过放宽对华贸... 20世纪60年代是美中关系处于激烈对抗的时期,美国一方面通过越南战争来遏制共产主义、遏制中国,另一方面又努力避免与中国直接交战。为了解决对华政策的矛盾性,约翰逊政府提出了"遏制但不孤立"的对华政策,试图通过放宽对华贸易禁运政策来缓和对华关系。虽然最后约翰逊政府任内对华政策没有根本的变化,但是它却为尼克松政府实现美中关系突破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遏制但不孤立” 对华贸易禁运政策 矛盾性
下载PDF
1949-1954年美国对香港的经济防卫政策 被引量:8
5
作者 郭又新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56-61,共6页
美国对华经济遏制政策是美国东亚遏制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确保对华经济遏制政策的顺利实施 ,美国对中国的南方门户———香港也实行了严厉的贸易管制 ,企图控制这条中国与西方世界的唯一通道。 194 9— 1954年间 ,受美国对华经... 美国对华经济遏制政策是美国东亚遏制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确保对华经济遏制政策的顺利实施 ,美国对中国的南方门户———香港也实行了严厉的贸易管制 ,企图控制这条中国与西方世界的唯一通道。 194 9— 1954年间 ,受美国对华经济遏制政策变化的影响 ,美国对香港的经济防卫政策经历了由削弱其转运作用到对其实行许可证管制的发展过程。这种演变表明 ,新中国成立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 对华经济遏制政策 对香港的经济防卫政策
下载PDF
杜鲁门政府的中日贸易管制政策 被引量:7
6
作者 郭又新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54-60,共7页
杜鲁门政府时期,美国的对日政策、对华政策出现了根本性的转变,带动了美国对中日贸易管制政策的调整,即从允许中日进行易货贸易转向迫使日本对中国实施比巴统"中国委员会"其他成员国更为严厉的管制。探索该变化发展过程可以发... 杜鲁门政府时期,美国的对日政策、对华政策出现了根本性的转变,带动了美国对中日贸易管制政策的调整,即从允许中日进行易货贸易转向迫使日本对中国实施比巴统"中国委员会"其他成员国更为严厉的管制。探索该变化发展过程可以发现:杜鲁门政府的中日贸易管制政策与其对华经济遏制政策、对日经济复兴政策和对东南亚的政策互为因果,彼此影响,共同推动了亚洲冷战的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日贸易管制政策 对华经济遏制政策 对日经济复兴政策 亚洲冷战
下载PDF
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离培养后的活力检测 被引量:6
7
作者 孔根现 蒋知新 +1 位作者 沙杭 张清华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1期62-67,共6页
背景:目前分离纯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多采用单一的方法,对扩增培养过程中细胞活力的变化没有较为系统而全面的评估。目的:探索体外分离培养和纯化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方法,并对细胞的活力进行检测。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联合贴壁筛选... 背景:目前分离纯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多采用单一的方法,对扩增培养过程中细胞活力的变化没有较为系统而全面的评估。目的:探索体外分离培养和纯化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方法,并对细胞的活力进行检测。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联合贴壁筛选的方法分离纯化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从形态学、细胞表型和成骨成脂能力方面进行鉴定;并从细胞生长曲线、贴壁率和克隆形成率3个方面评估细胞活力。结果与结论:原代细胞多呈梭形和圆形,48h后大部分细胞贴壁,8-10d细胞融合达80%-90%,传代周期为3-5d;流式检测显示CD14、CD34和CD45表达阴性,CD29、CD44和CD90表达阳性;成骨诱导茜素红染色可见明显的钙结节,成脂诱导油红O染色可见大量脂肪细胞;细胞生长曲线、贴壁率及克隆形成率的结果表明第1代和第3代细胞的活力优于第5代细胞。结果说明密度梯度离心联合贴壁筛选的方法能够有效的分离纯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并能较好的保持其生物功能,在扩增传代过程中,细胞活力会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细胞 骨髓干细胞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分离纯化 鉴定 生长曲线 贴壁率 克隆形成率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干细胞图片文章
下载PDF
美国战略界对华政策反思及其认知误区 被引量:2
8
作者 杨卫东 《太平洋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63-70,共8页
近几年来,美国战略界认为美国对华政策处于新的"十字路口",其对现有美国对华政策不断进行讨论和反思。反思之一,认为传统的通过对华接触达到对中国进行民主化改造的"改造论"是失败的;反思之二,认为传统的遏制中国... 近几年来,美国战略界认为美国对华政策处于新的"十字路口",其对现有美国对华政策不断进行讨论和反思。反思之一,认为传统的通过对华接触达到对中国进行民主化改造的"改造论"是失败的;反思之二,认为传统的遏制中国发展的"遏制论"反而导致中国不断发展壮大,并体现出大国自信。在这种背景下,"改造论"和"遏制论"都认为现行美国对华政策应该调整,但如何调整?美国战略界又缺乏广泛共识。从学理上讲,美国战略界的"改造论"和"遏制论"都存在对华政策的认知误区,这种认知误区就其实质而言是基于西方中心主义的思维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战略界 对华政策 “改造论” “遏制论”
下载PDF
珍珠港:解释、争论及其背后 被引量:3
9
作者 张尚谦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98-104,共7页
近年美国史学界围绕珍珠港事件和战前罗斯福政府对外政策进行解说、争论逐渐形成了三个流派:正统派、修正派、现实派,他们的基本观点都是为美国战后对外政策服务,而并非要想揭示历史的真实。修正派说想要参战的罗斯福迫于反对参战的&qu... 近年美国史学界围绕珍珠港事件和战前罗斯福政府对外政策进行解说、争论逐渐形成了三个流派:正统派、修正派、现实派,他们的基本观点都是为美国战后对外政策服务,而并非要想揭示历史的真实。修正派说想要参战的罗斯福迫于反对参战的"公众舆论"只得搞"阴谋",以太平洋舰队为诱饵,让日本先放第一枪;正统派说公众的"孤立情绪"捆住了罗斯福政府的手脚。两派论述问题的大前提其实是相同而又错误的,对外政策不是由"公众舆论"决定的;由统治上层的"舆论"诱导而有的"公众舆论",从根本上说有助于美国对外政策的推行而不是相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立法 孤立与干涉 公众舆论 珍珠港事件 遏制政策
下载PDF
试论肯尼迪政府联合印尼对华遏制孤立政策 被引量:1
10
作者 温强 《南洋问题研究》 CSSCI 2005年第3期21-29,96,共10页
中美关系解冻前,印尼在美国对华冷战政策中一直居于突出地位。肯尼迪非常看重它的国力及其在不结盟世界的影响,他联合印尼遏制孤立中国的意图比艾森豪威尔明显加强。但围绕西伊里安问题、马来西亚问题,美国与盟国矛盾激化,这在某种程度... 中美关系解冻前,印尼在美国对华冷战政策中一直居于突出地位。肯尼迪非常看重它的国力及其在不结盟世界的影响,他联合印尼遏制孤立中国的意图比艾森豪威尔明显加强。但围绕西伊里安问题、马来西亚问题,美国与盟国矛盾激化,这在某种程度上避免了他在拉苏加诺加入反华轨道时可能采取的极端决策,肯尼迪政府借助印尼强化对华遏制孤立的政策作法最后与初衷背道而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肯尼迪 印尼 苏加诺 对华遏制孤立
下载PDF
建国初期美国阻挠华侨学生回国升学内幕 被引量:3
11
作者 刘雄 《华侨华人历史研究》 CSSCI 2006年第1期62-66,共5页
新中国成立后,海外华侨学生有感于祖国的繁荣昌盛,掀起了一股回国升学的热潮。国民党集团为了“反共复国”,也极力劝诱侨生赴台升学,但收效甚微。在此背景下,美国出于“遏制中国”的险恶用心,积极介入华侨学生的升学问题,并使之染上一... 新中国成立后,海外华侨学生有感于祖国的繁荣昌盛,掀起了一股回国升学的热潮。国民党集团为了“反共复国”,也极力劝诱侨生赴台升学,但收效甚微。在此背景下,美国出于“遏制中国”的险恶用心,积极介入华侨学生的升学问题,并使之染上一层浓厚的冷战色彩。本文主要依据上世纪90年代公布的美国政府的有关原始档案,分析美国政府阻挠华侨学生回国升学的背景和动机及其制定的计划、采取的措施。作者认为,虽然美国政府所采取的阻挠华侨学生回国升学的政策和措施对华侨学生的流向产生了一定影响,但其“遏制中国”的野心并未得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侨学生 回国 升学 美国 遏制政策
下载PDF
论美国对华政策的变与不变
12
作者 赵月峰 李华锋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4期18-21,共4页
美国新政府上台后 ,对华政策明显强硬 ,做出一系列损害中美关系的举动 ,但对华政策的核心和基本原则并没有改变。新世纪的中美关系将在美对华“围堵性接触”政策作用下 ,在斗争和协调中曲折发展。
关键词 中美关系 美国对华政策 不变 曲折发展 基本原则 损害 斗争 政府 协调 核心
下载PDF
美国对台政策的战略意图探析
13
作者 张立畅 栾雪飞 《东南亚纵横》 CSSCI 2010年第3期111-114,共4页
中美建交后,美国为追求利益的最大化而竭力在中国大陆和台湾之间寻求平衡,形成了所谓"双轨政策"。依照常理,美国与中国建交后,应该遵守承诺与中国台湾断绝"外交"关系,但美国仍然与台湾在实际上藕断丝连,最主要的原... 中美建交后,美国为追求利益的最大化而竭力在中国大陆和台湾之间寻求平衡,形成了所谓"双轨政策"。依照常理,美国与中国建交后,应该遵守承诺与中国台湾断绝"外交"关系,但美国仍然与台湾在实际上藕断丝连,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美国自认为在台湾有着无法放弃的"特殊利益"。从对华战略而言,美国力图通过一个精心策划的平衡的"双轨道"政策以保护它在中国与台湾的利益。其根本政策目标是希望维持海峡两岸的分裂局面,使两岸保持不独不统的状态,从而牵制中国,最大程度地实现美国的政治、经济和战略利益。但是这种"双轨"政策的两面性,决定了其必然存在着种种矛盾和可能承担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对台政策 特殊利益 矛盾 风险
下载PDF
评析约翰逊总统时期美国对华政策
14
作者 许加梅 王环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2期56-59,共4页
约翰逊执政时期表面上美国对华仍然推行传统的遏制和封锁政策,但是实际上随着新的国内外局势的变动,美国原有对华政策的公共观念的一致性遭到破坏.要求改变对华政策的思想逐渐成为主流,而约翰逊政府也开始重新审视对华政策,特别是“遏... 约翰逊执政时期表面上美国对华仍然推行传统的遏制和封锁政策,但是实际上随着新的国内外局势的变动,美国原有对华政策的公共观念的一致性遭到破坏.要求改变对华政策的思想逐渐成为主流,而约翰逊政府也开始重新审视对华政策,特别是“遏制但不孤立政策”的提出,正是美国试图改变对华政策的一种努力。尽管这一时期美国对华政策在行动上没有实质性的突破,但却为尼克松政府实现重大调整做了思想和政策的充分准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约翰逊政府 遏制但不孤立政策 遏制政策
下载PDF
试析克林顿政府对华政策的演变
15
作者 何越 《许昌学院学报》 CAS 2005年第4期116-119,共4页
克林顿执政时期对华政策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变化的过程,受美国国会、利益集团、媒体、民众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它经历了最惠国待遇与人权挂钩、“接触”与“遏制”模糊不定、全面接触替代孤立遏制、充满矛盾与冲突的全面接触等四个不同时期... 克林顿执政时期对华政策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变化的过程,受美国国会、利益集团、媒体、民众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它经历了最惠国待遇与人权挂钩、“接触”与“遏制”模糊不定、全面接触替代孤立遏制、充满矛盾与冲突的全面接触等四个不同时期的演变。体现了冷战后务实的、以经贸为中心的外交新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林顿政府 对华政策 孤立 遏制 接触 克林顿 演变 政策 政府 最惠国待遇
下载PDF
约翰逊政府时期汤姆森对华政策思想探究
16
作者 赵凤欣 李桂峰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第2期25-30,共6页
詹姆斯·C·汤姆森是约翰逊时期调整对华政策的积极推动者。在反思"遏制并孤立"政策的基础上,汤姆森形成了"遏制加颠覆"的对华政策思想。为了推行自己的主张,汤姆森积极为约翰逊政府出谋划策,力促达到其对... 詹姆斯·C·汤姆森是约翰逊时期调整对华政策的积极推动者。在反思"遏制并孤立"政策的基础上,汤姆森形成了"遏制加颠覆"的对华政策思想。为了推行自己的主张,汤姆森积极为约翰逊政府出谋划策,力促达到其对华"遏制"并"颠覆"的目的。汤姆森对华政策思想及其为此采取的相应举措对约翰逊政府后期对华政策的调整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詹姆斯·C·汤姆森 约翰逊政府 对华政策思想 “遏制加颠覆”
下载PDF
当前日本对华地缘遏制战略分析
17
作者 陆俊元 《世界地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5,共5页
在东亚地区的地缘政治结构中,中日两国形成以相互竞争为主要特征的地缘战略关系。日本出于"零和"模式的战略思维,把中国作为竞争对手,采用多种地缘政治手段,制约中国,争夺在东亚地区的战略主导权,企图将中国置于战略被动地位... 在东亚地区的地缘政治结构中,中日两国形成以相互竞争为主要特征的地缘战略关系。日本出于"零和"模式的战略思维,把中国作为竞争对手,采用多种地缘政治手段,制约中国,争夺在东亚地区的战略主导权,企图将中国置于战略被动地位,给中国的战略环境造成一定的困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 地缘政治 地缘战略 对华政策 遏制
下载PDF
中印边界冲突时期美国南亚安全政策调整实施效果分析
18
作者 管银凤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0年第2期87-94,共8页
中印边界冲突爆发时期,美国一改之前的亲巴政策,态度明显向印度倾斜,对其提供大规模的经济军事援助,企图改变印度的外交政策,实现"以印制华",并实现印巴和解,从而团结起来共同承担冷战的责任。但美国的构想与其努力的结果却... 中印边界冲突爆发时期,美国一改之前的亲巴政策,态度明显向印度倾斜,对其提供大规模的经济军事援助,企图改变印度的外交政策,实现"以印制华",并实现印巴和解,从而团结起来共同承担冷战的责任。但美国的构想与其努力的结果却大相径庭,印度不仅没有放弃其固守的中立主义外交政策而与美国建立长期的安全关系,反而向苏联靠拢,"以印制华"战略不攻自破。特别是美国的盟国巴基斯坦向其冷战对手中国靠拢,标志着美国南亚安全政策的彻底失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印边界冲突 美国南亚安全政策 不结盟政策 印巴和谈 “以印制华”战略
下载PDF
冷战后美国的亚太战略与对华政策调整
19
作者 郭梅花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1期52-55,共4页
冷战结束后 ,随着美国全球战略的改变 ,美国的亚太战略也随之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这使其对华政策也做出相应的调整。冷战后美国对华政策的调整经历了一个由以遏制为主接触为辅向以接触为主遏制为辅的过程。形成这一特点的原因是美国对中... 冷战结束后 ,随着美国全球战略的改变 ,美国的亚太战略也随之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这使其对华政策也做出相应的调整。冷战后美国对华政策的调整经历了一个由以遏制为主接触为辅向以接触为主遏制为辅的过程。形成这一特点的原因是美国对中国战略地位认识的变化及美国国内不同利益集团在对华政策上的斗争和力量消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战后 中美关系 外交关系 美国 亚太战略 对华政策
下载PDF
试析冷战后中美关系的发展趋势
20
作者 刘韧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5年第3期31-32,共2页
冷战结束以后,中美关系失去“向苏看”的特点,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中国的崛起引起了美国的特别关注。美国对中国采取“接触加遏制”的政策,而中国则采取积极主动的应对措施,从而使两国关系形成了一些新的特征并给双方带来了影响。中美... 冷战结束以后,中美关系失去“向苏看”的特点,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中国的崛起引起了美国的特别关注。美国对中国采取“接触加遏制”的政策,而中国则采取积极主动的应对措施,从而使两国关系形成了一些新的特征并给双方带来了影响。中美双方应当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扩大双方的合作,以塑造一种稳定、和谐与共赢的中美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美关系 发展趋势 冷战后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试析 冷战结束 应对措施 积极主动 两国关系 中国 美国 稳定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