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东西方交流视野下的狮牛搏斗艺术图像研究
1
作者
陈文彬
《敦煌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7-35,共9页
从敦煌莫高窟劳度叉斗圣变中的狮牛搏斗图像入手,梳理其在古代中国的发展,认为其沿着丝绸之路传入中国。该图像母题广泛流行于古代欧亚大陆,其产生于动物生态中的狮子捕食场景。从丝绸之路向外延伸,梳理了狮牛搏斗图像的发展脉络,并试...
从敦煌莫高窟劳度叉斗圣变中的狮牛搏斗图像入手,梳理其在古代中国的发展,认为其沿着丝绸之路传入中国。该图像母题广泛流行于古代欧亚大陆,其产生于动物生态中的狮子捕食场景。从丝绸之路向外延伸,梳理了狮牛搏斗图像的发展脉络,并试图解释其象征含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狮牛搏斗
劳度叉斗圣变
象征含义
文化交流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敦煌石窟中牢度叉斗圣变消失与再现原因再探
被引量:
3
2
作者
顾淑彦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52-58,共7页
牢度叉斗圣变是敦煌石窟中最引人注目的经变画之一,它首次出现是在西千佛洞的北周第10窟,之后出现于莫高窟的初唐第335窟,但是盛唐和中唐时期,此题材销声匿迹,后又于莫高窟的晚唐第85窟重新出现。学界对它的消失和再现这一现象的说法颇...
牢度叉斗圣变是敦煌石窟中最引人注目的经变画之一,它首次出现是在西千佛洞的北周第10窟,之后出现于莫高窟的初唐第335窟,但是盛唐和中唐时期,此题材销声匿迹,后又于莫高窟的晚唐第85窟重新出现。学界对它的消失和再现这一现象的说法颇多。文章运用文献资料、史实和莫高窟现存的图像资料,对这一问题重新进行了考证,认为从盛唐到中唐时期,牢度叉斗圣变的再现不是因为反吐蕃统治的关系,不是因为灭佛的关系,不是因为《降魔变文》的关系,也不是因为洞窟大小的关系,而是因为晚唐五代宋时期说话、变文等俗文学的流行,充满离奇故事的《贤愚经》再次被关注和流行起来,也包括从《贤愚经》发展而来的牢度叉斗圣变;而盛唐至中唐此题材的消失是因为大乘佛教的流行而宣扬小乘佛教的《贤愚经》的不再受欢迎和流行,所以整个盛唐和中唐时期,和《贤愚经》相关的题材壁画包括牢度叉斗圣变也没有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石窟
牢度叉斗圣变
贤愚经变
第85窟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从印度到敦煌:祇园布施与舍卫城斗法故事的图文转变试析
3
作者
魏健鹏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47-57,共11页
早期祇园布施的故事关注精舍的建立过程,舍卫城斗法则聚焦于释迦的神变崇拜,二者在文本和图像中皆未共处同一叙事单元。《贤愚经》可能出于升华释迦历史性形象的需要,借鉴舍卫城大神变的叙述框架,创作出劳度叉斗圣的故事,使布施和斗法...
早期祇园布施的故事关注精舍的建立过程,舍卫城斗法则聚焦于释迦的神变崇拜,二者在文本和图像中皆未共处同一叙事单元。《贤愚经》可能出于升华释迦历史性形象的需要,借鉴舍卫城大神变的叙述框架,创作出劳度叉斗圣的故事,使布施和斗法的故事在叙述祇园精舍建立缘由的图文中共存。唐代前后,文本中舍卫城大神变的结局新增药叉放猛风吹外道的情节,劳度叉斗圣故事可能受此影响也将斗法结局调整为风神放风吹向整个外道阵营,并影响到图像的绘制。在文本构建的圣地崇拜语境下,敦煌石窟的劳度叉斗圣变可能意在通过和佛坛尊像的结合,以绘塑结合的方式表现释迦在祇园说法的场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祇园布施
舍卫城大神变
劳度叉斗圣变
圣地崇拜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东西方交流视野下的狮牛搏斗艺术图像研究
1
作者
陈文彬
机构
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
出处
《敦煌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7-35,共9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冷门绝学项目“敦煌壁画外来图像文明属性研究”(20VJXT014)。
文摘
从敦煌莫高窟劳度叉斗圣变中的狮牛搏斗图像入手,梳理其在古代中国的发展,认为其沿着丝绸之路传入中国。该图像母题广泛流行于古代欧亚大陆,其产生于动物生态中的狮子捕食场景。从丝绸之路向外延伸,梳理了狮牛搏斗图像的发展脉络,并试图解释其象征含义。
关键词
狮牛搏斗
劳度叉斗圣变
象征含义
文化交流
Keywords
battling lion and bull
raudraksa
’s
contest
with Sa
riputra
symbolic implication
cultural exchange
分类号
K879.21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敦煌石窟中牢度叉斗圣变消失与再现原因再探
被引量:
3
2
作者
顾淑彦
机构
敦煌研究院科研处
出处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52-58,共7页
文摘
牢度叉斗圣变是敦煌石窟中最引人注目的经变画之一,它首次出现是在西千佛洞的北周第10窟,之后出现于莫高窟的初唐第335窟,但是盛唐和中唐时期,此题材销声匿迹,后又于莫高窟的晚唐第85窟重新出现。学界对它的消失和再现这一现象的说法颇多。文章运用文献资料、史实和莫高窟现存的图像资料,对这一问题重新进行了考证,认为从盛唐到中唐时期,牢度叉斗圣变的再现不是因为反吐蕃统治的关系,不是因为灭佛的关系,不是因为《降魔变文》的关系,也不是因为洞窟大小的关系,而是因为晚唐五代宋时期说话、变文等俗文学的流行,充满离奇故事的《贤愚经》再次被关注和流行起来,也包括从《贤愚经》发展而来的牢度叉斗圣变;而盛唐至中唐此题材的消失是因为大乘佛教的流行而宣扬小乘佛教的《贤愚经》的不再受欢迎和流行,所以整个盛唐和中唐时期,和《贤愚经》相关的题材壁画包括牢度叉斗圣变也没有出现。
关键词
敦煌石窟
牢度叉斗圣变
贤愚经变
第85窟
Keywords
Dunhuang caves
contest between āriputra and raudraksa
Dama-murkha-sutra
Cave 85
分类号
K879.41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从印度到敦煌:祇园布施与舍卫城斗法故事的图文转变试析
3
作者
魏健鹏
机构
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出处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47-57,共11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冷门绝学研究专项学术团队项目“敦煌壁画外来图像文明属性研究”(20VJXT014)
文摘
早期祇园布施的故事关注精舍的建立过程,舍卫城斗法则聚焦于释迦的神变崇拜,二者在文本和图像中皆未共处同一叙事单元。《贤愚经》可能出于升华释迦历史性形象的需要,借鉴舍卫城大神变的叙述框架,创作出劳度叉斗圣的故事,使布施和斗法的故事在叙述祇园精舍建立缘由的图文中共存。唐代前后,文本中舍卫城大神变的结局新增药叉放猛风吹外道的情节,劳度叉斗圣故事可能受此影响也将斗法结局调整为风神放风吹向整个外道阵营,并影响到图像的绘制。在文本构建的圣地崇拜语境下,敦煌石窟的劳度叉斗圣变可能意在通过和佛坛尊像的结合,以绘塑结合的方式表现释迦在祇园说法的场景。
关键词
祇园布施
舍卫城大神变
劳度叉斗圣变
圣地崇拜
Keywords
Donation of Jetavana
Great Miracle in Sravasti
illustration of the
contest
between Sa
riputra
and
raudraksa
worship of holy land
分类号
K879.21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东西方交流视野下的狮牛搏斗艺术图像研究
陈文彬
《敦煌研究》
北大核心
2023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敦煌石窟中牢度叉斗圣变消失与再现原因再探
顾淑彦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从印度到敦煌:祇园布施与舍卫城斗法故事的图文转变试析
魏健鹏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