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Geochemical Tracing of Ore-forming Material Sources of Carlin-type Gold Deposits in the Yunnan-Guizhou-Guangxi Triangle Area --A Case Study of the Application of the Combined Silicon Isotopes Geochemistry and Siliceous Cathodoluminescence Analysis 被引量:1
1
作者 LIU Xianfan NI Shijun +2 位作者 LU Qiuxia JIN Jingfu ZHU Laimin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1999年第1期30-39,共10页
Abstract This paper deals with characteristics of silicon isotope compositions and siliceous cathodoluminescence of host rocks, ores and hydrothermal silicified quartz of the Carlin-type ore deposits in the Yunnan-Gui... Abstract This paper deals with characteristics of silicon isotope compositions and siliceous cathodoluminescence of host rocks, ores and hydrothermal silicified quartz of the Carlin-type ore deposits in the Yunnan-Guizhou-Guangxi triangle area. The study shows that primary silicified quartz is nonluminescent but quartz in host rocks and secondary silicified quartz are luminescent by the action of cathode rays. Correspondingly, silicon isotope compositions of host rocks, ores and hydro6thermal quartz veins are clearly distinguished. In strata from the Middle Triassic to the “Dachang” host bed, δ30Si of the host rocks ranges from 0.0% ?0.3%, while that of primary ore-forming silicified fluids from ?0.1% to ?0.4%; in the Upper Permian and Lower Carboniferous strata and Indosinian diabase host beds, δ30Si of the host rocks is from ?0.1% to ?0.2% and that of the primary silicified quartz veins from 0.3 % ?0.5 %. This pattern demonstrates the following geochemical mineralization process, primary ore-forming siliceous fluids migrated upwards quickly along the main passages of deep-seated faults from mantle to crust and entered secondary faults where gold deposits were eventually formed as a result of permeation and replacement of the siliceous ore-forming fluids into different ore-bearing strata. This gives important evidence for the fact that ore-forming fluids of this type of gold deposits were mainly derived from upper mantle differentiation and shows good prospects for deep gold deposits and geochemical background for large and superlarge gold deposi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licon isotope siliceous cathodoluminescence tracing of ore-forming material source Carlin-type gold deposit yunnan-guizhou-guangxi triangle area
下载PDF
滇桂黔石漠化片区植被净初级生产力时空分异研究
2
作者 许进龙 温雪 +2 位作者 黄天能 罗贤涛 张河雄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07-917,共11页
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et primary production,NPP)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关键参数,其提升对于改善植被覆盖度、促进生态系统碳循环、推动区域可持续发展等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重点生态功能区、特殊生态脆弱区——滇桂黔石漠化片区为研... 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et primary production,NPP)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关键参数,其提升对于改善植被覆盖度、促进生态系统碳循环、推动区域可持续发展等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重点生态功能区、特殊生态脆弱区——滇桂黔石漠化片区为研究区域,运用空间自相关和地理探测器等方法,分析NPP时空分异特征及其驱动因子,结果表明:①滇桂黔石漠化片区石漠化治理取得初步成效,但植被改善仍有较大提升空间.2000—2020年片区NPP均值由2000年的878.99 gC/(m^(2)·a)缓慢波动上升至2020年的908.60 gC/(m^(2)·a),年均仅提升1.486 gC/(m^(2)·a);②滇桂黔石漠化片区NPP均值空间格局相对稳定,但内部差异明显.总体维持西南较高、南部次之、北部较低的空间分异特征,整体依次对应云南片区、广西片区以及贵州片区;③滇桂黔石漠化片区NPP在空间分布上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性,且相关性呈强化趋势.局域空间格局以高−高集聚型(HH)和低−低集聚型(LL)为主,高值区趋于集聚,低值区趋于相邻;④滇桂黔石漠化片区NPP时空分异格局是自然地理要素和社会经济要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降雨、气温和人口密度是主要影响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桂黔石漠化片区 植被净初级生产力 时空分异特征 地理探测器
下载PDF
Facies-succession and architecture of the third-order sequences and their stratigraphic framework of the Devonian in Yunnan-Guizhou-Guangxi area,South China 被引量:7
3
作者 Mei Mingxiang Maurice E.Tucker 《Journal of Palaeogeography》 SCIE 2013年第1期93-108,共16页
The Caledonian orogeny at the end of the Silurian resulted in great changes in the palaeogeography in the Yunnan-Guizhou-Guangxi area of South China; the continental area of the Early Paleozoic evolved into the extens... The Caledonian orogeny at the end of the Silurian resulted in great changes in the palaeogeography in the Yunnan-Guizhou-Guangxi area of South China; the continental area of the Early Paleozoic evolved into the extensive Dian-Qian-Gui Sea in the Late Paleo-zoic. Early in the Devonian, as a result of a major transgression, seawater encroached gradually from the south to the north and clastic facies were deposited. Carbonate deposition was then established in the Yunnan-Guizhou-Guangxi area, with a palaeogeography marked by attached platforms, isolated platforms and narrow basins. As a result of the Ziyun movement towards the end of the Devonian, the Upper Devonian strata are regressive and thin out from the open-sea to the land areas. A study of the nature and distribution of sedimentary facies in space and time recognises 13 third-order sequences in the Devonian strata in Yunnan-Guizhou-Guangxi area, and these form two second-order sequences. The strata of the Lower Devonian comprise 5 third-order sequences (SQ1 to SQ5 ), which are dominated by transgressive clastics. 4 third-order sequences (SQ6 to SQ9 ) in the Middle Devonian are characterized by alternations of transgressive clastics and highstand carbonates. In the Upper Devonian, carbonates constitute 4 third-order sequences (SQ10 to SQ13 ), which are generally marked by the transgressive limestones and highstand dolomites. On the basis of earlier biostratigraphic studies, sea-level changes represented by the third-order sequences with their different facies successions are explored, and the sequence stratigraphic framework is established. There-fore, the Devonian strata in the study area provide an example for further understanding of depositional trends within the sequence-stratigraphic framewor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quence stratigraphy DEVONIAN yunnan-guizhou-guangxi area South China
原文传递
滇桂黔石漠化片区生态系统碳储量时空演变及其驱动因子 被引量:6
4
作者 许进龙 卢新海 +2 位作者 黄天能 温雪 覃云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406-414,共9页
[目的]探究特殊生态脆弱区——滇桂黔石漠化片区的生态系统碳储量时空演变规律及其驱动因子,为科学评估其生态治理效果、优化土地利用格局、提高生态系统碳储量、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等提供理论参考。[方法]综合运用土地利用转移矩阵、... [目的]探究特殊生态脆弱区——滇桂黔石漠化片区的生态系统碳储量时空演变规律及其驱动因子,为科学评估其生态治理效果、优化土地利用格局、提高生态系统碳储量、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等提供理论参考。[方法]综合运用土地利用转移矩阵、InVEST模型和地理探测器等方法,分析滇桂黔石漠化片区1990—2018年土地利用变化特征、生态系统碳储量时空演变规律及空间分异驱动因子。[结果]滇桂黔石漠化片区城市建设蓬勃发展,石漠化治理效果良好。研究期内,建设用地和水域面积分别增加116.38%和76.40%,以石漠化裸岩石质地为主的未利用地则减少47.45%并主要转化为草地和林地;滇桂黔石漠化片区生态系统碳储量呈波动下降趋势,2018年降至30.61亿t,较1990年减少了0.52%。建设用地扩张对耕地和林地的侵占是碳储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滇桂黔石漠化片区生态系统碳储量空间分布差异明显,始终维持西南较高、南部次之、北部较低的空间分异特征,整体依次对应云南片区、广西片区以及贵州片区;滇桂黔石漠化片区生态系统碳储量空间分布差异受自然地理要素和社会经济要素共同作用,但人类活动影响最为显著。“距离县中心”始终是影响力最强的单因子,且所有具备较强影响力的交互因子均包含“距离县中心”因子。[结论]滇桂黔石漠化片区的生态系统碳储量呈波动下降趋势,受自然地理、社会经济多重因素影响,其空间分布呈西南较高、南部次之、北部较低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桂黔石漠化片区 生态系统碳储量 时空演变 驱动因子
下载PDF
滇桂黔石漠化片区土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时空演变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叶宗达 许进龙 +2 位作者 黄天能 温雪 欧胜彬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6期11136-11144,共9页
土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价对于优化土地利用格局、改善地表覆被、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以特殊生态脆弱区——滇桂黔石漠化片区为研究区域,综合运用土地利用转移矩阵、价值当量法和地理探测器等方法,探究片区1990—2... 土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价对于优化土地利用格局、改善地表覆被、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以特殊生态脆弱区——滇桂黔石漠化片区为研究区域,综合运用土地利用转移矩阵、价值当量法和地理探测器等方法,探究片区1990—2018年土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时空演变特征及其驱动因子。结果表明:研究期内,滇桂黔石漠化片区城市建设成效显著,石漠化治理效果良好。建设用地和水域面积分别增加116.38%和76.40%,以石漠化裸岩石质地为主的未利用地则减少47.45%并主要转化为草地和林地。但耕地和林地面积的减少态势应引起警惕;滇桂黔石漠化片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呈逐年增加态势,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由1990年的10423.82亿元逐年提高至2018年的10631.62亿元,但增长幅度较小且内部差异明显,总体维持西南较高、南部次之、北部较低的空间分异特征,生态系统功能改善仍任重道远;滇桂黔石漠化片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空间分布差异受自然地理要素和社会经济要素共同作用,其中人类活动程度影响深刻。距离县中心、人口密度和年均气温始终是解释力排前三的单因子,且所有具备较强解释力的交互因子均包含距离县中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桂黔石漠化片区 土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时空演变 地理探测器 驱动因子
下载PDF
中国西南滇黔桂关键资源远景新区锂地球化学时空分布特征及找矿预测 被引量:1
6
作者 乔宇 王学求 +4 位作者 韩志轩 刘福田 严桃桃 王强 吴慧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828-1847,共20页
锂因其在新能源领域的应用广泛性和不可替代性而备受关注。以往锂矿勘查主要集中于盐湖型和硬岩型锂矿,针对沉积型锂矿开展工作较少。本文聚焦于中国西南滇黔桂地区,以岩石和水系沉积物中锂的时空分布特征为基础,分析区域内沉积型锂矿... 锂因其在新能源领域的应用广泛性和不可替代性而备受关注。以往锂矿勘查主要集中于盐湖型和硬岩型锂矿,针对沉积型锂矿开展工作较少。本文聚焦于中国西南滇黔桂地区,以岩石和水系沉积物中锂的时空分布特征为基础,分析区域内沉积型锂矿成矿潜力。结果显示,中国西南滇黔桂地区水系沉积物锂含量平均值为46.7×10^(-6),显著高于全国背景值32×10^(-6)。以57.0×10^(-6)为异常下限,共圈定9个锂地球化学省,与已知的沉积型锂矿床分布具有良好的对应性。同时,锂异常浓集区与某些特定时代和岩性的地层分布密切相关。区内水系沉积物中锂元素含量受到岩石锂含量制约,以碳酸盐岩为主的构造单元水系沉积物中的锂显著次生富集,以陆源碎屑岩为主的构造单元内水系沉积物中锂富集程度较弱。综合分析认为,西南滇黔桂地区锂异常带的形成受区域岩石类型、次生富集作用和气候条件等多重因素制约。该研究对了解西南滇黔桂地区锂元素次生聚集就位机制和指导沉积型锂资源的找矿勘查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型锂资源 地球化学省 次生富集 滇黔桂地区
下载PDF
推动跨省大数据协同发展的路径选择——以桂粤黔滇湘五省(区)为例
7
作者 赵钦 蔡耀君 《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 2023年第2期100-102,共3页
大数据产业发展进入重要机遇期,跨省大数据协同发展是推动桂粤黔滇湘五省区大数据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选择。在深入分析五省区的大数据发展现状以及大数据协同发展面临挑战的基础上,探讨了推动五省区大数据产业协同发展的路径选择,并... 大数据产业发展进入重要机遇期,跨省大数据协同发展是推动桂粤黔滇湘五省区大数据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选择。在深入分析五省区的大数据发展现状以及大数据协同发展面临挑战的基础上,探讨了推动五省区大数据产业协同发展的路径选择,并提出了创新、网络、人才、安全等方面相应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桂粤黔滇湘 大数据 区域协同
下载PDF
川滇黔桂地区石炭系层序地层研究 被引量:32
8
作者 彭军 陈洪德 +6 位作者 田景春 覃建雄 侯中建 杨晓宁 寿建峰 沈安江 陈子炓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90-197,共8页
川滇黔桂地区石炭系地层发育 ,其地层划分对比清楚 ,沉积类型丰富 ,地表露头良好 ,是进行层序地层研究的理想场所。本文运用层序地层学的理论和研究方法 ,在详细的沉积学研究和精细的地层划分对比基础上 ,对川滇黔桂地区石炭系地层进行... 川滇黔桂地区石炭系地层发育 ,其地层划分对比清楚 ,沉积类型丰富 ,地表露头良好 ,是进行层序地层研究的理想场所。本文运用层序地层学的理论和研究方法 ,在详细的沉积学研究和精细的地层划分对比基础上 ,对川滇黔桂地区石炭系地层进行了精细的露头层序地层研究 ,详细阐述了层序建立和各种界面的露头标志 ,探讨了川滇黔桂地区石炭系地层的层序划分、层序区域对比。在此基础上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序地层 时空格架 石炭系 川滇黔桂地区
下载PDF
川滇黔相邻区域铜铅锌金银矿床与峨眉火成岩省的关系探讨 被引量:18
9
作者 刘家铎 张成江 +3 位作者 刘显凡 阳正熙 李佑国 吴德超 《矿物岩石》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74-79,共6页
 通过对川滇黔相邻区热液或热液改造型Cu,Pb,Zn,Au,Ag矿床的地质特征,特别是峨眉火成岩省与该类矿床的成因关系的讨论认为:峨眉地幔柱活动是扬子地台西南缘最大的一次构造-岩浆热事件,对该区Au,Ag,Pb,Zn,Hg,Te,Sb,Se等热液-热液改造型...  通过对川滇黔相邻区热液或热液改造型Cu,Pb,Zn,Au,Ag矿床的地质特征,特别是峨眉火成岩省与该类矿床的成因关系的讨论认为:峨眉地幔柱活动是扬子地台西南缘最大的一次构造-岩浆热事件,对该区Au,Ag,Pb,Zn,Hg,Te,Sb,Se等热液-热液改造型矿床的成矿起着非常重要的控制作用。除可能提供了少量的成矿物质外,更重要的是引起了强烈的壳幔相互作用,造成大区域尺度的异常高热流场,对成矿流体的形成、循环、演化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为成矿、特别是富矿的形成提供了充足的物质条件和热动力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成岩省 热液 热液改造 矿床地质
下载PDF
加里东运动构造古地理及滇黔桂盆地的形成——兼论滇黔桂盆地深层油气勘探潜力 被引量:52
10
作者 梅冥相 马永生 +2 位作者 邓军 李浩 郑宽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27-236,共10页
中国南方的滇黔桂地区,早古生代与晚古生代之交曾经发生过较为强烈的加里东运动,包括三个幕:寒武纪末期的郁南运动,中、奥陶世末期的都匀运动以及志留纪末期的广西运动;奥陶系与志留系的残留不全和晚奥陶世至志留纪大片古陆———滇黔... 中国南方的滇黔桂地区,早古生代与晚古生代之交曾经发生过较为强烈的加里东运动,包括三个幕:寒武纪末期的郁南运动,中、奥陶世末期的都匀运动以及志留纪末期的广西运动;奥陶系与志留系的残留不全和晚奥陶世至志留纪大片古陆———滇黔桂古陆的展布是加里东运动的重要体现。志留纪末期的广西运动之后,在大致相当于早古生代“滇黔桂古陆”分布的地区形成一个特殊的“滇黔桂盆地”,而且在滇黔桂盆地的主体部位常常是泥盆系直接覆盖在寒武系之上。寒武系,特别是下寒武统,由于寒武纪初期的快速海侵作用而在研究区域普遍发育烃源岩系;研究区域的泥盆系,特别是中泥盆统,在台间盆地中发育优质烃源岩。因此,巨大的构造古地理演变和海陆变迁,形成了一个晚古生代的泥盆系优质烃源岩与早古生代的下寒武统优质烃源岩的空间叠合区域,该叠合区域的加里东运动不整合面上、下的储集体即成为该地区的深层油气勘探对象,预示着滇黔桂盆地的深层存在较大的油气勘探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里东运动 构造古地理 油气勘探潜力 滇黔桂地区
下载PDF
不整合界面及其后期转化在金矿成矿中的意义──以滇黔桂毗邻区金矿为例 被引量:18
11
作者 李志伟 钱祥贵 刘和林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2000年第S1期52-57,共6页
滇黔桂"金三角"地区,自古生代以来,存在着5个角度不整合和平行不整合面。角度不整合是板内褶皱造山变形,平行不整合是板内造陆变形的重要记录。它们是一种容易失稳的界面。在强烈构造变动背景中,其后期转化的重要型式是... 滇黔桂"金三角"地区,自古生代以来,存在着5个角度不整合和平行不整合面。角度不整合是板内褶皱造山变形,平行不整合是板内造陆变形的重要记录。它们是一种容易失稳的界面。在强烈构造变动背景中,其后期转化的重要型式是形成脆性拆离断层带(中浅构造层次)、韧性剪切带(中深构造层次)及其它们之间的韧-脆性转换带。这些后期转化的演化对此区金矿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表现在:①强化流体-岩石间相互作用;②促进金成矿流体的再次运移和聚集,③为金成矿提供定位场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整合 后期转化 金矿 滇黔桂毗邻区
下载PDF
滇黔桂“金三角”卡林型金矿含砷黄铁矿和毒砂的矿物学研究 被引量:84
12
作者 陈懋弘 毛景文 +1 位作者 陈振宇 章伟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39-557,共19页
滇黔桂"金三角"卡林型金矿不同矿床亚类的典型矿床硫化物显微镜下观察和电子探针显微分析(EP-MA)表明,含砷黄铁矿和毒砂是主要的载金矿物。载金黄铁矿主要以环带状含砷黄铁矿、细粒自形含砷黄铁矿为主。环带状黄铁矿核部贫As... 滇黔桂"金三角"卡林型金矿不同矿床亚类的典型矿床硫化物显微镜下观察和电子探针显微分析(EP-MA)表明,含砷黄铁矿和毒砂是主要的载金矿物。载金黄铁矿主要以环带状含砷黄铁矿、细粒自形含砷黄铁矿为主。环带状黄铁矿核部贫As、Au,富S、Fe,而环带则相反,且Au与As具有正相关关系。核部贫As的黄铁矿成因复杂,既有成矿早阶段的热液成因,又有受热液蚀变交代的沉积成因。核部和环带是不同成矿阶段的产物。元素的相关关系表明环带中As主要取代S的位置。多环带的特点还表明,热液活动是脉动式的,含矿流体化学成分也是在不断变化的。不论是核部还是环带,均有Au含量高出检出限的测点,但环带是主要的载金部位。细粒含砷黄铁矿为均质结构,具有高As、Au,低S、Fe的特点,类似环带状黄铁矿的环带特征,推测与富砷环带是同期热液活动形成的。毒砂-黄铁矿集合体中的黄铁矿分为环带结构和均质结构2种,并分别具有上述2种黄铁矿的特点。载金毒砂可以细分为3个世代,具均质结构,热液成因。各世代毒砂Au含量均有高出检出限的测点,同时Au、As、S、Fe的含量变化不大,均为主成矿阶段的产物。载金矿物的结晶顺序为:贫砷的沉积成因或早阶段热液成因黄铁矿→富砷的细粒黄铁矿颗粒和富砷黄铁矿环带→毒砂。黄铁矿和毒砂中的Au在EPMA微束的分辨率下均显示分布是不均匀的,环带状黄铁矿中Au元素图出现的均匀结构可能为一种假象,说明金主要以"不可见"的纳米级超显微包裹金形式存在,少量为"不可见"晶格金和微米级显微"可见金"。整个滇黔桂"金三角"卡林型金矿不同亚类矿床之间的载金矿物特征和金的赋存状态没有本质区别,说明它们具有相同的成矿作用过程和成矿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学 含砷黄铁矿 毒砂 金的赋存状态 卡林型金矿 滇黔桂“金三角”
下载PDF
秦岭地区与滇黔桂接壤区微细浸染型金矿差异性研究 被引量:11
13
作者 韦龙明 谭运金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420-427,共8页
秦岭地区和滇黔桂接壤区均是中国微细浸染型金矿最重要的分布区之一,两地金矿的某些特征相似,均属沉积改造型金矿床,但由于所处的大地构造位置和地质构造演化历程不同,在地质地球化学等方面还存在许多差异。滇黔桂接壤区的金矿床具有典... 秦岭地区和滇黔桂接壤区均是中国微细浸染型金矿最重要的分布区之一,两地金矿的某些特征相似,均属沉积改造型金矿床,但由于所处的大地构造位置和地质构造演化历程不同,在地质地球化学等方面还存在许多差异。滇黔桂接壤区的金矿床具有典型的低温矿物共生组合和围岩蚀变以及相应的元素异常组合,以次显微级包裹金为主,成矿温度低,属卡林型金矿;南秦岭区与之相似;中秦岭区则与之不同,具有中(低)温的矿物共生组合和围岩蚀变,不发育典型的As-Sb-Hg元素异常组合,以可见的粒间金和裂隙金为主,成矿温度较高,容矿岩石为浅变质岩,应该不属于卡林型金矿。在现阶段,秦岭地区的微细浸染型金矿更具勘探开采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矿床 差异性 微细浸染型 成矿 地球化学
下载PDF
滇黔桂三角区微细浸染型金矿床成矿热液一种可能的演化途径:年代学证据 被引量:87
14
作者 胡瑞忠 苏文超 +1 位作者 毕献武 李泽琴 《矿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144-149,共6页
本文主要根据年代学资料和金活化迁移的地球化学属性,探讨了滇黔桂三角区微细浸染型金矿床成矿热液的演化途径。多种定年方法揭示,该区金成矿初始流体(古流体)的年龄为260Ma左右;金成矿年龄约为140~75Ma。考虑到该区燕山晚期岩浆... 本文主要根据年代学资料和金活化迁移的地球化学属性,探讨了滇黔桂三角区微细浸染型金矿床成矿热液的演化途径。多种定年方法揭示,该区金成矿初始流体(古流体)的年龄为260Ma左右;金成矿年龄约为140~75Ma。考虑到该区燕山晚期岩浆岩富含Cl,本文认为古流体(260~140Ma)向成矿流体(140~75Ma)的转化,可能主要是通过燕山晚期岩浆活动产生的富氯流体加入原已存在的贫氯古流体,从而使这种新的混合流体具有浸取金的能力来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细浸染型 金矿床 成矿年龄 热液 成矿
下载PDF
滇黔桂地区海相地层油气宏观保存条件评价 被引量:7
15
作者 汤济广 梅廉夫 +2 位作者 沈传波 周锋 凡元芳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7-11,共5页
滇黔桂地区海相地层经历过多旋回构造运动的叠加,油气保存的分割性强。基于中、新生代构造变形对海相地层整体叠加改造格局的影响,针对滇黔桂地区海相地层的油气保存条件评价提出了整体构造框架区宏观保存体系评价思路,强调构造运动是... 滇黔桂地区海相地层经历过多旋回构造运动的叠加,油气保存的分割性强。基于中、新生代构造变形对海相地层整体叠加改造格局的影响,针对滇黔桂地区海相地层的油气保存条件评价提出了整体构造框架区宏观保存体系评价思路,强调构造运动是影响油气保存的根本原因。运用模糊数学的层次分析法和综合评判法,对影响油气保存的断裂作用、盖层有效性、上覆层剥蚀厚度和岩浆活动强度等直接因素进行了宏观保存条件评价。根据综合评判结果,将滇黔桂地区的海相地层划分为3类油气保存区块:十万大山断褶带和楚雄断褶带两个构造区为A类保存区块;南盘江坳陷等6个构造区为B类保存区块;宜山构造带等4个构造区为C类保存区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相地层 整体构造框架区 宏观保存条件 模糊数学 滇黔桂地区
下载PDF
滇黔桂三角地区锑矿床流体包裹体研究 被引量:12
16
作者 蔡华君 张宝贵 李院生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427-434,共8页
通过对滇黔桂三角地区四个代表性锑矿床中矿物流体包裹体特征、相变行为的系统观察和测定,以及对包裹体气液相成分的分析,获得了本区两种类型锑矿床成矿过程中成矿流体的温度、盐度、密度、流体成分、成矿压力、矿化深度及pH、fo2、... 通过对滇黔桂三角地区四个代表性锑矿床中矿物流体包裹体特征、相变行为的系统观察和测定,以及对包裹体气液相成分的分析,获得了本区两种类型锑矿床成矿过程中成矿流体的温度、盐度、密度、流体成分、成矿压力、矿化深度及pH、fo2、还原参数等成矿的物理化学参数。结果表明:本区锑矿床成矿流体以NaCl-H2O体系为主,中—弱碱性,中—低盐度,主成矿期成矿温度峰值为150~2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锑矿床 液包体
下载PDF
滇黔桂矿集区微细浸染型金矿成矿年代学研究 被引量:24
17
作者 陈懋弘 毛景文 +1 位作者 吴六灵 郑建民 《桂林工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34-340,共7页
近10多年来,许多研究者对滇黔桂矿集区微细浸染型金矿成矿年代学进行了研究,采用的同位素定年方法有蚀变矿物及流体包裹体Rb-Sr法,硫化物Pb-Pb法,石英裂变径迹法等,获得了276~259、206、157-82Ma等3组数据.文中对这些测年方法及... 近10多年来,许多研究者对滇黔桂矿集区微细浸染型金矿成矿年代学进行了研究,采用的同位素定年方法有蚀变矿物及流体包裹体Rb-Sr法,硫化物Pb-Pb法,石英裂变径迹法等,获得了276~259、206、157-82Ma等3组数据.文中对这些测年方法及所获数据进行了分析和比较,初步探讨了这些测年数据与右江盆地发展演化历史和相关的构造-热事件的关系,认为伴随盆地裂解的二叠纪玄武岩岩浆活动主要起提供部分矿源层的作用,而110-80Ma华南岩石圈大规模伸展及相关岩浆活动可能是该区大规模成矿的动力学背景.提出了利用硫化物Re-Os法,热液绢云母^40Ar-^39Ar法等直接精确测定热液矿物年龄以获得成矿年龄的方法和可能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矿年代学 微细浸染型金矿 滇黔桂
下载PDF
中国滇黔桂及周邻区卡林型金矿构造蚀变体判别指标及其意义 被引量:9
18
作者 刘建中 王泽鹏 +12 位作者 杨成富 李俊海 郑禄林 陈发恩 谭亲平 谢卓君 宋威方 徐良易 李松涛 王大福 覃永军 杨毓红 汪小勇 《黄金科学技术》 CSCD 2022年第4期532-539,共8页
滇黔桂及周邻区为卡林型金矿集中产出区,是我国最重要的金矿资源产地之一。基于贵州西南部地区金矿研究和找矿实践,拓展了构造蚀变体(SBT)的内涵,建立了其判别指标,并简述了区域成矿与找矿空间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构造蚀变体是成矿作... 滇黔桂及周邻区为卡林型金矿集中产出区,是我国最重要的金矿资源产地之一。基于贵州西南部地区金矿研究和找矿实践,拓展了构造蚀变体(SBT)的内涵,建立了其判别指标,并简述了区域成矿与找矿空间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构造蚀变体是成矿作用的产物,产出于岩石能干性差异大的地层不整合面和岩性层界面之间。基于区域多层次产出的构造蚀变体,构建了滇黔桂地区卡林型金矿多层次构造滑脱成矿系统,为系统研究区域卡林型金矿成矿奠定了基础;建立构造蚀变体判别指标并准确识别,对开展滇黔桂及周邻区卡林型金矿成矿预测,指导找矿勘查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蚀变体(SBT) 卡林型金矿 成矿系统 判别指标 滇黔桂地区
下载PDF
基于灰色关联的贵州连片特困地区贫困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5
19
作者 曾勇 徐长乐 《世界地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58-167,共10页
贵州是全国贫困面积最广、贫困程度最深的省份之一,对连片特困地区的致贫因素进行分析具有典型意义。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自然环境条件、劳动人口素质、生产经营投入、就业转移等因素与贫困的关联度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影响贵... 贵州是全国贫困面积最广、贫困程度最深的省份之一,对连片特困地区的致贫因素进行分析具有典型意义。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自然环境条件、劳动人口素质、生产经营投入、就业转移等因素与贫困的关联度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影响贵州连片特困地区贫困的因素,按影响程度大小依次为劳动力人口素质、自然环境条件、农业生产资金投入、农民转移性就业,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反贫困的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色关联分析 连片特困地区 影响因素 贵州
下载PDF
集中连片特困区金融扶贫成效、存在问题及政策建议——以广西滇桂黔石漠化区为例 被引量:13
20
作者 王海全 覃安柳 《区域金融研究》 2015年第12期17-22,共6页
集中连片特困区整体脱贫是当前和"十三五"时期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项重点、难点问题,也是实现农村贫困人口脱贫的重中之重。本文以广西滇桂黔石漠化区为例,分析研究集中连片特困地区金融扶贫的成效和存在问题,并提出相... 集中连片特困区整体脱贫是当前和"十三五"时期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项重点、难点问题,也是实现农村贫困人口脱贫的重中之重。本文以广西滇桂黔石漠化区为例,分析研究集中连片特困地区金融扶贫的成效和存在问题,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中连片特困区 金融扶贫 滇桂黔石漠化区 广西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