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23年麦收期河南省连阴雨的气候特征和可能成因
1
作者 竹磊磊 史恒斌 +2 位作者 王建新 苏晓乐 李凤秀 《气象与环境科学》 2024年第1期45-56,共12页
2023年麦收期河南省出现了罕见的连阴雨天气,降水和阴雨日数异常偏多,分别为自1961年以来的历史第五位和第二位。分析连阴雨的可能气候成因,主要结论如下:(1)造成连阴雨的环流形势为欧亚中高纬度西高东低,乌拉尔山高压脊持续发展并出现... 2023年麦收期河南省出现了罕见的连阴雨天气,降水和阴雨日数异常偏多,分别为自1961年以来的历史第五位和第二位。分析连阴雨的可能气候成因,主要结论如下:(1)造成连阴雨的环流形势为欧亚中高纬度西高东低,乌拉尔山高压脊持续发展并出现阶段性阻塞,东北冷涡活跃,冷空气能持续南下,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以下简称副高)偏北、偏强且异常偏西,来自副高西北侧边缘的暖湿气流和冷空气在河南省交汇。(2)副高偏强、偏北、偏西是由偏强、偏北、偏大、偏东的南亚高压和偏强、偏北的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以下简称西风急流)的引导所致,而东南亚对流层中高层的暖中心偏大、偏北和偏东且呈东西向带状分布,使南亚高压形成了上述的特征。暖中心和东北冷涡的共同作用,使东亚中高层的气温梯度增大,进而加强了西风急流。(3)2023年前期的La Ni1a事件有利于麦收期副高偏北,但不利于副高偏强和明显偏西。麦收期由于台风扰动由泰国湾至菲律宾群岛以东的热带西太平洋对流活跃释放的凝结潜热较多,以及麦收期前期的春季和麦收期伊朗高原至青藏高原的地面感热和潜热较强,使暖中心形成了上述的特征,进而决定了南亚高压和副高的特征。(4)2023年麦收期北大西洋海温偏高,以及北大西洋三极子为负位相,导致了乌拉尔山高压脊持续发展并出现阶段性阻塞,麦收期前期的春季和麦收期伏尔加河至贝加尔湖西北侧地面感热和潜热偏强,而下游贝加尔湖东南侧至鄂霍次克海地面感热和潜热偏弱一定程度上导致上述两区域分别出现了大范围的位势高度正距平和负距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收期 连阴雨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 乌拉尔山阻塞高压 东北冷涡 南亚高压 西风急流
下载PDF
大跨度钢箱桁组合连续梁桥涡振性能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周涛 邓宇 +4 位作者 陈晓虎 王文熙 周明星 华旭刚 陈政清 《工程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13-221,共9页
主梁的大幅涡振一直是困扰跨海连续梁桥的主要病害之一,但对箱桁组合断面主梁的涡振研究较少。拟建的澳氹第四跨海大桥为一座变截面非对称钢箱桁组合连续梁桥,主梁宽度近50 m,且桥面附属结构呈非对称分布,气动外形极为复杂。该文采用1... 主梁的大幅涡振一直是困扰跨海连续梁桥的主要病害之一,但对箱桁组合断面主梁的涡振研究较少。拟建的澳氹第四跨海大桥为一座变截面非对称钢箱桁组合连续梁桥,主梁宽度近50 m,且桥面附属结构呈非对称分布,气动外形极为复杂。该文采用1∶70缩尺比的跨中主梁断面节段模型风洞试验研究了澳氹四桥的涡振性能,对比分析了风攻角、紊流度、桥梁阻尼比、附属结构气动外形等因素对主梁断面涡振性能的影响。并通过将外侧栏杆、电缆箱、供水管、风障及防撞栏杆等桥面附属结构拆解,探讨了主梁涡振的原因。进一步比较了中跨跨中(L/2)及三分之一跨(L/3)两种不同断面的涡振性能差异。研究表明:宽幅钢箱桁组合梁断面容易在负攻角下发生大幅涡振,且不同位置两种断面涡振性能差异显著,高耸桁架的遮挡效应对该类桥梁涡脱特性影响较大;非对称横断面形式对涡振性能影响较大,减小外侧栏杆透风率以及采用布置位置合理的下扰流板可有效减小涡振幅值。基于风洞试验数据识别了涡振尾流振子模型的气动参数,准确重现了涡振幅值-风速关系曲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梁桥 非对称变截面 风洞试验 涡振性能 气动外形 尾流振子模型
下载PDF
连续放电下涡流效应对脉冲电感线圈温升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祝明智 张亚东 胡元潮 《电工电能新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7-56,共10页
脉冲电感线圈可产生脉冲强磁场,可应用于电磁发射、电磁成型、脉冲功率电源等多个领域。线圈通过脉冲大电流,在产生强磁场的同时,由于焦耳热温度会急剧升高,温度过高可能会使线圈发生结构损坏。考虑涡流效应单次放电时电流会集中在导体... 脉冲电感线圈可产生脉冲强磁场,可应用于电磁发射、电磁成型、脉冲功率电源等多个领域。线圈通过脉冲大电流,在产生强磁场的同时,由于焦耳热温度会急剧升高,温度过高可能会使线圈发生结构损坏。考虑涡流效应单次放电时电流会集中在导体外表薄层,从而使得局部电阻和温升增高,连续放电时由于线圈存在散热过程,导线温度会重新分布,是否还需要考虑涡流效应对线圈温升的影响,目前没有相关分析。因此,本文针对连续放电下涡流效应对脉冲电感线圈温升的影响,建立了二维电感线圈电磁-热多物理场瞬态耦合传热模型。首先,计算了绝热条件下的导线温升,与理论公式所得导线温升进行对比,验证了仿真所建模型的准确性;然后分析了单次放电时考虑涡流效应与加载均匀电流时电感线圈电流密度以及温升的分布特点,对比了两种加载方式下线圈不同时刻的温升差异;最后对连续放电条件下两种加载方式的线圈温升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 ms电流峰值时刻考虑涡流效应的线圈存在严重的集肤效应,导线外表面温升最高,20 ms时刻由于温度的累积效应以及导线热传递作用,导线各匝温度分布均匀,与加载均匀电流的导线温升一致;六次放电后,放电间隔分别为6 s与50 s时,考虑涡流比未考虑涡流的导线最高温度分别高0.94℃和0.44℃,误差分别为0.69%和0.34%,说明涡流效应在连续放电时对线圈温升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电感线圈 有限元仿真 涡流效应 连续放电 热分析
下载PDF
太行山地形在“7·19”华北持续性低涡暴雨中的作用 被引量:1
4
作者 林慧敏 闵锦忠 +2 位作者 朱利剑 徐渊 陶雅琴 《气象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46-58,共13页
本文对2016年“7·19”华北特大暴雨进行观测分析和数值模拟,并设置了改变地形高度的敏感性试验,以探究该过程降水系统的发生发展机制以及太行山地形的作用。结果表明:(1)本次强降水过程发生在“东高西低”的有利环流形势下,受太行... 本文对2016年“7·19”华北特大暴雨进行观测分析和数值模拟,并设置了改变地形高度的敏感性试验,以探究该过程降水系统的发生发展机制以及太行山地形的作用。结果表明:(1)本次强降水过程发生在“东高西低”的有利环流形势下,受太行山地形和平原环流系统影响,低层东风急流造成强的对流性降水和低涡作用的叠置造成“7·19”华北地区持续性暴雨的维持和加强;(2)第一阶段为对流性降水,太行山东麓大气对流不稳定能量释放,大气逐渐转为稳定层结;第二阶段为低涡降水,涡度收支分析表明水平散度项和扭转项对低涡维持和发展起到了主要的正贡献,同时伴随有较强的上升运动和垂直风切变,垂直风切变的增强促使水平涡度向垂直涡度转变;(3)太行山地形在持续性暴雨中对两阶段降水、低涡和水汽的作用存在差异。地形高度敏感性试验中,地形高度增高对低层气流的阻挡和强迫抬升作用增强,使得地形降水增强,低涡路径东移,且强度增大。水平散度项使得对流层低层辐合上升运动增强,造成涡度的垂直输送,这是低涡发展和维持的重要原因之一。太行山地形阻挡截留东部平原水汽,且水汽回流加强,有利于太行山东麓水汽的输送与辐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暴雨 持续性 数值模拟 太行山地形 低涡
下载PDF
Vortex Flow Pattern in a Slab Continuous Casting Mold with Argon Gas Injection 被引量:4
5
作者 Zhong-qiu LIU Feng-sheng QI +1 位作者 Bao-kuan LI Mao-fa JIANG 《Journal of Iron and Steel Research(International)》 SCIE EI CAS CSCD 2014年第12期1081-1089,共9页
An Eulerian-Eulerian two-fluid model was developed to study the vortex flow inside a slab continuous casting mold with argon gas injection. Interracial momentum transfer that accommodated various interracial forces in... An Eulerian-Eulerian two-fluid model was developed to study the vortex flow inside a slab continuous casting mold with argon gas injection. Interracial momentum transfer that accommodated various interracial forces including drag force, lift force, virtual mass force, and turbulent dispersion force was considered. Predicted results agree well vaith experimental measurements of the water model in two-phase flow pattern and vortex flow structures. Three typical flow patterns with different argon steel ratios (ASRs) have been obtained: "double roll", "three roll", and "single roll". The flow pattern inside the mold alternates among the three types or it may attain some intermedi ate condition. With increasing ASR, the positions of vortices move from the submerged entry nozzle to the narrow face of the mold, and the sizes of vortices are reduced gradually. The rotating directions of vortices are all from high velocity area to low velocity area. Two mechanisms of vortex formation on the top surface have been suggested, i. e. , congruous shear flow and incongruous shear flow.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ortex flow two-phase flow Euierian-Euierian approach continuous casting mold
原文传递
基于CWT⁃BP的桥梁涡激振动状态分类研究
6
作者 许基棉 田小霞 《现代计算机》 2023年第13期55-59,共5页
可靠地预测大幅涡激振动的发生在桥梁管理和运营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设计了一种基于连续小波变换和BP神经网络的分类算法,用于桥梁在风作用下涡激振动发展状态的分类识别。首先利用连续小波变换将一维振动响应信号转为二维的小波尺度图,... 可靠地预测大幅涡激振动的发生在桥梁管理和运营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设计了一种基于连续小波变换和BP神经网络的分类算法,用于桥梁在风作用下涡激振动发展状态的分类识别。首先利用连续小波变换将一维振动响应信号转为二维的小波尺度图,并建立涡激振动状态的数据集;其次,利用BP神经网络训练涡激振动状态的分类模型;最后,已训练好的分类模型根据输入的振动响应信号输出相应的振动状态。仿真结果显示算法的可行性,且识别的准确率为90.4%。未来可以在此研究上探讨桥梁安全预警智能化系统设计与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小波变换 BP神经网络 涡激振动 小波尺度图
下载PDF
连续冰雹天气的物理量场特征分析 被引量:53
7
作者 杨晓霞 张爱华 贺业坤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50-54,共5页
对 1997年 4月 2 8~ 2 9日山东连续两天出现大范围冰雹天气的天气系统和热力及动力场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这次连续性大范围冰雹天气过程是由冷性低涡影响产生的。冷锋触发对流不稳定能量释放 ,产生强对流。冰雹产生在中低层对... 对 1997年 4月 2 8~ 2 9日山东连续两天出现大范围冰雹天气的天气系统和热力及动力场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这次连续性大范围冰雹天气过程是由冷性低涡影响产生的。冷锋触发对流不稳定能量释放 ,产生强对流。冰雹产生在中低层对流不稳定、高能舌和低层暖平流、高层冷平流以及低层辐合、高层辐散的上升运动区。对流有效位能和高层正涡度平流对冰雹的产生起主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降雹 低涡 热力条件 物理量场 冰雹天气
下载PDF
长生命史冷涡影响下持续对流性天气的环境条件 被引量:33
8
作者 易笑园 李泽椿 +3 位作者 李云 朱磊磊 于莉莉 余文韬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7-25,共9页
利用云图和NCEP 1°×1°再分析资料,对生命史长达9天的冷涡系统的云图形态、移动轨迹、强度变化及其长久维持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对比分析该冷涡影响下的持续对流性天气与冷涡分裂的冷空气、湿度层结及水汽条件的关系,探... 利用云图和NCEP 1°×1°再分析资料,对生命史长达9天的冷涡系统的云图形态、移动轨迹、强度变化及其长久维持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对比分析该冷涡影响下的持续对流性天气与冷涡分裂的冷空气、湿度层结及水汽条件的关系,探讨对流性天气的预报着眼点和不稳定参数阈值。主要结论:(1)连续9天对流性天气分别出现在冷涡涡旋云系头部的南部或东南部。强的对流过程时,云顶TBB温度在-40~-72℃;弱的对流过程时,云顶TBB温度在-40℃以上。(2)东亚阻塞高压两侧高涡度区的正涡度平流交替补充冷涡对正涡度的损耗,是冷涡长久滞留维持的主要原因。(3)冷涡在长生命期中是动态的,冷涡中心距研究代表点的距离与对流性天气的强弱有关;对流层中层V分量能敏感地反映冷涡分裂的冷空气活动情况。(4)随着对流性天气的持续,低空湿度层逐渐增厚,而850~700 hPa相对湿度≤60%的相对于区始终存在;975 hPa水汽通量的大小和方向反映来自渤海的水汽输送状况。(5)强天气威胁指数SWEAT和风暴相对环境螺旋度SREH在判断对流性天气的强度方面比常用的不稳定参数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涡 长生命史 持续对流性天气 环境条件 参数阈值
下载PDF
影响华南持续性强降水的西南涡分析和数值模拟 被引量:29
9
作者 卢萍 李跃清 +1 位作者 郑伟鹏 李英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457-1467,共11页
基于AREM模式对发生在华南地区的3次西南涡暴雨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并利用模拟结果分析了暴雨过程中西南涡的演变特征,结果表明:高层200 h Pa西风急流入口区、中层500 h Pa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位置、中纬度短波槽、东北亚强冷涡的适当配... 基于AREM模式对发生在华南地区的3次西南涡暴雨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并利用模拟结果分析了暴雨过程中西南涡的演变特征,结果表明:高层200 h Pa西风急流入口区、中层500 h Pa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位置、中纬度短波槽、东北亚强冷涡的适当配置,中低层孟加拉湾和南海暖湿气流的持续输送,是有利于西南涡东移发展,从而造成华南地区持续性强降水的典型环流形势;降水落区与低涡位置密切相关,一般集中在西南涡中心南侧,雨带延伸方向与低涡移动路径一致;而其强度则与低涡中心区域位势高度等值线梯度及低层大气风场强度息息相关。西南涡中心低层为东风和弱北风,中层以南风为主,高层为强西风和弱北风,低层辐合、高层辐散及正涡度结构特征显著。涡度平流项和辐合辐散项的作用集中体现在中低层大气,涡度对流项、扭转项的作用则在中高层更为明显,而涡度辐合辐散项对西南涡的发展加强起最主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南持续性强降水 西南涡 移动路径
下载PDF
连铸结晶器漩涡现象的物理模拟 被引量:8
10
作者 雷洪 朱苗勇 赫冀成 《过程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36-39,共4页
利用物理模型考察了操作参数对结晶器内漩涡产生频率的影响. 结果表明: 漩涡呈单个或成对形式在水口一侧间歇性出现,是由于两个相向表面流相互剪切而形成的;漩涡的出现频率随拉速的增加而增加,随水口浸入深度的增加而减小,随水口张... 利用物理模型考察了操作参数对结晶器内漩涡产生频率的影响. 结果表明: 漩涡呈单个或成对形式在水口一侧间歇性出现,是由于两个相向表面流相互剪切而形成的;漩涡的出现频率随拉速的增加而增加,随水口浸入深度的增加而减小,随水口张角的减小而增大;通过改进水口设计可以阻止漩涡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铸 结晶器 漩涡 物理模拟
下载PDF
连铸结晶器内钢液涡流现象的水模型观察和数值模拟 被引量:32
11
作者 李宝宽 李东辉 《金属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15-320,共6页
利用水模型观察连铸结晶器内导致钢坯质量下降的涡流现象,提出蛇型结构结晶器水模型,撒入黑芝麻以显示结晶器内自由液面流谱,用可调曝光时间的照相机记录涡流图案.实验中观察到较为稳定的单个涡和偶尔出现的两个对称涡现象.在数值模拟中... 利用水模型观察连铸结晶器内导致钢坯质量下降的涡流现象,提出蛇型结构结晶器水模型,撒入黑芝麻以显示结晶器内自由液面流谱,用可调曝光时间的照相机记录涡流图案.实验中观察到较为稳定的单个涡和偶尔出现的两个对称涡现象.在数值模拟中,将浸入式水口移离中心位置,从而可产生偏流和涡流.实验与模拟的结果表明:结晶器内三维偏流导致涡流的出现,涡流位于水口较低流速一侧,涡流强度取决于拉速和水口偏离中心的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铸 结晶器 涡流 水模型 数值模拟 炼钢
下载PDF
冷涡背景下京津冀地区连续降雹统计分析 被引量:13
12
作者 张仙 谌芸 +1 位作者 王磊 曾波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570-1579,共10页
首先对冷涡进行定义,利用2000-2011年4-9月天气图普查冷涡,分析冷涡的时空分布特征及生命史特征。应用2000-2011年4-9月京津冀地区176站灾害天气报资料和分辨率为1°×1°NCEP再分析资料,统计分析冷涡背景下京津冀地区4-... 首先对冷涡进行定义,利用2000-2011年4-9月天气图普查冷涡,分析冷涡的时空分布特征及生命史特征。应用2000-2011年4-9月京津冀地区176站灾害天气报资料和分辨率为1°×1°NCEP再分析资料,统计分析冷涡背景下京津冀地区4-9月连续降雹天气过程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与冷涡的关系。结果表明:2000-2011年4-9月的冷涡个数呈增长趋势,主要发生在东北地区到贝加尔湖以东地区,70%为长生命史冷涡。2000-2011年4-9月京津冀地区的降雹主要为长生命史冷涡背景下连续降雹,且具有明显的日变化,山区多于平原,北部多于南部。京津冀地区连续降雹主要是位于冷涡中心的偏南方位,能够发生在冷涡的各个时期。连续降雹的位置在冷涡中心偏南2001-200km,主要受冷涡直接影响和冷涡后部横槽影响。不同移速的冷涡产生连续降雹过程的位置距离冷涡中心的位置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涡 连续降雹 统计 动态合成
下载PDF
2009-2013年中国西南地区连续干旱的成因分析 被引量:37
13
作者 胡学平 王式功 +1 位作者 许平平 尚可政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216-1229,共14页
2009年以来,中国西南地区连续4年秋、冬、春季出现严重干旱,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大、干旱程度重,给旱区农林业生产和人民生活带来严重影响,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本文利用多种资料从大尺度大气环流、水汽输送、太平洋及印度洋海温、平... 2009年以来,中国西南地区连续4年秋、冬、春季出现严重干旱,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大、干旱程度重,给旱区农林业生产和人民生活带来严重影响,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本文利用多种资料从大尺度大气环流、水汽输送、太平洋及印度洋海温、平流层极涡等方面分析了此次连续干旱的原因。结果表明:南支槽强度偏弱、孟加拉湾水汽输送偏少以及弱极涡背景下,异常波活动造成的AO负异常引起的冷空气路径偏东是这4年持续干旱的共同特点。热带海表温度的异常变化对西南地区干旱的影响也不容忽视,主要表现在对孟加拉湾和南海水汽输送的阻碍上。La Nina事件中,热带印度洋冬、春季海表温度的异常变化对干旱影响更为突出。冬、春季平流层和对流层的动力耦合作用结果使得AO位相发生变化,其中异常负位相的强度及持续时间对这4年西南地区秋、冬、春连旱的影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干旱 南支槽 水汽输送 热带海表温度 极涡
下载PDF
机械蝴蝶模型悬停飞行的流动显示实验 被引量:3
14
作者 黄烁桥 申功炘 +1 位作者 魏来 郭鹏 《实验流体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59-64,共6页
为了探索蝴蝶独特的外形及运动模式下蕴含的流动机理,与以往只考虑翅膀气动影响的拍动翼实验不同,我们开发了一种同时考虑身体及翅膀的机械系统用以模拟蝴蝶的悬停飞行,并采用染色液流动显示的方法对升力的主要来源——前缘涡进行了细... 为了探索蝴蝶独特的外形及运动模式下蕴含的流动机理,与以往只考虑翅膀气动影响的拍动翼实验不同,我们开发了一种同时考虑身体及翅膀的机械系统用以模拟蝴蝶的悬停飞行,并采用染色液流动显示的方法对升力的主要来源——前缘涡进行了细致的观测。结果显示,在蝴蝶飞行的上下拍动过程中均有前缘涡产生,且不是以往观测到的螺旋或锥状结构,而是近似等直径的柱状联通形式,其明显特征为:在拍动加速阶段存在明显的展向流动,而在减速阶段则会出现破裂;另外,蝴蝶看似杂乱无章的运动实际上是一种自适应控制的结果,有助于提高升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显示 仿生 蝴蝶 柱状联通前缘涡
下载PDF
连铸结晶器内偏流及漩涡卷渣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8
15
作者 刘中秋 李宝宽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666-670,共5页
连铸结晶器内的偏流和漩涡卷渣行为严重影响连铸坯的质量,因此建立了一套直弧型结晶器系统,研究了偏流和漩涡卷渣的运动规律.结果发现:偏流是由于流场自身的不稳定造成的,是时刻变化的;偏流发生在二冷区弯曲段附近.即使保证水口对中放置... 连铸结晶器内的偏流和漩涡卷渣行为严重影响连铸坯的质量,因此建立了一套直弧型结晶器系统,研究了偏流和漩涡卷渣的运动规律.结果发现:偏流是由于流场自身的不稳定造成的,是时刻变化的;偏流发生在二冷区弯曲段附近.即使保证水口对中放置,结晶器上表面漩涡依然存在,多数情况下只有单个漩涡出现,其位置和大小是瞬变的.对称涡出现的机率较小,尺寸和强度较小,持续时间较短.同时考察了拉速、水口插入深度、滑动水口开度和中间包液位高度对偏流及其周期和漩涡卷渣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铸结晶器 偏流 漩涡卷渣 水模型实验
下载PDF
2014年11月大气环流和天气分析 被引量:6
16
作者 黄威 张芳华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54-260,共7页
2014年11月大气环流特征如下:北半球极涡呈单极型分布,亚欧地区中高纬环流以纬向环流为主;南支槽较活跃,平均位置位于100°E附近;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与常年强度相当,位置偏南、偏西。11月,全国平均降水量22.6 mm,较常年同期(18.8 mm... 2014年11月大气环流特征如下:北半球极涡呈单极型分布,亚欧地区中高纬环流以纬向环流为主;南支槽较活跃,平均位置位于100°E附近;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与常年强度相当,位置偏南、偏西。11月,全国平均降水量22.6 mm,较常年同期(18.8 mm)偏多20.2%;全国平均气温3.9℃,较常年同期(2.9℃)偏高1.0℃。月内,共出现4次主要降水过程,江南华南部分地区降水明显,部分地区出现持续阴雨;冷空气活动频繁,有4次主要冷空气过程影响我国,造成共有26站发生极端日降温事件,其中3站日降温幅度突破历史极值;月内还有4次大范围雾、霾天气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环流 单极型 持续阴雨 冷空气 雾、霾
下载PDF
台风“泰利”影响庐山连续特大暴雨成因分析 被引量:11
17
作者 张端禹 张兵 钟敏 《气象与减灾研究》 2006年第3期19-24,共6页
应用NCEP再分析资料和观测资料,对2005年9月初庐山连续特大暴雨的成因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因北方高压脊的阻挡,“泰利”低压在赣西北停滞,导致庐山出现持续强降雨。强降雨期间,高层流线散开,低层流线汇合;“泰利”登陆后西北行时... 应用NCEP再分析资料和观测资料,对2005年9月初庐山连续特大暴雨的成因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因北方高压脊的阻挡,“泰利”低压在赣西北停滞,导致庐山出现持续强降雨。强降雨期间,高层流线散开,低层流线汇合;“泰利”登陆后西北行时,低压西部有冷空气补充;庐山低层并未直接受冷平流影响;对应2次暴雨极值的出现,庐山高、低空的动力、热力、水汽和不稳定条件,均有利于降雨加大,高山地形有利于暖湿气流抬升,从而导致这次庐山降雨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强降雨 低压环流 成因分析 庐山
下载PDF
青藏高原低涡群发性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7
18
作者 王鑫 李跃清 蒋兴文 《高原山地气象研究》 2008年第1期47-51,共5页
在对1980~2004年青藏高原低涡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对高原低涡的群发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青藏高原低涡的产生具有明显群发和间歇性特点,且这种特征具有显著的年际变化;高原低涡的群发和间歇时段.欧亚大气环流表现出明显不同的特... 在对1980~2004年青藏高原低涡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对高原低涡的群发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青藏高原低涡的产生具有明显群发和间歇性特点,且这种特征具有显著的年际变化;高原低涡的群发和间歇时段.欧亚大气环流表现出明显不同的特征,不同的环流背景通过影响高原地区的低层涡度、散度、中高层湿度、高层散度和垂直速度,进而影响高原低涡的群发与间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低涡 群发性 大气环流
下载PDF
中亚低涡背景下新疆连续短时强降水特征分析 被引量:32
19
作者 曾勇 杨莲梅 《沙漠与绿洲气象》 2016年第4期67-73,共7页
利用新疆2005-2014年5-9月经过整编的105个气象站逐小时地面降水资料、美国国家环境预测中心和大气研究中心 NECP/NCAR的空间分辨率为2.5毅伊2.5毅逐日再分析资料,提出了中亚低涡背景下新疆连续短时强降水定义, 分析了中亚低涡背景下新... 利用新疆2005-2014年5-9月经过整编的105个气象站逐小时地面降水资料、美国国家环境预测中心和大气研究中心 NECP/NCAR的空间分辨率为2.5毅伊2.5毅逐日再分析资料,提出了中亚低涡背景下新疆连续短时强降水定义, 分析了中亚低涡背景下新疆连续短时强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中亚低涡不同发展阶段新疆连续短时强降水的环流特征.结果表明: (1)中亚低涡背景下新疆连续短时强降水呈现北部多于南部、 西部多于东部、 山区多于平原和盆地的分布特征, 4个高频中心分别位于塔城北部、 伊犁河谷、 中天山、 南疆西部山区, 海拔在 1800耀2000m的站点出现次数最多. (2) 近 10 a5-9 月,中亚低涡背景下新疆连续短时强降水具有明显的日变化, 呈单峰分布型, 主要发生在14-04时, 约占76豫, 峰值在18-22时. 连续短时强降水有明显的年变化, 7月最多, 达 0.9次/a, 8月次之, 为 0.8 次/a, 5 月最少, 只有 0.1次/a. (3) 中亚低涡发展期低涡西南部强锋区造成短时强降水, 成熟期分为长时间和短时间持续短时强降水环流型.长时间环流型低涡前部强西南气流造成短时强降水, 短时间型分低涡前强西南气流和低涡底部强锋区造成短时强降水, 消亡期低槽后部西北气流和低槽前部西南气流均可造成短时强降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亚低涡 连续短时强降水 时空分布 环流特征
下载PDF
2013年7月一次江淮暴雨成因分析 被引量:16
20
作者 杨秀梅 马敏劲 朱安豹 《干旱气象》 2016年第4期700-709,共10页
2013年7月4—7日江淮地区出现了入梅以来的第一次持续性暴雨,造成江淮地区严重的洪涝灾害。利用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逐6 h的1°×1°再分析资料、FY-2F卫星云量资料和江淮地区72个气象站逐日降水资料,对此次暴雨过... 2013年7月4—7日江淮地区出现了入梅以来的第一次持续性暴雨,造成江淮地区严重的洪涝灾害。利用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逐6 h的1°×1°再分析资料、FY-2F卫星云量资料和江淮地区72个气象站逐日降水资料,对此次暴雨过程的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500 h Pa以径向环流为主的背景形势下,江淮地区上空缓慢移近梅雨锋的西南涡是此次降水过程的关键系统。高空急流、500 h Pa高空槽、西南低空急流、西南涡、边界层急流和梅雨锋共同作用形成深厚的辐合层,低层辐合、高层辐散的垂直结构增强了大气的抽吸作用,造成强烈的垂直运动。边界层强的垂直风切变触发了对流不稳定能量的释放。来自孟加拉湾和南海的水汽通过西南超低空急流向江淮地区输送,为江淮地区带来水汽和热力条件。南方暖空气和北方冷空气交汇于江淮地区,形成假相当位温密集带,产生天气尺度的上升运动,雨带主要位于密集带的南侧,可作为雨区预报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空槽 持续性暴雨 西南涡 假相当位温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