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07篇文章
< 1 2 9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 continuous quality improvement project to reduce medication error in the emergency department 被引量:1
1
作者 Sara BC Lee Larry LY Lee +1 位作者 Richard SD Yeung Jimmy TS Chan 《World Journal of Emergency Medicine》 CAS 2013年第3期179-182,共4页
BACKGROUND:Medication errors are a common source of adverse healthcare incidents particularly in the emergency department(ED) that has a number of factors that make it prone to medication errors.This project aims to r... BACKGROUND:Medication errors are a common source of adverse healthcare incidents particularly in the emergency department(ED) that has a number of factors that make it prone to medication errors.This project aims to reduce medication errors and improve the health and economic outcomes of clinical care in Hong Kong ED.METHODS:In 2009,a task group was formed to identify problems that potentially endanger medication safety and developed strategies to eliminate these problems.RESULTS:Responsible officers were assigned to look after seven error-prone areas.Strategies were proposed,discussed,endorsed and promulgated to eliminate the problems identified.A reduction of medication incidents(Ml) from 16 to 6 was achieved before and after the improvement work.CONCLUSION:This project successfully established a concrete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to safeguard error-prone areas of medication safety in a sustainable mann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dication error Medication safety continuous quality improvement(cqi)
下载PDF
CONTINUOUS IMPROVEMENT THROUGH INTEGRATION OF QUALITY TOOLS 被引量:1
2
作者 HE Zhen ZOU Feng CUI Qing'an QI Ershi LlU Zixian 《Chinese Journa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06年第1期72-75,共4页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ajor quality tools such as quality function development (QFD), failure mode and effects analysis (FMEA), design of experiments (DOE) and statistical process control (SPC) is analyzed ...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ajor quality tools such as quality function development (QFD), failure mode and effects analysis (FMEA), design of experiments (DOE) and statistical process control (SPC) is analyzed through an extensive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and the concurrent quality engineering philosophy, and a basic structure for the integration of quality tools is presented. An integrated 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 (IQMS) is developed using C++ Builder, running in the Windows 2000 Server environment with the basic internet connections, and SQL Server 2000 as the platform for developing the database, An illustrative example applying IQMS to the continuous quality improvement for a crane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is reported. 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application of IQMS can optimize the process of design and manufacturing, shorten the cycle time of product, reduce the cost, and realize quality improvement continuously, The proposed integrated framework with IOMS is believed to be applicable to continuous quality improvement in many manufacturing compan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ncurrent quality engineering Integration of quality continuous improvement Integrated 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 (IQMS)
下载PDF
质量监测指标在血站实验室ABO血型检测中的应用
3
作者 贾俊杰 刘正敏 +2 位作者 王瑞 胡京辉 甄伟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24年第4期503-506,共4页
目的分析ABO血型检测相关质量监测指标情况及其变化趋势,探讨质量监测指标在血站实验室ABO血型检测过程中的作用。方法以该中心2012—2021年2733642例献血者标本为研究对象,分析2012—2021年ABO血型检测过程中相关质量监测指标,包括特... 目的分析ABO血型检测相关质量监测指标情况及其变化趋势,探讨质量监测指标在血站实验室ABO血型检测过程中的作用。方法以该中心2012—2021年2733642例献血者标本为研究对象,分析2012—2021年ABO血型检测过程中相关质量监测指标,包括特殊血型检出率、标本血型与血液制剂血型不一致率、采血部门血型检测错误率、送检血型与确认结果符合率等,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结果2012—2021年2733642例献血者特殊血型检出率中位数为0.030%,各年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19%~0.051%;χ^(2)=75.612,P<0.01)。标本血型与血液制剂血型不一致率为0.04■,各年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0■~0.21■;χ^(2)=15.787,P<0.01),呈递减趋势(χ^(2)=11.178,P<0.01)。采血部门血型检测错误率为0.55?,各年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24■~0.77■;χ^(2)=18.247,P<0.05),呈递减趋势(χ^(2)=8.143,P<0.01)。送检血型与确认结果符合率为78.24%,各年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0.94%~84.71%,χ^(2)=11.993,P>0.05),未见明显趋势变化(χ^(2)=0.879,P>0.05)。结论血站实验室应使用质量监测指标对ABO血型检测进行持续监控和过程评价,确保实验室检测能力的有效性、稳定性,为血型检测过程管理持续改进提供数据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站实验室 质量监测指标 ABO血型 持续改进 特殊血型
下载PDF
持续质量改进管理对降低产妇自然分娩后尿潴留发生率的效果研究
4
作者 曾丽玲 庄幼青 +1 位作者 饶金 李雪然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4年第6期1043-1046,共4页
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对降低产妇自然分娩后尿潴留发生率的效果。方法本研究为临床观察研究,选取2021年1月至12月于广东省妇幼保健院自然分娩的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将产一区3062例产妇作为试验组、产二区3112例产妇作为对照组。试验... 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对降低产妇自然分娩后尿潴留发生率的效果。方法本研究为临床观察研究,选取2021年1月至12月于广东省妇幼保健院自然分娩的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将产一区3062例产妇作为试验组、产二区3112例产妇作为对照组。试验组产妇年龄(29.52±4.25)岁;会阴伤口情况:无伤口266例,Ⅰ度裂伤2152例,Ⅱ度裂伤、侧切644例。对照组产妇年龄(29.68±4.09)岁;会阴伤口情况:无伤口244例,Ⅰ度裂伤2179例,Ⅱ度裂伤、侧切689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尿潴留护理措施,试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持续质量改进管理措施。观察试验组及对照组尿潴留发生率、留置尿管率、尿潴留产妇护理单使用规范率,对比改进前后尿潴留发生率、留置尿管率、尿潴留产妇护理单使用规范率。采用χ^(2)检验、秩和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尿潴留发生率、留置尿管率、尿潴留产妇护理单使用规范率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3.20%(98/3062)比4.45%(139/3112),1.40%(43/3062)比2.80%(87/3112),88.78%(87/98)比56.12%(78/139)](χ^(2)=6.702、14.354、29.988,均P<0.05)。改进前后对比发现,产妇尿潴留发生率、留置尿管率、尿潴留产妇护理单使用规范率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持续质量改进能够有效降低产妇自然分娩后尿潴留发生率及提高护理质量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娩 尿潴留 持续质量改进 管理 护理
下载PDF
职能部门多学科联合诊疗提升医疗质量的实践路径——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为例
5
作者 程晓英 朱旭钰 +2 位作者 王思思 陈飞波 傅君芬 《现代医院》 2024年第1期46-49,共4页
医疗质量安全是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多学科联合诊疗(multi-disciplinary treatment,MDT)理念对于医院职能部门协同开展医疗质量管理实践具有重要价值。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创新探索符合儿童医院自身特色的质量管理模... 医疗质量安全是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多学科联合诊疗(multi-disciplinary treatment,MDT)理念对于医院职能部门协同开展医疗质量管理实践具有重要价值。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创新探索符合儿童医院自身特色的质量管理模式,构建职能部门医疗质量MDT实践路径,形成临床科室主动发起会诊,各职能部门多方协同双向互动,精准发现并解决问题,持续追踪并反馈改进的闭环管理流程。该模式实施后,全院医疗质量安全水平全面提升,主要表现为科室一级质控能力增强,绩效考核核心指标优化,患者满意度显著提升,对促进医院高质量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学科联合诊疗 医疗质量安全 持续改进 行政管理 儿童医院
下载PDF
利用持续质量改进工具降低重症脑血管病患者误吸发生率的实践
6
作者 李慧 王颖 +4 位作者 霍佳佳 付红 胡少华 王明明 周月琴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96-100,F0003,共6页
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工具在减少重症脑血管病患者误吸发生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20年11月—2021年6月在本院神经内科ICU实施肠内营养的重症脑血管病患者10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住时间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其中2020年11—12月收治... 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工具在减少重症脑血管病患者误吸发生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20年11月—2021年6月在本院神经内科ICU实施肠内营养的重症脑血管病患者10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住时间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其中2020年11—12月收治的患者53例作为对照组,2021年4—6月收治的51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持续质量改进活动干预,比较干预前后两组患者误吸、吸入性肺炎发生率的差异。结果持续质量改进活动干预后重症脑血管病患者误吸的发生率由20.75%降低到5.88%(P<0.05),目标达标率109.26%,进步率71.66%。结论利用持续质量改进工具能有效减少重症脑血管病患者误吸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质量改进 护理管理 重症脑血管病 误吸
下载PDF
全院性医院感染防控文化活动作用评价
7
作者 王屹峰 王亚 孙璐 《现代医院》 2024年第5期719-721,725,共4页
目的为评价全院性的感控文化建设在医院感染防控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2023年某肿瘤专科医院举办的个人防护用品操作视频大赛、“手卫生之星”活动、“火眼金睛”——图说感控活动、感控微视频大赛等全院性感控文化相关活动,... 目的为评价全院性的感控文化建设在医院感染防控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2023年某肿瘤专科医院举办的个人防护用品操作视频大赛、“手卫生之星”活动、“火眼金睛”——图说感控活动、感控微视频大赛等全院性感控文化相关活动,并统计2020—2023年各项院感监测指标变化情况,评价活动效果。结果2023年院感防控监测指标均较2021年有显著提升。其中,手卫生依从率从84.13%提高至94.46%,医院感染发生率由1.53%降低至0.70%,多重耐药菌感染率由0.21%降低至0.11%,多重耐药菌防控措施正确实施率由52.50%提高至88.1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个人防护用品穿脱考核通过3000余人次。结论适当举行全院性的感控宣传活动,能有效提高医院感染防控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重耐药菌 防控措施 持续质量改进
下载PDF
持续质量改进对急诊科低年资护士急救应急能力的影响
8
作者 石咏梅 尤静 石红梅 《循证护理》 2024年第3期554-557,共4页
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对急诊科低年资护士急救应急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6月—12月我院急诊科13名低年资护士作为研究对象,并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共实施6个月。比较实施前后低年资护士的急救知识、急救技能、应急能力等成绩考核情... 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对急诊科低年资护士急救应急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6月—12月我院急诊科13名低年资护士作为研究对象,并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共实施6个月。比较实施前后低年资护士的急救知识、急救技能、应急能力等成绩考核情况。结果: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后,低年资护士的急救理论考核成绩[(90.94±5.79)分]高于实施前[(60.14±6.88)分],急救技能考核成绩[(91.21±8.68)分]高于实施前[(55.15±3.97)分],急救应急能力考核成绩均高于实施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质量改进可提高急诊科低年资护士的急救理论和急救技能水平,从而有效提高急救应急能力,不仅培养了低年资护士的综合素养,还有利于提高急诊科护理质量,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科 低年资护士 持续质量改进 急救措施 应急能力
下载PDF
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持续改进策略研究
9
作者 由建伟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40-41,47,共3页
本文以OBE理念为理论基础,重点探讨“持续改进”对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闭环生成作用,指出培养体系严格贯彻办学定位、教育教学“内循环”更新和教学管理“外循环”跟进的发展策略,目的是探索专业发展的动态追踪反馈机制,专业建设的质... 本文以OBE理念为理论基础,重点探讨“持续改进”对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闭环生成作用,指出培养体系严格贯彻办学定位、教育教学“内循环”更新和教学管理“外循环”跟进的发展策略,目的是探索专业发展的动态追踪反馈机制,专业建设的质量保障措施,为商务英语专业的发展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改进 人才质量保障体系 商务英语专业
下载PDF
持续质量改进对麻醉恢复室全麻低体温患者复温效果的影响观察
10
作者 万代红 陈琳 汪晓玲 《麻醉安全与质控》 2024年第1期36-38,共3页
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对麻醉恢复室(PACU)全麻低体温患者复温效果的影响观察。方法运用持续质量改进对低体温发生率进行原因分析并制定相关护理常规流程,全程监督反馈,进行质量改进。结果PACU全麻低体温发生率由49.83%降到了6.67%。结... 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对麻醉恢复室(PACU)全麻低体温患者复温效果的影响观察。方法运用持续质量改进对低体温发生率进行原因分析并制定相关护理常规流程,全程监督反馈,进行质量改进。结果PACU全麻低体温发生率由49.83%降到了6.67%。结论持续质量改进可有效降低PACU全麻恢复期患者低体温发生率,达到医疗质量持续改进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质量改进 麻醉恢复室 全身麻醉 低体温 护理
下载PDF
持续质量改进预防手术室医疗器械相关性压力性损伤的效果
11
作者 李婕 崔继笼 陈爽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4年第2期78-81,共4页
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在手术室医疗器械相关性压力性损伤中的预防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3月—2023年2月南方医科大学第七附属医院接收的200例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时间先后顺序分组,各100例,2022年3—8月收治的患者为对照组,2022... 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在手术室医疗器械相关性压力性损伤中的预防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3月—2023年2月南方医科大学第七附属医院接收的200例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时间先后顺序分组,各100例,2022年3—8月收治的患者为对照组,2022年9月—2023年2月收治的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方式进行管理,观察组采用持续质量改进的方式进行管理。对比2组手术室医疗器械相关性压力性损伤的发生率,分析2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以及手术时间差异。结果观察组手术室医疗器械相关性压力性损伤的发生率为2.00%,低于对照组的1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以及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持续质量改进在手术室医疗器械相关性压力性损伤预防的过程中,能降低患者出现手术室医疗器械相关性压力性损伤的发生率,缩短患者的手术时间以及住院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质量改进 手术室 医疗器械 相关性 压力性损伤 预防效果
下载PDF
基于闭环质量持续改进机制的机电安全工程课程教学探讨
12
作者 刘丽娟 黄楚原 陈先锋 《科教导刊》 2024年第5期109-111,共3页
机电安全工程是理论知识与工程实践相结合的典型课程,通过实际案例讲解机械安全和电气安全相关知识。课程教学旨在使学生掌握机械与电气设备安全基础知识和防护技术,运用相关理论分析解决实际工程中的机械与电气安全问题,并为将来从事... 机电安全工程是理论知识与工程实践相结合的典型课程,通过实际案例讲解机械安全和电气安全相关知识。课程教学旨在使学生掌握机械与电气设备安全基础知识和防护技术,运用相关理论分析解决实际工程中的机械与电气安全问题,并为将来从事相关工作打下基础。文章依据机电安全工程的教学改革和实践经验,将理论教学与注册安全工程师能力培养和学习过程相结合,提出闭环质量持续改进机制,以提升课程教学水平和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电安全 安全工程 教学改革 闭环质量 持续改进
下载PDF
Improving immunization capacity in Ethiopia through continuous quality improvement interventions:a prospective quasi-experimental study 被引量:1
13
作者 Tsegahun Manyazewal Alemayehu Mekonnen +9 位作者 Tesfa Demelew Semegnew Mengestu Yusuf Abdu Dereje Mammo Workeabeba Abebe Belay Haffa Daniel Zenebe Bogale Worku Amir Aman Setegn Tigabu 《Infectious Diseases of Poverty》 SCIE 2018年第1期1231-1244,共14页
Background:Strong scientific evidence is needed to support low-income countries in building effective and sustainable immunization programs and proactively engaging in global vaccine development and implementation ini... Background:Strong scientific evidence is needed to support low-income countries in building effective and sustainable immunization programs and proactively engaging in global vaccine development and implementation initiatives.This study aimed to implement and evaluate the effectiveness of system-wide continuous quality improvement(CQI)interventions to improve national immunization programme performance in Ethiopia.Methods:The study used a prospective,quasi-experimental design with an interrupted time-series analysis to collect data from 781 government health sectors(556 healthcare facilities,196 district health offices,and 29 zonal health departments)selected from developing and emerging regions in Ethiopia.Procedures included baseline quality assessment of immunization programme and services using structured checklists;immunization systems strengthening using onsite technical support,training,and supportive supervision interventions in a Plan-Do-Check-Act cycle over 12 months;and collection and analysis of data at baseline and at the 6th and 12th month of interventions using statistical process control and the t-test.Outcome measures were the coverage of the vaccines pentavalent 3,measles,Bacillus Calmette-Guérin vaccine(BCG),Pneumococcal Conjugate Vaccine(PCV),as well as full vaccination status;while process measures were changes in human resources,planning,service delivery,logistics and supply,documentation,coordination and collaboration,and monitoring and evaluation.Analysis and interpretation of data adhered to SQUIRE 2.0 guidelines.Results:Prior to the interventions,vaccination coverage was low and all seven process indicators had an aggregate score of below 50%,with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performance at healthcare facility level between developing and emerging regions(P=0.0001).Following the interventions,vaccination coverage improved significantly from 63.6%at baseline to 79.3%for pentavalent(P=0.0001),62.5 to 72.8%for measles(P=0.009),62.4 to 73.5%for BCG(P=0.0001),65.3 to 81.0%for PCV(P=0.02),and insignificantly from 56.2 to 74.2%for full vaccination.All seven process indicators scored above 75%in all regions,with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found in performance between developing and emerging regions.Conclusions:The CQI interventions improved immunization capacity and vaccination coverage in Ethiopia,where the unstable transmission patterns and intensity of infectious diseases necessitate for a state of readiness of the health system at all times.The approach was found to empower zone,district,and facility-level health sectors to exercise accountability and share ownership of immunization outcomes.While universal approaches can improve routine immunization,local innovative interventions that target local problems and dynamics are also necessary to achieve optimal coverag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MMUNIZATION continuous quality improvement VACCINATION Expanded program on immunization Ethiopia
原文传递
CQI在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及其实施体会 被引量:26
14
作者 邢齐宁 刘丽 王文 《济宁医学院学报》 2013年第3期211-214,共4页
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CQI)在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及其实施效果。方法以"提高留置针穿刺成功率"立项(F),成立CQI小组(O),明确现行流程和规范(C),进行根因分析(U),选择可改善流程(S),再通过计划(Plan)、执行(DO... 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CQI)在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及其实施效果。方法以"提高留置针穿刺成功率"立项(F),成立CQI小组(O),明确现行流程和规范(C),进行根因分析(U),选择可改善流程(S),再通过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处理(Action)反复的循环而不断的提高留置针穿刺的成功率。结果 CQI应用于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护理管理1年以来,留置针穿刺失败率由2011年29.97%降低到2012年的10.00%,护理满意度由(90.50±3.25)%提高到(98.00±0.55)%,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失败率=6.71,P<0.01;t满意度=4.05,P<0.05)。结论持续质量改进应用于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护理管理中,通过根因分析发现了影响穿刺成功率的因素,明确了现行的流程和规范,规范或优化了操作流程,进而显著提高了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获得了较高的护理满意度,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无效的耗材支出,取得了良好的预期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qi 小儿 静脉穿刺 留置针 护理管理
下载PDF
CQI在急诊科危重症患者身份识别中的运用 被引量:5
15
作者 曹敏 陈岚 胡润仙 《中国现代医生》 2012年第4期137-138,共2页
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CQI)在急诊科危重症患者身份识别中的运用。方法通过组织学习、加强教育;使用识别腕带、制定急诊科危重症患者身份识别规范化制度及流程、加强护理查对力度、开展宣教等方法解决急诊科危重症患者身份识别方法单一... 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CQI)在急诊科危重症患者身份识别中的运用。方法通过组织学习、加强教育;使用识别腕带、制定急诊科危重症患者身份识别规范化制度及流程、加强护理查对力度、开展宣教等方法解决急诊科危重症患者身份识别方法单一的问题。结果护理人员重视危重症患者身份识别,熟悉急诊科危重症患者身份识别规范化制度及流程,护理安全得到保证。结论在急诊科危重症患者身份识别中引入持续质量改进,完善患者安全保障系统,提高了患者的安全感及护理安全的满意度,提高了护理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质量改进 身份识别 急诊科
下载PDF
持续质量改进对消毒供应室外来器械管理质量的影响
16
作者 陈柏春 艾妍 罗暖 《医疗装备》 2024年第9期60-63,共4页
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对消毒供应室外来器械管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2月至2023年2月医院消毒供应室的1000件外来器械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021年2月至2022年2月的500件为对照组,实施消毒供应室常规管理;2022年3月至2023年2月的50... 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对消毒供应室外来器械管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2月至2023年2月医院消毒供应室的1000件外来器械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021年2月至2022年2月的500件为对照组,实施消毒供应室常规管理;2022年3月至2023年2月的500件为观察组,在常规管理基础上实施持续质量改进管理。比较两组清洗达标率、管理质量及科室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关节器械、脊柱器械、创伤器械、基础器械的清洗达标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拆装质量、清洗质量、消毒质量及环境管理和包装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科室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毒供应室采用持续质量改进对外来器械进行管理,可提高外来器械的清洗达标率和管理质量,以及科室对外来器械的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质量改进 外来器械管理 消毒供应室 管理质量
下载PDF
基于10S持续质量改进模式下集束化护理对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术后谵妄发生率的影响研究
17
作者 李瑞璇 刘静 +2 位作者 金萍 叶秀芹 许松 《中华男科学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2期157-162,共6页
目的:研究基于10S持续质量改进模式下集束化护理对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术后谵妄发生率的影响。方法:纳入我院2021年8月至2023年2月收治的96例BPH患者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均行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TURP)治疗,随机分为两组各48例。其中4... 目的:研究基于10S持续质量改进模式下集束化护理对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术后谵妄发生率的影响。方法:纳入我院2021年8月至2023年2月收治的96例BPH患者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均行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TURP)治疗,随机分为两组各48例。其中48例患者术后进行常规护理作为对照组;另48例患者术后进行基于10S持续质量改进模式下的集束化护理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2、6、12 h和24 h的谵妄评分,记录两组患者康复情况、心理情绪、生活质量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在术后2、6、12 h以及24 h时,观察组谵妄评分[(10.65±2.87)分、(14.19±4.64)分、(10.69±3.18)分、(9.13±2.12)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12.72±3.54)分、(20.17±4.92)分、(16.82±4.24)分、(13.61±2.86)分,P<0.001]。下床时间、尿管拔除时间、膀胱冲洗持续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比较,观察组更短[(2.84±0.83)d vs(3.65±1.41)d,(4.28±1.14)d vs(6.28±1.65)d,(2.25±0.71)d vs(3.41±1.08)d,(7.82±2.06)d vs(10.33±2.41)d,P<0.001]。术前两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比较无差异(P>0.05);术后SAS和SDS评分观察组更低(P<0.001)。术前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各评分比较均无差异(P>0.05);术后生活质量各评分观察组均更高(P<0.001)。两组并发症包括谵妄、膀胱痉挛、尿道疼痛以及继发性出血,观察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12.50%vs 52.08%,P<0.001)。结论:基于10S持续质量改进模式下的集束化护理对BPH术后患者的康复起到促进作用,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生活质量,降低谵妄等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质量改进 集束化护理 10S模式 良性前列腺增生 谵妄
下载PDF
持续质量改进(CQI)痰液管理在结核感染控制中的成效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潘稚芬 袁亚芳 +1 位作者 陆锦琪 钱建萍 《中国现代医生》 2019年第1期87-91,共5页
目的探讨肺结核患者痰液管理中的持续质量改进措施,为医院结核感染与预防控制策略提供思路。方法对2010年1月~2012年12月2501例肺结核患者(其中53例机械通气患者)在医院诊治过程中存在的院内感染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并进行持续质量改进(CQ... 目的探讨肺结核患者痰液管理中的持续质量改进措施,为医院结核感染与预防控制策略提供思路。方法对2010年1月~2012年12月2501例肺结核患者(其中53例机械通气患者)在医院诊治过程中存在的院内感染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并进行持续质量改进(CQI),于2013年1月~2017年12月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及防护策略,分析持续质量改进(CQI)前后医护人员院内结核感染发生率及对结核感染控制措施的满意度,继而评价持续质量改进(CQI)在结核感染控制中的成效。结果 CQI改进前3年间收治2501例肺结核患者,发现10例医护人员感染肺结核;CQI改进后5年间收治8478例肺结核患者,结核病区医护人员无1例发生院内结核感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9.55,P<0.01);改进前满意度为(91.92±1.69)分、改进后为(97.07±1.92)分,结核感控满意度有所提升(t=10.12,P<0.01)。结论将目视教育、新型痰杯研制、机械通气中细节管理等持续质量改进(CQI)措施应用在结核感染控制的具体实践中,可提高医院结核感染控制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质量改进 肺结核 痰液管理 感染预防与控制
下载PDF
不同栽培模式下人参根际土壤代谢物的差异研究
19
作者 焦金龙 施蕊 +5 位作者 汪永贵 王慧玲 张澳 严星茹 王澍 何霞红 《中国农学通报》 2024年第20期46-53,共8页
本研究旨在比较仿野生林下栽培人参(PSM)与农田栽培人参(NPSM)根际土壤代谢物的差异,以期为提升林下栽培人参的品质提供科学依据。通过采用气相色谱-串联质谱(GC-MS/MS)检测技术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分析了仿野生林下栽培人参和农田栽培人... 本研究旨在比较仿野生林下栽培人参(PSM)与农田栽培人参(NPSM)根际土壤代谢物的差异,以期为提升林下栽培人参的品质提供科学依据。通过采用气相色谱-串联质谱(GC-MS/MS)检测技术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分析了仿野生林下栽培人参和农田栽培人参根际土壤代谢物的差异。结果显示,仿野生林下栽培人参和农田栽培人参根际土壤代谢物具有差异,在检测到的68种差异代谢物中,有17种代谢物表现出显著差异,其中14种上调,3种下调。这些差异代谢物主要包括糖类、脂质类、有机酸类、酯类等物质。其中糖类占总显著差异代谢物的47%,是差异代谢物的主要部分;这些根际土壤差异代谢物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了林下人参的品质。本研究不仅揭示了林下栽培人参和农田栽培人参根际土壤代谢物的差异,而且为提高林下栽培人参品质、探索克服林下人参栽培连作障碍的新途径以及提升林下人参药用价值和食用价值提供了科学参考。并为中国东北地区林下人参产业发展及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了新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下栽培人参 根际土壤 连作障碍 代谢差异物 农田栽培人参 GC-MS/MS 品质提升
下载PDF
人工智能在中药新药质量评价中的应用与思考
20
作者 母慧娟 王一川 《中国药事》 CAS 2024年第6期644-652,共9页
目的:探究人工智能(AI)技术如何在中医药领域,特别是在中药新药的质量评价中发挥关键作用,并促进其与传统医学的融合。方法:通过市场调研、文献查询的方法,深入分析AI在处理不断增加的中药材种类和复杂的评价标准中的作用,探索AI技术克... 目的:探究人工智能(AI)技术如何在中医药领域,特别是在中药新药的质量评价中发挥关键作用,并促进其与传统医学的融合。方法:通过市场调研、文献查询的方法,深入分析AI在处理不断增加的中药材种类和复杂的评价标准中的作用,探索AI技术克服传统方法局限、促进中药质量评价体系发展的具体策略。结果:应用AI技术于中药新药的质量评价不仅提高了疗效,还成功降低了药物副作用和整体健康护理成本。人工智能在中医药领域的运用已经成为现代科技与传统医学结合的一个典范。结论:AI技术的运用标志着医疗领域向着更高效、更精准、更个性化的未来迈出了重要一步。AI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应用预计将推动中药研发和应用达到新的水平,并对全人类的健康事业产生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中药新药 质量评价 持续改进 新药研发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