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研究桑葚菌核病发生规律,探索防控药剂的应用技术。[方法]病原鉴定采用基因测序和形态学鉴定法,田间防效采用喷雾法,植物安全性采用生长速率测定法,药剂残留检测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分析法。[结果]病原鉴定结果表明:江苏、江西...[目的]研究桑葚菌核病发生规律,探索防控药剂的应用技术。[方法]病原鉴定采用基因测序和形态学鉴定法,田间防效采用喷雾法,植物安全性采用生长速率测定法,药剂残留检测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分析法。[结果]病原鉴定结果表明:江苏、江西和四川试验地采集的桑葚菌核病病原均为核地仗菌。7个药剂筛选和啶酰菌胺农药登记试验表明:在桑葚初花期(开花量5%)施药,啶酰菌胺对桑葚菌核病的田间防效为71%~95%,在江苏省试验中其防效超过85%。植物安全性试验表明:啶酰菌胺在416.65、833.3、1250、1666.6 g a.i./hm2剂量下,对桑葚安全且能促进桑葚幼苗新枝生长。农药残留试验结果表明:50%啶酰菌胺水分散粒剂600倍液施药2次在桑葚中安全间隔期为7 d,残留值低于国家标准,膳食风险可接受。[结论]啶酰菌胺可作为防治桑葚菌核病的优选药剂。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研究桑葚菌核病发生规律,探索防控药剂的应用技术。[方法]病原鉴定采用基因测序和形态学鉴定法,田间防效采用喷雾法,植物安全性采用生长速率测定法,药剂残留检测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分析法。[结果]病原鉴定结果表明:江苏、江西和四川试验地采集的桑葚菌核病病原均为核地仗菌。7个药剂筛选和啶酰菌胺农药登记试验表明:在桑葚初花期(开花量5%)施药,啶酰菌胺对桑葚菌核病的田间防效为71%~95%,在江苏省试验中其防效超过85%。植物安全性试验表明:啶酰菌胺在416.65、833.3、1250、1666.6 g a.i./hm2剂量下,对桑葚安全且能促进桑葚幼苗新枝生长。农药残留试验结果表明:50%啶酰菌胺水分散粒剂600倍液施药2次在桑葚中安全间隔期为7 d,残留值低于国家标准,膳食风险可接受。[结论]啶酰菌胺可作为防治桑葚菌核病的优选药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