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86篇文章
< 1 2 12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ntegrated design and control technology of liner completion and drilling for horizontal wells
1
作者 GAO Deli XIAN Baoan BI Yansen 《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SCIE 2024年第4期1009-1021,共13页
Aiming at the problems of large load of rotation drive system,low efficiency of torque transmission and high cost for 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of liner steering drilling system for the horizontal well,a new method of... Aiming at the problems of large load of rotation drive system,low efficiency of torque transmission and high cost for 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of liner steering drilling system for the horizontal well,a new method of liner differential rotary drilling with double tubular strings in the horizontal well is proposed.The technical principle of this method is revealed,supporting tools such as the differential rotation transducer,composite rotary steering system and the hanger are designed,and technological process is optimized.A tool face control technique of steering drilling assembly is proposed and the calculation model of extension limit of liner differential rotary drilling with double tubular strings in horizontal well is established.These results show that the liner differential rotary drilling with double tubular strings is equipped with measurement while drilling(MWD)and positive displacement motor(PDM),and directional drilling of horizontal well is realized by adjusting rotary speed of drill pipe to control the tool face of PDM.Based on the engineering case of deep coalbed methane horizontal well in the eastern margin of Ordos Basin,the extension limit of horizontal drilling with double tubular strings is calculated.Compared with the conventional liner drilling method,the liner differential rotary drilling with double tubular strings increases the extension limit value of horizontal well significantly.The research findings provide useful reference for the integrated design and control of liner completion and drilling of horizontal wel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orizontal well liner completion and drilling double tubular strings liner differential rotary drilling tool face control horizontal extension limit
下载PDF
Failure laws of narrow pillar and asymmetric control technique of gob-side entry driving in island coal face 被引量:16
2
作者 Yang Jiping Cao Shenggen Li Xuehua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E EI 2013年第2期271-276,共6页
In allusion to the problems of complex stress distribution in the surrounding rock and deformation failure laws, as well as the difficulty in roadway supporting of the gob-side entry driving in the island coal face, 2... In allusion to the problems of complex stress distribution in the surrounding rock and deformation failure laws, as well as the difficulty in roadway supporting of the gob-side entry driving in the island coal face, 2107 face in Chengjiao Colliery is researched as an engineering case. Through physical mechanical test of rock, theoretical and numerical simulation analyses of rock, the analysis model of the roadway overlying strata structure was established, and its parameters quantified. To reveal the deformation law of the surrounding rock, the stability of the overlying strata structure was studied before, during and after the roadway driving. According to the field conditions, the stress distribution in coal pillar was quantified, and the surrounding rock deformation feature studied with different widths of the pillars in gob-side entry driving. Finally, the pillar width of 4 m was considered as the most reasonable. The research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is great difference in support conditions among roadway roof, entity coal side and narrow pillar side. Besides, the asymmetric control technique for support of the surrounding rock was proposed. The asymmetric control technique was proved to be reasonable by field monitoring, support by bolt-net, steel ladder and steel wire truss used in narrow pillar sid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sland coal face Gob-side entry driving Narrow pillar Asymmetric control
下载PDF
Mechanical behaviors of coal measures and ground control technologies for China's deep coal mines-A review 被引量:10
3
作者 Hongpu Kang Fuqiang Gao +1 位作者 Gang Xu Huaiwei Ren 《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and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SCIE CSCD 2023年第1期37-65,共29页
This paper reviews the major achievements in terms of mechanical behaviors of coal measures,mining stress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ground control in China’s deep underground coal mining.The three main aspects... This paper reviews the major achievements in terms of mechanical behaviors of coal measures,mining stress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ground control in China’s deep underground coal mining.The three main aspects of this review are coal measure mechanics,mining disturbance mechanics,and rock support mechanics.Previous studies related to these three topics are reviewed,including the geo-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coal measures,distribution and evol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mining-induced stresses,evol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mining-induced structures,and principles and technologies of ground control in both deep roadways and longwall faces.A discussion is made to explain the structural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coal measures in China’s deep coal mining practices,the types and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in situ stresses in underground coal mines,and the distribution of mining-induced stress that forms under different geological and engineering conditions.The theory of pre-tensioned rock bolting has been proved to be suitable for ground control of deep underground coal roadways.The use of combined ground control technology(e.g.ground support,rock mass modification,and destressing)has been demonstrated to be an effective measure for rock control of deep roadways.The developed hydraulic shields for 1000 m deep ultra-long working face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stability of surrounding rocks and mining efficiency in the longwall face.The ground control challenges in deep underground coal mines in China are discussed,and further research is recommended in terms of theory and technology for ground control in deep roadways and longwall fac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ep underground coal mine Mechanical behavior Mining-induced stress Mining-induced fractures Ground control for roadways Ground control for working face
下载PDF
综掘工作面混合式风流调控下的粉尘沉降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龚晓燕 王天舒 +4 位作者 陈龙 裴晓泽 李相斌 朱倩丽 牛虎明 《工矿自动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6-115,共10页
煤矿掘进过程中粉尘聚集严重,目前针对综掘工作面混合式风流调控下粉尘沉降规律及优化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基于混合式风流调控系统,依托陕煤集团神木柠条塔矿业有限公司综掘工作面,分析了压风口距工作面距离、压风口右偏角度、压风口口... 煤矿掘进过程中粉尘聚集严重,目前针对综掘工作面混合式风流调控下粉尘沉降规律及优化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基于混合式风流调控系统,依托陕煤集团神木柠条塔矿业有限公司综掘工作面,分析了压风口距工作面距离、压风口右偏角度、压风口口径、抽风口距工作面距离和压抽比等混合式风流调控参数对粉尘沉降规律的影响:随着压风口距工作面距离增加,司机处和回风侧行人呼吸带截面大颗粒粉尘占比先增后减再增,小颗粒粉尘占比增加;随着压风口右偏角度增加,司机处和回风侧行人呼吸带截面大颗粒粉尘占比变化明显;随着压风口口径增加,司机处截面小颗粒粉尘占比先增后减再增,回风侧行人呼吸带截面大颗粒粉尘占比先增后减;随着抽风口距工作面距离增加,司机处截面大颗粒粉尘占比先增后减,小颗粒粉尘占比先增后减再增,回风侧行人呼吸带截面粉尘粒径分布变化不大;随着压抽比增大,司机处和回风侧行人呼吸带截面小颗粒粉尘占比减小。以上述风流调控各参数为自变量,回风侧行人呼吸带全尘平均浓度和司机处呼尘平均浓度最低为优化目标,建立了粉尘沉降优化回归模型,利用粒子群优化算法求解模型,得到最优风流调控方案:压风口距工作面距离为8.9 m,压风口右偏角度为14.8°,压风口口径为0.9 m,抽风口距工作面距离为4.3 m,压抽比为1.1。搭建了风流调控下粉尘沉降实验平台,实验结果表明:测试值与粉尘沉降优化回归模型的模拟值误差在13%以内,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优化后粒径为71~100μm的粉尘受风流调控参数影响明显,沉降在掘进机前方;优化后回风侧行人呼吸带全尘平均浓度和司机处呼尘平均浓度分别降低了47.4%和42.4%,降尘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掘工作面 混合式通风 风流调控 粉尘沉降 粉尘浓度
下载PDF
水平井尾管完井与钻井一体化设计控制技术
5
作者 高德利 鲜保安 毕延森 《石油勘探与开发》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78-888,共11页
针对水平井尾管导向钻井技术存在的钻机旋转系统负载大、地面扭矩传动效率低、使用与维护成本高等问题,提出了水平井双管柱尾管差速旋转钻进新方法,揭示了相应的技术原理,设计了双管柱差速旋转传动、复合旋转导向及悬挂器等井下专用工具... 针对水平井尾管导向钻井技术存在的钻机旋转系统负载大、地面扭矩传动效率低、使用与维护成本高等问题,提出了水平井双管柱尾管差速旋转钻进新方法,揭示了相应的技术原理,设计了双管柱差速旋转传动、复合旋转导向及悬挂器等井下专用工具,优化了相关工艺流程;提出了导向钻具组合工具面控制方法,建立了水平井双管柱尾管差速旋转钻进延伸极限计算模型。结果表明:水平井双管柱尾管差速旋转钻进技术配备常规随钻测量仪器和螺杆钻具,通过调节钻柱转速可以控制导向钻具组合的工具面,实现了水平井双管柱尾管差速旋转导向钻进;基于鄂尔多斯盆地东缘深部煤层气水平井工程案例计算水平井双管柱钻进延伸极限,与常规尾管钻井方式相比,采用双管柱尾管差速旋转钻进方式显著增大了水平井延伸极限,为水平井尾管完井与钻井一体化设计控制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井 尾管完井与钻井 双管柱 尾管差速旋转钻进 工具面控制 水平延伸极限
下载PDF
综掘工作面风流调控装置与射流风幕综合调控粉尘场优化分析
6
作者 龚晓燕 魏民杰 +4 位作者 陈龙 付浩然 常虎强 贺子纶 张红兵 《煤矿安全》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14-220,共7页
为解决目前综掘工作面传统混合式通风下粉尘聚集污染严重的问题,提出了利用出风口风流调控装置与抽风口射流风幕综合调控优化粉尘场的思路。以陕北某矿综掘工作面为研究对象,建立了风流-粉尘气固耦合场有限元模型,分析了调控装置口径、... 为解决目前综掘工作面传统混合式通风下粉尘聚集污染严重的问题,提出了利用出风口风流调控装置与抽风口射流风幕综合调控优化粉尘场的思路。以陕北某矿综掘工作面为研究对象,建立了风流-粉尘气固耦合场有限元模型,分析了调控装置口径、调控装置右偏角、风幕出口宽度、风幕出口速度及风幕出口张角等参数对粉尘场的影响;设计了正交试验以确定最佳综合调控方案,设计搭建了实验平台进行综合调控方案准确性和降尘效果验证。结果表明:在该综掘工作面通风系统布局下,当调控装置口径1.2 m,调控装置右偏角9°,风幕出口宽度0.14 m,风幕出口速度7 m/s,风幕出口张角60°时,司机位置粉尘质量浓度和行人呼吸带高度平均粉尘质量浓度分别降低91.7%和74.9%,测试误差均在10%以下,有效改善了通风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掘工作面 风流调控装置 射流风幕 气固耦合 粉尘场优化
下载PDF
综放工作面围岩控制与智能化放煤技术现状及展望
7
作者 庞义辉 关书方 +2 位作者 姜志刚 白云 李鹏 《工矿自动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0-27,共8页
分析了厚及特厚煤层智能化综放工作面围岩控制技术与智能化放顶煤技术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从巷道围岩高效支护、工作面超前支护、坚硬特厚顶煤冒放性、液压支架位姿监测及智能化放顶煤5个方面提出了工程实际需求。针对综放工作面实现... 分析了厚及特厚煤层智能化综放工作面围岩控制技术与智能化放顶煤技术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从巷道围岩高效支护、工作面超前支护、坚硬特厚顶煤冒放性、液压支架位姿监测及智能化放顶煤5个方面提出了工程实际需求。针对综放工作面实现安全、高效、智能化开采存在的技术难题与工程需求,对综放工作面围岩控制技术、智能化放煤技术进行了研究:构建了坚硬特厚煤层顶煤悬臂梁力学模型,研发了提高顶煤冒放性及放出率关键技术,实现了坚硬特厚煤层超大采高综放开采;研发了单元式超前液压支架顶梁可旋转自复位装置,实现了液压支架顶梁根据巷道顶板倾斜角度自动旋转支护,有效提高了单元式超前液压支架对巷道顶底板的适应性;提出了采用巷道支护液压支架替代传统锚网支护结构的思路,具有支护效率高、成本低、节省工作面超前支护等优点;开发了基于立柱与尾梁千斤顶行程的综放液压支架支护姿态监测装置与算法,提高了液压支架支护姿态解算效率与精度;提出了基于透明地质模型、煤量监测装置与煤矸识别装置融合的智能放煤控制方法,可有效解决多夹矸层特厚顶煤智能化放煤技术难题。提出智能地质保障技术、机器视觉精准测量与智能感知技术、综放工作面设备智能精准自适应控制技术、综放工作面数字孪生技术等是智能化综放开采技术与装备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厚煤层 综放开采 综放工作面 围岩控制 智能化放煤
下载PDF
超大采高综采工作面支护技术及装备研究现状 被引量:1
8
作者 韩会军 王国法 +2 位作者 李明忠 张金虎 李艳鹏 《煤矿安全》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13-221,共9页
超大采高一次采全厚开采具有开采效率高、资源回收率高等特点。为探求超大采高综采技术进一步突破,分析其工作面围岩稳定性控制可行性,在调研超大采高综采发展历程的基础上,总结了超大采高综采工作面围矿压显现及煤壁片帮规律,分析了现... 超大采高一次采全厚开采具有开采效率高、资源回收率高等特点。为探求超大采高综采技术进一步突破,分析其工作面围岩稳定性控制可行性,在调研超大采高综采发展历程的基础上,总结了超大采高综采工作面围矿压显现及煤壁片帮规律,分析了现有超大采高液压支架整体技术特征及其适用性能,并介绍了10 m超大采高工作面液压支架基本情况。通过分析发现:工作面矿压显现强度与采高基本呈现正相关关系,采高越大,工作面支护阻力越大,且煤壁片帮是困扰超大采高开采高效推进的主要因素之一,通过提高工作面液压支架的初撑能力能有效减小煤壁应力;液压支架随工作面采高增加,选型工作阻力增大,支架中心距加宽,大梯度过渡方式在提供可靠支护的同时,能有效提升端头区资源回收率;为适应大体量开采装备运输,超大采高工作面煤巷断面增加,超前支架工作阻力增大;工作面配套液压支架通过设计手段、整体结构、制造工艺等方面优化升级以提升可靠性及适应性;相对较低采高工作面支护,超大采高开采更注重支护过程中的安全技术需求,需要完善架前煤矸防护、架间防尘降尘、安全的后期维检等安全措施;工作面围岩稳定性控制及其配套装备是超大采高综采技术发展及推广的重点,从支护参数选择、支护结构设计到液压支架制造、后期维检的超大采高液压支架全寿命开发是支撑超大采高开采高效推进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大采高 高端液压支架 围岩稳定性控制 工作面支护 综采支护技术及装备
下载PDF
智能综采工作面系统设计及关键技术研究
9
作者 王鑫 吴士良 《中国煤炭》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73-79,共7页
针对当前煤矿智能综采工作面系统功能划分不明确、设备协同运行存在困难等问题,基于智能综采工作面要素,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设计了智能综采工作面系统总体架构,并深入分析了远程集控中心、设备协同控制系统、智能监控预警系统、通讯网... 针对当前煤矿智能综采工作面系统功能划分不明确、设备协同运行存在困难等问题,基于智能综采工作面要素,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设计了智能综采工作面系统总体架构,并深入分析了远程集控中心、设备协同控制系统、智能监控预警系统、通讯网络系统、透明地质系统、智能负荷系统六大子系统功能、组成和工作流程。此外,对智能综采工作面三维透明地质建模技术、远程通信及数据传输技术以及多源异构数据融合技术进行了详细阐述,并结合系统架构构建了智能综采工作面系统的集成模型,完成了单系统向多系统智能化、系统化的转变,增强了系统的抗干扰能力。通过在河南龙宇能源股份有限公司陈四楼煤矿实际应用表明,该系统能够帮助作业人员更加直观精准地掌握综采工作面工况,可以有效提高了各系统的联动性,为矿井智能化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智能化建设 智能综采工作面 透明地质 协同控制 智能系统集成模型
下载PDF
矿井采煤工作面顶板事故防治策略研究
10
作者 王强 《能源与节能》 2024年第3期258-260,264,共4页
随着中国采煤工作面深度和开采规模不断扩大,顶板事故不断增多,给矿井生产带来了极大的影响。如何有效防治顶板事故,成为了亟须解决的问题。论述了矿井采煤工作面顶板事故防治的重要性,通过对事故成因的分析,提出了相应的防治策略,通过... 随着中国采煤工作面深度和开采规模不断扩大,顶板事故不断增多,给矿井生产带来了极大的影响。如何有效防治顶板事故,成为了亟须解决的问题。论述了矿井采煤工作面顶板事故防治的重要性,通过对事故成因的分析,提出了相应的防治策略,通过对比,证实了研究方向的准确性,可以为矿山安全生产提供有益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煤工作面 顶板事故 防治策略
下载PDF
综掘工作面风流调控下风速及瓦斯粉尘浓度融合预测模型研究
11
作者 龚晓燕 邹浩 +6 位作者 刘壮壮 陈龙 付浩然 孙育恒 李昊 王新雨 牛虎明 《煤炭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36-146,共11页
针对综掘工作面传统的通风总量控制管理模式不能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风流调控,造成瓦斯及粉尘聚集和污染隐患等问题,对风流调控下的风速及瓦斯粉尘浓度多源数据融合神经网络预测模型进行了研究。采用欧拉-拉格朗日法建立了风流调控下的瓦... 针对综掘工作面传统的通风总量控制管理模式不能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风流调控,造成瓦斯及粉尘聚集和污染隐患等问题,对风流调控下的风速及瓦斯粉尘浓度多源数据融合神经网络预测模型进行了研究。采用欧拉-拉格朗日法建立了风流调控下的瓦斯及粉尘气固耦合模型并进行了测试验证,模拟分析瓦斯和粉尘颗粒在综掘巷道的分布情况,获取大量不同风流调控方案下的风速及瓦斯粉尘浓度样本数据。采用多层感知器神经网络技术建立预测模型结构,选取对瓦斯及粉尘浓度具有较大影响的风流调控等参数作为输入层,根据风速及瓦斯粉尘的隐患位置确定输出层,对样本数据进行预处理,通过引入差分进化算法搜索最佳隐藏层节点数和学习率,利用TensorFlow框架搭建多源数据融合神经网络预测模型。以陕北某矿综掘工作面为研究对象,对不同风流调控方案进行预测和井下实测验证。结果表明:该模型相对误差最大值为9.7%,具有较高的准确性;选取出风口距端头最短距离5 m和最远距离10 m这2种工况下的最佳调控方案,与调控前相比,风速符合规范要求,端头死角区瓦斯体积分数分别降低34%和35%,回风侧人行处平均粉尘质量浓度分别降低40%和41%,司机处粉尘质量浓度分别降低38%和36%,研究可为风流调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掘工作面 风流调控 风速 瓦斯及粉尘浓度 多源数据融合 神经网络预测 差分进化算法
下载PDF
深部孤岛充填工作面沿空掘巷围岩偏应力演化与控制 被引量:1
12
作者 邢世坤 李辉 冯少华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9-47,共9页
目的 为解决深部孤岛充填工作面沿空掘巷围岩控制问题,方法 以邢东矿12216运料巷为背景,采用FLAC3D数值模拟软件,研究孤岛面临侧采空区在不同充填率条件下沿空掘巷围岩偏应力分布规律,模拟分析孤岛工作面充填开采时,工作面超前段围岩受... 目的 为解决深部孤岛充填工作面沿空掘巷围岩控制问题,方法 以邢东矿12216运料巷为背景,采用FLAC3D数值模拟软件,研究孤岛面临侧采空区在不同充填率条件下沿空掘巷围岩偏应力分布规律,模拟分析孤岛工作面充填开采时,工作面超前段围岩受动压影响时的偏应力演化特征。结果 结果表明:(1)孤岛工作面沿空掘巷巷道煤柱帮受临侧采空区充填效应影响较大,临侧采空区充填率增加使煤柱上偏应力峰值区呈椭圆形并逐步向采空区侧转移;(2)孤岛充填工作面沿空掘巷顶底板偏应力场形成一个朝向采空区侧的弧形低值带;(3)孤岛充填动压扰动时期,最大偏应力区位于实体煤一侧,距工作面前方8 m左右,距巷道4.3 m左右,峰值可达34 MPa。结论 结合数值模拟分析结果,提出采用“高强度锚杆+大直径高延伸率锚索”协同支护方式,现场工程实践表明,该支护方式沿空巷道围岩控制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充填开采 沿空掘巷 偏应力 围岩控制 孤岛工作面
下载PDF
基于疫情环境的人脸识别门禁系统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梦真 吴范嘉 +2 位作者 陈弈文 聂蕾 毛丽民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86-88,113,共4页
结合疫情的实际使用需求,研究了一种基于人脸识别门禁的系统.通过摄像头采集人脸信息,采用卷积神经网络进行训练,建立人脸模型,人体红外传感器实现非接触的温度采集,控制器根据数据信息,实现门禁系统的控制.
关键词 人脸识别 CNN 门禁系统
下载PDF
低本高效人脸识别系统设计的汽车记忆座椅模块开发
14
作者 肖森 安嘉骏 +2 位作者 高雨 李伟亮 刘晓昂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5443-5449,共7页
近年来,记忆座椅作为一种新型的座椅形式,因其简便的操作过程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但是目前国内外绝大多数的记忆座椅仍然面临着成本高、调节准确度低的问题。为改善车主的使用体验,提出一种座椅自适应调节电控模块,基于人脸识别技术... 近年来,记忆座椅作为一种新型的座椅形式,因其简便的操作过程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但是目前国内外绝大多数的记忆座椅仍然面临着成本高、调节准确度低的问题。为改善车主的使用体验,提出一种座椅自适应调节电控模块,基于人脸识别技术,通过更加简洁高效的代码使得操作更加便捷、调节更加准确。首先,通过单片机使用OpenCV确定最佳人体识别方案;然后运用微型控制器(microcontroller unit,MCU)自动控制技术进行座椅控制系统的电路设计及电控程序的编写;最后使用STM32单片机运行电控模块并进行验证,识别成功率达92%。研究结果显示,该人脸识别系统在保证了识别准确率的同时控制了成本,结合汽车中的记忆座椅后对于简化座椅调整流程、改善用户实际体验效果具有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记忆座椅 电控模块 人脸识别 哈尔特征 OPENCV 树莓派
下载PDF
两次采动影响下小煤柱巷道切顶卸压围岩控制技术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汉璞 张百胜 +2 位作者 郭俊庆 杨依卓 崔俊彪 《矿业安全与环保》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0-97,共8页
为解决多次采动影响下留小煤柱巷道矿压显现剧烈、围岩变形量大的问题,提出了“切顶卸压+顶、帮锚索补强”联合控制技术。以贾家沟煤矿10115运输巷为工程背景,分析了切顶卸压位置、高度与巷道围岩垂直应力分布的关系,给出切顶卸压关键参... 为解决多次采动影响下留小煤柱巷道矿压显现剧烈、围岩变形量大的问题,提出了“切顶卸压+顶、帮锚索补强”联合控制技术。以贾家沟煤矿10115运输巷为工程背景,分析了切顶卸压位置、高度与巷道围岩垂直应力分布的关系,给出切顶卸压关键参数,并研究了留小煤柱巷道在切顶卸压后受两次采动影响下的矿压显现规律。结果表明:切顶卸压后,煤柱上的应力峰值随切顶深度的增加呈指数降低;10115运输巷在邻近工作面一次采动过程中巷道围岩变形依次呈现出无变形、缓慢变形、快速变形和围岩稳定的变化规律,本工作面二次采动过程中巷道围岩变形依次呈现出明显变形和剧烈变形的规律;巷道围岩在受二次采动影响时变形更加剧烈,巷道变形量为一次采动时的3.0~7.5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顶卸压 小煤柱 矿压显现 二次采动 综放工作面 围岩控制
下载PDF
低瓦斯煤矿综采工作面采煤机综合控制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战华 邬鑫 逯晓臻 《能源与节能》 2024年第2期246-249,253,共5页
传统采煤机综合控制方法是直接建立综采滤波模型,未对采煤机综采参数进行提取,造成耗电量相对较高。提出对低瓦斯煤矿综采工作面采煤机综合控制进行研究。对采煤机综采参数进行提取,通过提取的采煤机综采参数建立综采滤波模型,确定获得... 传统采煤机综合控制方法是直接建立综采滤波模型,未对采煤机综采参数进行提取,造成耗电量相对较高。提出对低瓦斯煤矿综采工作面采煤机综合控制进行研究。对采煤机综采参数进行提取,通过提取的采煤机综采参数建立综采滤波模型,确定获得的压力传感数据是否正确,最后利用该模型实现对低瓦斯煤矿综采工作面采煤机的综合控制,设计对比实验,证明该控制方法的控制效果更好,具有节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瓦斯煤矿 采煤机 综合控制 综采工作面 控制方法
下载PDF
基于改进支持向量机的无人值守变电站遥视门禁人脸识别方法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妙龄 许丁伦 《电工技术》 2024年第2期37-39,44,共4页
当前的无人值守变电站遥视门禁人脸识别节点设定一般为分布式形式,识别范围较小,导致门禁识别状态延时增加,为此提出对基于改进支持向量机的无人值守变电站遥视门禁人脸识别方法的设计与验证分析。根据实际识别的需求及标准,对识别图像... 当前的无人值守变电站遥视门禁人脸识别节点设定一般为分布式形式,识别范围较小,导致门禁识别状态延时增加,为此提出对基于改进支持向量机的无人值守变电站遥视门禁人脸识别方法的设计与验证分析。根据实际识别的需求及标准,对识别图像进行预处理,采用多层级的方式,扩大实际的识别范围,设定多层级识别节点,构建改进支持向量机门禁人脸识别模型,采用级联Adaboost处理实现人脸识别。最终的测试结果表明:对比于传统Face++嵌入式遥视门禁人脸识别测试组、传统大数据遥视门禁人脸识别测试组,本次所设计的改进支持向量机遥视门禁人脸识别测试组最终得出的门禁识别状态延时被较好地控制在15 ms以下,说明该种识别方法的针对性较强,识别的速度及效率较高,具有实际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进支持向量机 无人值守 变电站 遥视门禁 人脸识别 识别方法
下载PDF
基于人脸特征的存储柜控制系统
18
作者 王嘉鑫 张浩鹏 +2 位作者 范梅花 王红艳 韩刚 《高师理科学刊》 2024年第3期51-55,共5页
为了高效、安全地利用存储柜,提出一种利用人脸特征辅助管理存储柜的控制系统.该系统包括终端、后端和前端三个部分.终端利用摄像头获取视频流,利用人脸检测、活体检测和人脸识别获取人脸特征,利用Retrofit向后端发送网络请求,利用JNI... 为了高效、安全地利用存储柜,提出一种利用人脸特征辅助管理存储柜的控制系统.该系统包括终端、后端和前端三个部分.终端利用摄像头获取视频流,利用人脸检测、活体检测和人脸识别获取人脸特征,利用Retrofit向后端发送网络请求,利用JNI控制电子锁.后端采用Spring Boot框架,通过MyBatis管理MySQL数据库.前端采用Vue2框架和ElementUI实现,通过Axios访问后端,实现数据可视化.结果表明,系统识别效果好,电子锁工作正常,数据展示准确,实现了系统的稳定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脸特征 控制系统 存储柜
下载PDF
基于OpenCV与MediaPipe的面部动作控制鼠标操作技术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骏祥 马健为 +1 位作者 宋笛秋 朱思哲 《计算技术与自动化》 2024年第2期177-181,共5页
为丰富人机交互模式,基于OpenCV和Mediapipe在面部识别中的应用,在个人电脑上实现通过面部动作进行常用的鼠标控制。具体的方法是通过捕捉摄像头传入视频帧中用户脸部的关键点,并根据关键点的位置变化来执行对应鼠标操作。实际测试结果... 为丰富人机交互模式,基于OpenCV和Mediapipe在面部识别中的应用,在个人电脑上实现通过面部动作进行常用的鼠标控制。具体的方法是通过捕捉摄像头传入视频帧中用户脸部的关键点,并根据关键点的位置变化来执行对应鼠标操作。实际测试结果表明:该程序仅通过简单的面部动作就可以较好地实现诸如移动光标、单击鼠标左右键以及拖动滚动条等常用鼠标操作,且识别准确率高,是一种针对特殊用户和特定环境条件下替代鼠标操作的低成本实用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diaPipe OPENCV 面部识别 鼠标操作
下载PDF
中等稳定以下顶板条件顺槽超前支护支架的研制
20
作者 闫殿华 《煤炭技术》 CAS 2024年第3期264-266,共3页
针对大采高综采工作面中等稳定顶板条件的运输顺槽顶板超前支护的问题,研制了大工作阻力的运输巷超前支护液压支架,解决了中等稳定以下顶板条件运输顺槽超前机械化支护问题,介绍了用于神东矿区的ZYDC11000/30/47型运输巷超前支护支架的... 针对大采高综采工作面中等稳定顶板条件的运输顺槽顶板超前支护的问题,研制了大工作阻力的运输巷超前支护液压支架,解决了中等稳定以下顶板条件运输顺槽超前机械化支护问题,介绍了用于神东矿区的ZYDC11000/30/47型运输巷超前支护支架的总体结构、主要技术参数、电液控制系统、支架在巷道中的布置工艺以及使用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输顺槽 超前支护 电液控制 综采面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