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3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xploring petroleum inside source kitchen”: Connotation and prospects of source rock oil and gas 被引量:10
1
作者 YANG Zhi ZOU Caineng 《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2019年第1期181-193,共13页
Based on the transitional background of the global energy structure,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unconventional oil and gas, and investigation of key basins, the unconventional oil and gas resources are divided int... Based on the transitional background of the global energy structure,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unconventional oil and gas, and investigation of key basins, the unconventional oil and gas resources are divided into three types: source rock oil and gas, tight oil and gas, and retention and accumulated oil and gas. Source rock oil and gas resources are the global strategic supplies of oil and gas, the key resource components in the second 150-year life cycle of the future petroleum industry, and the primary targets for "exploring petroleum inside source kitchen". The geological connotation of source rock oil and gas was proposed, and the models of source rock oil and gas generation, expulsion and accumulation were built, and five source rock oil and gas generation sections were identified, which may determine the actual resource potential under available technical conditions. The formation mechanism of the "sweet sections" was investigated, that is, shale oil is mainly accumulated in the shale section that is close to the oil generation section and has higher porosity and permeability, while the "sweet sections" of coal-bed methane(CBM) and shale gas have self-contained source and reservoir and they are absorbed in coal seams or retained in the organic-rich black shale section, so evaluation and selection of good "sweet areas(sections)" is the key to "exploring petroleum inside source kitchen". Source rock oil and gas resources have a great potential and will experience a substantial growth for over ten world-class large "coexistence basins" of conventional-unconventional oil and gas in the future following North America, and also will be the primary contributor to oil stable development and the growth point of natural gas production in China, with expected contribution of 15% and 30% to oil and gas, respectively, in 2030. Challenges in source rock oil and gas development should be paid more attention to, theoretical innovation is strongly recommended, and a development pilot zone can be established to strengthen technology and promote national support. The source rock oil and gas geology is the latest progress of the "source control theory" at the stage of unconventional oil and gas. It will provide a new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new journey of the upstream business in the post-industry ag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urce rock oil and GAS SHALE GAS SHALE oil coal-bed methane SWEET section SWEET area source control theory man-made oil and GAS reservoir UNCONVENTIONAL oil and GAS revolution large“coexistence basins”of conventional-unconventional oil and GAS
下载PDF
A half-century of radioisotope neutron sources in China
2
作者 Cai Shanyu 《Engineering Sciences》 EI 2009年第4期22-34,共13页
Near 50 years history of the development of radioisotope neutron sources in China is briefly reviewed.The structure design,preparing technology and production status of routine neutron sources including 210Po-Be sourc... Near 50 years history of the development of radioisotope neutron sources in China is briefly reviewed.The structure design,preparing technology and production status of routine neutron sources including 210Po-Be sources,210Po mock fission sources,241Am-Be sources,238Pu-Be sources,252Cf spontaneous fission sources and other special-shape neutron sources are summarized.In addition,the prospects of development on radioisotope neutron source in China are predicted from the needs of nuclear power construction,oil well-logging,neutron moisture gauge and neutron brachytherap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dioisotope neutron source α n source spontaneous fission source source core preparing source capsule sealing quality control oil well-logging neutron moisture gauge neutron brachytherapy
下载PDF
含汞油气田汞腐蚀与控制技术现状
3
作者 侯永宾 寇国 +4 位作者 谭川江 朱明杰 张金星 陈杨磊 林冠发 《腐蚀与防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6-85,共10页
介绍了含汞油气田在国内外的分布和汞含量的情况,以及汞在油气田中常见的存在形态与特性,阐述了金属及其合金的4种腐蚀破坏机理,系统调研了国内外汞及其化合物对油气田管道与设备的常见金属及其合金的腐蚀特征与控制技术研究与应用现状... 介绍了含汞油气田在国内外的分布和汞含量的情况,以及汞在油气田中常见的存在形态与特性,阐述了金属及其合金的4种腐蚀破坏机理,系统调研了国内外汞及其化合物对油气田管道与设备的常见金属及其合金的腐蚀特征与控制技术研究与应用现状,提出今后需要加强含汞油气田腐蚀与污染及其防护的研究与应用的方向或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田 管道与设备 腐蚀 控制技术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长7段页岩油气富集主控因素 被引量:1
4
作者 宋海强 刘慧卿 +2 位作者 王敬 斯尚华 杨潇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7-34,共8页
为明确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长7段页岩油气富集主控因素,综合钻井、测井、岩心分析化验等资料,对研究区长7段页岩油气富集程度及其机理进行研究。页岩解析气量与烃源岩总有机碳含量呈正比,有机质含量控制页岩油气的总含量,有机质发育大量... 为明确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长7段页岩油气富集主控因素,综合钻井、测井、岩心分析化验等资料,对研究区长7段页岩油气富集程度及其机理进行研究。页岩解析气量与烃源岩总有机碳含量呈正比,有机质含量控制页岩油气的总含量,有机质发育大量孔隙,页岩油气以吸附态和游离态赋存于有机孔隙中。储集层孔隙结构和孔隙度影响页岩油气的含量及赋存状态,吸附油气主要赋存于微孔中,游离油气主要赋存于中孔和大孔中,但中孔中游离气含量高于大孔,而孔隙度越大,页岩中油气绝对含量越高。砂岩夹层和富有机质页岩的配置关系控制着页岩油气的富集部位,根据粉砂岩、细砂岩与页岩的关系,延长组长7段页岩油气可划分为近源和源内2类,源内又可分为砂岩与页岩互层型、页岩夹砂岩型和页岩型;下伏于富有机质页岩中的砂体和透镜状砂体油气含量最高,其次是上覆于富有机质页岩的砂体和呈舌状或指状与富有机质页岩接触的砂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东南部 延长组 长7段 烃源岩 储集层 页岩油气 主控因素
下载PDF
基于BP神经网络的油气田站场管道安全预警方法 被引量:1
5
作者 赵捍军 张啸枫 +2 位作者 赵瑞东 朱梓文 徐晴晴 《油气田地面工程》 2024年第4期33-40,共8页
油气田站场管道承担着接收、增压、分输、清管、计量等具有高度危险性工作,一旦管道出现异常状况容易引起重大燃烧和爆炸事故,因此对油气田站场管道状态进行监测及安全预警十分重要。利用基于BP神经网络的状态监测数据处理方法,首先确... 油气田站场管道承担着接收、增压、分输、清管、计量等具有高度危险性工作,一旦管道出现异常状况容易引起重大燃烧和爆炸事故,因此对油气田站场管道状态进行监测及安全预警十分重要。利用基于BP神经网络的状态监测数据处理方法,首先确定油气田站场管道应变数据作为状态监测指标,采集油气田站场管道的应变监测数据,通过BP神经网络进行仿真实验,获得并验证管道应变预测模型,利用控制图理论筛选出异常数据并对异常数据分类分级,同时依据危险等级类别进行安全预警并制定预案。该方法在风险发生初期就能发现异常状态数据,从而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安全对策,以防止危险事故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田站场管道 安全预警 状态监测 BP神经网络 控制图理论
下载PDF
松辽盆地葡北油田油源断裂分类及其对油气分布的控制作用
6
作者 邓松梅 刘淑芬 王殿举 《石油物探》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54-662,共9页
为了研究松辽盆地北部断裂对葡北油田油气成藏的作用,基于断层引起的地层变形特征,通过断层地震特征的精细分析,重新划分并研究了葡北油田葡萄花油层油源断裂对该油田葡萄花油层成藏的作用。根据断裂是否连接源岩和目的储层,且在油气成... 为了研究松辽盆地北部断裂对葡北油田油气成藏的作用,基于断层引起的地层变形特征,通过断层地震特征的精细分析,重新划分并研究了葡北油田葡萄花油层油源断裂对该油田葡萄花油层成藏的作用。根据断裂是否连接源岩和目的储层,且在油气成藏期断裂是否活动,包括断距相对较大的断裂活动和无明显断距的微弱活动,划分了3种类型的油源断裂:一是沟通青一段源岩和葡萄花油层且断穿至T 06反射层(嫩江组三段底界面)的穿透型油源断裂;二是连接青一段源岩和葡萄花油层,在油气成藏期没有明显活动但引起断层端部发生褶皱变形的断层端部褶皱型油源断裂;三是连接青一段源岩和葡萄花油层在油气成藏期没有明显活动但断层两盘地层存在变形差异特征的断层两盘差异型油源断裂。研究结果表明,油源断裂与葡北油田葡萄花油层油气平面分布吻合程度更高,其中,穿透型油源断裂对油气聚集控制作用最为显著,揭示了油源断裂的活动强度以及油源断裂与断层圈闭的匹配所控制的油气成藏数量对油气富集的差异性的影响,该研究对类似区块油源断裂对油气控制作用分析可借鉴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源断裂 葡北油田 葡萄花油层 油气分布 断控储层 断层圈闭
下载PDF
管道电流测绘交流恒流源双环控制策略研究
7
作者 吴鹏宇 杨勇 +2 位作者 任旭虎 闫宇晴 闫臣熙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65-71,共7页
为解决埋地输油管道阻容性负载对恒流源的影响,结合交流恒流源模型,针对传统电压电流双闭环控制在应对阻容性负载时,出现的输出波形失真问题展开研究,提出一种管道电流测绘交流恒流源双环控制策略。在内环控制方面,采用电感电流瞬时反... 为解决埋地输油管道阻容性负载对恒流源的影响,结合交流恒流源模型,针对传统电压电流双闭环控制在应对阻容性负载时,出现的输出波形失真问题展开研究,提出一种管道电流测绘交流恒流源双环控制策略。在内环控制方面,采用电感电流瞬时反馈和负载电流前馈的PI控制策略;对于外环控制,采用负载电压反馈的PI控制策略。为进一步完善系统性能,运用极点配置法对控制器参数进行设计,以实现更加精准的控制,并通过Matlab进行频域特性分析和Simulink仿真验证。结果表明:经过优化的控制策略能够有效抑制阻容性负载条件下的电压波形畸变,同时在阻性负载和阻容性负载条件下的输出电流均显示出良好的正弦性,总谐波失真率分别为2.26%和3.19%,具备良好的动态性能和鲁棒性,可为埋地输油管道输油系统的检测提供坚实的技术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恒流源 双环控制 管道电流测绘系统 埋地输油管道 电流前馈 PI控制 极点配置法
下载PDF
CSAMT和测井联合约束反演在松辽盆地东南隆起区油页岩识别中的应用 被引量:1
8
作者 罗卫锋 胡志方 +3 位作者 张家强 杨云见 徐银波 孙启隆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92-700,共9页
松辽盆地油页岩地震勘探难度大,为此在松辽盆地东南隆起区开展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CSAMT)和测井联合约束反演技术应用研究。研究表明,联合约束反演技术可以将油页岩与泥页互层整体作为相对高阻层进行划分识别。利用该项技术查明研究... 松辽盆地油页岩地震勘探难度大,为此在松辽盆地东南隆起区开展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CSAMT)和测井联合约束反演技术应用研究。研究表明,联合约束反演技术可以将油页岩与泥页互层整体作为相对高阻层进行划分识别。利用该项技术查明研究区嫩江组油页岩主要分布在哈拉海向斜,仅在登楼库背斜西部局部沉积;青山口组油页岩在登楼库背斜、哈拉海向斜均有分布,整体呈沿登楼库背斜轴高、沿背斜轴两翼逐渐减薄的特征,为进一步勘探指明了有利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 测井 约束反演技术 油页岩识别 松辽盆地 东南隆起区 油气勘查工程
下载PDF
双重预防机制在石油库重大危险源管控中的应用
9
作者 李萍 《石油库与加油站》 2024年第2期38-40,I0003,共4页
简要介绍了危险源的定义、双重预防机制的基础内容,指出了双重预防机制在石油库运营中存在的环境风险识别不到位、风险识别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不匹配、数字化建设程度较低等问题,提出了双重预防机制在石油库管理中的具体落实措施:一是... 简要介绍了危险源的定义、双重预防机制的基础内容,指出了双重预防机制在石油库运营中存在的环境风险识别不到位、风险识别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不匹配、数字化建设程度较低等问题,提出了双重预防机制在石油库管理中的具体落实措施:一是严格落实风险管控矩阵;二是强化构建信息化平台;三是双重预防机制迭代更新;四是推行双重预防机制管控平台,提升重大危险源管控科技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库 双重预防机制 重大危险源 管控 应用
下载PDF
海上油气低碳发展现状与展望
10
作者 陈宏举 刘强 +1 位作者 孙丽丽 于航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81-989,共9页
“双碳”目标下,海上油气如何实现绿色低碳转型已成为企业面临的重要挑战。基于对国内外油气行业低碳发展现状的分析,结合中国海上油气发展特点,首先,从3个方面分析了近年来海上油气绿色低碳转型采取的主要措施和技术:建立标准、源强分... “双碳”目标下,海上油气如何实现绿色低碳转型已成为企业面临的重要挑战。基于对国内外油气行业低碳发展现状的分析,结合中国海上油气发展特点,首先,从3个方面分析了近年来海上油气绿色低碳转型采取的主要措施和技术:建立标准、源强分析加强源头管控,开展清洁电力替代和能效提升进行过程治理,协同CO_(2)地质封存、CO_(2)驱油利用以及CO_(2)水合物封存进行末端治理,明确了采用不同低碳技术措施的减排效果。其次,结合各项技术的发展水平和技术发展路线图,预估到2050年海上油气实现碳中和目标,预测源头控碳、过程治理和末端封存这3类低碳技术的减排贡献,探寻海上油气低碳转型路径。最后,提出未来海洋油气与新能源协同、新型海上油气田电力系统建设、海上油气数字化和智能化发展、海上规模化CCUS(碳捕集、利用与封存)及海洋碳汇等海上油气低碳发展的方向。研究结果可为海上油气的低碳发展路径提供参考,也为能源企业的绿色低碳转型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油气 源头控碳 过程治理 末端封存 CCUS(碳捕集、利用与封存)
下载PDF
井口控制装置用液气控制阀启闭特性研究
11
作者 张国田 张若松 +4 位作者 高巧娟 郭晨 吴楠 王树森 王磊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4-29,共6页
防喷器使用液气控制阀控制系统动力泵的启停,稳定控制系统管汇压力。针对现场普遍存在管汇压力波动大的现象,通过数值建模,从气源压力、油压端口面积以及弹簧刚度3个方面进行研究,分析液气控制阀启闭特性,并进行试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 防喷器使用液气控制阀控制系统动力泵的启停,稳定控制系统管汇压力。针对现场普遍存在管汇压力波动大的现象,通过数值建模,从气源压力、油压端口面积以及弹簧刚度3个方面进行研究,分析液气控制阀启闭特性,并进行试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气源压力对液气控制阀启闭特性影响较小,油压端口面积与启闭压差成线型反比关系,弹簧刚度与启闭压差呈二次曲线关系。试验证明:为实现稳定精准控制,弹簧刚度应设计在94~97.3 N/mm之间为宜;同时应合理增加液气控制阀油压端口面积。所得结论可为提升液气控制阀控制精度提供理论依据,保障管路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控 液气控制阀 启闭特性 管汇压力 气源压力 油压端口面积 弹簧刚度
下载PDF
珠江口盆地西江凹陷XJ-A构造古近系成藏主控因素及模式
12
作者 杨沂川 马永坤 +3 位作者 周清波 魏旭旺 詹骏彦 龚鑫 《中外能源》 CAS 2024年第10期52-61,共10页
以珠江口盆地西江凹陷XJ-A构造为研究对象,在构造、地层、地震等资料以及对岩心、薄片和流体包裹体分析的基础上,对其开展油气成藏条件和动态成藏过程研究,厘清成藏主控因素,建立油气成藏模式。结果表明,XJ-A构造古近系烃源岩有机质丰... 以珠江口盆地西江凹陷XJ-A构造为研究对象,在构造、地层、地震等资料以及对岩心、薄片和流体包裹体分析的基础上,对其开展油气成藏条件和动态成藏过程研究,厘清成藏主控因素,建立油气成藏模式。结果表明,XJ-A构造古近系烃源岩有机质丰度较高,主要为Ⅱ_(1)~Ⅱ_(2)型干酪根,生油潜力较大;发育辫状河三角洲沉积砂体,多为Ⅱ类及以上级别储层,适合大规模成藏;成藏期通源断裂活动速率降低,油气在超压驱动下主要通过断层、砂体和裂缝输导运移成藏。结合包裹体均一温度测试和埋藏史分析,油气充注可划分为三个期次:第一期(距今15.9~10.8Ma)为低熟原油充注期,第二期(距今10.8~5.4Ma)为成熟原油主力充注期,第三期(距今5.4~0Ma)为成熟原油混合部分天然气的充注期。在烃源岩良好、储集物性优越及超压充注的背景下,XJ-A构造古近系油气成藏主控因素为烃源条件、储集条件和输导条件。油气成藏模式具有“旁生侧储、下生上储、近源成藏、超压强供”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江凹陷古近系 成藏主控因素 成藏模式 油气充注 烃源岩 超压
下载PDF
节能伺服油源控制系统
13
作者 邱春来 张再林 +7 位作者 郑晓刚 杨杰 张东超 代晶 丛喜东 刘宇 杨海平 王冶 《工程与试验》 2024年第2期75-77,共3页
伺服油源控制系统采用PLC作为控制中心,主要通过伺服电机实现对系统压力的精确控制,并可连接其他液压设备,如静压主轴、伺服油缸等,可以调节压力控制系统输出的力值,也可以为静压主轴提供动力输出,同时采集油温、液位、压力,实现状态的... 伺服油源控制系统采用PLC作为控制中心,主要通过伺服电机实现对系统压力的精确控制,并可连接其他液压设备,如静压主轴、伺服油缸等,可以调节压力控制系统输出的力值,也可以为静压主轴提供动力输出,同时采集油温、液位、压力,实现状态的实时监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源 节能 PLC 伺服电机 控制
下载PDF
提高石油管用钢钢包自动开浇率的研究与实践
14
作者 张玲通 李金伟 +4 位作者 王书岭 高辉 王奎 邓叙燕 冯莹 《河南冶金》 2024年第4期37-41,47,共6页
为了提高石油管用钢钢包自动开浇率,降低烧氧引流、裸浇等异常操作对钢水洁净度的影响,进而提高管坯质量,深入分析了钢包状况、热修操作、电炉出钢口使用次数及形状、电炉出钢操作、冶炼材质及引流砂理化性能等对钢包自动开浇率的影响,... 为了提高石油管用钢钢包自动开浇率,降低烧氧引流、裸浇等异常操作对钢水洁净度的影响,进而提高管坯质量,深入分析了钢包状况、热修操作、电炉出钢口使用次数及形状、电炉出钢操作、冶炼材质及引流砂理化性能等对钢包自动开浇率的影响,并从调整钢包出钢位置、优化出钢口形状、提高座砖抗侵蚀性能、规范热修操作及优化引流砂理化指标等方面,提出改善钢包自动开浇率的措施。采取相应措施后,钢包自动开浇率从原来的90.4%提高至99%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管用钢 钢包自动开浇率 引流砂 出钢位置 出钢口形状
下载PDF
基于PLC控制系统的油田修井作业移运油管机械手设计研究
15
作者 郭婷婷 《自动化应用》 2024年第15期101-103,106,共4页
我国油田修井作业中,人工辅助管柱的起、下操作存在危险性,且人工效率低下,为此,研制了一种修井作业移运油管机械手,以解决机械手抓取油管的难题。通过分析机械手的动作流程,确定了该机械手控制系统所需的输入/输出点数以及PLC的硬件型... 我国油田修井作业中,人工辅助管柱的起、下操作存在危险性,且人工效率低下,为此,研制了一种修井作业移运油管机械手,以解决机械手抓取油管的难题。通过分析机械手的动作流程,确定了该机械手控制系统所需的输入/输出点数以及PLC的硬件型号,完成了I/O地址的配置,并设计了PLC的接线原理图和控制程序。研究成果对移运物体机械手的设计和应用具有一定的指导价值,并为修井作业机械化、自动化提供了良好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修井作业 移运油管机械手 PLC控制系统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下组合油气来源及成藏模式 被引量:84
16
作者 李相博 刘显阳 +5 位作者 周世新 刘化清 陈启林 王菁 廖建波 黄军平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72-180,共9页
通过生物标志化合物对比、流体包裹体分析及盆地模拟研究,对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9与长10油层组的油源、成藏期次及成藏模式进行了探讨。陇东与姬塬地区长9油层组的原油分为2种类型,第Ⅰ类来源于长7烃源岩,第Ⅱ类来源于长9烃源岩;陕北... 通过生物标志化合物对比、流体包裹体分析及盆地模拟研究,对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9与长10油层组的油源、成藏期次及成藏模式进行了探讨。陇东与姬塬地区长9油层组的原油分为2种类型,第Ⅰ类来源于长7烃源岩,第Ⅱ类来源于长9烃源岩;陕北地区长10油层组的原油主要来源于长9烃源岩。陇东与姬塬地区长9油藏均发生过2期油气充注,但前者在第1期(中侏罗统直罗组沉积期)就达到了油气充注的高峰期,而后者在第2期(下白垩统志丹组沉积期)才达到油气充注高峰期;陕北长10油层组也存在2期成藏,但2期油气呈连续充注,大致从中侏罗统直罗组沉积早期一直持续到下白垩统志丹组沉积中后期。长9与长10油藏有"上生下储"、"侧生旁储"及"自生自储"3种成藏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源对比 成藏主控因素 成藏模式 长9油层组 长10油层组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油藏序列特征及成因 被引量:35
17
作者 武富礼 王变阳 +3 位作者 赵靖舟 刘海波 李广涛 陈明奇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639-642,共4页
鄂尔多斯盆地中生界自下而上依次为岩性油藏、构造-岩性复合油藏、构造油藏。对该区不同类型油藏的成藏条件及盆地勘探现状的综合分析表明,油藏序列的形成受生油、油气运移、储盖组合特征等多种因素的控制,其中油源条件是形成本区油藏... 鄂尔多斯盆地中生界自下而上依次为岩性油藏、构造-岩性复合油藏、构造油藏。对该区不同类型油藏的成藏条件及盆地勘探现状的综合分析表明,油藏序列的形成受生油、油气运移、储盖组合特征等多种因素的控制,其中油源条件是形成本区油藏序列的主要控制因素,圈闭与油源岩的纵向距离是决定油源条件优劣的重要指标,盖层品质起着重要的制约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油藏类型 主控因素 油源条件 盖层
下载PDF
陆相致密油形成地质条件及富集主控因素——以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7段为例 被引量:108
18
作者 杨华 梁晓伟 +2 位作者 牛小兵 冯胜斌 尤源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2-20,共9页
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7段为典型陆相致密油大油区。以大量岩心分析及室内模拟实验为基础,结合盆地致密油勘探开发实际,研究长7段形成致密油大油区的地质条件和主要控制因素。研究表明,长7段致密油具有分布范围广、烃源岩条件优越、... 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7段为典型陆相致密油大油区。以大量岩心分析及室内模拟实验为基础,结合盆地致密油勘探开发实际,研究长7段形成致密油大油区的地质条件和主要控制因素。研究表明,长7段致密油具有分布范围广、烃源岩条件优越、砂岩储集层致密、孔喉结构复杂、物性差、含油饱和度高、原油性质好、油藏压力系数低的特点。长7沉积期西南陡、东北缓的湖盆底形和活跃构造条件有利烃源岩及储集岩沉积与分布;广覆式分布的优质烃源岩为致密油大油区的形成提供充足油源;大规模沉积砂体为致密油大油区的形成提供储集条件;发育的构造裂缝是形成致密油的有利运移通道;盆地稳定的沉积及构造演化为致密油区提供良好保存条件。长7段致密油富集的主控因素:1有效源储配置和持续充注是致密油形成的关键因素;2密集发育的微小孔隙是致密油富集的前提;3持续强大的石油充注控制致密油富集高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叠系 延长组 致密油 富集主控因素 源储配置 生烃增压 持续充注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进源找油”:源岩油气内涵与前景 被引量:132
19
作者 杨智 邹才能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73-184,共12页
基于全球能源结构转型背景、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进展和重点盆地研究对比分析,将非常规油气划分为源岩油气、致密油气和滞聚油气3种类型,明确源岩油气是全球油气供应的战略领域,是未来石油工业第2个150 a生命周期中举足轻重的资源组成,是... 基于全球能源结构转型背景、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进展和重点盆地研究对比分析,将非常规油气划分为源岩油气、致密油气和滞聚油气3种类型,明确源岩油气是全球油气供应的战略领域,是未来石油工业第2个150 a生命周期中举足轻重的资源组成,是"进源找油"的主要对象。提出源岩油气地质学内涵,集成建立了源岩油气生、排、滞留烃模式,指出5个源岩油气生成段决定相应技术条件下的现实资源潜力;分析了源岩油气"甜点段"形成机理,发现页岩油主要聚集在紧贴生油段、孔渗较好的泥页岩段,而煤层气和页岩气"甜点段"源储一体、吸附在煤层表面或滞留在富有机质黑色页岩段,评价优选源岩油气"甜点区(段)"是"进源找油"的核心;源岩油气资源潜力巨大,继北美之后,全球十余个大型常规-非常规"共生盆地"源岩油气也将迎来大发展,源岩油气是中国未来石油稳定发展的主力、天然气产量跨越的增长点,预计2030年中国源岩油和源岩气产量将分别占比15%和30%;应对源岩油气发展挑战,建议坚持理论创新、设立开发试验区、加强技术攻关、争取国家支持等。源岩油气地质,是"源控论"在非常规油气阶段的新发展,将为承续和推进后油气工业时代上游领域新征程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源岩油气 页岩气 页岩油 煤层气 甜点段 甜点区 源控论 人工油气藏 非常规油气革命 大型常规-非常规“共生盆地”
下载PDF
陕北地区延长组长10油层组成藏特征 被引量:26
20
作者 李士祥 刘显阳 +2 位作者 韩天佑 黄锦绣 焦军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698-709,共12页
采用地质与地球化学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对长10原油、长7烃源岩和长9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对比分析,并结合长10储层流体包裹体与长7烃源岩供烃层位储层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分布特征差异性分析,对长10油层组油源进行综合判识。在此基础上,结... 采用地质与地球化学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对长10原油、长7烃源岩和长9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对比分析,并结合长10储层流体包裹体与长7烃源岩供烃层位储层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分布特征差异性分析,对长10油层组油源进行综合判识。在此基础上,结合沉积及储层特征,对长10油藏的控制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长9烃源岩为长10油藏的主力烃源岩,长7烃源岩也有贡献,但作用有限。长10油藏的形成受源岩条件、沉积、成岩和微构造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成藏条件较为复杂。长9烃源岩的范围及发育程度控制着长10油藏的分布,有利的沉积相带、成岩相带和长9暗色泥岩的过剩压力高值区,为油藏发育的有利目标区。长10油藏受构造和岩性的双重控制,主要发育构造-岩性油藏、砂岩上倾方向尖灭性油藏和上倾方向岩性致密遮挡油藏3种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7α(H)-重排藿烷 流体包裹体 长10油层组 成藏控制因素 油-源对比 陕北地区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