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ow Spacing in Relation to Competition for Limited Resources in Soybean (Glycine Max L. Merrill)
1
作者 LIUXiao-bing SJHerbert +2 位作者 JINJian MHashemi WANGGuang-hua 《Journal of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CAS 2004年第2期97-107,共11页
Growing soybeans in different row-spacings introduces competition. Competition begins when the immediate supply of a single necessary factor falls below the combined demands of all plants. This paper reviews the main ... Growing soybeans in different row-spacings introduces competition. Competition begins when the immediate supply of a single necessary factor falls below the combined demands of all plants. This paper reviews the main competition factors of genotypes, light, water, nutrients and weed in responses to row spacings for the past four decades. It demonstrated that responses of soybean genotypes to row width differ among cultivars, which depend on seasonal rainfall and irrigation. Determinate types produce more yield in narrow-rows, and cultivars with lodging resistance should be adopted in narrow-spacings, but indeterminate soybean should also be used to optimize yields in certain system. Narrow-compared with wide-row soybean (Glycine max) cultivation increases light interception (LI) and dominant components for the increase come from LAI, light extinction coefficients and branch types. Water use efficiency (WUE) and evapotranspiration are not influenced by row spacing, but seed yield could be increased if irrigation is applied. Nutrient uptake is significantly affected by row spacing, seed yields and uptake of N, P, K in plants increases with decreasing row spacing, and the effects depend on the fertilizer levels. Other factors rather than row spacing affect nitrogen fixation. Weed density, peak time and periodicity of weed emergence are not affected by row spacing, but better complementary weed control by the herbicides at the used doses can be obtained in narrow spacing due to the reduced weed number and dry weight. More researches are required to investigate the physiological responses, nutrient and water uptake and translocation, light utilization at different layers of canopy and soil environment changes in different row-spacing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ow spacings light interception water and nutrient uptake weed control SOYBEAN
下载PDF
半煤岩巷锚杆支护参数优化设计 被引量:1
2
作者 史瑞军 《机械管理开发》 2023年第9期120-122,共3页
为进一步提升巷道的掘进效率,从优化锚杆支护参数出发,以某矿31506工作面为研究对象,在对其顶底板条件分析的基础上,以顶板锚杆支护参数为例,通过理论计算初步得出支护参数,而后通过数值模拟手段最终确定支护参数,并对工作面顶部和两帮... 为进一步提升巷道的掘进效率,从优化锚杆支护参数出发,以某矿31506工作面为研究对象,在对其顶底板条件分析的基础上,以顶板锚杆支护参数为例,通过理论计算初步得出支护参数,而后通过数值模拟手段最终确定支护参数,并对工作面顶部和两帮的锚杆支护参数进行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掘进 锚杆 围岩控制 掘进工序 间排距
下载PDF
曲面加工中行距对表面粗糙度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宋新 马卫东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年第2期41-43,共3页
采用平行铣削对曲面进行数控加工时,行距对工件的表面粗糙度有一定的影响。通过实验,分析了行距对工件表面粗糙度的影响规律,随着行距的减小,表面粗糙度值也随之减小,表面精度也越高,但行距减小到一定程度,表面粗糙度值将不再减小。
关键词 曲面构件 数控加工 球头铣刀 控制行距 提高质量
下载PDF
行距对大豆竞争有限资源的影响 被引量:19
4
作者 刘晓冰 金剑 +2 位作者 王光华 S.J.Herbert M.Hashemi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15-221,共7页
不同行距引起大豆生长竞争。当某一因子的直接供应不能满足群体生长的需要而成为限制因子时 ,竞争便开始。本文主要从基因型、光、水、养分和杂草等 5方面综述过去 4 0年行距变化对大豆竞争资源的影响。研究表明 ,不同品种对行距变化的... 不同行距引起大豆生长竞争。当某一因子的直接供应不能满足群体生长的需要而成为限制因子时 ,竞争便开始。本文主要从基因型、光、水、养分和杂草等 5方面综述过去 4 0年行距变化对大豆竞争资源的影响。研究表明 ,不同品种对行距变化的反映不同 ,其依赖于季节降雨和灌溉。有限结荚习性类型可获得较高产量 ,抗倒伏的大豆品种适于窄行种植。无限结荚习性大豆在一定的行距条件下也可获得最佳产量。与宽行大豆种植相比 ,窄行大豆栽培增加光截获 (LI) ,其原因在于LAI、消光系数的增加及分枝类型品种的选择。水分利用效率和蒸发蒸腾作用不受行距影响 ,但在灌溉条件下产量增加。行距变化对养分吸收影响较大 ,随着行距的减小 ,植株产量和N、P、K的吸收均增加 ,且增加幅度受施肥水平制约。行距不影响N素的固定。行距不影响杂草密度、萌发高峰及持续时期 ,但在窄行栽培条件下可减少杂草的数量及干重 ,再配以适量的除草剂可获得良好的除草效果。不同行距条件下的大豆生理反应、养分和水分的吸收及转运 ,不同冠层的光能利用以及土壤环境的变化仍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距 大豆 生长竞争 水分吸收 养分吸收 杂草
下载PDF
玉米精量播种智能控制系统研制 被引量:18
5
作者 印祥 杨腾祥 +1 位作者 金诚谦 杜娟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25-128,133,共5页
针对现有玉米播种机地轮打滑、机械结构相对复杂且可靠性不高等问题,研制了基于电机驱动的玉米精量播种智能控制系统。该系统由可调速直流电机、人机交互终端、测速地轮、光电编码器及电子控制单元等组成,人机交互终端采用串口触摸屏,通... 针对现有玉米播种机地轮打滑、机械结构相对复杂且可靠性不高等问题,研制了基于电机驱动的玉米精量播种智能控制系统。该系统由可调速直流电机、人机交互终端、测速地轮、光电编码器及电子控制单元等组成,人机交互终端采用串口触摸屏,通过RS232接口与电子控制单元进行实时信息交互,以设置播种粒距、地轮直径、编码器线数等系统参数并实时显示播种作业状态。将此系统应用于指夹式排种器,在排种器试验台上进行了系统标定与性能测试试验,结果表明:在前进速度5.05 km/h下,设定播种粒距为30、35、40cm时,其实际播种的平均粒距分别为29.13、34.00、38.29cm,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40、0.37、0.55cm;在前进速度6.95km/h下,设定播种粒距为30、35、40cm时,其实际播种的平均粒距分别为29.10、33.59、38.41cm。试验表明:所研制的玉米精量播种智能控制系统能够根据播种机前进速度准确控制排种器转速以实现粒距一致的播种作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量播种 智能控制 排种器 播种粒距
下载PDF
担炭沟煤矿灰岩顶板支护参数优化 被引量:3
6
作者 刘焜 杨崇山 《煤炭科技》 2019年第4期40-43,共4页
担炭沟煤矿10煤一采区运输大巷直接顶为坚硬的石灰岩,顶板钻孔困难,巷道掘进速度慢。通过理论分析和数值计算优化巷道锚杆支护参数,将锚杆间排距由800 mm×800 mm优化为1 200 mm×1 200 mm。现场工业性试验及矿压监测发现,围岩... 担炭沟煤矿10煤一采区运输大巷直接顶为坚硬的石灰岩,顶板钻孔困难,巷道掘进速度慢。通过理论分析和数值计算优化巷道锚杆支护参数,将锚杆间排距由800 mm×800 mm优化为1 200 mm×1 200 mm。现场工业性试验及矿压监测发现,围岩变形在20 d后趋于稳定,两帮最大移近量为94 mm,顶底板最大移近量为72 mm,围岩变形较小,满足巷道使用要求,并为同类巷道的支护设计、施工提供了实践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坚硬顶板 围岩控制 间排距 快速掘进
下载PDF
可变行距探入式水稻均匀喷雾系统研制和试验
7
作者 黄粮粮 周重军 +6 位作者 刘木华 蔡金平 肖丽萍 邓方迁 叶洋洋 蒲闯 蔡翰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55-159,共5页
针对我国南北地区水稻种植行距不统一、水稻从稻冠到根部病虫害发生位置不同等情况,研发了一套变行距探入式自动折叠均匀喷雾系统。该喷雾系统能够实现不同行距水稻的喷雾,且在水稻整个生产期间,既可以实现冠层上喷雾,也可将喷头探入到... 针对我国南北地区水稻种植行距不统一、水稻从稻冠到根部病虫害发生位置不同等情况,研发了一套变行距探入式自动折叠均匀喷雾系统。该喷雾系统能够实现不同行距水稻的喷雾,且在水稻整个生产期间,既可以实现冠层上喷雾,也可将喷头探入到冠层以下,对水稻中下部位置病虫害实现对靶喷药,有效提高了农药利用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可节约能源和减少环境污染。对发生在水稻中下部的稻飞虱与常规机械进行对比试验,结果显示:对成熟期和生长期水稻7天后的防治效果分别为91.3%和90.6%,比常规机械施药分别高出18%和14.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病虫害 探入式喷雾 自动折叠 变行距施药 防治效果
下载PDF
谦比希铜矿东南矿体上向扇形中深孔爆破技术试验及应用 被引量:7
8
作者 李延龙 张小瑞 +2 位作者 朱欣月 卢二伟 祁泽锋 《黄金》 CAS 2022年第2期51-56,共6页
针对谦比希铜矿东南矿体采场上向扇形中深孔凿岩过程中存在的钻孔偏斜大,爆破后顶板、边帮控制差,爆破大块率高及切割井施工周期长等问题,采用定制凿岩专用稳杆器、炮孔设计中边帮使用垂直孔、在原有炮孔设计2排炮孔中增加辅助排、根据... 针对谦比希铜矿东南矿体采场上向扇形中深孔凿岩过程中存在的钻孔偏斜大,爆破后顶板、边帮控制差,爆破大块率高及切割井施工周期长等问题,采用定制凿岩专用稳杆器、炮孔设计中边帮使用垂直孔、在原有炮孔设计2排炮孔中增加辅助排、根据不同岩石采用不同参数的孔排距、增加爆破规模、孔口堵塞长度等措施对上向扇形中深孔爆破方案进行优化,并采用优化后的上向扇形中深孔爆破一次成井措施和方案在试验采场进行现场应用。结果表明:与原方法对比,钻孔偏斜由15 m孔深偏斜2.0~2.5 m降至偏斜1.0~1.5 m,偏斜率降低50%~60%,顶板和边帮爆破后较平整,爆破大块率降至10%以下,15 m切割井施工周期缩短。优化后的方案解决了矿山上向扇形中深孔爆破中存在的问题,对提高矿山经济效益、实现矿山达产具有重要应用价值和理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向扇形中深孔 钻孔偏斜 边帮控制 大块率 稳杆器 垂直孔 辅助排 孔排距 爆破一次成井
下载PDF
智能控制马铃薯精密播种机的研制 被引量:3
9
作者 李学强 王法明 +4 位作者 孙传祝 苏国粱 魏忠彩 王相友 王士军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70-79,共10页
针对现有马铃薯播种机播种精度低、株距和振幅调整麻烦等问题,在现有马铃薯播种机的基础上设置了智能株距控制装置,当检测到播种机的行驶速度等信息发生变化时,将控制电液伺服阀实时自动修正液压马达转速,保证播种株距合格率始终控制在... 针对现有马铃薯播种机播种精度低、株距和振幅调整麻烦等问题,在现有马铃薯播种机的基础上设置了智能株距控制装置,当检测到播种机的行驶速度等信息发生变化时,将控制电液伺服阀实时自动修正液压马达转速,保证播种株距合格率始终控制在允许范围内;设置了智能重种漏种控制装置,当检测到的薯种信号多于1枚或未检测到薯种信号时,控制步进电机实时调整输送带及其薯种碗的振动强度,结果表明,实际漏种率ξls为6.4%~7.9%,实际重种率ξcs为8.2%~10.1%,较佳的允许漏种率ξly的设定范围为6.0%~8.0%。该智能控制马铃薯精密播种机有效地提高了播种精度和作业效率,提高了马铃薯播种机对不同地区、不同马铃薯品种的适应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控制 精密播种 马铃薯 株距 重种漏种 播种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