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6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mpound control allocation strategy of dual aero/jet vane control missile 被引量:2
1
作者 高峰 唐胜景 +1 位作者 师娇 郭杰 《Journal of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EI CAS 2012年第4期434-441,共8页
To solve the control allocation problem of dual aero/jet vane control missile, dynamics e- quations in longitudinal plane are derived, and the structure of compound control loop is designed based on attitude autopilot... To solve the control allocation problem of dual aero/jet vane control missile, dynamics e- quations in longitudinal plane are derived, and the structure of compound control loop is designed based on attitude autopilot. Four brief compound control allocation strategies are researched and an- alyzed. Furthermore, a new strategy called chain combination variable proportional coefficient strat- egy based on rudder effect is presented. By simulation of initial climb trajectory,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ll the strategies are researched, and the results illustrate that the new strategy can meet the re- quirement we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mpound control allocation strategy jet vane aerodynamic rudder
下载PDF
Investigation on the flow control of micro-vanes on a supersonic spinning projectile 被引量:2
2
作者 Jie MA Zhi-hua CHEN +2 位作者 Zhen-gui HUANG Jian-guo GAO Qiang ZHAO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SCIE EI CAS CSCD 2016年第3期227-233,共7页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micro-wedge vortex generators(MVG)can effectively control the flow separation of supersonic boundary layer.In order to improve the flight stability of spinning projectile,the original standard ...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micro-wedge vortex generators(MVG)can effectively control the flow separation of supersonic boundary layer.In order to improve the flight stability of spinning projectile,the original standard 155 mm projectile was taken as an example,and the micro-vanes were mounted at the projectile shoulder to investigate the separation control on the aero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projectile.Numerical simulations were performed with the use of DES method for the flow fields of projectiles with and without micro-vanes,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boundary layer structures and aerodynamic data were compared and discussed.Numeric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micro-vanes can be used to inhibit separation of fluid on projectile surface,and improve the flight stability and firing dispersion of projecti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INNING PROJECTILE Micro-vane Stability Aerodynamic characteristics FLUID control
下载PDF
基于变桨技术余压水轮机导叶控制方法研究
3
作者 于超 黄靖 《机电产品开发与创新》 2025年第1期89-92,共4页
在管道压力方面,通过消耗大量的能量为水提供动能,但整体对能量的回收率较低,利用小,仍然有大量优质余压未能得到充分利用,其中余压发电的最优方案是通过水轮机进行发电,为了研究余压发电水轮机叶轮的最大使用效率和水头的最大利用率,... 在管道压力方面,通过消耗大量的能量为水提供动能,但整体对能量的回收率较低,利用小,仍然有大量优质余压未能得到充分利用,其中余压发电的最优方案是通过水轮机进行发电,为了研究余压发电水轮机叶轮的最大使用效率和水头的最大利用率,设计了可变桨式向心涡轮水轮机,采用自适应模糊变桨控制器控制导叶开度,针对向心涡轮水轮机在相同流量、水头下导叶开度对水头利用率和叶轮效率的影响。试验基于RNG k-ω模型,构建导叶开度测试平台,采用CFD分析的方式建立水轮机导叶的模型,对可变桨式水轮机进行仿真计算,利用自适应模糊变桨控制器控制导叶,使水流进入水轮机的相对速度与叶片更贴合,通过实验验证,以轴功率为衡量指标,仿真结果表明,自适应模糊变桨有更好的控制效果,能够满足调压、减压控制发电效率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变桨式水轮机 导叶开度 叶轮效率 自适应模糊变桨控制器 轴功率
下载PDF
异步联网下水电站一次调频功能设计与优化
4
作者 汪林 任刚 +1 位作者 高玲 田源泉 《水电与新能源》 2024年第11期56-58,61,共4页
异步联网下机组一次调频功能的合理设计关系到电网频率稳定和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根据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对一次调频相关技术要求,阐述了开度模式下和功率模式下水电机组一次调频功能的设计,探讨了水电站一次调频与AGC协调控制策略。研... 异步联网下机组一次调频功能的合理设计关系到电网频率稳定和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根据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对一次调频相关技术要求,阐述了开度模式下和功率模式下水电机组一次调频功能的设计,探讨了水电站一次调频与AGC协调控制策略。研究结果可供复杂电网环境水电站一次调频功能设计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次调频 异步联网 开度模式 功率模式
下载PDF
高转速高增压比压气机导叶控制装置设计与研究
5
作者 杨琴 邓文革 《电子器件》 CAS 2024年第4期954-960,共7页
为充分考核压气机性能、寻求最佳导叶角度控制规律,满足高转速高增压比压气机性能试验所需,亟需压气机导叶角度实时可调导叶控制装置。针对压气机台架试验环境和试验场景,提出了双通道数字式电子控制导叶控制装置架构,开展了部件选型和... 为充分考核压气机性能、寻求最佳导叶角度控制规律,满足高转速高增压比压气机性能试验所需,亟需压气机导叶角度实时可调导叶控制装置。针对压气机台架试验环境和试验场景,提出了双通道数字式电子控制导叶控制装置架构,开展了部件选型和设计,对装置的重要组成部件——电子控制器的硬件电路进行了设计和仿真。该装置经过安装调零、最优PID参数选取及系统联调,配合高转速高增压比压气机开展多轮性能摸底试验。台架试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的导叶控制装置控制稳定,性能良好,能安全可靠地按需实时调节压气机导叶角度,满足压气机性能试验所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气机 导叶 控制 电路 设计
下载PDF
离心式压缩机负荷控制与喘振控制探讨
6
作者 王梓旭 《当代化工研究》 CAS 2024年第15期114-116,共3页
离心式压缩机是石油化工的重要设备,针对离心式压缩机自身结构特点,总结了离心式压缩机负荷控制的四种方式及优缺点。同时对防喘振控制的注意事项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并在传统控制的基础上提出超驰控制、负荷跟踪控制等优化控制措施。优... 离心式压缩机是石油化工的重要设备,针对离心式压缩机自身结构特点,总结了离心式压缩机负荷控制的四种方式及优缺点。同时对防喘振控制的注意事项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并在传统控制的基础上提出超驰控制、负荷跟踪控制等优化控制措施。优化控制既可以保证离心式压缩机的安全稳定运行,又可以降低压缩机能耗,为今后离心式压缩机控制系统的设计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心式压缩机 负荷控制 防喘振控制 导叶调节
下载PDF
精炼车间过滤机的自动控制系统设计
7
作者 秦忠凯 李亭亭 +1 位作者 刘宝友 赵向军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49-152,共4页
叶片过滤机是精炼车间脱色工段中非常关键的设备,设备前端后续的工艺阀门很多,有很多操作步骤和时间节点控制阀门的开启和关闭,操作复杂烦琐。为简化人工手动操作的烦琐性及为更多单机系统控制提供技术参考,以立式叶片过滤机为例,采用PL... 叶片过滤机是精炼车间脱色工段中非常关键的设备,设备前端后续的工艺阀门很多,有很多操作步骤和时间节点控制阀门的开启和关闭,操作复杂烦琐。为简化人工手动操作的烦琐性及为更多单机系统控制提供技术参考,以立式叶片过滤机为例,采用PLC和触摸屏的方式构建自动控制系统,控制叶片过滤机的单机运行和切换控制。自动控制系统的CPU采用西门子S7-1214C DC/DC/Rly,HMI采用西门子KTP1200触摸屏,并采用西门子TIAPORTALV18软件进行PLC硬件组态及编程和上位机KTP1200的监控和控制界面的制作,自动控制系统的设计包括两台过滤机的单独控制和切换控制,可根据不同的产量设定切换的时间参数。此系统运行稳定可靠,是独立的控制系统,可以单独应用于生产,还具有以太网通信功能,可以实现与其他控制系统的数据交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片过滤机 精炼 自动控制 S7-1214C KTP1200
下载PDF
应变式直剪仪与微型十字板剪切仪测定土壤抗剪强度的对比分析
8
作者 徐圣贤 张庆玮 +3 位作者 李雯玲 陈伟杰 陈紫燕 赵成龙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05-213,共9页
[目的]分析两种仪器(应变式直剪仪与微型十字板剪切仪)测得的土壤抗剪强度指标(土壤黏聚力值c、内摩擦角φ、土壤剪切力τ)特征,并建立直剪仪测得的c和φ与十字版仪测得的τ之间的函数关系,以期深化对土壤抗剪强度的认识,提高土壤抗剪... [目的]分析两种仪器(应变式直剪仪与微型十字板剪切仪)测得的土壤抗剪强度指标(土壤黏聚力值c、内摩擦角φ、土壤剪切力τ)特征,并建立直剪仪测得的c和φ与十字版仪测得的τ之间的函数关系,以期深化对土壤抗剪强度的认识,提高土壤抗剪强度指标测定效率。[方法]选取黄土高原3种典型质地类型土壤(杨凌黏黄土、安塞黄绵土、定边沙黄土),每种土壤设5个含水量梯度(12%,16%,20%,24%,28%),分别用上述两种仪器测定不同处理下土壤抗剪强度指标c,φ和τ,探究了3指标对土壤质地、土壤含水量的响应特征以及3指标间的函数关系。[结果](1)试验条件下,c值在16.88~27.12 kPa范围,φ值在5.03°~21.30°范围,τ值在1.76~7.72 kPa范围变化;(2)不同土壤类型下,c和τ均随含水量的增大呈现先增大后减小趋势,而φ随含水量增大呈现逐渐降低趋势;(3)总体来看,安塞黄绵土的τ,c,φ值略高于定边沙黄土,但它们均显著大于杨凌黏黄土。(4)3种土壤类型下,微型十字板剪切仪所测定的τ值与直剪仪测定的c值均具有较强的线性相关关系(R 2>0.90);而φ值与τ值间并无显著相关关系。如不考虑土壤类型差异,τ与c之间仍有较强的相关性,关系式为c=1.59τ+14.10(R 2=0.51,p<0.01)。[结论]应变式直剪仪测得的黏聚力c值和微型十字版仪测得的土壤剪切力τ值对土壤质地、含水量的响应相似,且二者有显著的相关关系,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用快速便捷的微型十字版仪测得的τ值估算原本需用直剪仪测的c值。研究结果可为野外极端条件下提高土壤抗剪强度测定效率方面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变式直剪仪 微型十字板剪切仪 剪切力 黏聚力 内摩擦角
下载PDF
离心压缩机喘振实测方法与分析
9
作者 薛利超 刘洪涛 《燃气轮机技术》 2024年第2期37-41,共5页
对离心压缩机喘振机理及喘振对机组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给出压缩机喘振实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根据某空气压缩机发生喘振时,在不同入口导叶角度下测得入口流量、出口压力,从而得出该入口导叶角度条件下的最小流量,从而得到导叶不同角度条... 对离心压缩机喘振机理及喘振对机组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给出压缩机喘振实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根据某空气压缩机发生喘振时,在不同入口导叶角度下测得入口流量、出口压力,从而得出该入口导叶角度条件下的最小流量,从而得到导叶不同角度条件下的喘振线。比较实际喘振线与主机厂家给出的预期喘振线,实际喘振出口压力比预期喘振压力高16%~19%,从而得出该压缩机喘振实测很有必要。准确的压缩机喘振线为压缩机安全、节能创造了条件,并对此类压缩机的安全、高效和更加节能的控制给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心压缩机 入口导叶 流量 喘振实测 防喘振控制
下载PDF
柔性太阳帆航天器动力学建模与姿态控制 被引量:10
10
作者 崔乃刚 刘家夫 荣思远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5,共5页
对基于控制叶片的太阳帆航天器,推导考虑弹性振动的太阳帆姿态动力学方程和振动方程,利用非约束模态的概念给出了太阳帆航天器动力学方程的求解方法.结合超地球同步转移轨道太阳帆航天器偏航轴对地定向问题,设计了太阳帆俯仰轴的考虑Ban... 对基于控制叶片的太阳帆航天器,推导考虑弹性振动的太阳帆姿态动力学方程和振动方程,利用非约束模态的概念给出了太阳帆航天器动力学方程的求解方法.结合超地球同步转移轨道太阳帆航天器偏航轴对地定向问题,设计了太阳帆俯仰轴的考虑Bang-Bang控制策略的PD控制器,数值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基于控制叶片的控制器可以较快、较精确地实现偏航轴对地定向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帆航天器 姿态动力学方程 振动方程 控制叶片 姿态控制
下载PDF
新安江屯溪水力自控翻板坝蓄水期浮游植物的变化研究 被引量:9
11
作者 张慧冲 方建新 涂友琴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4期65-67,共3页
2006年3月至4月底,在新安江屯溪水力自控翻板坝蓄水期和非蓄水期定点进行浮游植物调查,共采集到浮游植物39属种,隶属于4门。主要优势种为硅藻和绿藻。蓄水期的藻类丰度高于非蓄水期。依据调查结果选用"污染指示种"对翻板坝上... 2006年3月至4月底,在新安江屯溪水力自控翻板坝蓄水期和非蓄水期定点进行浮游植物调查,共采集到浮游植物39属种,隶属于4门。主要优势种为硅藻和绿藻。蓄水期的藻类丰度高于非蓄水期。依据调查结果选用"污染指示种"对翻板坝上游水域水质污染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新安江屯溪城区段水质属乙型中污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力自控翻板坝 蓄水期 浮游植物 新安江
下载PDF
基于紊流模型的可控叶片减振器阻尼特性参数识别 被引量:4
12
作者 王文瑞 闫晓强 顾亮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8-13,共6页
通过对可控阻尼叶片减振器结构分析,建立基于紊流模型可控叶片减振器流量阻尼特性模型,模拟减振器内部流场结构,采用试验参数识别的方法确定模型参数,分析不同温度下减振器的阻尼特性。阐明了减振器在高温高速作用下,阻尼特性采用紊流... 通过对可控阻尼叶片减振器结构分析,建立基于紊流模型可控叶片减振器流量阻尼特性模型,模拟减振器内部流场结构,采用试验参数识别的方法确定模型参数,分析不同温度下减振器的阻尼特性。阐明了减振器在高温高速作用下,阻尼特性采用紊流模型综合流量参数研究的方法更为准确。最后通过仿真分析与试验结果的一致性对比,验证了所提方法的可行性和准确性。这种基于试验的参数识别方法具有普遍性,识别出的参数不仅具有数学理论推导的含意,还具备明确的物理意义,并且适用性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控叶片减振器 紊流模型 阻尼特性 参数识别 温衰特性
下载PDF
兆瓦级风力发电机组偏航反时限优化控制 被引量:2
13
作者 徐卫峰 赵刚 +1 位作者 郝勇生 严伟 《自动化仪表》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46-49,共4页
为解决兆瓦级风力发电机组不能频繁偏航和及时响应的矛盾,采用体现能量特征的反时限方法获得相对风向阈值及延时时间。考虑输入信号的稳定性,使用均值对风速和风向进行处理。在流程上对相邻两次动作进行时间限制,提高设备使用寿命。在PL... 为解决兆瓦级风力发电机组不能频繁偏航和及时响应的矛盾,采用体现能量特征的反时限方法获得相对风向阈值及延时时间。考虑输入信号的稳定性,使用均值对风速和风向进行处理。在流程上对相邻两次动作进行时间限制,提高设备使用寿命。在PLC控制器上构建了仿真环境,实测结果验证了该算法的可行性及可靠性,为偏航系统优化运行提供可行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力发电机组 偏航控制 风向标控制 反时限 PLC
下载PDF
太阳帆航天器被动姿态控制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骆军红 李晓东 冯军华 《飞行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47-50,共4页
针对由有效载荷、太阳帆和4个控制叶片所组成的太阳帆航天器系统,从物理模型出发,利用欧拉方程建立了姿态动力学模型,并通过数值仿真对太阳帆航天器基于控制叶片的对日定向性能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行星际飞行中太阳帆航天器可... 针对由有效载荷、太阳帆和4个控制叶片所组成的太阳帆航天器系统,从物理模型出发,利用欧拉方程建立了姿态动力学模型,并通过数值仿真对太阳帆航天器基于控制叶片的对日定向性能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行星际飞行中太阳帆航天器可以通过使控制叶片保持偏置来保持姿态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学建模 姿态控制 太阳帆航天器 控制叶片
下载PDF
基于控制叶片的太阳帆姿态控制系统建模与仿真 被引量:2
15
作者 骆军红 袁宴波 廖志忠 《系统仿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4期7920-7924,共5页
针对由太阳帆薄膜、结构杆、有效载荷和四个控制叶片所组成的太阳帆航天器系统,从物理模型出发,利用欧拉方程建立了姿态动力学模型。对该类太阳帆航天器的系统能控性和稳定性进行分析,并通过数值仿真对太阳帆航天器三轴姿态控制的响应... 针对由太阳帆薄膜、结构杆、有效载荷和四个控制叶片所组成的太阳帆航天器系统,从物理模型出发,利用欧拉方程建立了姿态动力学模型。对该类太阳帆航天器的系统能控性和稳定性进行分析,并通过数值仿真对太阳帆航天器三轴姿态控制的响应特性和行星际轨道转移过程中姿态控制效果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行星际飞行中利用四个控制叶片来对太阳帆航天器进行三轴姿态控制的方法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帆航天器 控制叶片 姿态控制 建模与仿真
下载PDF
NF-6风洞马赫数控制系统研制 被引量:4
16
作者 惠增宏 何明一 竹朝霞 《实验流体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61-65,共5页
NF 6风洞是我国唯一一座增压连续式跨声速翼型风洞,为了提高实验雷诺数,在设计上还具有喷氮降温的功能。笔者介绍了NF 6风洞马赫数控制系统的组成、特点及运行方式,对转速控制子系统、压缩机静叶角控制子系统、二喉道栅指控制子系统等... NF 6风洞是我国唯一一座增压连续式跨声速翼型风洞,为了提高实验雷诺数,在设计上还具有喷氮降温的功能。笔者介绍了NF 6风洞马赫数控制系统的组成、特点及运行方式,对转速控制子系统、压缩机静叶角控制子系统、二喉道栅指控制子系统等进行了较为详细的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声速风洞 马赫数 转速控制 静叶角 二喉道栅指 NF-6
下载PDF
叶片式可控阻尼减振器阻尼特性分析与试验 被引量:4
17
作者 王文瑞 黄华 顾亮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6-30,共5页
通过对叶片式可控阻尼减振器的结构分析,建立叶片式可控阻尼减振器的流体力学模型,模拟减振器内部流体结构,采用试验参数识别的方法确定模型参数,分析减振器的阻尼特性。阐明了减振器阻尼特性受到工作液温度、比例流量阀节流口开度以及... 通过对叶片式可控阻尼减振器的结构分析,建立叶片式可控阻尼减振器的流体力学模型,模拟减振器内部流体结构,采用试验参数识别的方法确定模型参数,分析减振器的阻尼特性。阐明了减振器阻尼特性受到工作液温度、比例流量阀节流口开度以及连接臂端激励速度的影响以及比例流量阀对减振器"温衰"效应的补偿作用。通过仿真分析与试验结果的一致性对比,验证了所提方法的可行性和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履带车辆 叶片式可控阻尼减振器 流体模型 阻尼特性 参数识别
下载PDF
喷水推进收缩流泵导叶的水动力优化设计方法 被引量:6
18
作者 蔡佑林 范佘明 +2 位作者 陈刚 梁珺 王立祥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8-34,共7页
为解决新型喷水推进收缩流泵因径向尺度小、导叶动负荷大引起的水动力问题,提出一种用于喷水推进收缩流泵导叶水动力设计的三元可控速度矩方法.基于收缩流式叶轮,通过控制过流面积变化优化导叶子午面,实现从泵进口到出口的全收缩.根据... 为解决新型喷水推进收缩流泵因径向尺度小、导叶动负荷大引起的水动力问题,提出一种用于喷水推进收缩流泵导叶水动力设计的三元可控速度矩方法.基于收缩流式叶轮,通过控制过流面积变化优化导叶子午面,实现从泵进口到出口的全收缩.根据可控速度矩原理,针对叶轮出口流场与收缩流式导叶特点给定子午面速度矩分布,完成了导叶片三元可控速度矩设计,建立了收缩流式导叶模型.应用经过试验验证的推进泵数值模拟试验方法进行推进泵内流场与外特性计算分析.结果表明,设计工况点处推进泵模型效率由原设计的87%提升至90%,导叶轴向长度缩短了20%.设计优化效果显著,能够满足工程应用要求,从而解决了水动力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喷水推进 收缩流泵 导叶 可控速度矩 水动力
下载PDF
S弯进气道流动控制技术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张振 刘丹 黄浩 《应用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01-205,307-308,共5页
在低速风洞中采用微型叶片作为涡流发生器对某S弯进气道进行流动控制,通过风洞试验研究了微型叶片的不同参数(包括叶片高度、轴向位置、安装组数)对进气道气动特性的影响。试验测量了来流风速V=60m/s、模型攻角α=8°的条件下有/无... 在低速风洞中采用微型叶片作为涡流发生器对某S弯进气道进行流动控制,通过风洞试验研究了微型叶片的不同参数(包括叶片高度、轴向位置、安装组数)对进气道气动特性的影响。试验测量了来流风速V=60m/s、模型攻角α=8°的条件下有/无微型导流叶片时进气道出口截面的总压和静压分布,并由此计算得到进气道出口截面的总压恢复系数和畸变指数。试验结果表明:微型叶片的不同参数(包括叶片高度、轴向位置、安装组数)对进气道流动有明显影响;通过在进气道第一弯道处安装合适高度和组数的微型叶片涡发生器,可以明显改善进气道出口流动;在现有的试验条件下,叶片高度h/Ri=0.02、轴向位置Xvg/Ri=1、组数Nvg=8是相对较优的流动控制方案,主要表现为:与未安装微型叶片相比,进气道流量系数φ=0.8时出口畸变指数降低了0.051,总压恢复系数提高了0.00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弯进气道 流动控制 微型叶片 涡流发生器 风洞试验
下载PDF
直驱式转叶舵机的特点及关键技术 被引量:7
20
作者 姜继海 刘乔 侯珍秀 《液压与气动》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11,共11页
直驱式转叶舵机是一种新型船舶舵机,具有结构紧凑、控制方便、高效节能、可靠性高等诸多优点。该研究针对直驱式转叶舵机的关键技术——大功率直驱控制、转叶密封设计、系统可靠性三方面进行了详细讨论,并指出了可能的改进途径,最后对... 直驱式转叶舵机是一种新型船舶舵机,具有结构紧凑、控制方便、高效节能、可靠性高等诸多优点。该研究针对直驱式转叶舵机的关键技术——大功率直驱控制、转叶密封设计、系统可靠性三方面进行了详细讨论,并指出了可能的改进途径,最后对直驱式转叶舵机的应用前景进行了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船舶舵机 直接驱动容积控制(DDVC) 转叶密封 可靠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