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4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质量推进农村区域协调发展:思路目标与实现路径
1
作者 朱晶 李天祥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0-33,共14页
农村区域协调发展是解决农村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关键路径,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支撑,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围绕农村区域协调发展,党和国家作出了一系列重要决策部署,将农村区域协调发展提升到了新的高度... 农村区域协调发展是解决农村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关键路径,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支撑,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围绕农村区域协调发展,党和国家作出了一系列重要决策部署,将农村区域协调发展提升到了新的高度。然而,受限于资源禀赋、经济发展等诸多因素,目前我国不同地区农村发展在收入、消费、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和人居环境等维度依然存在显著差异。发达的东部地区农村与相对落后的中西部地区农村的较大差距,逐渐成为当前中国农村高质量发展的重大问题,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实现共同富裕的进程。针对这些问题,应将高质量推进农村区域协调发展摆在更为紧要的位置,并着力构建区域共同发展、区域共生发展、区域共建发展和区域共享发展的新格局。依循这一思路,本文进一步从激发农村经济内生增长动能、推进农村消费需求转型升级、强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构建农村经济绿色发展模式、协同农村区域发展政策等方面,提出未来一段时期高质量推进我国农村区域协调发展的实现路径与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协调发展 农村 高质量发展 农村基础设施 乡村建设
下载PDF
数字技术赋能城乡产业协调发展的内在机制与实现路径
2
作者 杨守德 廖丹 《科技管理研究》 2024年第8期82-91,共10页
数字技术的发展与普及应用推动生产要素在中国城乡的双向流动,进而推进城乡产业协调发展,但目前针对数字技术对城乡产业协调发展影响作用的实证研究不足。因此,借助省级面板数据,深入探究数字技术对中国城乡产业协调发展的总体影响和区... 数字技术的发展与普及应用推动生产要素在中国城乡的双向流动,进而推进城乡产业协调发展,但目前针对数字技术对城乡产业协调发展影响作用的实证研究不足。因此,借助省级面板数据,深入探究数字技术对中国城乡产业协调发展的总体影响和区域异质性及其作用机制,为进一步深化该主题研究,为利用数字技术推进城乡产业融合升级、实现城乡协调发展提供理论参考。以数字技术为切入点,从理论分析数字技术影响城乡产业协调发展的内在机制,基于2011—2021年中国30个省份面板数据,建立数字化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测算各省份数字化水平,运用耦合协调模型计算各省份城乡产业协调度,并就数字技术如何影响城乡产业协调发展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数字技术对推进城乡产业协调发展具有显著正向影响;数字技术在不同空间地理位置对城乡产业协调发展存在异质性影响;县域经济在数字技术助推城乡产业协调发展过程中发挥部分中介效应;在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下,数字技术对城乡产业协调发展的影响作用呈现非线性特征,当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达到一定程度,数字技术才能对城乡产业协调发展产生显著正向推动作用,其门槛值为10.379。基于此,进一步从完善乡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统筹规划和完善数字素养培育体系三方面提出具体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技术 数字化水平 城乡产业协调度 耦合协调模型 数字技术赋能 城乡融合发展
下载PDF
农业强国视域下粮食产区粮食产业与特色农业协同发展研究
3
作者 杜磊 《四川轻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1-11,共11页
为更好地实现“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目标,对于粮食产区而言,保证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收、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地方收入等是必须完成的发展任务。需要分析如何在保证粮食产业健康发展的同时,通过发展具有区位比较优势的高附加值特色农业,... 为更好地实现“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目标,对于粮食产区而言,保证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收、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地方收入等是必须完成的发展任务。需要分析如何在保证粮食产业健康发展的同时,通过发展具有区位比较优势的高附加值特色农业,实现农民增收和地方财力增长,进而实现乡村振兴和农民农村共同富裕这一重点问题。结果表明,粮食产业与特色农业之间存在着诸多差异,这些差异会导致二者在发展中产生问题和矛盾。为促进粮食产业与特色农业的协同发展,应以组织方式集体化,实现粮食产业与特色农业的利益协同;以技术研发基地化,实现粮食产业与特色农业的科技协同;以生产方式工业化,实现粮食产业与特色农业的生产协同;以销售推广网络化,实现粮食产业与特色农业的渠道协同。说明粮食产业与特色农业协同发展,是农业强国视域下实现粮食产区乡村振兴和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目标的有效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强国 粮食产区 粮食产业 特色农业 协同发展 乡村振兴 共同富裕
下载PDF
新时代城乡融合发展:“三生融合”演进及其驱动因素
4
作者 王丽英 何嘉南 吴倩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2024年第4期18-34,共17页
生产融合—生活融合—生态融合(简称“三生融合”)是新时代大力推进城乡深度融合和实现城乡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运用改进CRITIC法、改进耦合协调度模型、剪刀差模型、莫兰指数和地理探测器模型,深入探究2012—2021年我国城乡“三生融... 生产融合—生活融合—生态融合(简称“三生融合”)是新时代大力推进城乡深度融合和实现城乡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运用改进CRITIC法、改进耦合协调度模型、剪刀差模型、莫兰指数和地理探测器模型,深入探究2012—2021年我国城乡“三生融合”的演进特征及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城乡“三生融合”总体水平和子系统水平均出现不同程度上升,但生态融合与生产融合、生活融合演化速率剪刀差不断拉大,三者极差呈现“V”型变化;(2)生态融合是制约“三生融合”系统耦合的主要因素;(3)城乡“三生融合”耦合协调度在观察期内上升速率放缓,整体陷入发展困境,而且区域异质性明显,高值区域由东中部地区向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扩展;(4)政府干预程度等显著影响城乡“三生融合”耦合协调度,各个因素对子系统存在不同的影响;(5)子系统水平和耦合协调度水平问题区域分析表明,我国城乡融合发展主要问题区域集中在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融合发展 “三生融合” 耦合协调度 驱动因素 问题区域识别
下载PDF
数字经济对城乡“环境-经济”协同发展的影响研究
5
作者 程莉 严月岑 杨瑾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11-25,共15页
文章基于2013—2020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在采用熵权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测度数字经济与“环境-经济”协同发展水平的基础上,运用面板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和门槛效应模型,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影响“环境-经济”协同发展的效应及作用... 文章基于2013—2020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在采用熵权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测度数字经济与“环境-经济”协同发展水平的基础上,运用面板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和门槛效应模型,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影响“环境-经济”协同发展的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数字经济显著促进城乡“环境-经济”协同发展。城市维度上呈现“倒U型”特征,且中西部、东北部较东部更显著;乡村维度上呈现“正U型”特征,且东部和东北显著、中西部不显著。(2)城市维度上产业结构高级化、技术创新是数字经济影响“环境-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机制,其中产业结构高级化呈现门槛特征;乡村维度上产业结构高级化、技术创新和监督约束均是数字经济影响“环境-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机制,但不存在门槛特征。因此,因地制宜,实施与本地比较优势相匹配的数字经济发展策略,继续推动产业结构变迁、技术创新,强化监督约束,有机统一“数字乡村”建设和“智慧城市”建设,以城乡联动融合发挥数字经济在促进“环境-经济”协同发展的引导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城乡“环境-经济”协同发展 熵权法 耦合协调度模型 中介效应
下载PDF
共同富裕目标下青海省城乡协调发展的内在逻辑与优化路径
6
作者 毛春合 候丽君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108-114,共7页
中国式现代化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只有实现共同富裕,人的全面发展才能落到实处。共同富裕的难点与重点在于推动城乡协调发展。研究认为,青海省城乡协调发展应当强化党组织的“内核”作用,依托共同富裕战略目标,遵循“点—... 中国式现代化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只有实现共同富裕,人的全面发展才能落到实处。共同富裕的难点与重点在于推动城乡协调发展。研究认为,青海省城乡协调发展应当强化党组织的“内核”作用,依托共同富裕战略目标,遵循“点—轴”发展思想,构建协同联动共治的内在逻辑,持续推进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然而,青海省在实际发展进程中仍然存在党建核心引领作用有待持续增强、城乡生产要素与资源配置不均衡、城乡互为促进的内生动力不足、多元协同共治能动性相对较低等问题。据此,提出持续增强城乡协调发展中的党建核心引领力,加快推进城乡生产要素与资源配置均衡发展,创新驱动城乡协调发展内生动力,全面激发城乡协同联动共治的活力与效力的优化路径,以加快推进青海省城乡协调高质量发展,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同富裕 城乡协调发展 城乡融合 协同联动
下载PDF
数字普惠金融影响安徽城乡共同富裕的效应研究
7
作者 季然 《中国商论》 2024年第4期22-25,共4页
本文结合数字普惠金融与安徽省城乡共同富裕基本理论,基于2011—2021年安徽省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及16市相关经济发展指标,对数字普惠金融影响安徽省城乡共同富裕的效应进行检验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通过城乡居民收入提高和... 本文结合数字普惠金融与安徽省城乡共同富裕基本理论,基于2011—2021年安徽省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及16市相关经济发展指标,对数字普惠金融影响安徽省城乡共同富裕的效应进行检验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通过城乡居民收入提高和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显著促进了安徽省城乡间的共同富裕,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善对减贫效果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相关部门应夯实数字普惠金融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提高乡村居民金融素养,早日实现安徽省城乡共同富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普惠金融 安徽城乡 共同富裕 统筹建设 金融发展
下载PDF
数字经济推动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路径研究
8
作者 刘磊 《中国商论》 2024年第15期57-60,共4页
区域协调发展是新发展理念的重要体现、是我国推进“共同富裕”的应有之义、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必由之路。近年来,我国数字经济的高速发展为区域协调发展赋予了新的动能。数字经济对区域经济的影响主要包括:促进内需释放,畅通国内经济... 区域协调发展是新发展理念的重要体现、是我国推进“共同富裕”的应有之义、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必由之路。近年来,我国数字经济的高速发展为区域协调发展赋予了新的动能。数字经济对区域经济的影响主要包括:促进内需释放,畅通国内经济大循环;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优化产业空间布局;赋能城乡共同发展,模糊城乡边界概念,以推进区域协调发展进入新阶段。数字经济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实现路径应从以下三点入手:加快西部地区数字经济发展基础建设;加快建立全国范围内的数字生态体系;加快建立数据要素的全国统一大市场,以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区域经济 区域协调 产业数字化 城乡共同发展
下载PDF
因地制宜的特色产业是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路径——基于山脚村的个案调查研究
9
作者 李玉雄 廖培含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1-10,共10页
产业振兴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对于广大后发展地区而言,加强因地制宜的特色产业选择、培育和发展,既是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路径,又是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鹿寨县黄冕镇的山脚村在实施乡村振兴战... 产业振兴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对于广大后发展地区而言,加强因地制宜的特色产业选择、培育和发展,既是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路径,又是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鹿寨县黄冕镇的山脚村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探索出一条以因地制宜的特色产业推进乡村振兴的发展之路,成功入选2022年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调研发现,山脚村成功实现以因地制宜的特色产业助推乡村振兴离不开多重政策支持和多措并举的现代基层社会治理方法的运用:充分利用国家制定和实施的促进乡村振兴的政策,强化党建引领,鼓励多元主体协同乡村治理;壮大村集体经济,吸引劳动力回溯;繁荣乡村文化,筑牢共同精神家园;健全乡村生态长效保护机制,发展生态循环再利用产业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发展地区 特色产业 多元主体协同 乡村治理 乡村振兴
下载PDF
共同富裕背景下城乡数字鸿沟消弭途径
10
作者 郑菲 黄玉琴 卫子月 《智慧农业导刊》 2024年第16期96-99,104,共5页
全球化、市场化、数字化的浪潮下,数字网络迅速发展,并逐渐融入人们的生活。在过去改革开放的东风下,大中城市迅速发展,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来城乡差距,这种差距在数字时代中逐渐体现为数字鸿沟的增大。随着我国共同富裕的不断推进... 全球化、市场化、数字化的浪潮下,数字网络迅速发展,并逐渐融入人们的生活。在过去改革开放的东风下,大中城市迅速发展,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来城乡差距,这种差距在数字时代中逐渐体现为数字鸿沟的增大。随着我国共同富裕的不断推进,城乡居民对缩小城乡数字鸿沟提出强烈诉求,这就要求采取一定的政策措施消弭城乡数字鸿沟,促进城乡协同发展,助力共同富裕的实现,从而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同富裕 城乡差异 城乡协同发展 数字鸿沟 消弭途径
下载PDF
西部地区旅游经济发展与农村民生改善耦合协调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殷章馨 唐月亮 《资源开发与市场》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33-241,共9页
促进旅游经济发展与农村民生改善耦合互馈是推进西部地区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基于2011—2019年省际面板数据,综合运用修正后熵值法、耦合协调模型和Tobit模型探索西部地区旅游经济发展与农村民生改善的耦合协调时空演化及其影响因素。... 促进旅游经济发展与农村民生改善耦合互馈是推进西部地区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基于2011—2019年省际面板数据,综合运用修正后熵值法、耦合协调模型和Tobit模型探索西部地区旅游经济发展与农村民生改善的耦合协调时空演化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①西部地区旅游经济发展水平和农村民生改善程度均呈现稳步提升态势,但两者均表现出显著的空间非均衡性。②旅游经济发展与农村民生改善的平均耦合协调度处于稳步增长状态,空间上大致呈现“西南高、西北低”的分布特征;研究期末,绝大部分省份已超越勉强协调等级,但亚类别仍以农村民生改善优于旅游经济发展为主。③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投资力度、产业结构优化和政策支持对旅游经济发展与农村民生改善的耦合协调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城镇化水平和碳排放强度呈现显著的负向影响,而投资力度的负向影响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经济发展 农村民生改善 耦合协调模型 西部地区
下载PDF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村社会结构变迁研究
12
作者 李盼道 寇光彩 《阜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4期116-125,共10页
文章以农村社会结构为研究对象,以农村社会结构变迁为研究主题,以文献研究为基础,以经验研究为补充,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村社会结构变迁的历程划分为两大阶段,系统描述我国农村社会结构变迁的主要特点及其影响,深刻阐释我国农村社会... 文章以农村社会结构为研究对象,以农村社会结构变迁为研究主题,以文献研究为基础,以经验研究为补充,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村社会结构变迁的历程划分为两大阶段,系统描述我国农村社会结构变迁的主要特点及其影响,深刻阐释我国农村社会结构变迁的基本规律,充分展现我国农村社会结构变迁的历史发展趋势。研究认为,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我国农村社会结构呈现出政治经济二元化、凝固化和身份化的特点;改革开放至今,我国农村社会结构呈现出复杂化、多元化、现代化和新兴化的特点。其变迁趋势呈现出传统阶层趋向转型、知识和技术型阶层稳步成长、新兴阶层逐步壮大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社会结构 新型城镇化 乡村振兴战略 城乡协调发展 资源均衡配置
下载PDF
数字普惠金融、公共服务供给与城乡协调发展 被引量:11
13
作者 张海燕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30-139,共10页
基于城乡协调发展体系,对数字普惠金融推动城乡协调发展的内在机制展开理论探究,并以国内30个省级行政区2001-2020年面板数据为样本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数字普惠金融显著优化了公共服务供给;高素质人力资本、优质公共服务供给与数... 基于城乡协调发展体系,对数字普惠金融推动城乡协调发展的内在机制展开理论探究,并以国内30个省级行政区2001-2020年面板数据为样本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数字普惠金融显著优化了公共服务供给;高素质人力资本、优质公共服务供给与数字普惠金融具有较强交互,在推动城乡协调发展方面起到关键作用;公共服务供给可有力协调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推动区域城镇化进程,进而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数字普惠金融显著推动城乡协调发展,且有10%~20%影响效能经由公共服务供给这一中介路径实现。本文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结果证实数字普惠金融对城乡协调发展的积极影响,明确验证公共服务供给的中介传导路径,为理解数字普惠金融支持城乡协调发展提供新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普惠金融 公共服务供给 城乡协调发展 人力资本
下载PDF
宁锡常试验区城乡融合发展水平测度及路径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阮美娟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23年第1期191-197,共7页
为分析2016—2021年宁锡常融合发展试验区城乡融合发展水平的时空演变特点,构建经济、社会、生态多维视角城乡融合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测算了城乡融合发展水平和系统耦合协调度。结果表明:宁锡常试验区的城乡融合水平... 为分析2016—2021年宁锡常融合发展试验区城乡融合发展水平的时空演变特点,构建经济、社会、生态多维视角城乡融合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测算了城乡融合发展水平和系统耦合协调度。结果表明:宁锡常试验区的城乡融合水平呈波动上升态势,地区分异呈现“强—弱—强”的特点,总体上向高水平融合方向发展;试验区耦合度和协调度总体稳步增长,城乡系统从“勉强协调”逐渐发展为“中级协调”,潜力空间较大,空间格局逐渐趋于全域均衡;建议通过强化城乡融合发展顶层设计、畅通城乡要素双向流动通道、构建高质量城乡融合发展机制以及建立科技成果入乡转化机制来构建城乡发展新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融合发展 时空演变 耦合协调度 宁锡常试验区
下载PDF
基于城乡融合的科创城市与特色小镇协同发展路径研究——以环巢湖地区为例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爽 徐怡芳 《小城镇建设》 2023年第2期5-10,49,共7页
当前,我国科技创新发展战略主要聚焦于大中型城市,偏向大中型城市的创新政策将会造成创新要素在城乡之间分配不平等、城乡差距扩大。城乡科技创新的协同有助于城乡之间创新要素的流动、减少城乡差距,但乡村受制于产业基础薄弱、与城市... 当前,我国科技创新发展战略主要聚焦于大中型城市,偏向大中型城市的创新政策将会造成创新要素在城乡之间分配不平等、城乡差距扩大。城乡科技创新的协同有助于城乡之间创新要素的流动、减少城乡差距,但乡村受制于产业基础薄弱、与城市空间障碍大等原因,较难与城市形成创新协同。特色小镇是科创城市与乡村的联结点,特色小镇与科创城市协同发展,有助于辐射带动乡村发展,促进城乡融合和社会公平。科创城市与特色小镇的协同路径包括空间互补联动、产业协同布局、功能复合开发等。本研究以安徽省环巢湖区域为例,分析了科创城市与特色小镇协同的先决条件,探究了科创城市与特色小镇的协同发展路径,以期为今后特色小镇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色小镇 协同发展 科创城市 城乡融合 环巢湖地区
下载PDF
中国城乡高质量协调发展的动态演进和影响因素研究
16
作者 王念念 郑金辉 《上海管理科学》 2023年第6期30-36,共7页
基于2007—2019年省域面板数据,从高质量发展的五大理念及乡村振兴的五个方面出发重构城乡发展的指标体系,计算出城乡两个子系统的耦合协调水平,以此来衡量中国城乡高质量协调发展水平,对该协调水平的动态演进及区域差异进行了分析,在... 基于2007—2019年省域面板数据,从高质量发展的五大理念及乡村振兴的五个方面出发重构城乡发展的指标体系,计算出城乡两个子系统的耦合协调水平,以此来衡量中国城乡高质量协调发展水平,对该协调水平的动态演进及区域差异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通过空间计量模型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中国城乡高质量协调发展水平稳步提升,且呈东、中、西部依次递减的分布特征,但整体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各省份协调发展水平区域差异不断缩小且主要来源于地区内差异,东、西、中部地区对地区内差异的贡献率依次递减。人力资本、外商投资、产业结构、经济水平和金融水平对城乡高质量协调发展水平具有显著的影响,是促进城乡高质量协调发展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高质量协调发展 耦合协调 动态演进 空间杜宾模型
下载PDF
日本和美国社区支持型农业的发展及其启示 被引量:53
17
作者 李良涛 王文惠 +1 位作者 王忠义 宇振荣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12年第2期97-102,共6页
社区支持型农业(CSA)是可持续农业的重要形式之一,近几年在国内逐渐受到人们关注,为借鉴日本和美国CSA发展的经验教训,促进中国CSA健康发展和城乡互补,为此,重点介绍了CSA在两国的发展历程及趋势,分析了兴衰背后的社会原因及其启示,并... 社区支持型农业(CSA)是可持续农业的重要形式之一,近几年在国内逐渐受到人们关注,为借鉴日本和美国CSA发展的经验教训,促进中国CSA健康发展和城乡互补,为此,重点介绍了CSA在两国的发展历程及趋势,分析了兴衰背后的社会原因及其启示,并探讨了中国发展社区支持农业的潜在需求。研究得出:CSA最早产生的日本,随着有机农场的减少,以及社会经济变化等原因,CSA已经变得日益衰落;而在其后CSA兴起的美国却迎合了广大民众的需求得以蓬勃发展,并且功能形式日趋灵活多样,农场平均规模趋于减小;CSA的兴起和发展与其社会背景紧密相关,CSA多数提倡采用机生产方式同时兼备多种功能,其发展遵循平等互利、规模适度等原则,外部支援和参与有助于增强其发展活力。这对中国CSA和持续农业发展具有借鉴意义。该文从维护农民利益、保障市民需求及城乡一体化等角度,认为CSA是中国发展可持续农业、实现城乡协调发展的一条"绿色通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支持农业 可持续农业 城乡协调发展 日本 美国
下载PDF
中国城乡协调发展空间格局与演化研究 被引量:44
18
作者 刘晨光 李二玲 覃成林 《人文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97-102,共6页
本文从三个方面构建了城乡协调发展度指数,对中国2000—2008年31个省城乡协调发展程度的整体变化及在大区上的空间差异进行了评价和原因探讨。结果显示,中国城乡协调发展程度整体呈现上升趋势,主要原因是城乡增长率差异系数的降低,说明... 本文从三个方面构建了城乡协调发展度指数,对中国2000—2008年31个省城乡协调发展程度的整体变化及在大区上的空间差异进行了评价和原因探讨。结果显示,中国城乡协调发展程度整体呈现上升趋势,主要原因是城乡增长率差异系数的降低,说明我国近些年的支农惠农和统筹城乡发展的政策效果显著。东部和西部地区城乡发展逐步协调,而中部和东北地区城乡发展协调度下降。东部城市和农村基本实现共同富裕,而西部是较低水平上的协调。东北地区先大幅下降后缓慢上升,中部地区的城乡协调发展度目前是最低的,变化较为复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协调 空间格局 演化 中国
下载PDF
不同区域城乡群众体育统筹发展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22
19
作者 杨小明 田雨普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1-15,共5页
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专家访谈等研究方法,对我国东、中、西部三个地区城乡群众体育发展的现状进行,结果显示,现阶段不同区域城乡群众体育发展存在非均衡性,揭示出城乡群众体育统筹发展的必要性。根据构建和谐社会与促进和谐体育的... 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专家访谈等研究方法,对我国东、中、西部三个地区城乡群众体育发展的现状进行,结果显示,现阶段不同区域城乡群众体育发展存在非均衡性,揭示出城乡群众体育统筹发展的必要性。根据构建和谐社会与促进和谐体育的要求,分析了东、中、西部城乡群众体育统筹发展的优势和困难,提出了不同区域城乡群众体育统筹发展的对策,旨在为政府部门实施不同区域城乡群众体育统筹战略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众体育 城市 乡村 非均衡性 统筹发展
下载PDF
城市与区域生态关联研究进展 被引量:9
20
作者 周伟奇 王坤 +3 位作者 虞文娟 李伟峰 韩立建 钱雨果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5期5238-5245,共8页
城市及其周边区域正在面临日益严峻的环境污染、生态恶化、资源短缺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与长期以来城市发展过程中忽视城市与区域的生态关联密切相关。研究城市与区域的生态关联,对于解决城市与区域的生态环境问题、指导新型城镇化... 城市及其周边区域正在面临日益严峻的环境污染、生态恶化、资源短缺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与长期以来城市发展过程中忽视城市与区域的生态关联密切相关。研究城市与区域的生态关联,对于解决城市与区域的生态环境问题、指导新型城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主要从以下3个方面系统总结了城市与区域生态关联的研究进展:(1)城市发展对周边区域的生态环境影响,包括直接的胁迫和间接的影响;(2)区域对城市发展的生态支撑;(3)城市与周边区域社会、经济、生态关联的相互作用机制。指出了当前城市与区域生态关联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1)城市对周边区域生态环境直接影响的研究较多,且多侧重城市对周边区域的负面影响,对其间接影响的研究较为缺乏;2)周边区域对城市发展生态支撑作用的研究相对缺乏、认识不够深入;3)对城市与周边区域生态关联作用机制的研究较为缺乏。未来的研究要将城市和区域作为统一整体,进一步完善城市与区域生态关联的理论框架,耦合社会经济的相互作用,定量解析城市与区域的生态关联,为城市与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化 城市区域 生态关联 复合生态系统 城市群 城乡一体化 城市与区域协同发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