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egulating single-atom Mn sites by precisely axial pyridinic-nitrogen coordination to stabilize the oxygen reduction
1
作者 Yuan Qin Chaozhong Guo +8 位作者 Zihao Ou Chuanlan Xu Qi Lan Rong Jin Yao Liu Yingchun Niu Quan Xu Yujun Si Honglin Li 《Journal of Energy Chemistry》 SCIE EI CAS CSCD 2023年第5期542-552,I0012,共12页
Designing single-atom catalysts for oxygen reduction reaction(ORR)are fashionable but challenging to boost the zinc-air battery performance.Significantly enhanced ORR activity by manganese(Mn)singleatom catalysts can ... Designing single-atom catalysts for oxygen reduction reaction(ORR)are fashionable but challenging to boost the zinc-air battery performance.Significantly enhanced ORR activity by manganese(Mn)singleatom catalysts can be achieved by accurately regulating the coordination number of isolated Mn atoms.Theoretical calculations indicate that the single Mn-N5sites possess lower free energy barrier and higher oxygen adsorption performance than single Mn-N4sites to accelerate the ORR kinetics.Target to it,here we synthesize an atomically dispersed Mn-N5catalyst by precisely axial coordination of pyridinic-N doped into two-dimensional(2D)porous nanocarbon sheets(~3.56 nm thickness),which reveals outstanding catalytic activity and ultrahigh stability for the ORR in zinc-air battery owing to the inhomogeneous charge distribution of Mn-N5sites compared to the conventional single-site Mn-N4catalyst and Pt/C.This work gives a new strategy for in situ regulating the electronic structure of metal single-atoms and further promoting the overall ORR performance in energy syste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ngle-atom manganese catalyst Mn-N5 active moiety oxygen reduction reaction coordination number Axial pyridinic-nitrogen coordination
下载PDF
硅-铝催化剂酸中心形成及其结构 被引量:17
2
作者 贺振富 代振宇 龙军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1-19,共9页
含Si、Al元素的固体酸催化剂,其活性与其酸性质密切相关。催化剂酸性来源于不同氧配位数的Al原子,而与Si原子无关。催化剂的酸类型、酸强弱取决于Al原子的氧配位数,即与Al原子形成配位的氧原子的个数。Al原子的氧配位数与其外层轨道的... 含Si、Al元素的固体酸催化剂,其活性与其酸性质密切相关。催化剂酸性来源于不同氧配位数的Al原子,而与Si原子无关。催化剂的酸类型、酸强弱取决于Al原子的氧配位数,即与Al原子形成配位的氧原子的个数。Al原子的氧配位数与其外层轨道的杂化方式有关。13Al外层电子排布是3s23p1d0,其外层轨道有sp3、sp3d和sp3d2杂化3种杂化方式。Al原子外层轨道经sp3杂化形成4个sp3杂化轨道,其中有3个未成键的sp3杂化轨道和1个空的sp3杂化轨道。如果1个Al原子与2个O原子(sp3杂化)形成共价键,其结构为[AlO2],这种Al原子外层还有1个价电子和1个空轨道,空轨道可吸引孤对电子,[AlO2]是二配位L酸中心;如果1个Al原子与3个O原子形成共价键,其结构为[AlO3],则Al原子外层有1个空轨道,[AlO3]是三配位L酸中心。如果1个Al原子与4个O原子和1个H原子形成共价键,其结构为四配位的H[AlO4]正四面体;Al原子外层轨道经sp3d杂化,可形成5个sp3d杂化轨道,有3个未成键的sp3d杂化轨道和2个空的sp3d杂化轨道,1个Al原子可与5个O原子和2个H原子形成共价键,其结构为五配位的H2[AlO5]正四方锥或三角双锥;Al原子外层轨道经sp3d2杂化,可形成6个sp3d2杂化轨道,有3个未成键的sp3d2轨道和3个空的sp3d2杂化轨道,1个Al原子可与6个O原子和3个H原子形成共价键,其结构为六配位的H3[AlO6]正八面体。H[AlO4]有提供1个H+的可能,是四配位B酸中心,H2[AlO5]有提供2个H+的可能,是五配位B酸中心,H3[AlO6]有提供3个H+的可能,是六配位B酸中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位数 L酸中心 B酸中心 桥氧与非桥氧
下载PDF
高压Na_2O-SiO_2系输运性质反常的分子模拟 被引量:2
3
作者 邵俊 徐桦 +1 位作者 陆文聪 陈念贻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37-239,共3页
在6000K,0~100GPa范围内,对一系列Na2O-SiO2二元系进行了分子动力学模拟.这些体系包括SiO2、Na2O·10SiO2、Na2O·5SiO2、Na2O·2SiO2、Na2O·SiO2、2Na2O·SiO2.模拟结果显示,在前4个体系中,氧扩散系数随压力变... 在6000K,0~100GPa范围内,对一系列Na2O-SiO2二元系进行了分子动力学模拟.这些体系包括SiO2、Na2O·10SiO2、Na2O·5SiO2、Na2O·2SiO2、Na2O·SiO2、2Na2O·SiO2.模拟结果显示,在前4个体系中,氧扩散系数随压力变化反常.在Na2O·10SiO2,Na2O·5SiO2,Na2O·2SiO2中,硅的扩散系数随压力变化也出现反常.在这些体系中,20GPa处氧的扩散系数比常压下高出一个数量级.在上述各体系中,氧扩散系数随压力变化的峰值都在20GPa处,以前报导的SiO2体系中氧扩散系数随压力变化的峰值在30GPa处.还观察到,在SiO2体系中,氧扩散系数最大值大致相当于硅-氧配位数以五配位为主;而在Na2O·10SiO2体系中,氧扩散系数最大值大致相当于硅-氧配位数以六配位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钠-二氧化硅二元体系 分子动力学模拟 反常输运性质 高压物理 扩散系数 硅-氧配位数
下载PDF
Si_3N_4对硫系玻璃的热学和力学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陈国荣 程继健 《硅酸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59-64,共6页
对在两个硫系玻璃系统中引入Si3N4所产生的效应进行了研究,发现其影响程度与基玻璃的组成有关.用描述共价键固体交连程度的系统平均配位数概念讨论了这种关系.发现与处于富硫族元素组成区的硫系玻璃相比,在处于富阳性元素组成... 对在两个硫系玻璃系统中引入Si3N4所产生的效应进行了研究,发现其影响程度与基玻璃的组成有关.用描述共价键固体交连程度的系统平均配位数概念讨论了这种关系.发现与处于富硫族元素组成区的硫系玻璃相比,在处于富阳性元素组成区的硫系玻璃中引入Si3N4对玻璃热、力学性能的改善程度较低.这是因为没有足够的硫族元素起连接作用,多余的Si并不能对网络交连程度的提高做贡献.进一步的研究结果证实了在不同组成区引入Si3N4对玻璃转变温度θg的不同影响.在富阳性元素组成区θg甚至随系统平均配位数的增加而略有提高的原因则在于“错键效应”对玻璃网络所可能起到的局部连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3N4 硫系玻璃 热学 力学性质 影响 氮化硅 平均配位数
下载PDF
纳米抛光碳化硅压力对相变影响的分子动力学模拟 被引量:1
5
作者 王桂莲 张广辉 +1 位作者 王治国 冯志坚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5-39,共5页
为了研究纳米抛光碳化硅时压力变化对表面的影响规律,建立了金刚石磨粒纳米抛光碳化硅的分子动力学模型,数值模拟了纳米尺度下的碳化硅抛光过程,具体分析了抛光压力线性增大过程中的配位数为1至6的原子数量的变化规律,揭示了线性改变抛... 为了研究纳米抛光碳化硅时压力变化对表面的影响规律,建立了金刚石磨粒纳米抛光碳化硅的分子动力学模型,数值模拟了纳米尺度下的碳化硅抛光过程,具体分析了抛光压力线性增大过程中的配位数为1至6的原子数量的变化规律,揭示了线性改变抛光压力对被加工表面相变的影响规律,仿真结果表明:压力是诱导碳化硅相变的主要因素,当抛光压力增大时,发生相变的原子数增多,碳化硅的相变深度增加,其中配位数为1、2和4的原子数减少,配位数为3、5和6的原子数增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化硅 抛光压力 分子动力学 配位数 相变
下载PDF
大别—苏鲁超高压榴辉岩中富Si金红石的地球化学意义 被引量:2
6
作者 朱柯 梁金龙 +2 位作者 沈骥 孙卫东 赵静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88-300,共13页
本文对大别—苏鲁造山带的超高压榴辉岩中的富Si金红石进行了地球化学研究。通过对双河、东海等地区的金红石进行详细的岩相学以及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LA-ICP-MS)微量元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地区、不同赋存状态(粒间颗粒和包裹... 本文对大别—苏鲁造山带的超高压榴辉岩中的富Si金红石进行了地球化学研究。通过对双河、东海等地区的金红石进行详细的岩相学以及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LA-ICP-MS)微量元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地区、不同赋存状态(粒间颗粒和包裹体)的金红石均含有高达400×10^(-6)以上的Si。金红石中富含Si的现象普遍存在于大别—苏鲁不同地区的超高压变质岩中。纳米离子探针(NanoSIMS)面扫描分析显示,金红石中的Si均匀分布于金红石颗粒内部而非包裹体。这与前人报道的金红石中富含Si可能是硅酸盐包裹体所致这一结论不一致。据此,推测金红石中一定量的Si可能是以6次配位的形式存在,替代Ti的位置。这种类质同象置换通常在地壳范围的温、压条件下是不可能完成的,而陆壳物质深俯冲产生的高温、高压环境是Si进于金红石晶格的有利条件。因此,富Si金红石可能发展成为一种新的示踪超高压变质作用矿物学标准。同时,这一研究对揭示地球深部Si的赋存形态和指示陆壳物质俯冲深度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红石 榴辉岩 超高压变质 配位数 NANOSIMS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