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净化湖泊水体氮污染的固定化硝化-反硝化菌研究 被引量:15
1
作者 李正魁 濮培民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2000年第2期119-123,共5页
依据太湖水体氮污染的特点 ,设计应用低温辐射技术引导玻璃态单体丙烯酸羟乙脂 2 - Hydroxyethyl acrylate(HEA)与聚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脂 Polyethylene glycol dimethacrylate(14G)制备高分子载体 ,并使用增殖细胞技术固定化硝化 -反... 依据太湖水体氮污染的特点 ,设计应用低温辐射技术引导玻璃态单体丙烯酸羟乙脂 2 - Hydroxyethyl acrylate(HEA)与聚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脂 Polyethylene glycol dimethacrylate(14G)制备高分子载体 ,并使用增殖细胞技术固定化硝化 -反硝化菌净化湖水 .研究结果表明 ,富营养化湖水经过固定化硝化 -反硝化菌 SBR工艺净化后 ,总氮下降 70 % ,氨氮下降 84 % ,CODCr下降 6 8% ,出水水质得到明显改善 .研究结果还表明 ,固定化硝化反硝化菌系统的最适反应温度为2 8℃ ,溶解氧浓度对总氮的去除率有一定的影响 ,固定化菌在低温条件下表现出明显的耐受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定化硝化-反硝化菌 水质净化 湖泊 污染
下载PDF
多元有机载体固定化酶水解氨基酸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蔡莉 柴岚岚 +3 位作者 万芳 马玉洁 杨丽雪 赵仕林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719-722,共4页
选用反应性单体丙烯酰胺(AM)、N-羟基琥珀酰亚胺(NHM),以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GM)为交联剂,以甲酰胺为制孔剂条件下进行反相悬浮聚合,得到珠状共聚物载体,该载体是一种新的载体形式,在国内外的相关文献中均未见报道.将载体分别... 选用反应性单体丙烯酰胺(AM)、N-羟基琥珀酰亚胺(NHM),以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GM)为交联剂,以甲酰胺为制孔剂条件下进行反相悬浮聚合,得到珠状共聚物载体,该载体是一种新的载体形式,在国内外的相关文献中均未见报道.将载体分别用吸附和包埋两种方法固定化中性蛋白酶,测得吸附和包埋两种载体固定化酶量分别为0.328 0和0.026 4mg/g,固定化酶的活性分别于175.63~484.72μ/g和50.95~82.25μ/g之间变化,比较吸附法和游离态酶水解蚯蚓体蛋白的氨基酸含量,将中性蛋白酶用吸附法固定在所合成的载体上可得到高活性的生物催化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载体 反相悬浮聚合 固定化酶 中性蛋白酶 水解氨基酸
下载PDF
辐射共聚制备固定化酒精酵母细胞的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李正魁 张伯森 《核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119-124,共6页
在低温(-78℃)条件下,用60Coγ射线对单体丙烯酸羟乙酯(HEA)与聚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系列单体14G、9G、4G、2G等进行辐射引发共聚,获得了亲水性共聚合凝胶载体,采用这些载体吸附固定化酒精酵母细胞的乙醇产... 在低温(-78℃)条件下,用60Coγ射线对单体丙烯酸羟乙酯(HEA)与聚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系列单体14G、9G、4G、2G等进行辐射引发共聚,获得了亲水性共聚合凝胶载体,采用这些载体吸附固定化酒精酵母细胞的乙醇产率均高于游离细胞,其中Poly(HEA—14G)共聚物载体乙醇产率是游离细胞的2.45倍,12次分批反应均高于游离细胞。实验结果表明:固定化酵母细胞的乙醇生产率与共聚体系内亲水性单体及其它单体的浓度配比、双官能团单体的链长、共聚物载体的水合度以及载体结构、多孔性因素等有关,乙醇生产率的高低取决于载体的膨胀能力和多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定化 酵母细胞 辐射聚合
下载PDF
pH/光双敏感含偶氮苯聚合物分子的设计及药物载体的应用 被引量:1
4
作者 刘天奇 雷彬 +1 位作者 徐首红 刘洪来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37-146,共10页
采用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法合成了一系列具有pH/光双敏感的两亲性嵌段聚合物C_(10)-偶氮苯(AZO)-C_(10)-聚甲基丙烯酸二异丙胺基乙酯(PDPA_(n))-聚乙二醇(PEG_(45))(n=30,50,80),用核磁、凝胶渗透色谱(GPC)对合成的聚合物进行表征... 采用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法合成了一系列具有pH/光双敏感的两亲性嵌段聚合物C_(10)-偶氮苯(AZO)-C_(10)-聚甲基丙烯酸二异丙胺基乙酯(PDPA_(n))-聚乙二醇(PEG_(45))(n=30,50,80),用核磁、凝胶渗透色谱(GPC)对合成的聚合物进行表征,用动态光散射(DLS)测定聚合物自组装形成的胶束的粒径及电位,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聚合物的光敏感性以及聚合物胶束的pH敏感点,采用荧光分光光度计测定聚合物胶束的临界胶束浓度(CMC),模拟体外阿霉素释药。结果表明,合成的聚合物具有良好的pH敏感性和紫外可见光敏感性,并可以自组装得到粒径约为140~200 nm的均一、稳定的球状胶束,pH敏感点在6.3~7.2之间,并且在波长为365 nm和470 nm的两种光线下发生顺反结构的转变。选择pH敏感点在6.3左右的聚合物胶束运载抗癌药物阿霉素,后续体外释药实验表明聚合物胶束在pH或光刺激下可以很好地实现可控性释药,同时利用细胞毒性实验验证了聚合物胶束具有很低的细胞毒性,该聚合物有望成为一种潜在的pH/光响应型靶向药物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光双重响应 共聚物胶束 药物载体 细胞毒性 可控释放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