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骨螺紫及其铜配合物与人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的光谱学研究 被引量:11
1
作者 马萍 迟燕华 +4 位作者 庄稼 王晗 陈亮 柳旭 董发勤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509-1515,共7页
采用荧光光谱法、紫外光谱法和傅里叶红外光谱法(FTIR)研究了模拟生理条件下人血清白蛋白(HSA)与骨螺紫(Mx)及其铜配合物(Mx-Cu2+)的相互作用.根据荧光猝灭数据,二元体系与三元体系中的作用机制均为静态猝灭,在Cu2+存在下,HSA与Mx之间... 采用荧光光谱法、紫外光谱法和傅里叶红外光谱法(FTIR)研究了模拟生理条件下人血清白蛋白(HSA)与骨螺紫(Mx)及其铜配合物(Mx-Cu2+)的相互作用.根据荧光猝灭数据,二元体系与三元体系中的作用机制均为静态猝灭,在Cu2+存在下,HSA与Mx之间的结合常数与结合位点数明显加大,结合两个体系的紫外吸收光谱可知,在三元体系中,Cu2+与Mx形成配合物后再与HSA发生作用;根据F rster能量转移理论,求得Mx及Mx-Cu2+与HSA上氨基酸残基间的距离分别为r=2.82 nm和r=2.53 nm,三元体系能量转移效率E′大于二元体系E,说明Cu2+在结合作用中可能起到了能量转移介质的作用;对Δλ=60 nm时的同步荧光光谱的分析表明,在Mx及Mx-Cu2+作用下,HSA色氨酸残基的微区构象发生了变化,色氨酸残基所处环境的极性增加;运用FTIR技术定量测定了HSA与Mx及Mx-Cu2+作用后二级结构的变化,发现2个体系中HSA二级结构变化情况基本一致,α-螺旋结构明显减少约8%,β-折叠也减少约1%,而β-转角和无规卷曲分别增加了约6%和4%.说明对HSA二级结构造成影响的主要因素是Mx,它与HSA的结合使蛋白质分子中的肽链部分展开,二级结构从α-螺旋和β-折叠向β-转角和无规卷曲结构转变,分子结构的松散程度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螺紫及其铜配合物 人血清白蛋白 荧光光谱 傅里叶红外光谱 二级结构
下载PDF
蛋白质-银(Ⅰ)-铜(Ⅱ)络合物的生成及其紫外与红外光谱 被引量:27
2
作者 张朝平 夏敏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43-49,共7页
用甲醛和十二烷基硫酸钠预处理血清白蛋白和血红蛋白可使Ag(Ⅰ)和Cu(Ⅱ)离子从它们的氨合络离子中生成棕黄色络合物。用红外和紫外光谱研究了络合物的生成机理,证实在反应过程中有自动催化效应。血清白蛋白胱氨酸残基及血红蛋... 用甲醛和十二烷基硫酸钠预处理血清白蛋白和血红蛋白可使Ag(Ⅰ)和Cu(Ⅱ)离子从它们的氨合络离子中生成棕黄色络合物。用红外和紫外光谱研究了络合物的生成机理,证实在反应过程中有自动催化效应。血清白蛋白胱氨酸残基及血红蛋白肽链端基上的氮和氧与Ag(Ⅰ)和Cu(Ⅱ)离子形成灵敏度很高的络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白蛋白 血红蛋白 银-铜络合物 红外光谱
下载PDF
N,N'-双(4-氯苄基)-1,2-丙二胺合铜(Ⅱ)配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抑菌活性及与BSA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13
3
作者 杨树平 韩立军 +3 位作者 潘燕 王大奇 赵翠 王波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4-21,共8页
合成了N,N'-双(4-氯苄基)-1,2-丙二胺铜(Ⅱ)配合物[CuCl(C17H20Cl2N2)2].(NH4).Cl2,通过元素分析和IR光谱对其进行了表征,并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确定了其晶体结构.晶体结构分析表明,该晶体属于三斜晶系,P1空间群,晶胞参数a=1.35222(16... 合成了N,N'-双(4-氯苄基)-1,2-丙二胺铜(Ⅱ)配合物[CuCl(C17H20Cl2N2)2].(NH4).Cl2,通过元素分析和IR光谱对其进行了表征,并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确定了其晶体结构.晶体结构分析表明,该晶体属于三斜晶系,P1空间群,晶胞参数a=1.35222(16)nm,b=1.37899(17)nm,c=1.39806(19)nm;α=60.954(1)°,β=87.502(2)°,γ=65.970(1)°,V=2.0424(4)nm3,Dc=1.357 g/cm3,Z=2,F(000)=862,R1=0.0925,wR2=0.2668[I>2σ(I)],S=1.001.配合物的金属中心与来自2个配体的4个氮原子和1个末端氯原子配位,形成了轻微扭曲的四方锥几何构型,扭曲指数τ=0.04(1).抗菌实验结果显示,配合物对大肠杆菌、枯草杆菌和金色葡萄球菌均表现出良好的抑菌作用.采用荧光光谱研究了不同温度下配合物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配合物对BSA的荧光猝灭属于静态猝灭.计算了不同温度下配合物与BSA间的结合常数(Ka)、结合位点(n≈1)及相关热力学参数(ΔH>0,ΔS>0,ΔG<0),结果表明,二者主要靠疏水作用力结合.依据Fster的非辐射能量转移理论,求得给体(BSA)与受体(配合物)间的距离r=2.56 nm,说明配合物与BSA之间可能发生了非辐射能量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Ⅱ)配合物 N N'-双(4-氯苄基)-1 2-丙二胺 晶体结构 抑菌活性 牛血清白蛋白
下载PDF
血清白蛋白的铜Ⅱ-乙酰丙酮络合吸附波法测定 被引量:2
4
作者 郑石英 罗登柏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56-458,共3页
在pH 6 .8的磷酸盐缓冲溶液中 ,血清白蛋白与铜 乙酰丙酮络合物反应作用生成一种在汞电极上吸附性很弱的铜 血清白蛋白惰性络合物 ,使铜 乙酰丙酮络合物在 - 0 .2 8V(vs .SCE)络合吸附波还原峰电流降低 ,电流降低值与 1~ 30mg/L... 在pH 6 .8的磷酸盐缓冲溶液中 ,血清白蛋白与铜 乙酰丙酮络合物反应作用生成一种在汞电极上吸附性很弱的铜 血清白蛋白惰性络合物 ,使铜 乙酰丙酮络合物在 - 0 .2 8V(vs .SCE)络合吸附波还原峰电流降低 ,电流降低值与 1~ 30mg/L范围内牛血清白蛋白 (BSA)或 1~ 32mg/L范围内人血清白蛋白 (HSA)呈线性关系 ;检出限分别为 0 .5和 0 .6mg/L。运用该法测定了人血清样品中蛋白质含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白蛋白 铜-乙酰丙酮络合物 吸附波法 铜-血清白蛋白络合物 单扫描极谱法 含量测定 络合吸附波
下载PDF
美洛昔康-Cu(Ⅱ)-牛血清白蛋白三元配合物的荧光光谱法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王晓霞 敖登高娃 阿娟 《分析试验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51-54,共4页
应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生理条件下美洛昔康对牛血清白蛋白,Cu(Ⅱ)对牛血清白蛋白以及Cu(Ⅱ)对美洛昔康和牛血清白蛋白荧光光谱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Cu(Ⅱ)和美洛昔康均可使牛血清白蛋白的荧光强度发生静态猝灭,并且在Cu(Ⅱ)存在下,美洛... 应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生理条件下美洛昔康对牛血清白蛋白,Cu(Ⅱ)对牛血清白蛋白以及Cu(Ⅱ)对美洛昔康和牛血清白蛋白荧光光谱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Cu(Ⅱ)和美洛昔康均可使牛血清白蛋白的荧光强度发生静态猝灭,并且在Cu(Ⅱ)存在下,美洛昔康对牛血清白蛋白的荧光猝灭作用显著增强。根据荧光猝灭双倒数图计算美洛昔康和牛血清白蛋白的结合常数为1.91×105,结合位点数为0.95;Cu(Ⅱ)与牛血清白蛋白之间的结合常数为1.70×104,结合位点数为0.7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光谱法 美洛昔康 Cu(Ⅱ) 牛血清白蛋白 二元配合物 三元配合物
下载PDF
[Cu(Phen)(5-Fu)_2](NO_3)_2配合物与牛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的荧光光谱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陈稚 刘新光 +5 位作者 林晓芳 谭荧飞 陈伟贤 冯杰雄 朱敏豪 吴都督 《化学研究》 CAS 2011年第2期25-29,共5页
以Cu(Ⅱ)作为中心离子,5-氟脲嘧啶(5-Fu)和邻菲咯啉(Phen)作为配体,合成了[Cu(Phen)(5-Fu)2](NO3)2配合物;利用元素分析和红外光谱分析了配合物的组成和化学结构;利用荧光光谱考察了其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配合物与... 以Cu(Ⅱ)作为中心离子,5-氟脲嘧啶(5-Fu)和邻菲咯啉(Phen)作为配体,合成了[Cu(Phen)(5-Fu)2](NO3)2配合物;利用元素分析和红外光谱分析了配合物的组成和化学结构;利用荧光光谱考察了其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配合物与BSA作用可导致BSA内源荧光猝灭;其猝灭机理为静态猝灭,速率常数为7.38×1012L·mol-1·s-1,结合常数Ka=2.13×106L·mol-1,结合位点数n=1.39.与此同时,该配合物能够猝灭BSA分子表面95.4%的色氨酸(Trp)残基,是良好的BSA淬灭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Ⅱ)配合物 牛血清白蛋白 相互作用 荧光光谱
下载PDF
吡罗昔康-Cu(Ⅱ)-牛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的荧光光谱法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阿娟 赵智宏 +1 位作者 安娜 刘慧民 《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66-670,共5页
应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生理条件下吡罗昔康对牛血清白蛋白,Cu(Ⅱ)对牛血清白蛋白以及Cu(Ⅱ)对吡罗昔康和牛血清白蛋白荧光光谱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Cu(Ⅱ)和吡罗昔康均可使牛血清白蛋白的荧光强度发生静态猝灭,并且在Cu(Ⅱ)存在下,吡罗... 应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生理条件下吡罗昔康对牛血清白蛋白,Cu(Ⅱ)对牛血清白蛋白以及Cu(Ⅱ)对吡罗昔康和牛血清白蛋白荧光光谱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Cu(Ⅱ)和吡罗昔康均可使牛血清白蛋白的荧光强度发生静态猝灭,并且在Cu(Ⅱ)存在下,吡罗昔康对牛血清白蛋白的荧光猝灭作用显著增强.根据荧光猝灭双倒数图计算吡罗昔康和牛血清白蛋白的结合常数为3.18×103 L/mol,结合位点数为0.75;二元配合物Cu(Ⅱ)与牛血清白蛋白之间的结合常数为1.13×103 L/mol,结合位点数为0.7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光谱法 吡罗昔康 牛血清白蛋白 Cu(Ⅱ) 二元配合物
下载PDF
邻菲罗啉铜配合物的综合化学实验设计与教学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王辉 丁益民 +1 位作者 赵永梅 丁昌华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96-199,共4页
介绍了一个综合化学实验,该实验以1,10-邻菲罗啉为配体,通过调控配体与氯化铜的反应比例,合成了两个结构完全不同的邻菲罗啉铜配合物,并利用高分辨质谱仪对其进行了表征。同时,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测定了配合物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结... 介绍了一个综合化学实验,该实验以1,10-邻菲罗啉为配体,通过调控配体与氯化铜的反应比例,合成了两个结构完全不同的邻菲罗啉铜配合物,并利用高分辨质谱仪对其进行了表征。同时,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测定了配合物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结合能力。实验内容涉及配合物合成、产物质谱表征、配合物性质测定等综合实验内容,旨在通过完整的科研过程激发学生的科研兴趣和探索精神,训练学生的综合实验操作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科研能力。实验具有反应原料简单易得、合成方法简便、产率高、用时短、实验操作安全可靠等特点,为实验项目的顺利开展提供了便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化学实验 铜配合物 高分辨质谱 牛血清白蛋白 晶体结构
下载PDF
橙皮素铜(Ⅱ)配合物与牛血清白蛋白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邹淑君 张蕾 +2 位作者 郭迎喜 徐暘 许树军 《化学工程师》 CAS 2015年第8期5-7,4,共4页
本研究应用荧光光谱测试了橙皮素铜(II)配合物与牛血清白蛋白(BSA)之间的相互作用,并与橙皮素对比。结果显示橙皮素铜配合物对BSA的荧光猝灭以静态猝灭为主,但静态猝灭常数比橙皮素小;对BSA的荧光猝灭效率明显弱于橙皮素;橙皮素配合物与... 本研究应用荧光光谱测试了橙皮素铜(II)配合物与牛血清白蛋白(BSA)之间的相互作用,并与橙皮素对比。结果显示橙皮素铜配合物对BSA的荧光猝灭以静态猝灭为主,但静态猝灭常数比橙皮素小;对BSA的荧光猝灭效率明显弱于橙皮素;橙皮素配合物与BSA的结合常数和结合位点数都小于橙皮素;与BSA之间的主要作用力与橙皮素相似,以氢键和范德华力为主。说明橙皮素铜配合物与BSA的结合能力弱于橙皮素。橙皮素在血液运输过程若遇到Cu2+,可能会因为发生配位作用而减弱橙皮素与血清蛋白的结合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橙皮素铜配合物 牛血清白蛋白 相互作用 荧光光谱
下载PDF
八羟基喹啉铜(Ⅱ)配合物的DNA结合和切割活性及与牛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英文)
10
作者 陈战芬 张书萍 张健 《化学研究》 CAS 2015年第4期404-416,共13页
利用紫外吸收光谱、荧光光谱、圆二色光谱(CD)和琼脂糖凝胶电泳等手段研究了八羟基喹啉铜(Ⅱ)配合物Cu[8-OHQ]2与DNA和蛋白质的相互作用.实验结果表明,在生理条件下,Cu[8-OHQ]2能通过插入方式较强的与CT-DNA结合,诱导DNA构象的改变.其... 利用紫外吸收光谱、荧光光谱、圆二色光谱(CD)和琼脂糖凝胶电泳等手段研究了八羟基喹啉铜(Ⅱ)配合物Cu[8-OHQ]2与DNA和蛋白质的相互作用.实验结果表明,在生理条件下,Cu[8-OHQ]2能通过插入方式较强的与CT-DNA结合,诱导DNA构象的改变.其本征结合常数Kb为1.15(±0.01)×105 L/mol,表观结合常数Kapp为4.21×106 L/mol.再者,琼脂糖凝胶电泳实验表明,在生理条件和抗坏血酸(Vc)存在情况下,Cu[8-OHQ]2能有效地将超螺旋pBR322质粒DNA切割成缺刻和线性,甚至降解为小的片断.机理研究表明扩散的·OH,H2O2和1 O2都不是在切割过程中起作用的活性氧物种(ROS);copper-oxo中间体可能是此切割过程中主要的活性氧物种.另外,Cu[8-OHQ]2也能以适中的结合力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结合而猝灭BSA内源荧光,猝灭机理为静态猝灭.所有这些结果表明Cu[8-OHQ]2具有作为潜在化疗试剂的生物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羟基喹啉铜(Ⅱ)配合物 DNA结合 DNA切割 BSA
下载PDF
血清白蛋白和银、铜离子配合物的生成和它的红外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11
作者 张朝平 夏敏 《贵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6年第1期41-46,共6页
用甲醛和十二烷基硫酸钠予处理血清白蛋白(BSA)可使银(Ⅰ)和铜(Ⅱ)离子从它们的氨合络离子中与之生成棕色络合物,用FTIR光谱和uv/vis光谱研究了BSA—Ag(Ⅰ)—Cu(Ⅱ)配合物的生成机理,并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了配合物的形成和还原为金属凝胶... 用甲醛和十二烷基硫酸钠予处理血清白蛋白(BSA)可使银(Ⅰ)和铜(Ⅱ)离子从它们的氨合络离子中与之生成棕色络合物,用FTIR光谱和uv/vis光谱研究了BSA—Ag(Ⅰ)—Cu(Ⅱ)配合物的生成机理,并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了配合物的形成和还原为金属凝胶的反应性,BSA氨基酸残基上的氮和氧与Ag(Ⅰ)和Cu(Ⅱ)离子形成灵敏度很高的配合物,对氨基的修饰作用证明了这一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白蛋白 配合物 紫外光谱 红外光谱
下载PDF
邻菲咯啉合铜配合物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4
12
作者 黄钰婷 任祥祥 +1 位作者 刘海峰 乐学义 《化学研究》 CAS 2009年第2期37-40,共4页
利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两种配合物,[Cu(phen)(L-Phe)(H2O)]ClO4(1)(L-Phe为L-苯丙氨酸根)和[Cu(phen)(Gly)(H2O)]ClO4.2.5H2O(2)(Gly为甘氨酸根),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牛血清白蛋白的荧光强度随着配合物浓度的增大... 利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两种配合物,[Cu(phen)(L-Phe)(H2O)]ClO4(1)(L-Phe为L-苯丙氨酸根)和[Cu(phen)(Gly)(H2O)]ClO4.2.5H2O(2)(Gly为甘氨酸根),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牛血清白蛋白的荧光强度随着配合物浓度的增大而逐渐降低,配合物(2)与BSA的结合常数大于配合物(1)与BSA的结合常数,牛血清白蛋白对配合物的结合位点数为1,荧光猝灭作用机理为静态猝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Ⅱ)配合物 1 10-邻菲咯啉 氨基酸 牛血清白蛋白 荧光光谱
下载PDF
大黄素铜锌配合物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周能 周振 程海燕 《化学研究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289-1294,共6页
采用荧光猝灭光谱、同步荧光和紫外光谱研究并比较大黄素及其铜、锌配合物与牛血清白蛋白(BSA)之间的相互作用。大黄素及其配合物均能显著猝灭BSA的内源荧光并以静态猝灭为主。在293K和300K时,大黄素及其铜、锌配合物与BSA结合常数分别... 采用荧光猝灭光谱、同步荧光和紫外光谱研究并比较大黄素及其铜、锌配合物与牛血清白蛋白(BSA)之间的相互作用。大黄素及其配合物均能显著猝灭BSA的内源荧光并以静态猝灭为主。在293K和300K时,大黄素及其铜、锌配合物与BSA结合常数分别为(L·mol^(-1)):4.57×10~4,1.76×10~4、1.28×10~5和2.72×10~4,0.980×104,2.34×10~4;根据热力学参数判断大黄素铜、锌配合物与BSA之间的作用力主要为范德华力和氢键;依据F9rster非辐射能量转移理论,计算出大黄素及其铜、锌配合物在蛋白质中的结合位置与色氨酸残基间的距离分别为为2.24、2.37和2.82 nm。结果还表明金属离子如铜、锌离子的存在会显著影响大黄酸与BSA的结合,同步荧光光谱研究表明大黄素铜、锌配合物都未能够使BSA构象发生变化。大黄素形成配合物后与BSA的结合发生较大变化,会对大黄素及金属离子的储运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素 配合物 牛血清白蛋白
下载PDF
一种希夫碱Cu(Ⅱ)配合物的合成及其与BSA作用的光谱研究
14
作者 仇继家 张玮玲 +2 位作者 袁涛 范歆晨 覃姣兰 《山东化工》 CAS 2023年第6期5-8,12,共5页
2-羟基-1-萘甲醛与氨基苯并噻唑缩合获得希夫碱化合物(L_(5)),与CuCl_(2)·2H_(2)O反应得到L_(5)-Cu(Ⅱ)配合物。用荧光光谱研究L_(5)和L_(5)-Cu(Ⅱ)在303,308,313 K下对牛血清白蛋白(BSA)的荧光的影响。结果表明,L_(5)和L_(5)-Cu(... 2-羟基-1-萘甲醛与氨基苯并噻唑缩合获得希夫碱化合物(L_(5)),与CuCl_(2)·2H_(2)O反应得到L_(5)-Cu(Ⅱ)配合物。用荧光光谱研究L_(5)和L_(5)-Cu(Ⅱ)在303,308,313 K下对牛血清白蛋白(BSA)的荧光的影响。结果表明,L_(5)和L_(5)-Cu(Ⅱ)使BSA荧光发生静态猝灭,L_(5)和L_(5)-Cu(Ⅱ)与BSA的结合位点分别为1.5和1,两者与BSA作用的热力学参数为△G<0、△H>0、△S>0,表明其结合过程是自发进行的,主要作用力为疏水力,但L_(5)与BSA结合作用力强于L_(5)-Cu(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希夫碱 铜配合物 牛血清白蛋白 荧光光谱
下载PDF
具抗凝血作用的铁、铜三元配合物与人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7
15
作者 宋玉民 刘哲 +1 位作者 王坤杰 栾妮娜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1期2191-2198,共8页
采用光度法研究了具抗凝血作用的过渡金属铁和铜的华法灵、水杨酸三元配合物与人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观察到铁、铜三元配合物使人血清白蛋白荧光产生猝灭现象,猝灭方式为静态猝灭,并计算了配合物与人血清白蛋白的结合常数和结合位点数... 采用光度法研究了具抗凝血作用的过渡金属铁和铜的华法灵、水杨酸三元配合物与人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观察到铁、铜三元配合物使人血清白蛋白荧光产生猝灭现象,猝灭方式为静态猝灭,并计算了配合物与人血清白蛋白的结合常数和结合位点数.根据不同温度下的热力学函数,确定了配合物与人血清白蛋白的作用力类型.并且发现三元配合物的存在明显改变人血清白蛋白的构象.并讨论了配合物使人血清白蛋白构象发生变化的可能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铜华法灵、水杨酸三元配合物 人血清白蛋白 荧光光谱 紫外吸收光谱 圆二色谱
原文传递
芬布芬-铜(Ⅱ)-牛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的光谱法研究
16
作者 王晓霞 王正德 刘云颖 《光谱实验室》 CAS 2013年第6期3330-3334,共5页
模拟生理条件下,应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芬布芬对牛血清白蛋白,铜(Ⅱ)对牛血清白蛋白以及铜(Ⅱ)对芬布芬和牛血清白蛋白荧光光谱特性的影响。实验表明:铜(Ⅱ)和芬布芬均可使牛血清白蛋白的荧光强度发生静态猝灭,并且在铜(Ⅱ)存在下,芬布... 模拟生理条件下,应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芬布芬对牛血清白蛋白,铜(Ⅱ)对牛血清白蛋白以及铜(Ⅱ)对芬布芬和牛血清白蛋白荧光光谱特性的影响。实验表明:铜(Ⅱ)和芬布芬均可使牛血清白蛋白的荧光强度发生静态猝灭,并且在铜(Ⅱ)存在下,芬布芬对牛血清白蛋白的荧光猝灭作用显著增强。根据荧光猝灭双倒数图计算芬布芬和牛血清白蛋白的结合常数为8.44×104,结合位点数为0.97。荧光猝灭双倒数图计算的结果表明,芬布芬和牛血清白蛋白之间的结合常数和结合位点数均随铜(Ⅱ)浓度的增大而增大。很据三者结合反应的研究,进一步探讨了芬布芬、铜(Ⅱ)在生物体内与蛋白质相互作用的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光谱法 芬布芬 铜(Ⅱ) 牛血清白蛋白 二元配合物 三元配合物
原文传递
缬氨酸Schiff碱和N,N'-杂环碱三元铜配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及与BSA作用 被引量:6
17
作者 程建平 林秋月 +2 位作者 朱文忠 胡瑞定 王娜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3期2597-2603,共7页
合成了铜与水杨醛缩缬氨酸Schiff碱(salval)分别和1,10-菲咯啉(phen)及2,2'-联吡啶(bpy)形成的三元配合物[Cu(salval)(phen)](1),[Cu(salval)(bpy)]·3H2O(2).通过元素分析,摩尔电导,IR,UV,TG-DTG对其进行了表征.配合物2的结构... 合成了铜与水杨醛缩缬氨酸Schiff碱(salval)分别和1,10-菲咯啉(phen)及2,2'-联吡啶(bpy)形成的三元配合物[Cu(salval)(phen)](1),[Cu(salval)(bpy)]·3H2O(2).通过元素分析,摩尔电导,IR,UV,TG-DTG对其进行了表征.配合物2的结构经X射线单晶衍射确定,三斜晶系,P-1空间群:a=0.92676(3)nm,b=1.03143(4)nm,c=1.25042(3)nm;α=74.108(2)°,β=77.2240(10)°,γ=81.5880(10)°,V=1.11642(6)nm3,Dc=1.467g·cm-3,Z=2,F(000)=514,最后吻合因子R1=0.0441,wR2=0.0856[I>2σ(I)].同时用荧光法研究了配合物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两种配合物对BSA的荧光都有较强的猝灭作用,静态猝灭是引起猝灭的主要原因.在浓度比c配合物/cBSA为0~10范围内,配合物1和配合物2在BSA上只有1个结合位点;25℃结合常数KA分别为6.50×105(1),4.33×105(2)L·mol-1;给体(BSA)与受体(配合物)间的最近距离r分别为3.85(1),4.26(2)nm.说明两种配合物都能部分插入BSA分子内部,且配合物1与BSA的作用强于配合物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缬氨酸 水杨醛 铜配合物 N N'-杂环碱 牛血清白蛋白 荧光光谱
原文传递
甘氨酸-水杨醛席夫碱和邻菲咯啉混合铜(Ⅱ)配合物与牛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热力学行为
18
作者 代春美 何欢 +2 位作者 胡相卡 陈香 郭清莲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1期2380-2386,共7页
在模拟人体生理条件下,采用荧光光谱、紫外光谱、圆二色谱和分子模拟等多种技术和方法,研究了甘氨酸-水杨醛席夫碱和邻菲咯啉混合铜(Ⅱ)配合物(Cu GP)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相互作用的热力学行为.荧光光谱和紫外光谱分析表明,Cu GP与BSA... 在模拟人体生理条件下,采用荧光光谱、紫外光谱、圆二色谱和分子模拟等多种技术和方法,研究了甘氨酸-水杨醛席夫碱和邻菲咯啉混合铜(Ⅱ)配合物(Cu GP)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相互作用的热力学行为.荧光光谱和紫外光谱分析表明,Cu GP与BSA之间的猝灭机制为复杂的混合猝灭机制.通过所获取的相互作用热力学参数,可以发现Cu GP与BSA的相互作用是一个吉布斯自由能降低的自发过程,猝灭过程的活化能为8.61 k J/mol,二者之间的主要作用力为静电相互作用力.圆二色谱的分析发现Cu GP与BSA的结合会导致蛋白结构发生破坏,其?-螺旋含量减少,无归卷曲含量升高.分子模拟研究发现Cu GP结合在BSA的Site?位点,与BSA发光残基TRP213,TYR156,TYR340和TYR451之间距离小于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Ⅱ)配合物 牛血清白蛋白 热力学参数 荧光光谱 圆二色谱 分子对接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