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6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icrostructure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Wire + Arc Additively Manufactured 2050 Al–Li Alloy Wall Deposits 被引量:12
1
作者 Hao Zhong Bojin Qi +2 位作者 Baoqiang Cong Zewu Qi Hongye Sun 《Chinese Journa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19年第6期174-180,共7页
Aluminum–Lithium(Al–Li) alloy is a topic of great interest owing to its high strength and light weight, but there are only a few applications of Al–Li alloy in wire ss, a special AA2050 Al–Li alloy + arc additive ... Aluminum–Lithium(Al–Li) alloy is a topic of great interest owing to its high strength and light weight, but there are only a few applications of Al–Li alloy in wire ss, a special AA2050 Al–Li alloy + arc additive manufacturing(WAAM) process. To identify its feasibility in WAAM procewire was produced and employed in the production of straight-walled components, using a WAAM system based on variable polarity gas tungsten arc welding(VP-GTAW) process. The influence of post-deposited heat treatment on the microstructure and property of the deposit was investigated using optical micrographs(OM),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EM), X-ray diffraction(XRD), hardness and tensile properties tests. Results revealed that the microstructures of AA2050 aluminum deposits varied with their location layers. The upper layers consisted of fine equiaxed grains, while the bottom layer exhibited a coarse columnar structure. Mechanical properties witnessed a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after post-deposited heat treatment, with the average micro-hardness reaching 141 HV and the ultimate tensile strength exceeding 400 MPa. Fracture morphology exhibited a typical ductile frac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uminum-copper-lithium alloy wire arc additive manufacturing Heat treatment Mechanical properties
下载PDF
Wear behavior of high strength and high conductivity Cu alloys under dry sliding 被引量:12
2
作者 高原 接金川 +3 位作者 张鹏超 张剑 王同敏 李廷举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7期2293-2300,共8页
In order to study the wear behavior of different kinds of contact wires,the dry sliding wear behaviors of Cu-Sn,Cu-Ag and Cu-Mg alloys prepared by up-drawn continuous casting and followed continuous extrusion were stu... In order to study the wear behavior of different kinds of contact wires,the dry sliding wear behaviors of Cu-Sn,Cu-Ag and Cu-Mg alloys prepared by up-drawn continuous casting and followed continuous extrusion were studied.The research was tested on a block-on-ring wear tester.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friction coefficient is remarkably influenced by the formation of a continuous tribofilm,which consists of oxidation film.The abrasion,adhesion,oxidation and plastic deformation are observed.Oxidation and abrasion wear mechanisms dominate at the lower sliding velocity and load.The combination of oxidation and adhesion play leading roles with the increasing load and velocity.Plastic deformation is detected under higher applied load and sliding velocit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pper alloys contact wire sliding wear mass loss wear mechanism electron microstructure
下载PDF
Properties of CuCr contact materials with low chromium content and fine particles 被引量:3
3
作者 曹辉 王亚平 +1 位作者 郑志 冼爱平 《中国有色金属学会会刊:英文版》 CSCD 2003年第4期930-932,共3页
The voltage withstanding capability and electric conductivity of CuCr contact materials with low chromium content and fine Cr particles were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withstanding voltage has little relation ... The voltage withstanding capability and electric conductivity of CuCr contact materials with low chromium content and fine Cr particles were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withstanding voltage has little relation with the Cr content for the melted casting CuCr alloy within 15%29% Cr content, and that the electric conductivity of the alloy increases with the decreasing of Cr cont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CR合金 触头材料 性能
下载PDF
Yixunite and Damiaoite—A Twin of New Native Alloys of Indium and Platinum from the Yanshan Mountains 被引量:2
4
作者 Yu ZuxiangInstitute of Geology, Chinese Academy of Geological Sciences, 26 Baiwanzhuan, Beijing 100037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1997年第4期480-485,512-513,共8页
Yixunite and damiaoite Were found in a cobalt- and copper-bearing platinum ore vein of a contact metasomatic deposit. The chief ore minerals are bornite, chalcopyrite, magnetite and carrollite. The platinum minerals i... Yixunite and damiaoite Were found in a cobalt- and copper-bearing platinum ore vein of a contact metasomatic deposit. The chief ore minerals are bornite, chalcopyrite, magnetite and carrollite. The platinum minerals include moncheite, sperrylite, daomanite, cobalt malanite and cooperite. Yixunite and damiaoite occur as immiscible globules, 1.0 to 2.0 mm in diameter. Yixunite is always in the central part of a globule. It is opaque with metallic lustre, bright white colour and black streak. HM = 5.8; VHN50 = 634 kg/mm2 (573-681 kg/ mm2); insoluble in HCl, HNO3, HF or H3PO4; no cleavage; no magnetism. Density is hard to measure because of small grain size. Calculated density = 18.21 g/cm3. Reflective colour is bright white with a yellowish tint. Isotropic. The mean analytical results (ranges) (%) are: Pt 82.8 (81.8-83.6), In 16.4(15.6-17.1) and total 99.2. The empirical formula (based on 4 atoms) is Pt2.993 In1.007 . The five strongest lines of X-ray diffraction (hkl, d,I) are 111, 2.30 (100); 200, 1.99 (60); 202, 1.411 (40);311, 1.203 (80); 222, 1.151(40). Space group: Pm3m with a =0.3988(3) nm and Z= 1. Damiaoite occurs as single globules or was exsolved from yixunite. Opaque with metallic lustre; bright white colour with black streak; HM = 5.3; VHN50 = 485 kg/mm2 (434-529 kg/mm2); insoluble in HC1, HNO3, HF or H3PO4; cleavage: no; magnetism: no. Density: hard to measure because of small grain size. Calculated density = 10.95 g/ cm3. Reflective colour is bright white with a yellowish tint. Isotropic. The mean analytical results (ranges) (%) are Pt 45.6 (45.4-46.0), In 53.5 (52.4-53.9), total 99.1. The empirical formula (based on 3 atoms) is Pt0.002 In1.998. The six strongest lines of X-ray diffraction (hkl.d,I) are 220,2.25 (100); 311,1.92 (60); 400,1.59 (60); 422,1.299 (80); 440,1.125 (60); 620,1.006 (70). Space group: Fm3m with a = 0.6364 (3) nm and Z = 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ixunite damiaoite new native alloys cobalt- and copper-bearing platinum ore vein contact metasomatic deposit
下载PDF
铜合金接触线夹杂物缺陷的新型涡流检测探索
5
作者 李宁 王勃 +1 位作者 郭晓昕 贾正峰 《电气化铁道》 2024年第1期22-26,共5页
针对传统涡流检测法在铜合金接触线检测中的不足,提出了一种应用于铜合金接触线生产过程的新型在线涡流检测法,由永磁体和磁场传感器分别代替传统涡流检测法的激励和接收线圈。经实验测试表明,新型涡流检测法原理可行,实验装置简单有效... 针对传统涡流检测法在铜合金接触线检测中的不足,提出了一种应用于铜合金接触线生产过程的新型在线涡流检测法,由永磁体和磁场传感器分别代替传统涡流检测法的激励和接收线圈。经实验测试表明,新型涡流检测法原理可行,实验装置简单有效,在现有实验条件下可达到100μm量级的检测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合金接触线 微颗粒缺陷 涡流检测 永磁体 磁场传感器
下载PDF
基于国产铍铜母合金制备高性能C17300铍铜合金线材工艺研究
6
作者 黄常岳 王华东 +2 位作者 彭时军 阳纯 余正文 《世界有色金属》 2024年第16期8-10,共3页
采用国产铍铜母合金生产高性能C17300铍铜合金线材,通过对熔炼、铸造、拉拔、热处理等各关键工序的工艺研究和产品试制,在合金成分、显微组织、力学性能和加工性能等方面达到了预期目标。
关键词 铍铜母合金 C17300铍铜 线材 熔炼 显微组织 力学性能
下载PDF
轨道交通用接触线材料的研究进展
7
作者 王国迎 何宇 +3 位作者 花思明 路超 彭勇 丁雄斌 《轨道交通材料》 2024年第5期53-59,共7页
文章分析了接触线材料服役过程的性能要求,其中最重要的是抗拉强度和导电率;总结了轨道交通接触线用CuAg、CuSn、CuMg、CuCrZr合金系的性能特点及研究现状,包括合金化设计原则、生产工艺以及目前存在的问题;探讨了未来接触线材料尚待深... 文章分析了接触线材料服役过程的性能要求,其中最重要的是抗拉强度和导电率;总结了轨道交通接触线用CuAg、CuSn、CuMg、CuCrZr合金系的性能特点及研究现状,包括合金化设计原则、生产工艺以及目前存在的问题;探讨了未来接触线材料尚待深入研究的方向,认为高强高导铜合金接触线是未来的发展趋势,需要更加重视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以期为未来轨道交通提速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触线 高性能铜合金 轨道交通
下载PDF
无螺栓整体吊弦应用分析
8
作者 张宝奇 邓雄 +1 位作者 顾涛 王伟 《电气化铁道》 2024年第S01期62-65,共4页
吊弦是电气化铁路牵引供电系统接触网的重要零部件,我国高铁运行经验表明,采用冲压的A型整体吊弦在运行多年后陆续出现较多断裂故障,给线路安全运营带来极大的隐患。通过对比国内外整体吊弦使用经验,结合武广高铁乐昌东—韶关区间两种... 吊弦是电气化铁路牵引供电系统接触网的重要零部件,我国高铁运行经验表明,采用冲压的A型整体吊弦在运行多年后陆续出现较多断裂故障,给线路安全运营带来极大的隐患。通过对比国内外整体吊弦使用经验,结合武广高铁乐昌东—韶关区间两种整体吊弦多年运行情况,并经过质量检验,验证了无螺栓整体吊弦能更好地满足我国高速铁路接触网安全运行的要求,为接触网系统提供更多更可靠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触网 整体吊弦 铜合金绞线 耐疲劳
下载PDF
高速电气化铁路用铜合金接触线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9
作者 刘平 贾淑果 +3 位作者 赵冬梅 任凤章 田保红 康布熙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2004年第6期32-34,38,共4页
对铜合金接触线的性能特点、国内外的研究和开发应用进行了综述,介绍了作者近期在新型高强高导接触线方面研究的新成果,阐述了高强高导铜合盒接触线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电气化铁路 铜合金 接触线 研究进展 性能要求
下载PDF
微量铈和铬对Cu-0.1Ag合金接触线的性能影响 被引量:6
10
作者 刘平 刘喜波 +3 位作者 贾淑果 田保红 任凤章 董企铭 《稀有金属》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39-42,共4页
采用显微硬度计、电子拉伸试验机、光学显微镜和TEM等,通过与Cu-0.1%Ag合金对比,分析了Cu-0.1%Ag-0.06%Ce合金和Cu-0.1%Ag-0.1%Cr合金的抗软化性能、合金元素的作用及组织形貌特征。结果表明:Cu-0.1%Ag合金中分别加入铬和稀土铈后,综合... 采用显微硬度计、电子拉伸试验机、光学显微镜和TEM等,通过与Cu-0.1%Ag合金对比,分析了Cu-0.1%Ag-0.06%Ce合金和Cu-0.1%Ag-0.1%Cr合金的抗软化性能、合金元素的作用及组织形貌特征。结果表明:Cu-0.1%Ag合金中分别加入铬和稀土铈后,综合性能明显提高,软化温度分别提高了110和35℃,稀土化合物以小球状分布在晶体内,细化晶粒,提高硬度(强度)和抗软化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合金 接触线 时效 铜银合金
下载PDF
高速电气化铁路接触导线的应用现状及研究进展 被引量:25
11
作者 王永鹏 宋克兴 +1 位作者 国秀花 李亚东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4期32-35,40,共5页
综述了高速电气化铁路接触导线的性能要求及使用现状。认为铜合金接触导线是今后发展的主要趋势,并进一步指出时效强化型铜合金和氧化物弥散强化型铜合金可作为接触导线的理想材料。
关键词 高速铁路 接触导线 铜合金
下载PDF
时效对接触线用Cu-Ag-Cr合金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5
12
作者 刘喜波 董企铭 +3 位作者 刘平 贾淑果 康布熙 田保红 《上海金属》 CAS 2004年第6期10-14,共5页
分析了固溶温度、时效及时效前冷变形量对Cu - 0 1 %Ag - 0 1 %Cr接触线用合金性能的影响 ,结果表明 :经 870℃固溶、 40 %~ 5 0 %冷变形及 480℃× 1 5h时效处理后 ,合金可获得良好的综合性能。
关键词 CU-AG-CR合金 时效处理工艺 接触线 铜合金 机械性能 导电性 列车
下载PDF
电气化铁路用铜包钢接触线制造技术 被引量:17
13
作者 运新兵 宋宝韫 +1 位作者 刘元文 高飞 《有色金属》 CSCD 2002年第3期22-23,35,共3页
介绍并分析比较电镀法、浸涂上引法以及连续挤压包覆法等几种铜包钢线生产方法。电镀法设备体积小 ,投资少 ,但只能生产薄镀层细线 ,并存在环境污染 ;浸涂上引法的产品界面结合强度高 ,长度不限 ,但工艺复杂 ,设备庞大 ,技术难度较大 ,... 介绍并分析比较电镀法、浸涂上引法以及连续挤压包覆法等几种铜包钢线生产方法。电镀法设备体积小 ,投资少 ,但只能生产薄镀层细线 ,并存在环境污染 ;浸涂上引法的产品界面结合强度高 ,长度不限 ,但工艺复杂 ,设备庞大 ,技术难度较大 ,生产效率较低 ;连续挤压包覆技术设备投资少 ,生产率高 ,铜包覆层厚度均匀、无露点、无焊缝 ,内在质量好 ,导电率高 ,成本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造技术 电气化铁路 铜包钢 接触线
下载PDF
接触线材料的现状及研究热点 被引量:35
14
作者 丁雨田 李来军 +2 位作者 许广济 寇生中 丁宗富 《电线电缆》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3-9,共7页
本文综述了电气化铁路接触导线材料的现状,论述了高强度高导电铜合金接触导线,由于其优良的力学、电气性能而广泛应用于高速电气化铁路接触网中。同时,介绍了该结构功能材料的最新技术及其研究热点,即铜基原位自生复合材料,由于其采用... 本文综述了电气化铁路接触导线材料的现状,论述了高强度高导电铜合金接触导线,由于其优良的力学、电气性能而广泛应用于高速电气化铁路接触网中。同时,介绍了该结构功能材料的最新技术及其研究热点,即铜基原位自生复合材料,由于其采用多种强化方式而具有极佳的综合性能和热稳定性。指出析出强化和多元微量合金化是提高铜合金接触导线强度的有效手段,铜基复合材料是当前研究的热点和发展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触线材料 铜基原位自生复合材料 铜合金接触导线 绝缘材料
下载PDF
120~170km/h条件下碳滑板/铜接触线摩擦磨损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11
15
作者 丁涛 王鑫 +2 位作者 陈光雄 张卫华 周文祥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6期36-40,共5页
在环—块式高速摩擦磨损试验机上,试验研究电流I=100~300A、滑动速度v=120~170km/h和法向载荷Fn=100~200N条件下纯碳滑板/铜接触线的摩擦磨损性能。结果表明:无电流时,碳滑板磨损率很低,一般不超过0.0014g/km,但摩擦因数较高,一般在0... 在环—块式高速摩擦磨损试验机上,试验研究电流I=100~300A、滑动速度v=120~170km/h和法向载荷Fn=100~200N条件下纯碳滑板/铜接触线的摩擦磨损性能。结果表明:无电流时,碳滑板磨损率很低,一般不超过0.0014g/km,但摩擦因数较高,一般在0.30以上。加入电流后,碳滑板的磨损率明显增加,达到无电流时磨损率的10倍多;而摩擦因数明显降低,一般在0.24~0.30间波动。观察碳滑板磨损形貌发现,无电流时磨痕面积较小,随着电流的增加磨痕面积不断增大;且磨损面出现电弧烧蚀的黑色流线和麻点。滑动速度、法向载荷对碳滑板摩擦磨损性能影响较小,而电流作用引起的高温磨损和电弧烧蚀是导致碳滑板材料磨损加剧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纯碳滑板/铜接触线 摩擦磨损 电弧烧蚀
下载PDF
铝/铜高频感应接触反应钎焊 被引量:9
16
作者 张洪涛 刘多 +1 位作者 冯吉才 胡乐亮 《焊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89-92,117,共4页
对铝/铜异种金属接头的高频感应接触反应钎焊工艺进行了研究,在非真空条件下借助钎剂的去膜作用,实现了铝和铜的连接,并根据钎剂去膜过程和对接头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优化了钎剂组分.同时借助扫描电镜和能谱分析等分析手段,详细分析了接... 对铝/铜异种金属接头的高频感应接触反应钎焊工艺进行了研究,在非真空条件下借助钎剂的去膜作用,实现了铝和铜的连接,并根据钎剂去膜过程和对接头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优化了钎剂组分.同时借助扫描电镜和能谱分析等分析手段,详细分析了接头的界面结构与物相组成.结果表明,试验中配制的钎剂65%ZnCl2+10%NaCl+25%NH4Cl钎焊效果较好,钎缝厚度约为80μm,钎缝主要由铝基固溶体和化合物Al2Cu弥散相组成,有大量的Zn元素和Na元素扩散进入钎缝,接头抗剪强度可以达到58 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合金 紫铜 接触反应钎焊 界面结构
下载PDF
高速列车用铜合金接触线用材料及其加工工艺 被引量:36
17
作者 吴朋越 谢水生 黄国杰 《稀有金属》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03-208,共6页
在研究和分析国内外高速列车用铜合金接触线的基础上,结合目前铜合金接触线的生产现状,对我国铜合金接触线材料和加工工艺进行了分析。随着电气化铁路运行向高速化发展,开发新型的Cu-Cr-Zr系、Cu-Mg系铜合金接触线是必要且可行的。目前... 在研究和分析国内外高速列车用铜合金接触线的基础上,结合目前铜合金接触线的生产现状,对我国铜合金接触线材料和加工工艺进行了分析。随着电气化铁路运行向高速化发展,开发新型的Cu-Cr-Zr系、Cu-Mg系铜合金接触线是必要且可行的。目前我国铜合金接触导线制造技术比较落后,在铜熔体洁净化处理和连铸成形两个关键工序上,缺乏有效手段,大大影响了产品的最终性能。综合考虑产品的最终性能和大规模连续化生产的要求,在加工工艺方面,连铸连轧法和连续挤压法是未来开发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列车接触线 震波速度 Cu—Cr—Zr CU-MG 连铸连轧 连续挤压 高强高导铜合金
下载PDF
新型铜颗粒填充的液态金属热界面材料导热性能实验研究 被引量:8
18
作者 李根 纪玉龙 +3 位作者 孙玉清 马鸿斌 邢丰 刘艳年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61-65,73,共6页
为强化界面传热,研制了一种以铜颗粒为填充材料、Ga62.5In21.5Sn16液态金属为基体的新型复合热界面材料,并对其导热性能进行了测试。首先将所制备的热界面材料放置在两片铜片之间,制备3层结构试样,然后利用激光导热仪测量所制备试样的... 为强化界面传热,研制了一种以铜颗粒为填充材料、Ga62.5In21.5Sn16液态金属为基体的新型复合热界面材料,并对其导热性能进行了测试。首先将所制备的热界面材料放置在两片铜片之间,制备3层结构试样,然后利用激光导热仪测量所制备试样的导热性能,并计算相应试样的接触热阻。实验结果表明:铜颗粒填充型液态金属可以大大提高氧化后液态金属作为热界面材料的性能,利用铜粉质量分数分别为5%和10%的液态金属所制备的试样,导热系数和接触热阻分别为(200.33±15.66)、(233.08±18.07)W/(m·K)和(7.955±0.627)、(5.621±0.437)mm2·K/W,较利用氧化后液态金属所制备试样的导热系数分别约提高了68%和96%,接触热阻分别约降低了57%和70%,并可以有效降低液态金属的流动性,从而减少液态金属在使用过程中溢出现象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态金属 铜颗粒 热界面材料 导热系数 接触热阻
下载PDF
杂质元素及加工工艺对无氧铜接触线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5
19
作者 刘强 崔建忠 +1 位作者 许光明 刘晓涛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40-243,共4页
通过对引进上引法无氧圆铜杆生产线的技术改造,试制了无氧铜接触线,并研究了杂质元素及加工工艺对无氧铜接触线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Fe含量对无氧铜接触线电阻率影响较大,当w(Fe)超出20×10-6~30×10-6时,电阻率超标;S,O,... 通过对引进上引法无氧圆铜杆生产线的技术改造,试制了无氧铜接触线,并研究了杂质元素及加工工艺对无氧铜接触线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Fe含量对无氧铜接触线电阻率影响较大,当w(Fe)超出20×10-6~30×10-6时,电阻率超标;S,O,H含量对其强度及电阻率影响不大,但对其塑性影响较大,当w(S)超过38×10-6,w(O)超过8×10-6,w(H)超过0 6×10-6时,无氧铜接触线塑性显著下降·S含量取决于电解铜原料,Fe,O,H含量取决于上引法连铸的生产工艺过程·生产中应选择优质电解铜原料,严细操作,并对一切与铜液接触的原辅材料和器具进行干燥或烘烤,同时应对熔化炉、保温炉、流槽进行覆盖保护和还原处理,以防止氧化和吸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氧铜 接触线 上引法 机械性能 电阻率 吸气
下载PDF
轨道交通专用铜合金接触导线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20
作者 李华清 谢水生 《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729-731,共3页
综述了国内外接触导线的发展状况,分析了现代高速电气化轨道交通对接触导线的要求,讨论了国内外接触导线材料的研究热点。多元微合金化、复合接触导线的研究与制备以及具有创新的国产化加工技术是接触导线今后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铜合金 接触导线 高强度 高导电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