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Genesis of Yangla Banded Skarn-Hosted Copper Deposit in Tethys Orogenic Belt of Southwestern China 被引量:6
1
作者 Zhan Mingguo Lu Yuanfa Yichang Institute of Geology and Mineral Resources, CAGS, Yichang 443003 Dong Fangliu Department of Geology and Mineral Resources,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Beijing 100083 Chen Kaixu Wei Junqi Yichang Institute of 《Journal of Earth Science》 SCIE CAS CSCD 1999年第1期62-65,共4页
Yangla copper deposit is the largest banded skarn hosted copper deposit found recently in the Tethys orogenic belt of Southwestern China. On the basis of the study of distribution, petrology and mineralogy as well as... Yangla copper deposit is the largest banded skarn hosted copper deposit found recently in the Tethys orogenic belt of Southwestern China. On the basis of the study of distribution, petrology and mineralogy as well as major element, REE and isotope geochemistry, the authors find that the banded skarn, which hosts the deposit, was precipitated from hydrothermal solutions in the form of exhalate sediment. Therefore, the banded skarn hosted copper deposit is a Sedex type deposit, with a series of stacked, conformable lenses underlain by at least one stringer zone. The deposit, intercalated at the contact of lower clastic rock and upper carbonate rock of Gajinxueshan Group, was formed in the Carboniferous ((296.1±7.0) Ma), contemporary to the host Gajinxueshan Group. The interpretation of the genesis of Yangla banded skarn hosted copper deposit is of fundamental exploration significance for the discovery of Sedex type copper deposit in the reg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nded skarn metallogenic genesis Yangla copper deposit.
下载PDF
Influence of external constraint and rolling geometry on deformation banding of copper single crystals with {123}<634> orientation
2
作者 YanpingZeng JianxinDongt +3 位作者 MaicangZhang XishanXie WeiminMao ZhenshengLi 《Journal of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 CSCD 2003年第3期55-61,共7页
In order to further understand the similarity and difference betweendeformation mechanisms of single crystals and poly-crystalline materials, the influence of externalconstraint and rolling geometry on the deformation... In order to further understand the similarity and difference betweendeformation mechanisms of single crystals and poly-crystalline materials, the influence of externalconstraint and rolling geometry on the deformation behaviour of copper single crystals with{123}<634> orientation was investigated by embedding them into metal frames of different strengths.The metal frames were made of aluminum and mild steel, respectively.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deformation banding degree of the crystal increases with the strength of metal frame and shearstrain. For the crystals rolled under lower (gamma)g ((gamma)g is the ratio of the geometricalredundant shear strain to the normal rolling strain), the deformation is homogeneous. For thecrystals rolled under higher (gamma)g, the deformation is extremely inhomogeneous. The deformationis more homogeneous in the crystals rolled in steel frames than that rolled in aluminum frames. TheS-orientation is more stable in the crystals rolled under lower (gamma)g than that rolled underhigher (gamma)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xternal constraint rolling geometry deformation banding copper singlecrystal
下载PDF
极薄带异步轧制滑移带演化的晶体塑性有限元分析
3
作者 陈守东 卢日环 《材料科学与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5-94,共10页
以单层晶极薄带轧制为研究对象,采用多尺度晶体塑性有限元方法模拟其在拉-压-剪复合应力状态下的宏观剪切带和微观滑移带演化,优化极薄带材轧制工艺。在微观层次上,每个晶粒被离散成若干个有限元单元,且每个积分点采用单晶体本构模型。... 以单层晶极薄带轧制为研究对象,采用多尺度晶体塑性有限元方法模拟其在拉-压-剪复合应力状态下的宏观剪切带和微观滑移带演化,优化极薄带材轧制工艺。在微观层次上,每个晶粒被离散成若干个有限元单元,且每个积分点采用单晶体本构模型。宏-微观层次模拟的共同特征是滑移带演化高度的各向异性和局部化,微观层次的模拟更加明显。结果表明:新剪切带随轧制区施加额外剪切变形而形成,在拉-压-剪复合应力下,强剪切造成已缩窄的主次剪切带随轧制压下的增大而又扩展。单系滑移带在各变形晶粒内的演化差异很大,存在主次滑移,随压-剪复合应力状态的增强而形成亚滑移带。在拉-压-剪复合应力下,单滑移扩展和叠加形成贯穿晶界的累积滑移带,晶界起到很好的滑移承载和传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薄带异步轧制 单层晶铜箔 滑移带 晶体塑性 有限元
下载PDF
鞍山式铁尾矿区土壤重金属含量高光谱反演 被引量:2
4
作者 贾玉娜 董元 +2 位作者 白洋 刘暑明 李孟倩 《矿产综合利用》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13-218,共6页
土壤中的铜浓度占比过高会对人体和环境造成一定的危害,因此探讨重金属铜含量反演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唐山典型铁尾矿区43个土壤样品为例,同时测定土壤中铜的反射光谱和含量信息,经多种波谱变换后,通过相关性分析法(CA)和连续投影法(... 土壤中的铜浓度占比过高会对人体和环境造成一定的危害,因此探讨重金属铜含量反演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唐山典型铁尾矿区43个土壤样品为例,同时测定土壤中铜的反射光谱和含量信息,经多种波谱变换后,通过相关性分析法(CA)和连续投影法(SPA)进行土壤铜含量的特征波段选取,然后利用多元线性回归(MLR)和偏最小二乘回归(PLSR)算法建立了铜含量的反演模型,得到多种光谱数据的反演成效。结果显示:二阶微分处理后的光谱数据,其反演效果较好,CA-PLSR和SPA-MLR两种反演模型中,SPA-MLR的反演精度相对较准确;二阶微分光谱变换后的SPA-MLR模型在估算土壤铜含量方面更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光谱 特征波段 反演
下载PDF
重金属铜铅胁迫下不同品种玉米污染程度监测研究
5
作者 张超 苏晓玉 +2 位作者 夏天 杨可明 冯飞胜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268-1274,共7页
植被重金属污染监测是当今高光谱遥感监测研究的重要内容。为了将高光谱遥感技术定性的用于植被重金属污染监测研究,从盆栽实验采集的反射率光谱数据方面进行研究。在实验室室内设置不同胁迫浓度的重金属铜铅玉米盆栽实验,测定了不同浓... 植被重金属污染监测是当今高光谱遥感监测研究的重要内容。为了将高光谱遥感技术定性的用于植被重金属污染监测研究,从盆栽实验采集的反射率光谱数据方面进行研究。在实验室室内设置不同胁迫浓度的重金属铜铅玉米盆栽实验,测定了不同浓度Cu^(2+)和Pb^(2+)胁迫下玉米叶片的反射率光谱和Cu^(2+)和Pb^(2+)含量等有关铜铅污染玉米的基础数据,形成了关于重金属铜铅污染玉米植株的一套完整的数据集。研究提出了一种铜铅探测指数(CLDI),实现了不同培育期的两种玉米品种的重金属铜铅胁迫监测,从而为当前植被重金属污染探测提供了新的思路。研究设计了不同浓度的铜铅污染实验,将测量获得的玉米叶片450~850 nm的光谱反射率进行一阶微分(D)和包络线去除(CR)处理后得到微分包络线去除(DCR)光谱曲线,利用皮尔逊相关系数(r)分析DCR数据和生化数据,选择对重金属Cu敏感的特征波段。计算的皮尔逊相关系数表明DCR值在490~520和680~700 nm与土壤和叶片中的Cu^(2+)含量呈现接近于1的线性正相关,在630~650和710~750 nm呈现接近于-1的线性负相关。选择波长505,640,690和730 nm的DCR值建立CLDI,通过计算土壤和叶片中的Cu^(2+)含量与CLDI和常规的植被指数(VIs)的皮尔逊相关系数,将两者进行对比,从而验证了CLDI的有效性。选用2017年实验获取的不同品种玉米叶片光谱数据,将CLDI同样和常规的植被指数(VIs)进行对比,从而验证了CLDI对不同品种的玉米具有鲁棒性。将CLDI应用到铅胁迫下玉米叶片的污染程度监测,验证了其对于不同重金属的普适性。结果表明,CLDI与Cu^(2+)和Pb^(2+)胁迫浓度相关性显著,与其他植被指数相比,相关性更高。提出的CLDI探测铜铅胁迫下不同品种不同时期的玉米污染程度,具有计算方便,鲁棒性,高效性、普适性的优点。该研究基于实验室叶片尺度,可为冠层尺度的重金属胁迫监测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光谱遥感 玉米叶片 重金属污染 铜铅探测指数 特征波段
下载PDF
铜基类金刚石结构化合物热电性能研究进展 被引量:2
6
作者 熊启红 闫艳慈 +1 位作者 卢旭 周小元 《铜业工程》 CAS 2023年第1期36-56,共21页
新能源热电转换技术因其在废热回收、热电制冷、航空航天等领域的广泛应用,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而受到广泛关注。有效提升材料的综合热电性能对拓宽热电材料的应用具有深远的意义。铜基类金刚石结构热电材料... 新能源热电转换技术因其在废热回收、热电制冷、航空航天等领域的广泛应用,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而受到广泛关注。有效提升材料的综合热电性能对拓宽热电材料的应用具有深远的意义。铜基类金刚石结构热电材料因其易于调控的输运特性、高元素丰度和低毒等优点引起了研究者的兴趣,因此总结铜基类金刚石结构热电材料研究进展对提升其性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总结了铜基类金刚石结构系列化合物的晶体结构演变过程、能带结构和声子谱特征;归纳了基于能带结构优化和载流子浓度优化来提升电输运性能的研究概况;概括了本征低晶格热导率的机理和利用声子工程优化热输运性能的规律。最后,总结了铜基类金刚石结构化合物热电材料的优势和目前性能优化的瓶颈,并展望了可能的进一步优化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基类金刚石结构 热电性能 能带工程 载流子浓度 声子工程
下载PDF
氧分压调控氧化铜薄膜生长及其表面功函数研究
7
作者 杨文宇 付红 《人工晶体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7-124,共8页
本文采用反应磁控溅射法制备p型二元铜氧化物半导体薄膜,通过氧气流量调节实现Cu_(2)O、CuO和Cu_(4)O_(3)薄膜的可控生长。所制备薄膜的形貌与结构分别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以及拉曼光谱进行表征。经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量... 本文采用反应磁控溅射法制备p型二元铜氧化物半导体薄膜,通过氧气流量调节实现Cu_(2)O、CuO和Cu_(4)O_(3)薄膜的可控生长。所制备薄膜的形貌与结构分别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以及拉曼光谱进行表征。经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量可知,Cu_(2)O、CuO和Cu_(4)O_(3)薄膜的带隙分别为2.89 eV、1.55 eV和2.74 eV。为进一步研究Cu_(2)O、CuO和Cu_(4)O_(3)薄膜的表面物理性质,基于Kelvin探针力显微镜(KPFM)技术直接测量了薄膜样品与探针尖端间的接触电位差(V_(CPD)),结果表明Cu_(2)O、CuO和Cu_(4)O_(3)薄膜的表面功函数都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呈现逐渐减小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铜 磁控溅射 带隙 氧分压 表面功函数 接触电位差
下载PDF
弹带熔敷扩散焊接技术研究 被引量:19
8
作者 王克鸿 徐越兰 +3 位作者 王建平 余进 李鸿谋 赵有守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2002年第2期34-36,共3页
本研究探索了一种新的焊接工艺方法—熔敷扩散焊接方法 ,采用该方法在 30口径弹体上焊接纯铜弹带取得成功。试验表明 ,焊缝成型良好 ,在弹体不发生熔化的前提下实现了冶金结合。结合界面平直光洁 ,弹带中无泛铁现象发生 ,界面与弹带内... 本研究探索了一种新的焊接工艺方法—熔敷扩散焊接方法 ,采用该方法在 30口径弹体上焊接纯铜弹带取得成功。试验表明 ,焊缝成型良好 ,在弹体不发生熔化的前提下实现了冶金结合。结合界面平直光洁 ,弹带中无泛铁现象发生 ,界面与弹带内基本无缺陷 ,轴向剪切强度 ,切向扭转剪切强度均大于弹带自身强度。靶试试验表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熔敷扩散焊接 熔敷焊 铜弹带 感应加热 等离子弧 炮弹
下载PDF
无槽弹带焊接技术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王克鸿 徐越兰 +3 位作者 余进 王建平 李鸿谋 赵有守 《弹道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47-51,共5页
研究了一种新的焊接工艺方法——熔敷焊接方法 ,采用该方法在 3 0 mm口径弹体上焊接纯铜弹带取得成功 .试验表明 ,焊缝成型良好 ,在弹体不发生熔化的前提下实现了冶金结合 .结合界面平直光洁 ,弹带中无泛铁现象发生 ,界面与弹带内基本... 研究了一种新的焊接工艺方法——熔敷焊接方法 ,采用该方法在 3 0 mm口径弹体上焊接纯铜弹带取得成功 .试验表明 ,焊缝成型良好 ,在弹体不发生熔化的前提下实现了冶金结合 .结合界面平直光洁 ,弹带中无泛铁现象发生 ,界面与弹带内基本无缺陷 ,轴向剪切强度 ,切向扭转剪切强度均大于弹带自身强度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熔数焊接 铜弹带 感应加热 等离子弧 炮弹 制造技术
下载PDF
多层结构连续铜纤维材料吸声性能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王常力 徐颖 +2 位作者 邹伟仁 徐宁 罗璐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758-763,共6页
采用直径分别为0.22mm、0.30mm和0.62mm的铜纤维,制备出铜纤维多孔材料单层板并组合成双层和三层吸声结构;研究后空腔深度:中空腔深度、后空腔和中空腔深度同时作用以及三层结构等因素对吸声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后空... 采用直径分别为0.22mm、0.30mm和0.62mm的铜纤维,制备出铜纤维多孔材料单层板并组合成双层和三层吸声结构;研究后空腔深度:中空腔深度、后空腔和中空腔深度同时作用以及三层结构等因素对吸声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后空腔深度的增加有利于中低频吸声性能的改善,在第一吸收峰与第二吸收峰之间明显出现吸收的谷,降低了1000~3000Hz吸声性能;随着中空腔深度的增加,曲线向低频移动,共振吸声系数下降,第一吸收峰与第二吸收峰之间的吸收谷加深,谷的宽度减小,对1000~3000Hz范围吸声性能的影响减小,吸声系数基本都大于0.5;当中空腔和后空腔同时增加时,可有效抑制吸收谷深度的加深,中低频吸声性能提高;三层多孔材料与双层多孔材料构成的双空腔结构,前者的吸声系数曲线完全包罗了后者,前者的吸声性能优于后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收 频段 共振 中空腔 后空腔 吸声 多层铜纤维多孔材料
下载PDF
铜弹带磁脉冲焊接接头的力学性能 被引量:2
11
作者 于海平 赵岩 李春峰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8-12,共5页
进行T2铜弹带与50#钢弹体磁脉冲焊接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获得的冶金连接接头呈波状界面,波长和幅值分别约为60、30μm,没有泛铁现象发生;接头的轴向和环向压剪强度为91 MPa和132.37 MPa,显著高于铜环母材的初始屈服强度;接头扭转和密封... 进行T2铜弹带与50#钢弹体磁脉冲焊接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获得的冶金连接接头呈波状界面,波长和幅值分别约为60、30μm,没有泛铁现象发生;接头的轴向和环向压剪强度为91 MPa和132.37 MPa,显著高于铜环母材的初始屈服强度;接头扭转和密封性测试破坏均发生在较弱母材——T2铜环,对应最大承载能力分别为84.36 N·m和18 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脉冲焊接 铜弹带 铜/钢 力学性能
下载PDF
等径弯曲通道制备的超细晶铜的疲劳性能 被引量:8
12
作者 王庆娟 徐长征 +3 位作者 郑茂盛 朱杰武 M.Buksa L.Kunz 《金属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98-502,共5页
研究了等径弯曲通道(ECAP)变形后的超细晶T3铜在恒应力幅控制条件下的疲劳寿命和循环形变行为.通过扫描电镜观察了疲劳试样表面的滑移带,并利用电子背散射技术观察了疲劳前、后晶粒尺寸的变化.结果表明,超细晶T3铜具有较高的疲劳极限(... 研究了等径弯曲通道(ECAP)变形后的超细晶T3铜在恒应力幅控制条件下的疲劳寿命和循环形变行为.通过扫描电镜观察了疲劳试样表面的滑移带,并利用电子背散射技术观察了疲劳前、后晶粒尺寸的变化.结果表明,超细晶T3铜具有较高的疲劳极限(σ-1=153 MPa),是粗晶铜疲劳极限的2倍.在低周疲劳域内表现出疲劳软化,而在高周疲劳域内表现比较稳定的疲劳行为,甚至出现疲劳硬化.类似驻留滑移带(PSB)的剪切带与最后一次挤压的剪切面一致,剪切带的形成和晶界滑移是疲劳裂纹形核和疲劳断裂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径弯曲通道 超细晶铜 疲劳极限 剪切带
下载PDF
疲劳过程中垂直晶界Cu双晶形变带中位错组态与裂纹形核 被引量:5
13
作者 李勇 李守新 李广义 《金属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62-466,共5页
采用电子通道衬度技术对垂直晶界Cu双晶在疲劳过程中位错组态的演化与裂纹的形核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形变带中墙结构的间距从形成之初到疲劳裂纹出现始终保持恒定;穿晶裂纹与沿晶裂纹尖端的位错组态均为胞结构;裂纹优先从形变带产生。
关键词 Cu双晶 位错组态 裂纹 形变带
下载PDF
异步累积叠轧制备超细晶纯铜微观组织演化规律及细化机制 被引量:5
14
作者 周蕾 史庆南 王军丽 《航空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9-54,共6页
对纯铜进行一至三道次大塑性异步累积叠轧变形,观察显微组织及晶界的演变过程,并探讨了纯铜异步累积叠轧的晶粒细化机制。结果表明:纯铜异步累积叠轧形成S带;S带中形成连续的纵横交割位错墙,将S带分割、细化,获得具有亚晶结构的超细晶... 对纯铜进行一至三道次大塑性异步累积叠轧变形,观察显微组织及晶界的演变过程,并探讨了纯铜异步累积叠轧的晶粒细化机制。结果表明:纯铜异步累积叠轧形成S带;S带中形成连续的纵横交割位错墙,将S带分割、细化,获得具有亚晶结构的超细晶纯铜,亚晶尺寸为0.5~1μm。异步累积叠轧晶粒细化过程中,形成断断续续的分散状态的小角度亚晶界,在剪切力作用下逐渐合并成为超细晶粒中连续的小角度亚晶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步累积叠轧 纯铜 细化机制 S带 晶界
下载PDF
树基沟矿区铜胁迫落叶松的光谱响应特征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杨丽丽 赵摇 姚玉增 《中国光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32-343,共12页
为了研究长白落叶松光谱对土壤Cu胁迫的响应特征和变化规律,在辽东树基沟矿区的3条勘测线上布置采样点,进行表层土壤的多种重金属元素含量和长白落叶松针叶的反射光谱测定,并提取了7个特征波段,计算了多个波段区间的光谱角,将其与土壤... 为了研究长白落叶松光谱对土壤Cu胁迫的响应特征和变化规律,在辽东树基沟矿区的3条勘测线上布置采样点,进行表层土壤的多种重金属元素含量和长白落叶松针叶的反射光谱测定,并提取了7个特征波段,计算了多个波段区间的光谱角,将其与土壤主要重金属铜的含量进行相关分析,建立了回归模型。结果表明:7个光谱特征波段中,"红谷"参数与表层土壤铜含量的相关系数最大,基于"红谷"反射率建立的回归模型的R^2达到0. 865。光谱角对铜胁迫长白落叶松针叶波段区间[400,716]nm、[400,2 500]nm的光谱变化十分敏感。"红边"位置和反射率与土壤铜含量不相关,不适合区分矿区表层土壤重金属含量间的细微差别。对可见光敏感的"红谷"参数和光谱角均表明反射光谱的差异主要由叶绿素含量控制,小部分受到针叶中水分含量的影响。本研究利用长白落叶松"红谷"和光谱角的"指纹效应",为快速有效反演大面积高植被覆盖区的土壤重金属含量、圈定隐伏矿(化)体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射光谱 特征波段 铜胁迫 光谱角 树基沟矿区
下载PDF
镀铜碳纤维布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侯伟 潘功配 +1 位作者 关华 朱晨光 《电镀与涂饰》 CAS CSCD 2008年第7期15-16,20,共3页
为制备新型毫米波无源干扰材料,采用化学镀方法在碳纤维布表面沉积了金属铜层。测量了优化工艺条件下制得的镀铜碳纤维布的表面电阻,并采用冷热循环法检测了镀层的结合强度,应用雷达散射截面(RCS)测试系统测试了同样尺寸的镀铜碳纤维布... 为制备新型毫米波无源干扰材料,采用化学镀方法在碳纤维布表面沉积了金属铜层。测量了优化工艺条件下制得的镀铜碳纤维布的表面电阻,并采用冷热循环法检测了镀层的结合强度,应用雷达散射截面(RCS)测试系统测试了同样尺寸的镀铜碳纤维布及未改性碳纤维布的3mm波段RCS值。结果表明:镀铜碳纤维布镀覆均匀,金属光泽强,有良好的镀层结合强度及较强的导电性能。镀铜碳纤维布在3mm波段的RCS值较未改性碳纤维布有很大提高,且与理论计算值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纤维布 化学镀铜 3 mm波段 雷达散射截面
下载PDF
多波段高功率激光扩束系统设计 被引量:8
17
作者 王恒坤 王兵 +2 位作者 庄昕宇 郭汝海 马军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785-1788,共4页
对透射式和反射式扩束系统应用于高功率激光扩束的优缺点进行了对比研究。采用次镜为凸抛物面,主镜为凹抛物面的无焦卡塞格林系统,运用ZEMAX光学设计软件,按激光扩束系统的扩束倍率和系统的波像差要求,设计出多波段高功率激光扩束系统... 对透射式和反射式扩束系统应用于高功率激光扩束的优缺点进行了对比研究。采用次镜为凸抛物面,主镜为凹抛物面的无焦卡塞格林系统,运用ZEMAX光学设计软件,按激光扩束系统的扩束倍率和系统的波像差要求,设计出多波段高功率激光扩束系统。对用于高功率激光反射镜的基底材料进行分析,选用无氧铜作为基底材料;采用金增强的膜系设计,膜系从近红外到远红外宽光谱波段激光的反射率均在98%以上。面形精度均方根值优于λ/40(λ=0.632 8μm)的平面镜作为基准镜,采用光学干涉方法对设计的激光扩束系统进行检测实验,结果表明:该扩束系统的扩束倍率为3.53,波像差为0.206λ,满足多波段高功率激光光束发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波段 扩束系统 基底材料 无氧铜 膜系 综合热性能比值
下载PDF
不同结构材料高速应变绝热剪切带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孙秀荣 王会珍 杨平 《中国体视学与图像分析》 2012年第4期329-335,共7页
利用Hopkinson杆,以装甲钢、纯铜及IF钢为材料,采用设计的帽型样尺寸,在不同压力下进行高速冲击,利用EBSD分析其在高应变率变形下的剪切带的特征。结果表明,应变率为104s-1,装甲钢绝热剪切带呈现白亮带状,纯铜及IF钢剪切带宽度较宽且不... 利用Hopkinson杆,以装甲钢、纯铜及IF钢为材料,采用设计的帽型样尺寸,在不同压力下进行高速冲击,利用EBSD分析其在高应变率变形下的剪切带的特征。结果表明,应变率为104s-1,装甲钢绝热剪切带呈现白亮带状,纯铜及IF钢剪切带宽度较宽且不耐浸蚀。3种材料剪切带内均存在细小等轴晶,装甲钢形成的剪切带取向较分散,但存在稍强的剪切坐标系下的{110}<111>织构,纯铜存在{111}<110>织构,IF钢形成{110}<111>织构。装甲钢抗绝热剪切的性能优于纯铜及IF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热剪切带 纯铜 IF钢 装甲钢
下载PDF
Cu2O薄膜磁控溅射制备及特性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陈德明 徐刚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A04期1502-1504,共3页
采用反应射频磁控溅射法,在氩-氧氛围制备Cu-O体系薄膜。在溅射功率、氩气流量一定的条件下,通过改变氧分压,得到不同戍份的Cu-O体系薄膜。在氧分压较小条件下,薄膜中主要以金属铜为主,存在少量的Cu2O,随着氧分压的增加,Cu2O成... 采用反应射频磁控溅射法,在氩-氧氛围制备Cu-O体系薄膜。在溅射功率、氩气流量一定的条件下,通过改变氧分压,得到不同戍份的Cu-O体系薄膜。在氧分压较小条件下,薄膜中主要以金属铜为主,存在少量的Cu2O,随着氧分压的增加,Cu2O成分增加,在氧分压1.42×10^-2pa时得到单相Cu2O薄膜。随着氧分压继续增加,Cu2O逐渐转变成CuO。薄膜成份通过X射线分析,薄膜电阻率采用四探针仪测量,薄膜光学特性采用紫外-可见光谱分析,并计算出本次实验所得单相Cu2O光学带隙为2.51e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控溅射 氧化亚铜 光学带隙 铜氧化物 太阳电池
下载PDF
氮化铜薄膜的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肖剑荣 蒋爱华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1期115-117,共3页
氮化铜(Cu3N)薄膜是一种新型的电、光学材料,它具有典型的反三氧化铼结构,由于Cu原子没有很好地占据(111)晶格面的紧密位置,在薄膜中掺杂之后,薄膜的电、光学性质会发生显著变化。Cu3N在较低温度下会分解为Cu和N2。介绍了Cu3N的制备方法... 氮化铜(Cu3N)薄膜是一种新型的电、光学材料,它具有典型的反三氧化铼结构,由于Cu原子没有很好地占据(111)晶格面的紧密位置,在薄膜中掺杂之后,薄膜的电、光学性质会发生显著变化。Cu3N在较低温度下会分解为Cu和N2。介绍了Cu3N的制备方法,总结了该膜制备方法和工艺参数对薄膜结构的影响,分析了在不同N2分压下薄膜由(111)晶面转向(100)晶面择优生长和薄膜定向生长的原因,讨论了薄膜的电学、光学、热学等物理性质及其在相关方面的应用,并对该膜的物理性质与结构之间的关系作了简要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化铜薄膜 光学带隙 热稳定性 磁控溅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