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7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ECENT DEVELOPMENTS OF DIRECT BONDED COPPER(DBC)SUBSTRATES FOR POWER MODULES 被引量:1
1
作者 Dr.JuergenSchulz-Harder Dr.KarlExel curamik 《电力电子》 2003年第5期42-47,共6页
DBC substrates are the standard circuit boardsfor power modules. Using the DBC technologythick copper foils (0.125mm - 0.Tmm) arecladded to Alumina or Aluminum Nitride,The strong adhesion of the copper to ceramicbond ... DBC substrates are the standard circuit boardsfor power modules. Using the DBC technologythick copper foils (0.125mm - 0.Tmm) arecladded to Alumina or Aluminum Nitride,The strong adhesion of the copper to ceramicbond reduces the thermal expansion coefficientin horizontal direction only slightly above theTEC of the ceramic itself. This allows directsilicon attach of large dies without using TECcontrolling layers.As DBC technology is using copper foils,integralleads overhanging the ceramic can be realiz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BC)substrateS FOR POWER MODULES of or on with as RECENT DEVELOPMENTS OF DIRECT bonded copper AIN
下载PDF
银铜侧向复合材料界面结合机理分析
2
作者 宁德魁 谢明 +3 位作者 陈永泰 段云昭 刘国化 马洪伟 《铜业工程》 CAS 2024年第2期61-65,共5页
本文采用“包覆锭坯+扩散烧结+冷轧复合”联合工艺制备了银铜侧向复合带材,利用金相显微镜(OM)、扫描电镜(SEM)和能谱仪(EDS)观察分析银铜复合界面结构和元素分布,并分析其银铜复合界面的结合机理。结果表明,银铜复合界面形成过程为:1)... 本文采用“包覆锭坯+扩散烧结+冷轧复合”联合工艺制备了银铜侧向复合带材,利用金相显微镜(OM)、扫描电镜(SEM)和能谱仪(EDS)观察分析银铜复合界面结构和元素分布,并分析其银铜复合界面的结合机理。结果表明,银铜复合界面形成过程为:1)银铜接触界面处凹凸不平的表面在轧制力的作用下相互咬合,形成机械结合界面;2)接触面在轧制力的作用下,银铜表面氧化膜破裂,新鲜表面质点间在轧制变形热的作用下产生原子结合;3)在扩散烧结过程中,银铜界面处的原子在高温作用下被激活,银铜原子相互扩散,在界面处发生银铜共晶反应形成液相金属层,随着烧结时间的延长,其共晶反应液相层厚度逐渐增加,随后冷凝结晶,使银铜实现侧向冶金结合。4)在后续中间退火过程中,共晶层与两侧的铜、银基体相互扩散,铜、银原子向更深的方向逐渐扩散,在靠近共晶层铜侧和银侧逐步形成固溶体层,使银与铜的结合强度进一步提高。银铜侧向复合界面结合机理包含机械咬合结合、接触共晶反应自钎焊结合和原子扩散结合3种,复合界面结合强度较好,剪切强度达220 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覆锭坯 银铜复合材料 界面结合机理 共晶接触反应钎焊 微观组织
下载PDF
SiC功率模块封装材料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程书博 张金利 +2 位作者 张义政 吴亚光 王维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24年第3期106-109,共4页
随着SiC功率模块的高频高速、高压大电流、高温、高散热和高可靠发展趋势,基于封装结构和封装材料的SiC功率模块封装技术也在不断地更新换代。与封装结构相比,SiC功率模块封装材料的相关研究报道较少。该文从封装材料角度出发,综述近年... 随着SiC功率模块的高频高速、高压大电流、高温、高散热和高可靠发展趋势,基于封装结构和封装材料的SiC功率模块封装技术也在不断地更新换代。与封装结构相比,SiC功率模块封装材料的相关研究报道较少。该文从封装材料角度出发,综述近年来陶瓷覆铜基板、散热底板、黏结材料、互连材料及灌封材料的研究进展,同时引出相关封装材料的研究重点,以满足SiC功率模块的应用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C功率模块 封装材料 陶瓷覆铜基板 散热底板 黏结材料 互连材料 灌封材料
下载PDF
压延率对无氧铜板高温退火的组织及性能影响
4
作者 晏小猛 王善林 +2 位作者 陈卫民 吴懿平 李欢欢 《电子工艺技术》 2024年第2期1-4,18,共5页
高导热AMB陶瓷基板的覆铜厚板性能直接影响基板的电性能和力学性能。通过对无氧铜原料板的加工、微观组织调整以及陶瓷与铜板的活性焊料复合,达到AMB陶瓷覆铜基板最优的组织状态和电学与力学性能。首先对无氧铜板原料进行450℃和650℃... 高导热AMB陶瓷基板的覆铜厚板性能直接影响基板的电性能和力学性能。通过对无氧铜原料板的加工、微观组织调整以及陶瓷与铜板的活性焊料复合,达到AMB陶瓷覆铜基板最优的组织状态和电学与力学性能。首先对无氧铜板原料进行450℃和650℃再结晶退火0.5 h处理,得到两种原始的铜板组织。其次,对原始铜板进行压延率为15%、30%、45%、60%、75%的压延和800℃/1 h的退火处理,研究了退火铜板的微观组织及力学性能和电学性能。结果表明:当压延率在15%~75%时,随着压延率增加,晶粒逐渐被拉长变成扁平状,再变成纤维状;硬度随着压延率增加逐渐增大,铜板的延伸率逐渐减小,抗拉强度在压延率为15%~60%时逐渐增大,压延率达到75%时出现了小幅度降低。当在800℃退火1 h后,铜板表面晶粒尺寸随着压延率的增加逐渐减小,晶粒分布更加均匀,其大小稳定在400~800μm之间。铜板在压延率为15%~60%时的抗拉强度基本保持不变;当压延率到达75%时,抗拉强度出现小幅度降低。铜板硬度随着压延率增加基本保持不变。当压延率从15%变为75%时,铜板的电阻率有小幅度上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氧铜 AMB陶瓷覆铜基板 压延率 晶粒尺寸 电阻率
下载PDF
非金属材料表面冷喷涂金属化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1
5
作者 张志杰 苏聪聪 +4 位作者 邵照峰 廖红丽 丁星星 张玲 车翰卿 《中国材料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2-114,123,共14页
冷喷涂是一种快速发展的固态粉末沉积技术,具有喷涂温度低、沉积效率高、制造速度快等特点,在金属涂层制备、受损零部件修复、增材制造等方面已有广泛的研究与应用。传统冷喷涂工艺的基体材料一般是金属材料,其沉积过程的机理研究也较... 冷喷涂是一种快速发展的固态粉末沉积技术,具有喷涂温度低、沉积效率高、制造速度快等特点,在金属涂层制备、受损零部件修复、增材制造等方面已有广泛的研究与应用。传统冷喷涂工艺的基体材料一般是金属材料,其沉积过程的机理研究也较为成熟。近年来,随着众多工业领域对复合材料的需求进一步提升,通过冷喷涂技术在非金属材料表面制备金属涂层(表面金属化)受到了不同领域众多研究者的关注。总结了目前已报道的使用冷喷涂工艺在高分子和陶瓷等非金属材料表面制备金属涂层的相关结果,围绕几种常用的高分子和陶瓷基体材料,分析了非金属基体材料上冷喷涂沉积金属涂层的结合机理,并在此基础上讨论了冷喷涂工艺参数和材料参数对非金属材料表面冷喷涂金属化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喷涂 金属涂层 非金属基体 表面金属化 结合机理
下载PDF
Effect of coating thickness on microstructures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C/Cu/Al composites
6
作者 曹卓坤 姚广春 刘宜汉 《中国有色金属学会会刊:英文版》 CSCD 2006年第A03期1481-1484,共4页
The different copper coatings with thickness varying from 0.3μm to 1.5μm were deposited on carbon fibers using either electroless plating or electroplating method. The coated fibers were chopped and composites were ... The different copper coatings with thickness varying from 0.3μm to 1.5μm were deposited on carbon fibers using either electroless plating or electroplating method. The coated fibers were chopped and composites were fabricated with melting aluminum at 700℃. The effect of the copper layer on the microstructure in the system was discuss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opper layer has fully reacted with aluminum matrix, and the intermetallic compound CuAl2 forms through SEM observation and XRD, EDX analysis. The results of tensile tests indicate that composites fabricated using carbon fibers with 0.7-1.1μm copper coating perform best and the composites turn to more brittle as the thickness of copper coating increases. The fracture surface observation exhibits good interface bonding and ductility of the matrix alloy when the thickness of copper coating is about 0.7-1.1μ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涂料 碳纤维 铝金属 强度
下载PDF
不锈钢表面冷喷涂铜涂层制备及性能研究
7
作者 张龙龙 黄继波 +4 位作者 李德元 邓春明 黄仁忠 张楠楠 谢迎春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04-411,429,共9页
目的通过工艺的匹配优化,采用冷喷涂技术在不锈钢表面制备高结合强度铜涂层,并研究热处理工艺对不锈钢表面冷喷涂铜涂层组织及性能的影响规律。方法分别以高纯氮气和氦气作为加速气体,通过冷喷涂技术,在1 mm厚的304不锈钢基体表面制备... 目的通过工艺的匹配优化,采用冷喷涂技术在不锈钢表面制备高结合强度铜涂层,并研究热处理工艺对不锈钢表面冷喷涂铜涂层组织及性能的影响规律。方法分别以高纯氮气和氦气作为加速气体,通过冷喷涂技术,在1 mm厚的304不锈钢基体表面制备铜涂层。采用光学显微镜(OM)对涂层的孔隙率及微观组织结构进行表征。采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对涂层拉伸断面结构进行分析。借助维氏显微硬度仪、万能拉伸试验机和涡流导电仪测试分析退火热处理工艺对不锈钢基体表面冷喷涂铜涂层硬度、结合强度和电导率的影响规律。结果利用氮气作为加速气体,在薄304不锈钢基体上获得铜涂层困难,涂层形成后,易发生整体剥落。使用氦气作为加速气体,可在薄304不锈钢板表面成功制备结合强度高于81.7 MPa、硬度为99.6HV0.1、孔隙率小于0.1%的高致密铜涂层。退火热处理引起涂层组织再结晶,可显著消除冷喷涂过程中的加工硬化影响。随着热处理温度从300℃上升到500℃,涂层硬度由99.6HV0.1下降至63.7HV0.1。退火温度为400℃时,涂层导电率最优(93.94%IACS)。当热处理温度升高到500℃,涂层导电率异常下降(89.02%IACS),分析认为过高的热处理温度会造成涂层内部氧扩散偏聚,缺陷增加,导致涂层电导率下降。结论相较于氮气作为加速气体,采用氦气作为加速气体进行冷喷涂,可在薄不锈钢基体上制备的涂层具有高致密度、高结合强度的铜涂层。退火热处理对铜涂层硬度和导电性能的影响较大,涂层经过退火热处理后,电导率可以达到和铸态铜电导率相当的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喷涂 铜涂层 结合强度 退火热处理 电导率
下载PDF
聚脲弹性体与不同底材的粘接性能 被引量:2
8
作者 冯永强 陈强 +4 位作者 李海柱 张君 孙有利 仪海霞 孙佳春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33-138,共6页
从聚脲弹性体粘接机理出发,探讨了采用不同种类的底漆和不同的底材处理方式对聚脲弹性体与不同底材粘接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对钢、铝底材经过喷砂、涂底漆工艺处理后,与未涂底漆时对比,聚脲弹性体对金属底材的附着力显著提升,采用单... 从聚脲弹性体粘接机理出发,探讨了采用不同种类的底漆和不同的底材处理方式对聚脲弹性体与不同底材粘接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对钢、铝底材经过喷砂、涂底漆工艺处理后,与未涂底漆时对比,聚脲弹性体对金属底材的附着力显著提升,采用单组分聚氨酯底漆时,聚脲弹性体对钢的附着力最好,可达到15.2 MPa。在混凝土底材表面干燥的条件下涂底漆,聚脲弹性体与混凝土之间具有较高的粘结强度。橡胶经过表面氯化和底漆处理后,聚脲弹性体对它的剥离强度显著提高。环氧树脂玻璃钢、乙烯基树脂玻璃钢无底漆处理时,表层容易被聚脲弹性体剥落,涂底漆后,表层不会被剥落,聚脲弹性体与玻璃钢的剥离强度得到明显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脲弹性体 粘接机理 涂层附着力 底漆 底材
下载PDF
铜基底/石墨烯涂层束缚减摩机制
9
作者 冉迪 郑鹏 +1 位作者 苑泽伟 王宁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1-70,共10页
目的 探究石墨烯涂层对单晶铜基底摩擦特性的影响,揭示石墨烯涂层的微观减摩和基底强化机制。方法 基于AIREBO、EAM、Lennard-Jones混合势函数和Verlet算法,采用分子动力学法对铜基底/石墨烯涂层(Cu/Gr)和铜基底(Cu)的摩擦行为展开研究... 目的 探究石墨烯涂层对单晶铜基底摩擦特性的影响,揭示石墨烯涂层的微观减摩和基底强化机制。方法 基于AIREBO、EAM、Lennard-Jones混合势函数和Verlet算法,采用分子动力学法对铜基底/石墨烯涂层(Cu/Gr)和铜基底(Cu)的摩擦行为展开研究,结合基底位错、承载直径、划切圆角、划切刃角的变化规律,分析石墨烯涂层对法向力和摩擦力的影响。结果 在纳米压痕中,石墨烯涂层使基底压入边缘处产生了划切圆角,当压入深度为3.0 nm时,基底承载直径由4.6 nm增至8.2 nm,法向承载力由62.63 nN提高至514.32 nN;在摩擦过程中,石墨烯涂层抑制了基底表面的犁沟效应,使位错密度由0.06 nm^(-2)提升至0.15 nm^(-2);当压入深度相同时,石墨烯涂层使基底具有更小、更稳定的摩擦因数,最终使摩擦因数降低了61.43%~77.81%;当下压力为150 nN时,石墨烯涂层使划切刃角由90°降至32°,摩擦力由75.72 nN降至21.51 nN。当Cu/Gr基底上的划切刃角由32°降至17°时,摩擦力由21.51 nN降至9.08 nN。结论 石墨烯涂层的束缚机制增大了基底表面的承载直径,增大了基底内的位错密度,进而提高了法向承载能力。石墨烯涂层的束缚机制降低了划切刃角,降低了摩擦力,提升了基底的摩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基底 石墨烯涂层 减摩机制 摩擦特性 分子动力学 位错密度 承载直径 划切刃角
下载PDF
动车组胶黏剂在不同底材和表面状态下的使用性能比较
10
作者 李丽 李善文 +4 位作者 杨恺君 王慧翠 李江江 汪杰 宋震 《合成材料老化与应用》 CAS 2023年第5期25-27,共3页
根据中车公司对粘接体系的工艺和质量管理的要求,胶黏剂需根据运营环境、功能性、特殊性等设计要求进行选型、粘接性能、边界条件、结构性试验等。系统地开展STP 1921胶黏剂的粘接工艺设计及试验研究,为粘接工艺设计提供技术数据支持。... 根据中车公司对粘接体系的工艺和质量管理的要求,胶黏剂需根据运营环境、功能性、特殊性等设计要求进行选型、粘接性能、边界条件、结构性试验等。系统地开展STP 1921胶黏剂的粘接工艺设计及试验研究,为粘接工艺设计提供技术数据支持。通过耐水、耐高温、耐低温、耐湿性等试验,考察STP 1921粘接体系在不同底材上的粘接力,同时开展不同底材上施涂底涂剂的平行试验。试验结果显示,1760底涂剂+STP 1921胶黏剂粘接体系应用于聚氨酯面漆及不锈钢表面具有良好的耐水、耐热、耐湿热、耐低温性能,该体系在环氧底漆表面及铝表面的耐湿热性能较差,底涂剂的施涂对试验结果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黏剂 粘接体系 不同底材 底涂剂
下载PDF
不同基层处理方式对聚合物水泥防水涂料与基层粘结强度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肖建勇 陈锦 《中国建筑防水》 2023年第4期10-12,20,共4页
在基层表面强度较低、略微起砂的情况下,探索了不同基层处理方式对聚合物水泥防水涂料(JS防水涂料)与基层粘结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对基层进行预先处理后,JS防水涂料与基层的粘结强度均有所增加,但是增加的幅度并不相同;在本研究范围内... 在基层表面强度较低、略微起砂的情况下,探索了不同基层处理方式对聚合物水泥防水涂料(JS防水涂料)与基层粘结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对基层进行预先处理后,JS防水涂料与基层的粘结强度均有所增加,但是增加的幅度并不相同;在本研究范围内,在基层上先涂刷JS防水涂料的乳液组分,再涂刷JS防水涂料,既施工方便,又能够大幅提升JS防水涂料与基层的粘结强度,解决了JS防水涂料在基层质量较差情况下粘结不牢的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JS防水涂料 基层处理 粘结强度
下载PDF
基于应力差改善的SiC模块用氮化硅衬板匹配性研究
12
作者 黄世东 王顾峰 +2 位作者 沈轶聪 常桂钦 刘成臣 《机车电传动》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07-112,共6页
功率半导体器件的快速发展,特别是SiC功率模块的广泛应用对模块中的陶瓷覆铜衬板提出了更高要求,模块封装中陶瓷覆铜衬板的翘曲将影响其可靠性。文章研究了陶瓷覆铜衬板的应力状态以及应力与衬板翘曲的关系,并提供了包括延长冷却时间、... 功率半导体器件的快速发展,特别是SiC功率模块的广泛应用对模块中的陶瓷覆铜衬板提出了更高要求,模块封装中陶瓷覆铜衬板的翘曲将影响其可靠性。文章研究了陶瓷覆铜衬板的应力状态以及应力与衬板翘曲的关系,并提供了包括延长冷却时间、降低峰值温度、调整铜体积比在内的减小翘曲度的改善方案,使衬板与SiC模块匹配性得到提升,从而提升了模块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C模块 陶瓷覆铜衬板 应力 翘曲度 可靠性
下载PDF
涂层/基体材料界面结合强度测量方法的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64
13
作者 杨班权 陈光南 +2 位作者 张坤 罗耕星 肖京华 《力学进展》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67-79,共13页
界面结合强度是涂层/基体材料体系中的一项重要力学性能指标.而表征与评价涂层/基体材料的界面结合强度又得依靠实验方法的测定.由于涂层/基体材料体系的多样性与复杂性,至今还没有形成适合于测量这类材料的界面结合强度的标准方... 界面结合强度是涂层/基体材料体系中的一项重要力学性能指标.而表征与评价涂层/基体材料的界面结合强度又得依靠实验方法的测定.由于涂层/基体材料体系的多样性与复杂性,至今还没有形成适合于测量这类材料的界面结合强度的标准方法.目前,常用来测量涂层/基体材料的界面结合强度的方法有:拉伸法、剪切法、弯曲法、划痕法、压入法等.本文就目前表征与评价涂层/基体材料界面结合强度的测量方法做了综述,讨论了它们的适用范围,比较了它们的优势与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涂层/基体材料 界面结合强度 测量方法
下载PDF
粘结层喷涂方法对铜基体与热障涂层结合强度的影响 被引量:6
14
作者 李晨希 尹红霞 +2 位作者 徐娜 孙克君 徐婷婷 《材料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9-60,69,共3页
为提高铜基体上热障涂层的工作温度和寿命,分别采用超音速火焰喷涂(HVOF)和等离子喷涂(APS)制备NiCrAlY粘结层,采用等离子喷涂制备ZrO2-8%Y2O3陶瓷面层。用拉伸试验测试了热障涂层的结合强度,利用SEM分析了拉伸断口的成分分布和微观形... 为提高铜基体上热障涂层的工作温度和寿命,分别采用超音速火焰喷涂(HVOF)和等离子喷涂(APS)制备NiCrAlY粘结层,采用等离子喷涂制备ZrO2-8%Y2O3陶瓷面层。用拉伸试验测试了热障涂层的结合强度,利用SEM分析了拉伸断口的成分分布和微观形貌。研究表明,用HVOF制备粘结层的热障涂层的结合强度为47.9 MPa,用APS制备粘结层的热障涂层的结合强度为31.2 MPa。与等离子喷涂制备粘结层相比,采用超音速火焰喷涂制备粘结层可明显提高ZrO2陶瓷涂层的结合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音速火焰喷涂 等离子喷涂 热障涂层 铜基体 粘结层 结合强度
下载PDF
膜基界面结合强度表征和评价 被引量:23
15
作者 马峰 蔡珣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15-19,共5页
膜基界面结合强度是直接关系到膜基体系最终使用性能和可靠性的关键因素。对现用的薄膜与基体之间界面结合强度表征方法进行了综合评述 。
关键词 薄膜 基体 结合强度 表征 评价 表面改性
下载PDF
铜基体上超音速火焰喷涂镍基涂层残余应力分析 被引量:10
16
作者 伍超群 周克崧 +3 位作者 刘敏 邓畅光 邓春明 李扬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9期35-38,共4页
采用X射线应力分析技术和曲率法测试了在铜基体上喷制不同成分、厚度的镍基涂层以及改变基体厚度喷制的涂层的残余应力。结果表明,超音速火焰喷涂的镍基涂层残余应力均为压应力,涂层成分、厚度的变化对残余应力均有明显的影响,添加一定... 采用X射线应力分析技术和曲率法测试了在铜基体上喷制不同成分、厚度的镍基涂层以及改变基体厚度喷制的涂层的残余应力。结果表明,超音速火焰喷涂的镍基涂层残余应力均为压应力,涂层成分、厚度的变化对残余应力均有明显的影响,添加一定量的WC、控制涂层和基体厚度,可获得较大的残余压应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残余应力 镍基涂层 超音速火焰喷涂 铜基体
下载PDF
DBC 电子封装基板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7
作者 陈大钦 林锋 +3 位作者 肖来荣 蔡和平 蒋显亮 易丹青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2004年第6期76-78,82,共4页
综述了 DBC 电子封装基板的研究进展,介绍了 DBC 电子封装基板材料的选择、敷接的关键技术及其在电子封装中的使用特点,并展望了 DBC 电子封装基板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氮化铝 陶瓷金属化 电子封装材料 DBC 直接敷铜基板
下载PDF
钛基纳米金刚石涂层场发射阴极 被引量:10
18
作者 翟春雪 张志勇 +2 位作者 王雪文 赵武 阎军锋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30-33,共4页
设计了一种新的金刚石场发射阴极工艺.用旋涂法在金属钛片上涂覆纳米金刚石涂层,经过适当条件的真空热处理,实现钛与金刚石之间的化学键合即欧姆接触,从而形成以金属钛为衬底,碳化钛键合层为过渡层,金刚石纳米颗粒为场发射体的场发射阴... 设计了一种新的金刚石场发射阴极工艺.用旋涂法在金属钛片上涂覆纳米金刚石涂层,经过适当条件的真空热处理,实现钛与金刚石之间的化学键合即欧姆接触,从而形成以金属钛为衬底,碳化钛键合层为过渡层,金刚石纳米颗粒为场发射体的场发射阴极.样品的阈值场强可达6.3 V/μm,场发射电流密度在21 V/μm场强下可达到60.7μA/cm2.提出了样品的结构模型,并分析了其电子输运方式.样品的Fowler-Nordheim曲线基本为一直线,根据经典场发射理论,可以证实其电子发射机制为场发射.观察到在获得稳定的场发射性能之前存在激发过程,并对其作了简单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导体材料 场发射阴极 键合 纳米金刚石 钛衬底
下载PDF
铜铁界面含氧层对镀层结合强度的影响 被引量:5
19
作者 冯绍彬 商士波 +3 位作者 冯丽婷 包祥 张经纬 李宗慧 《材料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4-6,共3页
镀层与基体界面间含氧层的存在,影响电镀层与基体之间金属键的形成,进而影响镀层的结合强度。用氰化物和焦磷酸盐两种工艺在铁片上镀铜,对镀层进行恒电流极化,并以氩离子深度刻蚀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检测。电沉积初始电... 镀层与基体界面间含氧层的存在,影响电镀层与基体之间金属键的形成,进而影响镀层的结合强度。用氰化物和焦磷酸盐两种工艺在铁片上镀铜,对镀层进行恒电流极化,并以氩离子深度刻蚀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检测。电沉积初始电位时间曲线显示,两种镀铜工艺,结合强度好的出现了基体表面的还原活化电位平阶,结合强度差的焦酸盐镀铜未出现活化就发生了金属的电沉积,而且铜镀层与基体界面含氧量有增高的现象。铜镀层与铁基底界面间含氧层的存在是影响镀层结合强度的主要原因。通过控制金属电沉积初始电位可提高镀层的结合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镀铜 镀层 结合强度 氧化层
下载PDF
热处理对纳米金刚石涂层场发射性能的影响(英文) 被引量:5
20
作者 翟春雪 张志勇 +1 位作者 王雪文 赵武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387-392,共6页
用旋涂法在金属钛衬底上涂敷纳米金刚石,经过适当的热处理形成金刚石涂层与金属钛衬底的化学键合,即形成衬底与涂层之间的过渡层,从而为纳米金刚石颗粒提供电子,使其成为有效的发射体。用扫描电镜、原子力显微镜、X射线衍射和拉曼散射... 用旋涂法在金属钛衬底上涂敷纳米金刚石,经过适当的热处理形成金刚石涂层与金属钛衬底的化学键合,即形成衬底与涂层之间的过渡层,从而为纳米金刚石颗粒提供电子,使其成为有效的发射体。用扫描电镜、原子力显微镜、X射线衍射和拉曼散射等手段分析了温度对键合效果以及场发射性能的影响,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提高纳米金刚石涂层的场发射性能,只有在700℃左右对样品进行热处理,才能得到较好的键合状态。改变涂膜时旋涂的次数以获得不同涂层厚度的样品,对其在700℃的相同温度下进行热处理,发现涂层过厚或过薄都不利于样品发射性能的提高。旋涂9次并于700℃热处理的样品具有较好的场发射性能,其发射阈值场强可达4.6V/μm,而15.3V/μm场强下的电流密度为59.7μA/c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金刚石涂层 金属钛衬底 场发射 热退火 键合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