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7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mprovement of catalytic stability for CO_2 reforming of methane by copper promoted Ni-based catalyst derived from layered-double hydroxides 被引量:5
1
作者 Bing Li Zhenxin Xu +3 位作者 Fangli Jing Shizhong Luo Ning Wang Wei Chu 《Journal of Energy Chemistry》 SCIE EI CAS CSCD 2016年第6期1078-1085,共8页
Copper-promoted nickel-based metal nanoparticles (NPs) with high dispersion and good thermal stability were derived from layered-double hydroxides (LDHs) precursors that were facilely developed by a co-precipitation s... Copper-promoted nickel-based metal nanoparticles (NPs) with high dispersion and good thermal stability were derived from layered-double hydroxides (LDHs) precursors that were facilely developed by a co-precipitation strategy. The copper-promoted Ni-based metal NPs catalysts were investigated for methane reforming with carbon dioxide to hydrogen and syngas. A series of characterization techniques including XRD, N2adsorption and desorption, H2-TPR, XPS, CO2-TPD, TEM, TGA and in situ CH4-TPSR were utilized to determine the structure-function relationship for the obtained catalysts. The copper addition accelerated the catalyst reducibility as well as the methane activation, and made the Ni species form smaller NPs during both preparation and reaction by restricting the aggregation. However, with higher copper loading, the derived catalysts were less active during methane reforming with CO2to syngas. It was confirmed that the catalyst with 1 wt% Cu additive gave the higher catalytic activity and remained stable during long time reaction with excellent resistance to coking and to sintering. Furthermore, the mean size of metal NPs changed minimally from 6.6 to 7.9 nm even after 80 h of time on stream at temperature as high as 700 °C for this optimized catalyst. Therefore, this high dispersed anti-coking copper-promoted nickel catalyst derived from LDHs precursor could be prospective catalyst candidate for the efficient heterogeneous catalysis of sustainable CO2conversion. © 2016 Science Pres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rbon dioxide CATALYSIS catalysts copper Metal nanoparticles METHANE Nickel Precipitation (chemical) Sintering Synthesis gas
下载PDF
An effective catalyst carrier SiO_(2):Enhancing catalytic and combustion properties of CuFe_(2)O_(4)on energetic components
2
作者 Li Ding Chong Wan +2 位作者 Suhang Chen Zhao Qin Kangzhen Xu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2期383-392,共10页
To enhance the catalytic activity of copper ferrite(CuFe_(2)O_(4))nanoparticle and promote its application as combustion catalyst,a low-cost silicon dioxide(SiO_(2))carrier was employed to construct a novel CuFe_(2)O_... To enhance the catalytic activity of copper ferrite(CuFe_(2)O_(4))nanoparticle and promote its application as combustion catalyst,a low-cost silicon dioxide(SiO_(2))carrier was employed to construct a novel CuFe_(2)O_(4)/SiO_(2)binary composites via solvothermal method.The phase structure,morphology and catalytic activity of CuFe_(2)O_(4)/SiO_(2)composites were studied firstly,and thermal decomposition,combustion and safety performance of ammonium perchlorate(AP)and 1,3,5-trinitroperhydro-1,3,5-triazine(RDX)with it affecting were then systematically analyzed.The results show that CuFe_(2)O_(4)/SiO_(2)composite can remarkably either advance the decomposition peak temperature of AP and RDX,or reduce the apparent activation energy at their main decomposition zone.Moreover,the flame propagation rate of RDX was promoted by about 2.73 times with SiO_(2)content of 3 wt%,and safety property of energetic component was also improved greatly,in which depressing the electrostatic discharge sensitivity of pure RDX by about 1.89 times.In addition,the effective range of SiO_(2)carrier content in the binary catalyst is found to be 3 to 5 wt%.Therefore,SiO_(2)opens a new insight on the design of combustion catalyst carrier and will promote the application of CuFe_(2)O_(4)catalyst in solid propella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pper ferrite silicon dioxide Combustion catalyst Thermal decomposition Laser ignition
下载PDF
A1_2O_3 Effect on the Catalytic Activity of Cu-ZnO-Al_2O_3-SiO_2 Catalysts for Dimethyl Ether Synthesis from CO_2 Hydrogenation 被引量:5
3
作者 Jiyuan Wang Chongyu Zeng 《Journal of Natural Gas Chemistry》 EI CAS CSCD 2005年第3期156-162,共7页
The effect of Al2O3 on the Cu-ZnO-Al2O3-SiO2 catalysts prepared by a pseudo sol-gel method has been investigated and these catalysts were characterized by XRD, H2-TPR, XPS, NH3-TPD and CO2- TPD techniques. As revealed... The effect of Al2O3 on the Cu-ZnO-Al2O3-SiO2 catalysts prepared by a pseudo sol-gel method has been investigated and these catalysts were characterized by XRD, H2-TPR, XPS, NH3-TPD and CO2- TPD techniques. As revealed by XRD and H2-TPR, the added alumina produces high dispersion of CuO and makes the reduction of CuO difficult. XPS analysis detects a remarkably high Al^3+ enrichment at the surface of calcined samples, along with a decrease of Eb of Cu 2p3/2, which confirms the Cu-Al interaction. Another important role of Al203 would be to incorporate into the SiO2 structure to form the acid-base sites for ether formation. The reaction results shows that the addition of Al2O3 exhibits a promoting effect on the CO2 conversion only when its content is below 1.4%, and an optimal DME selectivity is obtained when 4.0%Al2O3 is added, indicating a better 'synergistic effect' is present between the methanol forming component and the acidic component in bifunctional catalysts. Possibl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atalytic activity and the Cu-Al interaction as well as the surface acidity is discus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rbon dioxide HYDROGENATION dimethyl ether copper zinc oxide ALUMINA silicon dioxide synthesis
下载PDF
电解工艺条件对Cu基催化剂电化学还原CO_(2)的产物分布影响
4
作者 高娜 庞佩琦 +5 位作者 李智 牟国栋 崔天成 杜贤龙 李涛 肖国萍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4期1-5,共5页
工业化发展实现生产力飞跃的同时,化石能源的消耗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CO_(2))含量升高,电化学还原CO_(2)(CO_(2)RR)制备高附加值化学品,不仅能解决温室气体带来的问题,还能够缓解能源危机。铜基催化剂是目前用于CO_(2)RR的有效催化剂之... 工业化发展实现生产力飞跃的同时,化石能源的消耗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CO_(2))含量升高,电化学还原CO_(2)(CO_(2)RR)制备高附加值化学品,不仅能解决温室气体带来的问题,还能够缓解能源危机。铜基催化剂是目前用于CO_(2)RR的有效催化剂之一,本研究通过对铜片表面水热处理制备氧化亚铜,将CO_(2)电化学还原为甲酸和一氧化碳,并系统性考察了电解液浓度、CO_(2)压力以及电解液温度对电化学还原产物分布的影响。实验结果发现,电解液浓度降低、CO_(2)压力增加可以抑制析氢反应,电解液温度升高有利于CO的生成。当电解液浓度1 mol/L、温度30℃,CO_(2)的压力为55 atm时,在-0.7~-1.2 V(vs.RHE)测试电压范围内,甲酸法拉第效率达70%以上,最高达可到83.6%。当电解液温度由30℃升至80℃,电压为-0.9 V(vs.RHE)时,甲酸法拉第效率由80%降低到49.7%,CO法拉第效率由4.4%增加到39.2%,表明随着电解液温度升高,甲酸法拉第效率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还原 二氧化碳 铜基催化剂 甲酸 一氧化碳
下载PDF
限域效应提升正仲氢转化催化剂性能研究
5
作者 陈志强 宋隆 +3 位作者 孙海云 丁明伟 蒋榕培 方涛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06-211,共6页
为制备高性能正仲氢转化铁系催化剂,在二氧化硅材料的孔道内原位制备铁基氧化物,借助于二氧化硅对铁基物种的限域效应调控催化剂性质,进而制备出高性能催化剂。采用多种表征手段研究分析了限域效应对催化剂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利用限... 为制备高性能正仲氢转化铁系催化剂,在二氧化硅材料的孔道内原位制备铁基氧化物,借助于二氧化硅对铁基物种的限域效应调控催化剂性质,进而制备出高性能催化剂。采用多种表征手段研究分析了限域效应对催化剂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利用限域效应可有效调控催化剂性质,进而提升催化剂性能。以硅源与模板剂的摩尔比为20∶1制备的二氧化硅材料为载体的正仲氢转化铁系催化剂,在液氮温度(-196℃)、体积空速为600 min^(-1)的条件下,正氢转化率可达47.2%,装置出口处仲氢体积分数可达36.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仲氢转化 铁基催化剂 限域效应 二氧化硅
下载PDF
CO_(2)加氢制甲醇铜基催化剂研究进展
6
作者 张丽君 杨海艳 高鹏 《燃料化学学报(中英文)》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759-1773,共15页
大气中二氧化碳(CO_(2))浓度的增加对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因此,减少和降低大气中CO_(2)的浓度迫在眉睫。其中,借助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获得的绿色低成本氢气,将CO_(2)加氢转化为高附加值的甲醇,将有助于减... 大气中二氧化碳(CO_(2))浓度的增加对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因此,减少和降低大气中CO_(2)的浓度迫在眉睫。其中,借助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获得的绿色低成本氢气,将CO_(2)加氢转化为高附加值的甲醇,将有助于减少CO_(2)排放,助推碳中和目标的实现。铜基催化剂因其具有良好的活性和甲醇选择性,一直是CO_(2)加氢制甲醇催化领域的研究重点。本工作综述了近年来CO_(2)加氢制甲醇铜基催化剂的研究进展,首先对CO_(2)加氢制甲醇反应进行了热力学与反应机理分析;其次,探讨了助剂、载体以及制备方法对铜基催化剂物化性质及催化性能的影响;随后,讨论了CO_(2)加氢制甲醇的工业化进展;最后,对当前铜基催化剂催化CO_(2)加氢制甲醇的挑战以及未来研究趋势进行了总结与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加氢 甲醇合成 铜基催化剂
下载PDF
Rochow反应中的催化剂及其作用机理的研究进展
7
作者 锅婧媛 战金辉 《辽宁化工》 CAS 2024年第5期714-718,共5页
Rochow反应是一种多相催化反应,用于直接合成有机硅产品的原料——甲基氯硅烷,因其较低的生产成本和较为简单的生产工艺,至今仍是生产甲基氯硅烷的主流工艺。铜基催化剂作为Rochow反应的核心催化剂,改善其催化性能成了提升该工艺的重心... Rochow反应是一种多相催化反应,用于直接合成有机硅产品的原料——甲基氯硅烷,因其较低的生产成本和较为简单的生产工艺,至今仍是生产甲基氯硅烷的主流工艺。铜基催化剂作为Rochow反应的核心催化剂,改善其催化性能成了提升该工艺的重心。由于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副产物多且杂,对真实的反应路径和机理研究仍不明确,因此探究了Rochow反应的基本原理,综述了铜基催化剂催化该反应的研究现状以及发展趋势。重点阐述了改性铜基催化剂对催化性能的影响及催化机理,希望对高效铜基催化剂的设计提供指导作用,从而促进有机硅工业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硅 Rochow反应 铜基催化剂
下载PDF
分子筛铜基催化剂的合成及其用于CO_(2)加氢制备甲醇性能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陈磊 钱枞诚 +1 位作者 张毅 王超 《世界农药》 CAS 2024年第8期43-47,共5页
为解决传统甲醇合成工艺完全依赖化石燃料且伴随大量CO_(2)排放等问题,采用浸渍法制备了分子筛铜基催化剂,并将其用于CO_(2)催化加氢制备甲醇。考察了CO_(2)和氢气作为混合气的循环次数、反应温度、体积空速和反应压力等对CO_(2)加氢制... 为解决传统甲醇合成工艺完全依赖化石燃料且伴随大量CO_(2)排放等问题,采用浸渍法制备了分子筛铜基催化剂,并将其用于CO_(2)催化加氢制备甲醇。考察了CO_(2)和氢气作为混合气的循环次数、反应温度、体积空速和反应压力等对CO_(2)加氢制备甲醇转化率和选择性影响。在反应温度为240℃、体积空速为4000h^(-1)、反应压力为5.0MPa和混合气循环3次的优化条件下,甲醇的转化率和选择性分别达到95.3%、98.5%,为CO_(2)的低成本、高效利用提供新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 甲醇绿色合成 铜基催化剂
下载PDF
某铜矿提铜降硅试验研究
9
作者 黄一东 《黄金》 CAS 2024年第5期40-43,共4页
某铜矿经选别后所得铜精矿含SiO_(2)约26%,SiO_(2)品位过高会增加后续冶炼成本,但提高铜品位、降低SiO_(2)品位可能会降低铜回收率。为了能够更好地提铜降硅,开展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再磨细度的提高,SiO_(2)品位呈下降趋势,铜品... 某铜矿经选别后所得铜精矿含SiO_(2)约26%,SiO_(2)品位过高会增加后续冶炼成本,但提高铜品位、降低SiO_(2)品位可能会降低铜回收率。为了能够更好地提铜降硅,开展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再磨细度的提高,SiO_(2)品位呈下降趋势,铜品位呈上升趋势,铜回收率呈先上升后趋于平稳趋势;在磨矿细度-0.074 mm占75%,再磨细度-0.023 mm占85%条件下,采用一粗二扫三精的闭路试验流程,可获得铜品位23.40%,含SiO_(2 ) 12.40%,铜回收率89.42%的铜精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精矿 回收率 二氧化硅 浮选 粗精矿再磨
下载PDF
有机硅单体合成用复合铜粉催化剂的研究
10
作者 马国平 廖立 +6 位作者 徐贵华 牛晓彦 杨笠 王林 李亚洲 蔡旻君 白洁 《有机硅材料》 CAS 2024年第1期33-36,86,共5页
采用硅粉与氯甲烷,于直管式固定搅拌床反应器中合成甲基氯硅烷,通过计算二甲基二氯硅烷(M2)的选择性和硅转化率,评价3种复合铜催化剂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自产复合铜粉C的催化性能相对较佳,采用复合铜粉C的体系在整个反应期间的M2选择... 采用硅粉与氯甲烷,于直管式固定搅拌床反应器中合成甲基氯硅烷,通过计算二甲基二氯硅烷(M2)的选择性和硅转化率,评价3种复合铜催化剂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自产复合铜粉C的催化性能相对较佳,采用复合铜粉C的体系在整个反应期间的M2选择性均值为91.89%,硅转化率为59.24%。复合铜粉C具有更薄、更细、比表面积更高、松装密度更低、粒度更细的特点,有利于其在甲基氯硅烷合成反应中与硅粉形成更多的活性中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铜粉催化剂 二甲基二氯硅烷 粒度分布 选择性 硅转化率
下载PDF
铜基催化剂电催化二氧化碳还原研究进展
11
作者 孙国栋 姚艳波 +4 位作者 陈瑶 赵凯洋 蔡佳鸿 傅昌域 林靖艺 《福建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15-24,共10页
综述铜基催化剂在电催化二氧化碳还原中的研究进展,着重探讨催化剂尺寸效应、表面结构、铜的价态以及活性位点配位环境对产物选择性的影响.此外,还介绍相关催化剂的制备与表征方法,并展望未来通过催化剂优化以提高反应选择性与效率的可... 综述铜基催化剂在电催化二氧化碳还原中的研究进展,着重探讨催化剂尺寸效应、表面结构、铜的价态以及活性位点配位环境对产物选择性的影响.此外,还介绍相关催化剂的制备与表征方法,并展望未来通过催化剂优化以提高反应选择性与效率的可能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还原反应 铜基催化剂 电催化 非均相催化
下载PDF
草酸二甲酯加氢合成乙二醇反应的研究 被引量:30
12
作者 张启云 黄维捷 +1 位作者 文峰 肖文德 《石油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40-344,共5页
在微型管式反应器中,采用Cu/SiO2催化剂,在温度190~210℃、压力1~3MPa、草酸二甲酯(DMO)与氢气的摩尔比(氢酯比)40~120、DMO空速6.0~25.0mmol/(g.h)的条件下,对DMO加氢制乙二醇的反应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高温、高压、高氢酯... 在微型管式反应器中,采用Cu/SiO2催化剂,在温度190~210℃、压力1~3MPa、草酸二甲酯(DMO)与氢气的摩尔比(氢酯比)40~120、DMO空速6.0~25.0mmol/(g.h)的条件下,对DMO加氢制乙二醇的反应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高温、高压、高氢酯比和低DMO空速都能提高DMO的转化率和乙二醇的收率,但同时也增加了副产物的选择性。较适合的反应条件为:压力2MPa,温度205~210℃,氢酯比80~100,DMO空速10.0mmol/(g.h)。动力学研究表明,DMO加氢反应符合Langmuir-Hinshelwood吸附反应动力学模型,表面反应为速率控制步骤,氢气不解离吸附,由此得到了相应的动力学方程及参数。统计检验结果表明,该模型对DMO加氢反应高度适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酸二甲酯 乙二醇 加氢 铜/二氧化硅催化剂 动力学
下载PDF
超细Cu-ZnO-ZrO_2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催化CO_2加氢合成甲醇的性能 被引量:42
13
作者 丛昱 田金忠 +5 位作者 黄宁表 徐长海 张涛 孙孝英 关文 梁东白 《催化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47-250,共4页
采用溶胶 凝胶法、共沉淀法和共沸蒸馏法制备了一系列不同粒度范围的超细Cu ZnO ZrO2 催化剂 ,并应用BET ,XRD ,TEM和TPR等物理化学方法对催化剂的结构和物化性质进行了表征 ,同时考察了催化剂上CO2 加氢合成甲醇的反应性能 .结果表明 ... 采用溶胶 凝胶法、共沉淀法和共沸蒸馏法制备了一系列不同粒度范围的超细Cu ZnO ZrO2 催化剂 ,并应用BET ,XRD ,TEM和TPR等物理化学方法对催化剂的结构和物化性质进行了表征 ,同时考察了催化剂上CO2 加氢合成甲醇的反应性能 .结果表明 ,超细Cu ZnO ZrO2 催化剂具有粒度小、颗粒分布均匀和稳定性好的特点 ,并发现超细Cu ZnO ZrO2 催化剂比大颗粒的工业Cu ZnO Al2 O3 催化剂具有更高的催化活性 ,而且随着催化剂粒度的减小 ,甲醇合成活性进一步增大 .研究还发现 ,ZrO2 具有稳定反应活性中心的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剂 氧化锌 氧化锆 二氧化碳 加氢 甲醇
下载PDF
失活钒钛基SCR催化剂性能表征及其再生 被引量:33
14
作者 段竞芳 史伟伟 +2 位作者 夏启斌 李忠 吴凡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6期2191-2195,共5页
主要研究了钒钛基脱硝催化剂失活机理及再生。采用SEM、EDS、XRD、BET等手段对国内某家燃煤火电厂运行20000h的SCR脱硝催化剂进行表征,然后使用0.5mol/L的硫酸和0.01mol/L的氢氟酸对运行过的催化剂进行了清洗再生并通过烟气模拟-催化剂... 主要研究了钒钛基脱硝催化剂失活机理及再生。采用SEM、EDS、XRD、BET等手段对国内某家燃煤火电厂运行20000h的SCR脱硝催化剂进行表征,然后使用0.5mol/L的硫酸和0.01mol/L的氢氟酸对运行过的催化剂进行了清洗再生并通过烟气模拟-催化剂活性测试系统考察了催化剂的脱硝活性。结果表明,相比于新鲜催化剂,运行后的催化剂活性明显下降,孔容和比表面积有所下降,其表面存在着组成复杂的飞灰,飞灰主要成分为SiO2;采用0.01mol/L氢氟酸溶液清洗能够明显恢复催化剂的脱硝活性,这是因为氢氟酸可以有效清除失活催化剂表面的SiO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硝催化剂 失活 SIO2 再生 氢氟酸
下载PDF
CuCl/SiO_2-TiO_2催化剂的结构及其催化甲醇氧化羰基化反应性能 被引量:15
15
作者 李忠 刘树森 +4 位作者 任军 牛燕燕 郑华艳 赵强 崔丽萍 《催化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83-688,共6页
在微波辐射条件下,将CuCl快速分散到载体表面制得CuCl/SiO2-TiO2催化剂,利用X射线衍射、透射电镜、N2吸附-脱附、热重、H2程序升温还原和CO程序升温脱附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微波辐射制备的催化剂中CuCl和载体发生了强相互作用... 在微波辐射条件下,将CuCl快速分散到载体表面制得CuCl/SiO2-TiO2催化剂,利用X射线衍射、透射电镜、N2吸附-脱附、热重、H2程序升温还原和CO程序升温脱附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微波辐射制备的催化剂中CuCl和载体发生了强相互作用,比传统加热制备的催化剂中形成更多的易还原铜物种,吸附CO的能力更强.在甲醇液相氧化羰基化反应中,微波辐射制备的催化剂上甲醇转化率为11.7%,碳酸二甲酯选择性达96.5%,高于相同条件下传统加热制备催化剂的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辐射 氯化亚铜 二氧化硅 二氧化钛 负载型催化剂 甲醇 氧化羰基化 碳酸二甲酯
下载PDF
CO_2和CH_3OH直接合成碳酸二甲酯用Cu-Ni/ZrO_2-SiO_2催化剂 被引量:55
16
作者 钟顺和 黎汉生 +1 位作者 王建伟 肖秀芬 《催化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17-120,共4页
采用表面反应改性法制备了ZrO2 SiO2 (ZrSiO)表面复合物 ,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ZrSiO担载的Cu Ni双金属催化剂 ,并用IR ,TPD ,TPSR和微反技术考察了CO2 和CH3 OH在催化剂表面上的化学吸附及反应性能 .实验结果表明 :在Cu Ni/ZrSiO催化... 采用表面反应改性法制备了ZrO2 SiO2 (ZrSiO)表面复合物 ,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ZrSiO担载的Cu Ni双金属催化剂 ,并用IR ,TPD ,TPSR和微反技术考察了CO2 和CH3 OH在催化剂表面上的化学吸附及反应性能 .实验结果表明 :在Cu Ni/ZrSiO催化剂上存在着Cu Ni金属位M ,Lewis酸位Zrn + 和Lewis碱位Zr O-三类活性中心 ;CO2 在金属位和Lewis酸位的协同作用下可形成CO2 卧式吸附态 ,此吸附态在 142℃左右可解离成M CO和Zr O-;CH3 OH在Lewis酸位和Lewis碱位的协同作用下可形成解离吸附态Zr OCH3 和Zr OH ;CO2 和CH3 OH在Cu Ni/ZrSiO催化剂表面上的主要反应产物为碳酸二甲酯 (选择性在 85 %以上 ) ,另有少量的CH2 O ,CO和H2 O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 甲醇 碳酸二甲酯 双金属催化剂
下载PDF
TiCl_4/SiO_2-MgCl_2复合载体催化剂用于丙烯本体聚合的研究 被引量:12
17
作者 傅聪智 陈伟 +2 位作者 刘月祥 姜涛 谭扬 《石油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734-738,共5页
以S iO2和M gC l2为复合载体,制备了T iC l4/S iO2-M gC l2复合载体催化剂,并将该催化体系用于丙烯聚合,研究了催化剂及聚合物的形态及孔特征,考察了助催化剂浓度、外给电子体浓度、氢气加入量及聚合温度等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实验结... 以S iO2和M gC l2为复合载体,制备了T iC l4/S iO2-M gC l2复合载体催化剂,并将该催化体系用于丙烯聚合,研究了催化剂及聚合物的形态及孔特征,考察了助催化剂浓度、外给电子体浓度、氢气加入量及聚合温度等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该催化剂的粒径分布窄,具有较大的孔体积和孔径,制得的聚丙烯也具有孔隙率高、孔径大等特点;铝钛摩尔比为600、铝硅摩尔比为20时,该催化剂具有获得较高的催化活性,同时聚丙烯具有较高的等规度;该催化剂具有较好的氢调敏感性,在较高的熔体流动指数下聚丙烯仍具有较高的等规度;随聚合温度的升高,该催化剂的催化活性以及聚丙烯的等规度均增加,聚丙烯的熔体流动指数则先减小后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硅 氯化镁 复合载体 催化剂 聚合 聚丙烯
下载PDF
K_2O助剂对合成碳酸二甲酯用Cu-Ni/ZrO_2-SiO_2催化剂的吸附和催化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6
18
作者 黎汉生 钟顺和 +1 位作者 王建伟 肖秀芬 《催化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53-357,共5页
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ZrO2 SiO2 (ZrSiO)表面复合氧化物负载的Cu Ni催化剂 ,并用IR ,TPR ,TPD及微反技术考察了K2 O助剂对CO2 和CH3OH在Cu Ni/ZrSiO催化剂表面上的吸附及合成碳酸二甲酯 (DMC)反应性能的影响 .结果表明 :加入K2 O助剂使... 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ZrO2 SiO2 (ZrSiO)表面复合氧化物负载的Cu Ni催化剂 ,并用IR ,TPR ,TPD及微反技术考察了K2 O助剂对CO2 和CH3OH在Cu Ni/ZrSiO催化剂表面上的吸附及合成碳酸二甲酯 (DMC)反应性能的影响 .结果表明 :加入K2 O助剂使CO2 在催化剂表面上的吸附增强 ,当n(K) /n(Cu +Ni) =15 %时 ,CO2 在催化剂表面上吸附后生成K2 CO3;CH3OH在催化剂表面上的解离吸附态 (CH3O-和H+)的吸附减弱 ;CO2 和CH3OH在Cu Ni/ZrSiO催化剂表面上反应的主要产物为DMC ,H2 O ,CO和CH2 O ;随着K2 O助剂的加入 ,反应转化率及DMC选择性提高 ,副产物 (CO和CH2 O)的选择性下降 .根据实验结果 ,探讨了K2 O对催化剂表面活性中心电荷分布的影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钾 负载型催化剂 二氧化碳 甲醇 碳酸二甲酯 催化助剂 二氧化锆 二氧化硅 吸附 催化性能
下载PDF
内蒙古煤系硬质高岭土碱改性研究 被引量:13
19
作者 李爱英 马智 +1 位作者 张修景 齐小周 《石油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579-582,共4页
考察了碱处理对内蒙古煤系硬质高岭土(简称高岭土)的物理化学性能及其裂化性能的影响。采用X射线衍射、魔角旋转固体核磁共振法表征了高岭土的组成和结构;采用BET法测定了碱改性高岭土的比表面积和孔径分布。实验结果表明,高岭土经1... 考察了碱处理对内蒙古煤系硬质高岭土(简称高岭土)的物理化学性能及其裂化性能的影响。采用X射线衍射、魔角旋转固体核磁共振法表征了高岭土的组成和结构;采用BET法测定了碱改性高岭土的比表面积和孔径分布。实验结果表明,高岭土经1060℃煅烧1h后,大量的非晶态SiO2和γ—Al2O3分凝,这种非晶态的SiO2具有与碱反应的活性;高岭土中的六配位铝(Al(Ⅵ))比四配位铝(Al(Ⅳ))更易与碱反应,延长碱处理时间可提高Al(Ⅳ)的含量,降低Al(Ⅵ)的含量,有利于裂化反应的进行;碱改性高岭土的孔半径主要分布在2~8nm;随碱处理时间的延长,碱改性高岭土的裂化活性和裂化选择性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煤系 高岭土 碱改性 氧化硅 裂化 催化剂
下载PDF
SiO_2掺杂对Ru-TiO_2催化剂的结构及其对丁二酸湿式氧化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5
20
作者 张世鸿 涂学炎 +1 位作者 王伟 李自弘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626-630,共5页
在TiO2粉末中掺杂SiO2,制备0—20%的SiO2TiO2载体.利用浸渍法在载体上负载Ru,制备Ru/SiO2TiO2催化剂.结果表明,催化剂的晶相以锐钛矿为主,晶粒尺寸为30—50nm.掺杂的SiO2主要为无定型,以5—15nm分散于催化剂中,比表面积随SiO2掺杂量的... 在TiO2粉末中掺杂SiO2,制备0—20%的SiO2TiO2载体.利用浸渍法在载体上负载Ru,制备Ru/SiO2TiO2催化剂.结果表明,催化剂的晶相以锐钛矿为主,晶粒尺寸为30—50nm.掺杂的SiO2主要为无定型,以5—15nm分散于催化剂中,比表面积随SiO2掺杂量的增加显著增大,但对TiO2的晶体结构无明显影响,也未形成Si—O—Ti键.Ru因粒径细化及含量过低未产生衍射峰.在300ml间歇式反应釜中,反应温度210—270℃,初始氧分压085MPa条件下,对丁二酸(74g·l-1,COD=7000mg·l-1)的催化湿式氧化结果表明,SiO2掺杂量对COD的去除率有显著影响,掺杂10%SiO2的催化剂对COD的去除率最高.在连续十次运行中,COD的去除率保持在85%左右,活性未见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O2 Ru-TiO2 催化剂 湿式氧化活性 COD 对丁二酸 水处理工艺 比表面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