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采用ATRP/CuAAC技术制备新型大分子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魏珂瑶 吉虎 +4 位作者 吴琦 赵欣 段然 雷良才 李海英 《合成化学》 CAS CSCD 2016年第4期362-368,共7页
综述了近几年ATRP/Cu AAC技术在聚合物合成中的应用,包括环状聚合物的制备、嵌段和接枝聚合物的制备、一锅法ATRP-Cu AAC,Cu AAC和ATRP联用技术在生物化学中的应用等。参考文献31篇。
关键词 点击化学 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 铜催化的叠氮/炔1 3-偶极环加成 功能化聚合物 制备 综述
下载PDF
Cu(OAc)_2·H_2O/Dppp催化合成3-羰基-3-磺酰胺基丙酸酯
2
作者 赵宙兴 《化学试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130-1132,共3页
以磺酰基叠氮、丙炔酸酯为原料,在Cu(OAc)2·H2O/Dppp催化下合成了标题化合物。产物结构经IR、1HNMR、13CNMR及元素分析证实。优化反应条件为:投料物质的量比n(磺酰基叠氮)∶n(丙炔酸酯)=1∶1.2,THF为溶剂,室温下反应10 min... 以磺酰基叠氮、丙炔酸酯为原料,在Cu(OAc)2·H2O/Dppp催化下合成了标题化合物。产物结构经IR、1HNMR、13CNMR及元素分析证实。优化反应条件为:投料物质的量比n(磺酰基叠氮)∶n(丙炔酸酯)=1∶1.2,THF为溶剂,室温下反应10 min,总收率78%~90%,同时给出了可能的反应机理。该法具有反应时间短、收率高、操作简单、后处理方便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磺酰基叠氮 丙炔酸酯 CU AAC 合成
下载PDF
铜基金属有机大环催化叠氮-炔烃环加成反应 被引量:1
3
作者 谷雨桐 黄慧琳 +1 位作者 何丽娜 景旭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2047-2052,共6页
咔唑经过维尔斯迈尔-哈克反应以及席夫碱缩合反应得到含有硫脲基团的咔唑基配体2,2’-[(9-丁基-9H-咔唑-3,6-二基)双(亚甲基亚烷基)]双(肼-1-碳硫酰胺)(DCT),其与铜离子构筑了1例[2+2]型金属有机大环〔[Cu2(DCT)2Br2]·1.6(C3H7NO)&... 咔唑经过维尔斯迈尔-哈克反应以及席夫碱缩合反应得到含有硫脲基团的咔唑基配体2,2’-[(9-丁基-9H-咔唑-3,6-二基)双(亚甲基亚烷基)]双(肼-1-碳硫酰胺)(DCT),其与铜离子构筑了1例[2+2]型金属有机大环〔[Cu2(DCT)2Br2]·1.6(C3H7NO)·1.6(CH3OH)〕(CuBr-DCT),并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和固体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对产物进行表征。结果表明,CuBr-DCT具有良好的光化学物理性能,考察了其作为非均相催化剂催化叠氮化物-炔烃环加成反应(CuAAC)的性能。对于叠氮化合物、炔烃、三乙胺(电子牺牲剂)及CuBr-DCT组成的反应体系,Cu Br-DCT在反应结束后容易分离回收,且能够避免一价铜盐催化该反应时容易发生的歧化或氧化反应。结果证实,当反应在室温下利用家用节能灯进行照射,产物收率可达100%,且产物具有单一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咔唑 金属有机大环 叠氮化物-炔烃环加成 非均相催化 催化技术
下载PDF
α芋螺毒素MI分支肽的合成及免疫原性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陈荣芳 余硕 +2 位作者 周良燚 张学荣 戴秋云 《生物技术通讯》 CAS 2019年第6期768-774,共7页
目的:为探索α芋螺毒素MI的解毒方法,研究MI分支肽抗原的合成方法、免疫原性及抗血清对MI的解毒活性。方法:采用固相多肽合成法合成含炔基MI线性肽及含叠氮赖氨酸分支肽,空气氧化得含炔基MI,通过铜[Cu(I)]催化叠氮-炔杂环加成反应合成... 目的:为探索α芋螺毒素MI的解毒方法,研究MI分支肽抗原的合成方法、免疫原性及抗血清对MI的解毒活性。方法:采用固相多肽合成法合成含炔基MI线性肽及含叠氮赖氨酸分支肽,空气氧化得含炔基MI,通过铜[Cu(I)]催化叠氮-炔杂环加成反应合成多分支肽。多分支肽4次免疫BALB/c小鼠制备抗血清,ELISA法测定血清抗体滴度,然后MI与抗血清混合注射KM小鼠,测定抗血清的保护效果。结果:合成了MI八分支肽,N端连接的MI八分支肽的免疫原性差,10、20μg/只剂量组第4次免疫后的血清抗体滴度分别为1∶400及1∶6400;C端连接的MI八分支肽的免疫原性较高,10、20μg/只剂量组第4次免疫后的血清抗体滴度分别为1∶3200及1∶25600。各组200μL抗血清与20μg/kg MI混合后注射小鼠,小鼠均死亡,且死亡时间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结论:C端连接的MI八分支肽比N端连接的八分肽免疫抗原性高,但两者的抗血清对MI无显著解毒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芋螺毒素 八分支肽 铜[Cu(I)]催化叠氮-炔杂环加成反应 抗血清 中和活性
下载PDF
联用“点击”化学及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聚合构建树枝化含糖聚合物及其对刀豆蛋白A识别研究
5
作者 周志 王梦彤 +1 位作者 叶飞 刘美娜 《高分子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205-1218,共14页
通过梯度有机合成反应、联用“点击”化学反应(铜催化叠氮-炔环加成反应(CuAAC反应)和巯基-烯光化学反应(Thiol-ene反应)),采用“聚合后改性”策略对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聚合(RAFT聚合)制备的聚五氟苯基丙烯酸酯(pPFPA)进行聚合后改性,... 通过梯度有机合成反应、联用“点击”化学反应(铜催化叠氮-炔环加成反应(CuAAC反应)和巯基-烯光化学反应(Thiol-ene反应)),采用“聚合后改性”策略对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聚合(RAFT聚合)制备的聚五氟苯基丙烯酸酯(pPFPA)进行聚合后改性,合成得到一系列侧链结构明确的树枝化甘露糖含糖聚合物,实现侧链链接基团的刚性、柔性可调节.系统研究侧链含有不同链接基团(刚性三唑环由CuAAC反应实现、柔性硫醚键由Thiol-ene反应实现)的树枝化含糖聚合物对刀豆蛋白A(Con A)的识别能力影响.等温滴定量热法(ITC)测试表明,与刚性三唑环相比,树枝化含糖聚合物侧链中含有柔性链接基团比例越高,含糖聚合物与Con A的结合能力越强.这可能是因为:一方面柔性链接基团可以在聚合物链上提供更多的空间来结合Con A;另一方面柔性链接基团在含糖聚合物对凝集素Con A识别中具有协同效应导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枝化含糖聚合物 铜催化叠氮-炔环加成反应 巯基-烯光化学反应 凝集素刀豆蛋白A识别
原文传递
磺酰叠氮和炔参与的多组分反应研究进展 被引量:6
6
作者 张文生 许文静 匡春香 《有机化学》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2059-2066,共8页
磺酰叠氮和炔参与的铜催化多组分反应成为近年来有机化学研究的热点.磺酰叠氮和炔在铜催化下生成的N-磺酰基烯酮亚胺中间体,可以被胺、醇和水等各类亲核试剂捕捉,也可以和各种类型的烯烃发生[2+2]、[3+2]和[4+2]等环加成反应.N-磺酰基... 磺酰叠氮和炔参与的铜催化多组分反应成为近年来有机化学研究的热点.磺酰叠氮和炔在铜催化下生成的N-磺酰基烯酮亚胺中间体,可以被胺、醇和水等各类亲核试剂捕捉,也可以和各种类型的烯烃发生[2+2]、[3+2]和[4+2]等环加成反应.N-磺酰基烯酮亚胺中间体受到来自双官能团底物的分子内基团进攻以及随后发生的(环)重排和σ键迁移,更是成为构建结构丰富的具有生理和药物活性(杂)环类化合物的重要手段.主要对该领域近年来的最新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磺酰叠氮 烯酮亚胺 多组分反应 铜催化
原文传递
点击化学合成盘-棒-盘状液晶三聚体 被引量:1
7
作者 余文浩 聂士常 +4 位作者 白跃峰 景阳 汪必琴 胡平 赵可清 《中国科学: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67-475,共9页
本文设计并合成了一系列盘-棒-盘状液晶三聚体.此类三聚体由两个相同的苯并菲盘状介晶基元和一个联苯棒状介晶基元通过CuI-NEt3体系催化端基炔和端基叠氮化合物的点击反应连接形成.该三聚体结构通过核磁、红外和高分辨质谱表征;介晶性... 本文设计并合成了一系列盘-棒-盘状液晶三聚体.此类三聚体由两个相同的苯并菲盘状介晶基元和一个联苯棒状介晶基元通过CuI-NEt3体系催化端基炔和端基叠氮化合物的点击反应连接形成.该三聚体结构通过核磁、红外和高分辨质谱表征;介晶性通过偏光显微镜(POM)、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和X射线衍射(XRD)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此类液晶三聚体均为室温液晶,呈现四方柱状相(Colr).连接3个介晶基元的柔性间隔基的长度对化合物的相转变温度具有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晶三聚体 苯并菲 四方柱状相 点击化学 铜催化炔-叠氮环加成
原文传递
高密度柱状聚合物刷的合成 被引量:4
8
作者 闫业超 杨晓珂 +2 位作者 朱雯 张科 陈永明 《高分子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450-1457,共8页
通过铜催化的叠氮-炔偶联反应(CuAAC),利用grafting-onto方法合成每个主链重复单元带有多于一条侧链的高接枝密度的柱状聚合物刷.首先,合成了带有缩酮保护的甲基丙烯酸2,2-双羟甲基丙酯单体(bisMPMA),并通过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RAFT)... 通过铜催化的叠氮-炔偶联反应(CuAAC),利用grafting-onto方法合成每个主链重复单元带有多于一条侧链的高接枝密度的柱状聚合物刷.首先,合成了带有缩酮保护的甲基丙烯酸2,2-双羟甲基丙酯单体(bisMPMA),并通过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RAFT)聚合得到窄分子量分布的线形聚合物.在酸性条件下脱去缩酮保护后,以羟基与戊炔酸酐的酯化反应,得到了每个重复单元带有2个炔基的聚合物主链.之后,利用高效的CuAAC反应,将末端带有叠氮基团的聚环氧乙烷(PEO)或聚苯乙烯(PS)侧链接枝到主链上,用核磁共振氢谱(1H-NMR)和体积排阻色谱(SEC)等对聚合物刷的结构进行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柱状聚合物刷 Grafting-onto方法 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RAFT)聚合 铜催化的叠氮-炔偶联反应(CuAAC)
原文传递
铜催化的不对称叠氮和炔烃的环加成反应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9
作者 王才 周锋 周剑 《有机化学》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3065-3077,共13页
尽管铜催化的叠氮和炔烃环加成(CuAAC)反应作为点击化学的核心反应得到广泛应用,然而其不对称催化的研究却相对滞后.反应本身虽然不产生手性元素,但是能够通过对具有潜手性的炔烃或叠氮化合物的去对称化以及外消旋叠氮或炔烃化合物的动... 尽管铜催化的叠氮和炔烃环加成(CuAAC)反应作为点击化学的核心反应得到广泛应用,然而其不对称催化的研究却相对滞后.反应本身虽然不产生手性元素,但是能够通过对具有潜手性的炔烃或叠氮化合物的去对称化以及外消旋叠氮或炔烃化合物的动力学拆分,来不对称催化合成手性叠氮、炔烃和三氮唑类具有重要应用价值的化合物.自2013年首例高对映选择性的CuAAC反应被报道以来,相关研究有了重要进展,并被成功用于中心手性、轴手性和平面手性的构建.概述了不对称CuAAC反应的研究进展,讨论其面临的发展难题和未来的发展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催化的叠氮和炔烃环加成(CuAAC)反应 去对称化 (动态)动力学拆分
原文传递
基于铜催化叠氮-炔环加成反应的聚氨酯功能化 被引量:1
10
作者 章强 黄文峻 +2 位作者 王延斌 李兴建 张宜恒 《化学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47-161,共15页
聚氨酯(PU)作为一种重要的工业材料,具有诸多独特优异的性能,这使得PU材料在众多领域内具有极其广泛的应用。由于PU骨架上缺乏进一步修饰的功能基团,限制了PU材料的高附加值化,在高科技领域广泛应用受到阻碍。因此,PU的改性和功能化是... 聚氨酯(PU)作为一种重要的工业材料,具有诸多独特优异的性能,这使得PU材料在众多领域内具有极其广泛的应用。由于PU骨架上缺乏进一步修饰的功能基团,限制了PU材料的高附加值化,在高科技领域广泛应用受到阻碍。因此,PU的改性和功能化是学术界和工业界热门的课题之一。当前PU材料的改性和功能化方法较多,其中,叠氮化物与末端炔在铜(Ⅰ)催化下生成反式1,2,3-三唑化合物的Huisgen 1,3-偶极环加成(CuAAC)反应具有操作简单方便和灵活高效的特点,是点击化学反应的精髓,在PU材料的功能化改性研究中占有独特而重要的地位。本文简要介绍了基于CuAAC反应PU材料功能化改性的设计思路,重点综述了基于CuAAC反应,PU材料的生物相容性、疏水性、荧光性、抗菌性、阻燃性、形状记忆效应、机械性能和热稳定性的功能化改性研究和应用,最后总结了CuAAC反应在改性PU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其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氨酯 点击化学 铜(Ⅰ)催化叠氮-炔环加成反应 功能化
原文传递
连接与功能——2022年度诺贝尔化学奖解读 被引量:2
11
作者 高兵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6期4332-4336,共5页
2022年度诺贝尔化学奖于10月5日被授予三位科学家,分别是美国斯坦福大学的Carolyn Ruth Bertozzi教授、丹麦哥本哈根大学的Morten Meldal教授以及美国斯克里普斯研究所的Karl Barry Sharpless教授.获奖理由是对发展点击化学(click chemi... 2022年度诺贝尔化学奖于10月5日被授予三位科学家,分别是美国斯坦福大学的Carolyn Ruth Bertozzi教授、丹麦哥本哈根大学的Morten Meldal教授以及美国斯克里普斯研究所的Karl Barry Sharpless教授.获奖理由是对发展点击化学(click chemistry)和生物正交化学(biorthogonal chemistry)的突出贡献.此次颁奖并没有让学界同仁感到意外,因为早在几年前Clarivate公司就基于论文和引用数据预测该领域有望获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哥本哈根大学 诺贝尔化学奖 美国斯坦福大学 获奖理由 点击化学 斯克里普斯 数据预测 学界同仁
原文传递
Synthesis of disk-rod-disk liquid crystal trimers by using click chemistry 被引量:1
12
作者 Yu, WenHao Nie, ShiChang +4 位作者 Bai, YueFeng Jing, Yang Wang, BiQin Hu, Ping Zhao, KeQing 《Science China Chemistry》 SCIE EI CAS 2010年第5期1133-1140,共8页
A series of disk-rod-disk liquid crystal trimers were synthesized.CuI-NEt3 catalyzed alkyne azide cycloaddition in toluene at room temperature connected two triphenylene discogens to a biphenyl rod-shaped mesogen.The ... A series of disk-rod-disk liquid crystal trimers were synthesized.CuI-NEt3 catalyzed alkyne azide cycloaddition in toluene at room temperature connected two triphenylene discogens to a biphenyl rod-shaped mesogen.The trimers were characterized by using 1H NMR,IR,and high resolution mass spectrometry.The mesomorphic properties were investigated using polarized optical microscopy(POM) ,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DSC) ,and wide-angle X-ray diffraction.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trimers exhibited rectangular columnar mesophase(Colr) .The length of the flexible spacer connecting the three segments has prominent influence on the phase transition temperatures of the trime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quid crystal TRIMER TRIPHENYLENE rectangular COLUMNAR MESOPHASE click chemistry copper(Ⅰ) catalyzed alkyne azide cycloaddition
原文传递
Recent Advances of CuAAC Click Reaction in Building Cyclic Polymer 被引量:3
13
作者 zhi-hao huang yan-yan zhou +5 位作者 zi-mu wang ying li wei zhang nian-chen zhou 张正彪 朱秀林 《Chinese Journal of Polymer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17年第3期317-341,共25页
Cyclic polymers have attracte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s in recent years because of their unique topological structures and characteristic properties in both solution and bulk state. There are relatively few reports on... Cyclic polymers have attracte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s in recent years because of their unique topological structures and characteristic properties in both solution and bulk state. There are relatively few reports on cyclic polymers, partly because of the more demanding synthetic procedures. In recent years, 'click' reaction, especially Cu(I)-catalyzed azide-alkyne cycloaddition(CuAAC), has been widely utilized in the synthesis of cyclic polymer materials because of its high efficiency and low susceptibility to side reactions. In this review, we will focus on three aspects:(1) Constructions of monocyclic polymer using CuAAC 'click' chemistry;(2) Formation of complex cyclic polymer topologies through CuAAC reactions;(3) Using CuAAC 'click' reaction in the precise synthesis of molecularly defined macrocycles. We believe that the CuAAC click reaction is playing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design and synthesis of functional cyclic polyme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I)-catalyzed azide-alkyne cycloaddition(CuAAC) 'Click' chemistry Cyclic polymer Reversible deactivation radical polymerization(RDRP) Atom transfer radical polymerization(ATRP) Reversible addition fragmentation chain transfer polymerization(RAFT)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