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pecies composition and succession of coral reef fishes in Huaguang Reef,Xisha Islands
1
作者 Zhipeng Kang Teng Wang +4 位作者 Chunhou Li Jinfa Zhao Juan Shi Hongyu Xie Yong Liu 《Water Biology and Security》 2024年第3期31-39,共9页
A list of coral reef fish species of Huaguang Reef was compiled in 2023 using hand fishing,diving fishing,underwater video,and eDNA detection,combined with historical data from 1979 and archival records from the South... A list of coral reef fish species of Huaguang Reef was compiled in 2023 using hand fishing,diving fishing,underwater video,and eDNA detection,combined with historical data from 1979 and archival records from the South China Sea Fisheries Research Institute of the Chinese Academy of Fisheries Sciences for the years of 1998,1999,2003,and 2005.Successional characteristics of coral reef fishes through time were also explored.The findings revealed:(1)A total of 299 coral reef fish species were identified in Huaguang Reef,categorized into 2 classes,16 orders,and 56 families,with Perciformes exhibiting the highest species count(234),constituting 78.26%of all species.(2)In comparison to the period of 1979–2005,there was a reduction in the number of species at the order and family levels in 2023 at Huaguang Reef.Both the average taxonomic distinctness(Δt)and the variation in taxonomic distinctness(Λt)exhibited a declining trend,indicating disturbances in the fish ecosystem.(3)The proportion of herbivorous fish at Huaguang Reef remained relatively stable in 2023 compared to the 1979–2005 period.Notably,the similarity coefficient of herbivorous fish was the highest among different feeding types,signifying a degraded state of the Huaguang Reef habitat.(4)In contrast to the 1979–2005 period,a significant decline was observed in large-sized and carnivorous fish species at Huaguang Reef in 2023.The low similarity coefficients for both categories,with undiscovered fish species accounting for 58.49%and 45.76%of their respective taxa in the total list,respectively,suggested a notable impact of overfishing on coral reef fishes.The succession patterns revealed in this study provide a theoretical foundation for advancing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coral reef fish resources in the Xisha Islands and offer valuable insights for the protection and management of coral reef fish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isha Islands coral reef fish OVERfishING Taxonomic diversity SUCCESSION
原文传递
Application of hydroacoustics to investigate the distribution,diel movement,and abundance of fish on Zhubi Reef,Nansha Islands,South China Sea 被引量:4
2
作者 张俊 陈国宝 +2 位作者 陈作志 邱永松 熊丹 《Chinese Journal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 SCIE CAS CSCD 2016年第5期964-976,共13页
A combination of traditional fish sampling methods(hand-line and gill net) and modern hydroacoustic techniques were used to study fish community structure,distribution,and diel movements of fish on Zhubi Reef to enhan... A combination of traditional fish sampling methods(hand-line and gill net) and modern hydroacoustic techniques were used to study fish community structure,distribution,and diel movements of fish on Zhubi Reef to enhance understanding of the ecosystem.We collected 126 individuals from 29 species,20 genera,17 families,three orders,and two classes using traditional gear.Perciforms were the dominant group in terms of species richness and biomass.The acoustic data indicated that very small(target strength[TS],dB) <-60 dB) and small(-60 dB≤TS<-45 dB) fish contributed the most to abundance and species richness on the coral reef,and that the proportion of medium-sized(-45 dB≤TS<-35 dB) and largesized(-35 dB≤TS) fish increased gradually as depth increased.The single-target detection method revealed two distinct size classes during the day in the 12-16 and 16-20-m layers.One group consisted of very smallsized fish(TS<-60 dB) and the other consisted of medium and large-sized fish(TS>-55 dB).The number of single-target detections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during the night than during the day(P<0.05).The singletarget TS frequency distribution during the day was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than during the night at depths of4-8,8-12,12-16,and 16-20 m.Significant differences were observed among the 4-8,8-12,12-16,and16-20-m-depth layers during day and night.Diel vertical movement was evidenced as fish began to spread and move upward just before sunset and began to assemble and descend shortly(15 min) after sunris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ral reef fish hydroacoustic technique diel vertical movement ABUNDANCE
下载PDF
西沙群岛玉琢礁珊瑚礁鱼类种类组成及演变
3
作者 谢宏宇 刘永 +4 位作者 赵金发 李纯厚 石娟 肖雅元 王腾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6-55,共10页
玉琢礁是西沙群岛中的重要环礁,拥有多样化的珊瑚礁生态系统和丰富的鱼类资源。为掌握玉琢礁珊瑚礁鱼类的资源状况及其演变特征,于2023年采用手钓、水下潜捕、水下视频和eDNA等方法,对其珊瑚礁鱼类资源进行调查。共发现鱼类220种,其中e... 玉琢礁是西沙群岛中的重要环礁,拥有多样化的珊瑚礁生态系统和丰富的鱼类资源。为掌握玉琢礁珊瑚礁鱼类的资源状况及其演变特征,于2023年采用手钓、水下潜捕、水下视频和eDNA等方法,对其珊瑚礁鱼类资源进行调查。共发现鱼类220种,其中eDNA方法共发现鱼类111种,结合2003年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的历史档案数据,截至目前在玉琢礁共发现鱼类265种,隶属于12目50科128属,其中鲈形目占绝对优势。鱼类群落组成以小型鱼类为主,平均分类差异指数(Δ^(+))和变异分类差异指数(Λ^(+))分别为56.08和122.4;相似性分析表明,2003与2023年之间,鱼类在种类组成、食性组成和不同体型层面的相似性均表现为不相似或极不相似。与历史调查数据进行比较,共有45种鱼类未被监测到,其中大型肉食性鱼类受到自然与人类扰动的影响最为显著,植食性鱼类所受到的影响相对较小,分类多样性指数(Δ^(+)、Λ^(+))显著下降。初步推断不可持续的捕捞、生境衰退和温度上升等因素导致了玉琢礁珊瑚礁鱼类的更替。研究结果可为玉琢礁的珊瑚礁鱼类资源保护与管理、珊瑚礁生态系统的恢复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沙群岛 珊瑚礁鱼类 人类扰动 生境衰退 演变
下载PDF
西沙群岛浪花礁珊瑚礁鱼类种类组成与演替
4
作者 谢宏宇 刘永 +5 位作者 李纯厚 赵金发 孙金辉 沈建忠 石娟 王腾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4-128,共15页
为明确西沙群岛浪花礁鱼类物种组成,揭示鱼类演变特征,保护和合理利用西沙群岛珊瑚礁鱼类,于2023年通过潜水捕捞、手钓、水下视频以及eDNA等手段对浪花礁珊瑚礁鱼类进行调查研究,并结合1979年、1998—1999年及2003年的历史数据,解析浪... 为明确西沙群岛浪花礁鱼类物种组成,揭示鱼类演变特征,保护和合理利用西沙群岛珊瑚礁鱼类,于2023年通过潜水捕捞、手钓、水下视频以及eDNA等手段对浪花礁珊瑚礁鱼类进行调查研究,并结合1979年、1998—1999年及2003年的历史数据,解析浪花礁鱼类种类组成及变化情况。截至目前浪花礁共发现鱼类259种,隶属12个目47科115属,其中鲈形目鱼类最多,为200种。结果显示:(1)浪花礁鱼类物种数与其对应的最大全长成指数相关,物种数随最大全长增加而显著减少,并且浪花礁以小型鱼类和肉食性鱼类占据主导地位,分别占总种类数的49.03%和59.07%;(2)2023年的调查结果较历史数据共有77种鱼类近年未发现,以肉食性最多,而大型鱼类几乎全为肉食性鱼类,并且7种位列于国际自然及自然资源保护联盟(International Union for Conservation of Nature,IUCN)红色名录的鱼类均为大型鱼类,除了棕点石斑鱼(Epinephelus fuscoguttatus),其他在本研究均未发现;(3)浪花礁鱼类在种类组成、食性组成及不同体型层面较历史的相似性指数均不相似甚至极不相似,尤其是大型鱼类和肉食性鱼类的相似度最低;(4)平均分类差异指数(Δ^(+))和变异分类差异指数(Λ^(+))呈下降趋势,降幅明显并低于95%置信区间。以上结果表明,浪花礁环境受到扰动,气候变化和人类干扰等多重压力导致浪花礁鱼类组成发生显著更替,大型肉食性鱼类所受影响最为显著。本研究为浪花礁珊瑚礁生态系统的深层理解和有效管理与保护提供了理论参考,为珊瑚礁生态系统的修复提供了基础数据和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沙群岛 浪花礁 珊瑚礁鱼类 分类多样性 演替
下载PDF
2023年春季南沙珊瑚岛礁主要鱼类碳氮稳定同位素研究
5
作者 邱星宇 刘庆霞 +2 位作者 陈作志 蔡研聪 黄洪辉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4-113,共10页
为了解南沙群岛珊瑚礁主要鱼类的营养结构特征,本研究于2023年春季在南沙永暑礁和美济礁珊瑚礁海域采集了23种鱼类,并应用碳、氮稳定同位素(δ^(13)C和δ^(15)N)技术,分析了珊瑚礁主要鱼类的营养结构特征和组成,构建了连续营养级谱。永... 为了解南沙群岛珊瑚礁主要鱼类的营养结构特征,本研究于2023年春季在南沙永暑礁和美济礁珊瑚礁海域采集了23种鱼类,并应用碳、氮稳定同位素(δ^(13)C和δ^(15)N)技术,分析了珊瑚礁主要鱼类的营养结构特征和组成,构建了连续营养级谱。永暑礁鱼类的δ^(13)C介于-18.74‰~-14.33‰,均值为(-16.33±1.28)‰;δ^(15)N介于5.96‰~9.37‰,均值为(8.46±0.48)‰。美济礁鱼类的δ^(13)C介于-18.01‰~-12.70‰,均值为(-15.02±1.53)‰;δ^(15)N介于7.31‰~8.82‰,均值为(8.21±0.93)‰。永暑礁和美济礁鱼类的δ^(13)C值差异显著,美济礁鱼类食物来源更广;δ^(15)N值无显著性差异,两者的营养层次结构组成相似。通过鱼类的碳氮稳定同位素聚类分析结果,可将两个岛礁的鱼类均可划分为底栖性鱼类和底栖性、游泳性鱼类混合营养组群,其中美济礁的营养组群划分模糊,肉食性鱼类存在明显的摄食竞争情况。美济礁和永暑礁营养级范围分别为2.79~3.23和2.39~3.39,两个珊瑚岛礁均以中、低营养级的肉食性鱼类为主,大部分肉食性鱼类处于较窄的生态位范围内。与近岸热带亚热带海湾相比,南沙珊瑚岛礁的鱼类群落营养结构组成更复杂,食物来源更广泛,群落冗余度较低。本研究结果可为南沙珊瑚岛礁渔业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管理提供基础资料和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珊瑚岛礁 鱼类 碳氮稳定同位素 营养结构
下载PDF
西沙群岛北礁珊瑚礁鱼类种类组成及变化特征
6
作者 赵金发 刘永 +5 位作者 李纯厚 石娟 王腾 谢宏宇 康志鹏 宋晓宇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7384-7400,共17页
西沙群岛北礁的珊瑚礁鱼类由于受到人类扰动和气候变化等影响,其渔业资源发生了明显变化。在西沙群岛北礁开展鱼类资源调查,综合历史数据,分析北礁鱼类物种组成及其变化特征。截止2023年4月在北礁共发现鱼类270种,隶属于12目49科121属,... 西沙群岛北礁的珊瑚礁鱼类由于受到人类扰动和气候变化等影响,其渔业资源发生了明显变化。在西沙群岛北礁开展鱼类资源调查,综合历史数据,分析北礁鱼类物种组成及其变化特征。截止2023年4月在北礁共发现鱼类270种,隶属于12目49科121属,其中鲈形目(Perciformes)种类最多,为212种,占总物种数的78.52%。北礁珊瑚礁鱼类群落结构较历史发生明显改变。大型鱼和肉食性鱼类的物种数量明显减少,未采集到比例分别为43%和27%,属于不同体型和食性分组中的最高值。并且与历史相比相似度均小于0.25,为极不相似。鱼类组成平均分类差异指数(Delta+)和变异分类差异指数(Lambda+)均明显下降,由1998—2003年的56.72和163.8降为2023年的54.57和107.6。同时,鱼类目、科和属与种类数的比例明显下降,分别减少了48.21%、34.67%和15.45%。另外,不同时期鱼类物种组成目、科、属、种的相似性分别是0.50、0.37、0.23和0.10,为不相似和极不相似。研究结果显示,北礁珊瑚礁鱼类已经发生了由肉食性向植食性、大型鱼向小型鱼和复杂性向简单性的演变趋势。该研究有助于更好地掌握和预测北礁珊瑚礁鱼类的物种组成和演变趋势,对于确保珊瑚礁生态系统的健康和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珊瑚礁 鱼类群落 北礁 小型化 西沙群岛
下载PDF
西沙群岛10种鹦嘴鱼鱼体形态学研究
7
作者 康志鹏 刘永 +3 位作者 李纯厚 赵金发 石娟 王腾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7-37,共11页
为探究鹦嘴鱼鱼体形态的主要种间差异及其在物种鉴别中的重要作用,于2019—2022年在西沙群岛海域采集到10种鹦嘴鱼,选取24个形态学性状对其进行测量,采用多元分析方法对鹦嘴鱼物种进行形态差异判别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鹦嘴鱼... 为探究鹦嘴鱼鱼体形态的主要种间差异及其在物种鉴别中的重要作用,于2019—2022年在西沙群岛海域采集到10种鹦嘴鱼,选取24个形态学性状对其进行测量,采用多元分析方法对鹦嘴鱼物种进行形态差异判别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鹦嘴鱼种间所有形态学指标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主成分分析提取了7个特征值大于1的形态学指标,累积方差贡献率为66.86%,各物种间的形态差异主要表现在反映食性和游泳能力的特征上;采用判别分析方法对所有鹦嘴鱼样本进行判别,综合判别率为81.1%;10种鹦嘴鱼的形态学聚类结果与鱼类分类结果一致,与已有研究的进化树结果差异显著,说明鹦嘴鱼的表型特征除了受遗传因素控制外,也会受环境因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鹦嘴鱼 珊瑚礁鱼类 鱼体形态学 西沙群岛
下载PDF
西沙海域长棘海星潜在鱼类捕食者鉴定
8
作者 张颖 杨栎潼 +8 位作者 苏南 陈慧真 高倩 胡建兴 郑凡昱 赖福香 袁运裕 傅亮 陈偿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3-87,共15页
长棘海星的暴发对我国乃至印度−太平洋海域的珊瑚礁造成了严重的破坏。鱼类捕食者被认为是控制长棘海星种群暴发的重要因素,但我国对于可捕食长棘海星的鱼类的研究尚属空白。通过采集西沙5个长棘海星暴发礁区的珊瑚礁鱼类,利用PCR技术... 长棘海星的暴发对我国乃至印度−太平洋海域的珊瑚礁造成了严重的破坏。鱼类捕食者被认为是控制长棘海星种群暴发的重要因素,但我国对于可捕食长棘海星的鱼类的研究尚属空白。通过采集西沙5个长棘海星暴发礁区的珊瑚礁鱼类,利用PCR技术检测了鱼肠道内容物中的长棘海星DNA,并与已报道的长棘海星鱼类捕食者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显示,本次调查共捕获了62尾鱼,共23科36属50种。在4种鱼的肠道内容物中检测到长棘海星DNA,分别是颊吻鼻鱼(Naso lituratus)、网纹宅泥鱼(Dascyllus reticulatus)、三叶唇鱼(Cheilinus trilobatus)和赤鳍裸颊鲷(Lethrinus erythropterus)。其中颊吻鼻鱼、三叶唇鱼和赤鳍裸颊鲷为首次报道的长棘海星潜在捕食者。本研究首次鉴定了我国长棘海星潜在鱼类捕食者种类,为开发长棘海星早期防控技术提供了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棘海星 珊瑚礁鱼类 捕食者 肠道内容物 PCR检测技术
下载PDF
西沙群岛银屿珊瑚礁的生态快速退化及其对鱼类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雷明凤 余克服 +3 位作者 廖芝衡 陈飚 黄学勇 陈小燕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7-99,共13页
珊瑚礁生态系统退化能够改变珊瑚礁三维结构的复杂性及底栖生物组成,从而对珊瑚礁鱼类群落产生重要影响。南海珊瑚礁在近几十年来处于快速退化之中,但其退化对珊瑚礁鱼类群落造成的生态影响仍不清楚。西沙群岛珊瑚礁近年受高温和长棘海... 珊瑚礁生态系统退化能够改变珊瑚礁三维结构的复杂性及底栖生物组成,从而对珊瑚礁鱼类群落产生重要影响。南海珊瑚礁在近几十年来处于快速退化之中,但其退化对珊瑚礁鱼类群落造成的生态影响仍不清楚。西沙群岛珊瑚礁近年受高温和长棘海星暴发等的影响而出现生态退化,因此,本文以西沙群岛银屿珊瑚礁为研究对象,通过水下录像样带调查和差异性检验、线性回归评估其珊瑚礁生态退化状况及其对珊瑚礁鱼类群落的影响。结果表明:2020至2021年,银屿活珊瑚覆盖率从33.27%下降到9.07%,草皮海藻覆盖率从8.38%上升到36.50%,珊瑚补充量从21.42ind.·m^(−2)下降到3.64ind.·m^(−2),珊瑚物种丰富度从40.00下降到16.83,珊瑚Shannon-Weaner指数从3.26下降到2.14。鱼类密度从177.16ind·100m−2下降到105.07ind.·100m^(−2),鱼类物种丰富度从30.56下降到17.17,鱼类Shannon-Weaner指数从2.24下降到1.63,珊瑚食性鱼类生物量从2.45g·m^(−2)减少到0.43g·m^(−2),肉食性鱼类生物量从7.35g·m^(−2)减少到1.70g·m^(−2),杂食性鱼类生物量从7.04g·m^(−2)减少到0.95g·m^(−2),鱼类总生物量从32.99g·m^(−2)减少到11.66g·m^(−2)。短短2年内,银屿珊瑚礁已经被草皮海藻和大型海藻占据优势,但是鱼类群落对珊瑚礁区的藻类并没有表现出自上而下的控制效应。在4种类群的鱼类中,植食性鱼类受到生态退化的影响最小。珊瑚礁鱼类的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均受限于珊瑚物种丰富度。基于以上结果,推测银屿珊瑚礁的快速退化是导致珊瑚礁区鱼类群落物种多样性和密度下降,改变珊瑚礁鱼类群落的结构的主要原因。希望未来进一步增加调查的频率和范围,以便更深入地揭示鱼类群落与珊瑚礁生态变化的动态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珊瑚礁 生态退化 鱼类群落 银屿 西沙群岛
下载PDF
基于DNA条形码技术的徐闻角尾海域夏、秋季仔稚鱼鉴定研究
10
作者 王思进 王锦润 +1 位作者 陈妍颖 侯刚 《渔业研究》 2024年第2期171-180,共10页
采用DNA条形码技术的标准COⅠ基因片段作为DNA条形码,对徐闻角尾珊瑚礁海域夏、秋季仔稚鱼进行分子鉴定,并探讨其在鱼类早期阶段物种鉴定的适用性。本研究共获得199条仔稚鱼样品COⅠ序列,其中有69个序列鉴定到种水平、110个序列鉴定到... 采用DNA条形码技术的标准COⅠ基因片段作为DNA条形码,对徐闻角尾珊瑚礁海域夏、秋季仔稚鱼进行分子鉴定,并探讨其在鱼类早期阶段物种鉴定的适用性。本研究共获得199条仔稚鱼样品COⅠ序列,其中有69个序列鉴定到种水平、110个序列鉴定到目、科、属水平。本研究共成功鉴定了32个类群,隶属6目19科20属,其中17个类群鉴定到种的水平,5个类群鉴定到属的水平,9个类群鉴定到科的水平,1个类群鉴定到目的水平,另有9个类群未能鉴定。在科级水平上,虾虎鱼科种类和数量最多,种类数占比为17.07%,数量占比为31.16%;其次为鲾科,种类数占比为7.31%,数量占比为8.04%。以上研究结果表明,依据DNA条形码技术鉴定徐闻珊瑚礁海域的仔稚鱼,鉴定到种的水平比例偏低,成鱼DNA条形码序列的缺乏是一个重要因素。因此,亟需构建本海域分布的鱼类DNA条形码数据库,并结合传统形态学方法,以便更加准确地鉴定仔稚鱼物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仔稚鱼 DNA条形码 物种鉴定 珊瑚礁 徐闻
下载PDF
基于DNA条形码技术的永暑礁泻湖鱼卵鉴定研究 被引量:9
11
作者 吴娜 张楠 +5 位作者 曹明 郭华阳 朱克诚 杨静文 江世贵 张殿昌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51-57,共7页
为了解南海珊瑚礁鱼类的产卵时间、产卵地点和种类分布,本研究以南海永暑礁泻湖鱼卵为研究对象,根据形态学特征和DNA条形码序列信息对其进行种属鉴定分析。71个鱼卵样品根据形态学特征分为圆形和椭圆形2种类型,圆形鱼卵44个,椭圆形鱼卵2... 为了解南海珊瑚礁鱼类的产卵时间、产卵地点和种类分布,本研究以南海永暑礁泻湖鱼卵为研究对象,根据形态学特征和DNA条形码序列信息对其进行种属鉴定分析。71个鱼卵样品根据形态学特征分为圆形和椭圆形2种类型,圆形鱼卵44个,椭圆形鱼卵27个。利用DNA条形码技术扩增测序获得了30个鱼卵样品的线粒体COI条形码序列,经BOLD数据库比对分析显示30个鱼卵样品均可鉴定到种,分属于1个目,7个科,13个种。双斑栉齿刺尾鱼有10个鱼卵,白尾栉齿刺尾鱼有4个鱼卵,为该海域的优势种类,其余各种类均为1~2个鱼卵。根据线粒体COI序列计算种内的K2P(Kimura-2-parameter)遗传距离为0.002,同一个属种间的遗传距离为0.004~0.132,而同一个科不同属间的遗传距离为0.117~0.185。该研究结果表明DNA条形码技术可以作为鉴定南沙群岛珊瑚礁海域鱼卵的有效方法,能被广泛应用于南沙群岛珊瑚海区域鱼卵和仔稚鱼的鉴定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沙群岛 珊瑚礁 鱼卵 线粒体COI DNA条形码
下载PDF
南海主要珊瑚礁水域的鱼类物种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112
12
作者 陈国宝 李永振 陈新军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73-381,共9页
根据2004年5-7月和2005年3-4月采用深水三重刺网在南海的羚羊礁、华光礁、银砾滩、东岛、滨湄滩、排洪滩、本固暗沙、比微暗沙、武勇暗沙、海鸠暗沙、双子群礁、中业群礁、鲎藤礁、美济礁、仁爱礁、仙宾礁、南方浅滩、棕滩、大渊滩、永... 根据2004年5-7月和2005年3-4月采用深水三重刺网在南海的羚羊礁、华光礁、银砾滩、东岛、滨湄滩、排洪滩、本固暗沙、比微暗沙、武勇暗沙、海鸠暗沙、双子群礁、中业群礁、鲎藤礁、美济礁、仁爱礁、仙宾礁、南方浅滩、棕滩、大渊滩、永署礁、南薰礁、牛轭礁、道明群礁等23座主要珊瑚礁过渡性水域进行的2个航次专业调查资料,分析了南海主要珊瑚礁水域的鱼类种类组成和群落特征。结果表明,在珊瑚礁水域软骨鱼类以真鲨目和鲼目的种类数占优势,硬骨鱼类以鲈形目和鲀形目的种类数占优势。相对重要指数(IRI)大于500的鱼类定为优势种,西沙群岛有5种,分别为迈氏条尾魟(Taeniura meyeni)、长吻裸颊鲷(Lethrinus miniatus)、胡椒鲷(Plectorhinchus pictus)、黄斑胡椒鲷(P.flavomaculatus)和灰六鳃鲨(Hexanchus griseus);中沙群岛有6种,分别为黄斑胡椒鲷、迈氏条尾魟、圆燕鱼(Platax orbicularis)、密斑刺鲀(Dioson hystrix)、红裸颊鲷(Lethrinus rubrioperculatus)和胡椒鲷;南沙群岛有3种,分别为黑梢真鲨(Carcharhinus limbatus)、灰三齿鲨(Triaenodon obesus)和星点鲹(Caranx stellatus)。针对南海珊瑚礁水域鱼类个体大小悬殊的特点,本文分别以个体数和生物量为基础计算该水域的Margalef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Simpson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物种组成的区域差异分析结果表明,各珊瑚礁水域的鱼类物种无论与南海北部陆架海域还是与南沙西南陆架区相比都有明显的差异,而属于相同生境类型水域的鱼类物种相似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样性 鱼类 珊瑚礁 南海 三重刺网
下载PDF
南沙群岛中北部重要岛礁鱼类资源调查 被引量:24
13
作者 李永振 林昭进 +4 位作者 陈丕茂 孙典荣 陈炎 陈国宝 张旭丰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15-321,共7页
1998年4月和1999年5月,采用手钓、延绳钓和流刺网作业在南沙群岛的渚碧、南薰、东门、美济、赤瓜、永署和华阳等7座珊瑚礁水域进行了2个航次的鱼类资源调查。累计投入的捕捞努力量分别为手钓357钩·时、延绳钓4220钩、流刺网19750m... 1998年4月和1999年5月,采用手钓、延绳钓和流刺网作业在南沙群岛的渚碧、南薰、东门、美济、赤瓜、永署和华阳等7座珊瑚礁水域进行了2个航次的鱼类资源调查。累计投入的捕捞努力量分别为手钓357钩·时、延绳钓4220钩、流刺网19750m,单次作业努力量手钓6~18钩·时、延绳钓40~480钩、流刺网40~2400m。捕获鱼类180种,渔获量1860尾1540.4kg,其中手钓102种1225尾196.8kg,延绳钓36种82尾1234.7kg,流刺网70种553尾108.9kg。按岛礁平均,渔获率和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PUE)手钓为351.1尾·(100钩·时)-1、51.9kg(100钩·时)-1,延绳钓为2.6尾·(100钩)-1、39.0kg·(100钩)-1,流刺网为51.4尾·(1000m)-1、7.5kg·(1000m)-1。礁坪区流刺网的渔获率和CPUE为170.3尾·(1000m)-1、23.1kg·(1000m)-1,均高于礁缘浅水区和礁缘深海区。捕获的主要经济种类有鲨鱼、裸胸鳝、石斑鱼、笛鲷、裸颊鲷、鹦嘴鱼和隆头鱼科鱼类等。华阳和永暑礁鱼类资源比较丰富,具有较高的开发潜力;东门、美济和南薰礁次之,也有一定的生产价值;赤瓜和渚碧礁基本没有开发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沙群岛 中北部地区 岛礁 鱼类资源 手钓作业 延绳钓 流刺网作业 捕捞
下载PDF
西沙赵述岛海域珊瑚礁鱼类物种多样性 被引量:14
14
作者 杨位迪 胡俊彤 +2 位作者 林柏岸 黄海 刘敏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819-826,共8页
2017年4月采用水下录像方式对西沙赵述岛潟湖内外珊瑚礁鱼类种类组成、密度和种类相似度以及造礁珊瑚覆盖率进行评估.共鉴定珊瑚礁鱼类58种,隶属于1纲3目18科37属,其中鲈形目占绝对优势,共55种,占总种类数的94.83%.潟湖内外的珊瑚礁鱼... 2017年4月采用水下录像方式对西沙赵述岛潟湖内外珊瑚礁鱼类种类组成、密度和种类相似度以及造礁珊瑚覆盖率进行评估.共鉴定珊瑚礁鱼类58种,隶属于1纲3目18科37属,其中鲈形目占绝对优势,共55种,占总种类数的94.83%.潟湖内外的珊瑚礁鱼类平均密度存在显著差异,且潟湖内(1.712 3±0.273 2尾/m2)高于潟湖外(0.655 1±0.029 3尾/m2).胸斑眶锯雀鲷(Stegastes fasciolatus)、三斑海猪鱼(Halichoeres trimaculatus)、宅泥鱼(Dascyllus aruanus)和栉齿刺尾鱼(Ctenochaetus striatus)为西沙赵述岛的主要鱼类,前3种主要分布在潟湖内,而栉齿刺尾鱼主要分布在潟湖外.潟湖内外珊瑚礁鱼类的种类相似性系数为0.29,属于中等不相似.潟湖内外的造礁珊瑚覆盖率分别为(7.98±9.91)%和(12.35±6.21)%,不存在显著差异.调查区内珊瑚礁鱼类以小型种类为主,珊瑚礁鱼类中食用价值高的石斑鱼科和鹦嘴鱼科的鱼类密度均不高,这可能与日渐退化的珊瑚礁生态功能和日益增加的人类活动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珊瑚礁鱼类 物种多样性 鱼类密度 造礁珊瑚覆盖率 西沙群岛
下载PDF
南沙渔业发展策略探讨 被引量:6
15
作者 艾红 章丽萍 +3 位作者 潘兴蕾 张鹏 陈国宝 李永振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43-152,共10页
文章阐述了南沙渔业的发展现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和制约发展的因素,提出了今后发展的原则,以及成立专门协调机构,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扩充捕捞船队,建立竞争机制,完善保险政策,提高渔用柴油补贴额度,建立常态化巡航护渔机制,优化渔船作业... 文章阐述了南沙渔业的发展现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和制约发展的因素,提出了今后发展的原则,以及成立专门协调机构,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扩充捕捞船队,建立竞争机制,完善保险政策,提高渔用柴油补贴额度,建立常态化巡航护渔机制,优化渔船作业结构和渔场布局,发展珊瑚礁特色增养殖,建设冷链物流和鲜活品运输服务体系,推进渔民民兵化建设,打击非法捕捞作业,深化与南海周边国家的渔业合作,加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和推进南沙渔业科学研究等措施和建议,为中国南沙渔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渔业 发展策略 珊瑚礁 西南陆架渔场 南沙海域
下载PDF
基于稳定同位素方法的珊瑚礁鱼类营养层次研究 被引量:13
16
作者 杨国欢 孙省利 +1 位作者 侯秀琼 陈春亮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05-115,共11页
以珊瑚礁生态系统中的鱼类作为研究对象,对2006年9月至2007年8月期间在徐闻珊瑚礁海区采集到的鱼类样本分类鉴定后,运用稳定碳氮同位素方法进行鱼类营养层次的分析。结果表明,δ13C值和δ15N值的跨度都很大,δ13C值的范围为–20.98‰~... 以珊瑚礁生态系统中的鱼类作为研究对象,对2006年9月至2007年8月期间在徐闻珊瑚礁海区采集到的鱼类样本分类鉴定后,运用稳定碳氮同位素方法进行鱼类营养层次的分析。结果表明,δ13C值和δ15N值的跨度都很大,δ13C值的范围为–20.98‰~–9.05‰,相差11.93‰;δ15N值的范围为11.66‰~18.15‰,差值达6.49‰。与其他海区相比,δ13C值和δ15N值显得更为富集。由δ15N值计算出来的营养层次表明,徐闻珊瑚礁鱼类分布在两端(杂食性鱼类与高级肉食性鱼类)的只占少数,绝大多数居于中间的层次(低级肉食性鱼类与中级肉食性鱼类)。在134种鱼类中,种类数最多的是以条尾鲱鲤、少鳞代表的低级肉食性鱼类,有70种,占鱼类总数的52%;其次是以细鳞鯻、龙头鱼为代表的中级肉食性鱼类,有47种,占鱼类总数的35%;鰶以斑、前鳞骨鲻为代表的杂食性鱼类和以宽尾斜齿鲨、杂食豆齿鳗为代表的高级肉食性鱼类各有11种、6种,分别占鱼类总种类数的8%和5%。在此基础上选取54种鱼类进行稳定同位素方法与胃含物法分析结果对比,发现约85%的鱼种采用两种方法测定的结果在0.5个营养级的误差范围内一致,只有少数鱼种的差值大于0.5个营养级。由此可见稳定同位素分析法与传统的胃含物分析法所得的结果有很好的一致性,稳定同位素分析法是一种研究海洋食物网营养层次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同位素 营养层次 鱼类 徐闻珊瑚礁
下载PDF
中沙群岛春季珊瑚礁鱼类资源组成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4
17
作者 孙典荣 邱永松 +1 位作者 林昭进 王雪辉 《海洋湖沼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85-92,共8页
2003年5月采用延绳钓和底层刺网在中沙群岛珊瑚礁水域进行了1个航次的鱼类资源调查。两种作业投入的捕捞努力量分别为延绳钓5620钓、底层刺网16120m,单次作业努力量延绳钓80~600钓、底层刺网600~1200m。捕获鱼类105种,渔获量1067尾2... 2003年5月采用延绳钓和底层刺网在中沙群岛珊瑚礁水域进行了1个航次的鱼类资源调查。两种作业投入的捕捞努力量分别为延绳钓5620钓、底层刺网16120m,单次作业努力量延绳钓80~600钓、底层刺网600~1200m。捕获鱼类105种,渔获量1067尾2645.76kg,其中延绳钓34种计134尾2294.32kg,底层刺网共86种计933尾351.44kg。按岛礁平均,渔获率和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PUE)延绳钓为2.38尾·(100钓)^-1、40.82kg·(100钓)^-1,底层刺网为57.88尾·(1km)^-1、21.80kg·(1km)^-1。捕获的主要经济种类有鲨鱼、裸胸鳝、石斑鱼、笛鲷、裸颊鲷、鱼参科鱼类和大眼鲷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类 资源调查 珊瑚礁 中沙群岛
下载PDF
西沙群岛重要岛礁鱼类资源调查 被引量:18
18
作者 孙典荣 林昭进 邱永松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25-231,共7页
为摸清岛礁海域鱼类资源种类及分布 ,合理安排渔船生产 ,2 0 0 3年 5月采用延绳钓和底层刺网在西沙群岛的浪花礁、东岛、永兴岛、华光礁、金银岛、玉琢礁和北礁等 7座珊瑚礁水域进行了 1个航次的鱼类资源调查。 2种作业投入的捕捞努力... 为摸清岛礁海域鱼类资源种类及分布 ,合理安排渔船生产 ,2 0 0 3年 5月采用延绳钓和底层刺网在西沙群岛的浪花礁、东岛、永兴岛、华光礁、金银岛、玉琢礁和北礁等 7座珊瑚礁水域进行了 1个航次的鱼类资源调查。 2种作业投入的捕捞努力量分别为延绳钓 3 740钓、底层刺网 14 480m ,单次作业努力量延绳钓 80~ 3 2 0钓、底层刺网 12 0~ 80 0m。捕获鱼类 177种 ,渔获量 3 70 0尾 2 767.0 0kg ,其中延绳钓 3 3种计 77尾 1711.5 5kg ,底层刺网共 15 3种计 3 62 3尾 10 5 5 .45kg。按岛礁平均 ,渔获率和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 (CPUE)延绳钓为 2 .0 6尾·(10 0钓 ) -1、45 .76kg·(10 0钓 ) -1,底层刺网为 2 5 0 .2 1尾·(1km) -1、72 .89kg·(1km ) -1。捕获的主要经济种类有鲨鱼、裸胸鳝、石斑鱼、笛鲷、裸颊鲷、鹦嘴鱼和绯鲤等。北礁、金银岛和玉琢礁的鱼类资源比较丰富 ,开发潜力较高 ;浪花礁、东岛、华光礁和永兴岛次之 ,也有一定的生产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类 资源调查 珊瑚礁 西沙群岛
下载PDF
徐闻珊瑚礁保护区鱼类种类组成初步研究 被引量:10
19
作者 杨国欢 侯秀琼 +1 位作者 陈春亮 孙省利 《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533-538,共6页
对徐闻珊瑚礁保护区栖息的鱼类进行4个季节的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徐闻珊瑚礁保护区有鱼类2纲13目55科91属135种,其中软骨鱼纲有1目3科3属6种,硬骨鱼纲有12目52科88属129种。在硬骨鱼纲中鲈形目种类最多,有26科45属73种,约占总渔获物种... 对徐闻珊瑚礁保护区栖息的鱼类进行4个季节的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徐闻珊瑚礁保护区有鱼类2纲13目55科91属135种,其中软骨鱼纲有1目3科3属6种,硬骨鱼纲有12目52科88属129种。在硬骨鱼纲中鲈形目种类最多,有26科45属73种,约占总渔获物种类数的54.1%。在渔获的鱼类中底层鱼类有69种,中下层鱼类有34种,中上层鱼类有32种,分别占鱼类总种数的51.1%、25.2%和23.7%。在春季渔获的鱼类种数最多,有74种,夏季、秋季和冬季渔获鱼类种数变化较小,分别有38种、46种和52种,而在4个季节均有出现的鱼类仅有8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种类 水层 珊瑚礁 徐闻
下载PDF
西沙群岛珊瑚礁海域鱼类分类学多样性 被引量:24
20
作者 史赟荣 李永振 +8 位作者 艾红 陈国宝 卢伟华 李希国 李娜娜 于杰 董丽娜 崔科 孙冬芳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753-1761,共9页
为评价南中国海西沙群岛珊瑚礁海域鱼类分类学多样性和更好地保护其鱼类,根据西沙群岛珊瑚礁海域鱼类物种组成的历史资料对西沙群岛及其16座岛礁的珊瑚礁水域鱼类物种数目、平均分类差异指数和16座岛礁的G-F多样性指数作了分析。结果显... 为评价南中国海西沙群岛珊瑚礁海域鱼类分类学多样性和更好地保护其鱼类,根据西沙群岛珊瑚礁海域鱼类物种组成的历史资料对西沙群岛及其16座岛礁的珊瑚礁水域鱼类物种数目、平均分类差异指数和16座岛礁的G-F多样性指数作了分析。结果显示,西沙共记录鱼类661种,隶属于25目、93科、305属。其中,永兴岛(351种),华光礁(173种),东岛(160种)记录鱼类物种数目较多。西沙鱼类平均分类差异指数(Δ+)约为60.2,各岛礁的Δ+与物种数目无关。中建岛、晋卿岛、玉琢礁等岛礁鱼类平均Δ+显著低于西沙鱼类Δ+。西沙鱼类Δ+小于陆架和河口区鱼类Δ+,说明珊瑚礁海域鱼类亲缘关系比陆架和河口区域的都要接近,此外大尺度上,一般纬度越低,中国海洋鱼类Δ+越小。但G-F多样性测度各指数由物种数目的大小决定,一般物种数目较大的岛礁G-F多样性各指数也相对较高,而RG-F指数更适合该海域鱼类多样性的测度。以石岛为例初步探讨了G-F指数为负的原因,一是物种数目较少,二是多样性测度的关键函数Y=-XLnX并不是单调函数所致;物种数目较大的岛礁如永兴岛、华光礁、东岛等应该成为西沙珊瑚礁海域鱼类保护的重点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类物种组成 分类学多样性 珊瑚礁 西沙群岛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