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1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灾害治理组织网络的演化机理:一个“结构-过程-价值”整合性分析框架 被引量:1
1
作者 郑石明 宋悦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0-113,共14页
解构灾害全过程治理组织网络特征及规律,揭示其在历时性演进中的变化特征,可为组织网络结构与过程的演变提供理论支撑。本文以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为例,构建灾害全过程治理组织网络,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刻画灾前、灾中... 解构灾害全过程治理组织网络特征及规律,揭示其在历时性演进中的变化特征,可为组织网络结构与过程的演变提供理论支撑。本文以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为例,构建灾害全过程治理组织网络,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刻画灾前、灾中和灾后不同阶段的组织网络形态,从整体上分析网络结构演变、核心-边缘区域变化特征,探究网络中核心、边缘区域的组织变化。研究发现,灾前、灾中和灾后各阶段组织网络结构变化遵循了“紧密耦合型-松散集中型-多核心结构型”的演变过程;随着灾害治理网络不同阶段的演化,组织网络的收缩性特征凸显,处于边缘区域的组织逐步退出组织网络;在“核心-边缘”结构上,灾前、灾中和灾后网络中组织的进入和退出具有较大差异,对于实际响应过程涌现的组织,随着情境的变化很难持续发挥作用。文章提出“结构-过程-价值”整合性分析框架,解释组织主体权力关系与网络结构,环境变化与核心边缘特征,并对价值进行回应,为组织网络演变的理论解释提供参考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网络 社会网络分析 核心-边缘结构 结构-过程-价值
下载PDF
“核心-边缘”空间结构对我国粮食安全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罗浩轩 郭栋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4年第2期11-21,共11页
在“核心-边缘”空间结构日益明显背景下,粮食产销区域间分工不断强化,对粮食安全产生了深远影响。运用GDP方法考察中国经济版图的“核心-边缘”空间结构,分析该结构对区域间粮食播种面积、粮食产量、食物生产的互补性以及粮食安全稳定... 在“核心-边缘”空间结构日益明显背景下,粮食产销区域间分工不断强化,对粮食安全产生了深远影响。运用GDP方法考察中国经济版图的“核心-边缘”空间结构,分析该结构对区域间粮食播种面积、粮食产量、食物生产的互补性以及粮食安全稳定性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探讨了这些影响导致的区域间粮食安全责任不平衡、粮食主产区发展受限、粮食主销区自身的粮食安全受影响以及南方粮食主产区耕地撂荒抛荒现象相对严重等问题。为了更好地保障粮食安全,提出要从大食物观视角出发,构建粮食区域利益补偿机制,设定粮食自给底线,落实主销区和平衡区的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心-边缘”空间结构 粮食安全 大食物观 区域利益补偿机制
下载PDF
Detecting the core of a network by the centralities of the nodes
3
作者 马佩杰 任学藻 +1 位作者 朱军芳 蒋艳群 《Chinese Physics B》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8期615-621,共7页
Many networks exhibit the core/periphery structure.Core/periphery structure is a type of meso-scale structure that consists of densely connected core nodes and sparsely connected peripheral nodes.Core nodes tend to be... Many networks exhibit the core/periphery structure.Core/periphery structure is a type of meso-scale structure that consists of densely connected core nodes and sparsely connected peripheral nodes.Core nodes tend to be well-connected,both among themselves and to peripheral nodes,which tend not to be well-connected to other nodes.In this brief report,we propose a new method to detect the core of a network by the centrality of each node.It is discovered that such nodes with non-negative centralities often consist in the core of the networks.The simulation is carried out on different real networks.The results are checked by the objective function.The checked results may show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simulation results by the centralities of the nodes on the real networks.Furthermore,we discuss the characters of networks with the single core/periphery structure and point out the scope of the application of our method at the end of this pap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mplex network core/periphery structure the objective function
下载PDF
汉水流域核心-边缘结构的演变 被引量:13
4
作者 邓祖涛 陆玉麒 尹贻梅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9-33,共5页
流域空间结构研究是空间结构理论研究的深化,是基于具体区域类型的空间结构理论研究的尝试。可以说,流域空间结构的研究开辟了区域空间结构研究新的分支方向,是空间结构理论研究的一次发展和推动。文章以历史为主线,从中心城市的变迁、... 流域空间结构研究是空间结构理论研究的深化,是基于具体区域类型的空间结构理论研究的尝试。可以说,流域空间结构的研究开辟了区域空间结构研究新的分支方向,是空间结构理论研究的一次发展和推动。文章以历史为主线,从中心城市的变迁、人口密度和城镇密度的变化来探讨汉水流域核心-边缘结构的演变过程:先秦两汉时期,南阳盆地是汉水流域的核心区(南阳是汉水流域的政治经济中心和最大的城市),下游地区为边缘区;到唐宋时期,襄宜平原取而代之(襄樊成为全流域最重要的中心城市);明代后期,汉口崛起,并很快发展成为包括汉水流域在内的长江中游地区乃至更大范围内的中心城市,因而下游地区理当为流域核心区,这时南阳退为边缘区。同时也指出影响流域结构演变因素主要为自然和技术因素、区位条件、历史背景、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等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心-边缘结构 演变因子 汉水流域
下载PDF
流域核心-边缘结构模式探讨——以赣江流域为例 被引量:10
5
作者 陆玉麒 董平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9-23,共5页
流域作为区域经济中的重要地域单元,其总体空间结构规律却一直没有得到系统的归纳与总结。在介绍与评价施坚雅流域核心 边缘结构模式的基础上,对赣江流域空间结构特征与历史演化过程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赣江流域可分为... 流域作为区域经济中的重要地域单元,其总体空间结构规律却一直没有得到系统的归纳与总结。在介绍与评价施坚雅流域核心 边缘结构模式的基础上,对赣江流域空间结构特征与历史演化过程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赣江流域可分为核心区、过渡区、边缘区,体现出明显的核心 边缘空间结构特征;山、江、湖,作为构成赣江流域的三大要素,其间存在着内在的时空耦合关系。具体而言,赣江流域最大的河流赣江纵贯流域南北,注入全国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成为连结上游山区和下游湖区的纽带,山、江、湖彼此相连,息息相关,构成一个互相关联、互为依托的生态大系统。因此,有必要将山江湖作为一个有机整体,不论在生态环境治理上,资源综合开发上,还是在工农业发展布局上,都应统筹兼顾,合理安排,进行全面的、有步骤的综合开发治理和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开发 核心 农业发展 实证分析 区域经济 统筹兼顾 中国 赣江流域 空间结构特征 展布
下载PDF
基于核心-边缘理论的入境旅游区域空间结构研究——以陕西省为例 被引量:11
6
作者 唐仲霞 马耀峰 马占杰 《旅游论坛》 CSSCI 2011年第4期73-77,共5页
核心-边缘理论提供了一个关于区域空间结构及其形态变化的解释模型。以陕西省为例,利用核心—边缘理论研究了入境旅游区域空间结构的时空演变及关键影响制约因素。研究结果显示,陕西省入境旅游区域核心-边缘空间结构发育典型;西安市入... 核心-边缘理论提供了一个关于区域空间结构及其形态变化的解释模型。以陕西省为例,利用核心—边缘理论研究了入境旅游区域空间结构的时空演变及关键影响制约因素。研究结果显示,陕西省入境旅游区域核心-边缘空间结构发育典型;西安市入境旅游规模首位度十分明显,处于陕西省入境旅游区域发展的核心支配地位,其他城市处于边缘地位;入境旅游区域空间结构呈核心集聚型,核心城市的极化效应明显;陕西省各城市资源禀赋、经济规模、航空运输条件、对外经济联系、旅游接待能力等是导致这种核心-边缘空间结构形成的关键影响制约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心-边缘理论 入境旅游 空间结构 机理 陕西省
下载PDF
遗产旅游动机的核心-边缘结构研究——以丽江为例 被引量:27
7
作者 崔庆明 和琳珊 徐红罡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84-93,共10页
遗产旅游动机存在着一个核心-边缘结构,核心动机源自遗产属性,而边缘动机与遗产属性关系不大。既有研究虽已认识到这个结构,但对于动机如何从属性而来的过程却关注不多。文章采用方法-目的链研究方法,以丽江为案例地,对该结构进行探讨... 遗产旅游动机存在着一个核心-边缘结构,核心动机源自遗产属性,而边缘动机与遗产属性关系不大。既有研究虽已认识到这个结构,但对于动机如何从属性而来的过程却关注不多。文章采用方法-目的链研究方法,以丽江为案例地,对该结构进行探讨。方法-目的链主张从属性到结果再到价值这样的层级性建构,可还原游客动机的产生过程。研究发现,游客动机来自丽江多个方面的属性:遗产属性、遗产相关属性和遗产无关属性。这些属性往往被综合起来提到,游客同时被这些属性吸引而不是单单被遗产属性所吸引。逃离和归属感这两个在理论上看应该是核心动机价值,但追溯其属性却发现产生这些价值的也包括非遗产属性。而寻求艳遇、成就感和寻找自我这些在理论上看似与核心动机无关的价值,却与遗产属性和遗产相关属性关系密切。这说明游客对遗产进行了遗产客观价值以外的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产旅游 动机 核心-边缘结构 丽江古城 方法-目的链理论
下载PDF
长三角旅游城市核心-边缘空间结构的演变 被引量:15
8
作者 梁美玉 史春云 《旅游论坛》 CSSCI 2009年第2期229-233,共5页
基于1998年至2006年长三角15个地级市的旅游总收入,应用首位分布和位序-规模分布的研究方法,对长三角的旅游城市核心-边缘空间结构进行实证研究,揭示了旅游城市的空间演变过程,得出结论:长三角旅游城市空间格局在总体上是均衡的,核心城... 基于1998年至2006年长三角15个地级市的旅游总收入,应用首位分布和位序-规模分布的研究方法,对长三角的旅游城市核心-边缘空间结构进行实证研究,揭示了旅游城市的空间演变过程,得出结论:长三角旅游城市空间格局在总体上是均衡的,核心城市上海的首位分布虽然很高,集中的力量依然存在,但等级系统发育较好,核心城市的扩散作用正逐步加强,已经形成杭州、苏州、南京二级核心城市和无锡、宁波三级核心城市。试图探索一种核心-边缘空间结构演化过程和阶段的定量研究方法,并尝试解释其核心-边缘空间结构形成的原因,力图拓展该理论在旅游地理学上的应用,丰富该理论本身的内涵、应用及研究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心-边缘理论 空间结构演变 旅游城市 长三角地区
下载PDF
跨国公司中心-外围结构的形成与效应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李勃 邢华 李廉水 《科研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67-172,共6页
跨国公司在东道国进行投资时,往往会形成空间分布上的中心-外围结构。影响中心-外围结构形成的因素包括规模经济、地理因素、制度因素等。我国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地区已经形成了比较典型的跨国公司中心-外围结构,它们具有不同的形... 跨国公司在东道国进行投资时,往往会形成空间分布上的中心-外围结构。影响中心-外围结构形成的因素包括规模经济、地理因素、制度因素等。我国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地区已经形成了比较典型的跨国公司中心-外围结构,它们具有不同的形成机制和过程。与分散型的跨国公司选址相比,跨国公司中心-外围结构不仅有利于形成正反馈效应,加快跨国公司的进入,而且有利于技术扩散和知识外溢,促进区域创新能力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国公司 中心-外围结构 集群
下载PDF
城市旅游核心-边缘空间结构形成机制——基于协同发展视角 被引量:21
10
作者 卞显红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67-71,共5页
基于城市旅游核心区与边缘区协同发展的视角,分析了城市旅游核心与边缘空间结构形成机制,并以上海市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认为城市旅游核心区与边缘区的旅游产品价格、旅游交通服务价格与服务次数、城市居民居址到RBD与到城市旅游边缘... 基于城市旅游核心区与边缘区协同发展的视角,分析了城市旅游核心与边缘空间结构形成机制,并以上海市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认为城市旅游核心区与边缘区的旅游产品价格、旅游交通服务价格与服务次数、城市居民居址到RBD与到城市旅游边缘区的距离、城市人口等因素对城市旅游核心-边缘空间结构形成及协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并指出上海市旅游核心边缘空间结构形成的主要机制为:上海城市旅游核心区与边缘区旅游资源的空间互补特性、上海城市旅游边缘区旅游产品价格竞争上的优势、上海城市旅游核心区与边缘区之间快速旅游交通网络的建设及上海城市旅游边缘区人口的增加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城市 旅游核心-边缘空间结构 形成机制 协同发展
下载PDF
一种具有核心-边缘结构的无标度网络演化模型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其林 董政呈 赵永标 《计算机工程与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00-504,共5页
核心-边缘结构是复杂网络中一种重要且常见的簇团结构,相关研究一直较少。为了研究复杂网络核心-边缘结构的相关特性,分析了随机块模型的结构,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具有无标度特性的核心-边缘结构网络演化模型。通过理论和数值分析,... 核心-边缘结构是复杂网络中一种重要且常见的簇团结构,相关研究一直较少。为了研究复杂网络核心-边缘结构的相关特性,分析了随机块模型的结构,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具有无标度特性的核心-边缘结构网络演化模型。通过理论和数值分析,验证了所生成的网络具有较好的无标度特性和核心-边缘结构,且其结构的紧密程度可调,为进一步研究复杂网络核心-边缘结构的相关特性提供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网络 核心边缘结构 无标度 演化模型
下载PDF
近代社会中心-边缘结构视角中的异化问题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吉发 肖涵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52-157,共6页
关于马克思对异化问题的分析,学界存在着争论,却都不自觉地引向隐藏至深的社会结构问题。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中心-边缘结构在农业社会与近代社会的哲学基元不同,近代社会的中心-边缘结构在组织化进程中以自我与他人异化关系为基础不... 关于马克思对异化问题的分析,学界存在着争论,却都不自觉地引向隐藏至深的社会结构问题。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中心-边缘结构在农业社会与近代社会的哲学基元不同,近代社会的中心-边缘结构在组织化进程中以自我与他人异化关系为基础不断扩张。自我与他人的关系不仅自身发生着异化——构成中心与边缘的关系,而且在组织结构中的扩张也带来了异化——构成承认、普遍竞争与个人认同的伪共在。如果从近代的社会结构去探寻异化的根源和土壤,不仅有助于从总体性视角理解异化问题,也有助于寻找到扬弃异化的实践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边缘结构 社会异化 近代社会 自我与他人 组织化
下载PDF
FDI集群与跨国公司中心-外围结构探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邢华 《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9-74,共6页
经济发展会内生地形成产业空间分布上的中心-外围结构。影响中心-外围结构形成的原因包括规模经济、交通成本、土地租金、交易成本、地方公共物品支出等因素。跨国公司在东道国进行投资选址时将受到上述因素的影响.形成FDI集群和空间... 经济发展会内生地形成产业空间分布上的中心-外围结构。影响中心-外围结构形成的原因包括规模经济、交通成本、土地租金、交易成本、地方公共物品支出等因素。跨国公司在东道国进行投资选址时将受到上述因素的影响.形成FDI集群和空间分布上的中心-外围结构。跨国公司中心-外围结构不仅有利于形成正反馈效应,加速跨国公司进入.而且有利于形成区域合理化分工体系,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DI集群 跨国公司 中心-外围结构 产业空间
下载PDF
异质自适应网络中的核心-边缘结构及其对疾病传播的抑制作用
14
作者 杨慧 唐明 +1 位作者 蔡世民 周涛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361-370,共10页
节点属性异质自适应网络中疾病传播的研究表明节点属性异质性可以很大程度上增大传播阈值,并且自组织形成一个更鲁棒的度异质网络结构.本文从数值模拟方面研究鲁棒的度分布异质结构的自组织形成过程,分析发现核心-边缘结构的形成才是导... 节点属性异质自适应网络中疾病传播的研究表明节点属性异质性可以很大程度上增大传播阈值,并且自组织形成一个更鲁棒的度异质网络结构.本文从数值模拟方面研究鲁棒的度分布异质结构的自组织形成过程,分析发现核心-边缘结构的形成才是导致传播阈值增大的根本原因.鉴于此,提出一种重连策略,能够促进核心-边缘结构的形成,从而达到增大传播阈值的目的.这不仅有助于深入认识节点属性异质自适应网络中的流行病传播过程,而且为疾病传播控制策略的提出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适应网络 节点属性异质性 核心-边缘结构 重连策略
下载PDF
哈长城市群核心-外围结构及发展阶段判断研究 被引量:16
15
作者 张苏文 杨青山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699-1706,共8页
以哈长城市群为例,从"核心-边缘"理论视角出发,将哈长城市群空间结构划分为核心区和外围区,然后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分析评价哈长城市群发育程度,判断哈长城市群发展阶段水平,并探讨哈长城市群成长策略。研究结果表明:哈长城市群空... 以哈长城市群为例,从"核心-边缘"理论视角出发,将哈长城市群空间结构划分为核心区和外围区,然后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分析评价哈长城市群发育程度,判断哈长城市群发展阶段水平,并探讨哈长城市群成长策略。研究结果表明:哈长城市群空间结构具有"3核心-外围区"空间结构特征,发展阶段处在雏形发育的末期阶段。哈长城市群需要加强中心城市建设,促进人口与经济要素集聚,加强区域经济合作和区域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城市群的一体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群 “核心-外围”结构 模糊综合评价法 哈长城市群
下载PDF
中国城市网络的核心-边缘结构演化研究——基于证券服务联系的视角 被引量:3
16
作者 张杰 盛科荣 王传阳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659-1670,共12页
核心-边缘结构的研究将加深对城市网络演化规律的理解。基于证券服务联系视角,解析了2005—2019年中国城市网络的核心-边缘结构演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中国城市网络核心区块的规模稳步扩张,同时城市核心度的分布趋于分散,... 核心-边缘结构的研究将加深对城市网络演化规律的理解。基于证券服务联系视角,解析了2005—2019年中国城市网络的核心-边缘结构演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中国城市网络核心区块的规模稳步扩张,同时城市核心度的分布趋于分散,推动着城市网络向多中心格局发展;城市网络的核心区块主要由城市群的核心城市组成,城市网络连通度的分布收敛于Zipf法则,预示着中国城市网络将呈现持续的等级结构特征。(2)政治权力、市场潜力、知识资本、航空联系和经济开放决定了证券企业获取有价值信息流的能力,进而构成了中国城市网络核心-边缘结构生长发育的基础;城市的网络地位在很大程度上源于“场所空间”中的影响力,这意味着城市网络的发展可能会加剧中国城市经济的发展差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证券企业 链锁网络模型 核心-边缘结构 信息腹地
下载PDF
京津冀绿色技术创新对经济韧性的影响效应研究
17
作者 何皛彦 李国平 梁伟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6-88,共13页
应对产业变革和绿色发展目标,绿色技术创新已成为经济转型的主要方向。针对京津冀地区产业转型调整和生态目标,发展绿色技术、培育绿色产业能够有效推进和稳定经济增长,提高经济韧性。本文从绿色技术创新的价值属性视角入手,研究绿色技... 应对产业变革和绿色发展目标,绿色技术创新已成为经济转型的主要方向。针对京津冀地区产业转型调整和生态目标,发展绿色技术、培育绿色产业能够有效推进和稳定经济增长,提高经济韧性。本文从绿色技术创新的价值属性视角入手,研究绿色技术创新对经济韧性的作用形式、影响机制和影响效应。研究表明:2012—2022年京津冀区域整体绿色技术创新专利授权数量呈现持续上升态势,然而占全国比重大幅下降;绿色技术创新专利授权量的空间布局整体表现为以北京为核心,天津次之的显著的“中心—外围”结构;京津冀地区经济韧性总体偏弱,北京最具抵抗风险的能力。从实证结果看,绿色技术创新对经济韧性具有显著影响,且存在U型特征作用形式。消费在绿色技术创新对地区经济韧性影响效应中发挥负向调节效应,在绿色技术创新起步期,消费扩张会弱化绿色技术创新对经济韧性提高的抑制作用;随着绿色技术创新规模扩大,消费扩张会减弱绿色技术创新对经济韧性的正向推进作用。因此,应从构建以绿色创新为前沿领域的区域创新生态系统、加快推进区域绿色产业发展、加快绿色生产、合理优化消费结构等方面提升京津冀区域经济韧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津冀 绿色技术创新 经济韧性 “核心—外围”结构
下载PDF
从新经济地理学视角看京津冀协同发展
18
作者 张天骄 孙铁山 薛领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107-117,共11页
京津冀协同发展作为重大国家战略,是拉动全国经济发展的一大重要引擎,有序疏解非首都功能无疑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战略核心和重中之重。以往的研究视角大多围绕北京展开讨论,忽略了对周边中小城市的承载力和吸引力的分析。以新经济地理... 京津冀协同发展作为重大国家战略,是拉动全国经济发展的一大重要引擎,有序疏解非首都功能无疑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战略核心和重中之重。以往的研究视角大多围绕北京展开讨论,忽略了对周边中小城市的承载力和吸引力的分析。以新经济地理学为视角,可以结合ABM构建一个基于垄断竞争、集聚与规模经济、交通成本、市场一体化的多区域空间分析框架。通过政策模拟不难发下如下四点:第一,中小城市基础设施的改善有利于疏解,但存在“门槛效应”,跨过“门槛”才能实现有效疏解;第二,提高中小城市与中心城市之间的交通连通性,能够进一步提升疏解效果;第三,通过创新提升本地产品的多样化和差异化多样程度,并建立市场的开放制度,通过企业进入与退出的市场竞争机制,实现高质量的疏解与集聚;第四,通过企业和人才补贴,可以短期内提升中小城市的市场规模,促进企业和人口的流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津冀协同发展 非首都功能疏解 新经济地理学 核心-边缘结构 中小城市
下载PDF
Fine-scale spatial genetic structure in predominantly selfing plants with limited seed dispersal: a rule or exception?
19
作者 Sergei Volis Danara Ormanbekova Irina Shulgina 《植物分类与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75-81,共7页
Gene flow at a fine scale is still poorly understood despite its recognized importance for plant population demographic and genetic processes.We tested the hypothesis that intensity of gene flow will be lower and stre... Gene flow at a fine scale is still poorly understood despite its recognized importance for plant population demographic and genetic processes.We tested the hypothesis that intensity of gene flow will be lower and strength of spatial genetic structure(SGS) will be higher in more peripheral populations because of lower population density.The study was performed on the predominantly selfing Avena sterilis and included:(1) direct measurement of dispersal in a controlled environment;and(2) analyses of SGS in three natural populations,sampled in linear transects at fixed increasing inter-plant distances.We found that in A.sterilis major seed dispersal is by gravity in close(less than 2 m) vicinity of the mother plant,with a minor additional effect of wind.Analysis of SGS with six nuclear SSRs revealed a significant autocorrelation for the distance class of 1 m only in the most peripheral desert population,while in the two core populations with Mediterranean conditions,no genetic structure was found.Our results support the hypothesis that intensity of SGS increases from the species core to periphery as a result of decreased within-population gene flow related to low plant density.Our findings also show that predominant self-pollination and highly localized seed dispersal lead to SGS at a very fine scale,but only if plant density is not too hig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ene flow Neighborhood size Spatial genetic structure Range position core periphery
原文传递
四川省旅游区域核心—边缘空间格局演变 被引量:149
20
作者 史春云 张捷 +2 位作者 尤海梅 李东和 王艳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31-639,共9页
核心—边缘理论模型是解释区域发展水平空间差异和区域经济空间结构演变模式的一种理论。已有的研究主要是探讨区域内部核心—边缘区旅游经济发展关系的不平等,而对旅游区域核心—边缘空间结构的形成机理与演变过程鲜有涉及。以旅游资... 核心—边缘理论模型是解释区域发展水平空间差异和区域经济空间结构演变模式的一种理论。已有的研究主要是探讨区域内部核心—边缘区旅游经济发展关系的不平等,而对旅游区域核心—边缘空间结构的形成机理与演变过程鲜有涉及。以旅游资源大省—四川为例,研究旅游区域核心—边缘空间结构的动态过程、阶段与空间结构形态的演变。实证研究结果显示,首位分布和规模—位序分布理论能够很好地揭示旅游区域核心—边缘空间结构的演变过程;目前四川省旅游城市核心—边缘空间结构发育典型,核心城市—成都首位分布显著,空间格局的演变以聚集形、非均衡的极化作用为主,但扩散作用正逐步加强,核心与边缘城市发展差距悬殊,次级核心城市尚处于成长过程中;经相关分析,交通因素、经济发展水平、资源禀赋、城市规模、职能与城市化水平、区位因素是形成这种核心—边缘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本文探索一种核心—边缘空间结构演化过程和阶段的定量研究方法,并尝试解释其核心—边缘空间结构形成的原因,不仅拓展了该理论在旅游地理学上的应用,也丰富了该理论本身的内涵、应用及研究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心-边缘理论 空间结构形态 空间动态过程 四川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