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颅直流电刺激对人体单腿落地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林秦兆 魏梦力 +3 位作者 钟亚平 吴倩 周博韬 王海锋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6期4209-4215,共7页
背景:经颅直流电刺激作为一种非侵入脑刺激技术可即时提高人体肌肉力量,或可即时提升人体单腿落地稳定性,但尚未有相关研究进行论证。目的:验证经颅直流电刺激对人体单腿落地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选择武汉体育学院男性大学生为受试者,按... 背景:经颅直流电刺激作为一种非侵入脑刺激技术可即时提高人体肌肉力量,或可即时提升人体单腿落地稳定性,但尚未有相关研究进行论证。目的:验证经颅直流电刺激对人体单腿落地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选择武汉体育学院男性大学生为受试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n=6)和B组(n=5),A组受试者先接受假刺激,随后经过3 d的清洗期,再接受经颅直流电刺激;B组受试者先接受经颅直流电刺激,随后经过3 d的清洗期,再接受假刺激,刺激后即刻进行单腿落地测试,采集并分析受试者单腿落地时的生物力学参数。将经颅直流电刺激干预的数据汇总为试验组数据,假刺激干预的数据汇总为对照组数据。结果与结论:①核心稳定性:经颅直流电刺激干预与落地高度对躯干最大屈曲角具有交互效应(P<0.05),在30 cm落地高度条件下,相较于假刺激,经颅直流电刺激后受试者躯干最大屈曲角显著降低;经颅直流电刺激干预对躯干最大侧屈角、躯干侧屈角速度具有主效应(P<0.05),相较于假刺激,经颅直流电刺激后受试者躯干最大侧屈角、躯干侧屈角速度显著降低;②下肢关节稳定性:经颅直流电刺激干预对踝关节最大外翻角具有主效应(P<0.05),相较于假刺激,经颅直流电刺激后受试者踝关节最大外翻角显著降低;经颅直流电刺激干预对腓肠肌外侧头的峰值激活水平具有主效应(P<0.05),相较于假刺激,真刺激后腓肠肌外侧头的峰值激活水平显著提升;经颅直流电刺激干预与落地高度对胫骨前肌的峰值激活水平具有交互效应(P<0.05),在60 cm落地高度条件下,相较于假刺激,经颅直流电刺激后受试者胫骨前肌峰值激活水平显著升高;③压力中心稳定性:经颅直流电刺激干预与落地高度对压力中心横向平均位移距离、压力中心横向平均位移速度、压力中心纵向平均位移距离、压力中心纵向平均位移速度等指标均无交互作用(P>0.05),经颅直流电刺激干预对各压力中心指标均无主效应(P>0.05);④结果表明:经颅直流电刺激可即刻改善人体单腿落地时的核心稳定性与下肢关节稳定性,可将其作为运动前的重要热身手段,提高人体单腿落地稳定性、降低下肢损伤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颅直流电刺激 稳定性 单腿落地 身体控制 肌肉激活 核心稳定性 下肢
下载PDF
核心肌群训练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和行走功能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张金 孟勇 +1 位作者 杨俊 葛仕花 《河北医药》 CAS 2024年第6期858-861,共4页
目的研究核心肌群训练对脑卒中偏瘫(apoplexy hemiparalysis,AH)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抽取116例接受治疗的AH患者;数字编号信封法分为A组(n=59)和B组(n=60)。A组采取常规康复训练,B组在A组基础上联合核心肌群训练。以Berg平衡量表(B... 目的研究核心肌群训练对脑卒中偏瘫(apoplexy hemiparalysis,AH)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抽取116例接受治疗的AH患者;数字编号信封法分为A组(n=59)和B组(n=60)。A组采取常规康复训练,B组在A组基础上联合核心肌群训练。以Berg平衡量表(Berg balance scake,BBS)评估训练前后患者平衡功能,以步行患者例数、10 m最大步行速度(MWS)评估训练前后患者行走功能,以简化Fugl-Meyer Assessment(FMA)评估训练前后患者下肢运动功能,以改良Barthel指数(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评估训练前后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以SF-36量表评估训练前后患者生活质量,并对上述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训练后B组BBS评分(由坐到站、独立站立、独立坐、由站到坐、由床向椅子转移)、步行者例数、MWS、FMA评分(上肢坐位运动功能、腕运动功能、手运动功能、下肢仰卧位运动功能、下肢坐位运动功能)、MBI评分(穿衣进食、洗澡修饰、上下楼梯、行走、转移床椅)、SF-36评分(躯体功能、社会功能、生理功能、心理功能、精神健康)优于A组(P<0.05)。结论AH患者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联合核心肌群训练,能显著提高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生活质量,同时有利于改善患者行走和平衡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偏瘫 核心肌群训练 下肢运动功能 行走功能
下载PDF
电针步行核心肌肉运动点对亚急性期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重建的影响
3
作者 张译尹 王东岩 +1 位作者 李慎微 张健 《针灸临床杂志》 2024年第2期36-41,共6页
目的:观察电针步行核心肌肉运动点对亚急性期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重建的影响。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脑卒中下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Stata/SE 16.0生成的随机数序列,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给予中风病常规治疗。... 目的:观察电针步行核心肌肉运动点对亚急性期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重建的影响。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脑卒中下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Stata/SE 16.0生成的随机数序列,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给予中风病常规治疗。此外,对照组给予环跳、阳陵泉、阴陵泉、风市、足三里及太冲电针治疗,试验组给予股内侧肌、股外侧肌、胫骨前肌、腓骨长肌、股二头肌、半腱肌、腓肠内侧肌及比目鱼肌步行核心肌肉运动点电针治疗。治疗前后采用徒手肌力评定(MMT)测量下肢肌力、Holden步行功能分级量表(FAC)评定步行功能、改良Barthel量表(MBI)评定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表面肌电信号均方根值(RMS)评定肌肉实时收缩情况并对比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MMT评分、FAC评分、MBI评分及RMS值治疗后分值均升高,治疗后两组患者MMT评分、FAC评分、MBI评分及RMS值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3.33%(28/30),优于对照组的70%(21/30)。结论:电针步行核心肌肉运动点能改善亚急性期脑卒中患者的下肢肌力、步行能力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临床疗效明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急性期脑卒中 电针 核心肌肉运动点 下肢运动功能重建
下载PDF
功能性电刺激联合核心肌群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和血清Aβ与Tau的影响
4
作者 邱锦芳 郭峰 林军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524-527,共4页
目的:探讨在核心肌群训练基础上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予以功能性电刺激(FES)治疗对下肢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按治疗方式不同,将96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对照组(n=48)与观察组(n=48),两组均进行常规治疗。对照组予以核心肌群训练;观察组予以... 目的:探讨在核心肌群训练基础上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予以功能性电刺激(FES)治疗对下肢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按治疗方式不同,将96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对照组(n=48)与观察组(n=48),两组均进行常规治疗。对照组予以核心肌群训练;观察组予以FES治疗联合核心肌群训练,两组均治疗4周。于治疗前后比较两组下肢运动功能[简化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量表(FMA-LE)]、平衡功能[Berg平衡量表(BBS)]、步行功能[功能性步行能力分级(FAC)、10 m步行时间测试(10MWT)、6 min步行距离测试(6MWT)]、日常生活能力[改良Barthel指数(MBI)]和神经功能[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HISS)]的评定,并进行血清β-淀粉样蛋白(Aβ)、Tau蛋白水平的测定。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FMA-LE评分和BB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6MWT和FAC分级高于对照组(P<0.05);10MWT低于对照组(P<0.05),MBI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NHI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Aβ、Tau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FES联合核心肌群训练能够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平衡功能和步行能力,降低血清Aβ、Tau水平,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下肢运动功能 步行能力 核心肌群训练 功能性电刺激
下载PDF
镜像疗法联合核心训练对脑卒中肢体偏瘫患者运动与平衡能力的影响
5
作者 王磊 李丰 +1 位作者 张彩芳 邱志勇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4年第10期83-85,105,共4页
目的探讨镜像疗法联合核心训练对脑卒中肢体偏瘫患者运动及平衡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3年12月航空总医院收治的78例脑卒中肢体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摸球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干预,观... 目的探讨镜像疗法联合核心训练对脑卒中肢体偏瘫患者运动及平衡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3年12月航空总医院收治的78例脑卒中肢体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摸球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镜像疗法联合核心训练干预。比较两组的运动功能、平衡能力及自理能力。结果干预后,观察组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中上、下肢评分分别为(55.07±5.85)分、(25.37±3.10)分,均高于对照组的(49.33±5.42)分、(22.54±2.76)分;Berg平衡量表评分为(44.38±5.56)分,高于对照组的(40.17±5.24)分;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为(76.81±7.75)分,高于对照组的(67.14±7.39),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卒中肢体偏瘫采用镜像疗法联合核心训练干预,可改善患者运动与平衡能力,提升其自理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肢体偏瘫 镜像疗法 核心训练 运动功能 平衡能力
下载PDF
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联合核心稳定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影响
6
作者 方鑫泓 吴冬云 +3 位作者 周赟 俞斌 叶斌 潘佳军 《中国伤残医学》 2024年第14期8-11,共4页
目的:探讨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联合核心稳定训练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2月上饶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4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70例。对照组采用核心稳定... 目的:探讨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联合核心稳定训练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2月上饶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4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70例。对照组采用核心稳定训练干预,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干预。比较两组下肢功能、平衡能力、行走能力、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日常生活能力。结果:干预后,两组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量表评分及Berg平衡量表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研究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起立—行走”计时测试时间均短于干预前,且研究组短于对照组,两组功能性步行量表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71%,低于对照组的1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Barthel指数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肌肉电刺激疗法联合核心稳定训练可有效恢复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下肢功能、平衡能力及行走能力,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提升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偏瘫 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 核心稳定训练 肢体功能
下载PDF
神经肌肉电刺激配合核心稳定性练习治疗对脑卒中患者肢体活动功能及神经功能的影响
7
作者 陈超 林玮佳 +1 位作者 郑得忠 程昊 《中外医疗》 2024年第12期1-4,共4页
目的研讨神经肌肉电刺激(Neuromuscular Electrical Stimulation,NMES)配合核心稳定性练习治疗对脑卒中患者肢体活动功能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简单随机选取2021年3月—2023年9月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康复医院收治的60例脑卒中患者作为... 目的研讨神经肌肉电刺激(Neuromuscular Electrical Stimulation,NMES)配合核心稳定性练习治疗对脑卒中患者肢体活动功能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简单随机选取2021年3月—2023年9月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康复医院收治的60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单纯行核心稳定性练习,观察组(30例)基于对照组练习条件予以NMES治疗。比较两组的肢体活动功能、步行能力以及神经功能。结果干预后,观察组Fugly-Meyer运动功能评分量表(Fugly Meyer Motor Function Rating Scale,FMA)上、下肢得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干预后,观察组功能性步行分级(Functional Walking Classification,FAC)评级结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卒中评估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Assessment Scale,NIHSS)得分(9.87±2.23)分低于对照组(12.01±2.8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39,P<0.05)。结论NMES配合核心稳定性练习能够更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的肢体活动功能以及神经功能,加快恢复其步行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神经肌肉电刺激 核心稳定性练习 肢体活动功能 神经功能
下载PDF
腰部核心肌力训练联合疼痛干预对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椎功能、下肢放射痛的影响
8
作者 蒋丽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4年第1期82-85,共4页
目的探讨腰部核心肌力训练联合疼痛干预对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腰椎功能、下肢放射痛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5月—2023年2月收治的80例LDH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疼痛干预... 目的探讨腰部核心肌力训练联合疼痛干预对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腰椎功能、下肢放射痛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5月—2023年2月收治的80例LDH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疼痛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腰部核心肌力训练.对比两组患者的腰椎功能、下肢放射痛和腰椎活动度、核心稳定性及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日本骨科学会评分系统各个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下肢放射痛及腰椎活动度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单桥耐力试验时间长于对照组,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各个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部核心肌力训练联合疼痛干预能够有效缓解老年LDH患者的下肢放射痛,提高腰椎功能,并改善患者腰椎活动度及稳定性,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老年 腰部核心肌力训练 疼痛干预 腰椎功能 下肢放射痛
下载PDF
下肢蹬踏训练系统联合核心肌力训练在下肢脆性骨折患者术后康复中的应用
9
作者 张晟 裴丽丽 《中国伤残医学》 2024年第14期119-122,共4页
目的:探讨下肢蹬踏训练系统联合核心肌力训练在下肢脆性骨折患者术后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4年1月天津市天津医院收治的80例下肢脆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共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0例。所有患者术后均进行膝... 目的:探讨下肢蹬踏训练系统联合核心肌力训练在下肢脆性骨折患者术后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4年1月天津市天津医院收治的80例下肢脆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共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0例。所有患者术后均进行膝关节功能康复治疗,对照组采用核心肌力训练,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下肢蹬踏训练系统,比较两组患者膝关节功能、平衡功能、疼痛评分和生活自理能力。结果:训练3个月后,研究组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Berg平衡量表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训练1、3个月后,研究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研究组个人自理能力量表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肢蹬踏训练系统联合核心肌力训练可提高下肢脆性骨折患者膝关节功能及平衡功能,还可减轻其疼痛,提高其生活自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脆性骨折 下肢蹬踏训练 核心肌力训练 膝关节功能 疼痛
下载PDF
姿势与核心稳定训练对脑卒中后肢体偏瘫患者平衡能力的影响
10
作者 顾琛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4年第11期83-86,共4页
目的探讨姿势与核心稳定训练对脑卒中后肢体偏瘫患者平衡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8月—2024年1月徐州市邳州市东大医院收治的96例脑卒中后肢体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 目的探讨姿势与核心稳定训练对脑卒中后肢体偏瘫患者平衡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8月—2024年1月徐州市邳州市东大医院收治的96例脑卒中后肢体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姿势与核心稳定训练干预。比较两组的平衡能力、运动功能及步行能力。结果干预后,观察组Berg平衡量表及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上、下肢评分分别为(44.25±6.02)分、(54.81±5.42)分、(24.85±2.64)分,均高于对照组的(39.64±5.85)分、(48.27±5.26)分、(21.47±2.58)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计时站立行走测试及10 m步行检查时间分别为(20.19±3.74)s、(22.89±3.76)s,均短于对照组的(23.57±4.06)s、(25.64±4.28)s,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卒中后肢体偏瘫以姿势与核心稳定训练干预有利于提升患者平衡能力与运动功能,改善其步行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肢体偏瘫 姿势训练 核心稳定训练 平衡能力
下载PDF
益骨舒筋通络汤结合核心稳定性锻炼治疗膝骨关节炎临床研究
11
作者 郭国峰 《河南中医》 2024年第2期275-279,共5页
目的:观察益骨舒筋通络汤结合核心稳定性锻炼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5月到2022年5月项城市卫校中西医结合医院治疗的膝骨关节炎患者9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9例。对照组给予核心稳定性锻炼干... 目的:观察益骨舒筋通络汤结合核心稳定性锻炼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5月到2022年5月项城市卫校中西医结合医院治疗的膝骨关节炎患者9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9例。对照组给予核心稳定性锻炼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益骨舒筋通络汤治疗。观察两组膝骨关节炎症状评分、疼痛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平衡能力、下肢肌力、炎症因子水平(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10、肿瘤坏死因子)变化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7.96%,对照组有效率为81.63%,观察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晨僵评分、生活难度评分、疼痛难度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闭目原地踏步时间、闭眼单脚站立时间、30 s坐-站测试次数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10、肿瘤坏死因子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骨舒筋通络汤结合核心稳定性锻炼治疗膝骨关节炎能够改善患者膝骨关节炎症状,减轻疼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平衡能力及下肢肌力,降低炎症因子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骨关节炎 益骨舒筋通络汤 核心稳定性锻炼 疼痛 平衡能力 下肢肌力 炎症因子
下载PDF
双肢薄壁空心墩系梁施工支架方案的研究与应用
12
作者 唐鑫 赵启强 +1 位作者 孟柯 支开成 《四川水力发电》 2024年第3期37-40,共4页
结合乌鲁木齐绕城高速(西线)工程PPP项目头屯河连接线特大桥主桥双肢薄壁空心墩系梁的特点,重点介绍了墩系梁支架的设计思路及施工工艺流程。该墩系梁支架方案由穿心棒法与满堂脚手架现浇支架法相结合,有效地解决了双肢薄壁空心墩系梁... 结合乌鲁木齐绕城高速(西线)工程PPP项目头屯河连接线特大桥主桥双肢薄壁空心墩系梁的特点,重点介绍了墩系梁支架的设计思路及施工工艺流程。该墩系梁支架方案由穿心棒法与满堂脚手架现浇支架法相结合,有效地解决了双肢薄壁空心墩系梁施工平台的搭设问题,既保证了施工安全,又节约了工程措施费,加快了工程进度,所取得的经验可为后续类似高墩系梁的施工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肢薄壁 空心墩 系梁 穿心棒法 现浇支架法 乌鲁木齐绕城高速
下载PDF
海军水面舰艇官兵身体功能动作评估分析
13
作者 李仲伟 田宜鑫 王杨 《海军医学杂志》 2023年第5期473-477,共5页
目的 通过对海军某部水面舰艇官兵身体功能动作的分析,提出针对性军事训练建议,预防和减少军事训练伤的发生。方法 利用Kinetisense功能动作评估系统为90名海军水面舰艇官兵检测平衡能力、灵活度、核心稳定能力、动态姿势、下肢力量、... 目的 通过对海军某部水面舰艇官兵身体功能动作的分析,提出针对性军事训练建议,预防和减少军事训练伤的发生。方法 利用Kinetisense功能动作评估系统为90名海军水面舰艇官兵检测平衡能力、灵活度、核心稳定能力、动态姿势、下肢力量、功能不对称指数和损伤风险水平。结果 平衡指数达到良好及以上的人数为31人,占比34.4%;灵活指数良好及以上人数为50人,占比55.6%;核心稳定指数良好及以上人数为90人,占比100.0%;动态姿势指数达到良好及以上人数为90人,占比100.0%;下肢力量指数达到良好及以上人数为0人;功能不对称指数达到良好及以上人数为44人,占比48.9%。结论 海军水面舰艇官兵核心稳定能力较好,下肢力量较差,其他体能水平较为一般,有发生损伤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面舰艇官兵 平衡能力 核心稳定 下肢力量 协调灵敏
下载PDF
运动康复治疗小儿脑性瘫痪的临床疗效及对运动功能的影响
14
作者 林扬升 李华星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3年第21期26-29,共4页
目的 分析运动康复治疗对脑性瘫痪患儿的疗效和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泉州市妇幼保健院2022年1—12月收治的80例脑性瘫痪患儿通过随机数字表法获得对照组(依据常规提供康复治疗,40例)与观察组(除前组措施外开展运动康复治疗,40例)... 目的 分析运动康复治疗对脑性瘫痪患儿的疗效和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泉州市妇幼保健院2022年1—12月收治的80例脑性瘫痪患儿通过随机数字表法获得对照组(依据常规提供康复治疗,40例)与观察组(除前组措施外开展运动康复治疗,40例)。对比两组疗效、治疗前后粗大运动功能评估表(gross motor function measure,GMFM)以及改良阿什沃思量表(modified Ashworth scale,MAS)得分情况。结果 两组治疗总有效率相比,观察组97.50%比对照组80.00%高(P <0.05)。治疗前,两组患儿在各个区域中的GMFM得分及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患儿各项区域得分均升高,其中,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评分较高(P <0.05)。治疗前,两组MAS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MAS得分均降低,其中,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 予以脑性瘫痪患儿运动康复治疗疗效理想,可改善其运动功能,降低其肌张力,值得采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康复治疗 观察组 小儿脑性瘫痪 市妇幼保健院 肌张力 治疗总有效率 治疗前后 得分情况
下载PDF
天轨式移位减重系统训练结合核心稳定性训练对脑卒中后下肢偏瘫患者下肢功能、姿势控制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丽 成康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3年第32期178-181,186,共5页
目的探讨天轨式移位减重系统训练结合核心稳定性训练对脑卒中后下肢偏瘫患者下肢功能、姿势控制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2年5月我科收治的102例脑卒中后下肢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1例。... 目的探讨天轨式移位减重系统训练结合核心稳定性训练对脑卒中后下肢偏瘫患者下肢功能、姿势控制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2年5月我科收治的102例脑卒中后下肢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1例。对照组施以常规康复训练干预,观察组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施以天轨式移位减重系统训练结合核心稳定性训练干预。比较两组的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的Fugl-Meyer评定量表下肢部分(FMA-LE)、脑卒中患者姿势控制量表(PAS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步频、步长、步速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多巴胺(DA)、5-羟色胺(5-HT)、去甲肾上腺素(NE)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量表简表(WHOQOL-BREF)各领域评分及总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天轨式移位减重系统训练结合核心稳定性训练可提高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下肢功能、姿势控制能力、步态改善效果,有效调节脑神经递质水平,提升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轨式移位减重系统训练 核心稳定性训练 脑卒中 下肢偏瘫 下肢功能 姿势控制
下载PDF
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痉挛及平衡步态的影响 被引量:7
16
作者 闫玉林 于璐 邵杨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3年第14期81-85,共5页
目的探讨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痉挛及平衡步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4月至2022年4月中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76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88例。对照组以常规康复+核心肌... 目的探讨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痉挛及平衡步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4月至2022年4月中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76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88例。对照组以常规康复+核心肌力训练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2周为1个疗程,两组均连续治疗3个疗程。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的症状评分、平衡步态参数,评价治疗安全性。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临床痉挛指数(CSI)均低于治疗前,Berg平衡量表(BBS)、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下肢评估(FMA-LE)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CSI低于对照组,BBS、FMA-LE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屈髋峰值、屈膝峰值、步幅、步频、步速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脑卒中偏瘫下肢痉挛的治疗效果良好,能提高患者下肢功能、平衡功能和步行功能,且安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偏瘫 核心肌力训练 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 下肢痉挛
下载PDF
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核心稳定性训练对脑卒中后肢体偏瘫康复的影响 被引量:4
17
作者 周密 王月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3年第16期52-54,共3页
目的探讨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核心稳定性训练对脑卒中后肢体偏瘫康复的影响.方法选择泰州中西医结合医院2018年2月—2022年11月收治的62例脑卒中伴肢体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n=31)进行核心... 目的探讨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核心稳定性训练对脑卒中后肢体偏瘫康复的影响.方法选择泰州中西医结合医院2018年2月—2022年11月收治的62例脑卒中伴肢体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n=31)进行核心稳定训练,观察组(n=31)在此基础上采用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均干预12周.比较两组患者的肢体功能及神经肌肉状态.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的Berg平衡量表评分为(31.92±2.87)分,高于对照组,站立行走测试时间为(25.10±2.63)s,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中上、下肢评分分别为(40.25±4.68)分、(26.83±2.45)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改良Ashworth量表评分分别为(9.75±2.10)分、(1.51±0.40)分,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后肢体偏瘫患者采用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核心稳定性训练能提升平衡能力及上下肢运动功能,改善神经功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肢体偏瘫 神经肌肉电刺激 核心稳定训练 平衡能力 运动能力
下载PDF
对电力变压器铁心柱截面的新型优化设计 被引量:8
18
作者 蒋雪峰 李洁 +3 位作者 徐昌贵 邱忠才 张兴元 胡学林 《高压电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80-83,共4页
针对电力变压器铁心柱截面优化问题,提出了一种新型优化设计方案。该新方案具有有效截面积更优、优化效果更好、利用率更高、铁心制造成本更低、减少能量损耗更多的优点,且考虑到散热性,对其进行了油道设计,实用性更强。
关键词 电力变压器 铁心柱 截面优化 邻域搜索 油道设计
下载PDF
核心稳定性训练联合重心转移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能力及步态的影响
19
作者 白杨 周晓涛 +1 位作者 马贺 潘云泽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3年第3期79-82,共4页
目的探讨核心稳定性训练联合重心转移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能力及步态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7月—2022年5月我院收治的78例脑卒中偏瘫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9例.对照组进行重心转移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核... 目的探讨核心稳定性训练联合重心转移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能力及步态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7月—2022年5月我院收治的78例脑卒中偏瘫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9例.对照组进行重心转移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核心稳定性训练,两组训练均持续3个月.对比两组下肢功能、平衡能力及步态参数.结果两组干预前膝关节伸膝肌峰力矩、膝关节屈膝肌峰力矩、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步频、步速、跨步长比率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膝关节伸膝肌峰力矩、膝关节屈膝肌峰力矩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BBS评分为(42.29±4.56)分,高于对照组的(37.71±4.1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步频、跨步长比率均高于对照组,步速快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核心稳定性训练与重心转移训练联合应用于脑卒中偏瘫患者中,能显著提升其下肢功能,增强平衡能力,改善患者步态,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偏瘫 核心稳定性训练 重心转移训练 下肢功能 平衡能力 步态
下载PDF
基于lingo的立体卷铁心变压器铁心柱截面优化设计的再讨论 被引量:3
20
作者 陈尔奎 张洪国 +1 位作者 黄娇 于淼 《变压器》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5,共5页
在优化设计模型的基础上,给出了立体卷铁心心柱截面的优化结果,分析了不同容量的各个段数的优化结果,给出了最新立体卷铁心计算参数Excel表。
关键词 变压器 铁心柱截面 优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