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2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畸变进气对对旋风机单级运行内流特性及性能的影响
1
作者 陈庆光 张祯江 +1 位作者 徐延辉 郭武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03-110,共8页
为对压入式矿用对旋风机在畸变进气条件下单级运行方案的合理选择提供理论依据,采用SST k-ω湍流模型对风机前级和后级叶轮单独运行情况下的内部流场进行非定常数值模拟,分析了均匀和畸变两种进气条件下单级叶轮运行时的内流特性,对比... 为对压入式矿用对旋风机在畸变进气条件下单级运行方案的合理选择提供理论依据,采用SST k-ω湍流模型对风机前级和后级叶轮单独运行情况下的内部流场进行非定常数值模拟,分析了均匀和畸变两种进气条件下单级叶轮运行时的内流特性,对比了全压和全压效率等风机性能参数。结果表明:当前级叶轮单级运行时,畸变进气对流动的影响集中在前级叶轮上游区域,前级叶轮出口直至扩散器区域内流动扰动较小;后级叶轮单级运行时,畸变进气加剧了前级叶轮作为前导叶对后级叶轮区域内流动产生的不利影响,两级叶轮内熵损失较均匀进气条件显著增大,扩散器内的湍流程度加剧。与后级叶轮单级运行相比,前级叶轮单级运行受畸变进气影响而导致的流动损失较小,全压效率提高约1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旋风机 畸变进气 单级运行 流动特性 风机性能
下载PDF
北部湾盆地迈陈凹陷涠洲组扇体发育特征与成藏
2
作者 刘宏宇 陈伟 +3 位作者 王花 方涛 施琰 刘喜欢 《复杂油气藏》 2023年第4期374-379,共6页
北部湾盆地迈陈凹陷是典型的南断北超的箕状断陷,发育“南扇北洲”沉积体系。南部断裂带—深凹带钻井揭示扇根水道、扇中水道等沉积微相,研究认为涠洲组发育多期叠置的大型扇体,可划分为5套扇体组合,细分为18期扇体。受构造、沉积演化... 北部湾盆地迈陈凹陷是典型的南断北超的箕状断陷,发育“南扇北洲”沉积体系。南部断裂带—深凹带钻井揭示扇根水道、扇中水道等沉积微相,研究认为涠洲组发育多期叠置的大型扇体,可划分为5套扇体组合,细分为18期扇体。受构造、沉积演化的控制,迈陈凹陷发育的扇体可形成扇根遮挡型、上倾尖灭型、断层-岩性型3种类型圈闭。南部扇体具有良好的成藏配套条件,深凹带烃源岩厚度大、成熟度高,长期处于增熟排烃过程;多套泥岩盖层与扇中砂岩形成良好储盖组合;涠二段至涠三段中上部发育优质扇中砂岩储层;深凹带排烃早、油气充注时间更长,有利于形成富集规模油藏。因此,迈陈凹陷断裂带—深凹带扇体隐蔽圈闭是获得规模储量的重要勘探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体系 扇体期次 扇体圈闭 成藏模式 迈陈凹陷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沙湾凹陷柳树沟河沉积体系的发现及其石油地质意义
3
作者 潘树新 许多年 +5 位作者 唐勇 曲永强 王国栋 董雪梅 胡婷婷 马永平 《岩性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6-36,共11页
准噶尔盆地沙湾凹陷与玛湖凹陷具有相似的构造、沉积及成藏背景。基于对沙湾凹陷岩相古地理格局及源-汇系统的研究,提出了在凹陷中央发育有一个来自西北方向的远源大型沉积体系,即柳树沟河水系,并围绕该水系对沙湾凹陷的沉积演化特征及... 准噶尔盆地沙湾凹陷与玛湖凹陷具有相似的构造、沉积及成藏背景。基于对沙湾凹陷岩相古地理格局及源-汇系统的研究,提出了在凹陷中央发育有一个来自西北方向的远源大型沉积体系,即柳树沟河水系,并围绕该水系对沙湾凹陷的沉积演化特征及成藏条件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沙湾凹陷柳树沟河水系起源于扎伊尔山,流经中拐凸起后,在沙湾凹陷中央形成了大型河流—三角洲沉积体系,其中的曲流河点砂坝、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和席状砂等储集体是油气规模勘探的有利目标。(2)柳树沟河水系自二叠纪到侏罗纪继承性发育,先后经历了二叠纪水进、三叠纪早期水退与中—晚期水进及侏罗纪湖盆水体震荡发育的过程,形成了中、下二叠统规模烃源岩,二叠系—上三叠统大型三角洲扇体、侏罗系多期河道叠置的储集体以及晚二叠世晚期—早三叠世晚期区域性盖层,构成了纵向上多套生-储-盖优势组合;多期构造运动形成的不整合面和断裂体系构建了沙湾凹陷油气运移、调整的有利输导体系。(3)柳树沟河水系的发现改变了沙湾凹陷没有大型远源水系、仅发育近源扇三角洲的传统认识;凹陷中央及斜坡低部位是寻找石油天然气规模储层的新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源-汇系统 三角洲扇体 多期河道叠置 凹陷中央 斜坡低部位 远源水系 二叠纪—侏罗纪 柳树沟河沉积体系 沙湾凹陷 准噶尔盆地
下载PDF
乍得Doseo盆地白垩纪沉积充填演化及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1
4
作者 陈全红 赵红岩 +6 位作者 李全 张科 阳怀忠 陈经覃 李克永 郭家铭 饶勇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919-931,共13页
通过综合分析地震及钻井资料,阐述了Doseo盆地的区域地质特征、盆地结构及沉积体系特征,确定了Doseo盆地幕式裂谷演化过程及反转改造特征。重点分析了Doseo盆地自早白垩世以来的沉积充填演化特征,认为盆地经历了早白垩世Neocomian-Barre... 通过综合分析地震及钻井资料,阐述了Doseo盆地的区域地质特征、盆地结构及沉积体系特征,确定了Doseo盆地幕式裂谷演化过程及反转改造特征。重点分析了Doseo盆地自早白垩世以来的沉积充填演化特征,认为盆地经历了早白垩世Neocomian-Barremian期的张性断陷、Aptian-Albian期的走滑—拉分断陷及晚白垩世—新近纪的广覆式坳陷三个发育阶段,形成了明显的下部断陷、上部广覆式坳陷的双层沉积充填结构,但盆地以早白垩世的张性及走滑—拉分断陷沉积充填为主,形成了广泛分布的湖相烃源岩及水下扇、三角洲前缘沉积储层,是盆地的主要勘探目标。Doseo盆地湖相沉积地层主要发育在早白垩世的张性及走滑—拉分断陷阶段,而且是一个快速湖泛过程,广泛发育退覆式三角洲沉积。早白垩世晚期在北部撒哈拉地台挤压作用下湖盆快速抬升消亡,晚白垩世—新近纪充填了河流相的粗碎屑沉积,在断陷活动中盆地缺乏旋回性湖相地层的发育过程。Doseo盆地下白垩统整体表现为“北部水下扇”、“南部短轴浅水三角洲”及“东北部长轴深水三角洲”的沉积体系分布格局。在构造—沉积作用的共同控制下,Doseo盆地陡坡带近岸水下扇及缓坡带三角前缘发育较好的储盖组合,是油气勘探较有利的沉积相带,已经发现了多个油气藏。同时盆地后期的构造反转也为陡坡带水下扇砂体及中部湖底扇沉积等岩性圈闭目标成藏提供了机会,是盆地主要的新勘探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垩纪 深水三角洲 Doseo盆地 中非裂谷 近源水下扇 退覆三角洲 断陷期
下载PDF
动叶调节汽动引风机在660MW 超临界燃煤发电机组应用 被引量:1
5
作者 吴兆香 《能源工程》 2023年第6期104-108,共5页
介绍了某电厂660MW超临界机组将静叶调节汽动引风机改造为双级动叶调节汽动引风机,解决了静叶调节汽动引风机共振、低负荷易失速、并入引风机困难等问题,同时提高了风机性能,降低了汽动引风机的小汽轮机耗汽量。
关键词 汽动引风机 静叶调节 双级动叶调节 节能 风机失速 共振
下载PDF
下向深孔阶段空场嗣后充填采矿法的优化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刘海生 刘卫国 张玲飞 《现代矿业》 CAS 2023年第8期71-74,共4页
针对下向深孔阶段空场嗣后充填采矿法凿岩硐室工程量大、采准工程施工困难、空区顶板不规则、出矿不安全、充填接顶率低等问题进行优化研究。通过优化上部凿岩巷道的布置形式,克服了上部凿岩硐室工程量大,施工困难以及顶板不规则的问题... 针对下向深孔阶段空场嗣后充填采矿法凿岩硐室工程量大、采准工程施工困难、空区顶板不规则、出矿不安全、充填接顶率低等问题进行优化研究。通过优化上部凿岩巷道的布置形式,克服了上部凿岩硐室工程量大,施工困难以及顶板不规则的问题;改进了下向深孔的布置形式,由下向平行孔改成下向扇形孔,提高了深孔凿岩效率,改善了空区顶板轮廓,提高了空区顶板的稳定性;通过采用遥控设备回收空区内的残矿,解决了出矿过程中的安全问题。优化后的采矿工艺顶板稳定性提高,回采作业安全,充填接顶率显著提高;采切比降低了8.09 m^(3)/kt,贫化率降低了7%,单个采场生产效率提高了200 t/d,可供类似矿山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向深孔阶段空场嗣后充填采矿法 采场结构参数 下向扇形深孔
下载PDF
基于SAR影像的干旱区冲/洪积扇地貌面定量分期研究——以河西走廊西部沙漠区的疏勒河洪积扇为例
7
作者 杨勇忠 任俊杰 李东臣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842-855,共14页
河流作用形成的洪积扇和河流阶地可以提供过去构造活动、气候变化和地貌演变过程的有效记录;而准确划分洪积扇地貌面的期次是开展环境变化及构造活动定量研究的基础。已有研究往往利用L波段数据SAR后向散射系数值作为地貌粗糙度替代参数... 河流作用形成的洪积扇和河流阶地可以提供过去构造活动、气候变化和地貌演变过程的有效记录;而准确划分洪积扇地貌面的期次是开展环境变化及构造活动定量研究的基础。已有研究往往利用L波段数据SAR后向散射系数值作为地貌粗糙度替代参数,进行地貌面定量分期,但并未考虑不同时间数据源对分期结果的影响。以疏勒河洪积扇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多时相L波段SAR数据后验统计指标以及大气评估条件,确定最佳数据源,并运用最大似然分类法对后向散射强度值进行分类,以实现地貌面的定量分期。结果表明:使用分期后验统计指标作为选取最佳时像影像数据的标准,可以获得更好的分期结果;L波段HH单极化数据可得到较好的分期结果,与C波段数据相比,对于不同年龄地貌面的划分更具优势,且数据更易获取,具备自动化分期潜力;SAR影像质量以及分期结果与成像时大气条件密切相关,而与季节相关性不大,因此建议优先选择成像时地表含水量较低的影像,例如,高蒸发强度的夏季。文章提出的这套对遥感数据质量分析并进行地貌面分期的方法可用于完成干旱地区大尺度冲/洪积扇的快速定量分期,为构造和气候的研究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R 洪积扇地貌面 定量分期 后向散射系数 粗糙度 最大似然分类
下载PDF
紧凑布局核心机驱动风扇级设计参数影响分析 被引量:20
8
作者 张鑫 刘宝杰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47-53,58,共8页
以某核心机驱动风扇级(Core driven fan stage,简称CDFS)的气动方案为例,使用新版Denton程序通过数值模拟分析了气动布局、预旋分布和转子径向负荷分布对CDFS性能的影响。数值结果表明:利用CDFS静子取代高压压气机进口导叶是一种紧凑高... 以某核心机驱动风扇级(Core driven fan stage,简称CDFS)的气动方案为例,使用新版Denton程序通过数值模拟分析了气动布局、预旋分布和转子径向负荷分布对CDFS性能的影响。数值结果表明:利用CDFS静子取代高压压气机进口导叶是一种紧凑高效的CDFS气动布局;CDFS效率所受的影响主要来自转子效率的变化,工作裕度所受的影响主要来自静子负荷的变化;增加CDFS转子叶根的设计压比可以降低CDFS静子叶根的气动负荷,从而使CDFS获得更为均衡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心机驱动风扇级 气动布局 气动设计 变循环发动机
下载PDF
变循环发动机稳态控制规律设计的新方法 被引量:14
9
作者 陈玉春 贾琳渊 +1 位作者 任成 周超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2262-2270,共9页
变循环发动机(VCE)具有较多的可调参数,为了进行变循环发动机的多变量稳态控制规律优化设计,提出了用于变循环发动机稳态控制规律优化设计的一种新方法-逆算法。该方法基于敏感性系数矩阵,采用可调参数替换传统部件级性能计算模型中的... 变循环发动机(VCE)具有较多的可调参数,为了进行变循环发动机的多变量稳态控制规律优化设计,提出了用于变循环发动机稳态控制规律优化设计的一种新方法-逆算法。该方法基于敏感性系数矩阵,采用可调参数替换传统部件级性能计算模型中的独立变量,在给定变循环发动机主要状态参数和部件参数的条件下,实现了可调参数的求解,进一步完成发动机稳态控制规律的优化设计。对比表明,逆算法的计算精度和收敛速度与传统算法一致,收敛性得到了改善。对带有核心机驱动风扇(CDFS)的双外涵变循环发动机亚声速巡航的节流状态控制规律优化后,使得巡航推力下的安装耗油率比定几何的双外涵和单外涵发动机分别下降7.8%和16.4%,而地面安装耗油率最大降低约3.4%。结果表明,逆算法是变循环发动机稳态控制规律优化设计的一种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算法 核心机驱动风扇 变循环发动机 稳态控制规律
下载PDF
三外涵变循环发动机性能数值模拟 被引量:10
10
作者 刘勤 周人治 +1 位作者 王占学 黄红超 《燃气涡轮试验与研究》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4,11,共5页
与双外涵模式相比,三外涵变循环技术将使发动机工作范围更广,更易满足未来发动机的自适应要求,及更大提升飞机综合性能。在带核心机驱动风扇级(CDFS)双外涵变循环发动机性能仿真方法基础上,构建了前调节阀门、后调节阀门、第三外涵等的... 与双外涵模式相比,三外涵变循环技术将使发动机工作范围更广,更易满足未来发动机的自适应要求,及更大提升飞机综合性能。在带核心机驱动风扇级(CDFS)双外涵变循环发动机性能仿真方法基础上,构建了前调节阀门、后调节阀门、第三外涵等的数学模型,开展了三外涵变循环发动机性能模拟方法研究,重点分析了三外涵变循环发动机的稳态性能。结果表明:相比单外涵和双外涵模式,三外涵模式总涵道比调节程度更大,发动机最大状态与亚声速巡航状态间的燃油经济性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发动机 三外涵 变循环 核心机驱动风扇级 数值模拟 性能特性
下载PDF
核心机驱动风扇级在非设计模式下的匹配方法研究 被引量:8
11
作者 张鑫 刘宝杰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20-327,共8页
核心机驱动风扇级(CDFS)是双涵道变循环发动机的关键部件之一。为了开展CDFS在非设计模式下(双涵道模式)的匹配分析,利用速度三角形建立了CDFS在双涵道模式下的匹配特性图,该图能够正确反映双涵道模式下CDFS的工作特点和主要气动参数的... 核心机驱动风扇级(CDFS)是双涵道变循环发动机的关键部件之一。为了开展CDFS在非设计模式下(双涵道模式)的匹配分析,利用速度三角形建立了CDFS在双涵道模式下的匹配特性图,该图能够正确反映双涵道模式下CDFS的工作特点和主要气动参数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给定CDFS在双涵道模式下流量时,随着压比下降,需要降低CDFS在双涵道模式下的转速才能保证转子进口相对气流角不变;给定双涵道模式的流量和压比时,若要使转子进口相对气流角下降,需要增加CDFS在双涵道模式下的转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涵道变循环发动机 核心机驱动风扇级 速度三角形 匹配方法
下载PDF
弯曲叶片静子对核心机驱动风扇级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赖安卿 付尧明 陈淑仙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9-12,共4页
针对核心机驱动风扇级气动设计问题,采用定常数值模拟方法,对某核心机驱动风扇级进行建模,分别采用直叶片静子和弯曲叶片静子在级环境中进行三维仿真,对比分析了单外涵模式和双外涵模式下分别采用直叶片静子和弯曲叶片静子的气动参数和... 针对核心机驱动风扇级气动设计问题,采用定常数值模拟方法,对某核心机驱动风扇级进行建模,分别采用直叶片静子和弯曲叶片静子在级环境中进行三维仿真,对比分析了单外涵模式和双外涵模式下分别采用直叶片静子和弯曲叶片静子的气动参数和流场,并揭示了不同模式下静子的气动参数特点,结果表明,正弯曲叶片适用于核心机驱动风扇级,其能够改变静子载荷的径向分布,削弱根部的气流分离,减少了气动损失,提高了效率,且对两种工作模式均有效;单外涵模式静子宜采用偏负攻角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心机驱动风扇级 静子 弯曲叶片 数值模拟
下载PDF
核心机驱动风扇级转子叶尖流动结构和机理的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赖安卿 陈淑仙 付为刚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38-41,共4页
为了探究核心机驱动风扇级不同工作模式下转子叶尖流动结构和机理,对某核心机驱动风扇级转子流场进行了三维定常数值模拟,分析了单外涵模式和双外涵模式下工作点及近失速点转子叶尖流场结构特点,并研究了不同叶尖间隙对核心机驱动风扇... 为了探究核心机驱动风扇级不同工作模式下转子叶尖流动结构和机理,对某核心机驱动风扇级转子流场进行了三维定常数值模拟,分析了单外涵模式和双外涵模式下工作点及近失速点转子叶尖流场结构特点,并研究了不同叶尖间隙对核心机驱动风扇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单外涵模式与双外涵模式设计点叶尖泄漏涡起始位置不同;单外涵模式转子叶尖存在贯穿流道的正激波,双外涵模式该正激波消失;泄漏涡经过转子叶尖超声速区域会形成低速带;单外涵模式时泄漏涡经过正激波后发生扩散,并使正激波出现"缺口";转子叶尖间隙大小对核心机驱动风扇级两种工作模式下的流量、压比和等熵效率影响均较小,间隙增大到一定程度后稳定裕度下降剧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心机驱动风扇级 叶尖泄漏涡 叶尖间隙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密集烘烤定色和干筋期风机转速对上部烟叶外观质量和内在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9
14
作者 詹军 贺帆 +3 位作者 宋朝鹏 李伟 刘冲 宫长荣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17-623,共7页
为了进一步改善上部烟叶质量和优化密集烘烤工艺,通过变频器控制密集烤房循环风机转速,研究了密集烘烤定色和干筋期不同风机转速对上部烟叶外观质量、化学成分及协调性、致香物质含量和感官评吸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定色期和干筋期的风... 为了进一步改善上部烟叶质量和优化密集烘烤工艺,通过变频器控制密集烤房循环风机转速,研究了密集烘烤定色和干筋期不同风机转速对上部烟叶外观质量、化学成分及协调性、致香物质含量和感官评吸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定色期和干筋期的风机转速对上部烟叶的外观质量和内在品质的形成有重要作用,适当降低风机转速能够明显提高上部烟叶的烘烤质量,其中以T3处理(干球温度42~47℃时风机转速为1 440 r.min-1,47~60℃时960 r.min-1,60~68℃时720 r.min-1)对烤后上部烟叶外观质量、化学成分协调性和感官评吸质量的改善效果较为突出,显著提高了大部分香气物质的含量,其烤后烟叶香韵好,香气量充足,香气质纯净,刺激性较小,浓度和劲头适中,杂气少,口感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上部叶的可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集烘烤 定色期 干筋期 风机转速 上部叶 外观质量 内在品质
下载PDF
GE公司变循环发动机的发展 被引量:25
15
作者 刘红霞 《航空发动机》 2015年第2期93-98,共6页
综述了GE公司自20世纪60年代至今所研制的5代变循环发动机(VCE)的发展历程、性能特点和结构特征。对第1代VCE的可调面积涵道引射器的结构及性能、第2代VCE的核心驱动风扇级的演变历程及结构特征和第5代变循环发动机的"叶片上的风扇... 综述了GE公司自20世纪60年代至今所研制的5代变循环发动机(VCE)的发展历程、性能特点和结构特征。对第1代VCE的可调面积涵道引射器的结构及性能、第2代VCE的核心驱动风扇级的演变历程及结构特征和第5代变循环发动机的"叶片上的风扇"(FLADE)结构形式进行了详细描述,对目前已经研制成功但尚未工程应用的F120变循环发动机进行了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循环发动机 可调面积涵道引射器 核心驱动风扇级 可控压比发动机 转子叶片上的风扇
下载PDF
1996—2006年金属矿山通风系统建设及其进步 被引量:7
16
作者 胡杏保 侯大德 +3 位作者 王湘桂 陈兴 孙英 吕如常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1-6,共6页
根据1996—2006年我国50个金属矿山通风系统建设的基本情况的分析研究,论述其主要进步:各种型式的多级机站通风方式、子域分区——单元子系统通风方式、矿井入风流预热与预冷技术、空气幕调控技术与矿用节能风机等进一步推广应用和取得... 根据1996—2006年我国50个金属矿山通风系统建设的基本情况的分析研究,论述其主要进步:各种型式的多级机站通风方式、子域分区——单元子系统通风方式、矿井入风流预热与预冷技术、空气幕调控技术与矿用节能风机等进一步推广应用和取得的显著的技术效果和节电效益,其中有效风量率平均达71.57%,风机装置效率平均达74.17%,年节电达3459.51×104kW.h。初步形成了我国比较完整的金属矿山矿井通风的理论体系和独具特色的矿井通风技术,为矿山安全生产做出了重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矿山 通风系统 多级机站 节能风机
下载PDF
TRIZ理论在航空发动机方案设计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7
作者 丁朝霞 黄顺洲 《燃气涡轮试验与研究》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59-62,共4页
从满足未来战斗机需求出发,将TRIZ创新理论及其解题工具引入到高推重比发动机方案创新设计中。针对高推重比发动机发展中的两个重要问题进行技术矛盾分析,由矛盾矩阵得到相应的矛盾解决原理(No.1分割原理和No.15动态特性原理),创造性地... 从满足未来战斗机需求出发,将TRIZ创新理论及其解题工具引入到高推重比发动机方案创新设计中。针对高推重比发动机发展中的两个重要问题进行技术矛盾分析,由矛盾矩阵得到相应的矛盾解决原理(No.1分割原理和No.15动态特性原理),创造性地构建出可变涵道核心机驱动风扇的涡扇发动机概念方案,满足了未来高推重比涡扇发动机宽包线、长航时的技术特征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推重比发动机 变循环发动机 核心机驱动风扇 TRIZ理论 创新设计
下载PDF
矿井多级机站通风系统优化设计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15
18
作者 陈宜华 孙豁然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21-124,共4页
阐述了矿井多级机站通风系统优化设计常用的方法,以斯考德——亨斯雷法、应用图论的点势分析法2类方法对2座矿山通风系统进行优化设计,说明优化方法可行性及其各自的特点,认为斯考范-亨斯雷算法简便易掌握。
关键词 多级机站通风系统 数学模型 优化设计 等式约束
下载PDF
回风侧多级机站通风系统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9
19
作者 陈喜山 乔海涛 +3 位作者 郭晓芳 刘志君 刘文可 高成勤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54-58,共5页
结合三山岛金矿的具体情况,因地制宜地研究应用了以回风侧为主的多级机站通风系统模式。在该矿的通风系统改造中,建立起了完善的回风侧多级机站通风系统,使Ⅱ、Ⅲ级机站的风机运行效率达到了65%以上,全系统的有效风量率达到70%以上,彻... 结合三山岛金矿的具体情况,因地制宜地研究应用了以回风侧为主的多级机站通风系统模式。在该矿的通风系统改造中,建立起了完善的回风侧多级机站通风系统,使Ⅱ、Ⅲ级机站的风机运行效率达到了65%以上,全系统的有效风量率达到70%以上,彻底改善了井下通风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风系统 模式 回风侧 多级机站 多级机站通风系统 应用 通风系统改造 三山岛金矿 有效风量率 系统模式
下载PDF
不同期次浊积扇体地震沉积学研究——以车西洼陷缓坡带车40-44块沙三上亚段为例 被引量:10
20
作者 栗宝鹃 董春梅 +3 位作者 林承焰 程俊阳 任丽华 郭威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65-79,共15页
以车西洼陷缓坡带车40-44块沙三上亚段为例,针对研究区浊积扇体"单期厚度难辨、纵向多期叠置,单个形态难识、横向顺势延展"的特点,在井震标定和分频解释共同确定的等时层序地层界限之内,以沉积相模式为指导,采用地震相分析与... 以车西洼陷缓坡带车40-44块沙三上亚段为例,针对研究区浊积扇体"单期厚度难辨、纵向多期叠置,单个形态难识、横向顺势延展"的特点,在井震标定和分频解释共同确定的等时层序地层界限之内,以沉积相模式为指导,采用地震相分析与地层属性切片相结合的方法,对浊积扇体的横向展布形态和纵向演化规律进行描述和刻画,由此达到对不同期次浊积扇体进行精确识别和精细描述的目的。在研究过程中,主要形成以下几点认识:1Es31和Es34期次顶、底界限由井震结合标定,其等时性可利用分频解释技术确定;2根据地震相的分布位置及特点,发现浊积扇体均分布于同沉积断层下降盘,且"纵向叠置、横向迁移";3通过地层切片与均方根振幅属性相结合分析,刻画出不同期次浊积扇体横向上受地势影响、呈裙带状分布的规律,和纵向上自下而上扇体数量增多且连续性增强的变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浊积扇 地震沉积学 地震相 地层切片 期次划分 车西洼陷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