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5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reparation of Self-crosslinked Fluorocarbon Polymer Emulsion with Core-shell Structure by the Method of Soap-free Emulsion Polymerization 被引量:1
1
作者 陈立军 《Journal of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Materials Science)》 SCIE EI CAS 2009年第4期631-636,共6页
Using methyl methacrylate (MMA), butyl acrylate(BA) and hexafluorobutyl acrylate(HFBA) as main raw materials, we prepared self-crosslinked fluorocarbon polymer emulsion with core-shell structure via soap-free em... Using methyl methacrylate (MMA), butyl acrylate(BA) and hexafluorobutyl acrylate(HFBA) as main raw materials, we prepared self-crosslinked fluorocarbon polymer emulsion with core-shell structure via soap-free emulsion polymerization when the conception of particle design and polymer morphology was adopted. Moreover, the influence of mole ratio of BA to MAA, pH value on the oligomer was studied. And the effects of the added amount of oligomer, self-crosslinked monomer and HFBA, mass ratio of BA to MMA, reaction temperature and the initiator on the polymerization technology and the performance of the product, were investigated and optimized. The structure and performance of the fluorocarbon polymer emulsion were characterized and tested with FTIR, TEM, MFT and contact angle and water absorption of the latex film.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optimal conditions for preparing fluorocarbon polymer emulsion are as follows: for preparing the oligomer, tool ratio of BA to MAA is equal to 1.0 : 1.60, and pH value is controlled within the range of 8.0 and 9.0; for preparing fluorocarbon polymer emulsion, the added amount of oligmer[P(BA/MANa)] is 6%; mass ratio of BA to MMA is 40 " 60; the added amount of self-crosslinked monomer is 2%, the added amount of HFBA is 15 %; reaction temperature is 80 ℃; the mixture of potassium persulfate and sodium bisulfite is used as the initiator. The film-forming stability of the fluorocarbon polymer emul- sion and the performance of the latex film, which is prepared with the soap-free emulsion polymerization, are better than that prepared with the conventional emulsion polymeriz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ap-free emulsion polymerization core-shell structure self-crosslinkage fluorocarbon polymer emulsion
下载PDF
INFLUENCES OF WATER-SOLUBLE CATIONIC MONOMERS ON THE POLYMERIZATION RATE IN THE INVERSE EMULSION
2
作者 侯斯健 哈润华 《Chinese Journal of Polymer Science》 SCIE CAS CSCD 1996年第2期183-187,共5页
This investigation deals with the free radical polymerization both of (2-methacryloyloxyethyl) trimethyl ammonium chloride (QACEMA) and of diallyldimethyl ammonium chloride (DADMAC) in inverse emulsion. The influences... This investigation deals with the free radical polymerization both of (2-methacryloyloxyethyl) trimethyl ammonium chloride (QACEMA) and of diallyldimethyl ammonium chloride (DADMAC) in inverse emulsion. The influences of some factors, such as the concentration of monomers, initiator and emulsifier are discussed. The polymerization rate equations of above two monomers can be written as follows: R(p) = k[M](1.21)[I](0.82)[E](0.57) (for QACEMA) R(p) = k'[M](1.34)[I](0.90)[E](0.62) (for DADMA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methacryloyloxyethyl)trimethyl ammonium chloride diallyldimethyl ammonium chloride polymerization rate inverse emulsion
下载PDF
KINETICS OF SUSPENDED EMULSION POLYMERIZATION OF METHYL METHACRYLATE
3
作者 包永忠 《Chinese Journal of Polymer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04年第6期543-548,共6页
The kinetics of suspended emulsion polymerization of methyl methacrylate (MMA), in which water acted as the dispersed phase and the mixture of NMA and cyclohexane as the continuous phase, was investigated. It showed t... The kinetics of suspended emulsion polymerization of methyl methacrylate (MMA), in which water acted as the dispersed phase and the mixture of NMA and cyclohexane as the continuous phase, was investigated. It showed that the initial polymerization rate (R-p0) and steady-state polymerization rate (R-p) were proportional to the mass ratio between water and oil phase, and increased as the polymerization temperature, the potassium persulphate concentration ([I]) and the Tween20 emulsifier concentration ([S]) increased.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polymerization rate and [I] and [S] were obtained as follows: R-p0 proportional to [I](0.73)[S](0.32) and R-p proportional to [I](0.71)[S](0.23). The above exponents were close to those obtained from normal MMA emulsion polymerization. It also showed that the average molecular weight of the resulting poly(methyl methacrylate) decreased as the polymerization temperature, [I] and [S] increased. Thus, MMA suspended emulsion polymerization could be considered as a combination of many miniature emulsion polymerizations proceeding in water drops and obeyed the classical kinetics of MMA emulsion polymeriz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spended emulsion polymerization methyl methacrylate polymerization rate average molecular weight and molecular weight distribution
下载PDF
新型低界面张力纳米微球调驱剂的合成与性能研究
4
作者 陈世军 潘智杰 +2 位作者 杨继刚 吕伟 李谦定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2-69,共8页
聚丙烯酰胺纳米微球调驱剂作为一种新型的纳米驱油材料,在油田提高采收率方面取得了广泛应用。但是,目前使用的聚丙烯酰胺纳米微球功能主要以封堵为主,存在单体固含量低、水溶液吸水膨胀速度过快、驱油和降低表界面张力功能较差等问题... 聚丙烯酰胺纳米微球调驱剂作为一种新型的纳米驱油材料,在油田提高采收率方面取得了广泛应用。但是,目前使用的聚丙烯酰胺纳米微球功能主要以封堵为主,存在单体固含量低、水溶液吸水膨胀速度过快、驱油和降低表界面张力功能较差等问题。利用反相乳液聚合法,以白油为油相,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AMPS)、丙烯酰胺(AM)混合单体为水相,油酸/双子聚醚/OP-10混合表面活性剂为乳化剂,根据三元相图确定油相/乳化剂/水相三相的最佳配比(质量分数)为33.93%/24.87%/41.2%,以甲叉双丙烯酰胺(MBA)作为交联剂,在35℃利用氧化-还原剂聚合获得了既具有封堵功能,又具有超低表界面张力、高洗油效率的新型纳米微球调驱剂。工艺优化实验确定最佳的合成条件为单体配比m(AM)∶m(AMPS)为8∶1,交联剂质量分数为0.1%,氧化-还原剂质量分数为0.3%,搅拌速度为450 r/min。对聚合物纳米微球进行表征和性能评价,结果表明,其固含量为20.1%,粒径为54 nm,纳米微球封堵率可达95.1%,用其0.2%的水溶液测得界面张力为0.332 mN/m,洗油效率高达89.13%,为实施油田调驱提供了一种新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纳米微球 反相乳液聚合 调驱 封堵率 洗油效率
下载PDF
INTERACTION OF ANTIGEN AND ANTIBODY ON CORE-SHELL POLYMERIC MICROSPHERES
5
作者 李湛勇 朱晓夏 《Chinese Journal of Polymer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11年第2期267-273,共7页
Monodispersed microspheres with polystyrene as the core and poly(acrylamide-co-N-acryloxysuccinirnide) as the shell were synthesized by a two-step surfactant-free emulsion copolymerization.The core-shell morphology ... Monodispersed microspheres with polystyrene as the core and poly(acrylamide-co-N-acryloxysuccinirnide) as the shell were synthesized by a two-step surfactant-free emulsion copolymerization.The core-shell morphology of the microspheres was shown b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and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Rabbit immunoglobulin G (as antigen) was covalently coupled onto the microspheres by the reaction between succinimide-activated ester groups on the shell of the microspheres and amino groups of the antigen molecules.The size of particles was characterized by dynamic light scattering technique and was found to vary upon bioconjugation and interaction with proteins.The binding process was shown to be specific to goat anti-rabbit immunoglobulin G(as antibody) and reversible upon the addition of free antigen into the syste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rfactant-free emulsion polymerization core-shell particles ANTIGEN ANTIBODY BIOCONJUGATION
原文传递
反相乳液五元体系淀粉接枝共聚反应动力学 被引量:27
6
作者 尚小琴 童张法 +3 位作者 廖丹葵 黄祖强 张友全 郑成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220-1224,共5页
研究了在淀粉/单体/乳化剂/油/水五元反相乳液体系中引发淀粉和丙烯酰胺接枝共聚反应的动力学,考察了引发剂和乳化剂浓度、单体和淀粉浓度、反应温度等因素对表观聚合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本实验考察范围内单体浓度和淀粉浓度对聚合... 研究了在淀粉/单体/乳化剂/油/水五元反相乳液体系中引发淀粉和丙烯酰胺接枝共聚反应的动力学,考察了引发剂和乳化剂浓度、单体和淀粉浓度、反应温度等因素对表观聚合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本实验考察范围内单体浓度和淀粉浓度对聚合速率影响明显,聚合过程中快速链终止和慢速链终止反应同时存在,动力学关系式为:Rp∝[I]0.93[M]1.28[St]1.47[E]0.61,聚合速率随体系温度的升高而加快,在35~55℃范围内,聚合反应的表观活化能为82.01kJ·mo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薯淀粉 动力学 接枝共聚 反相乳液 聚合速率
下载PDF
有机硅复合乳液聚合的动力学特征和成核机理 被引量:21
7
作者 彭慧 黄光佛 +2 位作者 鲁琴 李盛彪 黄世强 《功能高分子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2期173-176,共4页
研究了聚合方法、搅拌强度、反应温度及原料用量对PHMS/BA复合乳液聚合反应转化率、反应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 :反应前期 ,一次加料法比半连续滴加法聚合速率快 ,但反应终了转化率却略低于后者 ;聚合反应速率随搅拌强度增大略有降低 ,... 研究了聚合方法、搅拌强度、反应温度及原料用量对PHMS/BA复合乳液聚合反应转化率、反应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 :反应前期 ,一次加料法比半连续滴加法聚合速率快 ,但反应终了转化率却略低于后者 ;聚合反应速率随搅拌强度增大略有降低 ,随反应温度升高而加快 ,Ea=1 3 2 .77kJ/mol;反应的速率和转化率随PHMS用量的增加而降低 ,随NMA用量的增加而升高。乳液粒径随搅拌强度的变化及粒径追踪结果表明 :乳液粒径随搅拌强度增加变化不大 ,而随反应时间的延长慢慢增大 ,PHMS/BA复合乳液体系遵循胶束成核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乳液 聚硅氧烷 丙烯酸丁酯 聚合动力学
下载PDF
乳液聚合法合成高相对分子质量聚乙烯醇 被引量:20
8
作者 章悦庭 胡绍华 +1 位作者 虞和倬 王书忠 《合成纤维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19-22,共4页
用氧化还原引发体系和复合乳化剂进行了乙酸乙烯酯 ( VA c)的低温乳液聚合 ,讨论了聚合温度对聚合速率、聚合度的影响以及转化率与聚合度的关系。对聚乙酸乙烯酯的甲醇溶液的粘度和溶液浓度、聚乙烯醇 ( PV A)
关键词 聚乙烯醇 高相对分子质量 低温 乳液聚合 聚合速率 聚合度 高强纤维 PVA纤维
下载PDF
机械活化淀粉反相乳液聚合动力学及机理探讨 被引量:9
9
作者 谢新玲 童张法 +2 位作者 黄祖强 张友全 廖丹葵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2-15,共4页
以过硫酸铵为引发剂,研究了经机械活化预处理的玉米淀粉与丙烯酰胺在反相乳液体系中的接枝共聚反应动力学,分别考察了引发剂浓度、单体浓度、淀粉乳浓度和乳化剂浓度等对表观聚合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本实验考察范围内的动力学关系式... 以过硫酸铵为引发剂,研究了经机械活化预处理的玉米淀粉与丙烯酰胺在反相乳液体系中的接枝共聚反应动力学,分别考察了引发剂浓度、单体浓度、淀粉乳浓度和乳化剂浓度等对表观聚合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本实验考察范围内的动力学关系式为Rp∞[I]0.84[M]1.12[St]1.07[E]0.54。推导并验证了该反应的表观动力学方程和反应机理,双基终止与单基终止过程同时存在,实验结果与理论推导基本符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活化 淀粉 反相乳液 接枝共聚 动力学 聚合速率
下载PDF
提高乳聚丁苯橡胶转化率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12
10
作者 陆书来 宋岩 +5 位作者 张柳 东升魁 李永茹 隋军 张冠英 王军 《合成橡胶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45-249,共5页
以吉林石化公司生产的丁苯橡胶(1500)为研究对象,以12 h内聚合转化率达到(70±2)%、产品性能与转化率为(62±2)%者相当为目标,研究了引发剂、相对分子质量调节剂、电解质、单体配比与纯度及乳化剂等对丁苯橡胶聚合的影响,测定... 以吉林石化公司生产的丁苯橡胶(1500)为研究对象,以12 h内聚合转化率达到(70±2)%、产品性能与转化率为(62±2)%者相当为目标,研究了引发剂、相对分子质量调节剂、电解质、单体配比与纯度及乳化剂等对丁苯橡胶聚合的影响,测定了不同转化率丁苯橡胶胶乳的机械稳定性及丁苯橡胶生胶和硫化胶的性能。结果表明,在不改变原材料品种和规格的前提下,于氧化剂用量110%(以标准配方所用质量为100%计,下同)、还原剂用量100%和助还原剂用量110%,硫醇初始量与补加量的质量比为100/20、补加时机在反应开始后2 h,电解质用量为110%~115%、初始时一次加入,丁二烯与苯乙烯的质量比为(72.0/28.0)^(72.5/27.5),乳化剂初始量与补加量的质量比为100/10、补加时机在反应开始后2 h的条件下,在12 h内可以使丁苯橡胶1500的聚合转化率提高到(70±2)%,并确保其产品性能全部达到国标优级品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聚丁苯橡胶 转化率 聚合速率 门尼黏度 物理机械性能
下载PDF
乳化剂对半连续乳液聚合动力学及成核机理的影响 被引量:6
11
作者 孙志娟 张心亚 +2 位作者 江庆梅 黄洪 陈焕钦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26-131,共6页
采用半连续乳液聚合工艺制备丙烯酸酯乳液,研究乳化剂浓度([E])对聚合动力学和成核机理的影响,并分析不同[E]时整个聚合过程中粒子尺寸分布的演变规律.实验结果表明:当[E]>0.01mol/L时,聚合速率Rp∝[E]1.28,体系遵循胶束成核机理及... 采用半连续乳液聚合工艺制备丙烯酸酯乳液,研究乳化剂浓度([E])对聚合动力学和成核机理的影响,并分析不同[E]时整个聚合过程中粒子尺寸分布的演变规律.实验结果表明:当[E]>0.01mol/L时,聚合速率Rp∝[E]1.28,体系遵循胶束成核机理及聚合规律;而当[E]<0.01mol/L时,Rp∝[E]0.17,体系以均相成核为主要成核方式.此外,根据整个聚合过程中的粒子尺寸分布规律可进一步验证体系在不同[E]时具有不同的成核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液聚合 胶束成核 均相成核 乳化剂 聚合速率 粒子尺寸分布
下载PDF
有机硅改性聚氨酯-丙烯酸酯共聚乳液的研究 被引量:12
12
作者 赵秀丽 陈向荣 +3 位作者 丁小斌 郑朝辉 彭宇行 龙新平 《涂料工业》 CAS CSCD 2007年第12期7-11,共5页
以十二烷基硫酸钠、OP-10为乳化剂,采用预乳化的方法,将甲基丙烯酸丙酯基三甲氧基硅烷(KH-570)-丙烯酸酯-聚氨酯进行乳液共聚,制得了稳定的聚合物乳液。采用红外光谱、透射电镜对共聚物结构及其乳胶粒子形态进行了表征;研究了KH-... 以十二烷基硫酸钠、OP-10为乳化剂,采用预乳化的方法,将甲基丙烯酸丙酯基三甲氧基硅烷(KH-570)-丙烯酸酯-聚氨酯进行乳液共聚,制得了稳定的聚合物乳液。采用红外光谱、透射电镜对共聚物结构及其乳胶粒子形态进行了表征;研究了KH-570的用量,反应温度、pH值对共聚反应聚合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乳液共聚法合成的聚合物分子链七带有硅氧烷基团;乳胶粒子为粒径在50-100nm之间的球形粒子;体系聚合速率随KH-570用量的增加而降低;随体系温度的升高而增加;KH-570的引入明显提高了涂层的耐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乳化 乳液共聚 聚合速率 硅氧烷基团
下载PDF
MMA/BA半连续乳液聚合的动力学特征及成核机理 被引量:6
13
作者 孙志娟 张心亚 +2 位作者 江庆梅 黄洪 陈焕钦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614-620,共7页
以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和丙烯酸丁酯(BA)为反应单体合成丙烯酸酯乳液,研究了半连续式乳液聚合过程中反应温度(T)、引发剂浓度([I])和乳化剂浓度([E])对聚合动力学的影响,并着重分析了不同[E]时体系的成核机理和整个聚合过程... 以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和丙烯酸丁酯(BA)为反应单体合成丙烯酸酯乳液,研究了半连续式乳液聚合过程中反应温度(T)、引发剂浓度([I])和乳化剂浓度([E])对聚合动力学的影响,并着重分析了不同[E]时体系的成核机理和整个聚合过程中粒径及其分布的演变规律。实验结果表明:单体转化率随T、[I]和[E]的增大而增大,体系的表观活化能Ea=132.43kJ·mol^-1,聚合反应速度Rp∝[I]^0.42;当[E]〉1.0×10^-2mol·L^-1时,Rp∝[E]^1.28,体系遵循胶束成核机理及其聚合规律;而当[E]〈1.0×10^-2mol·L^-1时,Rp∝[E]^0.17,体系以均相成核为主要成核方式。此外,乳胶粒径及其分布规律进一步验证了体系在不同[E]时具有不同的成核机理,当[E]为1.91×10^-2mol·L^-1时其成核阶段为0-10min;而当[E]为9.57×10^-4mol·L^-1时其成核阶段为0-15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连续式乳液聚合 聚合速率 成核机理 粒径及其分布
下载PDF
提高苯丙乳液转化率的研究 被引量:8
14
作者 燕冲 张心亚 +1 位作者 黄洪 陈焕钦 《新型建筑材料》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22-25,共4页
采用乳液聚合工艺,合成了苯乙烯-甲基丙烯酸-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甲酯四元共聚乳液,系统研究了乳化剂体系、引发剂体系、聚合工艺、聚合温度对乳液聚合转化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采用阴非复配乳化剂体系、半连续饥饿态加料方式、聚... 采用乳液聚合工艺,合成了苯乙烯-甲基丙烯酸-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甲酯四元共聚乳液,系统研究了乳化剂体系、引发剂体系、聚合工艺、聚合温度对乳液聚合转化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采用阴非复配乳化剂体系、半连续饥饿态加料方式、聚合温度80℃、后补加氧化还原引发剂,可使乳液聚合转化率得到显著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丙乳液 乳液聚合 转化率 乳化剂 聚合工艺
下载PDF
羟基封端聚二甲基硅氧烷低聚物阴离子乳液聚合研究 被引量:14
15
作者 彭忠利 伍青 +1 位作者 王跃林 杨绍涛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7-50,共4页
用羟基封端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低聚物为原料通过阴离子乳液聚合制备了聚硅氧烷乳液。研究了各种因素对乳液粒子粒径和聚合速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乳液粒子粒径随乳化压力的增大、反应时间的延长、平衡状态时,温度的降低而减小;而乳化次... 用羟基封端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低聚物为原料通过阴离子乳液聚合制备了聚硅氧烷乳液。研究了各种因素对乳液粒子粒径和聚合速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乳液粒子粒径随乳化压力的增大、反应时间的延长、平衡状态时,温度的降低而减小;而乳化次数对乳液粒子粒径没有多大影响;在一定范围内乳液粒子粒径还随乳化剂 羟基封端PDMS低聚物的质量比和乳化剂 水的质量比增大而减小;聚合速度却随乳化剂 羟基封端PDMS低聚物的质量比和乳化剂 水的质量比增大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基封端聚二甲基硅氧烷低聚物 聚硅氧烷乳液 乳液粒子粒径 聚合速度
下载PDF
丙酮对MMA-St无皂乳液聚合速率的影响 被引量:5
16
作者 段应军 吴华强 +1 位作者 王俊恩 袁品仕 《合成化学》 CAS CSCD 2005年第4期340-343,共4页
运用溶剂热法,以丙酮-水为分散介质,过硫酸钾为引发剂引发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和苯乙烯(St)共聚,制备了P(MMA-St)。讨论了丙酮含量对MMA,St均聚和MMA-St共聚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丙酮含量的增加,MMA成核速率先减小后增大,聚合速率... 运用溶剂热法,以丙酮-水为分散介质,过硫酸钾为引发剂引发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和苯乙烯(St)共聚,制备了P(MMA-St)。讨论了丙酮含量对MMA,St均聚和MMA-St共聚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丙酮含量的增加,MMA成核速率先减小后增大,聚合速率先减小后增大再减小;St成核速率先增大后减小再增大,聚合速率先增大后减小;丙酮含量对MMA-St共聚的聚合速率的影响与单体比例有关,当V(MMA)∶V(St)=1∶1时,聚合速率随丙酮的增加逐渐降低,当V(MMA)∶V(St)=1∶3和3∶1时,聚合速率随丙酮的增加先增大后逐渐减小;当丙酮含量高于40%后,MMA,St各自均聚和共聚的反应速率均明显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酮 溶剂热法 无皂乳液聚合 苯乙烯 甲基丙烯酸甲酯 聚合速率
下载PDF
St-g-AM反相乳液法接枝共聚反应的动力学模型 被引量:4
17
作者 尚小琴 罗楠 +2 位作者 吕梓民 童张法 谢国仁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22-25,共4页
研究采用反相乳液方法进行淀粉与丙烯酰胺接枝共聚反应的机理,推导并修正淀粉与丙烯酰胺反相乳液法接枝共聚反应动力学模型,考察了引发剂浓度[I]、乳化剂浓度[E]、单体浓度[M]和淀粉浓度[St]等因素对表观聚合速率的影响,验证反应动力学... 研究采用反相乳液方法进行淀粉与丙烯酰胺接枝共聚反应的机理,推导并修正淀粉与丙烯酰胺反相乳液法接枝共聚反应动力学模型,考察了引发剂浓度[I]、乳化剂浓度[E]、单体浓度[M]和淀粉浓度[St]等因素对表观聚合速率的影响,验证反应动力学模型。结果表明,本实验得出的动力学关系式为:Rp∝[I]0.93[M]1.28[St]1.47[E]0.61,与理论推导出的动力学方程Rp∝[I]0.5~1[M]1~1.5[St]0.5~1.47[E]0.6基本一致,说明淀粉与丙烯酰胺在反相乳液中进行接枝共聚反应符合自由基聚合机理,引发过程由引发剂受热分解生成初始自由基和初始自由基攻击淀粉分子形成淀粉骨架自由基两部分构成;在聚合过程中,单基终止和双基终止反应同时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学模型 淀粉 接枝共聚 反相乳液 反应速率
下载PDF
丙烯酸丁酯/苯乙烯-丙烯腈乳液聚合动力学 被引量:7
18
作者 刘振国 韩业 +3 位作者 周超 张明耀 任仲佳 张会轩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2-15,共4页
采用氧化还原引发体系异丙苯过氧化氢/硫酸亚铁/焦磷酸钠/葡萄糖(CHP/FES/SPP/Dx)引发丙烯酸丁酯/苯乙烯-丙烯腈核壳乳液聚合。系统研究了引发体系的引发机理以及各组分的量及配比等因素对聚合反应的影响。研究表明,聚合速率和转化率随... 采用氧化还原引发体系异丙苯过氧化氢/硫酸亚铁/焦磷酸钠/葡萄糖(CHP/FES/SPP/Dx)引发丙烯酸丁酯/苯乙烯-丙烯腈核壳乳液聚合。系统研究了引发体系的引发机理以及各组分的量及配比等因素对聚合反应的影响。研究表明,聚合速率和转化率随CHP或Dx量增加而提高;恒定CHP和Dx量及SPP/Fe2+质量比,聚合速率和转化率随着SPP、Fe2+量增加先迅速增加后变化不大;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了聚合物乳胶粒的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酸丁酯/苯乙烯-丙烯腈 氧化还原体系 聚合反应速率 粒子形态和分布
下载PDF
补加乳化剂提高丁二烯/苯乙烯的聚合速率 被引量:2
19
作者 陆书来 付愉 +5 位作者 张柳 林志勇 李永茹 东升魁 隋军 张冠英 《合成橡胶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408-412,共5页
以丁二烯/苯乙烯乳液聚合反应10h、转化率达到70%为研究目标,在分析了标准配方条件下提高转化率对反应时间影响的基础上,考察了补加乳化剂对反应后期聚合速率及胶乳黏度、粒径和机械稳定性的影响,与采用增加初始乳化剂法进行了对比,并... 以丁二烯/苯乙烯乳液聚合反应10h、转化率达到70%为研究目标,在分析了标准配方条件下提高转化率对反应时间影响的基础上,考察了补加乳化剂对反应后期聚合速率及胶乳黏度、粒径和机械稳定性的影响,与采用增加初始乳化剂法进行了对比,并探讨了补加乳化剂提高反应后期聚合速率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增加初始乳化剂用量可以显著提高聚合速率,但胶乳黏度明显增大,且机械稳定性降低;补加乳化剂有利于提高反应后期的聚合速率和胶乳的机械稳定性;乳化剂补加量越大,反应后期的聚合速率越快;当乳化剂补加量相同时,在反应时间为2~4h,补加时机越早,反应后期聚合速率越快;补加乳化剂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乳化剂初始量100%,补加量10%,补加时机为反应2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聚丁苯橡胶 转化率 聚合速率 乳化剂
下载PDF
含氢聚硅氧烷/丙烯酸丁酯/丙烯酰胺复合乳液的研究 被引量:8
20
作者 李盛彪 黄光佛 +1 位作者 彭慧 黄世强 《有机硅材料》 CAS 2001年第1期16-19,共4页
采用一次加料法制备了含氢聚硅氧烷 (PHMS) /丙烯酸丁酯 (BA) /丙烯酰胺 (AM)复合聚合物乳液 ,考察了PHMS、AM、引发剂用量及温度对聚合反应动力学及乳液粒径大小的影响。发现该聚合反应Rp∝ [PHMS]-1 2 2 8[AM ]0 4 88[I]0 82 0 ,Ea ... 采用一次加料法制备了含氢聚硅氧烷 (PHMS) /丙烯酸丁酯 (BA) /丙烯酰胺 (AM)复合聚合物乳液 ,考察了PHMS、AM、引发剂用量及温度对聚合反应动力学及乳液粒径大小的影响。发现该聚合反应Rp∝ [PHMS]-1 2 2 8[AM ]0 4 88[I]0 82 0 ,Ea =16 4 2 0kJ/mol;PHMS用量增加 ,乳液粒径增大 ;AM用量对其影响较小 ;引发剂用量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酰胺 含氢聚硅氧烷 丙烯酸丁酯 复合乳液 反应速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