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秸秆还田条件下分层施肥对玉米产量及氮素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解占军 韩瑛祚 +1 位作者 何志刚 王秀娟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3680-3685,共6页
辽宁地区玉米种植长期实行浅耕旋耕作业,过量施用化肥,有机物料投入少,导致土壤结构退化、肥料利用率低等问题。为了改善土壤质量和提高肥料利用率,开展了秸秆还田条件下施肥方式对玉米氮素利用的影响。采用田间试验,设不施氮肥对照、... 辽宁地区玉米种植长期实行浅耕旋耕作业,过量施用化肥,有机物料投入少,导致土壤结构退化、肥料利用率低等问题。为了改善土壤质量和提高肥料利用率,开展了秸秆还田条件下施肥方式对玉米氮素利用的影响。采用田间试验,设不施氮肥对照、常规施肥、秸秆还田+常规施肥和秸秆还田+分层施肥4种处理,研究了秸秆还田配合不同施肥方式对玉米产量、氮素利用率及土壤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施肥相比,秸秆还田处理明显提高玉米产量,其中秸秆还田配合分层施肥效果较好,2020年玉米产量提高了17.68%,并且该处理比秸秆还田配合常规施肥产量增加了4.65%。秸秆还田处理明显增加玉米氮素吸收量,尤其秸秆还田配合分层施肥处理随着秸秆还田时间的增加效果更明显。秸秆还田处理明显提高土壤有机质、全氮和有效钾含量,但分层施肥与常规施肥间无显著差异,对土壤全磷、全钾、碱解氮和有效磷含量影响不大。可见,秸秆还田+分层施肥有利于玉米对氮素的吸收利用,提高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还田 分层施肥 玉米 产量 氮素利用
下载PDF
黄淮海平原麦玉两熟区粮食产量与化肥投入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7
2
作者 武兰芳 陈阜 +1 位作者 欧阳竹 张庆江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57-263,共7页
利用统计资料和通过农户调查与田间试验 ,对黄淮海平原藁城市粮食产量与化肥投入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藁城市粮食生产还有很大的增产潜力 ,总体上粮食产量与化肥的投入仍然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但是 ,目前实际生产中化肥施用量存... 利用统计资料和通过农户调查与田间试验 ,对黄淮海平原藁城市粮食产量与化肥投入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藁城市粮食生产还有很大的增产潜力 ,总体上粮食产量与化肥的投入仍然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但是 ,目前实际生产中化肥施用量存在极其严重的不平衡和不合理现象 ,所以增施化肥已不再是增产的主要措施 ,而合理统筹、提高化肥的利用率至关重要 ,是节能增效的重要措施。在冬小麦 夏玉米一年两熟种植中 ,秸秆全量还田条件下 ,N、P以不同比例配合施用 ,表现出显著的产量差异 ;而且增施N、P肥 ,夏玉米的增产效果比冬小麦更为明显 ;而在N、P配施的基础上 ,施K却没有表现出增产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淮海平原 小麦 玉米 两熟区 粮食 产量 化肥 田间试验 增产效果
下载PDF
基于LMDI和EMD模型的中国玉米产量变化及其波动性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李艳梅 陈秧分 +1 位作者 刘玉 高秉博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946-954,共9页
采用对数平均迪氏分解模型(LMDI)、经验模态分解模型(EMD)和方差分解模型(VDM),系统分析1978—2012年中国玉米产量的变化趋势和波动特征。结果表明,35年间玉米产量增加1.50×108 t,东北区和黄淮海区的玉米生产优势进一步凸显;玉米... 采用对数平均迪氏分解模型(LMDI)、经验模态分解模型(EMD)和方差分解模型(VDM),系统分析1978—2012年中国玉米产量的变化趋势和波动特征。结果表明,35年间玉米产量增加1.50×108 t,东北区和黄淮海区的玉米生产优势进一步凸显;玉米播种面积效应和玉米单产效应分别为0.79×108和0.71×108 t,播种面积是中国玉米产量快速增加的主要因素。玉米产量以趋势增长为主,且存在3年左右的准周期波动,玉米单产波动是准3年周期波动的主要影响因素。从八大粮食产区看,黄淮海区玉米产量的波动量最大,其次为东北区和黄土高原区;黄淮海区、东北区和黄土高原区自身的产量波动及其相互间的正向联动作用是中国玉米产量波动的主要因素;黄淮海区和东北区的玉米产量波动量大且变化剧烈,应重点关注这两个区的玉米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产量 变化趋势 波动特征 LMDI模型 经验模态分解模型
下载PDF
气候变暖对河西走廊绿洲灌区玉米产量影响及对策研究 被引量:27
4
作者 曹玲 邓振镛 +1 位作者 窦永祥 杨晓玲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043-1048,共6页
利用河西走廊绿洲灌区西(酒泉)、中(张掖)、东部(武威)代表站25年的气温和玉米产量资料,计算出各区域玉米生育期内≥0℃、5℃、10℃、15℃、20℃活动积温,用正交多项式拟合分离出玉米气候产量。采用多项式法、线性倾向、累积距平等统计... 利用河西走廊绿洲灌区西(酒泉)、中(张掖)、东部(武威)代表站25年的气温和玉米产量资料,计算出各区域玉米生育期内≥0℃、5℃、10℃、15℃、20℃活动积温,用正交多项式拟合分离出玉米气候产量。采用多项式法、线性倾向、累积距平等统计学方法分析积温和玉米气候产量的变化特征,以及气候变暖对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河西走廊灌区不同区域积温变化均呈明显上升趋势;玉米生育期内≥10℃的活动积温与产量关系最为密切,是影响当地玉米产量的关键气象因子,玉米产量随≥10℃积温的增加而提高;灌区气候变暖后玉米气候产量比变暖前明显增加,自西向东分别增加124%、186%和301%。气候变暖、热量资源增加有利于提高喜温作物玉米产量,表明河西走廊绿洲灌区可以进一步扩大玉米种植面积,建立玉米种植基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暖 河西走廊绿洲灌区 积温 玉米产量 对策
下载PDF
基于聚类分析与时序算法的玉米测产模型 被引量:4
5
作者 徐兴梅 周翠娟 陈桂芬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88-691,704,共5页
以每公顷玉米产量数据序列为分析处理对象,对玉米产量的时间序列进行了预测分析。结合线性回归分析技术和聚类分析理论,采用分层聚类算法与AR时序算法相融合的方法,探明影响玉米产量的主要因素,确定分层聚类方案,建立一个基于聚类分析... 以每公顷玉米产量数据序列为分析处理对象,对玉米产量的时间序列进行了预测分析。结合线性回归分析技术和聚类分析理论,采用分层聚类算法与AR时序算法相融合的方法,探明影响玉米产量的主要因素,确定分层聚类方案,建立一个基于聚类分析的玉米产量AR时序模型,并对2005—2009年的玉米产量进行了预测。聚类分析后模型预测结果的误差值大多数<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性回归分析 聚类分析 AR模型 玉米产量
下载PDF
氮磷钾配施对玉米主要性状和产量的影响及其施肥规律 被引量:13
6
作者 戴静 康宇 《山西农业科学》 2007年第10期62-64,共3页
以农大108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氮磷钾配施水平对玉米主要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肥料及配施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玉米的株高、穗位、棒三叶叶面积、穗长,玉米的需肥规律一般是随着产量的提高,吸收到植株内的营养数量也增多。... 以农大108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氮磷钾配施水平对玉米主要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肥料及配施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玉米的株高、穗位、棒三叶叶面积、穗长,玉米的需肥规律一般是随着产量的提高,吸收到植株内的营养数量也增多。一生中吸收养分,以氮为最多,钾次之,磷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磷钾 玉米 性状 产量 需肥规律
下载PDF
河北省山区土壤养分与玉米产量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刘征 彭林 钱金平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22-25,共4页
在时间和空间上对河北省山区的土壤养分及玉米的产量进行了定量分析和相关性研究。2007年3月在河北省37个山区县进行土壤和玉米采样,并在室内化验,运用统计分析、地统计分析、克立格插值法、时序分析法方法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河北... 在时间和空间上对河北省山区的土壤养分及玉米的产量进行了定量分析和相关性研究。2007年3月在河北省37个山区县进行土壤和玉米采样,并在室内化验,运用统计分析、地统计分析、克立格插值法、时序分析法方法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河北省山区土壤中全钾含量大大提高,其次有机质含量也有较大程度提高。目前,土壤中全钾含量地区间差异较大,冀西北土石山区和太行山土石山区土壤养分提高幅度较大,坝上高原草原区基础最好;玉米籽养分含量空间差异不大,冀西北玉米籽养分含量略优于其它区域;河北省山区玉米产量整体大大提高,其中太行山土石山区玉米产量提高最快;土壤中全磷和速效钾的含量是影响玉米的产量主要因素,应加强钾肥中有效钾肥的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养分 玉米产量 时空变异 相关性 山区 河北省
下载PDF
20世纪中国玉米品种改良的历程和成就 被引量:32
8
作者 佟屏亚 《中国科技史料》 CSCD 2001年第2期113-127,共15页
中国玉米品种改良工作发端于 2 0世纪初期 ,一批留美学人引进现代玉米育种新法 ,为玉米品种改良事业奠基。 50— 70年代受政治运动的干扰 ,玉米品种改良进展缓慢。 80年代以后 ,玉米品种改良取得较大的成绩 ,推广玉米杂交种成为扩大玉... 中国玉米品种改良工作发端于 2 0世纪初期 ,一批留美学人引进现代玉米育种新法 ,为玉米品种改良事业奠基。 50— 70年代受政治运动的干扰 ,玉米品种改良进展缓慢。 80年代以后 ,玉米品种改良取得较大的成绩 ,推广玉米杂交种成为扩大玉米种植面积和提高产量的重要措施之一。中国玉米杂交种选育工作位居世界领先水平行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品种改良 杂交种选育 产量增长 育种水平 中国 农学史 种质创新
下载PDF
不同熟期大豆、玉米间作的产量产值数学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14
9
作者 冷志杰 贝丽霞 +1 位作者 徐中儒 史芝文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16-19,共4页
运用饱和D—最优试验设计,建立不同熟期大豆、玉米间作的产量、产值的数学模型。对模型进行了分析,揭示了大豆、玉米的熟期对产量、产值的影响。并优选农艺措施,同时也评述了饱和D—最优试验设计。
关键词 大豆 玉米 间作 熟期 产量 产值 饱和试验设计 模型
下载PDF
那氏778诱导剂浸种对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0
10
作者 王明友 金桂芳 于化荣 《农业与技术》 2001年第3期36-38,40,共4页
研究结果表明,那氏778诱导剂浸种可显著降低玉米植株高度,使基部节间变粗变 短,抗倒能力增强;浸种后的玉米单株次生根增多、变长,扩大了根系吸收范围;同时诱导剂浸种还可 提高玉米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延缓叶片衰老,净光合强度显... 研究结果表明,那氏778诱导剂浸种可显著降低玉米植株高度,使基部节间变粗变 短,抗倒能力增强;浸种后的玉米单株次生根增多、变长,扩大了根系吸收范围;同时诱导剂浸种还可 提高玉米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延缓叶片衰老,净光合强度显著提高。那氏778浸种可加速玉米生育进程 ,通过增强玉米穗数(提高株穗率)、穗粒数和提高千粒重来提高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那氏778诱导剂 玉米 生长发育 产量 浸种 种子处理
下载PDF
不同深松深度对玉米根系活性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8
11
作者 冯晔 张玉霞 +4 位作者 王春雷 张建华 包额尔敦嘎 郑威 纪晓波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年第2期196-199,共4页
通辽市95%以上的玉米耕地已多年未深松,犁底层多年未打破,长期旋耕加剧农田表层土壤流失和风蚀,导致土壤质量下降,土壤耕层变浅,以当地传统的耕作方式旋耕为对照,设置夏季深松30cm和深松40cm处理,通过深松和常规耕法对玉米生理机制及产... 通辽市95%以上的玉米耕地已多年未深松,犁底层多年未打破,长期旋耕加剧农田表层土壤流失和风蚀,导致土壤质量下降,土壤耕层变浅,以当地传统的耕作方式旋耕为对照,设置夏季深松30cm和深松40cm处理,通过深松和常规耕法对玉米生理机制及产量影响的比较研究,探讨不同深松深度对根系活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深松处理有利于土壤含水量的提高,夏季深松40cm比深松30cm的保墒效果明显;深松处理提高了玉米根系活性,增加了根冠比和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深松 根系活性 产量
下载PDF
夏玉米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相关分析 被引量:6
12
作者 郭强 杨引福 +3 位作者 蔺崇明 陈靖 郑小娅 刘晋跃 《农业科技通讯》 2009年第2期34-35,54,共3页
通过对198个夏玉米杂交种的10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通径分析、相关分析,得到以下结论:空秆率、倒折率对小区干重负作用影响最大,穗长、行粒数、百粒重直接影响杂交种产量;倒折率与空秆率成极显著正相关,说明倒折率越高... 通过对198个夏玉米杂交种的10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通径分析、相关分析,得到以下结论:空秆率、倒折率对小区干重负作用影响最大,穗长、行粒数、百粒重直接影响杂交种产量;倒折率与空秆率成极显著正相关,说明倒折率越高,空秆率也越高,即倒折率是导致空秆的主要因素,进而对产量造成很大的影响。因此,在今后的玉米育种中除了注重玉米产量和抗病、抗虫外,玉米的抗倒能力也是我们今后玉米育种的一个重要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玉米 农艺性状 产量 相关分析
下载PDF
辣椒-玉米的不同间作密度对作物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付君丽 韩文兴 李佳伦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18期99-99,109,共2页
[目的]找出辣椒产量最高的辣椒-玉米的最佳间作密度。[方法]研究辣椒-玉米不同面积比下辣椒产量(值)、玉米产量(值)和净增产值,并采用插值分析近似获得玉米-辣椒其他占地面积比值间作密度下辣椒的产量情况。[结果]辣椒-玉米的不同间作... [目的]找出辣椒产量最高的辣椒-玉米的最佳间作密度。[方法]研究辣椒-玉米不同面积比下辣椒产量(值)、玉米产量(值)和净增产值,并采用插值分析近似获得玉米-辣椒其他占地面积比值间作密度下辣椒的产量情况。[结果]辣椒-玉米的不同间作密度其产量和产值有显著的区别,间作模式的总产值大小顺序依次为:辣椒-玉米(10∶2)、辣椒-玉米(15∶5)、辣椒-玉米(8∶4)、辣椒-玉米(8∶1)、辣椒单作。[结论]采用合理的间作密度可以有效地提高辣椒的产量和产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 玉米 间作密度 产量 产值
下载PDF
微生物肥对高油玉米叶部生理指标及产量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3
14
作者 韦善清 梁芳梅 +3 位作者 胡钧铭 苏秀荣 梁和 王勇 《玉米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41-144,共4页
自然环境下施用微生物肥和复合肥,探索微生物肥料对高油玉米叶部生理特性和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微生物肥后,高油玉米叶绿素含量比施复合肥叶绿素含量要高,对玉米的光合作用有一定的改善;能改善玉米叶片的抗脱水能力,增加叶片... 自然环境下施用微生物肥和复合肥,探索微生物肥料对高油玉米叶部生理特性和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微生物肥后,高油玉米叶绿素含量比施复合肥叶绿素含量要高,对玉米的光合作用有一定的改善;能改善玉米叶片的抗脱水能力,增加叶片束缚水含量,降低自由水含量与束缚水含量的比值;增加玉米叶片细胞内游离脯氨酸和玉米叶片蛋白质含量,提高叶片过氧化物酶活性,对高油玉米产量性状有明显改善作用,有效协调了产量的构成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油玉米 微生物肥 叶片 生理指标 产量性状
下载PDF
濉溪县气象因子与夏玉米产量关系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苏玉杰 周景春 张存岭 《农业灾害研究》 2015年第8期49-51,共3页
采用线性拟合回归分析和相关分析等统计分析方法,对濉溪县1985—2014年共30年的夏玉米单产量与同期气象因子的关系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濉溪县1985年以来,夏玉米产量趋于直线增长。气象波动指数为0.122 2,占产量变异系数的43.07%。... 采用线性拟合回归分析和相关分析等统计分析方法,对濉溪县1985—2014年共30年的夏玉米单产量与同期气象因子的关系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濉溪县1985年以来,夏玉米产量趋于直线增长。气象波动指数为0.122 2,占产量变异系数的43.07%。气象因素是影响产量波动的主要因子之一。播种-幼苗期和雌穗分化-灌浆初期是气象因子影响的关键时段。气象产量与6月中旬雨日正相关,与6月下旬降水量负弱相关;与7月下旬、8月上旬平均气温负相关;与8月下旬温差正相关,降水量、雨日负相关,日照时数弱相关。高产栽培要预防和规避花期高温,抗旱除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因子 夏玉米 产量 相关分析 濉溪县
下载PDF
玉米新品种邯丰79丰产稳产性分析 被引量:12
16
作者 史明山 孙海昆 +1 位作者 焦宏业 杨密珠 《河北农业科学》 2006年第4期63-64,共2页
2004~2005年河北省玉米区域试验结果表明,邯丰79属高产稳产型玉米杂交种,适宜于河北省夏玉米区推广种植.产量潜力大稳产性好,籽粒品质较好,开发前景广阔.
关键词 玉米 杂交种 邯丰79 丰产 稳产性
下载PDF
新疆春播晚熟制种玉米超高产群体结构创建与生理指标的研究
17
作者 郭斌 王友德 +5 位作者 赵新成 吴志勇 欧阳伟 吴萍 柳延涛 桑志勤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990-998,共9页
【目的】为玉米制种实现超高产高效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指导。【方法】采用密度×化控量二因素复裂区试验设计,对春播晚熟玉米品种富农22号进行超高产制种产量和群体生理指标的研究。【结果】富农22号玉米最适应处理是处理A3B2... 【目的】为玉米制种实现超高产高效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指导。【方法】采用密度×化控量二因素复裂区试验设计,对春播晚熟玉米品种富农22号进行超高产制种产量和群体生理指标的研究。【结果】富农22号玉米最适应处理是处理A3B2(密度为9.75×104株/hm2、喷施玉米健壮素675 mL/hm2)制种玉米群体的经济产量最高为18 040.05 kg/hm2,生物产量31 102.5 kg/hm2,单株粒重185.03 g,经济系数0.58,植株与经济性状表现较优;全生育期总光合势535.51×104(m2.d)/hm2、平均净同化率为6.31 g/(m2.d)、平均干物质生产率211.2 kg/(hm2.d)。【结论】通过化控来降低制种玉米植株高度可显著改变物质生产、分配的方向和部位,提高经济产量与生物产量的比例和转化效率。过稀或过密种植以及化控剂用量少或过量使用都将对创建适宜群体结构造成不利影响,从而降低经济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密度 化控剂量 产量 农艺性状
下载PDF
玉米套种绿肥模式对连作田土壤肥力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4
18
作者 樊丽生 郑联寿 +4 位作者 王俊 郭耀东 温日宇 卢建伟 郭耀文 《山东农业科学》 2013年第10期89-91,94,共4页
对连作玉米田套种绿肥模式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合理的套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土地利用率,绿肥翻压后能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是实现玉米高产高效栽培的有效途径。与农民常规种植相比,玉米套种箭舌豌豆,宽行距90 cm、窄行距40 ... 对连作玉米田套种绿肥模式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合理的套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土地利用率,绿肥翻压后能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是实现玉米高产高效栽培的有效途径。与农民常规种植相比,玉米套种箭舌豌豆,宽行距90 cm、窄行距40 cm,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12.8%,玉米增产13.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绿肥 连作 套种模式 土壤肥力 产量
下载PDF
玉米套种绿肥模式对连作田土壤肥力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樊丽生 郑联寿 +4 位作者 王俊 郭耀东 温日宇 卢建伟 郭耀文 《现代农业科技》 2013年第20期221-222,共2页
通过对连作玉米田套种绿肥模式的研究,结果表明:合理的套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土地利用率,绿肥翻压后能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是实现玉米高产高效栽培的有效途径。玉米套种箭舌豌豆宽行距90 cm、窄行距40 cm能使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0.... 通过对连作玉米田套种绿肥模式的研究,结果表明:合理的套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土地利用率,绿肥翻压后能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是实现玉米高产高效栽培的有效途径。玉米套种箭舌豌豆宽行距90 cm、窄行距40 cm能使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0.01%,玉米增产13.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绿肥 连作 套种模式 土壤肥力 产量
下载PDF
1990~2005年中国玉米产出增长的主要影响要素分析 被引量:6
20
作者 周伟娜 蒋远胜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57-161,共5页
以1990到2005年中国玉米产业为实证材料,排除气候因子的影响后,运用因子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和多元线性回归方法考察了其他影响玉米产量增长的因素。结果表明,除气候因素外,玉米产量的增长主要得益于资本和土地要素的投入,其次是农田... 以1990到2005年中国玉米产业为实证材料,排除气候因子的影响后,运用因子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和多元线性回归方法考察了其他影响玉米产量增长的因素。结果表明,除气候因素外,玉米产量的增长主要得益于资本和土地要素的投入,其次是农田灌溉水平的提高。文章最后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产量增长 因子分析 影响因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