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辽宁省玉米纹枯病病原学研究 被引量:37
1
作者 唐朝荣 陈捷 +2 位作者 纪明山 邹庆道 宋刚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319-326,共8页
从辽宁省各地分离到 93个玉米纹枯病菌株 ,经菌丝融合测定 ,结合培养性状及酯酶同工酶谱带比较 ,首次明确了辽宁省玉米纹枯病菌的主要菌丝融合群为 Rhizoctonia solani AG1- IA。致病性测定表明 :R.solani AG1- IA是辽宁省玉米纹枯病的... 从辽宁省各地分离到 93个玉米纹枯病菌株 ,经菌丝融合测定 ,结合培养性状及酯酶同工酶谱带比较 ,首次明确了辽宁省玉米纹枯病菌的主要菌丝融合群为 Rhizoctonia solani AG1- IA。致病性测定表明 :R.solani AG1- IA是辽宁省玉米纹枯病的主要致病菌 ,其中以丹东 RS- 950 1菌株的致病力最强 ;品种间存在抗性差异 ,沈试 2 8最抗病 ,沈试 2 9最感病。研究发现不同生育期的玉米下位叶鞘对纹枯病菌的抗性存在差异 ,按拔节期 -抽雄期 -吐丝期顺序递减 ,这种趋势在第 7叶位上表现较第 3叶位明显。此外 ,还从碳源、氮源 ,VB1,温度 ,p H值 ,病菌存活力和腐生定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纹枯病 菌丝融合群 致病性 生物学特性
下载PDF
玉米纹枯病危害与产量损失的关系 被引量:12
2
作者 严吉明 郑健 +2 位作者 叶华智 张敏 秦芸 《玉米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23-125,共3页
在田间人工接种条件下研究了玉米纹枯病危害程度与玉米产量损失的关系。该病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危害叶鞘造成鞘腐、叶枯或直接危害果穗影响子粒的灌浆充实、腐烂,使千粒重下降。随着病级的增加,产量损失不断加大。
关键词 玉米 纹枯病 危害程度 产量损失
下载PDF
一株抗玉米纹枯病内生细菌的分离鉴定及其抗病促生作用 被引量:37
3
作者 辜运富 张云飞 张小平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240-1245,共6页
玉米纹枯病是玉米主要的真菌病害,从优良玉米品种川单13号中分离到一株对玉米纹枯病菌具有明显抑制作用并能够促进玉米生长的内生细菌。通过形态、生理生化特性分析以及16SrDNA序列同源性比较,鉴定该菌株为枯草芽孢杆菌。盆栽试验表明,... 玉米纹枯病是玉米主要的真菌病害,从优良玉米品种川单13号中分离到一株对玉米纹枯病菌具有明显抑制作用并能够促进玉米生长的内生细菌。通过形态、生理生化特性分析以及16SrDNA序列同源性比较,鉴定该菌株为枯草芽孢杆菌。盆栽试验表明,菌株能够抑制玉米纹枯病的发生,抑菌率为43.01%,促生试验表明,该菌能够显著促进玉米苗的生长,促生作用与植物生长刺激素(IAA)的效果相似,显示出良好的开发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纹枯病 立枯丝核菌 内生细菌 16SrDNA
下载PDF
四川玉米纹枯病为害与防治适期研究初报 被引量:11
4
作者 崔丽娜 李晓 +2 位作者 杨晓蓉 杨天智 杨家秀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181-1183,共3页
在人工接种条件下进行了玉米纹枯病相关研究。结果表明,纹枯病的为害程度与玉米产量损失呈正相关,造成产量损失的主要原因是千粒重下降;垂直距离5cm和水平距离20cm的纹枯病病菌均能引起玉米植株发病;防治适期为玉米九叶至十一叶期,也正... 在人工接种条件下进行了玉米纹枯病相关研究。结果表明,纹枯病的为害程度与玉米产量损失呈正相关,造成产量损失的主要原因是千粒重下降;垂直距离5cm和水平距离20cm的纹枯病病菌均能引起玉米植株发病;防治适期为玉米九叶至十一叶期,也正是纹枯病的发病初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纹枯病 为害 防治时期
下载PDF
辽宁省玉米纹枯病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 被引量:12
5
作者 薛腾 傅俊范 +1 位作者 周如军 张晓东 《玉米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26-128,共3页
通过试验小区人工接种和大田普查观测了玉米纹枯病病害流行的时间动态,绘制了病害季节流行曲线。结果表明,井冈霉素对玉米纹枯病有很好的防效,不同生育期施药防治效果有显著性差异,拔节期是玉米纹枯病的最佳防治适期。发病初期摘除病鞘... 通过试验小区人工接种和大田普查观测了玉米纹枯病病害流行的时间动态,绘制了病害季节流行曲线。结果表明,井冈霉素对玉米纹枯病有很好的防效,不同生育期施药防治效果有显著性差异,拔节期是玉米纹枯病的最佳防治适期。发病初期摘除病鞘、病叶能有效降低玉米纹枯病的危害,在施药的同时结合摘除病鞘能显著提高防治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纹枯病 立枯丝核菌 流行动态 防治技术
下载PDF
四川玉米纹枯病菌致病性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严吉明 叶华智 +2 位作者 郑达 秦芸 伍光庆 《玉米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14-116,共3页
从四川不同生态区采集玉米纹枯病穴Rhizoctoniaspp.雪症状的玉米叶鞘,经分离、鉴定,选取16个立枯丝核菌穴Rhizoctoniasolani雪AG1-IA的菌株和2个玉蜀黍丝核菌穴Rhizoctoniazeae雪菌株作为供试菌。在玉米成株期用PDA菌丝圆片定位接种于... 从四川不同生态区采集玉米纹枯病穴Rhizoctoniaspp.雪症状的玉米叶鞘,经分离、鉴定,选取16个立枯丝核菌穴Rhizoctoniasolani雪AG1-IA的菌株和2个玉蜀黍丝核菌穴Rhizoctoniazeae雪菌株作为供试菌。在玉米成株期用PDA菌丝圆片定位接种于玉米叶鞘内侧,测定供试菌株在玉米植株上的垂直扩展情况穴病斑高度、日均扩展速度雪,区分病菌的致病性。还研究了AG1-IA不同致病性菌株体外产纤维素酶和果胶酶活性与致病性的关系。结果表明:分属于两个种的18个供试菌株均能侵染玉米,在潜育期上没有差异;病斑高度和病斑日均扩展速度能很好反映出菌株间致病性的差异,R.solaniAG1-IA菌株间的致病性有明显差异,R.zeae菌的致病性显著低于R.solaniAG1-IA菌株,体外产果胶酶和纤维素酶的活性大小与致病性有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纹枯病 纹枯病菌 致病性 果胶酶 纤维素酶
下载PDF
增效剂加倍杀对井冈霉素防治玉米纹枯病的增效作用 被引量:11
7
作者 陈华保 张晋康 +4 位作者 杨春平 刘刚 方敏 谯皓钟 张敏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80-83,共4页
通过表面张力、接触角、沉积量和田间药效试验测定,初步探讨了加倍杀对井冈霉素防治玉米纹枯病的增效作用。结果表明,井冈霉素药液中加入加倍杀,能显著降低药液的表面张力和接触角,增加药液在玉米叶片上的沉积量,加倍杀最佳加入量为井... 通过表面张力、接触角、沉积量和田间药效试验测定,初步探讨了加倍杀对井冈霉素防治玉米纹枯病的增效作用。结果表明,井冈霉素药液中加入加倍杀,能显著降低药液的表面张力和接触角,增加药液在玉米叶片上的沉积量,加倍杀最佳加入量为井冈霉素制剂量的15%。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加倍杀在离体条件下对井冈霉素抑制玉米纹枯病菌的菌丝生长无明显的增效作用,但能有效提高井冈霉素防治玉米纹枯病的田间防治效果,减少药剂用量。初步推断加倍杀对井冈霉素防治玉米纹枯病的增效机理是由于改善了药液的理化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倍杀 玉米纹枯病 井冈霉素 增效作用
下载PDF
玉米苗期内生细菌的种群初探及有益内生细菌的筛选 被引量:10
8
作者 辜运富 张云飞 张小平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028-1033,共6页
从3个供试玉米品种(川单13、川单418、川单416)苗期分离、纯化内生细菌68株,经形态及理化特征鉴定,分属5个不同的属,微球菌属和芽孢杆菌属为优势属。芽孢杆菌属细菌鉴定出5个种。供试品种中内生细菌种群数量各不相同,种群数量由多到少... 从3个供试玉米品种(川单13、川单418、川单416)苗期分离、纯化内生细菌68株,经形态及理化特征鉴定,分属5个不同的属,微球菌属和芽孢杆菌属为优势属。芽孢杆菌属细菌鉴定出5个种。供试品种中内生细菌种群数量各不相同,种群数量由多到少依次是川单13、川单418和川单416。通过抑菌谱和拮抗菌发酵液对种子萌芽率的影响,筛选出两株抑菌谱广,对玉米种子萌发无抑制作用的内生芽孢细菌BH和B98。盆栽实验显示,两株细菌均对玉米植株具有促生作用,对玉米纹枯病具有防治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纹枯病 立枯丝核菌 内生细菌 抗病促生
下载PDF
江苏玉米纹枯病菌的菌丝融合群及其对药剂的敏感性 被引量:6
9
作者 陈厚德 梁继农 +2 位作者 朱华 赵桂东 刘荆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94-98,共5页
从江苏省玉米主产区的徐州、连云港、淮阴、盐城、南通和扬州市的19个县(市)的春、夏玉米上,共分离出75株纹枯病菌株。经菌丝融合群测定,它们属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solani)AG1菌丝融合群中的两个亚群... 从江苏省玉米主产区的徐州、连云港、淮阴、盐城、南通和扬州市的19个县(市)的春、夏玉米上,共分离出75株纹枯病菌株。经菌丝融合群测定,它们属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solani)AG1菌丝融合群中的两个亚群:AG1-IA和AG1-IC。其中,AG1-IA占优势,为分离总菌数的93.3%。在AG1-IA亚群中,来源不同的菌株间对不同药剂的敏感性存在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纹枯菌 融合群类型 致病力 药剂敏感性
下载PDF
广西玉米纹枯病菌的菌丝融合群及其对杀菌剂的敏感性 被引量:9
10
作者 蒙姣荣 张超冲 +1 位作者 李界秋 韦刚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6年第7期452-454,共3页
从广西21个县(市)的采集玉米纹枯病标本,经分离纯化后获得126个丝核菌属菌株,其中多核丝核菌121株,双核丝核菌5株。菌丝融合群测试结果表明,多核丝核菌分别属于AG-1-IA(85.17%)、AG-1-IB(1.59%)、AG-4(3.87%)和AG-5(4.76%)融合群,双核... 从广西21个县(市)的采集玉米纹枯病标本,经分离纯化后获得126个丝核菌属菌株,其中多核丝核菌121株,双核丝核菌5株。菌丝融合群测试结果表明,多核丝核菌分别属于AG-1-IA(85.17%)、AG-1-IB(1.59%)、AG-4(3.87%)和AG-5(4.76%)融合群,双核丝核菌分别属于AGBb(2.38%)和AGK(1.59%)融合群。首次从玉米上分离到双核丝核菌AGBb融合群。不同融合群对4种供试杀菌剂的敏感程度存在明显的差异。AGB(b)、AG和AG-1-IB对供试杀菌剂多表现为高度的敏感性,AG-4和AG-5融合群则表现为中度的敏感性,而AG-1-IA敏感性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纹枯病 丝核菌属 菌丝融合群 药剂敏感性
下载PDF
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与玉米对纹枯病抗性的关系 被引量:25
11
作者 金庆超 叶华智 张敏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2003年第2期116-118,共3页
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变化在玉米抗、感品种和不同生育期与叶鞘位之间存在差异。在玉米(川单10号)的不同生育期和叶鞘位中,随生育期的发展和叶鞘位的下降,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降低。在受纹枯病菌侵染后,抗病品种(R15)的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 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变化在玉米抗、感品种和不同生育期与叶鞘位之间存在差异。在玉米(川单10号)的不同生育期和叶鞘位中,随生育期的发展和叶鞘位的下降,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降低。在受纹枯病菌侵染后,抗病品种(R15)的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增加的速度和程度明显高于感病品种(K09)。这一结果表明,玉米对纹枯病的阶段抗性变化以及品种抗性与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变化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玉米纹枯病 苯丙氨酸解氨酶 抗病性
下载PDF
广西玉米纹枯病菌培养性状及其致病力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谭贤杰 程伟东 +1 位作者 覃兰秋 吴子恺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29-32,共4页
从广西玉米主产区的8个县市秋玉米的纹枯病病株中分离出8个玉米纹枯病菌株,经生物性状的观察和菌丝融合群测定表明,它们都属于立枯丝核菌AGk-1-IA融合群;腐生定殖能力和致病力测定表明,菌株GX4、GX1的腐生定殖能力和致病力最强。
关键词 玉米纹枯病 菌丝融合群 致病力 腐生定殖能力
下载PDF
玉米自交系478上纹枯病发生和防治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黄保宏 王波 +1 位作者 刘正 沈光斌 《安徽农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1997年第2期30-33,共4页
本文阐述沿淮及淮北地区玉米纹枯病在自交系478上的发生规律、流行的因素、危害损失以及防治要点。
关键词 玉米 自交系 纹枯病 发生规律 防治
下载PDF
几种栽培措施对玉米纹枯病和小斑病的影响 被引量:23
14
作者 叶坤浩 龚国淑 +5 位作者 祁小波 袁继超 蒋春先 孙小芳 王一羽 杨继芝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54-159,共6页
栽培措施能直接或间接影响玉米病害的发生。本文研究播期、密度和施氮量等几种常见栽培措施对玉米纹枯病和小斑病发生的影响。通过2012-2013年连续在四川简阳的试验结果表明,供试的10个玉米品种中,春播和夏播玉米纹枯病的病情指数差异... 栽培措施能直接或间接影响玉米病害的发生。本文研究播期、密度和施氮量等几种常见栽培措施对玉米纹枯病和小斑病发生的影响。通过2012-2013年连续在四川简阳的试验结果表明,供试的10个玉米品种中,春播和夏播玉米纹枯病的病情指数差异不显著,平均病情指数分别为23.42和23.54。但玉米小斑病的病情指数差异极显著,春播玉米和夏播玉米的平均病情指数分别为24.39和86.96。45 000株/hm2和67 500株/hm2两种密度的试验结果表明,密度增加会加重纹枯病和小斑病的发生,但差异不显著。对纹枯病而言,两种密度下都以目前生产上普遍采用的"1.0m+1.0m"等行距栽植时病害发生最轻。对小斑病而言,常规密度45 000株/hm2下,等行距栽植的病害要轻于宽窄行栽植的,高密栽培67 500株/hm2下,等行距栽植的病害要重于宽窄行栽植的。在供试的6个施氮水平下,未见施氮量与玉米纹枯病和小斑病之间有明显的相关性。综上表明,选用合适的玉米品种,适时播种,合理密植可减轻病害的发生,有利于玉米高产稳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栽培措施 玉米纹枯病 玉米小斑病 播期 种植密度 氮肥
下载PDF
土壤环境因素对玉米纹枯病菌菌核生长影响
15
作者 刘震 桑立君 +1 位作者 杨学达 朱久祥 《辽宁农业科学》 2022年第1期17-20,共4页
利用土传植物病原生态学的试验方法,通过模拟土壤温度、含水量、pH值对玉米纹枯病菌菌核生长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土壤温度对菌核生长影响较大,在含水量一定,pH值一定的条件下,25℃下菌核生长最快,30℃次之。在土壤pH值一定、温度适... 利用土传植物病原生态学的试验方法,通过模拟土壤温度、含水量、pH值对玉米纹枯病菌菌核生长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土壤温度对菌核生长影响较大,在含水量一定,pH值一定的条件下,25℃下菌核生长最快,30℃次之。在土壤pH值一定、温度适宜的条件下,土壤含水量对玉米纹枯病菌菌核产生影响很大,随着土壤湿度的增加,菌核生长出菌丝的速度越快,这也更能体现该菌适宜高湿的习性。土壤含水量一定、温度适宜的条件下,在中性或略偏酸性条件下菌核生长速度较快,强酸,强碱都对会对其生长和萌发产生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纹枯病 土壤环境 菌核
下载PDF
井冈霉素和噻呋酰胺对玉米纹枯病的田间防治效果 被引量:1
16
作者 元维军 周忠雄 +3 位作者 周忠泉 陈婷婷 刘美玲 向礼波 《湖北农业科学》 2020年第24期96-98,共3页
为明确井冈霉素和噻呋酰胺对玉米纹枯病的防治效果及对产量的影响,于玉米纹枯病发病初期采用喷雾法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24%井冈霉素水剂商品用药量600、1 200 mL/hm2和240 g/L噻呋酰胺悬浮剂商品用药量150、300、600 mL/hm2处... 为明确井冈霉素和噻呋酰胺对玉米纹枯病的防治效果及对产量的影响,于玉米纹枯病发病初期采用喷雾法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24%井冈霉素水剂商品用药量600、1 200 mL/hm2和240 g/L噻呋酰胺悬浮剂商品用药量150、300、600 mL/hm2处理对玉米纹枯病有较好的防效,防效在77.90%~88.53%,其千粒重显著高于空白对照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冈霉素 噻呋酰胺 玉米纹枯病 田间防效
下载PDF
三峡库区玉米纹枯病发生规律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0
17
作者 黄仁军 晏承兴 李承端 《农业灾害研究》 2011年第1期37-40,共4页
文章报道了三峡库区玉米纹枯病的发生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玉米纹枯病在不同海拔、不同年度、不同病情田块的发生情况存在差异。影响纹枯病发生轻重的因素主要是菌核量、温度、湿度及雨日。此外,地势、播种方式、品种、播种期亦会影响病... 文章报道了三峡库区玉米纹枯病的发生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玉米纹枯病在不同海拔、不同年度、不同病情田块的发生情况存在差异。影响纹枯病发生轻重的因素主要是菌核量、温度、湿度及雨日。此外,地势、播种方式、品种、播种期亦会影响病害的发生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库区 玉米纹枯病 发生规律 影响因素
下载PDF
玉米纹枯病拮抗内生细菌的筛选 被引量:10
18
作者 高增贵 陈捷 +2 位作者 冯晶 庄敬华 刘军华 《植物保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57-361,共5页
从玉米成株期根、茎组织中分离获得232株内生细菌,在离体条件下筛选获得20株对玉米纹枯病菌具有显著拮抗作用的内生细菌,其中7株为枯草芽孢杆菌,占拮抗菌株的35%。B20-120、B20-006、B20-122、B21-072、B21-016、B20-070等6株拮抗细菌... 从玉米成株期根、茎组织中分离获得232株内生细菌,在离体条件下筛选获得20株对玉米纹枯病菌具有显著拮抗作用的内生细菌,其中7株为枯草芽孢杆菌,占拮抗菌株的35%。B20-120、B20-006、B20-122、B21-072、B21-016、B20-070等6株拮抗细菌的发酵液对玉米种子萌发没有影响,进一步对其内生性(以抗利福平120 mg·mL^(-1)为标记)及其对玉米的促生作用和玉米纹枯病的防治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供试6个拮抗菌株对玉米生长没有抑制作用,有的甚至有促进作用,并且能在体内繁殖,具可转移性。拮抗菌株 B20-006和 B20-120对纹枯病的防治效果最好,菌液浸种处理苗期防治效果分别为67.9%和62。3%,成株期分别为40.2%和39.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纹枯病 拮抗细菌 促生作用 内生性检测 生物防治
原文传递
玉米纹枯病产量损失测定和发生规律 被引量:22
19
作者 梁继农 陈厚德 +4 位作者 朱华 刘文娟 黄玉富 刘荆 赵桂东 《植物保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101-106,共6页
不同地区玉米纹枯病产量损失测定结果表明,产量损失与病情严重度级别之间存在着显著的直线相关,严重度每提高一级,产量损失增加约10%左右,在产量损失的构成中,千粒重下降处于主导地位,粒数的减少其次;始病愈早,发病愈重,相应的产量损... 不同地区玉米纹枯病产量损失测定结果表明,产量损失与病情严重度级别之间存在着显著的直线相关,严重度每提高一级,产量损失增加约10%左右,在产量损失的构成中,千粒重下降处于主导地位,粒数的减少其次;始病愈早,发病愈重,相应的产量损失也愈大。不同地区,播期不同,发病期亦不同。从生育期来看,却是基本一致的,玉米抽雄期为发病始盛期,乳熟期为发病高峰期。品种间发病差异明显,但未发现高抗品种,目前生产上广泛应用的掖单系统杂交组合,中抗至中感,其丰产性较好。增施钾肥112.5~262.5kg能显著地减轻病害和增加产量,可作为防病措施推广应用。另外,大田调查还发现,轮作、间作和控制种植密度能减轻病害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纹枯病 损失测定 发生规律
原文传递
玉米纹枯病周期性脉冲Logistic模型研究 被引量:7
20
作者 于舒怡 傅俊范 +3 位作者 李海春 薛腾 周如军 康晓军 《玉米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41-144,共4页
以郑单958、辽单565和丹玉39为试材接种玉米纹枯病菌,对玉米纹枯病的流行动态进行系统调查,应用SPSS11.5软件将3年数据进行分析拟合。结果表明,与Logistic模型相比,脉冲Logistic模型可更直观、明确地反映年度间玉米纹枯病的周期性流行... 以郑单958、辽单565和丹玉39为试材接种玉米纹枯病菌,对玉米纹枯病的流行动态进行系统调查,应用SPSS11.5软件将3年数据进行分析拟合。结果表明,与Logistic模型相比,脉冲Logistic模型可更直观、明确地反映年度间玉米纹枯病的周期性流行动态情况且符合该病发展的生物学意义;通过脉冲Logistic模型可以发现,年度间同一品种玉米纹枯病的最大病情指数(KN)和初始病情指数(dN)存在较大差异,表观侵染速率(rN)的差异较小;经Lo-gistic模型推导,明确沈阳地区玉米纹枯病指数增长期为玉米出苗至7月上旬,逻辑斯蒂增长期为7月上旬到8月末或9月初,衰退期为8月末或9月初到玉米生育后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纹枯病 周期性 脉冲 LOGISTIC模型 流行时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