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nteraction Between Heficoverpa zea Damage with Corncob Diseases on Genetically Modified Corn in Sinaloa, México
1
作者 Luis A. Aguirre Uribe Gustavo A. Frías Trevino Agustín Hernández Juárez Mariano Flores Davila Emesto Cerna Chavez Jerónimo Landeros Flores Yisa M. Ochoa Fuentes 《Journal of Life Sciences》 2014年第4期329-334,共6页
GM (genetically modified) corn with the CrylAb, mCry3A and Vip3Aa20 protein of Bt (Bacillus thuringiensis) and its respective isoline as control with and without chemical control for corn earworm were used in this... GM (genetically modified) corn with the CrylAb, mCry3A and Vip3Aa20 protein of Bt (Bacillus thuringiensis) and its respective isoline as control with and without chemical control for corn earworm were used in this research. Fusarium corncob damage was lower on GM corn with (12.5%) and without (25.7%) insecticide treatment as compared with the isoline that had 48.3% and 83.1% of damaged corncobs with and without chemical control, respectively. Corn smut cob damage was also lower on GM corn with (3.2%) and without (6.3%) insect control compared with 15.5% and 49.7% damage with and without insecticide treatment, respectively. Fusarium sp. corncob rot was also lower on GM corn with 5.7% and 9.5% whereas a 24.6% and 63% rot was observed on the isoline with and without insecticide control, respectively. Ustilago maydis severity was also lower on Bt corn finding 0.07% and 0.25% damage on treatments with and without insect control as compared with the isoline that showed an 11.6% and a 41.4% smut rot with and without insecticide treatment, respectively. The authors conclude that GM corn resistant to Helicoverpa zea prevents damage by the pest, eliminating the entrance pathway for Fusarium sp. and Ustilago mayd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cillus thuringiensis TRANSGENIC FUSARIUM Ustilago maydis mycotoxins corn smut.
下载PDF
东北春玉米区玉米丝黑穗病大发生原因及对策 被引量:78
2
作者 晋齐鸣 王晓鸣 +3 位作者 王作英 沙洪林 李红 宋淑云 《玉米科学》 CAS CSCD 2003年第1期86-87,共2页
2002年东北春玉米区玉米丝黑穗病大发生。本文作者受农业部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良繁处委托,对东北春玉米区玉米丝黑穗病大发生情况进行了普查。结果表明,东北三省发病面积近106.7万hm2,占玉米总面积的19.5%。一般品种发病率在7%左右;... 2002年东北春玉米区玉米丝黑穗病大发生。本文作者受农业部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良繁处委托,对东北春玉米区玉米丝黑穗病大发生情况进行了普查。结果表明,东北三省发病面积近106.7万hm2,占玉米总面积的19.5%。一般品种发病率在7%左右;感病品种发病率在10%~40%;个别高感品种的发病率在50%以上。主要原因是玉米多年重茬连作,缺乏抗病品种,气候条件变化异常以及农民缺乏科学使用种衣剂的常识。提出以抗病品种为基础,化学防治为主农业保健栽培措施为辅的综合防治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玉米 丝黑穗病 发生原因 对策 防治 东北地区
下载PDF
玉米丝黑穗菌生理分化的研究 被引量:33
3
作者 华致甫 白宝璋 赵晓军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5年第2期32-37,共6页
用妇人指等5个玉米自交系作鉴别寄主。鉴别来自新疆等9个省的玉米丝黑穗菌的致病力及其酸性磷酸脂酶和脂酶同功酶试验,初步认为玉米丝黑穗菌在我国至少存在5个不同生理小种,其中1号小种分布较普遍,为优势小种,其他则较少。
关键词 玉米 丝黑穗菌 生理小种 鉴别
下载PDF
安全高效防治玉米丝黑穗病种衣剂的研制 被引量:18
4
作者 晋齐鸣 沙洪林 +2 位作者 李红 宋淑云 张伟 《玉米科学》 CAS CSCD 2004年第2期94-96,共3页
通过田间和室内人工模拟低温条件,重复再现了烯唑醇产生药害的症状,首次明确了烯唑醇药剂产生药害的原因,找出了解决的办法。研制出安全、高效防治玉米丝黑穗病的种衣剂“Hc”,克服了烯唑醇遇低温易产生药害问题,试验示范防治效果达88.6%。
关键词 种衣剂 玉米 丝黑穗病 烯唑醇 药害 研制
下载PDF
玉米瘤黑粉病抗性鉴定技术研究 被引量:16
5
作者 张春民 刘玉英 +1 位作者 石洁 张老章 《玉米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09-111,共3页
比较了不同接种方法、接种时期、接种量及接种液预处理方法对大田玉米瘤黑粉病发病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大田玉米瘤黑粉病的最佳接种时期为6叶1心期,最佳接种方法为孢子液注射法和菌沙法,注射法最适宜接种孢子浓度为7~8×103个/mL,... 比较了不同接种方法、接种时期、接种量及接种液预处理方法对大田玉米瘤黑粉病发病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大田玉米瘤黑粉病的最佳接种时期为6叶1心期,最佳接种方法为孢子液注射法和菌沙法,注射法最适宜接种孢子浓度为7~8×103个/mL,孢子液预处理能明显提高接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瘤黑粉病 接种 抗性 鉴定技术
下载PDF
玉米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中丝黑穗病灾变及对策 被引量:8
6
作者 张秀文 吴新兰 +2 位作者 庞志超 任金平 刘煜才 《玉米科学》 CAS CSCD 1995年第A01期4-6,共3页
“八五”期间,有些推广杂交种丝黑穗病发病率仍超过10%,为提供有效的防治措施,鉴定了92份杂交组合,筛选出21份高抗杂交种,占鉴定材料的22.83%;鉴定自交系778份,选出高抗的198份,占鉴定总数25.44%,它... “八五”期间,有些推广杂交种丝黑穗病发病率仍超过10%,为提供有效的防治措施,鉴定了92份杂交组合,筛选出21份高抗杂交种,占鉴定材料的22.83%;鉴定自交系778份,选出高抗的198份,占鉴定总数25.44%,它们是良好的抗源及亲本。对推广的较感病杂交种,采用种衣剂拌种,农村大面积推广防治效果:吉农1号为85.10%,吉农4号为77.09%~81.49%,吉农7号为92.81%,为“九五”玉米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提供了配套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丝黑穗病 综合防治 拌种 种衣剂
下载PDF
玉米苗期病害诊断与防治技术研究 被引量:16
7
作者 晋齐鸣 骈跃斌 +3 位作者 宋淑云 李红 沙洪林 张伟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55-359,共5页
采用常规的方法对玉米苗期病害发生进行了诊断及防治技术研究。结果表明:玉米苗期病害可初步分为侵染性和非侵染性病害。侵染性病害主要是由病原菌侵入引起,符合KOCH法则的病原菌主要有禾谷镰孢菌(Fusariumgraminearum)、串珠镰孢菌(Fus... 采用常规的方法对玉米苗期病害发生进行了诊断及防治技术研究。结果表明:玉米苗期病害可初步分为侵染性和非侵染性病害。侵染性病害主要是由病原菌侵入引起,符合KOCH法则的病原菌主要有禾谷镰孢菌(Fusariumgraminearum)、串珠镰孢菌(Fusariummoniliforme)、玉米圆斑离蠕孢菌(Helminthosporiumcarbo num)、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solani)、串珠镰孢菌胶孢变种(F moniliformevar subglutinans)和丝轴团散黑粉菌[Sporisoriumreilianum(KuHn)LandonetFull]及玉米假单胞杆菌(PseudomonaszeaeHsiaetFang)。非侵染性病害主要包括缺素症、环境胁迫和药害等因素引起的病害。使用克百威、福美双、三唑醇和戊唑醇复配的二元或三元种衣剂,可以有效地控制玉米苗期病虫害和丝黑穗病的发生与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苗期病害 丛生苗 丝黑穗病 防治技术
下载PDF
吉林省玉米主推品种抗丝黑穗病及叶斑病性状鉴定 被引量:5
8
作者 杨信东 高洁 +3 位作者 杨伟光 张德才 翟凤艳 郑宏爽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35-38,共4页
对吉林省玉米主推品种进行了丝黑穗病及叶斑病的抗病性鉴定。结果表明:四单158、登海1、登海9、丹638、农大108、吉单209、吉单156、垦粘1、掖单19、吉单141、吉单306等较感染丝黑穗病。多数品种均不同程度感染灰斑病、弯孢菌叶斑病及... 对吉林省玉米主推品种进行了丝黑穗病及叶斑病的抗病性鉴定。结果表明:四单158、登海1、登海9、丹638、农大108、吉单209、吉单156、垦粘1、掖单19、吉单141、吉单306等较感染丝黑穗病。多数品种均不同程度感染灰斑病、弯孢菌叶斑病及褐斑病。对丝黑穗病及叶斑病抗性均较好的品种为"吉单18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林 玉米 品种 丝黑穗病 叶斑病 抗病性 鉴定
下载PDF
防治玉米顶腐病和黑粉病药剂筛选 被引量:7
9
作者 邢会琴 马建仓 +1 位作者 许永锋 李万苍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87-192,共6页
采用10种杀菌剂对玉米顶腐病菌室内测定结果表明,80%多·福·福锌可湿性粉剂、70%多·福可湿性粉剂、97%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和98%烯唑醇可湿性粉剂抑菌效果最好,而且持效期较长。以97%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和98%烯唑醇可... 采用10种杀菌剂对玉米顶腐病菌室内测定结果表明,80%多·福·福锌可湿性粉剂、70%多·福可湿性粉剂、97%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和98%烯唑醇可湿性粉剂抑菌效果最好,而且持效期较长。以97%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和98%烯唑醇可湿性粉剂按3:1或4:1的比例进行复配,抑菌效果达到了其各自单用的抑菌效果。经安全性测定,用98%烯唑醇可湿性粉剂进行种子包衣在低温条件下对玉米出苗和苗期生长有一定影响,97%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则无影响。田间防治试验表明,97%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97%多菌灵可湿性粉剂与98%烯唑醇可湿性粉剂复配对玉米顶腐病和瘤黑粉病均有一定防效。在玉米4~8叶和8~12叶期时,以97%多菌灵可湿性粉剂20g+有机硅5mL/666.7m2和97%多菌灵可湿性粉剂25g+98%烯唑醇可湿性粉剂5g+有机硅7mL/666.7m2用量分别喷洒,对顶腐病的防治效果达90%左右,并可兼治瘤黑粉病,防治效果达70%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顶腐病 瘤黑粉病 杀菌剂 有机硅 防治
下载PDF
山西北部春玉米区丝黑穗病现状分析与综合防治 被引量:7
10
作者 白永新 陈保国 +3 位作者 张润生 卢桂花 郑联寿 栗利元 《山西农业科学》 2006年第1期65-67,共3页
2003年,玉米丝黑穗病在山西省北部春播玉米区大面积发生,造成严重的损失。研究表明,玉米连年重茬,种植感病品种,气候变化异常,缺乏科学的防治措施及部分地区推广的秸秆还田是诱发丝黑穗病发生的重要因素。因此,种植抗病品种,适期播种,... 2003年,玉米丝黑穗病在山西省北部春播玉米区大面积发生,造成严重的损失。研究表明,玉米连年重茬,种植感病品种,气候变化异常,缺乏科学的防治措施及部分地区推广的秸秆还田是诱发丝黑穗病发生的重要因素。因此,种植抗病品种,适期播种,合理倒茬,大力推广种子包衣技术,加强肥水管理,可减轻丝黑穗病的发生与为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玉米 丝黑穗病 发生原因 对策
下载PDF
玉米对丝黑穗病的抗性及其与产量的关系 被引量:4
11
作者 邵冰 李继竹 +2 位作者 衣洪坤 姜龙 杨伟光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8-14,共7页
选用国内外对丝黑穗病抗性不同的15份自交系及其组配的56份杂交组合作为供试材料,进行了丝黑穗病的人工接种鉴定与配合力分析。结果表明:表现抗病的自交系材料有10份,占总鉴定自交系材料的66.6%,其中表现抗病的有F349和Mo17,表现中抗的... 选用国内外对丝黑穗病抗性不同的15份自交系及其组配的56份杂交组合作为供试材料,进行了丝黑穗病的人工接种鉴定与配合力分析。结果表明:表现抗病的自交系材料有10份,占总鉴定自交系材料的66.6%,其中表现抗病的有F349和Mo17,表现中抗的有6WC、5918、J1782、4CV、丹8415、东D202、丹黄34、中106;杂交组合抗病类型有39份,占总杂交组合的69.64%。对其配合力进行分析,发现在有无接丝黑穗病菌条件下,组合6WC×东D202、6WC×丹8415小区产量较高,其亲本的一般配合力也较高,并且这些组合及其亲本的抗性均达到抗病或中抗水平,所以在抗玉米丝黑穗的育种中既要重视玉米抗病等级的鉴定,也要加强其配合力的分析和产量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抗性 丝黑穗病 配合力 产量
下载PDF
不同药剂配方种子包衣对玉米出苗安全性及玉米丝黑穗病和蚜虫的防治效果 被引量:10
12
作者 刘微 张晓翔 +6 位作者 彭辉 王彪 王永生 仪美芹 王晶杰 杜鹏 宋震洋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24-229,共6页
应用600g/L吡虫啉FSC、44%吡虫·氟虫腈FSC、300g/L氯氰菊酯FSC、60%戊唑醇FSC、4.23%甲霜·种菌唑ME 5种药剂不同配方包衣‘先玉335’和‘金庆’2个玉米品种种子,验证各药剂对当地玉米出苗的安全性、对玉米苗期生长的影响及对... 应用600g/L吡虫啉FSC、44%吡虫·氟虫腈FSC、300g/L氯氰菊酯FSC、60%戊唑醇FSC、4.23%甲霜·种菌唑ME 5种药剂不同配方包衣‘先玉335’和‘金庆’2个玉米品种种子,验证各药剂对当地玉米出苗的安全性、对玉米苗期生长的影响及对玉米丝黑穗病和玉米蚜虫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玉米种子包衣后对出苗安全,且有很好的保苗、壮苗、增产作用,增产率最高可达19.6%。吡虫啉400、500、600、800mL+戊唑醇150mL+甲霜·种菌唑100mL组合以及吡虫·氟虫腈240、480mL+戊唑醇150mL+甲霜·种菌唑100mL组合对丝黑穗病防效均可达84%以上。吡虫啉800mL+戊唑醇150mL+甲霜·种菌唑100mL组合以及吡虫·氟虫腈240、480mL+戊唑醇150mL+甲霜·种菌唑100mL组合对‘先玉335’玉米上的蚜虫具有很好的防治效果,防效可达81.6%以上。吡虫啉500、600mL+戊唑醇150mL+甲霜·种菌唑100mL组合以及吡虫·氟虫腈480mL+戊唑醇150mL+甲霜·种菌唑100mL组合对‘金庆’玉米上的蚜虫防治效果较为突出,防效可达81.1%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蚜虫 丝黑穗病 防治效果 吡虫·氟虫腈 吡虫啉
下载PDF
室内快速筛选防治玉米瘤黑粉病药剂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家齐 张海剑 +3 位作者 刘树森 郭宁 金戈 石洁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711-715,共5页
针对防治玉米瘤黑粉病药剂的筛选,建立了一套应用酶标仪室内快速筛选的方法。采用含药的马铃薯葡萄糖液体培养基(PDB)进行筛选,初始孢子培养浓度为106个/mL,在摇床中于28℃、200 r/min下培养16 h后测定光学密度(OD)值,最佳OD值测定波长... 针对防治玉米瘤黑粉病药剂的筛选,建立了一套应用酶标仪室内快速筛选的方法。采用含药的马铃薯葡萄糖液体培养基(PDB)进行筛选,初始孢子培养浓度为106个/mL,在摇床中于28℃、200 r/min下培养16 h后测定光学密度(OD)值,最佳OD值测定波长为590 nm。应用该方法对戊唑醇、吡唑醚菌酯、嘧菌酯、丙环唑和氟唑环菌胺5种杀菌剂进行筛选,结果表明:戊唑醇和氟唑环菌胺对玉米瘤黑粉病致病菌玉蜀黍黑粉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EC50值均为0.03 mg/L。本研究建立的酶标仪快速筛选方法检测过程快速准确,重复性好,是一种值得推荐的检测方法,可为田间试验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瘤黑粉病 玉蜀黍黑粉菌 杀菌剂 毒力 酶标分析仪 药剂筛选 方法建立
下载PDF
玉米丝黑穗病对玉米产量损失程度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高立起 石爱丽 +3 位作者 董立 王书卿 梁士民 赵立新 《农学学报》 2014年第5期12-15,18,共5页
为了进一步探明玉米丝黑穗病对玉米产量造成的损失程度,对5个感玉米丝黑穗病品种进行发病情况观察及对产量损失影响程度的测定.经2个试验点调查发现,每个品种感病后部分病株都有分化穗的能力,一般分化穗株占病株数0.51%~14.64%,并且... 为了进一步探明玉米丝黑穗病对玉米产量造成的损失程度,对5个感玉米丝黑穗病品种进行发病情况观察及对产量损失影响程度的测定.经2个试验点调查发现,每个品种感病后部分病株都有分化穗的能力,一般分化穗株占病株数0.51%~14.64%,并且分化穗全部在病穗上位叶.其中病株分化穗表现为可授粉穗能够正常结实,并有商品价值;可授粉结实但灌浆不足,无商品价值;可授粉仅有粒型但未能灌浆;分化穗未能授粉等类型.结果表明少量病株分化穗株具有一定的结实能力,病株分化穗株结实产量比病株率减少损失0.13%~1.27%,因此玉米丝黑穗病产量损失率小于发病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丝黑穗病 病株分化穗株 玉米产量 损失程度
下载PDF
卫福拌种防治玉米丝黑穗病 被引量:3
15
作者 文成敬 陈文瑞 《农药》 CAS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31-31,30,共2页
比较了卫福和粉锈宁拌种防治玉米丝黑穗病的效果。用 40 %卫福悬浮剂 5ml/kg种子拌种防效达 88 47% ,明显好于用 15 %粉锈宁可湿性粉剂 5g/kg种子的防效。卫福拌种后使玉米出苗快而整齐 。
关键词 玉米 卫福 丝黑穗病 拌虫 悬浮剂 病害
下载PDF
种衣剂包衣防治玉米丝黑穗病效果 被引量:3
16
作者 郭义堂 李洪 +1 位作者 晋齐鸣 李太平 《山西农业科学》 2011年第1期64-66,共3页
用6种含有戊唑醇的种衣剂以供试剂量分别包衣高感丝黑穗病的玉米品种长单35号和感病品种潞玉13进行试验,结果表明,2个品种玉米发芽正常和出苗安全,发病率极显著低于对照。6.5%吡·高氯·戊唑、20%吡·福·戊醇、18%丁硫... 用6种含有戊唑醇的种衣剂以供试剂量分别包衣高感丝黑穗病的玉米品种长单35号和感病品种潞玉13进行试验,结果表明,2个品种玉米发芽正常和出苗安全,发病率极显著低于对照。6.5%吡·高氯·戊唑、20%吡·福·戊醇、18%丁硫·福·戊醇对丝黑穗病的防治效果达80%以上,九兴黑虫搭档、黑虫双全的防治效果为70%左右,帅苗+戊唑醇的防治效果反差较大,有待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种衣剂 包衣 丝黑穗病 防治效果
下载PDF
玉米黑粉菌的加工利用分析 被引量:11
17
作者 石太渊 孙大为 +2 位作者 张锐 张华 姜福林 《农产品加工(下)》 2006年第9期28-30,32,共4页
玉米黑粉菌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膳食纤维、矿物质(尤其是K,Fe,Se含量较高)、维生素、真菌多糖以及人体必需氨基酸。因此,玉米黑粉菌是一种营养丰富的食用菌,是开发保健食品的优质天然原料,具有广阔的开发和应用前景。
关键词 玉米 黑粉菌 利用
下载PDF
吉林省玉米丝黑穗病发病特点及综合防治技术 被引量:5
18
作者 巩毅刚 付艳 《现代农业科技》 2011年第2期196-197,共2页
从发病症状、病原菌、病菌侵染、发病条件等方面介绍了玉米丝黑穗病的发生规律,提出采取以选育和栽培抗病品种为主、药剂处理、加强栽培管理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措施,对控制玉米丝黑穗病的发生,提高玉米产量和品质,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从发病症状、病原菌、病菌侵染、发病条件等方面介绍了玉米丝黑穗病的发生规律,提出采取以选育和栽培抗病品种为主、药剂处理、加强栽培管理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措施,对控制玉米丝黑穗病的发生,提高玉米产量和品质,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具有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丝黑穗病 发生规律 防治措施
下载PDF
基于文献计量分析我国玉米黑穗病研究现状 被引量:2
19
作者 崔晓宁 柴浩军 王元立 《热带农业工程》 2011年第3期9-12,共4页
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的数据为检索对象,采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从年度载文量、核心作者群、合作度、主要产出单位及区域、期刊分布等方面对玉米丝黑穗病研究文献进行统计。
关键词 玉米 丝黑穗病 文献 计量分析
下载PDF
夏玉米瘤黑粉病的发生特点、 原因及综合防控对策 被引量:1
20
作者 朱富春 《植物医生》 2021年第3期72-74,共3页
玉米瘤黑粉病是一种局部侵染的真菌性病害,严重影响玉米产量和品质.笔者经过多年试验研究和调查分析,摸清了召陵区玉米瘤黑粉病的发生特点、发生原因,并结合生产实际提出综合防控对策.
关键词 玉米瘤黑粉病 症状 发生特点 发生原因 防控对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