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valuating alternative stem cell hypotheses for adult corneal epithelial maintenance 被引量:6
1
作者 John D West Natalie J Dorà J Martin Collinson 《World Journal of Stem Cells》 SCIE CAS 2015年第2期281-299,共19页
In this review we evaluate evidence for three different hypotheses that explain how the corneal epithelium is maintained. The limbal epithelial stem cell(LESC)hypothesis is most widely accepted. This proposes that ste... In this review we evaluate evidence for three different hypotheses that explain how the corneal epithelium is maintained. The limbal epithelial stem cell(LESC)hypothesis is most widely accepted. This proposes that stem cells in the basal layer of the limbal epithelium, at the periphery of the cornea, maintain themselves and also produce transient(or transit) amplifying cells(TACs). TACs then move centripetally to the centre of the cornea in the basal layer of the corneal epithelium and also replenish cells in the overlying suprabasal layers. The LESCs maintain the corneal epithelium during normal homeostasis and become more active to repair significant wounds. Second, the corneal epithelial stem cell(CESC) hypothesis postulates that, during normal homeostasis, stem cells distributed throughout the basal corneal epithelium, maintain the tissue. According to this hypothesis, LESCs are present in the limbus but are only active during wound healing. We also consider a third possibility, that the corneal epithelium is maintained during normal homeostasis by proliferation of basal corneal epithelial cells without any input from stem cells. After reviewing the published evidence, we conclude that the LESC and CESC hypotheses are consistent with more of the evidence than the third hypothesis, so we do not consider this further. The LESC and CESC hypotheses each have difficulty accounting for one main type of evidence so we evaluate the two key lines of evidence that discriminate between them. Finally, we discuss how lineage-tracing experiments have begun to resolve the debate in favour of the LESC hypothesis. Nevertheless, it also seems likely that some basal corneal epithelial cells can act as long-term progenitors if limbal stem cell function is compromised. Thus, this aspect of the CESC hypothesis may have a lasting impact on our understanding of corneal epithelial maintenance, even if it is eventually shown that stem cells are restricted to the limbus as proposed by the LESC hypothes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ye cornea corneaL EPITHELIUM limbalepithelium stem cell LINEAGE tracing
下载PDF
Corneal stem cells and tissue engineering: Current advances and future perspectives 被引量:4
2
作者 Aline Lütz de Araujo JoséAlvaro Pereira Gomes 《World Journal of Stem Cells》 SCIE CAS 2015年第5期806-814,共9页
Major advances are currently being made in regenerative medicine for cornea. Stem cell-based therapies represent a novel strategy that may substitute conventional corneal transplantation, albeit there aremany challeng... Major advances are currently being made in regenerative medicine for cornea. Stem cell-based therapies represent a novel strategy that may substitute conventional corneal transplantation, albeit there aremany challenges ahead given the singularities of each cellular layer of the cornea. This review recapitulates the current data on corneal epithelial stem cells, corneal stromal stem cells and corneal endothelial cell progenitors. Corneal limbal autografts containing epithelial stem cells have been transplanted in humans for more than 20 years with great successful rates, and researchers now focus on ex vivo cultures and other cell lineages to transplant to the ocular surface. A small population of cells in the corneal endothelium was recently reported to have self-renewal capacity, although they do not proliferate in vivo. Two main obstacles have hindered endothelial cell transplantation to date: culture protocols and cell delivery methods to the posterior cornea in vivo. Human corneal stromal stem cells have been identified shortly after the recognition of precursors of endothelial cells. Stromal stem cells may have the potential to provide a direct cell-based therapeutic approach when injected to corneal scars. Furthermore, they exhibit the ability to deposit organized connective tissue in vitro and may be useful in corneal stroma engineering in the future. Recent advances and future perspectives in the field are discus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rnea stem cells cell-based therapy limbal TRANSPLANTATION TISSUE engineering cornealendothelium
下载PDF
角膜缘微环境细胞的分离培养研究进展
3
作者 肖宇婷(综述) 谢华桃 张明昌(审校)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87-392,共6页
角膜缘微环境细胞(LNCs)是位于角膜缘、与角膜缘上皮干细胞(LESCs)紧密相连的一类间充质干细胞,能同时表达间充质标志物和多种胚胎干细胞标志物,对调节LESCs的静息、自我更新以及分化状态起着重要作用。近年研究表明,LNCs可通过胶原酶... 角膜缘微环境细胞(LNCs)是位于角膜缘、与角膜缘上皮干细胞(LESCs)紧密相连的一类间充质干细胞,能同时表达间充质标志物和多种胚胎干细胞标志物,对调节LESCs的静息、自我更新以及分化状态起着重要作用。近年研究表明,LNCs可通过胶原酶消化法、上皮块消化法、中性蛋白酶-胶原酶消化法以及组织块培养法进行体外分离培养,通过3D Matrigel共培养、Transwell共培养可研究LNCs与LESCs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LNCs与LESCs可通过SDF-1/CXCR4、Notch、BMP、Wnt、Sonic Hedgehog、KIT/AKT等多种信号通路以及神经生长因子、角质形成细胞因子、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等多种细胞因子相互作用。LNCs现已成为角膜上皮组织工程、眼表重建以及角膜再生等研究中的一大热点。本文就LNCs的研究背景、体外分离培养方法、与LESCs的相互作用机制及其应用前景等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 角膜缘微环境细胞 角膜缘上皮干细胞 角膜缘干细胞缺乏症 组织工程 眼表重建 角膜再生
下载PDF
构建组织工程化羊膜角膜上皮植片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4
作者 屈雷 王馨 +1 位作者 杨学义 窦忠英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4年第1期115-120,共6页
虽然组织工程化角膜组织已成功构建,并为体外进行角膜生理、病理、药理和角膜移植等方面的研究提供了与活体角膜很接近的模型,但其距离临床应用还有一定距离。近年来,采用组织工程技术构建的羊膜角膜上皮植片已率先应用于临床,为成千上... 虽然组织工程化角膜组织已成功构建,并为体外进行角膜生理、病理、药理和角膜移植等方面的研究提供了与活体角膜很接近的模型,但其距离临床应用还有一定距离。近年来,采用组织工程技术构建的羊膜角膜上皮植片已率先应用于临床,为成千上万的由于角膜上皮缺损所致的角膜疾病患者带来希望,本文对有关羊膜的基础研究、羊膜负载角膜缘干细胞植片的构建方法及其功能的评价、角膜缘干细胞在羊膜上的生物学特性、植片移植及术后护理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和存在的问题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建组织工程 羊膜角膜上皮植片 角膜组织 角膜缘干细胞 血清学
下载PDF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重建碱烧伤眼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2
5
作者 刘国华 晏晓明 +1 位作者 杨松霖 李海丽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810-813,共4页
目的探索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的诱导分化条件,观察负载人MSCs的羊膜移植重建碱烧伤大鼠眼表的疗效。方法传三代人MSCs分组培养,不同条件刺激后种于羊膜表面。碱烧伤后1个月大鼠随机分A、B、C和D组:A组(A1、A2、A3、A4)移植不同条... 目的探索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的诱导分化条件,观察负载人MSCs的羊膜移植重建碱烧伤大鼠眼表的疗效。方法传三代人MSCs分组培养,不同条件刺激后种于羊膜表面。碱烧伤后1个月大鼠随机分A、B、C和D组:A组(A1、A2、A3、A4)移植不同条件诱导的人MSCs,B组移植人角膜缘干细胞(LSCs),C组移植羊膜,D组未治疗。术后观察眼表并评分,2周和1个月时行印迹细胞学(IC)检查,1个月时切片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荧光检测溴脱氧尿嘧啶(BrdU)、ABCG2、K3/K12、Cx43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结果术后A、B组较C、D组角膜新生血管和炎性细胞减少、透明度增加(P<0.05)。IC检查示A、B组未见杯状细胞,C、D组可见杯状细胞。A、B组均形成3层以上上皮细胞,C组3层左右,D组为1~2层。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荧光检查示:A、B组角膜表面可检测到BrdU、ABCG2阳性细胞;A组Cx43均为阴性,A4组中有2个标本K3/K12为弱阳性,其余A组标本均为阴性,B组K3/K12、Cx43均为阳性;A、B组VEGF均较低,C组较强,D组最强。结论人MSCs与人LSCs相同,可成功重建碱烧伤大鼠眼表。其眼表重建功能可能与抗炎和抗血管化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角膜缘干细胞 移植 角膜 碱烧伤
下载PDF
家兔角膜缘干细胞缺失病理模型的制作 被引量:3
6
作者 屈雷 杨学义 +2 位作者 王馨 赵明 窦忠英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61-65,共5页
 根据角膜缘干细胞定位于角膜缘上皮基底层,为角膜上皮增殖分化的源泉并保持角膜上皮完整性的理论。将20只家兔随机分为4组,每组5只,分别将角膜缘上皮全周或半周板层手术切除,或用1mol/LNaOH直接擦除等方法破坏角膜缘干细胞,探索制作...  根据角膜缘干细胞定位于角膜缘上皮基底层,为角膜上皮增殖分化的源泉并保持角膜上皮完整性的理论。将20只家兔随机分为4组,每组5只,分别将角膜缘上皮全周或半周板层手术切除,或用1mol/LNaOH直接擦除等方法破坏角膜缘干细胞,探索制作角膜缘干细胞完全缺失病理模型的有效途径。结果表明,处理后4周,全周角膜缘上皮板层手术切除,中央角膜上皮层用1mol/LNaOH擦除的5只试验家兔角膜表面全部血管化、结膜化,未发生睑球粘连,角膜基质胶原纤维完整未见溃疡、穿孔等病变,细胞印迹学检查为结膜表型,可作为实验性角膜缘干细胞移植的病理模型;全周角膜缘上皮板层手术切除,中央角膜上皮用生理盐水擦除的5只试验家兔,有2只为结膜表型,另3只为角膜表型,观察期内结果不稳定;半周角膜缘上皮板层手术切除,中央角膜上皮层用生理盐水擦除的5只试验家兔,角膜表面透明,全部为角膜表型;直接用1mol/LNaOH擦除角膜缘和中央角膜上皮的试验家兔,有4只角膜基质胶原纤维断裂、溶解,并伴有严重的溃疡、穿孔、睑球粘连等病变,不能用于移植试验,另1只角膜表面透明,未见结膜和新生血管长入,细胞印迹学检查为角膜表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 角膜缘干细胞缺失 病理模型 家兔
下载PDF
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复发性翼状胬肉疗效观察 被引量:19
7
作者 程美仙 罗添场 阮敏毅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0年第4期808-809,共2页
目的:观察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复发性翼状胬肉疗效。方法:把66例81眼复发性翼状胬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4例44眼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对照组:32例37眼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带蒂结膜瓣转移术。胬肉... 目的:观察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复发性翼状胬肉疗效。方法:把66例81眼复发性翼状胬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4例44眼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对照组:32例37眼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带蒂结膜瓣转移术。胬肉复发的定义:血管纤维组织重新侵入角膜。结果:术后随访12-24mo。治疗组治愈率98%,复发率2%;对照组治愈率84%,复发率16%。两组复发率有统计学意义(χ^2=4.62,P〈0.05),两组均无明显并发症。结论: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复发性翼状胬肉疗效高,复发率低于带蒂结膜瓣转移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翼状胬肉 角膜缘干细胞 移植
下载PDF
羊膜移植重建眼表治疗角膜缘干细胞缺陷 被引量:2
8
作者 贺燚 孙秉基 +3 位作者 祝磊 赵东卿 王印其 李家臣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32-235,共4页
目的探讨羊膜移植(AMT)重建眼表治疗角膜缘干细胞缺陷(LSCD)的临床价值。方法12例14只眼分为轻、中、重 3级,分别采用单纯 AMT(3只眼)、AMT+角膜缘移植(LT)(6只眼)、AMT+带角膜缘的全板层角膜移... 目的探讨羊膜移植(AMT)重建眼表治疗角膜缘干细胞缺陷(LSCD)的临床价值。方法12例14只眼分为轻、中、重 3级,分别采用单纯 AMT(3只眼)、AMT+角膜缘移植(LT)(6只眼)、AMT+带角膜缘的全板层角膜移植(5只眼)。结果术后2~3周眼表全部上皮化。平均随访60周,所有病例眼表中央区透明、无血管及瘢痕生长,矫正视力13只眼有明显改善。结论AMT是治疗LSCD伴基质损害的一种有效治疗手段,需联合LT或角膜移植者,可同时或先行AMT,待改善角膜缘基质微环境后,再施联合手术,以使提高手术成功率。其作用机制还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膜 角膜缘 角膜移植干细胞 眼表面
下载PDF
综合护理干预对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患者临床疗效及护理满意度的观察 被引量:20
9
作者 许凤 封亚玲 《海军医学杂志》 2016年第2期151-153,191,共4页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临床疗效及护理满意度的观察。方法采用数字表法随机选取2012年5月至2015年5月陕西省西安市第一医院眼科收治的80例翼状胬肉患者,依据知情同意的原则分为2组,即研究组(n=...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临床疗效及护理满意度的观察。方法采用数字表法随机选取2012年5月至2015年5月陕西省西安市第一医院眼科收治的80例翼状胬肉患者,依据知情同意的原则分为2组,即研究组(n=40)和对照组(n=40)。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干预。结果研究组患者的复发率为7.5%(3/4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7.5%(7/4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手术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分别为(41.0±7.2)min、(45.0±6.7)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呼吸频率、收缩压、舒张压、指端血氧饱和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满意度97.5%(39/40)与对照组的65.0%(26/4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升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护理干预 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 临床疗效 护理满意度
下载PDF
自体角膜缘上皮移植术与单纯切除治疗翼状胬肉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荣瑜 童翀 +2 位作者 王刘英 汤代文 罗建勋 《临床眼科杂志》 2006年第1期34-36,共3页
目的对比观察自体角膜缘上皮移植术与传统的单纯翼状胬肉切除术治疗翼状胬肉的疗效。方法将41例(51只眼)翼状胬肉患者随机分成A、B组:A组21例(26只眼)行翼状胬肉切除术联合自体角膜上皮移植术;B组20例(25只眼)行传统的单纯翼状胬肉切除... 目的对比观察自体角膜缘上皮移植术与传统的单纯翼状胬肉切除术治疗翼状胬肉的疗效。方法将41例(51只眼)翼状胬肉患者随机分成A、B组:A组21例(26只眼)行翼状胬肉切除术联合自体角膜上皮移植术;B组20例(25只眼)行传统的单纯翼状胬肉切除术。以角膜创面上皮覆盖恢复光滑透明、无新生血管和胬肉组织生长为治愈,否则视为复发。术后随访3-24个月,平均13.5个月。结果 A组2例(9.5%)失访,1 例(1只眼)翼状胬肉复发,复发率为3.84%;B组1例(5%)失访,9例(11只眼)翼状胬肉复发,复发率为 45%,两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01)结论自体角膜缘上皮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疗效确切且能有效防止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缘上皮移植术 翼状胬肉 角膜缘干细胞
下载PDF
角膜缘干细胞移植应用于翼状胬肉患者中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2
11
作者 步建平 赵丹丹 《系统医学》 2019年第1期25-27,共3页
目的探讨角膜缘干细胞移植应用于翼状胬肉患者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12月该院收治的205例翼状胬肉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治疗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采用传统翼状胬肉切除术治疗)102例与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角膜缘干细... 目的探讨角膜缘干细胞移植应用于翼状胬肉患者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12月该院收治的205例翼状胬肉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治疗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采用传统翼状胬肉切除术治疗)102例与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103例。观察对比两组疗效、手术前后裸眼视力与角膜散光度的变化,以及1年内翼状胬肉的复发率。结果研究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7.09%,高于对照组85.29%(χ~2=8.899,P<0.05)。术后3周时研究组裸眼视力(1.05±0.15)°高于对照组(0.62±0.08)°(t=4.053,P<0.05),角膜散光度(0.45±0.05)°低于对照组(1.20±0.12)°(t=3.956,P<0.05)。研究组复发率5.83%低于对照组21.57%(χ~2=10.771,P<0.05)。结论角膜缘干细胞移植应用于翼状胬肉患者中疗效确切,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视功能,降低复发率,适于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缘 干细胞移植 翼状胬肉 效果
下载PDF
严重眼部烧伤急性期处理及组织工程角膜上皮移植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皮裕琍 郭青 +5 位作者 刘杰 唐维强 董莹 尹斓 朱婧 张莉 《感染.炎症.修复》 2010年第4期212-214,共3页
目的:通过对严重眼部烧伤急性期处理及组织工程角膜上皮移植治疗眼角膜烧伤的效果分析,探讨治疗眼部烧伤的行之有效的途径。方法:对2005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的32例43眼(年龄1~43岁)严重急性期眼部烧伤患者,按致伤原因不同,分别进行... 目的:通过对严重眼部烧伤急性期处理及组织工程角膜上皮移植治疗眼角膜烧伤的效果分析,探讨治疗眼部烧伤的行之有效的途径。方法:对2005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的32例43眼(年龄1~43岁)严重急性期眼部烧伤患者,按致伤原因不同,分别进行急性期处理及对角膜创面进行羊膜和/或行自体/同种异体组织工程角膜上皮移植,观察视力、角膜创面愈合及新生血管生成情况。结果:43只眼中有11只在1周内角膜上皮愈合,矫正视力0.5以上;12只在行单纯羊膜覆盖后伤后2周上皮愈合,矫正视力<0.5;12只在行单纯羊膜覆盖+角膜缘干细胞组织工程角膜移植后于伤后3周上皮愈合,角膜血管翳(+)(新生血管P_1),矫正视力0.02;8只在行羊膜覆盖+角膜缘干细胞人工角膜移植后于伤后4周上皮愈合,角膜血管翳(++)(新生血管P_2),矫正视力<0.02。结论:化学伤明显重于单纯热烧伤,而碱烧伤及其复合灼伤则后果更为严重。早期处理极为重要,其中对碱烧伤的24 h持续冲洗,甚至结膜下冲洗、前房穿刺等措施十分必要。羊膜覆盖可有效地保护创面,而自体角膜缘干细胞体外培养后的组织工程角膜上皮移植可有效地促进角膜创面愈合,减少新生血管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眼表 角膜缘干细胞 组织工程角膜 移植 化学伤
下载PDF
两种术式治疗翼状胬肉疗效观察
13
作者 年桂红 邾琴 《实用防盲技术》 2013年第4期164-166,共3页
目的 比较胬肉切除联合自体结膜瓣移植术和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的效果。方法 对2008年1月至2012年4月在我院采用两种术式治疗的134例患者的病案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胬肉切除联合自体结膜瓣移植术治愈率为... 目的 比较胬肉切除联合自体结膜瓣移植术和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的效果。方法 对2008年1月至2012年4月在我院采用两种术式治疗的134例患者的病案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胬肉切除联合自体结膜瓣移植术治愈率为89.9%,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愈率为94%,两种治疗方法比较有统计学意义(χ=4.7947,P<0.05)。结论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的效果优于胬肉切除联合自体结膜瓣移植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翼状胬肉 自体结膜瓣移植 角膜缘干细胞移植
下载PDF
组织工程角膜上皮联合羊膜移植治疗眼表化学伤效果观察
14
作者 朱婧 皮裕琍 +1 位作者 刘杰 唐维强 《感染.炎症.修复》 2010年第4期227-230,共4页
目的:探讨组织工程角膜上皮联合羊膜移植治疗眼表化学烧伤的临床效果。方法:34例(41只眼)眼表化学烧伤患者按来院先后顺序编号,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18例(22只眼)行组织工程角膜上皮联合新鲜羊膜移植,对照组16例(19只眼)行结膜囊冲洗、... 目的:探讨组织工程角膜上皮联合羊膜移植治疗眼表化学烧伤的临床效果。方法:34例(41只眼)眼表化学烧伤患者按来院先后顺序编号,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18例(22只眼)行组织工程角膜上皮联合新鲜羊膜移植,对照组16例(19只眼)行结膜囊冲洗、前房冲洗和促角膜上皮生长药物点眼等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术后随访观察角膜上皮化情况和视力恢复情况。结果:全部患者保存了眼球,观察组患者在术后1周内角膜植片水肿明显减轻,术后2~3周角膜缘植片基本透明,未见感染或排斥反应;术后4~6周内,眼表上皮重新上皮化,无瘢痕增生和新生血管化,角膜上皮修复好;术后视力较术前视力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2~10个月,无假性胬肉及脸球粘连并发症发生。对照组3周内6例跟部炎症基本控制,3例跟部炎症持续超过21 d,4例角膜血管化,3例角膜持续性上皮缺损;治疗后视力较人院时视力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组织工程角膜上皮联合羊膜移植是一种有效的治疗眼表化学烧伤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眼表 角膜缘干细胞 组织工程角膜 移植
下载PDF
带角膜缘干细胞蒂状结膜瓣和穹窿部蒂状结膜瓣移植治疗翼状胬肉 被引量:5
15
作者 邓黎明 谢汉平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4年第5期944-946,共3页
目的探讨翼状胬肉及其表面变性结膜广泛切除后制作上方相邻的带角膜缘干细胞的蒂状结膜瓣和下方相邻结膜穹窿部的蒂状结膜瓣相互滑行旋转移植治疗的效果。方法对98例(114眼)翼状胬肉患者,将翼状胬肉及其表面变性结膜广泛切除至泪阜根部... 目的探讨翼状胬肉及其表面变性结膜广泛切除后制作上方相邻的带角膜缘干细胞的蒂状结膜瓣和下方相邻结膜穹窿部的蒂状结膜瓣相互滑行旋转移植治疗的效果。方法对98例(114眼)翼状胬肉患者,将翼状胬肉及其表面变性结膜广泛切除至泪阜根部及上下结膜穹窿底部,分别制作上方相邻健康的带角膜缘干细胞的蒂状结膜瓣和制作在泪阜根部及下方结膜穹窿底部的蒂状结膜瓣。将制作的两个蒂状结膜瓣滑行旋转进行移植。结果术后经6mo~3a的临床观察,翼状胬肉术后复发率为3.5%,愈合后局部平滑无皱折,眼球运动无影响。结论通过翼状胬肉及其表面变性结膜的广泛切除行带角膜缘干细胞的蒂状结膜瓣和穹窿结膜部蒂状结膜瓣滑行旋转移植,改变了翼状胬肉发病基础,而且应用自身健康的角膜缘干细胞和蒂状结膜瓣移植,血供良好,恢复快,不另取材,手术方法简单,是一种理想而且可以广泛适用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翼状胬肉 结膜瓣 带角膜缘干细胞 移植治疗 广泛切除 穹窿 转移 滑行 旋转
下载PDF
持续性角膜上皮缺损的治疗进展 被引量:1
16
作者 梁荣斌 吴世楠 邵毅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726-1729,共4页
持续性角膜上皮缺损(PED/PCEDs)是指角膜损伤后10~14d内,在接受了相应治疗后,角膜也未能迅速重新形成上皮并闭合而导致的一种角膜疾病。角膜上皮的破坏和基质层的损伤容易使眼部受到感染、发生基质溃疡、穿孔、瘢痕,甚至丧失视力。就目... 持续性角膜上皮缺损(PED/PCEDs)是指角膜损伤后10~14d内,在接受了相应治疗后,角膜也未能迅速重新形成上皮并闭合而导致的一种角膜疾病。角膜上皮的破坏和基质层的损伤容易使眼部受到感染、发生基质溃疡、穿孔、瘢痕,甚至丧失视力。就目前而言,临床医生对PED的治疗仍然面临相当大的挑战。标准的治疗方法包括配戴绷带隐形眼镜和使用人工泪液治疗,而新开发的药物则可以通过促进各类生长因子的生成使角膜重新形成上皮,进一步配合相应外科手术为角膜提供神经支配,以此达到治疗的效果。此外,确诊PED后应尽早接受治疗,以避免继发性并发症。本文就PED的流行病学、病因学、诊断与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及预后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性角膜上皮缺损 角膜 眼部疾病 角膜缘干细胞 表皮生长因子 羊膜移植
下载PDF
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复发性翼状胬肉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4
17
作者 温新富 范小全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0年第5期1011-1012,共2页
目的:观察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复发性翼状胬肉的临床疗效。方法:在显微镜下采用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复发性翼状胬肉48例65眼。结果:术后随访6~24mo,59眼痊愈,6眼复发,复发率为9%。结论: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 目的:观察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复发性翼状胬肉的临床疗效。方法:在显微镜下采用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复发性翼状胬肉48例65眼。结果:术后随访6~24mo,59眼痊愈,6眼复发,复发率为9%。结论: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操作简单,复发率低,是治疗复发性翼状胬肉较为满意的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翼状胬肉 干细胞 角膜缘 移植 自体
下载PDF
外培养组织工程细胞膜片重建眼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付燕(综述) 周庆军(审校) 谢立信(审校)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887-891,共5页
角膜缘干细胞是角膜上皮细胞再生的来源,是维持眼表稳态的关键。近年来,随着对成体干细胞认识的加深以及组织工程、生物材料及细胞培养技术的发展,体外培养的细胞膜片移植,包括角膜缘和口腔黏膜上皮细胞膜片移植进行眼表重建的基础研究... 角膜缘干细胞是角膜上皮细胞再生的来源,是维持眼表稳态的关键。近年来,随着对成体干细胞认识的加深以及组织工程、生物材料及细胞培养技术的发展,体外培养的细胞膜片移植,包括角膜缘和口腔黏膜上皮细胞膜片移植进行眼表重建的基础研究获得了一定的进展,在临床应用中也得到了较好的治疗效果,但对眼表重建的临床效果和移植细胞的体内转归方面仍无定性的结论。本文主要对利用组织工程技术构建的自体或异体角膜缘上皮细胞、口腔黏膜上皮细胞膜片移植重建眼表的基础研究进展、临床应用情况及移植细胞体内转归的进展进行介绍和比较,以期为该领域的研究提供有益的探索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缘 上皮细胞 角膜 口腔黏膜上皮细胞 眼表重建 角膜缘干细胞缺乏
下载PDF
干细胞与角膜眼表重建研究进展
19
作者 王惠学 范先群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788-791,800,共5页
角膜是眼表的重要防护屏障和光学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完整性和透明性是实现有效视功能的重要前提。各种原因造成的眼表疾病未经及时有效治疗都有可能发展到终末阶段——角膜缘干细胞功能障碍,包括角膜缘干细胞数目的减少和微环境的病... 角膜是眼表的重要防护屏障和光学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完整性和透明性是实现有效视功能的重要前提。各种原因造成的眼表疾病未经及时有效治疗都有可能发展到终末阶段——角膜缘干细胞功能障碍,包括角膜缘干细胞数目的减少和微环境的病理改变。自体角膜移植无疑是治疗角膜缘干细胞功能障碍最有效的方法。但是供体角膜来源十分有限,且切除健眼组织行角膜移植可能会对健眼造成长期损害。随着干细胞研究的不断深入和组织工程技术的兴起,组织工程角膜应运而生,并且迅速发展。其基本原理为选用生物性能良好的支架材料,体外模拟角膜缘干细胞微环境,诱导各类种子干细胞分化为角膜类上皮,然后再行角膜眼表重建。常用种子细胞包括角膜缘干细胞、胚胎干细胞、诱导多能干细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皮肤干细胞、口腔黏膜干细胞。本文就上述干细胞在角膜眼表重建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缘干细胞 角膜缘干细胞龛 角膜缘干细胞功能障碍 组织工程角膜 眼表重建
下载PDF
光化学组织黏合技术在修复角膜缘干细胞缺失中的应用
20
作者 顾钏 王莹 +1 位作者 姚敏 方勇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110-1114,共5页
目的观察光化学组织黏合(photochemical tissue bonding,PTB)技术用于修复角膜缘干细胞缺失的可行性及其对角膜愈合的影响。方法取新西兰大白兔角膜缘组织,采用组织块法培养角膜缘干细胞,取第2代细胞种植于完全刮除上皮细胞的人羊膜上,... 目的观察光化学组织黏合(photochemical tissue bonding,PTB)技术用于修复角膜缘干细胞缺失的可行性及其对角膜愈合的影响。方法取新西兰大白兔角膜缘组织,采用组织块法培养角膜缘干细胞,取第2代细胞种植于完全刮除上皮细胞的人羊膜上,复合培养3周,制备复合培养移植物。3~4月龄雌性新西兰大白兔24只,体重1.5~2.0kg;用0.5mol/LNaOH灼烧法于左眼制备角膜缘干细胞缺失模型,分别采用PTB技术(PTB组,n=12)及传统缝线(缝合组,n=12)缝合复合培养移植物与角膜创面。术后大体观察角膜情况,并于3d及28d取角膜行组织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炎性反应及血管生成情况;ELISA法检测IL-1β、IL-6、TNF-α蛋白含量。结果实验动物均存活至实验完成。术后3d两组角膜透明度无明显差异;28d时PTB组角膜透明度较缝合组高,新生血管形成少。组织学观察示,术后3d两组复合培养移植物与角膜基底间均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PTB组程度略轻,无新生血管形成;28d时PTB组炎性细胞明显较缝合组减少,PTB组新生血管数为(2.0±0.8)个/HP,缝合组为(6.3±1.3)个/H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966,P=0.002)。术后3d两组角膜组织中IL-1β、IL-6、TNF-α蛋白含量均较高,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8d时PTB组以上指标均较缝合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 PTB技术可用于固定兔角膜移植物;与传统缝线缝合方法相比,PTB技术可减轻组织炎症、减少角膜血管新生,从而改善角膜缘干细胞缺失修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化学组织黏合技术 角膜缘干细胞 角膜修复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