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雷帕霉素-深共晶溶剂滴眼液对小鼠同种异体角膜移植排斥反应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
1
作者 杨洋 黄慈欣 +4 位作者 曾繁星 孙亚如 韦超 王红卫 高华 《精准医学杂志》 2024年第2期101-107,共7页
目的探讨雷帕霉素(RAPA)-深共晶溶剂(DES)滴眼液对小鼠同种异体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CCK-8实验检测10种DES对人角膜上皮细胞系(HCECs)细胞活性的影响,选择细胞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的DES检测其表征,筛选最适... 目的探讨雷帕霉素(RAPA)-深共晶溶剂(DES)滴眼液对小鼠同种异体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CCK-8实验检测10种DES对人角膜上皮细胞系(HCECs)细胞活性的影响,选择细胞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的DES检测其表征,筛选最适宜DES,并通过BALB/c小鼠和新西兰大白兔对最适宜DES进行生物相容性评价。将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磷酸盐溶液(PBS)组、DES组和RAPA-DES组。正常组正常饲养小鼠,PBS组、DES组和RAPA-DES组小鼠右眼行角膜移植术,术后小鼠右眼分别滴加PBS、DES和RAPA-DES溶液,隔天通过裂隙灯观察角膜移植物的存活状况,评估角膜移植物的生存百分比并绘制角膜移植物生存曲线。于移植术后第7、16天,取小鼠眼球,苏木素-伊红(HE)染色,于显微镜下观察角膜水肿和炎症浸润情况。于移植术后第16天,经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法检测各组小鼠角膜组织中TNF-α、IL-1β、IL-6、IL-10、IL-12α和IL-17αmRNA的表达水平。并通过蛋白质免疫印迹试验(WB)检测各组小鼠角膜组织中IL-6和IL-17α蛋白表达水平。结果CCK-8实验显示,与对照组比较,DES-1和DES-2组细胞的细胞活性显著升高(P<0.05),DES-1组细胞的细胞活性较DES-2组高(P<0.05),且DES-1的黏度低于DES-2,pH值更接近于7.4,因此DES-1为最适宜DES,应用于后续实验。生物相容性评价结果显示,DES-1对小鼠和新西兰大白兔眼球和角膜均无任何刺激。相比PBS组,RAPA-DES组的角膜植片在术后第7、16天更透明,无明显水肿和新生血管现象。RAPA-DES组与PBS组、RAPA-DES组与DES组相比,角膜移植物的生存百分比显著升高(P<0.05)。PBS组、DES组和RAPA-DES组小鼠角膜移植物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16、16和22 d。HE染色结果显示,PBS组和DES组小鼠角膜移植物明显水肿,有大量炎症细胞浸润。RAPA-DES组的角膜移植物中无明显水肿,只有少量炎症细胞积累。RT-qPCR结果显示,RAPA-DES组小鼠角膜组织中TNF-αmRNA表达水平与PBS组无明显差异(P>0.05),RAPA-DES组IL-1β、IL-6、IL-10 mRNA表达水平明显低于PBS组和DES组(P<0.05),RAPA-DES组小鼠角膜组织中IL-12α和IL-17αmRNA表达水平低于PBS组(P<0.05)。WB结果显示,RAPA-DES组的IL-6和IL-17α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PBS组(P<0.05)。结论RAPA-DES滴眼液能显著延长角膜移植物生存时间,其可以通过降低角膜组织中促炎因子水平,抑制术后角膜移植物炎症反应,从而起到抑制免疫排斥反应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移植 移植 同种 免疫抑制疗法 西罗莫司 深共晶溶剂 药物载体
下载PDF
快速跨上皮核黄素-紫外光角膜胶原交联治疗圆锥角膜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14
2
作者 张晶 郑燕 +5 位作者 刘倩 王玥 李颖 张秋露 徐雯 周跃华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60-165,共6页
背景研究证实经典角膜胶原交联法(CXL)可有效控制圆锥角膜的进展及角膜扩张,但由于其需要去上皮,因此引起较多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目前跨上皮核黄素-紫外线CXL已开始在临床上使用,但其有效性和安全性评价的研究较少。目的评价快速... 背景研究证实经典角膜胶原交联法(CXL)可有效控制圆锥角膜的进展及角膜扩张,但由于其需要去上皮,因此引起较多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目前跨上皮核黄素-紫外线CXL已开始在临床上使用,但其有效性和安全性评价的研究较少。目的评价快速跨上皮核黄素-紫外线CXL治疗圆锥角膜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采用前瞻性自身对照系列病例观察研究设计,纳入2014年3—10月在北京同仁医院眼科就诊的圆锥角膜患者28例46眼,采用快速跨上皮核黄素-紫外线CXL治疗,术后随访1年。分别于术前、术后1周及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测定术眼的视力、屈光度、中央角膜厚度(CCT)、角膜内皮细胞计数、角膜地形图参数、眼前节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检查结果及角膜生物力学参数,对术眼手术前后的检查指标进行比较,评价快速跨上皮核黄素-紫外线CXL治疗的有效性。对随访期间术眼的刺激症状和不良反应进行观察,评价快速跨上皮核黄素-紫外线CXL治疗的安全性。结果所有手术顺利,未发现术中并发症及术后感染。术眼术后1d出现轻度刺激症状,均于术后3d缓解或消失。术眼术后1个月及以后等效球镜度(SE)较术前降低,但手术前后总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722,P=0.614);术眼术后12个月术眼柱镜度(CD)明显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42,P=0.004)。术眼手术后不同时间点角膜内皮细胞密度、角膜内皮细胞面积的变异系数(CV)及六边形角膜内皮细胞比率值均接近于术前值,总体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0.246、0.465、0.981,均P〉0.05)。术眼术后3个月和6个月的角膜厚度值分别为(467.86±52.92)和(468.51±52.96)μm,高于术前的(453.91±45.78)μm,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236、0.469,均P〉0.05),术眼术后12个月角膜厚度值为(488.67±51.44)μm,明显高于术前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81,P=0.002)。术眼术后3、6和12个月角膜曲率最大值(Ks)、角膜曲率最小值(Kf)及角膜平均曲率值(Avek)逐渐下降,但手术前后不同时间点间总体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0.592、0.897、1.029,均P〉0.05)。术后1个月角膜基质层可见高密度光反射条带者39眼,占84.78%,深度平均为(214.38±31.92)μm。手术前后不同时间点角膜滞后量(CH)及角膜阻力因素(CRF)值的总体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1.268、0.894,均P〉0.05)。结论快速跨上皮核黄素-紫外线CXL后圆锥角膜的角膜厚度增加,曲率逐渐扁平,角膜应力增强,因此可以有效地阻止圆锥角膜的进展,此外圆锥角膜患者用快速跨上皮核黄素-紫外线CXL治疗后不影响角膜上皮和内皮细胞的形态和功能,治疗后刺激症状轻,安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锥角膜/药物疗法 光化学疗法/方法 光敏剂/治疗用途 核黄素/治疗用途 紫外线 角膜生物力学 快速跨上皮核黄素-紫外线角膜胶原交联
下载PDF
0.05%他克莫司滴眼液治疗难治性免疫相关角膜溃疡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15
3
作者 祝磊 王丽娅 +4 位作者 张俊杰 王璐璐 栗占荣 余晓菲 李金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823-827,共5页
背景 难治性免疫相关角膜溃疡的局部药物治疗难以奏效,全身使用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有产生严重不良反应的可能.研究表明他克莫司局部用药可以抑制局部的免疫性炎症,但目前没有关于质量分数0.05%他克莫司滴眼剂治疗难治性免疫相关角... 背景 难治性免疫相关角膜溃疡的局部药物治疗难以奏效,全身使用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有产生严重不良反应的可能.研究表明他克莫司局部用药可以抑制局部的免疫性炎症,但目前没有关于质量分数0.05%他克莫司滴眼剂治疗难治性免疫相关角膜溃疡疗效和安全性的研究. 目的 研究0.05%他克莫司滴眼液点眼治疗难治性免疫相关角膜溃疡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采用观察性研究方法,对2010年7月至2014年9月于河南省立眼科医院用0.05%他克莫司滴眼液治疗的难治性免疫相关角膜溃疡患者17例21眼的疗效进行评估,其中男11例14眼,女6例7眼;平均年龄52岁.患者中11例未发现全身疾病,免疫学检测未见异常;6例有全身免疫性疾病,包括Wegener肉芽肿1例,风湿性关节炎4例,溃疡性肠炎1例,全身免疫性疾病经内科治疗病情已控制.单眼发病者13例,双眼发病者4例.病灶大于3个象限者2例2眼,2个象限以下者15例19眼.患者均经局部质量分数1%环孢素A和糖皮质激素治疗后角膜溃疡不愈或持续进展.采用0.05%他克莫司滴眼液点眼,根据病情调整用药剂量,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周及1、3、6、12和24个月裂隙灯显微镜下动态观察角膜溃疡的病灶变化,采用激光扫描共焦显微镜HRT-Ⅲ检查角膜病灶区炎性细胞密度的变化,评价0.05%他克莫司滴眼液的疗效.治疗期间观察和记录用药后眼部的不良反应,定期应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法检测患者的血药质量浓度,实验室检查包括患者血常规、血糖水平和肝肾功能,评价药物的安全性.结果 本组患者治疗疗程为8 ~ 24个月,平均18.1个月.9眼治疗12个月,12眼治疗24个月.裂隙灯显微镜检查可见治疗后1个月15例19眼角膜溃疡面积缩小,2例2眼因溃疡进展而行板层角膜移植术,术后继续给予0.05%他克莫司滴眼液治疗;治疗后3个月角膜溃疡愈合;治疗后6个月病灶部位角膜基质浸润及水肿均消失.激光扫描共焦显微镜检查结果显示,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24个月,患眼角膜病灶部位炎性细胞密度分别为(958±329)、(858±339)、(459±261)、(192±124)、(98±52)、(44±24)和(3±2)/mm2,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炎性细胞密度逐渐下降,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5.439,P=0.000),其中治疗后1、3、6、12和24个月角膜炎性细胞密度较术前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0).患眼治疗期间4例出现一过性局部刺激感或烧灼感;患者血药质量浓度均在1.0 ng/ml以下,实验室检查未见异常. 结论 0.05%他克莫司滴眼液治疗后难治性免疫相关角膜溃疡愈合,炎症反应消失,不良反应轻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溃疡/药物疗法 滴眼剂 他克莫司/治疗 他克莫司/不良反应 共焦显微镜 治疗效果
下载PDF
透明质酸钠在真菌性角膜溃疡治疗中的作用 被引量:3
4
作者 范军华 李学喜 汪美华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3年第12期2501-2503,共3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透明质酸钠在真菌性角膜溃疡治疗中的效果。方法:2006-06以来,在我院接受药物治疗的真菌性角膜溃疡患者共178例178眼,其中2006-06/2008-06期间共81例81眼作为对照组,接受以那他霉素及氟康唑为主的传统抗真菌方案治疗;200... 目的:回顾性分析透明质酸钠在真菌性角膜溃疡治疗中的效果。方法:2006-06以来,在我院接受药物治疗的真菌性角膜溃疡患者共178例178眼,其中2006-06/2008-06期间共81例81眼作为对照组,接受以那他霉素及氟康唑为主的传统抗真菌方案治疗;2008-06/2010-03期间97例97眼作为治疗组,在传统治疗方案基础上加用透明质酸钠治疗。对比分析两种治疗方法的效果。结果:治疗组97例,平均住院时间14.15±4.23d,治愈90例,治愈率92.8%,好转5例,占5.2%,无效2例,占2.1%,最终视力>0.3者占51.6%。对照组81例,平均住院时间17.26±6.23d,治愈69例,治愈率85.2%,好转7例,占8.6%,无效5例,占6.2%,最终视力>0.3者占39.5%。经统计学分析,两组的平均住院时间、治愈率、有效率及最终视力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平均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治愈率及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最终视力好于对照组。结论:透明质酸钠可促进真菌性角膜溃疡愈合,提高治愈率,减少角膜瘢痕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菌性角膜溃疡 透明质酸钠 药物治疗
下载PDF
36例真菌性角膜溃疡药物治疗的体会 被引量:2
5
作者 赵薇 施晓江 《安徽医学》 2009年第10期1183-1185,共3页
目的观察真菌性角膜溃疡非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6例眼真菌性角膜溃疡的患者采用局部用药、碘酒烧灼、全身药物治疗等方法的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非手术方法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的效果。结果36例眼经药物治疗后,治愈18只眼,好... 目的观察真菌性角膜溃疡非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6例眼真菌性角膜溃疡的患者采用局部用药、碘酒烧灼、全身药物治疗等方法的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非手术方法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的效果。结果36例眼经药物治疗后,治愈18只眼,好转10只眼,复发6只眼,无效2只眼。结论药物治疗是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的一种有效方法,广谱抗真菌药物多烯类与三唑类药物局部、全身联合治疗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菌性角膜溃疡 药物治疗
下载PDF
诱导性调节T细胞的体外扩增及其对小鼠角膜移植免疫排斥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1
6
作者 魏彤心 李光玲 郭旭明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896-901,共6页
背景 研究表明,CD4+CD25+自然调节性T细胞(nTregs)在维持外周免疫耐受及自身免疫平衡中起到重要作用,而体外诱导和扩增的诱导性调节性T细胞(iTregs)可通过过继转移的方式抑制器官移植的免疫排斥反应.目前iTregs的诱导方法仍在不... 背景 研究表明,CD4+CD25+自然调节性T细胞(nTregs)在维持外周免疫耐受及自身免疫平衡中起到重要作用,而体外诱导和扩增的诱导性调节性T细胞(iTregs)可通过过继转移的方式抑制器官移植的免疫排斥反应.目前iTregs的诱导方法仍在不断优化,且其对角膜移植的作用尚不明确.目的 研究iTregs的体外诱导和扩增方法,及其在体内对免疫排斥反应的抑制作用和在体外对效应T细胞(Teffs)增生的抑制作用.方法 从C57B L/6小鼠股骨骨髓组织中提取和培养骨髓来源树突状细胞(BMDCs);取BALB/c小鼠脾脏,磁珠分选CD4+ CD25+T细胞和CD4+ CD25-T细胞,将CD4+ CD25-T细胞分为阴性对照组(单纯CD4+CD25-T细胞)、CD3/28抗体珠组(CD4+ CD25-T细胞+抗鼠CD3/28抗体珠)、2.5 ng/ml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诱导组和10.0 ng/ml TGF-β1诱导组.在不同质量浓度TGF-β1和抗CD3/CD28抗体珠(细胞和抗体珠比例为1:1)条件下诱导iTregs的生成,并使用抗CD3/CD28抗体珠(细胞和抗体珠比例为1:2)、白细胞介素-2(IL-2)和TGF-β1体外扩增iTregs.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Tregs各表面因子的表达,采用混合淋巴细胞反应分析体外扩增iTregs对Teffs的抑制能力.建立同种异体小鼠角膜移植模型(C57BL/6→BALB/c),并将模型分为nTregs注射组、iTregs注射组和PBS组;根据分组经小鼠对侧眼球后静脉丛分别注射0.1 ml nTregs、体外扩增iTregs悬液和PBS,观察注射后3个组小鼠植片情况.结果 阴性对照组、CD3/28抗体珠组、2.5 ng/ml TGF-β1诱导组和10.0 ng/ml TGF-β1诱导组中CD4+CD25-T细胞表达CD4+ CD25+T细胞的比例分别为(6±3)%、(91±4)%、(91±3)%和(86±6)%,其中CD3/28抗体珠组、2.5 ng/ml TGF-β1诱导组和10.0 ng/mlTGF-β1诱导组CD4+CD25+T细胞比例明显高于阴性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CD3/28抗体珠组、2.5 ng/ml TGF-β1和10.0 ng/ml TGF-β1诱导组Foxp3+T细胞比例分别为(1.18±0.20)%、(8.70±1.80)%和(21.80±3.36)%,其中2.5 ng/ml TGF-β1诱导组和10.0 ng/ml TGF-β1诱导组Foxp3+T细胞比例明显高于CD3/28抗体珠组,且10.0 ng/ml TGF-β1诱导组Foxp3+T细胞比例明显高于2.5 ng/ml TGF-β1诱导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体外扩增iTregs中CD69+T细胞比例明显低于nTregs,PD-1+、Foxp3+和CD25+T细胞比例均明显高于nTreg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在1:1、1:2、1:4、1:8和1:16Tregs/Teffs比例条件下,iTregs与Teffs混合培养后Teffs的增生能力明显低于nTregs与Teffs混合培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iTregs注射组角膜植片存活时间为4周,永久耐受者占50%,而nTreg组小鼠角膜植片的存活时间为3周,永久耐受者占17%,2个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GF-β1可诱导CD4+ CD25-T细胞生成iTregs并高表达Foxp3,体外扩增iTregs较nTregs具有更强的抑制淋巴细胞增生能力,从而抑制角膜移植排斥反应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4+T淋巴细胞/细胞学 调节性T细胞/药物作用 角膜移植/治疗 免疫耐受 动物模型 小鼠
下载PDF
重组表皮生长因子衍生物滴眼液在治疗角膜病中的应用 被引量:1
7
作者 黄智 梁先 何锦贤 《眼科新进展》 CAS 2007年第8期603-605,共3页
目的观察重组表皮生长因子(recom binant 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rhEGF)衍生物滴眼液治疗角膜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角膜病患者266例314眼随机分成2组:Ⅰ组使用金因舒治疗,共133例160眼;Ⅱ组使用人工泪液治疗,共133例154眼。观... 目的观察重组表皮生长因子(recom binant 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rhEGF)衍生物滴眼液治疗角膜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角膜病患者266例314眼随机分成2组:Ⅰ组使用金因舒治疗,共133例160眼;Ⅱ组使用人工泪液治疗,共133例154眼。观察2组治疗效果。结果经过1个月治疗和随访,Ⅰ组治愈108例,显效14例,好转7例,总有效率为97.0%;Ⅱ组治愈20例,显效25例,好转9例,总有效率为40.6%,2组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hEGF滴眼液治疗角膜病效果优于人工泪液滴眼液,rhEGF衍生物滴眼液能作用于角膜损伤部位,激活并调控角膜组织细胞修复机制,加速角膜愈合,改善角膜愈合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疾病 重组表皮生长因子衍生物 药物治疗
下载PDF
丝裂霉素C对兔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后角膜haze形成的影响
8
作者 刘杰 陈逖 +5 位作者 朱美玲 陶黎明 范伟杰 汪永 吴学平 陈柯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66-269,共4页
目的探讨丝裂霉素C(MMC)对兔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LASEK)后角膜雾状混浊(haze)的影响。方法对27只青紫兰兔双眼行LASEK手术,术后54眼随机分为3组,即0·02%MMC治疗组(18眼)、0·1%氟米龙治疗组(18眼)和空白对照组(18眼)... 目的探讨丝裂霉素C(MMC)对兔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LASEK)后角膜雾状混浊(haze)的影响。方法对27只青紫兰兔双眼行LASEK手术,术后54眼随机分为3组,即0·02%MMC治疗组(18眼)、0·1%氟米龙治疗组(18眼)和空白对照组(18眼)。术后用裂隙灯显微镜观察角膜haze的形成情况;分别于1周、1月、2月取兔眼角膜,行光镜和透射电镜检查。结果术后1周、1月、2月,丝裂霉素C组角膜haze明显轻于对照组(P<0·05),MMC组术区前部基质内角膜成纤维细胞数较对照组和氟米龙组少(P<0·05),后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三组间角膜上皮愈合时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LASEK术后MMC可抑制角膜基质成纤维细胞的增生及胶原纤维的合成,减少haze的形成,且无明显副作用,是一种有效抑制haze形成的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裂霉素/治疗作用 角膜混浊/药物疗法
下载PDF
真菌性角膜溃疡的综合治疗及临床观察 被引量:2
9
作者 曾文妮 蔡晓华 黄力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08年第2期145-146,149,共3页
目的:对真菌性角膜溃疡局部烧灼清创联合氟康唑及那他霉素治疗的疗效进行分析,探讨各种保守治疗的疗效。方法:对真菌性角膜溃疡的患者7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9例),对照组(36例)治疗组进行碘酊烧灼溃疡面及结膜下注射氟康唑注射液并频点那... 目的:对真菌性角膜溃疡局部烧灼清创联合氟康唑及那他霉素治疗的疗效进行分析,探讨各种保守治疗的疗效。方法:对真菌性角膜溃疡的患者7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9例),对照组(36例)治疗组进行碘酊烧灼溃疡面及结膜下注射氟康唑注射液并频点那特真滴眼液治疗。对照组用碘酊烧酌溃疡面后,氟康唑0.5 mL结膜下注射。结果:治疗组治愈率87.2%,对照组治愈率77.22%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将传统的烧灼法和新型的抗真菌药物联合使用,对真菌性角膜溃疡的治疗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溃疡 眼感染 真菌性 药物疗法 联合
下载PDF
复方熊胆眼药水对实验性兔角膜白斑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
10
作者 潘莎莎 李儒珍 《广州中医学院学报》 CAS 1989年第3期143-145,152,共4页
本实验根据中医学对角膜瘢痕的认识以及历代中医应用中药熊胆治疗角膜翳的理论和方法,配制了复方熊胆眼药水.通过复方熊胆眼药水对实验性兔角膜白斑的疗效观察和光镜下兔角膜病理形态学检查,结果提示复方熊胆眼药水有显著的退翳作用,探... 本实验根据中医学对角膜瘢痕的认识以及历代中医应用中药熊胆治疗角膜翳的理论和方法,配制了复方熊胆眼药水.通过复方熊胆眼药水对实验性兔角膜白斑的疗效观察和光镜下兔角膜病理形态学检查,结果提示复方熊胆眼药水有显著的退翳作用,探讨该作用是通过消除角膜的慢性炎症,增加其局部组织代谢来实现的.指出复方熊胆眼药水对临床角膜瘢痕患者的治疗及角膜移植术前的辅助治疗是有积极意义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熊胆 熊脱氧胆酸 角膜混浊
下载PDF
贝伐单抗对小鼠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角膜新生血管和瘢痕形成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4
11
作者 周洪伟 王同松 +1 位作者 张松梅 谢立信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085-1091,共7页
背景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HSK)可诱导发生角膜新生血管和炎症反应,传统的治疗药物为阿昔洛韦(ACV),研究已证实贝伐单抗具有抑制新生血管的作用,但其是否对HSK发挥治疗作用值得研究。目的研究贝伐单抗对小鼠HSK角膜瘢痕和新生血... 背景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HSK)可诱导发生角膜新生血管和炎症反应,传统的治疗药物为阿昔洛韦(ACV),研究已证实贝伐单抗具有抑制新生血管的作用,但其是否对HSK发挥治疗作用值得研究。目的研究贝伐单抗对小鼠HSK角膜瘢痕和新生血管的抑制作用。方法利用体外培养并感染的Vero细胞生产单纯疱疹病毒I型(HSV-1),以无血清DMEM培养基于冰上对HSV.1进行10倍梯度稀释后制备成HSV-1液。选用SPF级雄性6~8周龄C57BL/6小鼠200只,用0.6μl滴度为1×10空斑形成单位(PUF)/ml的HSV-1行小鼠角膜基质注射以制备HSK模型,将模型眼分为单纯ACV注射组、ACV+贝伐单抗注射组和生理盐水注射组,按照分组分别于感染后5、8、11和14d选择角膜混浊评分为1分的模型眼结膜下注射50μgACV、50IxgACV+5/xl贝伐单抗和5斗l生理盐水。此外采用紫外线照射均有轻度新生血管和瘢痕的6只模型小鼠双眼诱导HSK复发,于复发后0、2、4和6d行5μl贝伐单抗(25mg/m1)右眼结膜下注射,左眼结膜下注射5μl生理盐水。于造模后5、7、11、14和17d以及复发的O、2、4和6d行小鼠角膜裂隙灯显微镜检查并用角膜知觉测量仪行中央角膜敏感度检测;制备角膜铺片,采用免疫荧光检测法检测角膜中CD31和βⅢTubulin荧光表达以评估角膜新生血管和角膜神经纤维分布;采用ImageJ软件测定角膜新生血管面积和瘢痕面积。结果HSK成模率达80%以上,造模后7d和复发后2d角膜混浊最重,造模后15d和复发后2d角膜新生血管面积最大。造模后模型眼中央角膜敏感度逐渐降低,于造模后9d下降到最低。ACV+贝伐单抗注射组角膜病变面积小于单纯ACV注射组,ACV+贝伐单抗注射组小鼠中央角膜敏感度为5.50±O.71,明显高于生理盐水注射组的0.50±1.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397,P=0.029)。ACV+贝伐单抗注射组小鼠角膜病变面积增长率为(167.10±52.53)%,低于生理盐水注射组的(312.30±74.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992,P=0.046)。实时荧光定量PCR显示造模后7d,模型眼角膜及同侧三叉神经节(TG)中胸苷激酶(TK)和感染细胞蛋白一27(ICP一27)mRNA相对表达量均较高,造模后45d明显下降,诱导复发后2dTKmRNA和ICP-27mRNA均再次升高,复发后7d表达量降至最低。造模后45d同侧TG中均可见LATmRNA表达量达峰值,诱导复发后2d相对表达量下降,复发后7d相对表达量再次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O.01)。角膜铺片结果显示,造模后生理盐水注射组小鼠较正常对照小鼠角膜新生血管明显增加,角膜神经纤维明显减少,单纯ACV注射组和ACV+贝伐单抗注射组小鼠角膜新生血管少于生理盐水注射组,ACV+贝伐单抗注射组小鼠角膜神经纤维较生理盐水组注射组和单纯ACV注射组均增加。结论贝伐单抗结膜下注射可抑制HSK模型小鼠角膜新生血管生成和瘢痕形成,与ACV联合应用时二者有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疱疹病毒性角膜炎 单纯疱疹病毒I型 贝伐单抗 角膜新生血管 药物疗法 紫外线 复发 动物模型 近交系C57BL小鼠
下载PDF
白内障术后并发症的中西医疗法 被引量:3
12
作者 郝黎 《河南中医学院学报》 2003年第5期59-60,共2页
关键词 白内障摘除术 角膜混浊 前房积血 前房积脓 中西医结合疗法
下载PDF
绷带式角膜接触镜在角膜相关疾病中的治疗效果 被引量:4
13
作者 舒红莉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8年第19期83-84,共2页
目的探讨绷带式角膜接触镜在角膜相关疾病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2月至2017年12月在我院诊治的角膜相关疾病患者76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使用绷带式角膜接触镜进行分组:对照组(n=38)单纯采取常规药物治疗,研究组(n=38)在对照组... 目的探讨绷带式角膜接触镜在角膜相关疾病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2月至2017年12月在我院诊治的角膜相关疾病患者76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使用绷带式角膜接触镜进行分组:对照组(n=38)单纯采取常规药物治疗,研究组(n=38)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绷带式角膜接触镜。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整体治疗有效率是94.7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9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视力水平均升高,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绷带式角膜接触镜在角膜相关疾病中的治疗效果显著,适宜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绷带式角膜接触镜 常规药物疗法 角膜相关疾病 视力
下载PDF
中国激光角膜屈光手术围手术期用药专家共识(2024年)
14
作者 中国微循环委员会眼微循环屈光专业委员会 李莹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648-657,共10页
随着近视眼在我国发病率逐年增高及各种治疗技术不断进步,激光角膜屈光手术成为矫正屈光不正的重要方式之一,围手术期的合理用药是保证手术成功、降低并发症的重要环节。2019年基于我国激光角膜屈光手术的发展状况,中国微循环委员会眼... 随着近视眼在我国发病率逐年增高及各种治疗技术不断进步,激光角膜屈光手术成为矫正屈光不正的重要方式之一,围手术期的合理用药是保证手术成功、降低并发症的重要环节。2019年基于我国激光角膜屈光手术的发展状况,中国微循环委员会眼微循环屈光专业委员会与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相关专业学组的专家经过讨论,发布《中国激光角膜屈光手术围手术期用药专家共识(2019年)》。为了进一步推动临床新的技术和手术方法不断拓展,满足其推广需求,提高手术疗效,中国微循环委员会眼微循环屈光专业委员会基于最新国内外研究结果,针对激光角膜屈光手术的围手术期用药再次进行集体讨论,达成进一步共识性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屈光外科手术 角膜外科手术 激光 围手术期 药物疗法 规范 多数赞同
原文传递
蚕食性角膜溃疡治疗方式变迁及临床特征与疗效观察 被引量:5
15
作者 董燕玲 张阳阳 +1 位作者 王晓川 谢立信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27-133,共7页
目的探讨蚕食性角膜溃疡临床特征和治疗方式分布与变迁,观察临床疗效与复发情况。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对1996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住青岛眼科医院的蚕食性角膜溃疡患者125例(154只眼)进行研究,其中男性78例,女性47例。患者年龄为(47... 目的探讨蚕食性角膜溃疡临床特征和治疗方式分布与变迁,观察临床疗效与复发情况。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对1996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住青岛眼科医院的蚕食性角膜溃疡患者125例(154只眼)进行研究,其中男性78例,女性47例。患者年龄为(47.6±14.3)岁,病程1~240个月(中位数6个月),随访4.5~122.0个月。将患者按就诊时间分为1996至2005年组和2006至2015年组,观察临床特征和治疗方法及其效果。采用卡方检验分析不同时期治疗方式的分布差异和不同影响因素下的复发情况。结果角膜病灶累及鼻侧、颞侧、上方、下方和全周角膜缘的眼数分别为48、41、13、23和29只。1996至2005年组和2006至2015年组接受单纯药物治疗、板层角膜移植术(LKP)、羊膜移植术的眼数分别为6、61、1和27、38、14只;治疗后复发率分别为1/6、24.59%、0和7.41%、34.21%、2/14。3种治疗方式的眼数在两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9.315,P=0.000),但两组治疗后总的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49,P=0.699)。34例(34只眼)治疗后发生原发病复发,其中23只眼(67.65%)的复发发生于溃疡愈合后12个月内,91.18%(31只眼)经过治疗可以保住眼球。截至末次复诊,154只患眼中150只眼(97.40%)保住眼球,129只眼(83.77%)裸眼视力≥0.05。结论蚕食性角膜溃疡好发于男性和年龄>35岁的患者。病灶好发于睑裂区角膜缘。LKP是治疗蚕食性角膜溃疡的主要术式,术后复发率为28.28%。近10年行LKP的患者比例下降,单纯药物治疗和羊膜移植术所占比例明显升高,但各种治疗方式总的复发率较之前10年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溃疡 复发 药物疗法 角膜移植 治疗结果
原文传递
角膜内皮炎60例疗效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贡亦清 许博 《眼科》 CAS 2011年第3期186-188,共3页
目的探讨局部抗病毒及激素药物治疗对不同类型角膜内皮炎的疗效。设计前瞻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江苏大学附属人民医院眼科2008年1月到2010年6月间收治的角膜内皮炎患者60例。方法 60例角膜内皮炎患者包括盘状型、弥漫型和线状型,随机分... 目的探讨局部抗病毒及激素药物治疗对不同类型角膜内皮炎的疗效。设计前瞻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江苏大学附属人民医院眼科2008年1月到2010年6月间收治的角膜内皮炎患者60例。方法 60例角膜内皮炎患者包括盘状型、弥漫型和线状型,随机分为局部药物治疗组和局部联合全身药物治疗组,局部药物治疗组应用更昔洛韦眼用凝胶和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治疗,局部联合全身药物组除上述局部用药外,联合口服阿昔洛韦和泼尼松。观察不同治疗组各型角膜内皮炎患者视力恢复时间。主要指标视力恢复时间。结果盘状型角膜内皮炎患者中,局部用药组和联合用药组的视力恢复时间分别为(8.28±3.43)天和(8.11±3.11)天(P>0.05);弥漫型角膜内皮炎患者中,两组的视力恢复时间分别为(12.33±4.23)天和(10.33±4.76)天(P>0.05)。而线状角膜内皮炎患者中,局部用药组的视力恢复时间(22.83±5.87)天显著高于联合用药组(16.67±5.71)天(P<0.05)。结论局部药物治疗对各型角膜内皮炎均有效,线状型角膜内皮炎联合全身用药能缩短病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内皮炎 药物疗法
原文传递
关注角膜病患者全身的合理药物治疗 被引量:5
17
作者 史伟云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00-103,共4页
角膜病的药物治疗主要集中在局部用药,剂型以滴眼液与眼膏为主。但很多角膜病的发生与全身因素密切相关,仅靠局部药物治疗难以达到良好的效果,有时临床上往往忽略角膜病的全身用药治疗的重要性,以致这些与全身因素有关的角膜病迁延... 角膜病的药物治疗主要集中在局部用药,剂型以滴眼液与眼膏为主。但很多角膜病的发生与全身因素密切相关,仅靠局部药物治疗难以达到良好的效果,有时临床上往往忽略角膜病的全身用药治疗的重要性,以致这些与全身因素有关的角膜病迁延不愈,甚至恶化。而另一方面,也存在无论角膜病的病情如何,一概给予全身药物治疗,造成全身滥用药物的情况。因此,正确把握角膜病全身合理用药的时机是十分重要的。本文针对一些角膜病治疗中缺乏对全身用药的关注和全身药物滥用等方面的问题进行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疾病 药物疗法 药物利用
原文传递
三种生物制剂复合应用对芥子气兔眼角膜损伤的治疗作用
18
作者 蔡季平 赵杰 +1 位作者 胡维国 朱明学 《军事医学科学院院刊》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26-126,132,共2页
目的 :观察角膜胶原膜 (CCS)及伍用纤连蛋白 (FN)、表皮生长因子 (EGF)对兔眼角膜芥子气损伤后的治疗作用 ,寻找芥子气眼损伤后眼睑水肿前救治的新方法、新技术和新药物。方法 :将2 4只兔左眼角膜芥子气染毒后 ,随机均分为A ,B ,C组 ,... 目的 :观察角膜胶原膜 (CCS)及伍用纤连蛋白 (FN)、表皮生长因子 (EGF)对兔眼角膜芥子气损伤后的治疗作用 ,寻找芥子气眼损伤后眼睑水肿前救治的新方法、新技术和新药物。方法 :将2 4只兔左眼角膜芥子气染毒后 ,随机均分为A ,B ,C组 ,分别用PBS液、CCS及CCS +FN +EGF处理 ,于染毒后 2 ,8,16 ,2 4 ,36 ,4 8和 72h对角膜荧光素着色区拍照 ,计算其上皮愈合速率和上皮破损率。结果 :A ,B ,C三组的角膜上皮愈合速率分别为 (0 .879± 0 .139)mm2 /h、(1.2 2 3± 0 .16 6 )mm2 /h和 (1.543± 0 .2 2 4 )mm2 /h ,统计学处理发现角膜上皮愈合速率各组间差异均非常显著 (P <0 .0 1) ,三组的角膜上皮破损率分别为 71.6 %、57.3%和 4 4 .8% ,统计学差异也非常显著 (P <0 .0 1)。结论 :CCS能促进芥子气染毒引起的兔眼角膜损伤的上皮愈合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烧伤 芥子气 角膜胶原膜 纤连蛋白 表皮生长因子 药物疗法 角膜损伤
原文传递
角膜新生血管的治疗进展 被引量:4
19
作者 张海萍 迟玮 华夏 《国际眼科纵览》 2019年第5期332-336,共5页
角膜新生血管可导致角膜透明性降低,使视力下降甚至丧失,在各种角膜病变中均可发生。目前已采取大量措施(如应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非甾体抗炎药物、抗VEGF药物、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某些天然提取物、激光治疗、细针透热治疗、基... 角膜新生血管可导致角膜透明性降低,使视力下降甚至丧失,在各种角膜病变中均可发生。目前已采取大量措施(如应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非甾体抗炎药物、抗VEGF药物、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某些天然提取物、激光治疗、细针透热治疗、基因治疗、联合治疗等)预防和治疗角膜新生血管,并且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成功。然而,这些治疗角膜新生血管的方法只是部分有效,并且可能会导致一些副作用。本文旨在对角膜新生血管新的治疗方法加以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新生血管 药物治疗 外科治疗
原文传递
蚕食性角膜溃疡不同发展阶段手术治疗的探讨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珂 《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2015年第9期706-708,共3页
目的探讨在蚕食性角膜溃疡病情发展的不同阶段的最佳治疗方式。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1月至2014年2月临床诊断明确的蚕食性角膜溃疡24例(24眼),在病情发展的不同阶段,采取不同治疗方法,观察记录治疗前后视力及角膜情况。结果24例不同... 目的探讨在蚕食性角膜溃疡病情发展的不同阶段的最佳治疗方式。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1月至2014年2月临床诊断明确的蚕食性角膜溃疡24例(24眼),在病情发展的不同阶段,采取不同治疗方法,观察记录治疗前后视力及角膜情况。结果24例不同发展阶段蚕食性角膜溃疡,经过药物及不同的手术方式治疗后,均得到治愈。治疗前视力低于0.3者16眼,视力0.3及以上者8眼,治疗后视力低于0.3者5眼,视力0.3及以上者19眼,2组治疗前后视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蚕食性角膜溃疡治疗棘手且易复发,作者针对其不同发展阶段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有效地控制了复发,视力得到了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溃疡 蚕食性 药物治疗 手术治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