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96篇文章
< 1 2 7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hanghai "Maker" Urban Culture Construction in the Context of Big Cloud Movement
1
作者 Qunzhen QU 《As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 2016年第12期85-88,共4页
Shanghai should orient its development to becoming a glob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center. Now,it plans to launch a strategic research of new round of development in 2050,carry out future urban planning res... Shanghai should orient its development to becoming a glob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center. Now,it plans to launch a strategic research of new round of development in 2050,carry out future urban planning research in 2040,and started start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irteenth five-year development planning research. In this process,it is required to fully consider the impact of a new round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revolution and industrial reform,include the construction of global innovation center into the layout of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Shanghai,formulate global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center development strategy,and further make clear the leading and support function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to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of Shanghai.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Big Cloud Movement and " Maker",and the necessities for cultivating " Maker" urban culture to building Shanghai global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center. On this basis,it elaborated and analyzed how to integrate the Maker Culture into Shanghai urban culture. Finally,it came up with recommendations for establishing Shanghai " Maker" urban cul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g Cloud movement Maker culture Shanghai urban culture
下载PDF
A Study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ock Music and the Counterculture Movement
2
作者 谭殷 《海外英语》 2017年第12期171-172,共2页
In the 1960 s, America has entered a new historical period with recession in economy and increasingly bad social problem. Besides, Civil Rights Movement and women rights movement have been led by black people and wome... In the 1960 s, America has entered a new historical period with recession in economy and increasingly bad social problem. Besides, Civil Rights Movement and women rights movement have been led by black people and women for equal rights.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se movements, the counter-cultural movement came into being, and the movement which represented a significant period in post-war youth cultural history was caused by the impending readjustment of social structure during the transition from industrial to post-industrial society in the 1960 s. American white middle class youth were disillusioned with the way their parent culture controlled the society and had no desire to become caught up in the machinery of social power themselves.The counter-cultural constituted a direct attack on the part of white middle class youth against the dominant ideological machinery set in place and maintained by its parent culture, and its influence has been maintained to the modern times. Except for the liberation of sex and drug, the most important symbol of the counter-culture is rock music. There is a clos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ounter-cultural movement and rock music. During the mid to late 1960 s rock music became a centrally significant medium for the dissemination of a range of social-political issues in counter-cultural movement. The period from the mid-1960 s to the early 1970 s represented the first time that popular music, a mass cultural form, had become a centrally significant medium for the dissemination of a range of sociopolitical issues, from US involvement in the Vietnam war to the Civil Rights Movements, to the rejection of western political and cultural ideology. As Eyerman and Jamison^([1])point out:‘Movement ideas, images,and feelings were disseminated in and through popular music and, at the same time, the movements of the times influenced developments, in both form and content, in popular musi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unter-cultural movement Rock music DISSEMINATION Sociopolitical issues
下载PDF
Maker,Maker Space and Maker Culture Construction
3
作者 Qunzhen QU 《As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 2017年第1期87-90,共4页
Shanghai is planning to launch a strategic research of new round of development in 2050,carry out future urban planning research in 2040,and started start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irteenth five-year development plannin... Shanghai is planning to launch a strategic research of new round of development in 2050,carry out future urban planning research in 2040,and started start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irteenth five-year development planning research. This paper firstly analyz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Big Cloud Movement and Maker,and introduced current development situation of makers in Baoshan District of Shanghai. Then,according to current development situation,it came up with recommendations for the maker culture construction: strengthening the awareness for protection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 in the district,building " Internet + X" development model for Baoshan District,establishing maker parks in Baoshan District,actively creating the innovation atmosphere,opening the Big Cloud Movement platform the society and promoting generation of grassroots makers,enhancing the cooperation with adjacent district to realize trans-regional cooperation of innovation talents,and introducing social capitals to help innovation teams to make transformation of innovation resul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KER Maker space Maker culture Big Cloud movement Baoshan District of Shanghai
下载PDF
A Study on the Influence of Culture on Sexism in English Language
4
作者 周艳 李林 《魅力中国》 2011年第17期213-213,共1页
英语语言中的性别歧视从20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就一直是语言学家研究的热点问题。然而,在中国性别语言研究仍不成熟。作者试图通过本次的研究来弥补这个空缺。基于语言学家已取得的研究成果,本文尝试从宗教、历史、社会三个方面谈... 英语语言中的性别歧视从20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就一直是语言学家研究的热点问题。然而,在中国性别语言研究仍不成熟。作者试图通过本次的研究来弥补这个空缺。基于语言学家已取得的研究成果,本文尝试从宗教、历史、社会三个方面谈论性别歧视的文化因素。另外,本文试图从几个角度详细分析英语语言中的性别歧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别歧视 文化因素 英语 女权运动
下载PDF
Problems and Solutions: A Cultural and Textual Approach to the E-C Translation of Response to Modernity-A History of the Reform Movement in Judaism
5
作者 YU Jie 《Cultural and Religious Studies》 2017年第9期569-575,共7页
关键词 翻译过程 文化策略 反应 文本 运动 改革 历史 目标语言
下载PDF
体育课根本目标与根本内容的偏离与匡正 被引量:4
6
作者 王水泉 《上海体育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3,共13页
长久以来针对体育课根本目标、根本内容的讨论未能切实推进主要源于偏离传承知识与发展认知能力的轨道,执着于身体运动的手段论效用,遮蔽体育课根本内容。紧扣课程教育的属性,分析“内容”与“目标”的内涵认为:体育课的根本内容应立足... 长久以来针对体育课根本目标、根本内容的讨论未能切实推进主要源于偏离传承知识与发展认知能力的轨道,执着于身体运动的手段论效用,遮蔽体育课根本内容。紧扣课程教育的属性,分析“内容”与“目标”的内涵认为:体育课的根本内容应立足于“游戏”,由身体运动文化要素构成;根本目标在于教师适时设定恰当的教学情境(方法、手段),干预学生的身体运动行为,帮助他们转变认知状态,将相关身体运动信息转化、融入身体,形成、发展运动认知能力。构建体育课根本目标与根本内容的意义体现为:明确体育课在“育人”方面无可替代,契合基础教育的基础性、一般性要求,兼顾国家(或社会)的需要、个人发展的需要、课程载体的属性,突出体育课的具身性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课 课程目标 课程内容 身体运动 手段论效用 运动文化 运动认知能力
下载PDF
并非“扩音器”——重评钱玄同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的作用
7
作者 王小惠 《文艺理论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62-172,共11页
钱玄同在新文化运动中借用与转化中国传统的经学与小学资源,将中国传统学问融入五四思想革命、文学革命、汉字革命之中。首先,钱玄同转化章太炎与康有为的经学资源,将“经”贬黜为毫无价值的“史料”,颠覆所有经书,从传统经学内部获得... 钱玄同在新文化运动中借用与转化中国传统的经学与小学资源,将中国传统学问融入五四思想革命、文学革命、汉字革命之中。首先,钱玄同转化章太炎与康有为的经学资源,将“经”贬黜为毫无价值的“史料”,颠覆所有经书,从传统经学内部获得反叛传统的可能性,使五四思想革命具有“飓风”般的爆发力;其次,钱玄同作为小学大家,在进行文学革命时,用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的学理来证明五四白话文理念有其建立的可行性;再次,他在推行五四汉字革命时,仍以传统小学资源来论证“改用拼音”的学理性与时代必然性,用极端的方式推动了中国汉字的现代变革。钱玄同从中国自身的学术主体内部促进新文化运动的发展,让五四获得了一种新的方法论,这使他有自己独立、独特的“声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文化 经学 小学 钱玄同声音
下载PDF
我国公共图书馆服务定位之变化
8
作者 朱国萍 杨学锋 李粤红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177-180,共4页
公共图书馆是国家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其服务功能也发生着改变。文章基于1994版《公共图书馆宣言》,论述了我国公共图书馆事业走过的三段具有历史意义的路程及其每段路程上我国公共图书馆服务定位的变化,希... 公共图书馆是国家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其服务功能也发生着改变。文章基于1994版《公共图书馆宣言》,论述了我国公共图书馆事业走过的三段具有历史意义的路程及其每段路程上我国公共图书馆服务定位的变化,希望能促进公共图书馆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图书馆宣言》 服务定位 21世纪新图书馆运动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下载PDF
民间器物绕线板文化因子在家具设计中的创新应用
9
作者 张建华 詹秦川 王云云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171-179,共9页
目的民间器物绕线板是做针线活的必备工具之一,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物化载体,挖掘绕线板中文化因子的视觉表现优势,设计出集聚文化意蕴与审美格调的现代家具。方法首先,运用可拓语义对绕线板纹样进行归类分析,提取纹样的造型意... 目的民间器物绕线板是做针线活的必备工具之一,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物化载体,挖掘绕线板中文化因子的视觉表现优势,设计出集聚文化意蕴与审美格调的现代家具。方法首先,运用可拓语义对绕线板纹样进行归类分析,提取纹样的造型意象特征,确定代表文化内涵的意象词汇并进行优度计算;其次,采用眼动试验分析用户对纹样的视觉偏好,量化消费者的感性认知;再次,提取文化元素并建立设计因子图谱;最后通过拓扑结构对设计元素进行重组、演绎等再造表达,并将之运用于新中式家具产品设计中。结论基于可拓语义和眼动试验的文化特征提取及应用设计,可以帮助家具设计师选定符合用户审美偏好的设计因子,摆脱单一主观经验的人为提取方法,改进用户的视觉体验,助力用户加深对民间器物文化的认同与传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绕线板 可拓语义 眼动技术 文化因子 设计转化
下载PDF
场景与银幕之间:早期罗马尼亚电影与重新发现“消失的”女性电影先驱
10
作者 安娜·葛雷吉克(文) 冯芃芃(译) 吕睿(译)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5-70,共16页
虽然具有创新精神的女性人物对一些早期电影的制作与放映有所贡献,但很少有女性的名字出现在巴尔干电影史中。原始档案与当时的报刊重现了罗马尼亚女性戏剧导演兼演员马里奥拉·沃伊库列斯库的电影制作活动,沃伊库列斯库的明星形象... 虽然具有创新精神的女性人物对一些早期电影的制作与放映有所贡献,但很少有女性的名字出现在巴尔干电影史中。原始档案与当时的报刊重现了罗马尼亚女性戏剧导演兼演员马里奥拉·沃伊库列斯库的电影制作活动,沃伊库列斯库的明星形象和戏剧经验对里昂·M.波佩斯库艺术电影公司早期故事片的制作产生了重要影响。沃伊库列斯库一生成就斐然,有丰富多彩的舞台生涯,并在1912年成立了自己的剧团,在早期电影的制作中发挥了关键作用。以沃伊库列斯库对罗马尼亚早期电影的贡献为切入点,可以充分阐释罗马尼亚社会现代化进程中女性在大众文化中所占据的空间和扮演的角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电影 女性电影先驱 罗马尼亚电影 电影文化 妇女运动
下载PDF
新时代革命老区乡村劳动精英的塑造——以晋西北革命老区为例
11
作者 武宇红 翟婷婷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56-59,共4页
抗战时期晋西北革命根据地塑造“劳动英雄”的文化和精神,对新时代革命老区塑造乡村劳动精英有重要意义。在红色文化传承的视域下,发挥政府、多元社会力量和农民主体三者的共同作用,塑造新时代革命老区乡村劳动精英,为乡村振兴创造一批... 抗战时期晋西北革命根据地塑造“劳动英雄”的文化和精神,对新时代革命老区塑造乡村劳动精英有重要意义。在红色文化传承的视域下,发挥政府、多元社会力量和农民主体三者的共同作用,塑造新时代革命老区乡村劳动精英,为乡村振兴创造一批劳动人才,可以促使新时代革命老区成为乡村振兴中的示范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英雄运动 红色文化传承 乡村劳动精英塑造 乡村振兴
下载PDF
新文化运动时期知识分子的群体惯习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
12
作者 卢红军 《西部学刊》 2024年第14期139-142,172,共5页
布迪厄的惯习理论为考察新文化运动时期中国知识分子“如何可能”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供了新的视角。在新文化运动中,脱胎于传统士大夫的知识分子群体既保留了“士志于道”“以天下为己任”“经世致用”“道德理想主义”等传统惯习,... 布迪厄的惯习理论为考察新文化运动时期中国知识分子“如何可能”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供了新的视角。在新文化运动中,脱胎于传统士大夫的知识分子群体既保留了“士志于道”“以天下为己任”“经世致用”“道德理想主义”等传统惯习,又在激烈的东西方思想文化碰撞中发生了从“拟古思维”到“革命话语”、从“四民之首”到“劳工神圣”,以及从“依附人格”到“独立人格”的惯习变迁。知识分子的这种群体惯习,为新文化运动既打破传统文化僵化的躯壳又保留传统文化的精华提供了可能,也为唤醒西方文化优越论的迷思提供了航标,更为选择马克思主义准备了文化心理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文化运动 惯习理论 文化心理 传统文化 马克思主义
下载PDF
李大钊的思想嬗变及其对传统文化的现代性改造
13
作者 徐凤 郝正春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24年第6期69-73,80,共6页
李大钊的思想嬗变是一个传统知识分子向现代知识分子转变的过程。青少年时期他接受过传统科举训练与近代新式学堂教育,在探索救国出路的过程中十分推崇“立宪治国”思想。在新文化运动早中期,他对孔子所代表的传统伦理道德观念进行了深... 李大钊的思想嬗变是一个传统知识分子向现代知识分子转变的过程。青少年时期他接受过传统科举训练与近代新式学堂教育,在探索救国出路的过程中十分推崇“立宪治国”思想。在新文化运动早中期,他对孔子所代表的传统伦理道德观念进行了深刻批判,倡导“国民性改造”,不过传统文化思想一直是其思想的底色。新文化运动后期,他转而服膺马克思主义,在借助传统文化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同时,他给予传统文化新的阐释,完成了对传统文化的现代性改造。李大钊对传统文化的现代性改造,展现了传统文化的韧性及其蕴含的时代价值,为新时代实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提供了重要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大钊 传统文化 新文化运动 思想 马克思主义
下载PDF
新文化运动的另一路展开——陆侃如、冯沅君《中国诗史》与民国文史研究转型
14
作者 成玮 《文艺理论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6-145,共10页
陆侃如、冯沅君写作《中国诗史》,深受民国学术风气熏染。其书在文献考据层面,认夏代以前为不可知,全盘接受了胡适一派的疑古思潮。在诗史架构层面,则颇自出手眼:把“诗”的范围扩充至多数韵文,论证各时代主流体裁如何环环衍生,使得叙... 陆侃如、冯沅君写作《中国诗史》,深受民国学术风气熏染。其书在文献考据层面,认夏代以前为不可知,全盘接受了胡适一派的疑古思潮。在诗史架构层面,则颇自出手眼:把“诗”的范围扩充至多数韵文,论证各时代主流体裁如何环环衍生,使得叙述更加系统化;以白话、文言迭相起伏贯穿全史,但不与体裁更替强行牵合,使得叙述更加弹性化。这两层面表现,均属新文化运动促成的文史研究转型之产物。前者当时已遭遇挑战,后者却代表着新文化立场介入文学史书写的另一方案,值得长久与之对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侃如 冯沅君 《中国诗史》 新文化运动
下载PDF
“新青年”的身份书写与角色塑造——基于《新青年》的文本考察
15
作者 秦飞 邓纯余 《学习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3-123,共11页
《新青年》通过编读往来的方式,建立“先生期待”与“学生崇拜”之间的身份关联,借助“非孝”“破家”“立人”等青年发展议题的策划与传播,引导青年开展家庭关系、社会关系、主体身份等不同层面的思想革命,极大地促进了新文化运动时期... 《新青年》通过编读往来的方式,建立“先生期待”与“学生崇拜”之间的身份关联,借助“非孝”“破家”“立人”等青年发展议题的策划与传播,引导青年开展家庭关系、社会关系、主体身份等不同层面的思想革命,极大地促进了新文化运动时期进步青年的集体身份认同,塑造出“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五四”青年形象。《新青年》杂志办刊过程中建立和形成的“书写-阅读-交流”机制在塑造青年身份群像,引导青年从文本走进现实、从理论走向实践,自觉担当时代青年角色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透过《新青年》杂志的历史与文本窗口,其设置青年话语议题、调适青年发展张力、搭建青年交流平台、培养青年革命精神的经验和做法,是培育“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青年的重要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青年》 新文化运动 青年身份 青年角色
下载PDF
五四时期东西文化论战的理论界标及其文明启示
16
作者 樊士博 郑天骄 《山东行政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66-76,共11页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新的使命任务,标志着中华文化发展进入崭新境界。五四时期东西文化论战围绕中华文化的现代性与现代化问题展开,探讨东西文化古今之争、义利之辩与动静之别的性质差异,为中华文明的现代转型开辟...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新的使命任务,标志着中华文化发展进入崭新境界。五四时期东西文化论战围绕中华文化的现代性与现代化问题展开,探讨东西文化古今之争、义利之辩与动静之别的性质差异,为中华文明的现代转型开辟了立足本来、吸收外来、中西结合三条文化发展路径,成为推动中华文明从传统形态向现代形态过渡的思想界标,至今仍有重要启示意义。推动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在主体维度上要不断巩固中华文化的主体性,在实践维度上要贯彻“两创”方针,在价值维度上要坚持走“两个结合”的文化发展路径,在目标维度上要担当引领文化繁荣发展的文化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中华文化 东西文化论战 文化使命 新文化运动
下载PDF
双重身份视域下的陈独秀与五四新文化运动
17
作者 李帅 《安徽史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4-142,共9页
1917年陈独秀成为北京大学文科学长,新身份给陈独秀带来了新的资源。首先,陈独秀能够以北京大学同人为基础组建《新青年》杂志的核心编辑与作者。其次,陈独秀的个人影响力得到了空前的提升,成为时人眼中的新文化“钜子”。但在新文化运... 1917年陈独秀成为北京大学文科学长,新身份给陈独秀带来了新的资源。首先,陈独秀能够以北京大学同人为基础组建《新青年》杂志的核心编辑与作者。其次,陈独秀的个人影响力得到了空前的提升,成为时人眼中的新文化“钜子”。但在新文化运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尤其是新旧冲突加剧的情况下,陈独秀的文科学长与思想领袖双重身份之间发生了冲突。面对北洋政府的压力,蔡元培通过解除陈独秀的官方身份作为回应。官方身份的解除加速了陈独秀由思想领袖向革命领袖的转变,其个人身份的转换也为中国革命开辟了崭新的历史篇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独秀 文科学长 思想领袖 五四新文化运动
下载PDF
困境与破局:论国民党文化“围剿”与中共左翼文化运动的交锋
18
作者 陈国忠 《南昌航空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53-61,共9页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国民党对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左翼文化运动所进行的文化“围剿”有其内在的缘由与策略。国民党军事上的失利、国民党重夺文艺话语权的意愿以及蒋介石文化复古主义的排他性是国民党开展文化“围剿”的具体缘由。...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国民党对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左翼文化运动所进行的文化“围剿”有其内在的缘由与策略。国民党军事上的失利、国民党重夺文艺话语权的意愿以及蒋介石文化复古主义的排他性是国民党开展文化“围剿”的具体缘由。以次充好、以古非今、软硬兼施以及选择性虚无则是其文化“围剿”的具体策略。在此过程中,中共以调适文化战线、廓清思想谬论、高扬思想启蒙以及把握社会脉搏作为破局之道,在破解国民党文化“围剿”的同时,更有力地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以及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领导 左翼文化运动 国民党文化“围剿”
下载PDF
基于可拓符号学和眼动实验的黄梅挑花再设计研究
19
作者 李敏 张希望 +3 位作者 郝娅佩 贾琦 张雪 孟国栋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13-224,共12页
目的针对传统文化符号再设计过程中,显隐性因子提取与表征存在模糊主观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可拓符号学和眼动实验的显隐性文化特征提取与应用的研究方法。方法以黄梅挑花为例,在可拓符号学的基础上融入眼动实验,首先,利用爬虫技术提取黄... 目的针对传统文化符号再设计过程中,显隐性因子提取与表征存在模糊主观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可拓符号学和眼动实验的显隐性文化特征提取与应用的研究方法。方法以黄梅挑花为例,在可拓符号学的基础上融入眼动实验,首先,利用爬虫技术提取黄梅挑花文化特征词(隐性因子),并进行可拓语义评估得到其可拓区间值;其次,运用眼动实验提取挑花纹样特征(显性因子),结合隐性因子可拓区间值进行综合图解语义评估;最后,将图案元素进行可拓变换设计。结果变换结果在服饰纹样图案设计中得到合理应用。结论研究表明:运用该方法可修正传统的依据从业经验及主观思维表征文化特征存在的偏差,能客观、科学地提取显隐性因子并作为设计因素,有助于更好地表达文创产品的文化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文化符号 黄梅挑花 可拓符号学 眼动追踪 可拓语义
下载PDF
作为一种学术思潮的“新子学”如何可能(下)——“新子学”的定位及其与文化运动的比较
20
作者 王小虎 《宜宾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91-99,共9页
从学理上讲,遵循中国传统哲学“更新再始”之思维逻辑所提出的“新子学”,应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原因和呼应时代精神的思想目标,这构成其作为一种学术思潮类似唐代古文运动、五四新文化运动等文化运动的类本质,同时成为“新子学”何以可... 从学理上讲,遵循中国传统哲学“更新再始”之思维逻辑所提出的“新子学”,应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原因和呼应时代精神的思想目标,这构成其作为一种学术思潮类似唐代古文运动、五四新文化运动等文化运动的类本质,同时成为“新子学”何以可能的普遍必然性之所在。考察唐代古文运动和五四新文化运动,其所以兴起的直接原因都是“世之弊”,但其深刻的历史原因和思想目标则都是对“天下一体”“天下为公”的自觉和追寻,都是顺应其时代精神的呼唤而出现。故此,“新子学”作为一种学术思潮当定位在孔子所论“富之”“教之”的社会发展阶段,应朝着构建和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方向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子学” 学术思潮 古文运动 五四新文化运动 人类命运共同体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