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后调性对位的表象与本质 |
龚华华
|
《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2
|
理查德·鲍尔斯小说中的音乐叙事 |
李寒
|
《江苏理工学院学报》
|
2024 |
0 |
|
3
|
“互文性”视域下的谭盾多媒体音乐——兼论《女书》的多重结构现象 |
杨静
|
《音乐文化研究》
|
2023 |
0 |
|
4
|
论单声复调及其织体构成——现代音乐复调技法研究之二 |
刘永平
|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16
|
|
5
|
西方音乐美学的诞生及其范式(上) |
宋祥瑞
|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6
|
|
6
|
多种曲式原则并存的“结构对位”实证 |
姚恒璐
|
《星海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4
|
|
7
|
手风琴复调作品演奏中的风箱处理 |
鲁晓玲
|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
2003 |
4
|
|
8
|
论多调性对位——现代音乐复调技法研究之三 |
刘永平
|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11
|
|
9
|
西方音乐美学的诞生及其范式(下) |
宋祥瑞
|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3
|
|
10
|
“Polyphony”一词的音乐涵义与历史沿革解析 |
李兴梧
|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3
|
|
11
|
试论瓦格纳的“无终旋律” |
陈鸿铎
|
《星海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
2013 |
16
|
|
12
|
康拉德小说的音乐性 |
姜礼福
石云龙
|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6
|
|
13
|
蒙古族民间多声部音乐中的持续音技法 |
潮鲁
|
《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
|
2008 |
3
|
|
14
|
继承传统 植根民族 探索创新——里盖蒂钢琴作品《莱切卡组曲》分析报告 |
郑艳丽
|
《音乐探索》
CSSCI
|
2009 |
2
|
|
15
|
琵琶与民族管弦乐队《明妃怨》的创编动机及实践探索 |
程长宁
赵燕
|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2 |
1
|
|
16
|
后序列主义音乐中调性与结构因素的回归——达拉皮科拉的钢琴组曲《安娜莉贝拉的音乐笔记本》之序列与复调技法分析 |
范哲明
|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
2006 |
4
|
|
17
|
理性与创造——从《八首匈牙利民歌主题即兴曲》看巴托克的音乐创作思维 |
肖桂彬
|
《天津音乐学院学报》
|
2004 |
4
|
|
18
|
论肖斯塔科维奇音乐创作中的创新 |
康勤
|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6 |
1
|
|
19
|
中国传统音乐的“线”性思维与西方多声部音乐 |
陈建国
|
《临沂师范学院学报》
|
2006 |
4
|
|
20
|
巴罗克时期音乐欣赏导论 |
王九筛
|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
|
2005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