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3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ynamic analysis of spatial parallel manipulator with rigid and flexible couplings 被引量:2
1
作者 LIU Shan-zeng DAI Jian-sheng +4 位作者 SHEN Gang LI Ai-min CAO Guo-hua FENG Shi-zhe MENG De-yuan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7年第4期840-853,共14页
The dynamics of spatial parallel manipulator with rigid and flexible links is explored. Firstly, a spatial beam element model for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is established. Then, the differential equation of motion of be... The dynamics of spatial parallel manipulator with rigid and flexible links is explored. Firstly, a spatial beam element model for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is established. Then, the differential equation of motion of beam element is derived based on finite element method. The kinematic constraints of parallel manipulator with rigid and flexible links are obtained by analyzing the motive parameters of moving platform and the relationships of movements of kinematic chains, and the overall kinetic equation of the parallel mechanism with rigid and flexible links is derived by assembling the differential equations of motion of components. On the basis of abovementioned analyses, the dynamic mechanical analysis of the spatial parallel manipulator with rigid and flexible links is conducted. After obtaining the method for force analysis and expressions for the calculation of dynamic stress of flexible components, the dynamic analysis and simulation of spatial parallel manipulator with rigid and flexible links is performed. The result shows that because of the elastic deformation of flexible components in the parallel mechanism with rigid and flexible links, the force on each component in the mechanism fluctuates sharply, and the change of normal stress at the root of drive components is also remarkable. This study provides references for further studies on the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parallel mechanisms with rigid and flexible links and for the optimization of the design of the mechanis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IGID and flexible couplingS parallel mechanism FINITE ELEMENT force analysis dynamic stress
下载PDF
Extraction algorithm for longitudinal and transverse mechanical information of AFM
2
作者 Chunxue Hao Shoujin Wang +3 位作者 Shuai Yuan Boyu Wu Peng Yu Jialin Shi 《Nanotechnology and Precision Engineering》 CAS CSCD 2022年第2期27-37,共11页
The atomic force microscope(AFM)can measure nanoscale morphology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and has a wide range of applications.The traditional method for measuring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a sample does so for th... The atomic force microscope(AFM)can measure nanoscale morphology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and has a wide range of applications.The traditional method for measuring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a sample does so for the longitudinal and transverse properties separately,ignoring the coupling between them.In this paper,a data processing and multidimensional mechanical information extraction algorithm for the composite mode of peak force tapping and torsional resonance is proposed.On the basis of a tip–sample interaction model for the AFM,longitudinal peak force data are used to decouple amplitude and phase data of transverse torsional resonance,accurately identify the tip–sample longitudinal contact force in each peak force cycle,and synchronously obtain the corresponding characteristic images of the transverse amplitude and phase.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measured longitudinal mechanical characteristics are consistent with the transverse amplitude and phase characteristics,which verifies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method.Thus,a new method is provided for the measurement of multidimensional mechanical characteristics using the AF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tomic force microscope Peak force tapping Torsional resonance mechanical characteristic measurement Background subtraction algorithm Coupled mechanical model
下载PDF
Introduction to Synchronized Kinematic and Electromagnetic Mechanics
3
作者 André Michaud 《Journal of Modern Physics》 CAS 2023年第6期876-932,共57页
Introduction to fundamental physics according to the parallel harmonization of kinematic and electromagnetic mechanics, in accordance with Wilhelm Wien’s project, which involved the integration in kinematic mechanics... Introduction to fundamental physics according to the parallel harmonization of kinematic and electromagnetic mechanics, in accordance with Wilhelm Wien’s project, which involved the integration in kinematic mechanics of the mass increase of the electron as a function of its velocity, as measured by Walter Kaufmann with his bubble-chamber experiments, and analyzed and confirmed by H. A. Lorentz and all the leading edge physicists who then re-analyzed this dat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inematic Mechanics Electromagnetic Mechanics electrostatic Recall Constant Restoration force GRAVITATION
下载PDF
空间连杆引纬机构的刚柔耦合磨损分析
4
作者 李博 刘旭柠 +3 位作者 郭杰 胡凯 畅博彦 魏展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86-192,共7页
为准确预测空间连杆引纬机构间隙磨损机制,通过结合Lankarani-Nikravesh与Bai碰撞力模型,建立可变刚度与阻尼系数非连续接触碰撞力模型,采用改进的Coulomb摩擦力模型描述含间隙机构旋转铰的切向摩擦力,通过Lagrange方法对系统动力学建模... 为准确预测空间连杆引纬机构间隙磨损机制,通过结合Lankarani-Nikravesh与Bai碰撞力模型,建立可变刚度与阻尼系数非连续接触碰撞力模型,采用改进的Coulomb摩擦力模型描述含间隙机构旋转铰的切向摩擦力,通过Lagrange方法对系统动力学建模;其次选取空间连杆为柔性化对象,综合Ansys与Adams分析,对空间连杆引纬机构进行刚柔耦合动力学仿真;最后将系统的动态仿真响应结果与Archard模型相结合,求解运动副磨损情况。结果表明:柔性构件可以有效缓解机构间隙碰撞的冲击作用,间隙为0.15 mm条件下,剑头加速度振荡最大幅值缩减53.2%;当间隙升至0.5 mm后,虽磨损范围大幅增加,但间隙磨损深度并未随之大幅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纬机构 接触碰撞力模型 Coulomb摩擦力模型 刚柔耦合磨损 空间连杆
下载PDF
炸药热-力耦合响应机制研究进展
5
作者 周静静 李子涵 +3 位作者 黄蒙 祝艳龙 丁黎 常海 《固体火箭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46-455,共10页
炸药一般会在热-力耦合刺激下经历能量吸收和累积,易引起分解甚至燃烧爆炸。此过程较复杂,为深入探究炸药的热-力耦合响应机制,围绕炸药产品和炸药晶体,通过实验分析、有限元模拟、分子动力学模拟等多种研究手段,综述了热-力耦合响应机... 炸药一般会在热-力耦合刺激下经历能量吸收和累积,易引起分解甚至燃烧爆炸。此过程较复杂,为深入探究炸药的热-力耦合响应机制,围绕炸药产品和炸药晶体,通过实验分析、有限元模拟、分子动力学模拟等多种研究手段,综述了热-力耦合响应机制的相关进展。目前,聚焦炸药产品应用的研究工作,多通过实验分析、有限元模拟以及二者结合的方法展开;针对炸药晶体,围绕高温-高压耦合条件,进行热-力耦合响应机制研究工作,但与实际生产条件仍存在一定差距。在未来工作中,随着实验分析技术和各类模拟手段的持续发展,有望对炸药产品及晶体在热-力耦合刺激下,不同时间尺度、不同空间尺度的物理变化过程、化学反应过程开展更为详尽的探究,推动炸药热-力耦合响应机制的进一步深入,为实现炸药从安全性科学研究向实际应用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力耦合 炸药 响应机制 晶体 安全性
下载PDF
热-湿-力耦合作用对高温后方钢管混凝土短柱轴压力学性能影响试验研究
6
作者 薛媛媛 钟水溶 +2 位作者 霍静思 陈俊 蔡祖荣 《建筑钢结构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6-75,共10页
火灾发生时钢管混凝土内部会产生水蒸气,为探讨热-湿-力耦合作用对高温后方钢管混凝土轴压力学性能的影响,进行了10根高温后方形钢管混凝土短柱轴压力学性能试验,研究排气孔数量、布置位置、轴压比和升温时间等参数对其破坏形态、轴压... 火灾发生时钢管混凝土内部会产生水蒸气,为探讨热-湿-力耦合作用对高温后方钢管混凝土轴压力学性能的影响,进行了10根高温后方形钢管混凝土短柱轴压力学性能试验,研究排气孔数量、布置位置、轴压比和升温时间等参数对其破坏形态、轴压刚度与剩余承载力等力学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试件破坏形态表现为压溃破坏;在其他参数相同的情况下,与升温前相比,随着排气孔数量从2个增加至4个和6个,轴压刚度分别降低了69.1%、73.3%、76.4%,剩余承载力分别降低了15.8%、16.2%、21.7%。轴压刚度随轴压比的增大而降低;随着升温时间的延长,剩余承载力先随轴压比的增大而增大,后随轴压比的增大而减小。研究结果可为钢管混凝土柱的抗火设计和该类结构火灾后的损伤评估与加固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湿-力耦合作用 方钢管混凝土 高温后 轴压 力学性能
下载PDF
二维材料层间切向熵力的连续介质模型
7
作者 朱芳艳 江进武 张田忠 《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38-846,共9页
层间相互作用对二维材料的界面力学行为影响显著,特别是在力热耦合环境下,二维材料搭接结构中存在层间切向熵力,可用于构筑新型纳米机械器件.基于薄板振动理论,并结合能量均分定理,构建了描述二维材料层间切向熵力的连续介质模型.该模... 层间相互作用对二维材料的界面力学行为影响显著,特别是在力热耦合环境下,二维材料搭接结构中存在层间切向熵力,可用于构筑新型纳米机械器件.基于薄板振动理论,并结合能量均分定理,构建了描述二维材料层间切向熵力的连续介质模型.该模型揭示了不同条件下由热振动梯度引起的切向熵力之间的内在联系,为研究二维材料层间切向熵力提供了新的视角,也为纳米器件的设计提供了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维材料 力热耦合 切向熵力 连续介质模型
下载PDF
准晶及压电材料黏附接触力学研究进展
8
作者 罗庆辉 郑涛 周跃亭 《宁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3期238-249,272,共13页
作为具备多场耦合特性的先进功能材料,准晶及压电材料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微纳器件与结构.在微纳尺度下,系统的力学行为将由各种表面力(如静电力、毛细力以及范德华力等)引起的黏附效应主导.近年来,准晶及压电材料在微纳尺度下的黏... 作为具备多场耦合特性的先进功能材料,准晶及压电材料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微纳器件与结构.在微纳尺度下,系统的力学行为将由各种表面力(如静电力、毛细力以及范德华力等)引起的黏附效应主导.近年来,准晶及压电材料在微纳尺度下的黏附接触行为获得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和研究.本文在简要介绍经典黏附接触理论的基础上,综述了准晶及压电材料相关黏附接触力学问题最新研究进展,其中包括准晶材料的理论和实验研究以及压电材料理论研究.最后对未来准晶及压电材料黏附接触力学问题研究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晶材料 压电材料 多场耦合 表面力 黏附接触力学
下载PDF
产科教融合赋能新质生产力:耦合机理、现实挑战与实践向度
9
作者 孙芳芳 孙欣欣 +1 位作者 高绣叶 王剑锋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5期11-17,共7页
新质生产力焦点在于产业面向,要义在于科技创新,关键在于人才支撑。形成新质生产力就是产业、教育、科技多方力量协同发展的过程,也是其对应的产业链、科技链、人才链深度融合的过程。产科教赋能新质生产力,亟待解决职业院校专业与产业... 新质生产力焦点在于产业面向,要义在于科技创新,关键在于人才支撑。形成新质生产力就是产业、教育、科技多方力量协同发展的过程,也是其对应的产业链、科技链、人才链深度融合的过程。产科教赋能新质生产力,亟待解决职业院校专业与产业匹配度不高、校企科研互惠能力不足、产教融合实体化运行存在“堵点”、新型产业领域高技能人才“供需错位”等现实难题。通过匹配专业链与产业链布局,加强校企互惠能力,创新产科教融合制度,有助于实现人才精准对接,技能高度适配,产科教深度协同,从而突破全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助力传统生产力跃迁至新质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产科教 耦合机理 现实挑战 职业教育 匹配度 产业
下载PDF
新型带电作业平台的结构设计与仿真研究
10
作者 李宁 何义良 +2 位作者 赵建辉 刘兆威 田志 《河北电力技术》 2024年第1期34-40,共7页
利用带电作业平台进行带电检修作业是维护架空输电线路正常运行的主要手段之一,而传统的带电作业平台仍存在结构或适用范围上的局限性。提出一种用于架空输电线路带电检修的新型带电作业平台,该平台的主体框架由方钢构成,易于制造且携... 利用带电作业平台进行带电检修作业是维护架空输电线路正常运行的主要手段之一,而传统的带电作业平台仍存在结构或适用范围上的局限性。提出一种用于架空输电线路带电检修的新型带电作业平台,该平台的主体框架由方钢构成,易于制造且携带轻便,另外设有可任意调节旋转角度的载人板及开关保险装置,确保该平台在使用过程中方便灵活且安全可靠。建立了该带电作业平台的有限元模型,分析了不同工作需求下平台的力学性能,计算了作业人员利用平台进行带电作业时身体周围的电场强度分布情况,并提出相应防护建议。经现场运行试验,验证了新型带电作业平台的可行性与安全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力电耦合 带电作业 结构设计 力学仿真 电场仿真
下载PDF
TC4钛合金纵扭超声磨削力热耦合模型及其试验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闫艳燕 闫浩哲 +2 位作者 刘俊利 牛赢 王晓博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65-74,共10页
为探究TC4钛合金纵扭超声磨削过程中的力热耦合机理,基于TC4钛合金纵扭超声磨削的磨削力模型、工件表面平均温度模型、质量热容计算表达式建立了其力热耦合模型,并对力热耦合作用下TC4钛合金纵扭超声单颗磨粒去除过程进行有限元仿真,分... 为探究TC4钛合金纵扭超声磨削过程中的力热耦合机理,基于TC4钛合金纵扭超声磨削的磨削力模型、工件表面平均温度模型、质量热容计算表达式建立了其力热耦合模型,并对力热耦合作用下TC4钛合金纵扭超声单颗磨粒去除过程进行有限元仿真,分析磨削力、磨削温度的相互影响特性。理论与仿真研究发现,磨削区剧烈的温升会降低钛合金抵抗塑性变形的能力,抑制磨削力的增长速率。最后通过TC4钛合金纵扭超声磨削试验进行验证,结果表明,纵扭超声的引入能明显降低磨削力和磨削温度,磨削力和磨削温度的降低幅度分别达到19.39%和12.41%;磨削温度随着磨削深度、砂轮转速和工件进给速度的增大而升高,且随着磨削温度的升高磨削力增长趋势变缓;磨削力和磨削热的减小使工件表面塑性变形和犁沟两侧的塑性隆起高度减小;与普通CBN磨削相比,纵扭超声的引入对表面粗糙度的降低幅度可达到31.21%,在一定范围内增大超声振幅能显著提高加工表面的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力热耦合 纵扭超声磨削 TC4钛合金 磨削力 磨削热
下载PDF
动静态力共同作用对电抗器铁心振动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闫荣格 程云飞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104-1114,共11页
带气隙结构的并联电抗器铁心在实际运行中,除受到螺杆与夹件施加的静态压紧力外,也会受到磁致伸缩力与铁心饼间麦克斯韦力的动态力作用,动静态力都对铁心的磁性能产生影响,进而影响电抗器铁心振动特性。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于静态压紧力... 带气隙结构的并联电抗器铁心在实际运行中,除受到螺杆与夹件施加的静态压紧力外,也会受到磁致伸缩力与铁心饼间麦克斯韦力的动态力作用,动静态力都对铁心的磁性能产生影响,进而影响电抗器铁心振动特性。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于静态压紧力对硅钢片磁特性以及电抗器铁心振动特性的影响,动态力对其影响的研究未见报道,更没有考虑共同作用的影响。该文首先测量动静态力共同作用下硅钢片的磁特性曲线;其次建立考虑动静态力共同作用的电抗器电磁场-机械场双向耦合模型,对并联电抗器进行电磁振动计算;最后搭建振动测量实验平台,实验结果验证了所建模型的正确性与精准性,为进一步分析电抗器振动问题提供理论支持和分析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联电抗器 动态力 磁特性 电磁场-机械场模型
下载PDF
活性材料冲击压缩及反应行为模拟方法研究进展
13
作者 熊玮 张先锋 +3 位作者 李逸 谈梦婷 刘闯 侯先苇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995-1015,共21页
近年来,以含能结构材料、含能非晶合金、含能高熵合金等为代表的活性材料受到广泛关注.由于兼具结构强度特性和冲击反应释能特性,活性材料在高效毁伤和防护领域有十分重要的应用前景.其中,活性材料的冲击压缩响应行为及反应释能特性是... 近年来,以含能结构材料、含能非晶合金、含能高熵合金等为代表的活性材料受到广泛关注.由于兼具结构强度特性和冲击反应释能特性,活性材料在高效毁伤和防护领域有十分重要的应用前景.其中,活性材料的冲击压缩响应行为及反应释能特性是该类材料设计和应用中关注的重点,研究人员在考虑其冲击反应行为的数值模拟方法上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本文基于活性材料宏观反应行为受微/细观结构特性控制的特点,从不同时空尺度对活性材料的冲击压缩及反应行为数值模拟方法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系统梳理了分子动力学模拟、冲击压缩特性细观模拟、冲击反应行为跨尺度模拟、冲击压缩及反应行为宏观尺度模拟方法等4个方面的研究进展.总结认为,活性材料的冲击压缩动力学响应特性数值模拟及冲击反应特性宏−细观尺度关联机制的研究已取得了较大进展,考虑反应弛豫时间和非自持反应特性的点火模型在宏观尺度数值模拟中得到发展与应用.但是,目前数值模拟中关于反应诱发后活性材料动力学行为的描述主要基于火/炸药等典型含能材料的本构模型,仅能实现对活性材料冲击反应行为的表观呈现,而对活性毁伤元作用过程关键参数的精确预测仍存在一定差距.因此,建立准确描述活性材料撞击点火、反应发展、释能做功过程的全时域理论模型,基于此发展该类材料冲击反应行为高可靠性数值模拟技术,是实现活性材料冲击反应释能特性调控和工程化应用的关注焦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材料 冲击诱发化学反应 力−热−化学耦合机制 细观结构 数值模拟方法
下载PDF
弯压耦合作用下的复合材料预紧力齿连接力学性能研究
14
作者 李飞 高训鹏 +2 位作者 赵启林 王正兴 施霖 《复合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5-13,共9页
研究表明预紧力齿连接接头在结构中不仅会受到轴力的作用,还会同时受到弯矩的作用,但现阶段尚未对复合材料预紧力齿连接在弯矩和轴力耦合作用下的力学性能展开研究。本文首先对复合材料预紧力齿连接在弯压耦合作用下的试验方法进行了研... 研究表明预紧力齿连接接头在结构中不仅会受到轴力的作用,还会同时受到弯矩的作用,但现阶段尚未对复合材料预紧力齿连接在弯矩和轴力耦合作用下的力学性能展开研究。本文首先对复合材料预紧力齿连接在弯压耦合作用下的试验方法进行了研究,通过液压千斤顶和万能试验机实现了接头在弯压荷载作用下的加载;其次分别对接头进行了轴压、纯弯以及弯压耦合试验,得到了接头在不同荷载下的传力机理。研究表明:在弯压耦合作用下,接头的作用效果可以近似地看作是相应荷载下纯弯与轴压线性叠加的结果;弯矩的存在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接头的力学性能,因此在对接头进行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弯矩对接头承载力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预紧力齿连接 力学性能 弯压耦合
下载PDF
基于离散-连续耦合的双层地基承载力研究
15
作者 张欢 刘春 +2 位作者 孙若晗 刘润 李成凤 《路基工程》 2023年第5期70-76,共7页
路基工程中常采用人工换填方式形成上硬下软的层状地基以增加地基承载力,但目前对于双层地基的极限承载力和破坏机制的宏微观研究尚不够深入。通过室内单元试验、室内模型试验对地基土体的单元力学特性及分层情况下地基的极限承载力进... 路基工程中常采用人工换填方式形成上硬下软的层状地基以增加地基承载力,但目前对于双层地基的极限承载力和破坏机制的宏微观研究尚不够深入。通过室内单元试验、室内模型试验对地基土体的单元力学特性及分层情况下地基的极限承载力进行研究,并采用离散-连续耦合数值模拟方法分别对4种不同上覆土层厚度的双层地基平板载荷试验进行模拟,研究上覆土层厚度对双层地基承载特性的影响及其对应的宏微观特性之间的关联。结果表明:上覆土层厚度对地基宏观力学特性及微观传力机制均有较大的影响;双层地基承载力及变形模量随着上覆土层厚度增加而增大;加载过程中,强力链主要分布在一个对称梯形区域内,且随着上覆土层厚度的增加,梯形区域的斜率增大,应力扩散角减小,受扰动区域变小;加载板正下方可观察到明显的应力集中,随着深度增加,应力集中的强度减小,随着上覆土层厚度的增加,应力集中区域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层地基 承载特性 离散-连续耦合 传力机制 力链
下载PDF
平行板电容器中介质受力问题的讨论
16
作者 陈德智 李卓凡 《电气电子教学学报》 2023年第4期172-177,共6页
用虚功原理计算介质块在平行板电容器中的受力,是一道经典电磁场例题。在忽略边缘效应的情况下,垂直方向的电场如何产生了一个横向的作用力?回顾和分析了历史上的一些讨论,明确了边缘场对介质中电偶极矩的作用是介质受到横向力的根本原... 用虚功原理计算介质块在平行板电容器中的受力,是一道经典电磁场例题。在忽略边缘效应的情况下,垂直方向的电场如何产生了一个横向的作用力?回顾和分析了历史上的一些讨论,明确了边缘场对介质中电偶极矩的作用是介质受到横向力的根本原因,解释了为什么使用虚功原理可以忽略边缘效应,讨论了介质分界面的受力问题,澄清了一些含糊的说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电力 虚位移法 受力机制
下载PDF
基于热力耦合的硬态车削过程有限元模拟及分析
17
作者 迟玉伦 范志辉 +1 位作者 王国强 武子轩 《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 2023年第8期67-72,共6页
为了探究热力耦合作用下不同切削参数对加工过程的影响,为优化工艺参数提供数据支撑,利用Deform有限元分析软件构建了热力耦合作用下的正交切削有限元模型,模拟GCr15钢硬态车削加工过程,对车削加工中的切削力、温度场和应力场分别进行... 为了探究热力耦合作用下不同切削参数对加工过程的影响,为优化工艺参数提供数据支撑,利用Deform有限元分析软件构建了热力耦合作用下的正交切削有限元模型,模拟GCr15钢硬态车削加工过程,对车削加工中的切削力、温度场和应力场分别进行动态分析。结果表明:硬态切削加工过程中主切削力最大;工件表面的等效应力和应变随切削深度和切削速度的增加而增加;工件表面温度是一个快速升温和快速冷却的过程,并且工件表面温度最高,沿深度方向逐渐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力耦合 硬态切削 切削力 切削温度 有限元分析
下载PDF
水-力耦合作用下砂岩松弛特性试验与本构模型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昂 俞缙 +2 位作者 刘士雨 涂兵雄 常方强 《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3年第4期469-476,共8页
采用电液伺服三轴试验系统,对不同围压和水压条件下的红砂岩进行分级加载应力松弛试验.分析砂岩水-力耦合作用下全应力-应变过程的应力松弛量、应力松弛速率的变化规律.将含水开关与西原模型串联,实现应力松弛和水压在本构关系上的耦合... 采用电液伺服三轴试验系统,对不同围压和水压条件下的红砂岩进行分级加载应力松弛试验.分析砂岩水-力耦合作用下全应力-应变过程的应力松弛量、应力松弛速率的变化规律.将含水开关与西原模型串联,实现应力松弛和水压在本构关系上的耦合,建立非线性砂岩松弛模型.结果表明:同一围压下,砂岩松弛量随着应变水平的提高而增加,砂岩松弛量在软化阶段达到最大;同一围压、同一应变水平下,砂岩松弛量随着水压的增加而降低,表现出水压对砂岩应力松弛具有抑制作用;改进的西原模型能较好描述砂岩应力松弛各阶段的力学行为,模型参数E_(1),E_(2),η_(1),η_(2),η_(3)在软化阶段之前随应变水平的提高呈现非线性增长;各阶段砂岩松弛速率呈“L”形,松弛速率快速下降为减速松弛阶段,松弛速率平稳下降为稳定松弛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力学 应力松弛 水-力耦合 西原模型 三轴压缩 全应力-应变过程
下载PDF
压气机拉杆瞬态应力与紧力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周祚 曾帆 +1 位作者 李海峰 于海洋 《舰船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22-128,共7页
为研究压气机转子冷态启动过程中拉杆预紧力的变化规律和拉杆应力的分布规律,建立转子的1/24循环对称有限元模型。考虑拉杆凸台与拉杆孔的接触非线性、轮盘和拉杆的材料非线性以及几何非线性,对转子进行瞬态热固耦合分析,得到拉杆预紧... 为研究压气机转子冷态启动过程中拉杆预紧力的变化规律和拉杆应力的分布规律,建立转子的1/24循环对称有限元模型。考虑拉杆凸台与拉杆孔的接触非线性、轮盘和拉杆的材料非线性以及几何非线性,对转子进行瞬态热固耦合分析,得到拉杆预紧力、拉杆应力在离心力、热载荷作用下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离心力作用下,拉杆预紧力减小,拉杆的径向形变使拉杆应力较高;在热载荷作用下,拉杆和转子的温度分布、材料属性的不同使拉杆预紧力呈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固耦合 预紧力 拉杆应力
下载PDF
水热力耦合下公路隧道结构各向异性冻胀力分布特征研究
20
作者 陆许峰 黄解放 +1 位作者 张锋 冯德成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522-1535,共14页
寒区围岩的冻胀会对衬砌结构带来附加荷载,威胁着衬砌结构的耐久性与安全性。为了研究季节冻土区隧道冻胀力的分布特征,基于能量守恒与质量守恒基本原理,建立了考虑正交各向异性冻胀变形的正冻围岩水-热-力耦合模型;结合青沙山隧道冻胀... 寒区围岩的冻胀会对衬砌结构带来附加荷载,威胁着衬砌结构的耐久性与安全性。为了研究季节冻土区隧道冻胀力的分布特征,基于能量守恒与质量守恒基本原理,建立了考虑正交各向异性冻胀变形的正冻围岩水-热-力耦合模型;结合青沙山隧道冻胀力的监测结果,验证了隧道冻胀力模型的可靠性。进而,针对东天山特长隧道的抗冻需求,构建了相应的隧道冻胀数值模型,对东天山隧道的温度场、水分场与冻胀力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并分析了最低气温、初始地层含水率、已冻与未冻围岩模量比、冻胀变形各向异性系数对冻胀力分布的影响。东天山隧道冻胀的数值仿真结果表明:隧道的冻结深度分布并不均匀,在拱脚处最小,仰拱中心处最大,两处冻结深度相差48 cm。冻结范围的差异分布主要为拱脚处几何曲率较大,冷量需辐射至更广的空间所致。同时,由于拱脚处冻深最小,且拱脚的几何曲率较顶拱与仰拱更大,导致衬砌的拱脚处弯曲折叠最大,von Mises应力最大。单个冻融周期内,隧道冻深范围内围岩的含水率可分为冻结、融化、滞水、滞水消散共4个阶段。随着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拱顶与拱侧的滞水阶段体积含水率分别升高了10.46%与4.21%,拱脚与衬砌底部的滞水阶段体积含水率略有降低。围岩的冻胀对衬砌同时产生了法向应力与切向应力,其中顶拱、仰拱主要体现为压应力,拱脚的压应力较小且局部体现为拉应力。不同最低气温、初始地层含水率、冻结与未冻结围岩模量比、冻胀变形正交各向异性系数下的冻胀力分布模式相同。其中衬砌外围的法向应力整体呈“蘑菇形”。最低气温的降低、冻胀变形正交各向异性系数的增大,分别通过增大冻结范围与促进冻胀应变方向集中化,最终导致隧道冻胀力整体数值的增大,两者对隧道冻胀力影响显著。冻结与未冻结围岩模量比、初始地层含水率对隧道冻胀力存在一定程度的影响:冻结与未冻结围岩模量比与隧道冻胀力负相关,初始地层含水率与隧道冻胀力正相关。冻胀变形各向异性系数对冻胀力的大小与分布影响最大。同时,经过多年的冻融循环,不同初始地层含水率下衬砌外围的水分场差距缩小,导致初始地层含水率对第20年冻胀力的大小与分布影响最小。整体而言,隧道冻胀力的分布主要是温度场与衬砌几何之间博弈的结果:其中拱脚处最小的冻结深度导致该处冻胀力较小,但衬砌几何受力后顶拱与仰拱变形导致的拱脚弯曲折叠并向外侧围岩挤压,会增大拱脚处的压应力。因此,对于衬砌厚度较小的隧道而言,拱脚向外侧围岩挤压的效应更为明显,这导致拱脚处冻胀力较大。综合来看,寒区隧道的冻胀力分布需同时考虑温度条件、水分条件、围岩冻胀变形的各向异性、衬砌几何等因素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季节冻土区 隧道工程 冻胀力分布 正交各向异性冻胀 水-热-力耦合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