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质灾害形成的内外动力耦合作用机制 被引量:87
1
作者 李晓 李守定 +1 位作者 陈剑 廖秋林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792-1806,共15页
以三峡水电工程库区大型山体滑坡为研究对象,从三个方面研究地质灾害形成的内外动力耦合作用机制:(1)通过对大量古滑坡的空间分布特征和发育时间的研究,寻求滑坡时空分布的控制因素,揭示滑坡发育演化与地球内外动力耦合作用的关系;(2)... 以三峡水电工程库区大型山体滑坡为研究对象,从三个方面研究地质灾害形成的内外动力耦合作用机制:(1)通过对大量古滑坡的空间分布特征和发育时间的研究,寻求滑坡时空分布的控制因素,揭示滑坡发育演化与地球内外动力耦合作用的关系;(2)通过对大型基岩滑坡滑带发育演化过程的研究,提出滑带形成演化的典型四阶段模式及其内外动力耦合作用机制;(3)以三峡库区千将坪滑坡为例,通过对泥化夹层和滑带结构的精细地质分析和测试,重建滑带形成演化过程,研究千将坪滑坡发育及滑带形成的内外动力耦合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新构造运动和第四纪气候变化的耦合作用是三峡库区发育多期大型古滑坡的主要动因;层间剪切作用和水岩相互作用的耦合是基岩滑坡滑带形成演化的主控因素;应重视三峡库区新生滑坡的研究,特别是对重点地层的层间剪切带地质力学特性的研究,将是发现和预测新滑坡的重要途径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地质 地质灾害成因 地球内外动力 耦合作用 滑坡 三峡工程
下载PDF
川藏公路林芝—八宿段地质灾害特征及形成机制初探 被引量:27
2
作者 廖秋林 李晓 +1 位作者 董艳辉 李守定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2004年第1期33-39,共7页
川藏公路林芝至八宿段地质灾害尤为发育,严重影响了川藏公路的安全运行。为有效防灾与减灾,本文立足于野外考察和对已有资料的统计分析,对该地区开展了区域性地质灾害研究。研究表明,研究区域地质灾害有以下几个显著特征:在分布上,灾害... 川藏公路林芝至八宿段地质灾害尤为发育,严重影响了川藏公路的安全运行。为有效防灾与减灾,本文立足于野外考察和对已有资料的统计分析,对该地区开展了区域性地质灾害研究。研究表明,研究区域地质灾害有以下几个显著特征:在分布上,灾害发育密集、类型多、分段性显著;成因复杂的松散堆积体是地质灾害的主要物质基础;强烈的水岩作用和内外动力耦合作用是该地区地质灾害形成、发生的重要因素。本文为该区域地质灾害的成灾机理及其防治措施的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灾害 形成机制 川藏公路 水岩作用
下载PDF
都江堰-汶川公路汶川地震次生地质灾害主要特征和形成机理 被引量:17
3
作者 甘建军 黄润秋 +2 位作者 李前银 叶晓华 高文军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2010年第2期146-158,共13页
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都江堰至汶川公路两旁次生地质灾害尤为严重,先后多次完全中断震中交通生命线,严重地影响了公路的安全运行和灾后重建。通过对汶川地震前后都江堰-汶川公路边坡现场调查资料对比分析,研究了该地段边坡的主要次生地... 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都江堰至汶川公路两旁次生地质灾害尤为严重,先后多次完全中断震中交通生命线,严重地影响了公路的安全运行和灾后重建。通过对汶川地震前后都江堰-汶川公路边坡现场调查资料对比分析,研究了该地段边坡的主要次生地质灾害类型及其破坏模式、形成机制和时空分布特点。破坏类型主要为碎屑流式、碎裂滑移式崩塌和碎裂-俯冲式、振荡-高速滑移式泥石流等,造成沿线边坡发生大面积浅表生改造破坏。此类灾害具有丛集性、相关性、分段性的明显特点。成因复杂的高陡岩土体是次生地质灾害的主要物质基础;强烈的场地地震效应和内外动力耦合作用是该地区地质灾害成生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地震 地质灾害 都汶公路 形成机制 内外动力耦合
下载PDF
玉龙—哈巴雪山断块差异隆升的基本特征及其地质灾害效应 被引量:13
4
作者 张西娟 曾庆利 马寅生 《中国地质》 CAS CSCD 2006年第5期1075-1082,共8页
青藏高原新生代以来的持续性、阶段性隆升是地球演化过程中重要的地质和环境事件。尤其是晚新生代以来的加速隆升,使青藏高原主体及其周缘地区成为中国大陆地貌的最高一级阶梯。笔者主要从新构造运动条件下青藏高原东南缘玉龙—哈巴雪... 青藏高原新生代以来的持续性、阶段性隆升是地球演化过程中重要的地质和环境事件。尤其是晚新生代以来的加速隆升,使青藏高原主体及其周缘地区成为中国大陆地貌的最高一级阶梯。笔者主要从新构造运动条件下青藏高原东南缘玉龙—哈巴雪山断块这样一个典型的第四纪以来断块快速差异隆升的地区出发,通过详细研究该断块的组成以及几何学运动学特征来探讨其隆升机制,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该快速隆起的地质灾害效应(如地震、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等)及其对本区地质灾害发育和发展的控制作用,进而得到地球内动力地质作用与重大地质灾害(外动力地质作用)之间存在必然的耦合关系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构造运动 玉龙-哈巴雪山断块 差异隆升 地质灾害效应 丽江地震 滑石板滑坡 地球内外动力耦合作用
下载PDF
云南虎跳峡两家人松散堆积体的基本特征及成因探讨 被引量:25
5
作者 刘衡秋 胡瑞林 曾如意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00-106,共7页
两家人松散堆积体位于金沙江中虎跳峡左岸,为第四纪岩土体混杂堆积体,规模巨大,结构无序,透水性 强。文章通过野外调查和资料对比分析,揭示了该松散堆积体的发育特征和形成机制,认为两家人堆积体成因具 有复合性,是一种由滑坡、崩... 两家人松散堆积体位于金沙江中虎跳峡左岸,为第四纪岩土体混杂堆积体,规模巨大,结构无序,透水性 强。文章通过野外调查和资料对比分析,揭示了该松散堆积体的发育特征和形成机制,认为两家人堆积体成因具 有复合性,是一种由滑坡、崩塌和崩坡积多期次形成的复合地质体,为典型的内外动力耦合作用的产物。最后对松 散堆积体的稳定性进行了初步评价,表明两家人堆积体整体式破坏可能性不大,局部性质脆弱,在地震、降雨和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虎跳峡 两家人松散堆积体 基本特征 成因机制 内外动力耦合
下载PDF
云南虎跳峡“滑石板”岩质滑坡的基本特征与成因 被引量:9
6
作者 曾庆利 张西娟 杨志法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6,共6页
1996年10月28日云南虎跳峡左岸发生"滑石板"顺层岩质滑坡。滑坡体呈不规则菱形,长800多m、宽250m、厚30多m,体积不小于500万m^3,高速下滑300多m入金沙江,并堵江成坝。通过详细野外调查和室内资料对比分析,发现该段斜坡系由内... 1996年10月28日云南虎跳峡左岸发生"滑石板"顺层岩质滑坡。滑坡体呈不规则菱形,长800多m、宽250m、厚30多m,体积不小于500万m^3,高速下滑300多m入金沙江,并堵江成坝。通过详细野外调查和室内资料对比分析,发现该段斜坡系由内外两层结构组成,内层为原生节理的层状结构,外层为节理裂隙化松散结构。揭示了虎跳峡滑石地段斜坡发生滑坡的复杂成因机制,认为该滑坡是在玉龙—哈巴雪山断块强烈隆升背景下,地震、降雨和深切峡谷的强卸荷改造等地球内、外部动力耦合作用的结果。最后对该段斜坡的稳定性进行了初步评价,认为将来还可能再次发生类似岩质顺层滑坡,其周期长短则受内外动力的联合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虎跳峡 岩质滑坡 丽江地震 地球内外动力耦合作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