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书判体公案小说编刊的知识语境及其认识价值
1
作者 涂秀虹 《文艺理论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2-61,共10页
明代公案小说以《廉明公案》为典范,形成了书判体公案小说的类型特征。学界对公案小说的文学价值评价较低,根本原因在于囿乎后设的审美尺度。书判体公案小说是在明代儒学平民化、法律知识普及的时代背景下产生的,应和了社会思想潮流,同... 明代公案小说以《廉明公案》为典范,形成了书判体公案小说的类型特征。学界对公案小说的文学价值评价较低,根本原因在于囿乎后设的审美尺度。书判体公案小说是在明代儒学平民化、法律知识普及的时代背景下产生的,应和了社会思想潮流,同时迎合了特定的意识形态规训,因而在官方和民间得到了认可。书判体公案小说在叙事上接续宋代私情公案的文学传统,但在审美意趣上贯穿司法知识而强化了司法属性,形成不同于其他类型小说的鲜明理趣。因此,书判体公案小说知识性与叙事性相结合而具认识价值和教育价值,是其独特的历史印记,也是其独有的美学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案小说 书判体 知识学 余象斗
下载PDF
中国古代判词的文学化和儒家化倾向
2
作者 杨静 涂秀虹 《学术探索》 2023年第5期142-149,共8页
中国古代判词文体形成于西汉,成熟于唐代。宋代以来,一方面,因为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商贸活动兴盛,利益纠纷更多,诉讼案件和判词量激增,判词的书写更为官民所重视;另一方面,也由于印刷术发展,更多判词集得以传播。现存历代判词既有实判也... 中国古代判词文体形成于西汉,成熟于唐代。宋代以来,一方面,因为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商贸活动兴盛,利益纠纷更多,诉讼案件和判词量激增,判词的书写更为官民所重视;另一方面,也由于印刷术发展,更多判词集得以传播。现存历代判词既有实判也有虚判,实判是古代判官审理案件的具结文书;虚判则范围较广,其中既有士子科举应考之作,也包含了宋元明清小说中插入的判词。无论是引经据典、文风缛丽的骈判,还是作为小说结构部分的判词,都具有明显的文学性特征。又因为判案官吏深受儒家教育,判案时注重维护人伦亲情,兼顾情、理、法统一,推崇息讼,向往无讼,判词反映了儒家思想的影响,法家书呈现出儒家化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判词 文学化 小说 儒家化
下载PDF
五一广场简谢豫言考实雷旦诉书佐张董索贿案假期书补论——兼论“爰书”
3
作者 杨振红 《史学集刊》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3-44,共12页
在五一广场东汉简中,有十余枚简内容涉及临湘县右仓曹史谢豫上言县廷请求延长雷旦诉张董案侦查期限的文书。女子雷旦控告县狱书佐张董在其丈夫前亭长雷良入狱期间索贿,县廷接到告发后,向当值右仓曹史谢豫下“廷书”,命其进行立案前调查... 在五一广场东汉简中,有十余枚简内容涉及临湘县右仓曹史谢豫上言县廷请求延长雷旦诉张董案侦查期限的文书。女子雷旦控告县狱书佐张董在其丈夫前亭长雷良入狱期间索贿,县廷接到告发后,向当值右仓曹史谢豫下“廷书”,命其进行立案前调查取证工作。因张董拒不承认索贿,无法定案,而县廷规定的侦查期限已近,谢豫于是上书请求延长侦查期限,追加证人。该文书虽有缺简,但构件基本完整,很好地呈现了东汉时期县基层行政文书的基本格式和立案司法程序。文书中的“即讯”指到原告家中讯问诉词。“少”为一种雇佣身份,可能是东汉时长沙地区对“仆”的称谓。“债”通“赁”,“债(赁)某为少”反映的是民间雇佣之事。“效亭长”为“效功亭长”的省称,“效功”是让职务过失者将功补过、以观后效之义。“主人”指出租民房的房主。“爰书”在本文书中指经原告确认的具有法律效力的正式诉词,推而言之,汉代的“爰书”指具有法律效力的正式的诉讼法律文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一广场简 假期 即讯 效功亭长 爰书
下载PDF
论古代判词的文学化倾向及其可能的效用 被引量:8
4
作者 蒋先福 彭中礼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1期27-33,共7页
判词是中国古代司法机关审理案件的裁决判定书。从留传的历史资料看,中国古代许多判词写得文采飞扬、辞藻华丽,且引经据典,工整对仗,使得本应严肃的判词显得文法(理)兼容,词情并茂,充满了浓郁的文学色彩。这种现象固然受惠于中国古代法... 判词是中国古代司法机关审理案件的裁决判定书。从留传的历史资料看,中国古代许多判词写得文采飞扬、辞藻华丽,且引经据典,工整对仗,使得本应严肃的判词显得文法(理)兼容,词情并茂,充满了浓郁的文学色彩。这种现象固然受惠于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发达和唐代文风的浸润,但其直接动因还在于开科取仕制度对判词写作的重视。古代判词的文学化倾向使之成为一种文学题材得到后人的承继。回眸其历史文化内涵,对于我国当代司法文书制度的改革或许存在某些可能的效用,特别是对于借用中国本土资源促进法律与文学运动,不无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判词 文学化 科举取仕 效用
下载PDF
合议庭少数意见之公开理论与公开方式初探 被引量:12
5
作者 刘澍 张洋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4期23-28,共6页
合议庭少数意见是未被判决主文采纳的判决理由,理论上具有可公开性。公开合议庭少数意见是司法公开的自然内容,我国可以公开合议庭少数意见。但在我国地方司法水平和社会司法人文环境差异甚大的情况下,宜采用法院自行规定与当事人申请... 合议庭少数意见是未被判决主文采纳的判决理由,理论上具有可公开性。公开合议庭少数意见是司法公开的自然内容,我国可以公开合议庭少数意见。但在我国地方司法水平和社会司法人文环境差异甚大的情况下,宜采用法院自行规定与当事人申请并行的公开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议庭少数意见 判决理由 并行公开制
下载PDF
德国最高法院对“抢帽子交易"案的判决及其启示 被引量:24
6
作者 高基生 《证券市场导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58-63,共6页
如何界定“抢帽子交易”的法律性质,在各国证券界一直存在争议。2003年德国联邦最高法院对斯图加特“抢帽子交易上诉案”作出判决,裁定“抢帽子交易”不是内幕交易,而是市场操纵。这一判决无论是对德国司法实践还是对德国证券法学理论... 如何界定“抢帽子交易”的法律性质,在各国证券界一直存在争议。2003年德国联邦最高法院对斯图加特“抢帽子交易上诉案”作出判决,裁定“抢帽子交易”不是内幕交易,而是市场操纵。这一判决无论是对德国司法实践还是对德国证券法学理论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以德国联邦最高法院的判决书和相关法律资料为基础,简要介绍了案情、一审判决和联邦最高法院的判决,详细阐述了联邦最高法院将“抢帽子交易”裁定为市场操纵的依据,并论述了该案例可对我国证券立法和执法提供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抢帽子交易 市场操纵 法院判决 德国证券法
下载PDF
清代基层司法的价值追求及启示——以清代州县判牍为材料 被引量:2
7
作者 王新霞 任海涛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76-82,共7页
司法的"价值追求"是指国家设置司法活动所希望实现的最终目标,也是决定司法活动的根本观念、理念和评价标准,对司法裁判依据的选择具有决定性作用。清代大量州县判牍体现了清代基层司法的价值追求是:重视调解、息讼是求,通过... 司法的"价值追求"是指国家设置司法活动所希望实现的最终目标,也是决定司法活动的根本观念、理念和评价标准,对司法裁判依据的选择具有决定性作用。清代大量州县判牍体现了清代基层司法的价值追求是:重视调解、息讼是求,通过司法实行社会教化,追求实质正义。这一价值追求有着深远的历史文化因素,对于今天的司法改革和法治建设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基层司法 州县判牍 司法结构 传统文化 司法价值追求
下载PDF
中国古代判词的伦理化倾向及其可能的效用 被引量:3
8
作者 蒋先福 陈媛 《时代法学》 2008年第6期50-54,共5页
判词是古代司法官员审理案件的具结文书。中国古代判词融情、理、法于一体,运用情感和道德的说理艺术,具有明显的伦理化色彩,但其注重寻求个案的实质正义和宣教意义,不失为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中的一份值得珍惜的遗产。重新认识和评价古代... 判词是古代司法官员审理案件的具结文书。中国古代判词融情、理、法于一体,运用情感和道德的说理艺术,具有明显的伦理化色彩,但其注重寻求个案的实质正义和宣教意义,不失为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中的一份值得珍惜的遗产。重新认识和评价古代判词的内在精神实质及其效用,有利于革除我国现行司法判决文书刻板化、程式化的弊端,推动司法文化的改革和进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判词 伦理化 说理 效用
下载PDF
唐代判词中的法意、逻辑与修辞——以《文苑英华·刑狱门》为中心的考察 被引量:5
9
作者 陈锐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7-61,共15页
唐代判词是中国古代法律智慧的结晶。一些用骈文写成的判词,修辞考究,形式优美,给人以"华而不实"的感觉,一些学者认为其是"堆垛故事之浮词"。经考察发现,一些优秀判词并非如此,华丽外表之下有着丰富义理,这与评判... 唐代判词是中国古代法律智慧的结晶。一些用骈文写成的判词,修辞考究,形式优美,给人以"华而不实"的感觉,一些学者认为其是"堆垛故事之浮词"。经考察发现,一些优秀判词并非如此,华丽外表之下有着丰富义理,这与评判唐代判词的标准有很大关系。一篇优秀判词首先要观点正确,其次要合乎法律,此外还要合乎逻辑、言辞优美。只有这四者比例协调,才能形成好的判词。以"刑狱门"为代表的唐代判词符合上述原则,因此,并非"徒有其表"。唐代判词还非常注重法律论证,论证结构非常复杂,普遍采用中国传统辩证论证方法,即"双证"方法,亦即理证与事证相结合、正面证明与反面证明相结合、演绎论证与模拟论证相结合,一阴一阳,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这表明,到唐代,我国古代法律思维已经逐渐发展成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判词 《文苑英华》 法意 逻辑 修辞
下载PDF
中国古典法律解释的知识智慧——法律解释的知识形态 被引量:4
10
作者 谢晖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26-36,共11页
中国古代法律解释中的知识智慧,乃是在政治哲学———经学框架下的法律智慧。律学是相对独立的法律解释智慧,是运用经学的神髓来解释法律的问题,它的对象、问题、专门术语等等都是法律和法学的,它有自己的范畴术语、运思方法和知识体系... 中国古代法律解释中的知识智慧,乃是在政治哲学———经学框架下的法律智慧。律学是相对独立的法律解释智慧,是运用经学的神髓来解释法律的问题,它的对象、问题、专门术语等等都是法律和法学的,它有自己的范畴术语、运思方法和知识体系。中国古代的司法裁判活动也为法学的创生提供了一种可能。中国古代的判词反映了法官的法学世界观、法律方法论和法律发现方法,在中国法学学术史上起到了极大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典法律解释 知识智慧 律学 司法活动 判词 法律解释 中国古代 知识形态 智慧 中国法学
下载PDF
论中国古代判词中的修辞论证 被引量:8
11
作者 彭中礼 《时代法学》 CSSCI 2010年第6期78-86,共9页
古代中国,判官们在撰写判词时喜欢以文学化的语言叙事和修饰。这是一种修辞论证方式,目的是要说服当事人、说服听众,实现情理法的统一。文学化的修辞论证是古代中国人司法智慧的展示,可以用最低的社会成本和司法成本达到最大的社会效益... 古代中国,判官们在撰写判词时喜欢以文学化的语言叙事和修饰。这是一种修辞论证方式,目的是要说服当事人、说服听众,实现情理法的统一。文学化的修辞论证是古代中国人司法智慧的展示,可以用最低的社会成本和司法成本达到最大的社会效益,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定纷止争"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判词 修辞 论证
下载PDF
行政允诺的性质及其司法审查——基于对司法判决书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7
12
作者 张鲁萍 《西南政法大学学报》 2016年第6期48-56,共9页
随着服务型政府建设的推进,具有授益性、非强制性的行政允诺在实践中得到广泛运用。但鉴于理论上对行政允诺内涵、性质认定的模糊、司法审查实践的集体无意识,行政允诺置于混乱的漩涡当中。通过对行政允诺判决书的研读、梳理,发掘当前... 随着服务型政府建设的推进,具有授益性、非强制性的行政允诺在实践中得到广泛运用。但鉴于理论上对行政允诺内涵、性质认定的模糊、司法审查实践的集体无意识,行政允诺置于混乱的漩涡当中。通过对行政允诺判决书的研读、梳理,发掘当前行政允诺司法审查存在的问题,对行政允诺内涵的重新界定、行政允诺案由区分标准的重塑,有序审理规则的构建,以期有效规制行政允诺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政允诺 司法审查 判决书
下载PDF
中国古代判词的发展轨迹及其文化蕴涵 被引量:8
13
作者 苗怀明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2期6-11,共6页
本文结合有关史料 ,对学术界目前涉及较少的中国古代判词进行考察 ,认为它是中国古代特定社会文化机制下各种文化因素有机融合的产物 ,是一种具有独特艺术品格的文学体裁。在对判词内涵与外延进行准确、科学界定的基础上 ,本文对其在各... 本文结合有关史料 ,对学术界目前涉及较少的中国古代判词进行考察 ,认为它是中国古代特定社会文化机制下各种文化因素有机融合的产物 ,是一种具有独特艺术品格的文学体裁。在对判词内涵与外延进行准确、科学界定的基础上 ,本文对其在各个历史时期发展演变的轨迹及其文化内涵进行了细致的梳理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判词 中国古代文学 法律 文体
下载PDF
明书判体公案小说集之间的相互关系及文体演变 被引量:4
14
作者 杨绪容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10-116,131,共8页
明书判体公案小说集很值得注意。但它们的编刊年代大多不明,因此难以确定它们之间的关系。本文就这一问题作了探讨。根据成书时间和撰述情况,《诸司公案》标榜为《廉明公案》的续书,而《明镜公案》又标榜为《廉明公案》和《诸司公案》... 明书判体公案小说集很值得注意。但它们的编刊年代大多不明,因此难以确定它们之间的关系。本文就这一问题作了探讨。根据成书时间和撰述情况,《诸司公案》标榜为《廉明公案》的续书,而《明镜公案》又标榜为《廉明公案》和《诸司公案》的续书,因而它们之间的关系也较为简单。通过文字比勘,《详刑公案》应当是《律条公案》和《详情公案》的源头,《律条公案》和《详情公案》很可能都是根据《详刑公案》各自改编而成,只是《详情公案》比《律条公案》与《详刑公案》更接近。在此基础上,本文还讨论了这批书判体公案小说的文体特征,分析了它们在公案小说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公案小说 书判体 影响
下载PDF
唐代选官制度与中国古代判词文体的成熟 被引量:7
15
作者 苗怀明 《河南社会科学》 2002年第1期17-19,共3页
本文结合有关史料,对文学史研究者涉及较少的判词进行探讨。指出唐代是中国古代判词的成熟兴盛期,并结合唐代的社会历史状况,进一步详细论述,指出唐代所特有的注重判词写作的选官制度和文化风尚,直接促成了判词本身的成熟。
关键词 判词 唐代选官制度 利举
下载PDF
中国古代“礼情司法”模式及启示——以清代基层司法判牍为材料 被引量:3
16
作者 任海涛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1-68,共8页
通过对242个真实判例研究发现,清代基层司法官员不是依据法律、判例判决案件,而是依靠"礼(儒家伦理)、情(案情、常理)"来断案。这种"礼情司法"模式的形成并不是偶然的,它与传统文化、司法体制、社会结构、法官知识... 通过对242个真实判例研究发现,清代基层司法官员不是依据法律、判例判决案件,而是依靠"礼(儒家伦理)、情(案情、常理)"来断案。这种"礼情司法"模式的形成并不是偶然的,它与传统文化、司法体制、社会结构、法官知识结构、民众素质有密切联系,这五大因素决定了当时的司法不可能过多引用律文法条判案。"礼情司法"模式有利于化解矛盾、实现国家解决纠纷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基层司法 州县判牍 礼情司法 司法结构 传统文化
下载PDF
判决书中的法律论证 被引量:8
17
作者 张霞 《政法论丛》 2005年第5期14-18,共5页
在对法律公正的憧憬中,法律是值得信仰的,但在当下判决书中经常看到的多是武断与掩饰,八股式文体的判决书缺乏充分的论证,让人看不出判决或改判的理由。在走向依法治国的历史进程中,我们需要的是一份阳光下的判决书,一份有着严密论证、... 在对法律公正的憧憬中,法律是值得信仰的,但在当下判决书中经常看到的多是武断与掩饰,八股式文体的判决书缺乏充分的论证,让人看不出判决或改判的理由。在走向依法治国的历史进程中,我们需要的是一份阳光下的判决书,一份有着严密论证、详尽说理的判决书,一份旁征博引、法理透彻的判决书。判决需要论证,据以形成判决的“法律”更需要论证,不经过论证的“法律”缺乏正确性和可接受性。裁判文书中对论证理论的运用,为裁判结论的达致提供技术性支持,为裁判结论形成过程中个体的价值判断提供规范性的规则与方法,在整个国家制度建构中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判决书 法律推理 论证 法律论证理论
下载PDF
《龙筋凤髓判》探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贾俊侠 张艳云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4期1-5,共5页
判是制判者对一个案件、事件是非曲直的判决与裁定,通常分为判目与判词两大块,张鷟的《龙筋凤髓判》便是唐代典型的拟判集之一。全书共4卷79则判文,通篇用骈体文写就,判目真实具体,判词征引繁富,最终处理意见简括明确。书中不仅反映了... 判是制判者对一个案件、事件是非曲直的判决与裁定,通常分为判目与判词两大块,张鷟的《龙筋凤髓判》便是唐代典型的拟判集之一。全书共4卷79则判文,通篇用骈体文写就,判目真实具体,判词征引繁富,最终处理意见简括明确。书中不仅反映了张鷟深厚的法学功底,而且也反映了唐高宗到玄宗开元时期人们对一些社会问题的基本看法和认识,同时从拟判角度为我们提供了了解和研究唐代科举、铨选的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鷟 《龙筋凤髓判》 判目 判词 裁决 价值
下载PDF
判决书说理中的民事裁判逻辑——围绕《民事诉讼法》第155条展开 被引量:7
19
作者 傅郁林 《中国应用法学》 CSSCI 2022年第1期62-75,共14页
《民事诉讼法》第155条规定判决书说理应包括认定事实的理由和适用法律的理由,但事实理由与法律理由之间的关系所蕴含的裁判逻辑,不是"事实+法律=判决",而是"事实→法律→判决"。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民事诉讼文书... 《民事诉讼法》第155条规定判决书说理应包括认定事实的理由和适用法律的理由,但事实理由与法律理由之间的关系所蕴含的裁判逻辑,不是"事实+法律=判决",而是"事实→法律→判决"。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民事诉讼文书样式》示范的判决书说理如:"本案当事人围绕诉讼请求依法提交了证据,本院组织当事人进行了证据交换和质证。"但在诉讼请求(A)与证据(D)之间是通过请求权基础(B)和法律要件(b)/要件事实(C)而形成逻辑链条的。这一逻辑关系的断裂,在判决书中表现为"本院认为"的法律适用与"本院查明"的事实无关,在庭审调查中表现为以质证替代证明、以证据替代事实。前者导致法律适用的恣意,后者导致了庭审功能虚化,并共同导致审判效率低下而错误风险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判决书 庭审 民事裁判 裁判逻辑 裁判文书
下载PDF
敦煌伯3813唐判与宋代花判 被引量:1
20
作者 沈如泉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85-91,共7页
敦煌文献伯3813所录唐代判词中,有数则判词与存世唐判如《龙筋凤髓判》等相比较都有明显的差异。其叙事均稍为繁复、滑稽戏谑的特征明显。上述特点显示伯3813唐判中部分判词已经开始偏离"临政治民"的功能,而逐渐带有世俗化与... 敦煌文献伯3813所录唐代判词中,有数则判词与存世唐判如《龙筋凤髓判》等相比较都有明显的差异。其叙事均稍为繁复、滑稽戏谑的特征明显。上述特点显示伯3813唐判中部分判词已经开始偏离"临政治民"的功能,而逐渐带有世俗化与娱乐化的倾向。这些判词与南宋学者洪迈《容斋随笔》所述"世俗喜道琐屑遗事,参以滑稽,目为花判"的特点相近。就文体渊源而言,敦煌伯3813唐判中部分判词虽无"花判"之名,却基本具备了后世花判的主要特点,实为宋代花判之滥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文书 判词 花判 骈文 文体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