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共词分析法用于文献隐性关联知识发现研究 被引量:56
1
作者 曹志杰 冷伏海 《情报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99-103,共5页
因研究者知识面的局限和人为的去除、隐藏、弱化等行为,某些领域科技文献中经常出现某些有价值关联被忽略的现象。本文提出了基于共词分析的隐性关联知识发现方法,用于发现这些尚未被发现的联系或复现这些被主观隐藏的特定联系,揭示出... 因研究者知识面的局限和人为的去除、隐藏、弱化等行为,某些领域科技文献中经常出现某些有价值关联被忽略的现象。本文提出了基于共词分析的隐性关联知识发现方法,用于发现这些尚未被发现的联系或复现这些被主观隐藏的特定联系,揭示出技术发展动向,以提高情报研究质量和情报工作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略坐标 共词聚类 隐性关联 知识发现
下载PDF
文献隐性关联知识发现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曹志杰 冷伏海 《情报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605-613,共9页
首次提出并从发现和复现两方面定义了文献间的隐性关联,即原本存在联系,但尚未被发现或出于某种目的,被人为去除、主观隐藏或弱化后的关联。针对上述特点,提出了基于文献的隐性关联知识发现方法以及三种发现模式和发现流程。选取国... 首次提出并从发现和复现两方面定义了文献间的隐性关联,即原本存在联系,但尚未被发现或出于某种目的,被人为去除、主观隐藏或弱化后的关联。针对上述特点,提出了基于文献的隐性关联知识发现方法以及三种发现模式和发现流程。选取国防领域关于“新型隐身技术”的情报研究实例,设计实验发现了“半导体技术”与“隐身技术”间的关联,复现了“等离子体技术”与“隐身技术”间的关联,提供了“超结晶格子”与“激子”两个备选研究方向,验证了隐性关联知识发现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并针对实验过程中发现的问题,采取基于NASA叙词表上位概念映射及基于战略坐标的共词聚类方法对发现过程进行改进,提高发现效率,使隐性关联知识发现方法在情报研究实践中更具可操作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略坐标 共词聚类 隐性关联 知识发现
下载PDF
词汇学的对象和研究方法 被引量:5
3
作者 王希杰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26-31,36,共7页
同语音学和语义学、语法学和修辞学相比,词汇学是比较落后的单薄的。词汇学的发展需要重新认识自己的研究对象。明确词汇学的研究对象有利于词汇学的科学化。对研究对象的新认识也必将促进研究方法的更新。
关键词 词汇 词汇学 潜词 潜义 词汇系统 语言和言语
下载PDF
关于汉语直译词的一点思考 被引量:4
4
作者 吴汉江 《语言文字应用》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08-118,共11页
汉语直译词是一种特殊的词汇现象。文章认为,长期以来我们执行的"外来词=音译词"的唯一评判标准,主要源自三方面原因:(1)受时代局限性的影响;(2)具体操作上的困难;(3)国外外来词标准的因袭。而"音译标准"是参照英... 汉语直译词是一种特殊的词汇现象。文章认为,长期以来我们执行的"外来词=音译词"的唯一评判标准,主要源自三方面原因:(1)受时代局限性的影响;(2)具体操作上的困难;(3)国外外来词标准的因袭。而"音译标准"是参照英语等西方语言的所谓"国际惯例",并未考虑到汉语直译词的特殊性。文章把直译词分为隐性直译词和显性直译词,并分析了显性直译词的基本特征。文章强调,外来词的评判中应适时地引进"显性直译标准",以符合汉语词汇发展的实际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来词 音译标准 直译词 隐性直译词 显性直译词
下载PDF
论英语限制性关系分句的句法结构
5
作者 侯民吉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35-138,共4页
英语限定形式的限制性关系分句有三种不同的表现形式,这三种形式可以统一分析为由that或一个隐性标句词为中心语的CP结构,语用上表示陈述。与普遍的一种观点相反,位于关系分句句首的that并不是一个关系代词,而是一个普通的标句词。受标... 英语限定形式的限制性关系分句有三种不同的表现形式,这三种形式可以统一分析为由that或一个隐性标句词为中心语的CP结构,语用上表示陈述。与普遍的一种观点相反,位于关系分句句首的that并不是一个关系代词,而是一个普通的标句词。受标句词条件的限制,在一个关系分句CP之中仅允许出现一个显性的wh-关系词或者一个显性的标句词,虽然两者占据不同的结构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限制性关系分句 句法结构 关系词 标句词 隐性
下载PDF
存在歧义格式吗
6
作者 王红旗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12,共10页
朱德熙(1980)认为与语法有关的歧义句是由句子的语法结构格式造成的,是句子的语法结构格式有歧义。按这种观点推论,几乎所有的语法结构格式都可能有歧义,那就会导致语法结构格式都是歧义格式的结论,这就相当于取消了歧义格式,出现“歧... 朱德熙(1980)认为与语法有关的歧义句是由句子的语法结构格式造成的,是句子的语法结构格式有歧义。按这种观点推论,几乎所有的语法结构格式都可能有歧义,那就会导致语法结构格式都是歧义格式的结论,这就相当于取消了歧义格式,出现“歧义格式”悖论。文章对学界所谓的歧义格式分析后认为,学界所谓的歧义格式在做两种语义解释时,有的并不属于同一种显性语法结构格式,有的只是显性语法意义相同而隐性语法意义不同的语法结构格式。严格意义的歧义格式应该是显性语法意义和隐性语法意义都相同的语法结构格式,这样的歧义格式并不存在。只是词类序列相同而显性语法意义不同的两个语法结构或显性语法意义相同而隐性语法意义不同的两个语法结构格式概括不成一个有歧义的(语法结构)格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歧义 语法结构 词类序列 显性语法意义 隐性语法意义
下载PDF
也谈微言大义和隐性/双重叙事进程的阐释与翻译
7
作者 申丹 《英语文学研究》 2023年第2期37-52,共16页
本文借应邀回应《微言大义》一文的契机,重点探讨了以下问题。首先针对该文提出的意义的难以表现和理解,揭示了德里达对索绪尔符号理论的误用,阐明了意义的相对稳定性,并从修辞立场出发提出了共享阅读的五种可能性。在此基础上,本文探... 本文借应邀回应《微言大义》一文的契机,重点探讨了以下问题。首先针对该文提出的意义的难以表现和理解,揭示了德里达对索绪尔符号理论的误用,阐明了意义的相对稳定性,并从修辞立场出发提出了共享阅读的五种可能性。在此基础上,本文探讨了隐性/双重叙事进程可以如何拓展“微言大义”这一概念,将其用于指涉同样的文字在不同叙事进程中同时表达的不同主题意义。这赋予了这一概念多层次的新内涵,包括“大义”如何取决于作品某一个局部的文字与他处文字的互动,以及“大义”如何在特定叙事进程中产生,而不是在上下文中产生。最后,就《微言大义》一文所举实例,探讨了如何打破前理解的藩篱,更好地翻译隐性/双重叙事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言大义 隐性进程 双重叙事进程 阐释 翻译
原文传递
汉日隐性性别词语对比研究——从女性主义视角出发 被引量:1
8
作者 陈叶斐 《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6-20,84,共6页
与显性性别词语相比,揭示隐性性别词语背后所隐藏的性别意识问题,或许更能深刻地描画一个民族的性别文化观。本文从女性主义视角出发,将汉日隐性性别词语作为一个独立的考察对象加以探讨。旨在从文化史学角度揭示男权意识和妇女歧视问... 与显性性别词语相比,揭示隐性性别词语背后所隐藏的性别意识问题,或许更能深刻地描画一个民族的性别文化观。本文从女性主义视角出发,将汉日隐性性别词语作为一个独立的考察对象加以探讨。旨在从文化史学角度揭示男权意识和妇女歧视问题如何通过隐性方式潜入词语之中,并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汉日两种文化的审美价值取向,同时对其差异和成因进行理论分析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性性别词语 女性主义 集体无意识 汉日对比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