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面向碰撞再现验证的车辆冲撞行人实验平台搭建 被引量:2
1
作者 袁泉 王田 +3 位作者 张金换 金益锋 石屹 王明直 《交通运输工程与信息学报》 2021年第1期17-22,共6页
当前我国车辆冲撞行人案件呈现危害性大、碰撞机理复杂、现场痕迹混乱等现实问题,由于事故过程不具有现场复原性,因此,加强面向车辆冲撞行人案件分析和碰撞再现验证平台研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有效开展车辆冲撞行人动力学建模研究,... 当前我国车辆冲撞行人案件呈现危害性大、碰撞机理复杂、现场痕迹混乱等现实问题,由于事故过程不具有现场复原性,因此,加强面向车辆冲撞行人案件分析和碰撞再现验证平台研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有效开展车辆冲撞行人动力学建模研究,搭建一个与已有行人发射台相匹配的车辆碰撞实验台架,从而对典型车辆和行人模型之间冲撞特性进行研究,并开展车辆风挡玻璃-行人头部、车辆保险杠-行人小腿两种碰撞实验,用以验证冲撞动力学理论建模与计算机仿真研究的合理性。所搭建实验平台可多次重复进行碰撞实验,相比于实车碰撞实验具有成本低、易于控制和可重复性验证等优点,同时,基于此平台实施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中碰撞再现模型验证等研究工作,为行人安全研究提供了低成本、实用化的实验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辆冲撞行人 碰撞再现 实验平台 案件分析
下载PDF
直升机座椅抗坠毁试验技术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章剑 刘续兴 +1 位作者 赵翔 张伟民 《直升机技术》 2007年第4期50-54,共5页
抗坠毁座椅是提高直升机坠落时舱内乘员安全性的重要措施之一。本文以某直升机座椅抗坠毁试验调试分析为例,着重阐述了直升机座椅抗坠毁试验技术,并对试验调试过程中的一些关键技术问题及解决途径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关键词 直升机座椅 抗坠毁 试验技术
下载PDF
TB级可导向防撞垫吸能盒拓扑优化设计 被引量:3
3
作者 雷正保 刘美刚 +1 位作者 张家波 陈小勇 《机械强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856-862,共7页
为了可导向防撞垫轻量化设计,基于混合元胞自动机的耐撞性拓扑优化方法,对可导向防撞垫吸能盒进行多工况拓扑优化分析,提取了吸能盒拓扑构型。并且利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以车辆多工况碰撞中最大的加速度为考核指标,对矩型截面吸能盒的... 为了可导向防撞垫轻量化设计,基于混合元胞自动机的耐撞性拓扑优化方法,对可导向防撞垫吸能盒进行多工况拓扑优化分析,提取了吸能盒拓扑构型。并且利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以车辆多工况碰撞中最大的加速度为考核指标,对矩型截面吸能盒的截面参数进行了优化设计,确定了矩型截面吸能盒的最优参数组合。最后,对正交试验优化前后的防撞垫进行多工况有限元仿真分析,并且将正碰工况下优化后防撞垫与现存防撞垫加速度对比,结果表明通过优化后获得的吸能盒较优化前缓冲性能更优,能更好的保护乘员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撞垫 耐撞性拓扑优化 正交试验设计 有限元
下载PDF
“车身结构碰撞力学特性”实验教学系统设计 被引量:2
4
作者 武栎楠 杨昌海 李婧锡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67-170,205,共5页
针对目前车身结构抗撞性教学主要以理论结合计算机仿真为主,缺少专门实验设备无法进行实物碰撞实验的问题,设计了车身结构动态冲击实验台并开发了样机。建立了“理论-仿真-实验”一体化的车身结构碰撞力学特性实验教学系统,并应用到了... 针对目前车身结构抗撞性教学主要以理论结合计算机仿真为主,缺少专门实验设备无法进行实物碰撞实验的问题,设计了车身结构动态冲击实验台并开发了样机。建立了“理论-仿真-实验”一体化的车身结构碰撞力学特性实验教学系统,并应用到了本科生开放创新实验项目中。教学效果表明,实验台能够准确测试车身结构的吸能量、碰撞力等特性,实验教学系统能够使学生全面了解和掌握车身结构的碰撞力学特性,达到了锻炼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身结构 碰撞 实验教学 虚拟仿真 冲击实验
下载PDF
正交试验设计在侧面碰撞安全性仿真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1
5
作者 宫帅 储伟 《汽车科技》 2012年第6期64-68,共5页
采用正交试验与有限元仿真结合的方法,将某乘用车的侧碰改进问题归纳为一个7因素2水平的优化问题,进行了8种优化设计方案的计算,应用极差分析法对结果进行分析和整理,找到了对本车的侧碰性能影响显著的部件。最后,制定了最终的改进方案... 采用正交试验与有限元仿真结合的方法,将某乘用车的侧碰改进问题归纳为一个7因素2水平的优化问题,进行了8种优化设计方案的计算,应用极差分析法对结果进行分析和整理,找到了对本车的侧碰性能影响显著的部件。最后,制定了最终的改进方案,计算结果表明,该方案在考虑成本的前提下实现了侧碰安全性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交试验 侧碰 仿真分析
下载PDF
旋转碰撞实验平台设计和构建
6
作者 谢静茹 刘盛雄 +4 位作者 明健雄 杨光瑜 邱金龙 车兴平 尹志勇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CSCD 2018年第2期201-204,共4页
交通颅脑撞击损伤在交通事故中很常见,但由于旋转致伤实验装置复杂,旋转角加速度难于准确控制,因此颅脑旋转运动与颅脑损伤之间的关系及耐限还有待研究。针对上述技术瓶颈,本研究设计并构建了颅脑旋转碰撞实验平台。空载实验测试结果表... 交通颅脑撞击损伤在交通事故中很常见,但由于旋转致伤实验装置复杂,旋转角加速度难于准确控制,因此颅脑旋转运动与颅脑损伤之间的关系及耐限还有待研究。针对上述技术瓶颈,本研究设计并构建了颅脑旋转碰撞实验平台。空载实验测试结果表明,气体输出压力为200 k Pa时,角加速度峰值为(19 615.2±75.9)rad/s^2;气体输出压力值为400 k Pa时,角加速度峰值为(45 565.7±315.2)rad/s^2。通过空载实验测试验证,该平台在不同输出气压时均能获得稳定可调节的角加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转碰撞 实验平台 设计
下载PDF
自愿性信息披露与股价崩盘风险:基于电话会议的研究 被引量:57
7
作者 曹廷求 张光利 《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91-207,共17页
电话会议已经成为中国上市企业自愿性信息披露的重要渠道,本文从股价崩盘风险的视角探讨了电话会议的信息披露效果。实证结果表明,电话会议能够显著降低企业股价崩盘风险,在控制反向因果和遗漏变量导致的内生性问题之后,该结论依然成立... 电话会议已经成为中国上市企业自愿性信息披露的重要渠道,本文从股价崩盘风险的视角探讨了电话会议的信息披露效果。实证结果表明,电话会议能够显著降低企业股价崩盘风险,在控制反向因果和遗漏变量导致的内生性问题之后,该结论依然成立。电话会议影响股价崩盘风险的程度受到企业异质性和外部信息环境的影响,具体而言,我们发现当企业的信息披露质量越高、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越高、被分析师关注程度越高、投资者对企业信息的需求越强时,电话会议对企业股价崩盘风险的影响越强。另外,我们分别从电话会议信息含量、投资者反应周期、高管语言特征、会议主题的视角讨论了电话会议影响股价崩盘风险的机制。本文的研究对于全面认识电话会议在资本市场中的信息披露效果以及如何降低股价崩盘风险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话会议 股价崩盘风险 信息披露 内生性 实验法
原文传递
独立桩防撞垫耐撞性拓扑优化设计 被引量:1
8
作者 黄羽鹏 宋洁 雷正保 《公路交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17-123,共7页
目前对独立桩(电线杆、树等路面固定物)专有的保护装置的研究还较少,现有设计一般只单方面考虑失控车辆或被撞击物的安全性。针对现有独立桩保护装置安全性不足的问题,设计了一种满足TB级(60 km/h)的保护独立桩的防撞垫。首先根据《公... 目前对独立桩(电线杆、树等路面固定物)专有的保护装置的研究还较少,现有设计一般只单方面考虑失控车辆或被撞击物的安全性。针对现有独立桩保护装置安全性不足的问题,设计了一种满足TB级(60 km/h)的保护独立桩的防撞垫。首先根据《公路护栏安全性能评价标准》(JTG B05-01-2013),并考虑城市道路行驶条件,选择1.5 t小客车作为碰撞车型,依次建立车辆-防撞垫正碰、斜碰和偏碰3种工况下的拓扑优化有限元模型;然后运用基于混合元胞自动机的耐撞性拓扑优化方法,对防撞垫进行耐撞性拓扑优化分析,获取了较为规则、合理的独立桩防撞垫的拓扑构型。利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对保护独立桩防撞垫进行优化设计,确定保护独立桩防撞垫的结构尺寸参数的最优组合。最后,对最优参数组合的防撞垫进行有限元仿真验证分析。结果表明,车辆撞击优化后的防撞垫,3种工况下的车辆质心加速度均小于20g,满足防撞垫安全性能评价标准要求;安装了防撞垫的独立桩受到的撞击力仅为没有安装防撞垫的独立桩受到的撞击力的1/3,能够大大降低独立桩断裂的风险。优化后的独立桩防撞垫结构尺寸较小,便于安装和使用,对于保护事故黑点、重要场景中的独立桩,保障乘员安全具有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安全 耐撞性 拓扑优化 防撞垫 正交试验设计
原文传递
前纵梁等效薄壁结构正面碰撞特性实验研究
9
作者 胡翼 徐峰祥 +2 位作者 张锁 武昆迎 刘国承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86-91,共6页
通过实验分析了一系列高强度钢材料的正面碰撞特性。基于台车正碰试验所获得的数据基础研究了各种材料及其厚度下的形变模式及其碰撞吸能特性,分析对比了各材料下的平均加速度,为前纵梁材料和厚度的选取提供选择方向。结果表明,DP590,TR... 通过实验分析了一系列高强度钢材料的正面碰撞特性。基于台车正碰试验所获得的数据基础研究了各种材料及其厚度下的形变模式及其碰撞吸能特性,分析对比了各材料下的平均加速度,为前纵梁材料和厚度的选取提供选择方向。结果表明,DP590,TR590,DP780和DP780+Z 4种材料具有优秀的折叠次序,属于渐进叠缩变形,能通过变形充分吸收碰撞能量,并且较低的平均加速度比较适合前纵梁前段压溃区,故在等厚度情况下,宜选用强度较低的高强度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纵梁 正面碰撞 形变模式 平均加速度 实验研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