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1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nhibitory effect of saffron on head and neck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via targeting of ESR1 and CCND1 by its active compound crocetin
1
作者 Xiao-Jie Wang Ming-Jun Zhang +7 位作者 Li-Mei Cui Zhe-Ying Song Ya-Qi Wang Yu-Teng Yang Xiang-Kun Zhao Ya-Kui Mou Yu-Mei Li Xi-Cheng Song 《Traditional Medicine Research》 2024年第7期25-34,共10页
Background: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s promising for managing challenging and complex disorders,including cancer,and in particular,saffron is applied in treating various cancer types.However,its potential therapeu... Background: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s promising for managing challenging and complex disorders,including cancer,and in particular,saffron is applied in treating various cancer types.However,its potential therapeutic efficacy and active components in managing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of the head and neck(HNSCC)remain unclear yet.Methods:Using network pharmacology approaches,active ingredients of saffron,their target genes,and HNSCC-related genes were identified.Enrichment analyses were conducted for determining molecular functions and pathways enriched by genes that overlapped between the saffron target gene set and the HNSCC gene set.Among the four known active ingredients of saffron,crocetin was found to have the strongest inhibitory impact on HNSCC,based on the findings of cell viability and migration assays.Therefore,the potential target genes of crocetin in HNSCC cells were examined using molecular docking experiments and were confirmed by qPCR.Result s:Four active ingredients of saffron and 184 of their target genes were identified.Further,a total of 34 overlapping saffron-/HNSCC-associated targets related to the four active ingredients were screened,and crocetin was chosen for further investigation because it had the strongest inhibitory effect on HNSCC cells.Molecular docking experiments indicated that ESR1 and CCND1 were the target genes of crocetin.These results were confirmed through qPCR analysis,in which crocetin was found to lower the expression of the ESR1 and CCND1 genes in AMC-HN-8 and FaDu cells.Conclusion:According to our results,crocetin is a primary active anti-cancer component of saffron that may have potential in the development of novel HNSCC-treating medications.However,more thorough molecular research is necessary for confirming these results and elucidating the anti-cancer mechanism underlying saffr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FFRON hub genes crocetin network pharmacology analysis HNSCC ESR1 CCND1
下载PDF
Crocetin Prevents Amyloid <i>β</i><sub>1-42</sub>-Induced Cell Death in Murine Hippocampal Cells 被引量:1
2
作者 Yuta Yoshino Mitsue Ishisaka +3 位作者 Naofumi Umigai Masamitsu Shimazawa Kazuhiro Tsuruma Hideaki Hara 《Pharmacology & Pharmacy》 2014年第1期37-42,共6页
Crocetin is an aglycon of carotenoid extracted by saffron stigmas (Crocus sativus L.) and known to have a potent anti-oxidative effect. Amyliod β (Aβ), hallmark of Alzheimer’s disease, is reported to have neurotoxi... Crocetin is an aglycon of carotenoid extracted by saffron stigmas (Crocus sativus L.) and known to have a potent anti-oxidative effect. Amyliod β (Aβ), hallmark of Alzheimer’s disease, is reported to have neurotoxicity partly via oxidative stress. In this study, we investigated the effect of crocetin on hippocampal HT22 cell death induced by Aβ1-42. Furthermore, to clarify the mechanism underlying the protective effects of crocetin against Aβ1-42- induced cell death, we measured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 production by CM-H2DCFDA kit assay. Crocetin at 1 -10 μM protected HT22 cells against Aβ1-42-induced neuronal cell death and decreased ROS production increased by Aβ1-42. These results that crocetin has the potent neuroprotective effect against Aβ1-42-induced cytotoxicity in hippocampal cells by attenuating oxidative stress, suggest that crocetin may provide a useful therapeutic strategy against Aβ-related disorde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zheimer’s Disease AMYLOID β1-42 crocetin HT22 Oxidative Stress
下载PDF
Crocetin Potentiates Neurite Growth in Hippocampal Neurons and Facilitates Functional Recovery in Rats with Spinal Cord Injury 被引量:6
3
作者 Xiqian Wang Xiejia Jiao +1 位作者 Zhonghao Liu Yixin Li 《Neuroscience Bulletin》 SCIE CAS CSCD 2017年第6期695-702,共8页
Crocetin is an ingredi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has therapeutic potential in various diseases due to its pharmacological properties, such as neuroprotection, anti-oxidative stress, and anti-inflammation.... Crocetin is an ingredi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has therapeutic potential in various diseases due to its pharmacological properties, such as neuroprotection, anti-oxidative stress, and anti-inflammation. These properties might benefit the treatment of spinal cord injury.In the present study, we tested the effect of crocetin on neurite growth and sensorimotor dysfunction in a rat model of spinal cord injury. We evaluated the viability of cultured hippocampal neurons with tetrazolium dye and lactate dehydrogenase assays, visualized neurites and axons with antibody staining, and monitored motor and sensorimotor functions in rats with spinal cord injury using the Basso,Beattie, and Bresnahan assay and the contact plantar placement test, respectively, and measured cytokine expression using enzyme-linked immuno-absorbent assays.We found that crocetin(1) did not alter the viability of cultured hippocampal neurons;(2) accelerated neurite growth with preference for the longest process in individual hippocampal neurons;(3) reversed the inhibition of neurite growth by chondroitin sulfate proteoglycan and Nogo A;(4) facilitated the recovery of motor and sensorimotor functions after spinal cord injury; and(5) did not inhibit pro-inflammatory responses, but restored the innervation of the descending 5-HT system in injured spinalcord. Crocetin promotes neurite growth and facilitates the recovery of motor and sensorimotor functions after spinal cord injury, likely through repairing neuronal connec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ocetin Spinal cord injury Hippocampal neurons Inflammation
原文传递
液相色谱法测定酱油中栀子黄的含量
4
作者 黄锦波 《食品安全导刊》 2024年第19期69-72,共4页
目的:建立液相色谱法测定酱油中栀子黄含量的方法。方法:以栀子黄的表征成分(藏花素与藏花酸)为目标物,以Hypersil BDS C_(18)柱为分离柱,以甲醇与1%乙酸水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435 nm,外标法定量。结果:藏花素与藏花酸的色谱... 目的:建立液相色谱法测定酱油中栀子黄含量的方法。方法:以栀子黄的表征成分(藏花素与藏花酸)为目标物,以Hypersil BDS C_(18)柱为分离柱,以甲醇与1%乙酸水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435 nm,外标法定量。结果:藏花素与藏花酸的色谱峰峰形良好,在各自的线性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2))均大于0.999;回收率在90.52%~103.03%,相对标准偏差在0.5%~4.5%,方法检出限分别为2.13 mg·kg^(-1)、5.57 mg·kg^(-1)。结论:该方法前处理过程较为简单,结果重现性好、灵敏度高,回收率符合要求,适用于酱油中栀子黄含量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相色谱法 酱油 栀子黄 藏花素 藏花酸
下载PDF
克痤隐酮凝胶对痤疮患者症状、炎症因子的影响
5
作者 唐红娟 孙红芹 张红艳 《中外医疗》 2024年第4期111-114,共4页
目的研究采用克痤隐酮凝胶治疗痤疮的临床效果。方法方便选取2022年6月-2023年6月江苏省阜宁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收治的350例痤疮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175例)予常规治疗,研究组(175例)予克痤隐酮凝胶治疗。比... 目的研究采用克痤隐酮凝胶治疗痤疮的临床效果。方法方便选取2022年6月-2023年6月江苏省阜宁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收治的350例痤疮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175例)予常规治疗,研究组(175例)予克痤隐酮凝胶治疗。比较两组症状改善效果、治疗效果、炎症因子水平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症状积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43%,高于对照组的78.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446,P<0.001);研究组炎症因子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痤疮患者应用克痤隐酮凝胶治疗能有效改善症状、提高疗效、调节炎症因子水平且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痤疮 炎症因子 克痤隐酮凝胶 症状积分
下载PDF
不同炒制温度对栀子中环烯醚萜苷类和西红花苷类成分的影响
6
作者 霍雨佳 淡伟 +2 位作者 赵梦秋 宣佳利 王亚芳 《牡丹江医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123-129,共7页
目的建立HPLC法,比较栀子炒制过程中6种成分随炒制温度的含量变化规律。方法先用DCCZ3-4型电磁炒货机对江西新余、宜春、萍乡、丰城和湖南湘潭、长沙、衡阳七个不同产地栀子分别在上料温度160℃、200℃、250℃条件下,以10℃为一间隔作... 目的建立HPLC法,比较栀子炒制过程中6种成分随炒制温度的含量变化规律。方法先用DCCZ3-4型电磁炒货机对江西新余、宜春、萍乡、丰城和湖南湘潭、长沙、衡阳七个不同产地栀子分别在上料温度160℃、200℃、250℃条件下,以10℃为一间隔作为炮制终点进行炮制,再采用HPLC法对炮制品中京尼平龙胆双糖苷、栀子苷、京尼平苷酸、西红花苷-Ⅰ、西红花苷-Ⅱ和藏红花酸6种成分进行含量测定。结果京尼平龙胆双糖苷、栀子苷、西红花苷-Ⅰ、西红花苷-Ⅱ含量分别平均下降了5.52 mg/g、45.63 mg/g、3.48 mg/g和0.42 mg/g。其中西红花苷-Ⅰ、西红花苷-Ⅱ在上料温度200℃、出料温度225℃时含量降至最低;京尼平苷酸和藏红花酸分别在上料温度250℃、出料温度280℃和上料温度200℃、出料温度225℃出现拐点,其含量先升后降。结论炒制温度对栀子中环烯醚萜苷类和西红花苷类成分含量均有较大影响,不同产区栀子炮制品中京尼平苷酸、西红花苷-Ⅰ、西红花苷-Ⅱ、藏红花酸的含量差异较大,为建立栀子饮片炮制品质量标准提供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栀子 炮制 京尼平苷酸 栀子苷 西红花苷-Ⅰ 西红花苷-Ⅱ 藏红花酸 京尼平龙胆双糖苷
下载PDF
西红花总苷片对肿瘤患者心脏保护作用的临床效果分析
7
作者 范世明 刘权 +6 位作者 汪明群 张春梅 罗缨 刘世兵 李龙刚 杨太林 任燕 《医药前沿》 2024年第16期38-43,共6页
目的:评估西红花总苷片对肿瘤患者心脏保护的作用和安全性。方法:选取宜宾市长宁县中医医院、宜宾市珙县人民医院、宜宾市兴文县中医医院、宜宾市江安县人民医院、宜宾市江安县中医医院2021年10月—2023年6月收治的283例肿瘤患者为研究... 目的:评估西红花总苷片对肿瘤患者心脏保护的作用和安全性。方法:选取宜宾市长宁县中医医院、宜宾市珙县人民医院、宜宾市兴文县中医医院、宜宾市江安县人民医院、宜宾市江安县中医医院2021年10月—2023年6月收治的283例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西红花总苷片组(96例,接受西红花总苷片治疗)、普通治疗组(88例,普通护心药物治疗)、对照组(99例,模仿西红花总苷片的外观和味道的安慰剂治疗)。比较三组患者的纽约心脏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6min步行距离、左室射血分数(LVEF)、谷草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α-羟丁酸脱氢酶(α-HNDH)、肌钙蛋白(TnI)、N端钠尿肽前体(NT-proBNP)变化,并进行安全性评价。结果:西红花总苷片治疗组心功能改善情况优于普通治疗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时间延长,三组6min步行距离逐渐增加,LVEF水平逐渐升高,且治疗1周、2个月、4个月后,西红花总苷片组的6min步行距离长于对照组及普通治疗组,治疗2个月、4个月后,LVEF高于对照组及普通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时间增加,三组AST、LDH、CK、CK-MB、α-HNDH、cTnl水平逐渐降低,且治疗1周、2个月、4个月后西红花总苷片组的AST、LDH、CK、CK-MB、α-HNDH、cTnl水平低于普通治疗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时间增加,三组BNP水平逐渐降低,且治疗1周、2个月、4个月后西红花总苷片组BNP水平低于普通治疗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均无较严重的肝肾功能损害及血、尿和凝血功能方面的异常。结论:西红花总苷片在改善肿瘤患者心功能受损方面效果显著。此外,西红花总苷片可能对肿瘤患者的心肌酶学指标有益,有助于改善心肌功能,还可改善心力衰竭患者的NT-proBNP水平,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所致心脏毒性 西红花总苷片 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 心脏保护作用
下载PDF
基于miR-155/BDNF/TrkB轴探讨西红花酸对急性心力衰竭大鼠心功能及心室重构的影响
8
作者 王琰淏 李燕 +2 位作者 张松雨 周晓铎 王颖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3年第20期3730-3734,共5页
目的:观察西红花酸对急性心力衰竭大鼠心功能及心室重构的影响,并探讨可能的机制。方法:取45只SD大鼠,随机选取10只设置为Sham组;其余大鼠建立急性心力衰竭模型,随机分为急性心力衰竭组、Crocetin组、Crocetin联合转染组,剔除建模失败... 目的:观察西红花酸对急性心力衰竭大鼠心功能及心室重构的影响,并探讨可能的机制。方法:取45只SD大鼠,随机选取10只设置为Sham组;其余大鼠建立急性心力衰竭模型,随机分为急性心力衰竭组、Crocetin组、Crocetin联合转染组,剔除建模失败及后续实验死亡的大鼠后,每组均纳入10只。Crocetin联合转染组左心腔内注射100μL微小RNA(miR)-155激活剂腺病毒(5×10^(12)μg/mL)后腹腔注射西红花酸100 mg/kg,Crocetin组腹腔注射西红花酸100 mg/kg,Sham组、急性心力衰竭组腹腔注射等量二甲基亚砜(DSMO),每日1次,持续2周。检测心功能指标及心室重构指标;逆转录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检测心肌组织miR-155表达量;双荧光素酶实验验证miR-155与BDNF的靶向关系;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心肌组织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酪氨酸激酶受体B(TrkB)、磷酸化-TrkB(p-TrkB)蛋白表达。结果:与Sham组比较,急性心力衰竭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短轴缩短率(LVFS)降低,左室后壁厚度(LVPW)、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增加(P<0.05);与急性心力衰竭组比较,Crocetin组LVEF、LVFS升高,LVPW、LVEDD、LVESD降低(P<0.05);与Crocetin组比较,Crocetin联合转染组LVEF、LVFS降低,LVPW、LVEDD、LVESD增加(P<0.05)。与Sham组比较,急性心力衰竭组miR-155表达量升高(P<0.05);与急性心力衰竭组比较,Crocetin组miR-155表达量降低(P<0.05);与Crocetin组比较,Crocetin联合转染组miR-155表达量升高(P<0.05)。双荧光素酶结果显示,BDNF是miR-155的一个靶基因,两者结合位点是BDNF的3′-UTR片段。与Sham组比较,急性心力衰竭组BDNF蛋白表达、p-TrkB/TrkB降低(P<0.05);与急性心力衰竭组比较,Crocetin组BDNF蛋白表达、p-TrkB/TrkB升高(P<0.05);与Crocetin组比较,Crocetin联合转染组BDNF蛋白表达、p-TrkB/TrkB降低(P<0.05)。结论:西红花酸可抑制急性心力衰竭大鼠心室重构,提高心功能,可能与调控miR-155靶向调控BDNF/TrkB轴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力衰竭 西红花酸 心功能 心室重构 大鼠 实验研究
下载PDF
京尼平苷和西红花酸保肝利胆作用的比较 被引量:71
9
作者 彭婕 钱之玉 +2 位作者 刘同征 饶淑云 曲斌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05-108,共4页
目的 :比较栀子果实中的 2个主要有效成分京尼平苷和西红花酸的保肝利胆作用。方法 :采用十二指肠给药 ,观察京尼平苷和西红花酸对大鼠胆汁流量的影响。采用小鼠CCl4,对乙酰氨基酚急性肝损伤模型 ,比较 2种药物对血清丙氨酸转氨酶 (ALT... 目的 :比较栀子果实中的 2个主要有效成分京尼平苷和西红花酸的保肝利胆作用。方法 :采用十二指肠给药 ,观察京尼平苷和西红花酸对大鼠胆汁流量的影响。采用小鼠CCl4,对乙酰氨基酚急性肝损伤模型 ,比较 2种药物对血清丙氨酸转氨酶 (ALT) ,天冬氨酸转氨酶 (AST)及肝组织中丙二酰二醛 (MDA) ,还原型谷胱甘肽(GSH)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GSH Px)的影响。结果 :京尼平苷 5 0和 10 0mg·kg-1剂量于给药后 0 .5h均显著增加大鼠胆汁分泌 ,而西红花酸同样 2个剂量于给药后 1h对大鼠胆汁分泌却有抑制作用。京尼平苷和西红花酸均可对抗CCl4和对乙酰氨基酚肝损伤引起的MDA升高 ,GSH含量下降和GSH Px活力降低。肝组织的病理变化也有明显减轻 ,但京尼平苷的作用明显强于西红花酸。结论 :栀子利胆保肝的有效成分主要为京尼平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尼平苷 西红花酸 肝脏 保护作用 栀子 动物实验
下载PDF
多波长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栀子中的三类成分 被引量:70
10
作者 徐燕 曹进 +1 位作者 王义明 罗国安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543-546,共4页
目的 同时测定栀子中 3类有效组分 ,9个成分 (栀子酸、栀子苷、异栀子苷、京尼平龙胆二糖苷、绿原酸、藏红花酸、3种藏红花素 )的含量。方法 紫外 可见三波长同时检测的高效液相色谱法 :色谱柱为PhenomenexLunaC1 8柱 (2 5 0mm× ... 目的 同时测定栀子中 3类有效组分 ,9个成分 (栀子酸、栀子苷、异栀子苷、京尼平龙胆二糖苷、绿原酸、藏红花酸、3种藏红花素 )的含量。方法 紫外 可见三波长同时检测的高效液相色谱法 :色谱柱为PhenomenexLunaC1 8柱 (2 5 0mm× 4 6mmID ,5 μm) ;流动相为 (A) 0 3%甲酸水溶液 ,(B)甲醇 乙腈 (9∶1) ;流速为 0 8mL·min- 1 ;柱温为35℃ ;检测波长为 2 4 0nm(栀子酸、栀子苷、异栀子苷、京尼平龙胆二糖苷 ) ,330nm(绿原酸 )和 4 4 0nm(藏红花酸和 3种藏红花素 ) ;线性梯度洗脱。结果 建立了同时对栀子中的 9个成分进行定量的测定方法 ,并将此方法用于 5个产地栀子各成分的测定。结论 为中药材栀子提供了更合理、可靠的质控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法 栀子 环烯醚萜苷 绿原酸 藏红花素 藏红花酸
下载PDF
西红花苷和西红花酸在小鼠体内抗氧化活性对比研究 被引量:29
11
作者 陈阳 杨婷 +5 位作者 黄娟 田西 赵璨 蔡乐 冯丽娟 张浩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48-251,共4页
目的对比评价西红花苷和西红花酸在小鼠体内抗氧化活性。方法采用硅胶柱层析从栀子中分离西红花酸和西红花苷纯品,普通昆明小鼠灌胃给药西红花酸和西红花苷,剂量分别是西红花酸6.25、12.5和25.0mg·kg-1和西红花苷18.7、37.5和75.0m... 目的对比评价西红花苷和西红花酸在小鼠体内抗氧化活性。方法采用硅胶柱层析从栀子中分离西红花酸和西红花苷纯品,普通昆明小鼠灌胃给药西红花酸和西红花苷,剂量分别是西红花酸6.25、12.5和25.0mg·kg-1和西红花苷18.7、37.5和75.0mg·kg-1.d-1,采用测定普通小鼠体内抗氧化指标(SOD、GSH-Px、TAOC和MDA)的方法对比评价西红花酸和西红花苷-1体内抗氧化活性。结果两种化合物都能明显提高小鼠肾脏和肝脏的SOD,肝脏的GSH-Px,心脏和肾脏的TAOC,降低血浆的MDA。结论西红花酸和西红花苷-1具有相似的体内抗氧化活性,其主要活性部位可能是肝脏和肾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栀子 西红花酸 西红花苷 体内 抗氧化 对比
下载PDF
西红花酸的体外抗氧化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53
12
作者 龚国清 刘同征 +1 位作者 李立文 钱之玉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06-309,共4页
目的 探讨西红花提取物中西红花酸的体外抗氧化作用。方法 采用 H2 O2 和 Vc-Fe2 + 两种羟自由基发生系统 ,观察了西红花酸对 H2 O2 系统的羟自由基的清除能力 ,对肝匀浆及肝线粒体的 Vc-Fe2 + 系统引起的脂质过氧化的抑制作用。结果... 目的 探讨西红花提取物中西红花酸的体外抗氧化作用。方法 采用 H2 O2 和 Vc-Fe2 + 两种羟自由基发生系统 ,观察了西红花酸对 H2 O2 系统的羟自由基的清除能力 ,对肝匀浆及肝线粒体的 Vc-Fe2 + 系统引起的脂质过氧化的抑制作用。结果 西红花酸对 H2 O2 系统的羟自由基有较强的清除能力 ,并能抑制肝匀浆自氧化和 Vc-Fe2 + 系统羟自由基引起的脂质过氧化 ,对肝线粒体也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红花酸 羟自由基 丙二醛 H2O2 维生素C 体外抗氧化作用 实验研究
下载PDF
西红花酸对乙醛诱导的肝星状细胞增殖和胶原合成的影响 被引量:17
13
作者 朱艳虹 陈真 +2 位作者 钱之玉 成文媛 胡慧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3年第8期841-847,共7页
目的:探讨西红花酸(Crocetin)对乙醛刺激的大鼠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HSC)增殖和胶原合成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培养大鼠肝星状细胞HSC-T6,建立乙醛诱导的HSC纤维化模型;用不同浓度的西红花酸(10-6、10-7、10-8mol/L)... 目的:探讨西红花酸(Crocetin)对乙醛刺激的大鼠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HSC)增殖和胶原合成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培养大鼠肝星状细胞HSC-T6,建立乙醛诱导的HSC纤维化模型;用不同浓度的西红花酸(10-6、10-7、10-8mol/L)对乙醛刺激的HSC-T6进行处理,MTT法检测细胞增殖;羟脯氨酸测定检测HSC-T6胶原含量;流式细胞分析仪测定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检测细胞ERK1/2、Bax、Bcl-2蛋白的表达;RT-PCR检测Ⅰ型、Ⅲ型胶原蛋白、间质胶原酶(MMP-2)、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1(TIMP-1)的基因表达。结果:在一定浓度范围里,西红花酸能抑制乙醛引起的HSC增殖和胶原合成;西红花酸诱导乙醛刺激的HSC细胞凋亡;西红花酸能增加Bax蛋白表达,降低乙醛刺激升高的ERK1/2、Bcl-2蛋白表达;西红花酸能明显降低Ⅰ型、Ⅲ型胶原、TIMP-1的表达,提高MMP-2的表达。结论:西红花酸通过抑制乙醛诱导的HSC增殖和胶原合成以及促进活化的HSC凋亡起到抗肝纤维化作用,其机制可能与ERK信号传导通路和对基质金属蛋白酶的调节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红花酸 肝星状细胞 乙醛 胶原
下载PDF
西红花酸对心肌成纤维细胞增殖和胶原合成的影响 被引量:11
14
作者 胡慧 钱之玉 +3 位作者 成文媛 杨丽娜 朱艳虹 陶赟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2年第3期282-288,共7页
目的:探讨西红花酸(crocetin)对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AngⅡ)诱导的心肌成纤维细胞(cardiac fibroblasts,CFB)增殖和胶原合成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新生SD大鼠CFB,建立AngⅡ诱导新生大鼠CFB纤维化模型;MTT法检测CFB... 目的:探讨西红花酸(crocetin)对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AngⅡ)诱导的心肌成纤维细胞(cardiac fibroblasts,CFB)增殖和胶原合成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新生SD大鼠CFB,建立AngⅡ诱导新生大鼠CFB纤维化模型;MTT法检测CFB的增殖;羟脯氨酸测定检测CFB胶原含量;流式细胞分析仪测定细胞周期;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Ⅰ型、Ⅲ型胶原蛋白、间质胶原酶(MMP-2)、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1(TIMP-1)、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基因表达;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检测细胞P27^kip1(P27)蛋白的表达。结果:(1)在一定浓度范围里,crocetin能抑制AngⅡ引起的CFB增殖和胶原合成,并呈剂量依赖;(2)CFBG0/G1期百分率随crocetin浓度增加而增加,S期、G2/M期百分率和增殖指数随crocetin浓度增加而减少,与AngⅡ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3)Crocetin能明显降低Ⅰ型、Ⅲ型胶原、TIMP1、TGF-β1的表达,提高MMP-2的表达;(4)Crocetin能增加P27蛋白表达。结论:Crocetin通过抑制AngⅡ诱导的CFB增殖和胶原合成起到抗心肌纤维化作用,其机制可能与细胞因子分泌和对基质金属蛋白酶的调节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红花酸 心肌成纤维细胞 血管紧张素 胶原
下载PDF
西红花酸对过氧化氢诱发心肌细胞[Ca^(2+)]i改变的作用 被引量:14
15
作者 余卫平 钱之玉 +1 位作者 绪广林 沈成兴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68-71,共4页
目的 观察西红花酸对 H2 O2 诱发培养心肌细胞 [Ca2 + ]i改变的效应 ,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应用 Fluo- 3/AM荧光标记技术和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 (L SCM)检测不同因素处理的单个培养心肌细胞 [Ca2 + ]i。结果H2 O2 呈浓度依赖性地使单... 目的 观察西红花酸对 H2 O2 诱发培养心肌细胞 [Ca2 + ]i改变的效应 ,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应用 Fluo- 3/AM荧光标记技术和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 (L SCM)检测不同因素处理的单个培养心肌细胞 [Ca2 + ]i。结果H2 O2 呈浓度依赖性地使单个培养心肌细胞 [Ca2 + ]i增加 ,并不受细胞外环境是否存在 Ca2 +的影响 ,L-型 Ca2 +通道阻滞剂维拉帕米也不能完全中止 [Ca2 + ]i的增加 ;不同剂量的西红花酸则能减低 H2 O2 引发的单个培养心肌细胞[Ca2 + ]i增高的幅度。结论 西红花酸能明显抑制 H2 O2 诱发培养心肌细胞 [Ca2 + ]i增加的作用 ,可能与调整胞内钙库 Ca2 + 的释放和摄取、Ca2 + 内流等机制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红花酸 过氧化氢 心肌细胞 钙离子
下载PDF
西红花酸对心肌细胞氧化应激性损伤的作用 被引量:15
16
作者 余卫平 钱之玉 +1 位作者 绪广林 沈成兴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52-455,共4页
目的 :探讨西红花酸对心肌细胞氧化应激性损伤的效应。方法 :采用过氧化氢 (H2 O2 )诱导法制备大鼠培养心肌细胞氧化应激损伤模型 ,通过观察培养心肌细胞的形态 ,检测细胞培养液中乳酸脱氢酶 (LDH)活性、细胞内丙二醛 (MDA)含量和超氧... 目的 :探讨西红花酸对心肌细胞氧化应激性损伤的效应。方法 :采用过氧化氢 (H2 O2 )诱导法制备大鼠培养心肌细胞氧化应激损伤模型 ,通过观察培养心肌细胞的形态 ,检测细胞培养液中乳酸脱氢酶 (LDH)活性、细胞内丙二醛 (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活性及培养细胞台盼蓝摄取率 ,反映西红花酸对该模型的影响。结果 :在本实验使用浓度范围内 ,H2 O2 损伤培养心肌细胞的作用呈浓度依赖性地增大 ;西红花酸则能减少该氧化应激细胞的形态学改变、降低培养液中LDH活性和胞内MDA含量、增加胞内SOD活性及减少细胞死亡数量。结论 :西红花酸对H2 O2 造成的培养心肌细胞氧化应激性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红花酸 心肌细胞 氧化应激 活性氧
下载PDF
西红花有效成分合成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7
作者 张宏 张俊国 +2 位作者 张伶 颜钫 陈放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794-800,共7页
西红花主要有效成分为西红花酸和西红花糖苷,论文综述西红花酸和西红花糖苷生物合成和化学合成方法。在生物合成中最关键的是用葡萄糖糖基转移酶作催化剂将西红花酸转化为西红花糖苷;共轭多烯链化合物是合成西红花有效成分的起始物,在... 西红花主要有效成分为西红花酸和西红花糖苷,论文综述西红花酸和西红花糖苷生物合成和化学合成方法。在生物合成中最关键的是用葡萄糖糖基转移酶作催化剂将西红花酸转化为西红花糖苷;共轭多烯链化合物是合成西红花有效成分的起始物,在论文中概述了几种通过Wittig和Wittig-Horner反应合成共轭多烯链化合物的路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红花 西红花酸 西红花糖苷 生物合成 化学合成
下载PDF
藏红花酸抗心律失常作用研究 被引量:17
18
作者 程齐来 李洪亮 张道英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95-397,共3页
目的研究藏红花酸的抗实验性心律失常的作用机制。方法将实验动物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阳性药物对照组,藏红花酸高、中、低剂量组,SD大鼠采用1.2g/kg乌拉坦麻醉后,从尾静脉匀速(0.1ml/min)灌注10μg/ml乌头碱溶液,豚鼠麻醉后从颈静脉匀速... 目的研究藏红花酸的抗实验性心律失常的作用机制。方法将实验动物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阳性药物对照组,藏红花酸高、中、低剂量组,SD大鼠采用1.2g/kg乌拉坦麻醉后,从尾静脉匀速(0.1ml/min)灌注10μg/ml乌头碱溶液,豚鼠麻醉后从颈静脉匀速(0.1ml/min)灌注9μg/ml哇巴因溶液,观察出现室性期前收缩(VE)、室性心动过速(VT)、室颤(VF)和心脏停搏的时间,然后换算成乌头碱和哇巴因的累积量;快速推注4%氯化钙(140mg/kg)诱导大鼠心律失常,观察给药后心律失常出现时间、持续时间、心律失常发生数及死亡数。结果与给予生理盐水比较,给予高、中、低剂量藏红花酸均能提高由乌头碱所致大鼠VE、VT、VF的用量,也能提高哇巴因所致豚鼠VE、VT、VF的用量,明显降低氯化钙诱导大鼠VE或VF的发生率及死亡率。结论藏红花酸有明显的抗大鼠心律失常作用,其抗心律失常作用可能与其抑制钠离子(Na+)内流或钙离子(Ca2+)内流等因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红花酸 乌头碱 哇巴因 心律失常
下载PDF
西红花酸对去甲肾上腺素所致原代培养心肌细胞能量代谢和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9
19
作者 沈祥春 钱之玉 +1 位作者 陈琦 王雅娟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787-791,共5页
目的 研究西红花酸对去甲肾上腺素(NE)诱导原代培养心肌细胞能量代谢障碍和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方法 1μmol·L-1NE损伤原代培养的心肌细胞,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的LDH、心肌细胞ATPase、线粒体琥珀酸脱氢酶(MSDH)的活力,线粒体膜电... 目的 研究西红花酸对去甲肾上腺素(NE)诱导原代培养心肌细胞能量代谢障碍和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方法 1μmol·L-1NE损伤原代培养的心肌细胞,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的LDH、心肌细胞ATPase、线粒体琥珀酸脱氢酶(MSDH)的活力,线粒体膜电位的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观察西红花酸保护作用。结果 模型组细胞培养上清液LDH增加,心肌细胞MSDH和ATPase的活力降低,线粒体膜电位降低,心肌细胞凋亡率增加。西红花酸明显降低培养上清液LDH增加,提高MSDH和ATPase的活力、线粒体膜电位的水平,对心肌细胞的凋亡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结论 西红花酸对NE所致的心肌细胞能量代谢障碍和凋亡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红花酸 去甲肾上腺素 心肌细胞 线粒体膜电位 细胞凋亡
下载PDF
RP-HPLC法研究西红花酸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和组织分布特性 被引量:8
20
作者 杜鹏 钱之玉 +1 位作者 余卫平 邢艳霞 《药物分析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49-153,共5页
目的:建立大鼠血浆中西红花酸的RP-HPLC分析方法,并对其大鼠体内过程特性进行分析研究。方法:生物样品经甲醇沉淀蛋白质并提取药物,采用RP-HPLC法,色谱柱:Kromasil C18反相柱(150 mm×4.6mm,5μm);流动相为甲醇-水-冰醋酸(74:24:2)... 目的:建立大鼠血浆中西红花酸的RP-HPLC分析方法,并对其大鼠体内过程特性进行分析研究。方法:生物样品经甲醇沉淀蛋白质并提取药物,采用RP-HPLC法,色谱柱:Kromasil C18反相柱(150 mm×4.6mm,5μm);流动相为甲醇-水-冰醋酸(74:24:2);流速1.0 mL·min-1;柱温30℃;检测波长423nm。结果:方法回收率为(93.08±2.4)%-(106.5±7.1)%。测定血药浓度线性范围为0.4903-15.36μg·mL-1(r=0.9995),日内RSD<5%,日间RSD<8%,最低检测限13.4ng·mL-1(S/N=3)。SD大鼠一次灌胃给药西红花酸后血药浓度-时间曲线呈二室模型,半衰期t1/2(66.3±2.2)min。在主要组织脏器分布特点是c肝>C肺>C子宫、卵巢>C肾>C脂肪>C睾丸。结论:本法准确、灵敏度较高,可用于西红花酸体内过程的研究。西红花酸主要由肾脏原型排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P-HPLC法 西红花酸 大鼠 药物代谢动力学 组织分布特性 类胡萝卜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