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豆科作物轮作强化农田生态系统功能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刘春燕 张利影 +4 位作者 周杰 许依 杨亚东 曾昭海 臧华栋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885-1895,共11页
集约化农业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至关重要,但其导致的生态环境代价与绿色可持续发展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引入豆科作物到农田生态系统对于实现地力保育、作物丰产稳产和资源优化利用等多目标协同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系统总结了豆科作物轮... 集约化农业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至关重要,但其导致的生态环境代价与绿色可持续发展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引入豆科作物到农田生态系统对于实现地力保育、作物丰产稳产和资源优化利用等多目标协同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系统总结了豆科作物轮作对作物生产和土壤功能的主要影响:1)豆科作物通过生物固氮、高质量的根际分泌物输入、秸秆还田等过程改善了土壤氮素水平,产生正向的残留效应,有利于后茬作物增产,且增产效应在低产区更显著;2)豆科作物轮作可以通过氮肥减施降低系统N_(2)O排放,但豆科的生物固氮过程有增加CO_(2)排放的风险;3)低C/N、高氮含量的豆科秸秆还田能够提高土壤微生物活性和残体积累,提高土壤固碳效率,但其固碳效应也受到较低的秸秆生物量投入限制;4)豆科作物可以提高后茬作物的水肥利用效率,同时利用前后茬作物根系深浅合理搭配,实现轮作周年水肥高效利用。因此,将豆科作物引入到轮作系统可实现氮肥减施和增产,但其产生的土壤固碳和温室气体减排效应受到作物种类、肥料投入、土壤和气候条件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为更好地发挥豆科作物轮作优势,应深入探究豆科促进后茬作物增产和驱动地下部生态功能提升的耦合机制,开发豆科作物轮作配套田间管理技术,并定向设计适合我国典型生态区的新型生态高效种植体系,对推动豆科作物轮作模式构建与应用及农业绿色发展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物豆科 豆禾轮作 作物生产力 土壤功能 经济效益
下载PDF
覆盖作物的效益及其合理选择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张建恒 张益兴 +4 位作者 侯赛赛 李洪波 张瑞芳 王红 王鑫鑫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4期23-34,共12页
覆盖作物的种植是一种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保护性耕作措施,对维护农业生产的可持续性具有积极意义。目前,对覆盖作物的研究主要侧重于覆盖作物对土壤和后茬作物的影响评价,包括对土壤有机碳、氮的固存,对杂草和病虫害的抑制、对土壤... 覆盖作物的种植是一种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保护性耕作措施,对维护农业生产的可持续性具有积极意义。目前,对覆盖作物的研究主要侧重于覆盖作物对土壤和后茬作物的影响评价,包括对土壤有机碳、氮的固存,对杂草和病虫害的抑制、对土壤理化性质的改良和对土壤微生物活性的影响等方面。然而,覆盖作物的效益因覆盖作物类型、地理位置和覆盖时间不同而存在差异。另外,覆盖作物的选择、设置方法、终止方法、经济效益等充满了不确定性,这限制了其在农田中的大面积推广。该研究基于当前国内外的研究进展简要介绍了覆盖作物的种植管理现状,总结了覆盖作物提供的多种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讨论了限制覆盖作物在农作物种植系统中广泛应用的关键因素,提出了覆盖作物合理选择的建议。同时,基于覆盖作物在农学、生态环境上的经济和生态效益,对覆盖作物的贡献以及面临的瓶颈进行了思考。发现良种培育、覆盖作物-土壤微生物-土壤养分-作物之间的协同机制仍是今后需要突破的重点课题,以期为覆盖作物的合理选择及大面积推广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物 栽培 覆盖 可持续发展 经济效益 生态系统服务 遗传育种
下载PDF
鄱阳湖地区长期施肥双季稻田生态系统净碳汇效应及收益评估 被引量:8
3
作者 余喜初 李大明 +5 位作者 黄庆海 喻耀民 熊军 胡惠文 徐小林 陈明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777-1782,共6页
以江西省红壤所长期施肥红壤水稻土双季稻农田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利用不同施肥处理作物产量及土壤有机质含量等测定数据结合调查获得的生态系统物质和管理投入资料,估算了不同施肥处理(不施肥(CK)、单施氮肥(N)、单施磷肥(P)、单施钾肥... 以江西省红壤所长期施肥红壤水稻土双季稻农田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利用不同施肥处理作物产量及土壤有机质含量等测定数据结合调查获得的生态系统物质和管理投入资料,估算了不同施肥处理(不施肥(CK)、单施氮肥(N)、单施磷肥(P)、单施钾肥(K)、氮磷肥配施(NP)、氮钾肥配施(NK)、氮磷钾配施(NPK)、两倍氮磷钾配施(2NPK)、有机肥与氮磷钾肥配施(NPKM))双季稻生态系统的碳汇效应和经济效益。结果表明,有机肥和化肥配施(NPKM)既提高了系统的作物固碳量又显著增加了土壤的固碳量,使得其净碳汇效应最大,为8.78tC·hm-2·a-1;两倍氮磷钾配施(2NPK)系统的净碳汇效应为8.11tC·hm-2·a-1,二者均高于氮磷钾配施(NPK)处理的7.03tC·hm-2·a-1,不施肥及单施一种或两种无机肥配施系统的净碳汇效应均明显减弱,其中不施肥处理(CK)最小为4.52tC·hm-2·a-1,单施N肥比单施P、K肥在提高系统净碳汇效应上作用明显。配施有机肥(NPKM)稻田的作物产量和经济效益也高于无机肥配施处理(NPK和2NPK),不施肥、单施一种或两种无机肥配施稻田的作物产量和经济效益明显偏低。因此,稻田施用一定量的无机肥是提高稻田生态系统碳汇效应和经济效益的保证,而配施有机肥可以明显提高稻田生态系统的碳汇效应和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施肥 双季稻农田生态系统 净碳汇效应 经济效益
下载PDF
论全球生态经济系统的不可持续性——基于农业生态系统承载力视角 被引量:5
4
作者 蔡承智 梁颖 廖承红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2265-2268,共4页
运用3种方法预测的作物产量潜力分别为:(1)利用作物历年单产回归拟合后进行趋势外推,得出多数作物的未来产量潜力极限大约将是现在单产的2~3倍;(2)运用"国际应用系统研究所"(IIASA)与"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共同开... 运用3种方法预测的作物产量潜力分别为:(1)利用作物历年单产回归拟合后进行趋势外推,得出多数作物的未来产量潜力极限大约将是现在单产的2~3倍;(2)运用"国际应用系统研究所"(IIASA)与"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共同开发的"农业生态区划"(AEZ)模型计算我国主要粮油作物的区域单产最高潜力,得出水稻、小麦、玉米、马铃薯、油菜和大豆的单产潜力分别是它们2005年全国平均单产的1.2、2.2、2.2、2.9、2.0、1.9倍;(3)运用自然界中植物的最大光能利用率计算世界主要粮油作物单产的光合潜力,得出水稻、小麦、玉米、马铃薯、油菜、大豆产量的最大光合生产潜力大约分别是目前高产地区单产的1.4、2.5、1.2、1.8、1.9、2.2倍。据此:从作物产量潜力极限出发,阐述了农业生态系统的承载力;再从"封闭"系统特性出发,论述了全球生态经济系统的不可持续性。人类所能做的是尽力延缓"终点"的出现:行动越早,效果越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物产量潜力 农业生态系统 承载力 生态经济系统
下载PDF
基于政府、农户、企业三方合作博弈的秸秆焚烧管理问题研究 被引量:29
5
作者 盛锦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8-53,66,共7页
作为一个农业大国,我国每年有大量农作物秸秆产生,随着农村人民生活方式及生活水平的提高,原本作为燃料的农作物秸秆被大量露天焚烧,其对大气环境的负外部性引起了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各级监管部门采取了多种措施试图解决这一问题,但经... 作为一个农业大国,我国每年有大量农作物秸秆产生,随着农村人民生活方式及生活水平的提高,原本作为燃料的农作物秸秆被大量露天焚烧,其对大气环境的负外部性引起了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各级监管部门采取了多种措施试图解决这一问题,但经过近10年的实践,其结果仍不容乐观。文章在分析总结大量已有相关控制秸秆露天焚烧研究的基础上认为:造成目前困境的主要原因是对农户的行为模式认识不够准确,以往的研究大多认为,农户的行为模式是典型的经纪人模式,由此导致政府的管理措施出现了偏差。该文根据过往学者的实证研究分析结果,提出对于农户行为模式的新认识,即有限理性—经济人假设,据此采用博弈论中合作博弈模型,提出解决秸秆露天焚烧问题的新思路,即应改变过去认为农户与政府在控制秸秆露天焚烧上进行不合作博弈的片面认识,而应从农户、企业、政府三方合作博弈的角度重新认识控制秸秆露天焚烧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措施,以期从根本上解决秸秆露天焚烧的顽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 露天焚烧管理 农户-企业-政府 有限理性-经济人假设 合作博弈
下载PDF
农作物害虫生态调控的思路及方法 被引量:2
6
作者 陈亚萍 张小利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4年第1期47-49,共3页
本文从农作物害虫生态调控的基本原理和原则出发,探讨了害虫生态调控的主要特征及其分析方法,综述了当前农作物害虫生态调控的主要技术措施,提出了害虫生态调控方案设计、反馈的构思框架及其发展前景。
关键词 农作物 虫害防治 生态调控 生态系统 系统分析法
下载PDF
红壤旱地棉田立体种植系统的生态学功能及评价 被引量:4
7
作者 贺娟芬 黄国勤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8年第7期400-407,共8页
为了筛选出红壤旱地上优化的棉田种植系统,从农田生态系统的生产功能、能流特征、物流特征、价值流特征,以及养地效果等5个方面对红壤旱地6种棉田立体种植模式的功能和效益进行了分析,并采用因子分析法和SPSS13软件从生态效益、经济效... 为了筛选出红壤旱地上优化的棉田种植系统,从农田生态系统的生产功能、能流特征、物流特征、价值流特征,以及养地效果等5个方面对红壤旱地6种棉田立体种植模式的功能和效益进行了分析,并采用因子分析法和SPSS13软件从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3个层次10个指标对各种植模式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处理C(豌豆/棉花+玉米)综合效益指数值最大,为0.982,其次是处理D(油菜/棉花+花生),其综合效益指数值为0.850,这两种立体种植方式是最适宜在南方红壤旱地上推广应用的高效棉田种植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学功能 经济效益 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农田生态系统 棉田立体种植系统 红壤旱地 综合评价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生物入侵对农田生态系统影响间接经济损失评价 被引量:7
8
作者 菅利荣 李明阳 《金陵科技学院学报》 2004年第3期32-35,共4页
生物入侵对农田生态系统影响间接经济损失主要是肥沃土壤的维持、营养物质循环、废弃物同化功能、CO2吸收功能等农田生态系统公益性服务功能降低所造成的经济损失,间接经济损失的大小与农作物产量的下降成正比。以典型案例报道和相关政... 生物入侵对农田生态系统影响间接经济损失主要是肥沃土壤的维持、营养物质循环、废弃物同化功能、CO2吸收功能等农田生态系统公益性服务功能降低所造成的经济损失,间接经济损失的大小与农作物产量的下降成正比。以典型案例报道和相关政府部门统计资料为主要信息源,计算了2000年度生物入侵对农田生态系统影响间接经济损失。计算结果表明:生物入侵对农田生态系统造成的间接损失为153 5871亿元/a。其中,外来病虫害对农田生态系统造成的损失为55 0066亿元/a,占总损失的35 81%;外来杂草对农田生态系统造成的损失为45 2742亿元/a,占总损失的29 48%;外来鼠害对农田生态系统造成的损失为48 8814亿元/a,占总损失的31 83%;外来病虫害对果园生态系统造成的损失为4 4249亿元/a,占总损失的2 8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入侵 农田生态系统 间接经济损失
下载PDF
从农业生态系统承载力看全球生态经济系统前景
9
作者 梁颖 廖承红 蔡承智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04-407,共4页
本研究运用3种方法预测作物产量潜力,结果表明:(1)利用作物历年单产回归拟合后进行趋势外推,得出多数作物的未来产量潜力极限大约是现在单产的2~3倍;(2)运用国际应用系统研究所(IIASA)与"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共同开发的&qu... 本研究运用3种方法预测作物产量潜力,结果表明:(1)利用作物历年单产回归拟合后进行趋势外推,得出多数作物的未来产量潜力极限大约是现在单产的2~3倍;(2)运用国际应用系统研究所(IIASA)与"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共同开发的"农业生态区划"(AEZ)模型计算中国主要粮油作物的区域单产最高潜力,得出水稻、小麦、玉米、马铃薯、油菜和大豆的单产潜力分别是它们2005年全国平均单产的1.2倍、2.2倍、2.2倍、2.9倍、2.0倍、1.9倍;(3)运用自然界中植物的最大光能利用率计算世界主要粮油作物单产的光合潜力,得出水稻、小麦、玉米、马铃薯、油菜、大豆产量的最大光合生产潜力大约分别是目前高产地区单产的1.4倍、2.5倍、1.2倍、1.8倍、1.9倍、2.2倍。据此:从作物产量潜力极限出发,阐述了农业生态系统的承载力;再从"封闭"系统特性出发,论述了全球生态经济系统的不可持续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物产量潜力 农业生态系统 承载力 生态经济系统
下载PDF
广汉县稻麦油轮作合理施肥生态—技术—经济系统设计 被引量:1
10
作者 杨俊辉 刘文雪 邓宏海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1991年第4期70-75,共6页
本文采用经济数学方法,对稻麦油轮作系统合理施肥进行生态—技术—经济综合评价和设计,包括:(1)用主分量分析、因子分析对稻麦油轮作施肥系统生态状况作出综合评判;(2)不同生态状况下轮作形式的产值和施肥费用之间的数量关系,用数学模型... 本文采用经济数学方法,对稻麦油轮作系统合理施肥进行生态—技术—经济综合评价和设计,包括:(1)用主分量分析、因子分析对稻麦油轮作施肥系统生态状况作出综合评判;(2)不同生态状况下轮作形式的产值和施肥费用之间的数量关系,用数学模型y=f(ξ_1……ξ_m)来模拟,认识和掌握轮作施肥系统在8种处理下的总体生态状况与经济效益的数量关系以及数量规律,得到经济要求的综合评价值,是系统的总体经济阈值;(3)影响轮作系统的每个因素与系统生态状况总体综合评价值有相关关系,可利用总体经济阈值来确定多种施肥系统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小麦 油菜 轮作 施肥 生态
下载PDF
长期施肥条件下稻田肥料的表观经济效益研究
11
作者 赵洁丽 柳开楼 金秋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7年第14期237-238,共2页
[目的]研究水稻种植经济效益最高的施肥方式。[方法]以水稻长期定位试验数据为基础,采用Saleque等介绍的方法对各种施肥制度的表观经济收益以及收益率进行评价。[结果]2NPK、NPK以及NP处理所获得的收益明显高于其他处理(P<0.05);从... [目的]研究水稻种植经济效益最高的施肥方式。[方法]以水稻长期定位试验数据为基础,采用Saleque等介绍的方法对各种施肥制度的表观经济收益以及收益率进行评价。[结果]2NPK、NPK以及NP处理所获得的收益明显高于其他处理(P<0.05);从投资收益率来说,NP处理由肥料投资所获得的收益率最高,其次为NPK处理,2NPK处理投资收益率较低,仅为NPK处理50%左右。因此,从经济角度讲,现行的推荐施肥方式具有最好的经济回报。[结论]该研究可为生产上水稻施肥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理施肥 经济分析 双季稻 红壤区
下载PDF
Balanced nitrogen economy as a flexible strategy on yield stabilizing and quality of aquatic food crops in wetland ecosystem
12
作者 A.M.Puste P.K.Sarkar D.K.Das 《Science China(Life Sciences)》 SCIE CAS 2005年第z2期980-987,共8页
In wetland ecosystem, nitrogen along with other elements and its management is most imperative for the production of so many aquatic food, non-food and beneficial medicinal plants and for the improvement of soil and w... In wetland ecosystem, nitrogen along with other elements and its management is most imperative for the production of so many aquatic food, non-food and beneficial medicinal plants and for the improvement of soil and water characteristics. With great significant importance of INM (integrated nutrient management) as sources, emphasizing on management on nitrogen as a key element and its divergence, a case study was undertaken on such aquatic food crops (starch and protein-rich, most popular and remunerative) in the farmers' field of low-lying randomized block design, where, three important aquatic food crops (water chestnut (Trapa bispinosa Roxb.), makhana (Eurya/e ferox Salisb.) and water lily (Nymphaea spp.) as major factor and eleven combinations of organic and inorganic sources of nutrients as sub-factor was considered in the experiment. It revealed from the results that the production of fresh kernels or nuts of water chestnut (8.57 t ha-1), matured nut yield of makhana (3.06 t ha-1) and flower stalks of water-lily as vegetables (6.38 t ha-1) including its nutritional quality (starch, protein, sugar and minerals) was remarkably influenced with the application of both organic (neem oilcake @ 0.2 t ha-1) and inorganic sources (NPK @ 30:20:20 kg ha-1 along with spraying of NPK @ 0.5% each over crop canopy at 20 days interval after transplanting) than the other INM combinations applied to the crops. Among the crops, highest WCYE (water chestnut yield equivalence) exhibited in makhana due to its high price of popped-form in the country, which is being exported to other countries at now. Sole application of both (organic and inorganic sources) with lower range did not produce any significant outcome from the study and exhibited lower value for all the crops.Besides production of food crops, INM also greatly influenced the soil and water characterization and it was favourably reflected in this study. The physic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soil (textural class, pH, organic carbon, organic matter, ammoniacal nitrogen, nitrate nitrogen, available nitrogen, phosphorus and potassium) are most important and contributed a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due to cultivation of these aquatic crops. Analysis of such wet bodies represented the water characteristics (pH, BOD, COD, CO3-, HCO3-, NO3-N, SO4-S and Cl-) were most responsive,adaptable and quite favourable for the cultivation of these crops in this vast waste unused wetlands for the mankind without any environmental degrad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quatic food crops INM nitrogen soil & WATER characterization economics wetland ecosystem.Abbreviations: AAS 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photometer BOD Biological OXYGEN DEMAND COD Chemical OXYGEN DEMAND DAT Days after transplanting eq Equivalent to GMR Gross monetary return Mak makhana MSL Mean sea level NP. Net profit Rs Indian Rupees WC WATER CHESTNUT WCYE WATER CHESTNUT YIELD equivalence WL WATER lily.
原文传递
Biochar and organic substitution improved net ecosystem economic benefit in intensive vegetable production
13
作者 Ruiyu Bi Qianqian Zhang +5 位作者 Liping Zhan Xintong Xu Xi Zhang Yubing Dong Xiaoyuan Yan Zhengqin Xiong 《Biochar》 SCIE 2022年第1期419-435,共17页
Biochar amendment and substituting chemical fertilizers with organic manure(organic substitution)have been widely reported to increase crop production and decrease reactive nitrogen(Nr)loss including nitrous oxide(N_(... Biochar amendment and substituting chemical fertilizers with organic manure(organic substitution)have been widely reported to increase crop production and decrease reactive nitrogen(Nr)loss including nitrous oxide(N_(2)O),nitric oxide(NO),and ammonia(NH3)emissions,and N runoff and leaching.However,few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s have been performed on the environmental and economic aspects of biochar amendment or organic sub-stitution.Here,we studied the comprehensive effects of biochar amendment,organic substitution,and biochar amendment combined with organic substitution on crop production,Nr loss,and net ecosystem economic benefit(NEEB)in intensive vegetable production by integrating life-cycle assessment for Nr footprints,empirical models for NH3 volatilization and N runoff and leaching derived from peer-reviewed publications and validated by the current measurements and direct field measurement for N_(2)O and NO emissions during 5 consecutive years of vegetable crop rotations.Five fertilization treatments were applied(SN:synthetic fertilizer application;SNB:SN plus 20 t ha^(−1)biochar amendment;SNM:substituting 50%of chemical N fertilizer with organic manure;SNMB:SNM plus 20 t ha^(−1)biochar amendment;and CK:no fertilizer or biochar addition).Compared with the SN,the SNB increased vegetable yield(28.4%,p<0.05;interannually varying from−10 to 74.9%)and nitrogen use efficiency(29.2%,interannually varying from−39.7 to 150.4%),and decreased field Nr loss(45.4%,p<0.01;interannually varying from−40.3 to 78.4%),and thus improved NEEB by 7.1%;meanwhile,the SNM increased vegetable yield(11.6%,interannually varying from−5.4 to 27.1%)and nitrogen use efficiency(45.7%,p<0.05;interannually varying from 2.3 to 154%),reduced field Nr loss(34.9%,p<0.01;interannually varying from 8.4-39.0%),and thus improved NEEB by 17.8%(p<0.05)compared to the SN,being 56.0×10^(3)Chinese Yuan(CNY)ha^(−1)crop^(−1).Due to the high foreground Nr loss during organic manure production and high input costs of biochar production,the SNMB decreased the NEEB by 8.0%as compared to the SN.Moreover,the SNB and SNM improved vegetable qualities by increasing protein,soluble sugar,and vitamin C contents while decreasing nitrate content(p<0.05).Therefore,single application of biochar amendment or organic substitution would achieve better NEEB and product quality in vegetable produ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ochar amendment Organic substitution crop production Reactive nitrogen Nitrogen footprint Net ecosystem economic benefit
原文传递
长期不同施肥模式对南方双季稻田生态系统净碳汇效应和经济收益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石丽红 唐海明 +4 位作者 文丽 程凯凯 李超 李微艳 肖小平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2450-2456,共7页
施肥措施与稻田生态系统净碳汇效应、经济收益的关系密切。本研究以长期(35年)定位施肥试验田为平台,分析了单独施用化肥(MF)、秸秆还田+化肥(RF)、30%有机肥+70%化肥(OM)和无肥对照(CK)4种不同施肥模式对我国南方双季稻田耕层土壤固碳... 施肥措施与稻田生态系统净碳汇效应、经济收益的关系密切。本研究以长期(35年)定位施肥试验田为平台,分析了单独施用化肥(MF)、秸秆还田+化肥(RF)、30%有机肥+70%化肥(OM)和无肥对照(CK)4种不同施肥模式对我国南方双季稻田耕层土壤固碳速率、碳密度、年碳汇平衡和经济收益的影响。研究表明:不同施肥处理双季稻田耕层土壤碳库变化范围为216.02~866.74 kg·hm^(-2)·a^(-1),OM处理土壤碳年变化量显著高于MF、RF和CK处理;双季稻田土壤固碳速率为51.5~650.7 kg·hm^(-2)·a^(-1),表土碳密度为55.64~78.42 t·hm^(-2),各施肥处理高低顺序均为OM>RF>MF>CK。各施肥处理双季稻田生态系统水稻的碳吸收为4.42~9.32 t C·hm^(-2)·a^(-1),其高低顺序为OM>RF>MF>CK;与MF处理相比,OM和RF处理稻田土壤净碳汇量分别提高了27.6%和13.6%。各施肥处理双季稻田生态系统的碳成本物质投入变化范围为1.49~2.17 t C·hm^(-2)·a^(-1),年经济收益变化范围为1.30×10^(3)~7.83×10^(3)元·hm^(-2)·a^(-1),其高低顺序为RF>OM>MF>CK;OM、RF和MF处理双季稻田生态系统经济效益的净收益均显著高于CK处理。总之,长期施用有机肥、秸秆还田配施化肥措施均有利于增加双季稻田土壤固碳速率、碳汇效应和经济收益,是提高南方双季稻田土壤有机碳贮量的施肥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双季稻田 施肥模式 生态系统 碳汇 经济收益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