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ffects of Different Genotypes of Switchgrass as a Bioenergy Crop on Yield Components and Bioconversion Potential
1
作者 Doohong Min Yadhu N. Guragain +2 位作者 Vara Prasad Praveen V. Vadlani Jungeun Lee 《Journal of Sustainable Bioenergy Systems》 2017年第1期27-35,共9页
Switchgrass (Panicum virgatum L.) is a native warm-season grass and it is one of potential bioenergy crops. The objectives of this study were to: 1) assess the best performing switchgrass genotype suitable for Kansas ... Switchgrass (Panicum virgatum L.) is a native warm-season grass and it is one of potential bioenergy crops. The objectives of this study were to: 1) assess the best performing switchgrass genotype suitable for Kansas soil and climatic condition in the USA, 2) determin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plant height or tiller numbers per plant and dry biomass of various switchgrass genotypes, and 3) assess a bioconversion efficiency of certain varieties of switchgrass. Twenty-two different genotypes of seedlings were allowed to grow in cones for 30 days under controlled environments. The genotype Cave-in-Rock was the shortest among the genotype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number of tillers per plant was observed among the genotypes. The genotypes Alamo recorded the highest numbers of tiller plant-1 and the genotype Cave-in-Rock had the lowest numbers of tiller plant-1 compared with other genotypes. The genotypes Alamo, NL 94 C2-2, NL 94 C2-3, NSL 2009-1 and NSL 2009-2 had increased above ground biomass compared with other genotypes. The correlation study indicates that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number of tillers per plant and per plant dry weight (R2 = 0.93), number of tillers per plant and plant height (R2 = 0.94), and plant height and per plant dry weight (R2 = 0.82). Based on the biomass composition, the SWG 2007-2 genotype was the promising switchgrass line for the bioconversion through the sugar platform route due to high carbohydrate and low lignin content. On the other hand, the high biomass yield per unit area of field in NL 94 C2-1 led this genotype with the highest total carbohydrate yield per unit area of field despite the lowest total carbohydrate content in the genotype. These results are pertinent for crop breeders to develop the most promising switchgrass line with high biomass yield and high bioconversion efficiency to produce biofuel through the sugar platform rout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WITCHGRASS GENOTYPE BIOENERGY crop Plant height TILLER NUMBERS Yield Bioconversion
下载PDF
Relationship of late-season ear leaf nitrogen with early- to mid-season plant height of corn
2
作者 Xinhua Yin M. Angela McClure Robert M. Hayes 《Agricultural Sciences》 2012年第2期306-316,共11页
Nitrogen concentration in the ear leaf is a good indicator of corn (Zea mays L.) N nutrition status during late growing season. This study was done to examine the relationship of late-season ear leaf N concentration w... Nitrogen concentration in the ear leaf is a good indicator of corn (Zea mays L.) N nutrition status during late growing season. This study was done to examine the relationship of late-season ear leaf N concentration with early- to mid- season plant height of corn at Milan, TN from 2008 to 2010 using linear, quadratic, square root, logarithmic, and exponential models. Six N rate treatments (0, 62, 123, 185, 247, and 308 kg·N·ha-1) repeated four times were implemented each year in a randomized complete block design under four major cropping systems: corn after corn, corn after soybean [Glycine max (L.) Merr.], corn after cotton [Gossypium hirsutum (L.)], and irrigated corn after soybean. The relationship of ear leaf N concentration determined at the blister growth stage (R2) with plant height measured at the 6-leaf (V6), 10-leaf (V10), and 12-leaf (V12) growth stages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and positive in non-irrigated corn under normal weather conditions. However, the strength of this relationship was weak to moderate with the determination coefficient (R2) values ranging from 0.21 to 0.51. This relationship was generally improved as the growing season progressed from V6 to V12. Irrigation and abnormal weather seemed to have adverse effects on this relationship. The five regression models performed similarly in the evaluation of this relationship regardless of growth stage, year, and cropping system. Our results suggest that unlike the relationship of corn yield at harvest with plant height measured during early- to mid-season or the relationship of leaf N concentration with plant height when both are measured simultaneously during early- to mid-season, the relationship of late-season ear leaf N concentration with early- to mid-season plant height may not be strong enough to be used to develop algorithms for variable-rate N applications on corn within a field no matter which regression model is used to describe this relationshi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RN EAR Leaf N Plant height RELATIONSHIP Models cropPING Systems
下载PDF
不同棱型大麦品种不同混种方式及增产作用研究初探 被引量:1
3
作者 赵加涛 刘猛道 +2 位作者 付正波 杨向红 字尚永 《中国农学通报》 2023年第20期1-5,共5页
为了探索不同棱型不同株高大麦品种混种的最佳组合,以保山市大面积推广的二棱矮秆品种‘82-1’、‘保大麦22号’,多棱中高秆品种‘保大麦8号’、‘保大麦14号’、‘保大麦15号’、‘保大麦25号’为材料,设10个处理,进行单种和不同混种... 为了探索不同棱型不同株高大麦品种混种的最佳组合,以保山市大面积推广的二棱矮秆品种‘82-1’、‘保大麦22号’,多棱中高秆品种‘保大麦8号’、‘保大麦14号’、‘保大麦15号’、‘保大麦25号’为材料,设10个处理,进行单种和不同混种组合比较试验,结果表明:(1)混种较单种二棱矮秆高产品种增产3.1~14.3%;(2)混种最佳组合为二棱品种‘82-1’混种多棱品种‘保大麦25号’,其次是二棱矮秆品种‘保大麦22号’混种多棱品种‘保大麦25号’,基本苗比例为6:4;(3)混种选择品种时,二棱品种‘82-1’优于‘保大麦22号’,多棱中高秆品种‘保大麦25号’最优,‘保大麦8号’、‘保大麦14号’次之,不宜选择‘保大麦15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株高 棱型 大麦 混种 种植方式 增产效果
下载PDF
联合收获机割台高度自动调节装置设计与试验 被引量:1
4
作者 姬魁洲 李耀明 +2 位作者 李顾鹏 王现美 王红艳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85-89,94,共6页
为了满足多作物联合收获机在收获不同作物时的割台调节需求,研发了割台地面仿形机构,采用接触式和非接触式传感器协同工作的方法检测割台高度,将检测的割台高度平均值与设定值进行比较,并通过模糊控制器来调节割台高度。对4LZ-5B型多作... 为了满足多作物联合收获机在收获不同作物时的割台调节需求,研发了割台地面仿形机构,采用接触式和非接触式传感器协同工作的方法检测割台高度,将检测的割台高度平均值与设定值进行比较,并通过模糊控制器来调节割台高度。对4LZ-5B型多作物联合收获机进行了割台高度自动调控的仿真与田间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收割油菜、水稻和谷子时,割台高度自动调控系统均能稳定运行,且割台高度控制误差不大于15mm,可以满足不同作物的收获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合收获机 多作物 割台 高度调节
下载PDF
激光雷达飞行参数对低矮植被高度反演的影响——以大疆禅思L1为例 被引量:1
5
作者 阚鸿程 张慧芳 +1 位作者 孟宝平 宜树华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2513-2527,共15页
植被高度是动态监测植被生长状况的重要参数。机载激光雷达测量(LiDAR)因其良好的穿透力常用于森林高度反演,而鲜有应用LiDAR反演低矮植被高度的研究。本研究以皋兰生态与农业综合研究站为研究区,使用大疆禅思L1激光雷达在不同飞行高度... 植被高度是动态监测植被生长状况的重要参数。机载激光雷达测量(LiDAR)因其良好的穿透力常用于森林高度反演,而鲜有应用LiDAR反演低矮植被高度的研究。本研究以皋兰生态与农业综合研究站为研究区,使用大疆禅思L1激光雷达在不同飞行高度、悬停时间、定位系统(基于网络进行差分计算的Nrtk定位系统与基于移动接收器进行差分计算的Drtk定位系统)下获取不同植被的点云数据,以探究飞行参数对于反演精度的影响。结果表明:Drtk与Nrtk定位系统精度相当,无网络时Drtk系统可替代Nrtk使用。悬停时间5 s与10 s的精度差异不大,10 s的精度略高。当植被高度低于60 cm时,飞行高度宜设为20 m;植被高度大于60 cm时,飞行高度可设为40 m以扩大采样范围。在反演精度方面,当植被高度低于30 cm时,反演误差在±30%内;而当植被高度大于40 cm时,则呈现出明显的低估现象。本研究对于应用大疆禅思L1激光雷达进行大范围低矮植被高度获取的相关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高度 点云 无人机 飞行高度 悬停时间 草地 农作物
下载PDF
无人机遥感技术在玉米株高提取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贺英 杨楠 +1 位作者 于金芝 骆继花 《测绘技术装备》 2023年第2期83-88,共6页
玉米株高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出玉米的生长速度和健壮程度,利用无人机遥感技术监测玉米植株生长对精准农业生产与管理的意义重大。本文基于无人机低空遥感平台获取的两期影像和数字表面模型(Digital Surface Model,DSM),构建作物表面模型... 玉米株高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出玉米的生长速度和健壮程度,利用无人机遥感技术监测玉米植株生长对精准农业生产与管理的意义重大。本文基于无人机低空遥感平台获取的两期影像和数字表面模型(Digital Surface Model,DSM),构建作物表面模型(Crop Surface Model,CSM),提取玉米植株高度,并利用统计分析方法在不同氮肥区域对株高提取精度和分布特点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基于CSM能够提取玉米株高,且提取值与实测值显著相关,相关系数R为0.9015,均方根误差(Root Mean Square Error,RMSE)为17.5 cm。不同氮肥水平下玉米株高不同,通过对株高的提取能够为作物生长过程中对氮肥需求的判断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机 作物表面模型 株高
下载PDF
基于机载小光斑全波形LIDAR的作物高度反演 被引量:18
7
作者 周梦维 柳钦火 +1 位作者 刘强 肖青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83-188,共6页
为了填补利用激光雷达反演作物冠层高度的空白,本文以全波形激光雷达发射与回波波形的高斯性为理论基础,首先通过对波形的拟合,实现作物与土壤波形的剥离,然后确定回波波形上各关键点,最后结合作物冠层结构的特征获得作物冠层高度。验... 为了填补利用激光雷达反演作物冠层高度的空白,本文以全波形激光雷达发射与回波波形的高斯性为理论基础,首先通过对波形的拟合,实现作物与土壤波形的剥离,然后确定回波波形上各关键点,最后结合作物冠层结构的特征获得作物冠层高度。验证结果表明:反演作物冠层高度的绝对误差在0.06m以内,相对误差小于5.2%。该方法对于反演其他植被结构参数也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DAR 全波形 高斯分解 作物高度
下载PDF
基于激光视觉的农作物株高测量系统 被引量:13
8
作者 郭新年 周恒瑞 +3 位作者 张国良 柯永斌 苏军 赵正敏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2-27,共6页
针对目前视觉测量农作物株高技术中存在农作物顶点和底点难以识别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激光视觉的农作物株高测量系统。该系统针对农作物株高测量特点,改进了三角测量模型,改进后的三角测量模型参数包括相机参数、光平面方程和相机安... 针对目前视觉测量农作物株高技术中存在农作物顶点和底点难以识别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激光视觉的农作物株高测量系统。该系统针对农作物株高测量特点,改进了三角测量模型,改进后的三角测量模型参数包括相机参数、光平面方程和相机安装参数;依据系统测量模型,该系统标定过程中通过至少一次将棋盘格标定板置于农作物底端点对应水平面的平行平面上,建立农作物底点平面对应的地面坐标系,通过将激光器发出的激光线投射到农作物上,识别农作物顶点。在株高为558.00~1 843.30 mm的农作物上的测试结果表明,测量绝对误差最大值28.30 mm,相对误差最大值为2.17%。该系统标定完成后可实现自动化与实时测量,且测量精度高,具有良好的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株高测量 三角测量 激光视觉 自动化测量
下载PDF
联合收割机割台高度自适应调节系统的设计与试验 被引量:17
9
作者 廖勇 向阳 +3 位作者 吴明亮 刘大为 陈益千 李亚军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26-329,共4页
针对联合收割机作业过程中割台高度调节依赖机手经验的现状,为碧浪4LZ–1.2履带自走式联合收割机设计了一种割台高度自适应调节系统。该系统主要由作物高度检测装置、割台高度检测装置、液压执行装置和控制单元组成。系统采用单侧红外... 针对联合收割机作业过程中割台高度调节依赖机手经验的现状,为碧浪4LZ–1.2履带自走式联合收割机设计了一种割台高度自适应调节系统。该系统主要由作物高度检测装置、割台高度检测装置、液压执行装置和控制单元组成。系统采用单侧红外反射的方式检测作物高度,通过位移传感器测量举升液压缸伸缩量来检测割台高度,通过改变电磁阀的闭合时间及方向实现割台升降,以作物实际切割高度为控制对像,采用模糊PID算法进行控制。试验结果表明,割台高度调节的最大误差为2 cm,作物高度检测装置的检测误差范围为0~2 cm,割台在上升和下降时系统响应速度分别为0.22 m/s和0.16 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合收割机 割台高度检测 作物高度检测 自适应调节
下载PDF
基于双目视觉的田间作物高度和收割边界信息提取 被引量:8
10
作者 魏新华 张敏 +1 位作者 刘青山 李林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25-233,共9页
为实现收获机无人驾驶自适应调控,提出一种基于双目视觉对田间作物高度和收割边界信息进行提取的方法。利用双目相机获取三维数据,基于RANSAC算法拟合初始地面平面,结合IMU计算作业实时平面,根据点到平面的距离将三维数据转换为对应的... 为实现收获机无人驾驶自适应调控,提出一种基于双目视觉对田间作物高度和收割边界信息进行提取的方法。利用双目相机获取三维数据,基于RANSAC算法拟合初始地面平面,结合IMU计算作业实时平面,根据点到平面的距离将三维数据转换为对应的实际高度。提出一种改进的结合密度峰聚类和K均值聚类的方法对高度数据分类,同时基于归一化彩色图像分割作物上部区域,融合高度分类和彩色图像分割结果,实现作物高度信息的提取。利用高度数据序列和模型函数的互相关性提取收割边界点,基于最小二乘法拟合边界直线,根据当前边界线预测下一帧数据边界点的候选范围,由收割边界直线计算航向偏差和横向偏差。实验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提取作物高度和收割边界信息,高度检测平均绝对误差为0.043 m,边界识别正确率93.30%,航向偏差平均误差为1.04°,横向偏差平均绝对误差为0.084 m,对联合收获机无人驾驶自适应调控有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物高度 收割边界 双目视觉 聚类 互相关性
下载PDF
不同重茬肥配方对重茬烤烟生长前期农艺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15
11
作者 张吉立 刘振平 +3 位作者 张金安 张伟娟 孟蕾 王鹏 《天津农业科学》 CAS 2011年第2期103-106,共4页
以不同重茬肥配方对重茬栽培烤烟前期农艺性状的影响为基础,探索不同配方对烤烟生长的影响,以期为开发烤烟重茬肥提供理论依据。试验在田间条件下,设置对照B1无肥处理,B2当地常规施肥,B~B5为新研制重茬肥配方,纯氮用量为51.5kg·hm... 以不同重茬肥配方对重茬栽培烤烟前期农艺性状的影响为基础,探索不同配方对烤烟生长的影响,以期为开发烤烟重茬肥提供理论依据。试验在田间条件下,设置对照B1无肥处理,B2当地常规施肥,B~B5为新研制重茬肥配方,纯氮用量为51.5kg·hm-2,3次重复。试验结果表明,移栽后第3周,各处理和对照之间植株高度和叶片长度差异不大,B5处理的茎粗度和叶片宽度与对照之间差异显著,并且2项指标高于常规施肥处理;第5,7周,各处理苗高和茎粗显著高于对照,B3和B5处理优于常规施肥处理;烟叶长宽生长以B5处理促进作用最佳,极显著高于对照,并且优于常规施肥处理。综合分析认为,B5处理的重茬肥配方对重茬烤烟前期农艺性状影响最佳,有望成为烤烟重茬专用肥配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茬肥 苗高 茎粗 烟叶长宽
下载PDF
基于图像处理技术的水稻株型参数测量算法 被引量:3
12
作者 刘翠红 陈丽君 +1 位作者 吕长义 任文涛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232-235,共4页
模型模拟法是简便可行的作物生物量无损检测方法之一。其中,作物株高、植株投影面积等株型参数的无损测量对该方法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为此,以水稻为研究对象,以植株图像的株高和投影面积等参数为测定指标,研究了基于图像处理技术的无... 模型模拟法是简便可行的作物生物量无损检测方法之一。其中,作物株高、植株投影面积等株型参数的无损测量对该方法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为此,以水稻为研究对象,以植株图像的株高和投影面积等参数为测定指标,研究了基于图像处理技术的无损测量方法。在自然条件下获取水稻植株图像,利用超绿色法对彩色图像进行灰度转换,采用中值滤波方法对图像进行降噪处理,应用最大类间方差法实现了植株特征像素的提取。该算法为快速、无损测量作物的图像株型参数提供了有效手段,为作物生物量的无损检测奠定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生物量 无损检测 图像处理算法 投影面积 株高
下载PDF
农作物主要生长参数自动观测技术综述 被引量:12
13
作者 张雪芬 王秀芳 +1 位作者 李翠娜 薛红喜 《气象科技》 2013年第6期1122-1127,共6页
农作物生长参数是描述作物生长和评价环境条件(包括农业气象灾害)对作物生长影响的重要数据,也是预测产量、指导农田管理的重要依据。介绍作物覆盖度、发育期、株高等主要生长参数国内外自动观测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应用,探讨相关技术的原... 农作物生长参数是描述作物生长和评价环境条件(包括农业气象灾害)对作物生长影响的重要数据,也是预测产量、指导农田管理的重要依据。介绍作物覆盖度、发育期、株高等主要生长参数国内外自动观测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应用,探讨相关技术的原理、方法、可行性及局限性。分析表明:利用CCD图像传感器实时获取作物图像,采用计算机视觉及图像处理技术能更精准、快速、直观、动态获得作物覆盖度、发育期、形态、叶面颜色等实况特征,还可作为卫星遥感大面积作物长势地面验证及更进一步开展作物病虫害、作物营养供给情况自动监测的基础,具有广阔的推广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作物 植株高度 覆盖度 发育期 自动化观测
下载PDF
留桩高度对再生稻根系的影响 被引量:20
14
作者 易镇邪 屠乃美 陈平平 《杂交水稻》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56-59,共4页
以培矮 6 4S/E32为材料 ,设 1 0 ,1 5 ,2 0 ,2 5 ,30 ,35 ,40cm等 7个留桩高度处理 ,研究了留桩高度对头季根系进入再生季后的活力恢复与维持、再生根的发生等的影响。结果表明 ,再生根主要由低位再生苗产生 ;再生稻齐穗期 ,随留桩高度... 以培矮 6 4S/E32为材料 ,设 1 0 ,1 5 ,2 0 ,2 5 ,30 ,35 ,40cm等 7个留桩高度处理 ,研究了留桩高度对头季根系进入再生季后的活力恢复与维持、再生根的发生等的影响。结果表明 ,再生根主要由低位再生苗产生 ;再生稻齐穗期 ,随留桩高度的降低 ,再生根根量及再生根根量占再生稻总根量的比例增大 ,而头季根根量减小 ;高留桩有利于头季根系活力的恢复与维持 ,而低留桩有利于再生根的发生。综合考虑根量、根系活力与吸收面积等因素 ,各留桩高度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稻 留桩高度 头季根系 再生根系 再生稻根系
下载PDF
采煤沉陷区积水对作物产量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张沛沛 刘文锴 +2 位作者 吕鹏 陈宜金 梁明星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94-97,共4页
为了研究采煤沉陷区积水对作物产量的影响,通过野外原位监测和室内实验分析,对采煤沉陷水域周围不同位置作物的生长状况、产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采煤沉陷区积水改变了周围土壤的特性,并对不同位置的夏玉米植株株高生长和地上部干... 为了研究采煤沉陷区积水对作物产量的影响,通过野外原位监测和室内实验分析,对采煤沉陷水域周围不同位置作物的生长状况、产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采煤沉陷区积水改变了周围土壤的特性,并对不同位置的夏玉米植株株高生长和地上部干物质量的积累产生显著影响。在夏玉米拔节期、抽雄期、乳熟期和完熟期,沉陷水域对不同位置的夏玉米株高、地上部干物质量均有显著影响。采煤沉陷区积水对不同位置的夏玉米产量及其构成因素产生显著影响,随着距水域距离的增加,夏玉米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受到的影响呈现减小趋势,且均显著低于对照。距沉陷水域4m范围内,夏玉米减产100%;6~10m范围内夏玉米产量分别降低了60.47%、40.41%、27.21%。该研究可以为耕地报损和采煤损害补偿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煤沉陷区 积水 作物产量 植株株高 地上部干物质量
下载PDF
不同强度放牧对贝加尔针茅草原群落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42
16
作者 周丽艳 王明玖 韩国栋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z1期182-187,共6页
在一个生长季内,比较分析了贝加尔针茅草甸草原不同放牧强度地段(非牧段,轻牧段,中牧段和重牧段,以放牛为主)植物群落的总地上现存量、总投影盖度、平均高度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异。结果表明,不同强度放牧条件下各项指标均呈规律性变化,... 在一个生长季内,比较分析了贝加尔针茅草甸草原不同放牧强度地段(非牧段,轻牧段,中牧段和重牧段,以放牛为主)植物群落的总地上现存量、总投影盖度、平均高度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异。结果表明,不同强度放牧条件下各项指标均呈规律性变化,表现为植被的生长状况和土壤状况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而劣化,且群落总地上现存量、总投影盖度、群落高度之间具有显著的相关性。土壤的pH值和电导率与地面凋落物的量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考虑各项指标对放牧反应的敏感性、变化的稳定性和测定的方便性,可以把群落盖度、土壤化学性质的变化作为草地健康评价的关键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加尔针茅草原 放牧强度 群落总地上现存量 总投影盖度 群落高度 土壤理化性质
下载PDF
基于地面激光雷达的田间花生冠层高度测量系统研制 被引量:24
17
作者 程曼 蔡振江 +1 位作者 Ning Wang 袁洪波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80-187,共8页
在花生育种研究中对于冠层高度的获取主要依靠人工测量,不但费时费力,而且存在一定的主观性。为解决这一问题,该文构建了一个田间花生冠层高度特性表型信息获取系统,利用地面激光雷达Li DAR对花生冠层结构进行扫描,获取其三维点云数据;... 在花生育种研究中对于冠层高度的获取主要依靠人工测量,不但费时费力,而且存在一定的主观性。为解决这一问题,该文构建了一个田间花生冠层高度特性表型信息获取系统,利用地面激光雷达Li DAR对花生冠层结构进行扫描,获取其三维点云数据;采用多项式曲线拟合算法对点云数据进行分析,描绘冠层的大致轮廓并确定其边界,以得到目标冠层的有效数据集;通过对有效点云数据集生成的冠层高度矩阵分析,得到冠层的高度特性。试验结果表明,利用该系统获取的花生冠层平均高度与手工测量值最小偏差为2%,最大偏差为32%,最大偏差受地形影响和植株早期冠层本身的低高度所致,平均测量偏差约为11%,位于15%的可接受范围之内。该系统可以实现田间花生冠层高度信息的快速自动化获取,减少了人力成本的投入,该研究可为花生育种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物 测量 图像处理 花生 冠层高度 LIDAR 田间测量
下载PDF
冬小麦拔节抽穗期作物系数的研究 被引量:19
18
作者 刘海军 康跃虎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52-56,共5页
在2000~2004年4个冬小麦生长季节研究了冬小麦拔节抽穗期农田蒸散量和参考作物腾发量(FAO56 PM方法计算)的关系,以及作物系数和叶面积指数及作物株高的关系.研究发现在冬小麦拔节抽穗前期,参考作物腾发量要大于或者接近于农田蒸散量... 在2000~2004年4个冬小麦生长季节研究了冬小麦拔节抽穗期农田蒸散量和参考作物腾发量(FAO56 PM方法计算)的关系,以及作物系数和叶面积指数及作物株高的关系.研究发现在冬小麦拔节抽穗前期,参考作物腾发量要大于或者接近于农田蒸散量,而在后期则要明显小于农田蒸散量.作物系数随着叶面积指数的增加和株高的增加而增加.用2003和2004年的数据回归建立了叶面积指数和株高与作物系数的数学表达式,并计算了2001和2002年的农田蒸散量.结果显示用叶面积和株高两种方法都能够很好的估算农田蒸散量.但是当农田蒸散量小于3 mm/d时,计算值要小于观测值.用叶面积指数和株高两种方法计算的农田蒸散量没有明显差别,说明用株高计算农田蒸散量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拔节抽穗期 作物系数 叶面积指数 株高
下载PDF
喷头安装高度对圆形喷灌机灌水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2
19
作者 赵伟霞 张萌 +1 位作者 李久生 栗岩峰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07-112,共6页
根据作物高度适时调整喷头安装高度,是保证圆形喷灌机灌水均匀度和喷灌效率的重要措施之一。该研究通过引入自主研发的喷头安装高度调节装置,以安装D3000低压折射式非旋转喷头的圆形喷灌机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喷灌机出流量(8.8、16.7... 根据作物高度适时调整喷头安装高度,是保证圆形喷灌机灌水均匀度和喷灌效率的重要措施之一。该研究通过引入自主研发的喷头安装高度调节装置,以安装D3000低压折射式非旋转喷头的圆形喷灌机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喷灌机出流量(8.8、16.7、24.2 m3/h)情况下喷灌机水力性能的稳定性,测试了喷灌机3种出流量在喷头安装高度(0.5、1.0、1.5、2.0、2.6 m)改变时的灌水均匀系数和灌水深度。结果表明,在喷头标准安装高度(1.5 m)下,圆形喷灌机水力性能稳定,喷灌机3种出流量的灌水深度沿径向均呈锯齿形波动,灌水均匀系数为82.5%~84.0%。喷头安装高度小于标准高度时,灌水深度沿径向的分布出现了较大波动,0.5 m时波动最剧烈,灌水均匀系数最大降低23.9%。喷头安装高度大于标准高度时,灌水深度沿径向的分布更为均匀,灌水均匀系数与标准高度的均匀系数无显著差异。与标准高度时的灌水深度测量值相比,喷头安装高度调节后的测量水深相对误差在10%以内。为保证喷灌均匀性和灌水深度,建议作物高度大于1.5 m时,可根据作物高度适时升高喷头安装高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溉 作物 农业机械 圆形喷灌机 安装高度 均匀系数 灌水深度
下载PDF
中国四川间作地区作物高度、覆盖度和叶面积指数的时间变化 被引量:5
20
作者 林超文 陈一兵 黄晶晶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72-75,共4页
作物参数在模型模拟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很多关于作物参数的研究是很久以前的,一般发表于20世纪中期或更早,并且这些结果都来自于净作作物。为了填补这个空缺,进行了该项研究。结果显示:作物的高度、覆盖度和叶面积指数随时间... 作物参数在模型模拟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很多关于作物参数的研究是很久以前的,一般发表于20世纪中期或更早,并且这些结果都来自于净作作物。为了填补这个空缺,进行了该项研究。结果显示:作物的高度、覆盖度和叶面积指数随时间变化很大。玉米的最大高度是177cm,间于已有的文献值范围内。玉米的最大覆盖度是花期的86%。玉米的最大叶面积指数是1.96,低于参考文献的2.1~10的范围,这是因为参考文献的研究集中于北美和欧洲,由于品种和耕作制度的不同而造成的。甘薯的最大和最小株高分别为22cm和12cm。甘薯的最大覆盖度为薯块膨大期的73%。甘薯的最大叶面积指数是1.79。当甘薯和玉米间作时,其所有的作物参数受玉米影响很大。在玉米-甘薯这个间作系统中,最危险的侵蚀期是玉米收获后至甘薯覆盖度最大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变化 作物高度 作物覆盖度 叶面积指数 间作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