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7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水蚀风蚀交错带植被恢复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
63
1
作者
李裕元
邵明安
+2 位作者
陈洪松
霍竹
郑纪勇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6期4306-4316,共11页
黄土高原北部晋陕蒙接壤区是典型的水蚀风蚀交错带和强烈侵蚀中心,探讨该区植被恢复对土壤性质的影响有助于该区植被恢复模式的合理选择和土壤生态效应的科学评价。以神木六道沟小流域为研究区域,探讨了土壤物理性质变化与植被恢复的关...
黄土高原北部晋陕蒙接壤区是典型的水蚀风蚀交错带和强烈侵蚀中心,探讨该区植被恢复对土壤性质的影响有助于该区植被恢复模式的合理选择和土壤生态效应的科学评价。以神木六道沟小流域为研究区域,探讨了土壤物理性质变化与植被恢复的关系。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容重、砂粒含量以及饱和导水率普遍较高,表层(0-20cm)均值依次为1.38gcm-3、44.2%和1.46mmmin-1,而土壤总孔隙度与粘粒含量则较低,表层均值分别为45.6%和2.4%,反映了研究区土壤荒漠化的严峻现状,其中北坡(迎风坡)表现尤为严重。与农田相比,采用自然弃耕、种植紫花苜蓿(Medicagosativa)和柠条(Caragana korshinskii)、恢复次生天然草地等不同的植被恢复模式可以不同程度地降低土壤容重,增加土壤总孔隙度、饱和导水率以及团聚体稳定性,改善土壤的物理性质,而且随着恢复时间(1-30a)的延长,这种效应会进一步增强。通过种植人工草地并使其自然恢复为次生天然草地的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结构的改善作用显著优于直接种植柠条灌丛和自然弃耕等模式。但是,短期内(<30a)植被恢复对土壤颗粒组成、比重等物理性状无显著影响,意味着土壤一旦出现沙化将很难逆转。从对植被恢复响应的敏感性而言,土壤容重、总孔隙度以及团聚体稳定性可以作为土壤生态效应评价的主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水蚀风蚀交错带
植被恢复与重建
土壤沙化
土壤物理性质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水蚀风蚀交错带植被恢复对土壤有机质和氮素的影响
被引量:
10
2
作者
李裕元
邵明安
+2 位作者
陈洪松
霍竹
吕殿青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0-15,29,共7页
以陕西省神木县六道沟小流域为研究区域,探讨了植被恢复对土壤有机质(SOM)和氮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区不同植被恢复模式表层(0-20 cm)SOM和全氮(TN)的变化顺序为:天然草地>灌丛>人工草地>弃耕地>农田,但是相互间统计...
以陕西省神木县六道沟小流域为研究区域,探讨了植被恢复对土壤有机质(SOM)和氮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区不同植被恢复模式表层(0-20 cm)SOM和全氮(TN)的变化顺序为:天然草地>灌丛>人工草地>弃耕地>农田,但是相互间统计差异不显著(p>0.05),意味着不同模式对促进土壤质量恢复均有一定的作用,但效果并不明显,因此考虑到研究区水分的限制性,建议植被恢复模式以草地为主。植被恢复阶段对SOM和TN的影响表现为前期(<14 a)降低而后期稳定增加的趋势,但对矿质氮(Nmin)则无显著影响。坡向比较结果表明,南坡(背风坡)SOM,TN以及矿质氮均显著高于北坡(迎风坡),这与其它地区的研究结果恰恰相反,这一特征意味着土壤沙化导致土壤肥力退化的机理可能在于土壤沙化因增强SOM的矿化消耗而降低了土壤养分的累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水蚀风蚀交错带
植被恢复与重建
土壤恢复
土壤有机质
土壤氮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黄土高原水蚀风蚀交错带煤田开发区小流域植被恢复模式
被引量:
8
3
作者
王力
张青峰
+1 位作者
卫三平
王全九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6-43,共8页
该文以陕北神木县六道沟小流域为研究区,应用参与性农户评估方法(PRA)调查煤田开发对流域居民收入和流域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分析流域内主要植被的生长和土壤水分状况,探讨陕北特大型煤田开发基地的生态恢复模式,为煤田可持续开发提供...
该文以陕北神木县六道沟小流域为研究区,应用参与性农户评估方法(PRA)调查煤田开发对流域居民收入和流域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分析流域内主要植被的生长和土壤水分状况,探讨陕北特大型煤田开发基地的生态恢复模式,为煤田可持续开发提供科学依据。调查表明,煤田开发明显改变了流域内农民的收入结构和数量,工农收入比由1.4∶1(1993年)变为26.5∶1(2007年),人均收入由830.0元增加为9 340.0元,增加了约10倍;收入的增加提高了流域农民对退耕还林(草)政策的认知度,高达95%的群众对退耕还林还草政策持肯定态度;流域内的土地利用方式有了明显变化,表现为种植业用地显著下降,由原来的31.3%下降为21.5%,而畜牧业用地(包括荒草地)从39.6%增加为52.4%,原因是煤田开发让大部分劳动力投入到煤矿生产中,部分耕地特别是坡耕地荒废,成为荒草地。流域内小叶杨人工乔木林85%以上林木生长老化、衰败,树高平均仅4~6 m,形成典型的低效、低产林,林地土壤水分亏损严重,0~50 cm土层含水量仅有3.85%;流域10年生人工柠条灌木林郁闭度只有0.2,并且深层土壤水分被过渡利用,200~600 cm层次平均含水量仅有4.1%;10年生人工紫花苜蓿草地土壤水分消耗也较显著,但程度明显低于人工柠条林地,且紫花苜蓿的存在促进了天然草本群落的演替。研究认为,在煤炭资源枯竭之前,进行有效的草本植被恢复,建立以草本植物为主体、草灌结合、具有高效生态效益和一定经济效益、有利于促进流域次生地带性植被自然生长的人工植物群落是流域有效的植被恢复模式。因此,保证流域形成具有一定郁闭度的优质放牧草原群落,在煤炭资源枯竭之后,流域经济可以顺利地由资源消耗型经济转为以放牧业为支柱产业的循环经济,实现流域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蚀风蚀交错带
煤田开发区
植被恢复
小叶杨
紫花苜蓿
土壤水分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霍尔推力器不同壁面侵蚀对低频振荡特性影响研究
被引量:
1
4
作者
韩轲
汪颖
鲁海峰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434-1440,共7页
基于霍尔推力器一维准中性流体模型,对放电壁面侵蚀对低频振荡特性的影响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通过改变霍尔推力器放电通道的横截面积,研究了霍尔推力器寿命期内通道受离子溅射后,放电电流振荡特性变化。研究结果显示,横截面积从25cm2...
基于霍尔推力器一维准中性流体模型,对放电壁面侵蚀对低频振荡特性的影响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通过改变霍尔推力器放电通道的横截面积,研究了霍尔推力器寿命期内通道受离子溅射后,放电电流振荡特性变化。研究结果显示,横截面积从25cm2增大到37cm2时,放电电流振荡幅值增加,振荡频率基本不变;继续增加横截面积,放电电流振荡幅值减小,振荡频率增加。理论分析表明:通道侵蚀面积增大,导致离子碰撞频率变化,进而引起振荡特性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霍尔推力器
横截面积
低频振荡
壁面侵蚀
一维准中性流体模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重庆长江隧道河床演变及冲刷预测
被引量:
5
5
作者
孙凯旋
高亚军
+3 位作者
李国斌
尚倩倩
许慧
施凌
《水运工程》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81-186,198,共7页
过江隧道隧址断面河床冲刷深度直接关系到工程规划的经济性和工程运行的安全性,因此合理预测河床冲刷深度至关重要。在国内外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重庆长江过江隧道为例,根据三峡变动回水区近期水沙资料及水库运行资料分析工程河段...
过江隧道隧址断面河床冲刷深度直接关系到工程规划的经济性和工程运行的安全性,因此合理预测河床冲刷深度至关重要。在国内外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重庆长江过江隧道为例,根据三峡变动回水区近期水沙资料及水库运行资料分析工程河段河床演变及隧址断面冲淤变化,采用多种常用的冲刷计算公式对不利水文条件下隧址断面的河床冲刷深度进行预测。结果表明,确定过江隧道隧址断面河床冲刷深度为4. 8 m。研究成果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江隧道
冲刷深度
变动回水区
河床演变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大渡河干旱河谷区横垄坡面产流产沙特征及水保效益
被引量:
1
6
作者
杨瑞杰
何淑勤
+2 位作者
逯传琦
史小鹏
郑子成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6-22,共7页
为弄清干旱河谷区横垄坡面水土流失特征及水保效益,采用野外调查与室内人工模拟降雨相结合的方法,以坡耕地平作坡面为对照,开展了4种降雨强度(30,60,90,120 mm/h)和4种坡度(10°,15°,20°,25°)条件下横垄坡面产流产...
为弄清干旱河谷区横垄坡面水土流失特征及水保效益,采用野外调查与室内人工模拟降雨相结合的方法,以坡耕地平作坡面为对照,开展了4种降雨强度(30,60,90,120 mm/h)和4种坡度(10°,15°,20°,25°)条件下横垄坡面产流产沙特征及减流减沙效益。结果表明:(1)横垄坡面产流时间随降雨强度和坡度的增大而提前,且受坡度影响远小于降雨强度;同等条件下,横垄坡面产流时间滞后平作坡面8.14%~55.60%。(2)随着降雨强度和坡度的增大,横垄坡面产流率和产沙率均表现为增加趋势。(3)坡度与横垄坡面减流减沙效益随降雨强度的增大由正相关关系转变为负相关关系,而降雨强度与横垄坡面减流减沙效益关系复杂,无明显变化规律。降雨强度和坡度对横垄坡面产流产沙过程和减流减沙效益有重要影响,横垄坡面能够延长坡面径流形成时间,有效减少坡面产沙率,但横垄坡面减流减沙作用存在临界条件。研究结果可为区域坡耕地横垄措施合理布设和水土流失有效防控提供数据支撑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坡面侵蚀
干旱河谷区
产流产沙
横垄措施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考虑变形/侵蚀耦合的弹体横截面积理论模型
7
作者
徐恒威
卢永刚
+2 位作者
李军润
冯晓伟
卢正操
《兵工学报》
EI
CAS
2024年第S01期97-104,共8页
弹体以中高速侵彻混凝土介质时,弹靶之间的高压作用导致弹体出现严重变形。同时,剧烈的摩擦作用使得弹体质量出现侵蚀,进一步导致侵彻性能显著下降。为深入研究中高速条件下弹体的侵彻行为,基于空穴膨胀理论和Alekseevskii-Tate模型,分...
弹体以中高速侵彻混凝土介质时,弹靶之间的高压作用导致弹体出现严重变形。同时,剧烈的摩擦作用使得弹体质量出现侵蚀,进一步导致侵彻性能显著下降。为深入研究中高速条件下弹体的侵彻行为,基于空穴膨胀理论和Alekseevskii-Tate模型,分别获得侵彻模式转变时对应的临界速度。在此基础上,考虑中高速侵彻下弹体变形和质量侵蚀的耦合效应,进而构建中高速侵彻下弹体横截面积的理论模型。为验证理论模型的合理性及可靠性,与文献实验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实验结果表明:临界速度理论模型的预测结果与文献[6,11]实验数据吻合较好,证明了模型的准确性。中高速侵彻下弹体在变形、侵蚀效应的共同作用下,侵彻后横截面积随初始撞击速度近似呈指数增大。变形效应导致弹体镦粗,侵蚀效应使得弹体表面材料被逐渐剥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高速侵彻
弹体变形
质量侵蚀
临界侵彻速度
横截面积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水蚀风蚀交错带植被恢复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
63
1
作者
李裕元
邵明安
陈洪松
霍竹
郑纪勇
机构
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亚热带农业生态过程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
出处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6期4306-4316,共11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资助项目(90502006)
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人才计划资助项目(2006YB04)
国家重点实验室基金资助项目(10501-197)
文摘
黄土高原北部晋陕蒙接壤区是典型的水蚀风蚀交错带和强烈侵蚀中心,探讨该区植被恢复对土壤性质的影响有助于该区植被恢复模式的合理选择和土壤生态效应的科学评价。以神木六道沟小流域为研究区域,探讨了土壤物理性质变化与植被恢复的关系。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容重、砂粒含量以及饱和导水率普遍较高,表层(0-20cm)均值依次为1.38gcm-3、44.2%和1.46mmmin-1,而土壤总孔隙度与粘粒含量则较低,表层均值分别为45.6%和2.4%,反映了研究区土壤荒漠化的严峻现状,其中北坡(迎风坡)表现尤为严重。与农田相比,采用自然弃耕、种植紫花苜蓿(Medicagosativa)和柠条(Caragana korshinskii)、恢复次生天然草地等不同的植被恢复模式可以不同程度地降低土壤容重,增加土壤总孔隙度、饱和导水率以及团聚体稳定性,改善土壤的物理性质,而且随着恢复时间(1-30a)的延长,这种效应会进一步增强。通过种植人工草地并使其自然恢复为次生天然草地的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结构的改善作用显著优于直接种植柠条灌丛和自然弃耕等模式。但是,短期内(<30a)植被恢复对土壤颗粒组成、比重等物理性状无显著影响,意味着土壤一旦出现沙化将很难逆转。从对植被恢复响应的敏感性而言,土壤容重、总孔隙度以及团聚体稳定性可以作为土壤生态效应评价的主要指标。
关键词
黄土高原
水蚀风蚀交错带
植被恢复与重建
土壤沙化
土壤物理性质
Keywords
the Loess Plateau
cross area of wind-water erosion
vegetation recovery and restoration
soil desertification
soil physical properties
分类号
S152 [农业科学—土壤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水蚀风蚀交错带植被恢复对土壤有机质和氮素的影响
被引量:
10
2
作者
李裕元
邵明安
陈洪松
霍竹
吕殿青
机构
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亚热带农业生态过程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
湖南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出处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0-15,29,共7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90502006)
国家重点实验室基金项目(10501-197)
文摘
以陕西省神木县六道沟小流域为研究区域,探讨了植被恢复对土壤有机质(SOM)和氮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区不同植被恢复模式表层(0-20 cm)SOM和全氮(TN)的变化顺序为:天然草地>灌丛>人工草地>弃耕地>农田,但是相互间统计差异不显著(p>0.05),意味着不同模式对促进土壤质量恢复均有一定的作用,但效果并不明显,因此考虑到研究区水分的限制性,建议植被恢复模式以草地为主。植被恢复阶段对SOM和TN的影响表现为前期(<14 a)降低而后期稳定增加的趋势,但对矿质氮(Nmin)则无显著影响。坡向比较结果表明,南坡(背风坡)SOM,TN以及矿质氮均显著高于北坡(迎风坡),这与其它地区的研究结果恰恰相反,这一特征意味着土壤沙化导致土壤肥力退化的机理可能在于土壤沙化因增强SOM的矿化消耗而降低了土壤养分的累积。
关键词
黄土高原
水蚀风蚀交错带
植被恢复与重建
土壤恢复
土壤有机质
土壤氮
Keywords
the Loess Plateau
cross area of wind-water erosion
vegetation recovery and restoration
soil organic matter
soil nitrogen.
分类号
S153.6 [农业科学—土壤学]
S154 [农业科学—土壤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黄土高原水蚀风蚀交错带煤田开发区小流域植被恢复模式
被引量:
8
3
作者
王力
张青峰
卫三平
王全九
机构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
山西省吕梁市水利局
出处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6-43,共8页
基金
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项目(2007YB02)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青年学术骨干支持计划”项目(2007)
文摘
该文以陕北神木县六道沟小流域为研究区,应用参与性农户评估方法(PRA)调查煤田开发对流域居民收入和流域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分析流域内主要植被的生长和土壤水分状况,探讨陕北特大型煤田开发基地的生态恢复模式,为煤田可持续开发提供科学依据。调查表明,煤田开发明显改变了流域内农民的收入结构和数量,工农收入比由1.4∶1(1993年)变为26.5∶1(2007年),人均收入由830.0元增加为9 340.0元,增加了约10倍;收入的增加提高了流域农民对退耕还林(草)政策的认知度,高达95%的群众对退耕还林还草政策持肯定态度;流域内的土地利用方式有了明显变化,表现为种植业用地显著下降,由原来的31.3%下降为21.5%,而畜牧业用地(包括荒草地)从39.6%增加为52.4%,原因是煤田开发让大部分劳动力投入到煤矿生产中,部分耕地特别是坡耕地荒废,成为荒草地。流域内小叶杨人工乔木林85%以上林木生长老化、衰败,树高平均仅4~6 m,形成典型的低效、低产林,林地土壤水分亏损严重,0~50 cm土层含水量仅有3.85%;流域10年生人工柠条灌木林郁闭度只有0.2,并且深层土壤水分被过渡利用,200~600 cm层次平均含水量仅有4.1%;10年生人工紫花苜蓿草地土壤水分消耗也较显著,但程度明显低于人工柠条林地,且紫花苜蓿的存在促进了天然草本群落的演替。研究认为,在煤炭资源枯竭之前,进行有效的草本植被恢复,建立以草本植物为主体、草灌结合、具有高效生态效益和一定经济效益、有利于促进流域次生地带性植被自然生长的人工植物群落是流域有效的植被恢复模式。因此,保证流域形成具有一定郁闭度的优质放牧草原群落,在煤炭资源枯竭之后,流域经济可以顺利地由资源消耗型经济转为以放牧业为支柱产业的循环经济,实现流域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水蚀风蚀交错带
煤田开发区
植被恢复
小叶杨
紫花苜蓿
土壤水分
可持续发展
Keywords
water and wind
erosion
cross
ing zone
coal mining
area
vegetation restoration
Populus simonii
Medicago sativa
soil moistur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分类号
S754.3 [农业科学—森林经理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霍尔推力器不同壁面侵蚀对低频振荡特性影响研究
被引量:
1
4
作者
韩轲
汪颖
鲁海峰
机构
哈尔滨商业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
哈尔滨工业大学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
出处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434-1440,共7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477035)
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E201452)。
文摘
基于霍尔推力器一维准中性流体模型,对放电壁面侵蚀对低频振荡特性的影响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通过改变霍尔推力器放电通道的横截面积,研究了霍尔推力器寿命期内通道受离子溅射后,放电电流振荡特性变化。研究结果显示,横截面积从25cm2增大到37cm2时,放电电流振荡幅值增加,振荡频率基本不变;继续增加横截面积,放电电流振荡幅值减小,振荡频率增加。理论分析表明:通道侵蚀面积增大,导致离子碰撞频率变化,进而引起振荡特性变化。
关键词
霍尔推力器
横截面积
低频振荡
壁面侵蚀
一维准中性流体模型
Keywords
Hall thruster
cross
-sectional
area
Low frequency oscillation
Wall
erosion
One-dimensional quasi-neutral fluid model
分类号
V439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航空宇航推进理论与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重庆长江隧道河床演变及冲刷预测
被引量:
5
5
作者
孙凯旋
高亚军
李国斌
尚倩倩
许慧
施凌
机构
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中交水运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出处
《水运工程》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81-186,198,共7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7YSC0405206)。
文摘
过江隧道隧址断面河床冲刷深度直接关系到工程规划的经济性和工程运行的安全性,因此合理预测河床冲刷深度至关重要。在国内外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重庆长江过江隧道为例,根据三峡变动回水区近期水沙资料及水库运行资料分析工程河段河床演变及隧址断面冲淤变化,采用多种常用的冲刷计算公式对不利水文条件下隧址断面的河床冲刷深度进行预测。结果表明,确定过江隧道隧址断面河床冲刷深度为4. 8 m。研究成果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关键词
过江隧道
冲刷深度
变动回水区
河床演变
Keywords
river-
cross
ing tunnel
erosion
depth
fluctuating back water
area
riverbed evolution
分类号
TV147 [水利工程—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
U612.23 [交通运输工程—船舶及航道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大渡河干旱河谷区横垄坡面产流产沙特征及水保效益
被引量:
1
6
作者
杨瑞杰
何淑勤
逯传琦
史小鹏
郑子成
机构
四川农业大学林学院
长江上游森林资源保育与生态安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重点实验室
四川农业大学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重点实验室
四川农业大学资源学院
出处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6-22,共7页
基金
四川省重点研发项目(2019YFS0463)。
文摘
为弄清干旱河谷区横垄坡面水土流失特征及水保效益,采用野外调查与室内人工模拟降雨相结合的方法,以坡耕地平作坡面为对照,开展了4种降雨强度(30,60,90,120 mm/h)和4种坡度(10°,15°,20°,25°)条件下横垄坡面产流产沙特征及减流减沙效益。结果表明:(1)横垄坡面产流时间随降雨强度和坡度的增大而提前,且受坡度影响远小于降雨强度;同等条件下,横垄坡面产流时间滞后平作坡面8.14%~55.60%。(2)随着降雨强度和坡度的增大,横垄坡面产流率和产沙率均表现为增加趋势。(3)坡度与横垄坡面减流减沙效益随降雨强度的增大由正相关关系转变为负相关关系,而降雨强度与横垄坡面减流减沙效益关系复杂,无明显变化规律。降雨强度和坡度对横垄坡面产流产沙过程和减流减沙效益有重要影响,横垄坡面能够延长坡面径流形成时间,有效减少坡面产沙率,但横垄坡面减流减沙作用存在临界条件。研究结果可为区域坡耕地横垄措施合理布设和水土流失有效防控提供数据支撑和理论依据。
关键词
坡面侵蚀
干旱河谷区
产流产沙
横垄措施
Keywords
slope
erosion
arid valley
area
runoff and sediment yield
cross
ridge measures
分类号
S157.1 [农业科学—土壤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考虑变形/侵蚀耦合的弹体横截面积理论模型
7
作者
徐恒威
卢永刚
李军润
冯晓伟
卢正操
机构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总体工程研究所
出处
《兵工学报》
EI
CAS
2024年第S01期97-104,共8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12202424)。
文摘
弹体以中高速侵彻混凝土介质时,弹靶之间的高压作用导致弹体出现严重变形。同时,剧烈的摩擦作用使得弹体质量出现侵蚀,进一步导致侵彻性能显著下降。为深入研究中高速条件下弹体的侵彻行为,基于空穴膨胀理论和Alekseevskii-Tate模型,分别获得侵彻模式转变时对应的临界速度。在此基础上,考虑中高速侵彻下弹体变形和质量侵蚀的耦合效应,进而构建中高速侵彻下弹体横截面积的理论模型。为验证理论模型的合理性及可靠性,与文献实验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实验结果表明:临界速度理论模型的预测结果与文献[6,11]实验数据吻合较好,证明了模型的准确性。中高速侵彻下弹体在变形、侵蚀效应的共同作用下,侵彻后横截面积随初始撞击速度近似呈指数增大。变形效应导致弹体镦粗,侵蚀效应使得弹体表面材料被逐渐剥落。
关键词
中高速侵彻
弹体变形
质量侵蚀
临界侵彻速度
横截面积
Keywords
medium-highspeed penetration
deformation
erosion
critical penetration velocity
cross
-sectional
area
分类号
O385 [理学—流体力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水蚀风蚀交错带植被恢复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
李裕元
邵明安
陈洪松
霍竹
郑纪勇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
6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水蚀风蚀交错带植被恢复对土壤有机质和氮素的影响
李裕元
邵明安
陈洪松
霍竹
吕殿青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
1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黄土高原水蚀风蚀交错带煤田开发区小流域植被恢复模式
王力
张青峰
卫三平
王全九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
8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霍尔推力器不同壁面侵蚀对低频振荡特性影响研究
韩轲
汪颖
鲁海峰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重庆长江隧道河床演变及冲刷预测
孙凯旋
高亚军
李国斌
尚倩倩
许慧
施凌
《水运工程》
北大核心
2020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大渡河干旱河谷区横垄坡面产流产沙特征及水保效益
杨瑞杰
何淑勤
逯传琦
史小鹏
郑子成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考虑变形/侵蚀耦合的弹体横截面积理论模型
徐恒威
卢永刚
李军润
冯晓伟
卢正操
《兵工学报》
EI
CAS
202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