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id LIGO Really Detect Gravitational Waves?—The Existence of Electromagnetic Interaction Made the Experiments of LIGO Invalid 被引量:4
1
作者 Xiaochun Mei Ping Yu 《Journal of Modern Physics》 2016年第10期1098-1104,共7页
The paper proves that due to the existence of electromagnetic interaction, the experiments of LIGO cannot detect gravitational waves. This is also the reason why Weber’s experiments of gravitational waves failed. In ... The paper proves that due to the existence of electromagnetic interaction, the experiments of LIGO cannot detect gravitational waves. This is also the reason why Weber’s experiments of gravitational waves failed. In fact, the formulas of general relativity that gravitational waves affect distances are only suitable for particles in vacuum. LIGO experiments are carried out on the earth. The laser interferometers are fixed on the steel pipes on the earth’s surface in the balanced state of electromagnetic force. Electromagnetic force is 10<sup>40</sup> times greater than gravity. Gravitational waves are too weak to overcome electromagnetic force and change the length of steel pipes. Without considering this factor, the design principle of LIGO experiment has serious problem. The experiments to detect gravitational waves should move to space to avoid the influence of electromagnetic interaction. Besides, LIGO experiments have the following problems. 1) No explosion source of gravitational waves is really founded. 2) The argument that the Einstein’s theory of gravity is verified is a vicious circle and invalid in logic. 3) The results of experiments cause sharp contradiction for the energy currents of gravitational waves. The difference reaches to 10<sup>24</sup> times and is unacceptable. 4) The method of numerical relativity causes great errors due to the existence of singularities. The errors are enlarged by the effect of butterfly due to the non-linearity of Einstein’s equation of gravity. 5) The so-called change of length 10<sup>-18</sup> m between two glasses of interferometers detected in the experiment exceeds the ability of current technique. This kind of precise has entered micro-scalar. The uncertain principle of quantum mechanics makes it impossible. The signs appeared in LIGO experiments are not caused by distance change. 6) LIGO experiments have not detected gravitational waves. What detected may be the signs of disturbances coming from the middle region between two laser interferomete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GO Experiments Gravitational waves General Relativity electromagnetic Interaction Laser Interferometer Weber Experiment Singularity Black holes
下载PDF
跨孔电磁波CT技术在工程精细勘察中的应用
2
作者 徐洪苗 彭青阳 +1 位作者 胡俊杰 王鹏 《工程地球物理学报》 2024年第5期775-783,共9页
随着我国基建事业的高速发展和工程建设的全面推进,过去以钻探、常规电法为主的传统勘察手段越来越难以适应日益复杂化、精细化的工程勘察需求,尤其在深埋管道、不规则发育岩溶等典型地质体探测精度较差;而跨孔电磁波CT技术具有分辨率... 随着我国基建事业的高速发展和工程建设的全面推进,过去以钻探、常规电法为主的传统勘察手段越来越难以适应日益复杂化、精细化的工程勘察需求,尤其在深埋管道、不规则发育岩溶等典型地质体探测精度较差;而跨孔电磁波CT技术具有分辨率高、反演直观的技术优势,因此本文系统开展了基于精细处理的跨孔电磁波CT(Compated Tomogrophy)技术在3个工程精细勘察中的应用研究。结合钻孔约束和验证情况,分别实现了深埋输油管道精细定位、局部岩溶及裂隙精细识别、大范围岩溶空间分布精细刻画勘察目标,分析认为探测效果较好区域精度可达到1.0 m以内。研究成果一方面验证了跨孔电磁波CT技术在深埋管道、不规则发育岩溶等目标地质体精细勘察的有效性,可为相近工程提供参考价值;另一方面揭示了跨孔电磁波CT技术在未来地下空间和结构体等多领域精细探测中具有广阔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孔电磁波CT技术 精细勘察 探测精度
下载PDF
大坝灌浆修复过程的跨孔雷达CT可视化检测
3
作者 明攀 陆俊 +2 位作者 汤雷 张盛行 蒋辉 《无损检测》 CAS 2024年第2期33-37,共5页
为实现大坝注浆过程的实时可视化检测,采用双通道跨孔雷达和自动定位控制系统,结合实时成像算法对狮子坪大坝的分层注浆过程进行了CT检测,追踪到了浆液扩散呈现的电磁波速和衰减异常,分析了浆液扩散范围及其稳定所需要的时间。通过对注... 为实现大坝注浆过程的实时可视化检测,采用双通道跨孔雷达和自动定位控制系统,结合实时成像算法对狮子坪大坝的分层注浆过程进行了CT检测,追踪到了浆液扩散呈现的电磁波速和衰减异常,分析了浆液扩散范围及其稳定所需要的时间。通过对注浆前后电磁波速图像和衰减图像进行对比,发现注浆后介质的密实性和防渗性有较大的改善。试验结果表明,双通道跨孔雷达可实现大坝灌浆修复过程中的可视化检测,为坝体注浆过程的工程质量提供了一定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孔雷达 大坝渗漏 注浆检测 岩溶检测 电磁波CT
下载PDF
本安型电磁波随钻系统现状与展望
4
作者 王小波 张鹏 《陕西煤炭》 2024年第5期89-93,共5页
钻孔中采集数据受钻孔外界干扰小,在钻孔中开展地球物理探测能够极大地简化物探正演反演解释模型,该方法是未来煤矿井下地球物理勘探技术发展的方向。无线电磁波随钻测量技术是将随钻测量的孔中数据利用无线方式传输到孔口,该项技术无... 钻孔中采集数据受钻孔外界干扰小,在钻孔中开展地球物理探测能够极大地简化物探正演反演解释模型,该方法是未来煤矿井下地球物理勘探技术发展的方向。无线电磁波随钻测量技术是将随钻测量的孔中数据利用无线方式传输到孔口,该项技术无需借助专门的孔中通信线路,能够进行数据传输,有效解决煤矿钻孔探查信号传输“最后一公里”的技术难题。主要介绍无线电磁波随钻测量系统构成及各部分的技术发展现状,列举技术装备存在的问题,重点分析无线电磁波系统中测量短节的准确性、测量短节类型、系统工作稳定性以及孔中测量部分电源续航能力的技术现状,并对未来测量短节类型及技术发展趋势、高速率数据传输,多学科协同数字化等方面进行展望。明确提出无线电磁波随钻测量、数据传输系统是实现全流程、智能化井下勘探作业和煤矿地质透明、智能钻孔探测的重要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量短节 钻孔中数据传输 随钻测量 矿用无线电磁波
下载PDF
孔间电磁波CT法在左江电站火成岩坝基风化结构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5
作者 黎华清 徐远光 +2 位作者 甘伏平 赵伟 卢建集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1期430-434,共5页
孔间电磁波CT法不仅在岩溶探测以及岩浆岩地层岩石风化界面的探测,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针对左江电站坝基岩浆岩地层的霏细岩,岩石中含石英、长石、蒙脱石等矿物,加上应力作用易隐存风化界面及软弱夹层,直接影响坝基安全。提出运用不断改... 孔间电磁波CT法不仅在岩溶探测以及岩浆岩地层岩石风化界面的探测,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针对左江电站坝基岩浆岩地层的霏细岩,岩石中含石英、长石、蒙脱石等矿物,加上应力作用易隐存风化界面及软弱夹层,直接影响坝基安全。提出运用不断改进的孔间电磁波法及CT处理软件,对所获数据进行反演成像,结果显示,实际观测的吸收系数值与岩样测试结果基本吻合。在所探查的3对钻孔剖面,数字图像清晰给出了岩石结构和风化层界面深度,结果已得到钻探验证,为左江电站坝基帷幕灌浆深度提供了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收系数 电磁波 孔间CT法 霏细岩 电站坝基
下载PDF
跨孔电磁波透视法在岩溶探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9
6
作者 甘伏平 李金铭 +2 位作者 黎华清 卢呈杰 韦吉益 《物探与化探》 CAS CSCD 2006年第4期303-307,共5页
跨孔电磁波透视在探测地下裂隙带、溶洞等方面具有独到之处。通过分析软土、土洞的发育规律以及它们与溶洞、溶槽的关系,可间接探测软土和土洞的分布。文中探测实例说明,充分了解场地的岩溶地质特征,可帮助我们优化设计、获取有效数据... 跨孔电磁波透视在探测地下裂隙带、溶洞等方面具有独到之处。通过分析软土、土洞的发育规律以及它们与溶洞、溶槽的关系,可间接探测软土和土洞的分布。文中探测实例说明,充分了解场地的岩溶地质特征,可帮助我们优化设计、获取有效数据、识别异常,提高该方法的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 跨孔电磁波透视 溶洞 软土 裂隙带
下载PDF
跨孔电磁波透视法在荷叶塘高架桥岩溶探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7
作者 吴有林 陈贻祥 聂士诚 《物探与化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02-104,共3页
荷叶塘高架桥桥位区岩溶强烈发育。为查明各桥墩位置深部岩溶发育的类型、规模,勘察中采用了跨孔电磁波透视法。结合钻探和跨孔电磁波测试结果对该桥桥墩位置深部岩溶发育的规律进行了分析,对跨孔电磁波测试的验证和效果进行了讨论。钻... 荷叶塘高架桥桥位区岩溶强烈发育。为查明各桥墩位置深部岩溶发育的类型、规模,勘察中采用了跨孔电磁波透视法。结合钻探和跨孔电磁波测试结果对该桥桥墩位置深部岩溶发育的规律进行了分析,对跨孔电磁波测试的验证和效果进行了讨论。钻孔验证表明跨孔电磁波透视法探测精度较高。综合分析表明,可应用跨孔电磁波透视法成果作为确定桩基础持力层的辅助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孔电磁波透视 荷叶塘高架桥 岩溶探测
下载PDF
孔间电磁波CT探测揭示水库坝基岩溶形态特征——以广西靖西大龙潭水库帷幕灌浆为例 被引量:6
8
作者 黎华清 卢呈杰 +1 位作者 韦吉益 劳武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S01期607-610,共4页
广西靖西大龙潭水库枢纽,为浆砌石重力坝,坝轴线长249工程于1963年竣工蓄水,同年坝基大量漏水,库内出现多处漏水漩涡,水从坝下穿流而过在下游涌出,当水库泄空后,发现库内有岩溶塌陷(落水洞)多处。以往采用常规的勘探方法仅能了解单个钻... 广西靖西大龙潭水库枢纽,为浆砌石重力坝,坝轴线长249工程于1963年竣工蓄水,同年坝基大量漏水,库内出现多处漏水漩涡,水从坝下穿流而过在下游涌出,当水库泄空后,发现库内有岩溶塌陷(落水洞)多处。以往采用常规的勘探方法仅能了解单个钻孔竖直方向的地质情况,不利于查清坝基横向连续发育的破碎带和溶洞空间分布。孔间电磁波CT探测技术与钻探相结合,正好可以弥补这方面的不足。孔间电磁波CT探测在大龙潭水库坝基的岩溶探测结果说明,这种方法可行有效,溶洞和破碎带探测结果还经过灌浆钻孔的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 塌陷 碎带 溶洞 孔间电磁波 岩溶CT探测
下载PDF
电磁超声扭转波检测钢管缺陷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汪玉刚 王丽 武新军 《传感器与微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3-25,共3页
扭转模态T(0,1)超声导波具有无频散的特点,便于信号分析与处理。在分析电磁超声扭转波传感器换能原理的基础上,搭建了电磁超声扭转波钢管缺陷检测实验平台,采用350 kHz的T(0,1)模态导波,在Ф25 mm×2800 mm壁厚2.5 mm的钢管上检测出... 扭转模态T(0,1)超声导波具有无频散的特点,便于信号分析与处理。在分析电磁超声扭转波传感器换能原理的基础上,搭建了电磁超声扭转波钢管缺陷检测实验平台,采用350 kHz的T(0,1)模态导波,在Ф25 mm×2800 mm壁厚2.5 mm的钢管上检测出20%壁厚损失的周向平底刻槽与Ф5 mm通孔缺陷,检测信号的信噪比较高。实验结果表明:这种电磁超声扭转波方法可以应用于钢管缺陷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超声检测 扭转波 钢管 周向刻槽与通孔
下载PDF
井间电磁测量数据的模拟与处理解释 被引量:6
10
作者 沈金松 孙文博 +1 位作者 赵文杰 曾文冲 《测井技术》 CAS CSCD 2007年第5期417-424,共8页
用有限元法模拟了偶极子源在二维介质中的频率域井间电磁响应。针对测量区域的层状地层分布特征,沿构造走向(y-轴方向)作Fourier变换,将全三维电磁场问题转化为一系列二维问题在波数域求解,极大地减小了计算量,使实际测量数据的处理解... 用有限元法模拟了偶极子源在二维介质中的频率域井间电磁响应。针对测量区域的层状地层分布特征,沿构造走向(y-轴方向)作Fourier变换,将全三维电磁场问题转化为一系列二维问题在波数域求解,极大地减小了计算量,使实际测量数据的处理解释成为可能。针对波数域中波数取值对模拟结果的影响,采用三次样条插值加密波数域数据,用高斯积分实现Fourier逆变换将波数域解变换为空间域电磁场。采用具有一定面积的伪δ函数表示源电流分布,避开了源点的奇异性,使数值解精度得以提高。通过对中国东部某油田2口井的实测井间电磁数据的模拟与处理解释,验证了该算法的有效性,为井间电磁数据的反演解释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间电磁数据处理解释 频率域 有限元法 波数域解 伪δ函数
下载PDF
基于三维可视化的跨孔电磁波CT在岩溶勘察方面的应用 被引量:7
11
作者 胡俊杰 徐洪苗 +1 位作者 王鹏 段春龙 《工程地球物理学报》 2022年第4期443-449,共7页
在众多三维建模软件中,基于Golden Software公司研发的Voxler三维建模软件可快速、有效地实现地球物理数据成果的三维可视化。本文简要介绍了跨孔电磁波CT在安徽某特大桥桥基础岩溶勘察中的应用,以探测成果为基础,通过Voxler软件,构建... 在众多三维建模软件中,基于Golden Software公司研发的Voxler三维建模软件可快速、有效地实现地球物理数据成果的三维可视化。本文简要介绍了跨孔电磁波CT在安徽某特大桥桥基础岩溶勘察中的应用,以探测成果为基础,通过Voxler软件,构建出地下岩溶的三维模型,准确地刻画出测区内岩溶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形态大小。根据本次跨孔电磁波CT探测成果,围岩的吸收系数(β)介于0~3 dB/m,岩溶发育区的吸收系数(β)介于4.5~6 dB/m,呈高吸收异常反映;利用三维建模软件,以不同方式直观地展示出岩溶异常的空间形态,同时以吸收系数β=4.5 dB/m构建等值面图,清晰地展示出岩溶在地下空间的整体轮廓及连通情况,明确了岩溶对拟建桥基础的影响范围,为后期工程优化设计、施工提供了可靠的地质依据。通过本文分析可知,地球物理探测成果基于三维可视化技术具有直观呈现异常体在地下空间的三维展布情况,能够实现多方位、多角度的异常分析与解译,弥补了二维剖面所展示成果信息的局限性和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孔电磁波层析成像 衰减系数 岩溶 特大桥
下载PDF
跨孔电磁波透视法在探测和评价储油罐岩溶病害地基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2
作者 甘伏平 黎华清 +1 位作者 卢呈杰 韦吉益 《工程地球物理学报》 2010年第1期84-88,共5页
由于岩溶地区地质情况的复杂性,在对重要建筑物的基础详勘时,除了采用常规的勘察手段外,还需采用探测精度较高的跨孔电磁波透视技术,以查清岩溶(溶洞、溶槽及裂隙带)的分布特征。本文以广西境内的黎塘分输泵站场的地基勘探为例,介绍了... 由于岩溶地区地质情况的复杂性,在对重要建筑物的基础详勘时,除了采用常规的勘察手段外,还需采用探测精度较高的跨孔电磁波透视技术,以查清岩溶(溶洞、溶槽及裂隙带)的分布特征。本文以广西境内的黎塘分输泵站场的地基勘探为例,介绍了跨孔电磁波透视法在探测和评价储油罐岩溶病害地基中的应用,得到了一些新的信息,为后期的场地评价、确定桩端持力层以及地基加固处理等提供详细、真实、可靠的地质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 跨孔电磁波 溶洞 溶槽 裂隙带
下载PDF
利用孔间CT成像对喀斯特岩体结构、电站坝基渗漏与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黎华清 甘伏平 +2 位作者 魏宇 黄先波 陆才昆 《CT理论与应用研究(中英文)》 2012年第4期635-645,共11页
岩溶水电站坝基受岩体中发育的溶洞、溶蚀裂隙带及构造破碎带等岩体缺陷的控制,容易产生塌陷、渗漏,导致电站工程变形、失稳。岩溶发育与碳酸盐岩的岩体结构改变关系十分密切,因此,对水电站坝基岩体缺陷的准确诊断意义重大。本文利用孔... 岩溶水电站坝基受岩体中发育的溶洞、溶蚀裂隙带及构造破碎带等岩体缺陷的控制,容易产生塌陷、渗漏,导致电站工程变形、失稳。岩溶发育与碳酸盐岩的岩体结构改变关系十分密切,因此,对水电站坝基岩体缺陷的准确诊断意义重大。本文利用孔间电磁波透视及CT成像技术,对地下隐伏碳酸盐岩岩体结构的非均匀性,溶蚀裂隙带分界面,裂隙结构体、裂隙充填物性质及几何空间形态等进行了数字描述和刻画。并结合广西某水电站坝基碳酸盐岩岩体结构的自然特性,岩体结构变化特征的实测数据,进一步分析在工程作用下应力分布状态,岩体变形破坏规律,预测和判定坝基渗漏和稳定性,进而合理制定有效处治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波透视 岩体结构 孔间CT成像 表层岩溶带 吸收系数
下载PDF
在建铁路隧道和路基基底岩溶物探技术探讨 被引量:8
14
作者 李坚 《铁道工程学报》 E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9-12,39,共5页
研究目的:2013年11月17日中国铁路总公司工管中心下发《关于开展在建铁路隧道、路基基底岩溶探测工作的通知》,要求对在建铁路的隧道和路基基底岩溶开展物探。近3年来在贵广等线的在建铁路上通过开展大量的物探工作,在取得一些效果的同... 研究目的:2013年11月17日中国铁路总公司工管中心下发《关于开展在建铁路隧道、路基基底岩溶探测工作的通知》,要求对在建铁路的隧道和路基基底岩溶开展物探。近3年来在贵广等线的在建铁路上通过开展大量的物探工作,在取得一些效果的同时也发现诸多问题,如物探成果资料难以满足岩溶病害整治设计的需要等,因此本文研究探讨所存在的问题,从而为物探工作正确定位和改进今后隧道和路基的岩溶探测方案提供依据。研究结论:(1)对于在建铁路隧道和路基基底岩溶物探,由于现场难以具备地球物理勘探前提条件、所选物探方法的局限性以及采用物探不能直接探测地下裂隙水等原因,只能部分解决隧底和路基基底的岩溶探测问题;(2)物探属于间接性勘探手段,并且为排除物探结果的多解性,应采用综合岩溶勘探手段,即选择30%的物探异常进行开挖揭示或验证性钻探;(3)当验证钻探资料表明岩溶特别发育时,应选择跨孔电磁波(地震波)层析成像法对岩溶进行比较精细的探测,为后续隧道和路基岩溶整治设计提供可靠的基础资料;(4)本研究成果可用于铁路隧道和路基的岩溶探测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建铁路 隧道和路基基底岩溶 物探 综合勘探 跨孔电磁波(地震波)层析成像法
下载PDF
坚硬煤体水力压裂联合深孔爆破提高块煤率研究 被引量:13
15
作者 庞立宁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79-83,共5页
为解决陕北侏罗纪5-2煤层煤体坚硬、块煤率低的问题,采用理论分析和现场试验手段,研究了坚硬煤体水力压裂联合深孔爆破弱化机理。研究认为:水力压裂技术主要通过拉伸破坏、剪切破坏、拉剪组合三种模式来弱化煤体;水力压裂一方面具有可... 为解决陕北侏罗纪5-2煤层煤体坚硬、块煤率低的问题,采用理论分析和现场试验手段,研究了坚硬煤体水力压裂联合深孔爆破弱化机理。研究认为:水力压裂技术主要通过拉伸破坏、剪切破坏、拉剪组合三种模式来弱化煤体;水力压裂一方面具有可以预先制造大量裂隙、降低煤体强度、增大泊松比等实现煤体原位改性的优势,另一方面使得煤岩体内裂隙间充水量增加,大大弱化了造成爆破应力波衰减的散射效应和摩擦效应,提高了爆破弱化效果;深孔爆破破煤主要分为冲击震裂和气楔延扩两个阶段,在预先进行水力压裂弱化原位改性的煤体中进行爆破可以增大爆破压碎区和裂隙区半径。结合陕北侏罗纪5-2煤层现场实际,制定了坚硬煤体水力压裂联合深孔爆破弱化方案,通过电磁波CT探测、弱化前后块煤率对比,验证了联合弱化技术方案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块煤率 水力压裂 深孔爆破 煤体原位改性 电磁波CT探测
下载PDF
孔中雷达技术在水库渗漏隐患探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6
作者 崔双利 潘绍财 +1 位作者 孔繁友 刘元锋 《东北水利水电》 2014年第11期65-67,72,共3页
在病险水库加固应用实践中,基础管涌渗漏隐患的位置及渗漏形成区域能否准确判定,这对处理范围、采用的加固方法、工程造价和防渗效果影响很大。文中介绍采用孔中雷达技术对某水库渗漏进行探测,并对结果进行分析,依据探测结果,进行灌浆加... 在病险水库加固应用实践中,基础管涌渗漏隐患的位置及渗漏形成区域能否准确判定,这对处理范围、采用的加固方法、工程造价和防渗效果影响很大。文中介绍采用孔中雷达技术对某水库渗漏进行探测,并对结果进行分析,依据探测结果,进行灌浆加固,取得了理想的防渗效果,侧面验证探测结果是可靠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中雷达 跨孔层析 电磁波速 渗漏
下载PDF
改进的遗传算法在单孔电磁波法中全息重现的应用
17
作者 王志军 李守春 张爽 《世界地质》 CAS CSCD 2001年第4期384-398,共15页
对基本遗传算法进行了改进,并运用改进的遗传算法对单孔电磁波法的数值模型进行了全息重现,计算结果与实际模型非常接近,表明改进的遗传算法能够很好地解决反演问题,同时也说明改进的遗传算法在反演问题中有着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改进 遗传算法 全息重现 单孔电磁波法
下载PDF
综合勘探方法在湖底岩溶区隧道的应用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瑞芳 《重庆建筑》 2023年第1期61-64,共4页
某隧道工程是穿越城市内湖的一条主干路,是城市二环线的分流通道。根据湖底隧道初、详勘结果,隧道与道路接线部分下伏基岩主要为石灰岩等可溶岩,岩溶发育等级为强发育。岩溶对设计、施工和隧道运营安全影响较大,为了查明岩溶发育特征,... 某隧道工程是穿越城市内湖的一条主干路,是城市二环线的分流通道。根据湖底隧道初、详勘结果,隧道与道路接线部分下伏基岩主要为石灰岩等可溶岩,岩溶发育等级为强发育。岩溶对设计、施工和隧道运营安全影响较大,为了查明岩溶发育特征,采用钻探和物探对已揭露碳酸盐岩的区段进行岩溶专项勘察。钻探采用钻孔及抽芯的方法,物探采用孔内彩色电视、孔间电磁波CT、孔间弹性波CT,为隧道岩溶的加固及处理提供准确的勘察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隧道 钻探 钻孔彩色电视 孔间电磁波CT 孔间弹性波CT
下载PDF
多孔对电磁波CT剖面拼接的影响因素及拼接方法
19
作者 江振寅 姜杰 +1 位作者 郑军 田必林 《工程地球物理学报》 2023年第5期667-675,共9页
井间电磁波CT是高效探测地下介质电磁特性的地球物理方法,近年来其相关的研究工作很多,主要集中于单孔对反演理论研究;实际工作中常常要在同一个工作区完成几对钻孔乃至几十对钻孔的电磁波CT成像测量,单孔对成果解释往往不能满足要求,... 井间电磁波CT是高效探测地下介质电磁特性的地球物理方法,近年来其相关的研究工作很多,主要集中于单孔对反演理论研究;实际工作中常常要在同一个工作区完成几对钻孔乃至几十对钻孔的电磁波CT成像测量,单孔对成果解释往往不能满足要求,而直接将单孔对剖面进行首尾连接,在共用孔位置的成像结果往往不吻合。基于上述问题,首先从理论上对反演方法、初始场强两个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然后提出采用反距离加权的局部多项式拟合插值法对成果数据进行处理,实现了多孔对电磁波CT剖面拼接;最后将上述方法应用于贵州某岩溶勘查项目。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很好地消除共用剖面处等值线不连续的现象,其结果与原单孔剖面的拟合度高,并且可以准确地识别近直立异常以及有一规模的水平异常上,对提高电磁波CT综合解释效果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对电磁波CT 剖面拼接 初始场值 反距离加权 局部多项式拟合
下载PDF
估计辐射参数的井间电磁波层析成像技术 被引量:4
20
作者 欧洋 高文利 +1 位作者 李洋 王宇航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3843-3853,共11页
为了避免使用不合理初始辐射场强和方向性因子带来的误差,研究了估计辐射参数的井间电磁波层析成像技术.通过时域有限差分法模拟表明,天线长度与波长的比值、钻孔充填情况、钻孔周围介质的物性均会影响偶极天线的初始辐射场强或方向性因... 为了避免使用不合理初始辐射场强和方向性因子带来的误差,研究了估计辐射参数的井间电磁波层析成像技术.通过时域有限差分法模拟表明,天线长度与波长的比值、钻孔充填情况、钻孔周围介质的物性均会影响偶极天线的初始辐射场强或方向性因子;为此结合已知的分层资料,将它们设为未知参数,并设定初始辐射场强与发射点位置相关,方向性因子随射线角度而变化;采用正则化反演方法,由钻孔资料建立了模型方差目标函数,使得反演结果与钻遇的地质特征保持一致.通过理论模型试验和实例应用分析表明,相对于传统射线层析成像方法,估计辐射参数的正则化层析成像技术有助于提高反演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间电磁波 层析成像 时域有限差分法 初始辐射场强 方向性因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