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甘蓝型双低油菜品种华双3号的选育和研究 被引量:52
1
作者 吴江生 石淑稳 +1 位作者 周永明 刘后利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1-4,共4页
华双3号(HD3)是华中农业大学采用聚合杂交、回交和小孢子培养技术育成的甘蓝型优质油菜新品种,也是我国应用小孢子培养技术育成的第1个油菜品种。该品种含油量42%以上,芥酸<1%,硫苷<25μmol/g,产量比非优质对... 华双3号(HD3)是华中农业大学采用聚合杂交、回交和小孢子培养技术育成的甘蓝型优质油菜新品种,也是我国应用小孢子培养技术育成的第1个油菜品种。该品种含油量42%以上,芥酸<1%,硫苷<25μmol/g,产量比非优质对照品种中油821增加1.51%,适合于两熟和三熟地区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聚合杂交 回交 小孢子培养 品质育种
下载PDF
克服大豆种间杂种蔓生、小粒等不良性状技术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2
2
作者 杨光宇 郑惠玉 +1 位作者 韩春凤 胡金海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275-282,共8页
本试验利用结荚习性不同的3个栽培大豆(G.max)作母本,以株高不同的2个野生大豆(G.soja)和2个半野生大豆(G.gracilis)作父本配制的12个杂交组合和8个回交组合,研究克服种间杂种蔓生、小粒等不良性状的技术。研究结果表明:选用植株较矮、... 本试验利用结荚习性不同的3个栽培大豆(G.max)作母本,以株高不同的2个野生大豆(G.soja)和2个半野生大豆(G.gracilis)作父本配制的12个杂交组合和8个回交组合,研究克服种间杂种蔓生、小粒等不良性状的技术。研究结果表明:选用植株较矮、主茎较粗、百粒重较大的有限、亚有限性栽培种作母本;选用植株较矮、百粒重较大的野生种作父本将有利于克服种间杂种蔓生、小粒等不良性状;野生亲本的选择似乎更为重要。从克服种间杂种蔓生、小粒等不良性状来看,选用半野生大豆作亲本更为有效。只有从直立、半直立植株的后代中才有可能分离出稳定的直立型材料。百粒重的遗传进度较小,对其进行选择似乎效果不明显。在F_3代进行选择性回交可以大幅度提高其后代直立、半直立型植株的分离频率和百粒重。只要亲本选配适当,仅需一次回交即可克服种间杂种蔓生、小粒的不良性状。我们从一次选择性回交的后代中已获得栽培型、百粒重20克以上,产量较高的优良品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野生 种间杂交 回交 育种
下载PDF
斑茅F_1杂交可育亲本选择及其回交后代鉴定和主要经济性状 被引量:8
3
作者 邓海华 符成 +5 位作者 李奇伟 廖兆周 陈西文 梁计南 张垂明 谭中文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2004年第4期97-101,共5页
选用8个Badila(甘蔗热带种)与斑茅属间杂交F1品系与9个甘蔗栽培品种配制了24个回交组合,其中6个F1品系的13个组合杂交可育,共获346株BC1实生苗.经同工酶分析,其中320个株系具有斑茅的特征酶带,为斑茅的真实后代。在杂交可育性和BC1后代... 选用8个Badila(甘蔗热带种)与斑茅属间杂交F1品系与9个甘蔗栽培品种配制了24个回交组合,其中6个F1品系的13个组合杂交可育,共获346株BC1实生苗.经同工酶分析,其中320个株系具有斑茅的特征酶带,为斑茅的真实后代。在杂交可育性和BC1后代主要经济性状方面,斑茅F1品系间和杂交组合间均存在显著差异。斑茅BC1后代的产量性状和糖分仍与甘蔗栽培品种有较大差距,但各性状的最大值已与栽培品种的相当。初步研究结果表明,YC96-40和YC95-41是较好的斑茅F1亲本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茅 杂交 栽培品种 性状 品系 亲本选择 回交后代 鉴定 初步研究 配制
下载PDF
甘蓝型油菜Ogura 雄性不育×白菜的回交杂种后代与亲本之间蕾期基因表达差异比较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崔辉梅 曹家树 +2 位作者 张明龙 姚祥坦 向珣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55-261,共7页
以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 L. AACC, 2n= 38)Ogura 细胞质雄性不育材料为母本,以不同白菜(B .campestris ssp. chinensis Makino, AA, 2n=20)‘新选1号’和‘矮脚黄’的自交系为父本进行杂交,获得了杂种F1、BC1、BC2 代。利用cDNA A... 以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 L. AACC, 2n= 38)Ogura 细胞质雄性不育材料为母本,以不同白菜(B .campestris ssp. chinensis Makino, AA, 2n=20)‘新选1号’和‘矮脚黄’的自交系为父本进行杂交,获得了杂种F1、BC1、BC2 代。利用cDNA AFLP技术对两种材料的不同回交世代 BC1、BC2 代与其亲本在蕾期的基因表达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两种白菜回交世代与其亲本的基因表达有明显差异,在质和量上都存在差异。基因表达模式有 5类共7种:(1)单亲沉默型(2种),(2)单亲一致型(2种),(3)双亲共沉默型,(4)杂种特异型,(5)表达一致型。随着回交世代的增加,回交杂种和亲本的基因表达在单亲沉默型、双亲共沉默型呈增加趋势。而在母本一致型、父本一致型、杂交种特异型、表达一致型呈下降的趋势。两种白菜在F1、BC1、BC2 3个世代与回交亲本花蕾间的基因差异表达有15种类型,其中以在轮回亲本、F1、BC1、BC2 中共同出现表达的带的比例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gura雄性不育 白菜 蕾期 基因表达 CDNA-AFLP 远缘杂交 回交
下载PDF
大蜡螟幼虫的体色遗传规律 被引量:6
5
作者 熊延坤 张青文 +2 位作者 徐静 段灿星 周明牂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717-723,共7页
对大蜡螟Galleriamellonella幼虫不同颜色品系的普通遗传学分析表明 ,大蜡螟幼虫的体色遗传是常染色体遗传且符合复等位基因遗传规律。深黄色基因 (AA)对灰黑色基因 (BB)和灰色基因 (CC)为显性 ,深黄色基因 (AA)对白黄色基因 (DD)、灰... 对大蜡螟Galleriamellonella幼虫不同颜色品系的普通遗传学分析表明 ,大蜡螟幼虫的体色遗传是常染色体遗传且符合复等位基因遗传规律。深黄色基因 (AA)对灰黑色基因 (BB)和灰色基因 (CC)为显性 ,深黄色基因 (AA)对白黄色基因 (DD)、灰黑色基因 (BB)对白黄色基因 (DD)和灰色基因 (CC)、灰色基因 (CC)对白黄色基因 (DD)为不完全显性。基因型为AD、BD、CD的个体 ,其表现型均为黄色 ;基因型为AA、BC的个体 ,其表现型均为深黄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蜡螟幼虫 体色 遗传规律 杂交 自交 回交
下载PDF
高赖氨酸小麦转基因新品系的获得与选择 被引量:2
6
作者 吴宏亚 张伯桥 +4 位作者 汪尊杰 马鸿翔 张旭 孙晓波 程顺和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205-1210,共6页
提高小麦籽粒中赖氨酸的含量能够有效提高蛋白质的整体利用率,在很大程度上增加小麦的营养价值.转基因技术的发展和新的高赖氨酸蛋白基因的发现使培育优良的高赖氨酸小麦品种成为可能.为选育长江中下游麦区高赖氨酸转基因小麦新品系,以1... 提高小麦籽粒中赖氨酸的含量能够有效提高蛋白质的整体利用率,在很大程度上增加小麦的营养价值.转基因技术的发展和新的高赖氨酸蛋白基因的发现使培育优良的高赖氨酸小麦品种成为可能.为选育长江中下游麦区高赖氨酸转基因小麦新品系,以15个导入辣椒高赖氨酸蛋白基因Cflr的转基因株系为供体,以长江中下游农艺性状优良的扬麦13、扬麦15、扬麦17、扬麦20、宁0569、扬辐麦4号为亲本进行杂交、回交或滚动回交,对后代进行分子鉴定、总蛋白含量和赖氨酸含量测定.结果显示,从鉴定为阳性的40个转基因株系中选育出13个株系,其蛋白质和赖氨酸均有所提高,其中6个株系与改良亲本对照差异达极显著水平,赖氨酸含量较改良亲本对照提高了22%以上,最高达41.67%,蛋白质含量提高10.37%~29.13%.对这6个株系进行了产量比较试验,2个株系(2-3和3-6)表现优异,其主要农艺性状均达到或优于当地大面积推广品种扬麦15,平均产量分别达7 380kg/hm2和7 456 kg/hm2,比对照扬麦15分别增产3.2%和4.3%.可见,转基因株系为该地区高赖氨酸的优质小麦新品种选育提供了重要的种质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高赖氨酸蛋白Cflr基因 杂交 回交 赖氨酸含量 蛋白质含量
下载PDF
糯性小麦育种的早期选择 被引量:7
7
作者 孙彩玲 田纪春 +1 位作者 翟红梅 杨克强 《山东农业科学》 2006年第3期15-17,共3页
以农大糯麦1号和藁城8901为亲本,配制杂交组合,I2-KI染色法鉴定F1和BC1的糯性和非糯性。结果表明,利用I2-KI染色法鉴定的糯性材料,糯性遗传稳定。对F1或BC1单株上收获的籽粒直接用I2-KI染色法鉴定选择糯性材料,结合温室加代,可缩短育种... 以农大糯麦1号和藁城8901为亲本,配制杂交组合,I2-KI染色法鉴定F1和BC1的糯性和非糯性。结果表明,利用I2-KI染色法鉴定的糯性材料,糯性遗传稳定。对F1或BC1单株上收获的籽粒直接用I2-KI染色法鉴定选择糯性材料,结合温室加代,可缩短育种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糯小麦 杂交 回交 I2-KI染色法
下载PDF
安塔红与新罗曼鸡正、反交后代生长曲线分析 被引量:7
8
作者 阿米娜 班谦 +2 位作者 王强 贺勇生 赵宗胜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8年第2期206-208,共3页
对安塔红鸡和新罗曼鸡正、反交后代生长曲线进行了分析和非线性曲线拟合研究。结果表明,两种后代在30日龄前生长曲线基本一致,之后正交后代生长曲线明显高于反交后代,且保持较长时间的快速生长状态。Logis-tic模型和Gompertz模型能很好... 对安塔红鸡和新罗曼鸡正、反交后代生长曲线进行了分析和非线性曲线拟合研究。结果表明,两种后代在30日龄前生长曲线基本一致,之后正交后代生长曲线明显高于反交后代,且保持较长时间的快速生长状态。Logis-tic模型和Gompertz模型能很好地拟合正交后代的生长曲线(分别为0.9950和0.9970)和反交后代的生长曲线(分别为0.9932和0.9942),但Gompertz模型在拟合度和预测体重效果方面相对较好。拟合曲线模型中参数A代表极限体重,正交后代明显高于反交后代,其它参数接近或略有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塔红鸡 新罗曼鸡 正反交后代 生长曲线
下载PDF
栽培大豆×半野生大豆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变异及回交改良 被引量:4
9
作者 王振民 康波 邓邵华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16-19,22,共5页
对6个栽培大豆与半野生大豆杂交组合及9个回交组合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大豆品种间杂种优势是普遍存在的,而且主要表现在产量性状上,百粒重的杂种优势及超亲优势为负值,超亲优势的表现与杂种优势的表现基本相同。杂种后代植株高... 对6个栽培大豆与半野生大豆杂交组合及9个回交组合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大豆品种间杂种优势是普遍存在的,而且主要表现在产量性状上,百粒重的杂种优势及超亲优势为负值,超亲优势的表现与杂种优势的表现基本相同。杂种后代植株高、分枝多、籽粒小是半野生大豆在育种工作中利用的障碍。以有限性品种做回交亲本对种间杂种后代降低株高效果最佳,亚有限品种次之,无限品种效果最差。为克服杂种后代的小粒性,必须用大粒亲本进行回交并进行定向选择。在蛋白质含量上用高蛋白品种进行连续回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种间杂交 遗传变异 回交改良
下载PDF
回交对栽培大豆×半野生大豆杂交后代的改良效果 被引量:4
10
作者 王振民 康波 +1 位作者 邓劭华 姚玉霞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6年第4期12-17,共6页
以3个随机交配的栽培大豆×半野生大豆杂交组合的F1代做待改良群体,分别用有限性、亚有限性、无限性等3个不同结荚习性大豆品种做回交亲本,组配9个回交组合。通过对这9个组合回交一代(BF1)和3个自交F2代株高、主茎... 以3个随机交配的栽培大豆×半野生大豆杂交组合的F1代做待改良群体,分别用有限性、亚有限性、无限性等3个不同结荚习性大豆品种做回交亲本,组配9个回交组合。通过对这9个组合回交一代(BF1)和3个自交F2代株高、主茎粗、有效分枝数、百粒重及蛋白质含量的分析比较可以看出:以有限性品种做回交亲本对种间杂种后代降低株高、增加茎粗效果最佳,亚有限品种次之,无限品种效果最差。对分枝这一性状的改良应选用独秆型品种进行回交,而和品种本身的结荚习性无关。百粒重大的回交亲本对克服种间杂交后代的小粒性效果最佳。只要亲本选配得当,回交F1代即可分离出百粒重接近栽培大豆的单株。在蛋白质含量上用高蛋白品种进行连续回交,可逐年提高杂种后代的蛋白质含量。选用进化程度较高的半野生大豆做亲本,其组合的自交F2代及BF1代即可获得一定数量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交 栽培大豆 半野生大豆 杂交 改良效果
下载PDF
转基因鲤鲫杂交回交子代鱼的形态特征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闫学春 孙效文 +1 位作者 梁利群 曹顶臣 《水产学杂志》 CAS 2005年第1期33-37,共5页
通过解剖转基因鲤鲫杂交回交子代鱼、二倍体鲤和鲫鱼各30尾,观察并测定了其形态特征和内部器官结构。其主要性状为:转基因鲤鲫杂交回交子代的背鳍条Ⅲ,1 5~1 9;臀鳍条Ⅲ,5~6;侧线鳞31~38;侧线上鳞5~6;侧线下鳞5~7;鳃耙2 8~33;下咽... 通过解剖转基因鲤鲫杂交回交子代鱼、二倍体鲤和鲫鱼各30尾,观察并测定了其形态特征和内部器官结构。其主要性状为:转基因鲤鲫杂交回交子代的背鳍条Ⅲ,1 5~1 9;臀鳍条Ⅲ,5~6;侧线鳞31~38;侧线上鳞5~6;侧线下鳞5~7;鳃耙2 8~33;下咽齿2行,1. 4~4 .1 ;口须2对;肠长44~46;体长为体高的2 . 0 6~2 .5 4倍,为头长的2 .83~3. 46倍,为尾柄长4. 86~8 .43倍,为背鳍基长2 . 1 8~2 .80倍;头长为吻长的2. 60~3 .71倍,为眼径的4. 2 0~5 .2 0倍,为尾柄高的1. 85~2 .0 7倍;尾柄长为尾柄高的0 . 97~1 .36倍;体高为头高的1. 5 6~1 . 84倍。结果表明,转基因鲤鲫杂交回交子代的形态特征偏向于鲤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基因技术 鲤鱼 鲫鱼 杂交回交子代鱼 形态特征 内部器官结构 遗传性状
下载PDF
转基因鲤鲫杂交(F_1)回交三倍体子代红细胞大小与DNA含量测定 被引量:1
12
作者 闫学春 梁利群 +2 位作者 贾智英 曹鼎臣 孙效文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50-52,共3页
通过细胞遗传学方法对转基因鲤鲫杂交 (F1)回交三倍体子代鱼进行了红细胞及其核大小的测量和DNA含量的测定 ,结果为 :采用血涂片法测量鲤鲫杂交回交子代红细胞面积和体积分别是二倍体红鲫鱼的 1.4 3倍和 1.5 7倍 ,接近三倍体的理论预期... 通过细胞遗传学方法对转基因鲤鲫杂交 (F1)回交三倍体子代鱼进行了红细胞及其核大小的测量和DNA含量的测定 ,结果为 :采用血涂片法测量鲤鲫杂交回交子代红细胞面积和体积分别是二倍体红鲫鱼的 1.4 3倍和 1.5 7倍 ,接近三倍体的理论预期值 1.5倍 ;通过流式细胞仪对鲤鲫杂交子代细胞和二倍体细胞进行相对DNA含量测定 ,结果为 :在所测的 12尾鱼中 ,有 9尾鲤鲫杂交回交子代鱼的DNA含量是对照鱼的 1.5倍 ,占总鱼数的75 % ,在 2~ 3倍体之间非常接近三倍体 (非整倍三倍体 )的鱼有 3尾 ,占总鱼数的 2 5 % ,本结果与其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基因鲤鲫杂交 回交子代 红细胞 DNA含量
下载PDF
白菜与甘蓝及其杂交和回交后代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的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梁红 覃广泉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CAS 1990年第1期56-59,共4页
通过对白菜、甘蓝及其杂交、回交后代成熟功能叶过氧化物同工酶的分析,发现白菜有主酶带PE_2和付酶带PE_3,甘蓝有主酶带PE_1和付酶带PE_4,杂种F_1具有双亲的酶带PE_1、PE_2、PE_3和PE_4,回交第二代酶谱与杂种F_1相似或少了个别酶带。细... 通过对白菜、甘蓝及其杂交、回交后代成熟功能叶过氧化物同工酶的分析,发现白菜有主酶带PE_2和付酶带PE_3,甘蓝有主酶带PE_1和付酶带PE_4,杂种F_1具有双亲的酶带PE_1、PE_2、PE_3和PE_4,回交第二代酶谱与杂种F_1相似或少了个别酶带。细胞组分的同工酶分析表明,这些同工酶都是存在于叶绿体上。对过氧化物酶的遗传及叶绿体与杂种优势的关系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菜 甘蓝 杂交 回交 过氧化物酶
下载PDF
黑粒优质小麦的选育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苏文泉 徐连富 +2 位作者 范圣华 刘永德 苏经纶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02年第1期10-12,共3页
通过杂交和回交转育 ,已选育出一批黑粒优质小麦 ,经产量试验 ,品质分析决选 8个品系 ,这些优良品系抗性强 ,产量高 ,商品品质、加工品质、营养品质俱佳 。
关键词 杂交 大群体育种法 黑粒小麦 春小麦 选育
下载PDF
大豆品种杂交回交后代生育时期结构的遗传改良
15
作者 谢甫绨 王闯 +3 位作者 张惠君 敖雪 王海英 Steve K.St.Martin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74-379,共6页
采用2个辽宁省育成的有限结荚习性大豆品种和2个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育成的亚有限结荚习性品种进行杂交和回交,对其后代生育时期结构的遗传改良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有限结荚习性亲本生殖生长期、开花期、结荚期的天数均显著低于亚... 采用2个辽宁省育成的有限结荚习性大豆品种和2个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育成的亚有限结荚习性品种进行杂交和回交,对其后代生育时期结构的遗传改良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有限结荚习性亲本生殖生长期、开花期、结荚期的天数均显著低于亚有限结荚习性亲本,用有限型品种做轮回父本或母本对其回交后代营养生长期和结荚期的天数均无显著影响,杂交母本对有限型亲本回交后代生育时期结构的影响较大,用亚有限型亲本做轮回亲本对其回交后代生育时期结构的影响也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杂交 回交 生育时期结构 遗传改良
下载PDF
冬小麦与天蓝偃麦草远缘杂交的回交世代中几个主要性状的遗传表现 被引量:1
16
作者 畅志坚 赵怀生 李生海 《山西农业科学》 1993年第2期31-34,共4页
对冬小麦与天蓝偃麦草属间远缘杂交的回交世代中几个主要性状的遗传表现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对于小麦~天蓝偃麦草属间杂种 F_1的不育性,采用普通小麦通过一次回交即可得以克服,而且在 B_1F_3中可分离出大量育性较高的植株;(2)天... 对冬小麦与天蓝偃麦草属间远缘杂交的回交世代中几个主要性状的遗传表现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对于小麦~天蓝偃麦草属间杂种 F_1的不育性,采用普通小麦通过一次回交即可得以克服,而且在 B_1F_3中可分离出大量育性较高的植株;(2)天蓝偃麦草所特有的抗病、大穗多花等优良性状可直接传递给杂种后代;(3)杂种后代具有明显的超矮亲遗传现象;(4)杂种后代的变异类型极为丰富,为小麦杂交育种提供了宝贵的原始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燕麦草 远缘杂交 回交遗传
下载PDF
八倍体小偃麦与普通小麦杂交后代主要性状的遗传特点
17
作者 王洪刚 赵吉平 +1 位作者 姜丽君 张娟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89年第3期13-20,共8页
本试验以八倍体小偃麦为桥梁亲本与普通小麦进行杂交,研究了不同杂交方式的当代结实率,不同杂种世代的育性和若干性状的遗传特点。结果表明:1.八倍体小偃麦与普通小麦没有明显的杂交不亲和性;2.杂种后代的育性随着自交和回交世代的增进... 本试验以八倍体小偃麦为桥梁亲本与普通小麦进行杂交,研究了不同杂交方式的当代结实率,不同杂种世代的育性和若干性状的遗传特点。结果表明:1.八倍体小偃麦与普通小麦没有明显的杂交不亲和性;2.杂种后代的育性随着自交和回交世代的增进而逐渐提高;3.杂种(F_1)的株高与双亲平均值相近,F_1的抽穗期具有明显的倾早性,F_1的穗长和每穗小穗数高于双亲平均值;4.杂种后代变异类型丰富,可以分离并选育出抗病、矮杆、强杆、大穗多花等优良类型,丰富育种的种质资源。因此,利用八倍体小偃麦与普通小麦杂交,是将偃麦草的遗传物质导入普通小麦,选育具有偃麦草优良特点的种质材料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偃麦 小麦 杂交 遗传性状 八倍体
下载PDF
关于杨树遗传育种中的若干问题 被引量:7
18
作者 张廷桢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80-86,共7页
根据国内外杨树育种实践,讨论了杨树遗传育种的一些理论问题:①杨树的育种目标和杂交遗传变异平行性;②从遗传角度分析了交互轮回选择法是一种科学的杨树育种程序;③回交能克服杨树杂种不育和后代夭亡。
关键词 杨树 杂交 遗传变异 轮回选择 回交
下载PDF
利用粳型杂种优势群转育恢复系各代遗传效应研究
19
作者 王坚 刘炜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3-49,60,共8页
【目的】利用不同方法将恢复基因导入粳型优势生态型水稻中,分析各世代的遗传效应,为粳型杂种优势群的利用和丰富粳型杂交稻恢复系的遗传基础提供基础数据。【方法】以粳型优势生态群品种高雄13号、嘉农育251和Riw-1为受体材料,以具有... 【目的】利用不同方法将恢复基因导入粳型优势生态型水稻中,分析各世代的遗传效应,为粳型杂种优势群的利用和丰富粳型杂交稻恢复系的遗传基础提供基础数据。【方法】以粳型优势生态群品种高雄13号、嘉农育251和Riw-1为受体材料,以具有恢复基因的C418为供体材料,将带有恢复基因的恢复系与不同生态型杂种优势群中的品种(系)进行杂交和回交,分别对杂交和回交各世代植株的主要农艺性状进行测定与统计分析。【结果】回交选育过程中,各性状都是F1代值最大,BC1F1值最小,随着回交次数的增加,各世代主要农艺性状逐步接近亲本,标准差和变异系数也有减小的趋势;各性状变化幅度为单株产量>有效穗数>穗粒数>穗长>千粒质量>株高;多样性指数低,各世代变化大。杂交选育过程中,随着代数的增加,各世代主要农艺性状的标准差和变异系数下降,各家系内农艺性状差异减小趋于一致,家系间差异较大,性状类型多,整体向优良性状发展,各性状稳定的速度不同,多样性指数高,各世代变化小。【结论】杂交选育恢复系基因纯合速度慢,但具有更多的多样性;回交选育恢复系基因纯合速度快,但多样性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势生态型 杂交 回交 杂交粳稻
下载PDF
非洲猪瘟疫情下三元母猪轮回杂交繁育策略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陈伟 曾勇庆 《猪业科学》 2020年第10期31-34,共4页
非洲猪瘟导致能繁母猪产能断崖式下降,二元母猪价格居高不下,产能严重不足,而频繁引种不利于疫情防控,这给我国养猪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为快速恢复生猪产能,三元商品猪被迫留为种用;然而,三元母猪繁殖性能较差,如果选留、选配等管... 非洲猪瘟导致能繁母猪产能断崖式下降,二元母猪价格居高不下,产能严重不足,而频繁引种不利于疫情防控,这给我国养猪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为快速恢复生猪产能,三元商品猪被迫留为种用;然而,三元母猪繁殖性能较差,如果选留、选配等管理措施不当会进一步降低其繁殖性能。文章针对这些问题介绍了非洲猪瘟对我国养猪业的影响,重点分析了杂种母猪的利用原理以及三元母猪的轮回杂交闭群繁育选配策略,期望实现三元母猪的种用价值最大化,提高商品猪养殖的经济效益,促进生猪产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元母猪 回交 轮回杂交 繁育策略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